第一篇: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比较与测量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比较与测量
第1课 在观察中比较
教学内容:在观察中比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明白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2.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学习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2引导学生学习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3.培养学生对探究过程与方法的反思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2.引导学生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学生准备:每组四只恐龙模型等(要求:长短不同、高矮不同、胖瘦不同;最好是缩放 比例相同的恐龙模型)、学生活动手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教师准备:课件。
课 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情境导入,创设侏罗纪公园情境,允许学生即时表达所见所闻。
2.聚焦问题。在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片后,教师提问: “图中的恐龙,哪只大、哪只小?”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3.揭示课题:在观察中比较
二、引导学生探索: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
1.让学生明确观察任务:比一比四只恐龙模型的大小,给它们排序。
2.提出探究要求: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可以有多种比较方;每人都要及时记录比较结果。
3.引导学生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教师观察学生的比较过程,提醒学生 把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教师要将学生比较结果中有代表性的内容记录到黑板上。
4.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思考和讨论:有几种比较结果?关于恐龙的大小排序,小组内能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结果吗?怎么比才更准确?
三、学生交流讨论:
1.汇报:展示并介绍自己小组的比较方法,同时说出比较结果。
2.引导学生总结: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比较恐龙的大小? 我们该怎样描述比较结果?
(1)个别学生发言:自己是如何比较恐龙的大小的?(2)全班学生交流讨论,找出不同的方法。
3.教师总结: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不同的比较方法,比较的标准是不同的,比如长短和高矮,所以结果不同。
四、指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
完成P8页比较的表格: 给恐龙模型排队: 从高到矮:1 2 3 4 从长到短:1 2 3 4 从胖到瘦:2 4 3 1
第2课 起点和终点
教学内容:起点和终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知道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2.引导学生明白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过程与方法:
1.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2.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3.让学生掌握测量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4.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2.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3.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4.认同客观地记录纸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学习用纸带测量。教学难点: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一只纸蛙、一条纸带、一支彩笔,胶水、剪刀、学生活动手册。课 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游戏导入。
请一位高个子和一位矮个子学生上台比赛跳远,其他学生观察。2.问题聚焦。
教师提问:“怎样才能知道谁跳得更远呢?” 根据回答,让学生重新比赛,画起跳线和落脚线。
3.揭示课题:起点和终点
二、活动探索:纸蛙跳远比赛
1.体验纸蛙跳远。
发纸蛙,每人一个,让学生体验纸蛙跳远的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让纸蛙跳跃一段距离。
提问:“你怎么知道纸蛙跳了多远?”
引导学生说出,在纸蛙起跳点画一条线表示起点,在纸蛙落地点画一条线表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可以表示纸蛙跳了多远。
2.确定纸蛙跳远的公平比赛规则。
教师需要指出,我们通过在地上画线的方式记录了纸蛙跳远的距离,但是无法方便地与别人纸蛙跳远的距离进行比较。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在纸带上记录纸蛙跳远的距离, 然后剪下来和别人的进行比较。
老师展示一条起跳线和一个纸蛙,让学生看清纸蛙的头要对齐起跳线,再展示一条终点线和一个纸蛙,让学生注意纸蛙的尾部要对齐终点线。全班要统一标准。
3.纸蛙跳远比赛。
(1)老师发材料,分小组活动。
(2)教师需关注并指导学生对起点线和终点线的确定提醒他们在纸带上写上姓名及日期,养成记录的好习惯。
(3)学生自己练习。4.谁的纸蛙跳得最远。
比较自己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确定最远的一次作为自己纸蛙的跳远距离。比较小组成员的纸蛙,确定“哪只纸蛙跳得最远”。要求对齐起点,然后比较终点。张贴各小组的纸带,让学生观察、比较 “谁的纸蛙跳得最远”,评出全班跳得最远的纸蛙。
三、全班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可以提问:“在小组中,谁的纸蛙跳得最远? 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基于实验的关键步骤,有根据地说出自己的结论。
接着可以提问:“观察张贴在黑板上的纸带,它为你提供了有关纸蛙跳远的什么信息?”“你的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相同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有其他可以确定跳远距离的方法吗?” 教师在比较中需反复提醒:①对齐起点②确定终点。
四、贴纸带
让学生把纸带粘贴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五、展示活动
用同样大小的纸折一个飞机,看看谁的飞机飞得远。
第3课 用手来测量
教学内容:用手来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 “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引导学生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3.引导学生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找出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教学重点:知道 “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教学难点: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一个胶棒 教师准备:课件
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揭示课题。
1.问题引入。从生活入手,说明我们不仅要比较,有时还需要测量。测量有许多工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教师可以追问:“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能当作测量工具呢?你怎么用它测量的?”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回答。
2.聚焦主题。教师可以用课件介绍,用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距离作为 “一拃”来测量长度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沿用至今。本课的活动主题就是用我们的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
二、探索活动:测量桌子的高度
1.预测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拃。让学生观察桌子的高度,再观察手指一拃的长度,最后做出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拃的预测。
2.请几位学生演示测量桌子高度的方法。向学生指出,每次都要用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来测量;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在一拃与一拃相连处要画线作为记号。随后请学生谈谈测量的体会。
3.匹配一条测量纸带。向学生说明为了便于在测量中做记号,我们要用一条纸带匹配桌子的高度。注意提醒学生确定起点和终点,桌子的高度要一致。
4.测量纸带的长度。先讲解探究步骤,发材料。当学生测量纸带的长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提醒学生注意:①用相同的手指测量;②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③在纸带上写上姓名、日期。
5.展示纸带,观察测量结果。需要选择几条有代表性的纸带,把纸带对齐黑板的红线(代表地面)粘贴好。
三、组织学生讨论:
1.请学生先观察一会儿纸带。
2.提问:“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 你是如何知道的?” “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 结果不一样的呢?”“比较纸带上的拃的标记,它们有什么不同?”
3.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去反思。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的看法可能包括: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可能出现误差;没有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不能很准确地做到一拃紧连着一拃;很难做到每一拃的长度都相同;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一样,有些同学手指长,有些同学手指短。
4.教师小结:人手作为一种测量工具,一般都是以拃作为测量单位。但由于人为的原因,存在一定的误差。
四、拓展与思考
1.请学生课后思考:测量时,怎么解决测量单位长短不同,用脚测量自己家的房间宽度,用手测量自己家的家具长度。
2.完成P10页活动手册的拓展活动。
第四课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学内容: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明白我们除了可也用手作为测量工具外,还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测量方法,如小棒、橡皮、书本等。
2.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在课堂上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3.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在测量学习事物的长度学习观察和比较的方法。
2.引导学生尝试使用手中各种各样的物体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方法。3.学习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2.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3.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小组一块橡皮(长条形)、一个回形针、一根小棒、40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和讲台长度相当的纸带或棉线、学生活动手册、教师用的班级记录表。教师准备:课件
课 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导入。使用课件出示第3课用手来测量桌子高度和桌子长度的数据,设疑:
我们能不能还可以用其它的物体来测量桌子的长度和高度?
2.学生思考,同桌位商量方法。
3.分小组汇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方法,其他同学考虑行不行,老师一一把合适的方法罗列在黑板上。
4.发布活动任务:我们就用橡皮、小立方、小棒、铅笔盒、书本来测量桌子的长、宽和高。
二、探索活动:测量桌面的长、宽和高。
1.指导学生分组首先用小棒测量自己桌子的长、宽和高,并做好记录。2.分小组进行汇报,老师把各小组的测量结果都写在黑板上。3.提问:你有没有从这些数字中发现什么? 4.学生观察得出结论:每个小组测出的都不一样。
5.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分别用书本、回形针、小立方体测量桌子的长、宽和高。
三、讨论交流:
1.老师提问:为什么我们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桌子的长、宽和高,结果会不一样?
2.学生讨论,个别回答。
3.老师总结:由于用来测量的物体,同学们在测量时产生了一定的误差,所以结果不太一样。
四、布置课外活动
用不同的物体测量家里的沙发、床或学校的黑板、窗台的长度。
第5课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学内容: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 交流。
2.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3.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2.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小立方体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方法。3.学习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2.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3.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小立方体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小组一块橡皮(长条形)、一个回形针、一根小棒、40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和讲台长度相当的纸带或棉线、学生活动手册、教师用的班级记录表。教师准备:课件
课 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导入。使用课件出示第4课用不同物体测量桌子高度和桌子长度的数据,让学生判断哪个更长。然后指出,不同物体作为单位测量的数值不能比较,所以我们需要全班统一使用同一个物体来测量。
2.统一选择测量标准物。用课件展示供选择的标准物,介绍标准物。提问:“我们应该选择哪一个作为标准物呢?” 发标准物。学生观察标准物后,尝试测量桌面的长度,然后小组讨论。
3.分小组汇报。鼓励学生客观地分析几种标准物的优缺点。教师可视情况小结小立方体的特点。每边一样长,方便使用;可以堆叠,能直接测量桌子高度;比较小,可以减少最后一个单位的读数问题,测量数据的误差也会比较小。小立方体的缺点是,如果只用一个小立方体的话,测量会很慢,首尾相连很难做到准确。
二、探索:测量桌面和讲台的长度
1.预测桌面和讲台的长度。学生观察桌面、讲台和小立方体,然后做出预测并记录到学生活动手册的表格中。
2.教师提问:“用一个小立方体测量会很慢,有什么好办法吗?”也可在学生测量 遇到问题后再问,增强学生的感悟。如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减小组织教学的难度。学生回答后,上台演示。十个小立方体一组,用透明胶带连接起来。
3.教师提问:“讲台只有一张,大家挤在一起测量是不行的,有什么办法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供事先准备好的替代物(纸带、棉线等)。
4.测量桌面和讲台面的长度。分发材料,学生分小组动手测量。
教师观察学生测量,提醒注意事项。用小立方体制作更长的测量工具时,小立方体 之间要紧紧挨着,不能有缝隙;测量过程中也要做到首尾相连;重复测量三次;把数据 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5.汇总数据。在黑板上展示班级记录表,学生上台填写数据,或学生汇报后由教师填写。
三、布置课外活动
用小立方体又快又准确地测量家里的沙发、床或学校的黑板、窗台的长度。
第六课 做一个测量纸带
教学内容:做一个测量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测量纸带具有更方便携带、测量和计数等特点,可以替代小立方体进行测量。2.利用测量纸带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
3.在教师指导下,能针对测量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指导下,依照制作测量纸带的步骤进行制作。2.引导学生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2.体会工具的改进给人们测量带来的便利。
3.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增强了人的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利用测量纸带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教学难点:能制作出自己的测量带。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印有小方格的纸若干、十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一支标记笔、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塑料桶 测量带
课 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可先询问学生,他们是否用小立方体完成了课外测量活动以及他们是如何测量的。实物展示十个连接起来的小立方体和一个小塑料桶,提问:“我们该如何测量这个小桶的边沿长度呢?”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汇报。
2.教师小结:以小立方体为标准单位制作一条可以卷的测量纸带,这样的测量纸
带可以弯曲,可以测量不规则的物体。
3.今天我们来制作自己的测量带,并用它来测量物体的周长。
二、制作、测量。
1.介绍如何制作测量纸带。
(1)展示并介绍工具和使用的材料。
(2)介绍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每段纸带首尾要相连;粘接时,纸带要直;用数字做标记;写上姓名和制作日期。
2.学生制作纸带。教师观察学生的制作过程,个别辅导有问题的学生。3.用测量纸带测量物体。先测量书的长度。填写活动手册。
再测量小塑料桶边沿的长度。先让学生观察小桶,预测小桶底部边沿的长度,然后 测量并将数据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的表格中。注意帮助在测量时读数困难的学生。
三、讨论交流:
1.引导学生观察数据。
2.老师提问:测量纸带与小立方体相比,有哪些好处? 3.学生分组讨论,个别说说,其他同学补充。
4.老师总结:测量带可以测量圆的物体,比手、小立方更轻,方便携带、能快速读出测量数值、不用数小立方体的个数、比用小立方体测量更准确。
四、布置课外活动
使用测量纸带测量更多你想测量的物体,建议测量前先预测,再实测,并比较预测,和实测的结果。
第7课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教学内容: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知道尺子是世界通用的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统一标准是非常有意义的。2.引导学生了解尺子与测量纸带是两种测量工具,有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3.初步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或图画初步描述尺子与测量纸带的特征,并与同伴讨论和交流。
2.细致观察并比较尺子与测量纸带的异同。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3.愿意分享与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4.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和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5.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增强了人的能力。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能用语言或图画初步描述尺子与测量纸带的特征,并与同伴讨论和交流。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测量纸带、一把塑料尺、一条软尺、一个橡皮、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课件 测量纸带、一把塑料尺、一条软尺、一个橡皮 课 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演示引入尺子,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或使用尺子的经历。
视频播放生活中人们使用各种尺子的情境,介绍世界各地统一使用相同标准单
位的尺子,这样使测量结果有可比性,便于交流和使用。
2.明确任务。
老师:今天我们来观察和比较测量纸带与尺子,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二、探索活动
1.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尺子与测量纸带。(1)分发材料:塑料尺、软尺和制作的纸带。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观察、比较结果,教师用课件辅助学生交流。2.引导学生用尺子测量物体。
(1)教师使用课件介绍尺子的使用方法: ①把尺子的0刻度线和物体的一端对齐;②读出尺子上与物体另一端对应的刻度;③介绍如何读数。
(2)请学生示范测量并读出长度。
(3)学生分别使用尺子和测量纸带测量橡皮和桌面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教师需要帮助测量有困难的学生。
三、学生交流讨论:
1.教师提问:“尺子和测量纸带相比,有什么好处?” 2.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3.老师小结:尺子是世界通用的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统一标准是非常有意义的。尺子与测量纸带是两种测量工具,有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拓展活动:
回家后用家中的卷尺测量一下家中家具的长、宽和高,并试着用表格记录下来。
第二篇: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1单元走进科学
单元目标:
1.能够像科学家与工程师那样去尝试做一些小的探究活动或是工程实践。2.制定科学课的规则并自觉在活动中遵守。3.了解科学家与工程师的一些工作场景。
4.意识到科学家的研究与工程师的制造对于我们来说相当重要。5.愿意去主动搜集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故事,并与同伴交流。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认识到有不同的科学家从事不同的研究,认识科学研究要从事观察、实验、考察、记录等实践活动。
2.让小学生也来经历科学探究发现的过程,意识到科学并不神秘,小孩子也能做科学。
3.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可以对自然现象作出很好的解释,但科学也不是万能的,一些问题至今仍没有找到答案。
4.科学研究、科学发现需要一个过程,许多问题的答案在今天仍没有找到,但不代表以后不会找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课前准备:搜集科学家的故事,练习讲一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说说科学家的故事
1.观察教材图片,说说这些科学家正在做什么。2.学生讲一讲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
3.ppt出示一些科学家工作的场景图让学生进行交流。交流小结:科学家的研究要经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得到发现等。
二、动手试一试
1.学生说说在他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滚小球的经历。
2.实验之前先让学生猜一猜在哪个位置的球会滚得远一些。
3.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做科学实验,在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做好示范。在桌上铺一块有刻度标记的绒布,将斜坡架在绒布的一端,将小球先从斜坡上标有绿色标记的地方滚下,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再将小球从斜坡上标有红色标记的的地方滚下,也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比较它们的远近。4.如果课堂时间充分还可以将斜坡的坡度变大,同样是从一点往下滚,记下小球滚动的距离,进行比较。
5.实验过后反思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没有像科学家那样经历观察、实验、记录、发现的过程。
6.阅读大科学家伽利略做的滚小球实验资料,观看动画视频,将自己做的实验与大科学家做的实验进行比较,发现小孩子也和大科学家一样,也能进行科学研究,所以是小小科学家。伽利略曾在6米多长的斜面上做过这样的滚球时间,用自制的水漏计时,他发现:小球越滚越快”。
三、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1.学生先说说教材中问题的答案。
2.你还知道科学家找到了哪些问题的答案。
3.还有一些问题至今没有找到答案,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4.说一说还有哪些问题没有找到答案。
5.一起讨论,你觉得这些问题以后会找到答案吗?
四、小结。小小工程师
教学目标:
1.认识到工程师所做的工作和科学家所做的工作还是有区别的,科学家侧重研究、发现,而工程师侧重设计、发明、制造,学生通过读图应有一个浅显的认识。2.利用身边简单易得的材料,经历工程师那样的设计制造过程,体验工程实践。课前准备:一枝很短的铅笔。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认识工程师
1.观察教材图片,说说这些工程师正在做什么。
2.ppt出示一些工程师工作的场景图。交流在你周边认识的人当中有没有工程师,他们是怎么工作的?
3.讨论工程师的工作和科学家的工作有什么不一样?
二、工程师的杰作
1.说说图片中展示了工程师的哪些杰作。2.交流还知道哪些是工程师的杰作。
工程师的杰作不仅体现在高科技的宇宙飞船、高铁、电脑上,建筑、桥梁、园林设计也是工程师的杰作,连洗衣机、电饭锅也是工程师发明的 3.结合活动手册,辨认哪些是工程师的杰作。
4.交流你们有没有做过工程师的经历,讨论小孩子的玩的搭积木、造房子、堆沙堡、拼装模型、测试赛车等活动其实就是小小工程师做的事情。
三、小小工程师
1.出示一个短的铅笔,不好写了,怎么办?
2.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个性化的铅笔加长器,不要求全班统一,就地取材,可以是纸质的、塑料管式的、也可以是木制的、竹制的等。每一个小组里尽量要有不同的设计制作方案。
3.制作完成之后,先自己尝试写一写,然后再和同伴交换写一写,比较小组内哪些同学做得比较好。
4.使用买来的铅笔加长器,说说商店买来的有什么独特的设计,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在比较铅笔加长器时,买来的铅笔加长器漂亮、结实、实用,但是自己做的环保、节约、经济,比较时也不是一味地买来的好,那样就失去了设计制作的意义了。
四、小结 上好科学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关心自己的学习场地,熟悉实验室的环境,如实验仪器摆放在哪,标本厨在哪,在哪可以取水等。
2.通过一个简单的探究活动来让学生意识到规则对于科学学习的意义,遵守规则可以提高实验效率、学习水平。
课前准备:一个细而高的瓶子,一个粗而矮的瓶子,两个瓶子里装有高度不同的染色的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参观比较
1.参观科学教室,说说它与普通教室有什么不同?
比较之前要让学生仔细观察科学教室,关注以下这些方面:课桌椅的摆放、橱窗里的物品、墙壁板报的布置以及通水通电情况。
坐的桌子不一样,科学教室里是大桌子;科学教室里可以看到一些动物、植物的标本;科学教室里还有一些实验器材;科学教室里通水通电等等。2.学生尝试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布置。
坐的桌子不一样,科学教室里是大桌子,可以多人坐在坐一起做实验;科学教室里可以看到一些动物、植物的标本;科学教室里还有一些实验器材;科学教室里通水通电;科学教室的环境布置与科学有关等等。
二、实验:比较水的多少
1.教学时教师需准备给每个小组学生准备一高一矮的两个瓶子里装有不同高度的水,为了看得更清楚,可以用色素给水染色。
2.比较之前让学生制定一个简单的计划,说说怎么去比,需要用到什么材料。3.比较的方法可以多样,教师要尽可能地想到学生所想到的方法并准备好相应的工具。
方法一:再找一个一样的高瓶子,将矮瓶子里的水倒入高瓶子进行比较; 方法二:再找一个一样的矮瓶子,将高瓶子里的水例入矮瓶子进行比较; 方法三:找两个同样的带有刻度的瓶子(量筒或量杯),将两瓶水分别倒入进行比较。
4.实验过后。教师回顾比较水的多少的实验,在刚才的实验中哪些行为好?哪些行为不好?
结合活动手册,明辨图片上的这些同学的做法,哪些做的对,哪些做的不对,我们应该怎样做?
好的行为:交流声音很轻,人人有序操作,实验过程中注意材料轻拿轻放,实验过后及时清理桌面……
不好的行为:声音吵杂,不听指挥,互相争抢器材,搞得桌上到处是水、没有人人参与……
5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中遵守了哪些,还有哪些被忽视了,想想如果我们要是都遵守科学课的规则,那我们的实验效果会怎么样?
6.将学生在明辨是非的过程中正确的做法记录下来,一一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交流讨论,还可以补充哪些? 7.将所有的规则都记录下来,进行强化,并提醒在以后的活动中要注意遵守这些规则。
三、小结。
2017 周 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年秋学期一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计划 单元 第一单元 走近科学 课 题 小小科学家 小小工程师 上好科学课 第二单元 用感官观察 认识感官 感官总动员 国庆假 借助工具观察 第三单元 用大脑思考 做个小侦探 暗箱里的秘密 树叶变黄了 第四单元 用双手创造 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衣食住行的变化 轮子的故事
第三篇: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课题教学内容小小科学家;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说你还知道哪些活动二:我;科学家们正在认真工作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瞧;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课题教学内容小小工程师;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活动二:作的图别的,科学;技的宇宙飞船、高铁、电脑、高楼、桥梁方面,洗衣机
1、小小科学家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教学内容: 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做滚小球的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
3、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的人。
教学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教具、学具准备: 带有凹槽的可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钢珠(玻璃球),绒布 教学过程:
导入: 活动一:认识这些科学家的工作,说教师活动小朋友们,大家好,首先祝贺大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你们将学习到许多丰富而有趣的知识。老师知道学生活动 学生谈谈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舞蹈
家 个性备课 同学们一定也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钢琴家 谁愿意来给老师说一说。
教师提问:那么科学家到底是做什么的呢?(板书:科学家)提供一组不同的科学家正在进行不同研究的图片,也可以结合教材图片观看科学家的工作视频。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科学家?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让学生讲科学家的故事或是看科学家的故事绘本。小结阶段让学生说说科学家是什么? 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 说你还知道哪些
活动二:我们也来做滚小球的实验
活动三:读图,科学家是发现:
科学家们正在认真工作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瞧,他们正在干嘛呢? 师:看了这些图片和视频以后,有谁样的人。来给老师说说,科学家是做什么的?
师总结: 观察 实验 记录 发现(板书)师:这节课呀,我们就是小小的科学家,马上就要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呢!相信大家都滚过小球吧,瞧,老师这里有一个斜坡,让小球沿着斜坡往下滚,小球能滚多远呢? 如果课堂时间充分,还可以将斜坡的坡度变大,在同一位置往下滚,记下小球滚动的距离,进行比较。师:小科学家们,你们的表现可真棒啊!不要小瞧我们刚刚的实验哦,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也和我们一样做过这样的实验呢。他是如何滚小球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精彩的视频。
师:正是有了这些科学家的辛苦工作和实验,我们人类才解开了大自然的许多奥秘。
2、让学生说说在他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滚小球的经历。实验之前先猜一猜在哪个位置的球会滚得远一些,实验结束及时将实验结果在活动手册上做好记录。实验过后收拾好材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从第一节课开始。学生观看动画视频,了解伽利略的实验,并把自己做的实验与大科学家做的实验进行比较,说出自己的发现。学生说说教材中问题的答案,也可以说说还知道哪些科学家找到 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 现大自然大树是怎么长高的? 了哪些问题的答案 学生回答 奥秘的人 闪电是怎么发生的? 小结: 地球里面有什么? 有没有外星人? 师:一些还没有找到答案的问题,小朋友们,你们是怎么想的呢,你觉得这些问题以后会找到答案么? 同学们,今天是你们的第一节科学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伟大的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他们是如何寻找大自然奥秘的。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多多动手,成为一名小小科学家!
板书设计:
小小科学家 观察 实验 记录 发现
教学反思 :
2、小小工程师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教学内容 :小小工程师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简易材料自制一个钱币加长器,并对设计制作的产品不断改进,力争做到最好。
2、通过交流工程师的杰作,意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程师的发明制造。
3、知道工程师是发现设计、发明、制造产品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工程师是做什么的,经历制作一件物品的过程 教学难点:认识到工程师的工作与科学家的工作是有区别的,工程师重在设计、发明、制造。
教具、学具准备:
短的铅笔头、吸管、小木棒、一次性筷子、废旧纸张、剪刀、胶带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 活动一:了解工程教师活动。
师:小朋友好,还记得老师上节课给大家介绍的一种什么样的职业?
师:今天呀,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类伟大的人,天上飞的飞机,地上跑的汽车,甚至于小朋友们住的房子等学生活动 学生回忆 学生回答 个性备课 等,都离不开他们,他们就是工程师。(板书:工程
师)抓住工程师工作的重要环节,提供工程师的一些典型工作场景图片,让学 学生交流、了解织学生交流,在你周围认识的人当中有没有工程师,他们是怎么工作的。学生讨论工程师的工师的工作 生获得对工程师以及工程技术的初 步感知,同时认识到工程师所做的工作和科学家所做的工作还是有区别的。
活动二:作的图别的,科学家侧重研究、发现,作和科学家的工作有而工程师侧重设计、发明、制造。板书:设计、发明、制造产品 什么不一样。结合活动手册,荷花、轮船、山峰、学生填写活动手册并思考还有哪些属于工程师的杰作 认识工程 冰箱、飞机,辨认哪些是工程师的杰师的杰作,说说还知道哪些。(注意事项:作,交流 工程师制造的产品不仅体现在高科还知道哪些
活动三: 学做工程师,做一个铅笔加长器
宇宙飞船、高铁、电脑、高楼、桥梁方面,洗衣机、电饭锅等日常用品也是工程师发明的,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师:小朋友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做过类似像工程师一样的事情呢?谁来说说看。师出示一支短的铅笔 师:小朋友们,老师这支铅笔太短了不好写了,怎么办?你能做个小小工程师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么? 师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个性化的铅笔加长器,不要求全班统一。教师巡视 5 学生交流自己有没有做“工程师”的经历(搭积木、堆沙堡、拼装模型、测试赛车等活动)学生思考交流 小组制定设计方案,最好能简单的画一下设计图。学生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报纸、吸管、空心塑料管、小竹筒,甚至木棒、塑料棒等尝试制作加长器 学
生先对自己的作品
小结:
师:老师这里有买来的;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课题教学内容上好科学课P;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活动二:做比较水的多少实;尝试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布置,期望学生能将实验;
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 小结 师:老师这里有买来的现成的铅笔加长器,同学们你们看看,与你们自己做的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工程师主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他们会画设计图、发明制造新产品,甚至还能维修机器,他们的工作与科学家们一样重要,我们班的小小科学家和小小工程师们,老师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成为像他们一样有用的人才!
板书设计
小小工程师 设计 发明 制造产品
教学反思:
3、上好科学课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教学内容 :上好科学 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科学教室与一般教室的不同。
2、通过比较水多少的活动,认识到科学课上要遵守规则。
3、.参与制定上好科学课的规则,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则。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制定科学课的规则并在活动遵守规则。
教学难点:能够在活动中有规则意识并主动遵守。
教具、学具准备: 细而高的瓶子,粗而矮的瓶子,染色用的颜料,有刻度的瓶子,抹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
活动一:参观科学教室,比较与普通教室的不同 教师活动 师:小朋友们,欢迎大家来到科学学生活动 学生参观、熟悉科学实个性备课 实验室,老师先带大家参观一下。验室 教师引导并介绍实验室 师:实验室和我们平时的那个教室有一些不同之处呢?哪个小朋友是火眼金睛,先来说一说你发现的不同之处吧!(比较前要让学生仔细观察科学教室,关注以下这些方 学生观察、比较说出实验室的特点 面:课桌椅的摆放、橱窗里的物品、墙壁板报的布置以及通水通电情
况。)
活动二: 做比较水的多少实验
活动三: 制定科学课
尝试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布置,期望学生能将实验室的环境布置与他们的科学学习更好地联系在一起。师:同学们,在实验室我们需要学会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实验来寻找问题的答案。比如这两瓶水,到底是哪个多一点呢?(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高一矮两个瓶子,且两个瓶子里饮料瓶、水装有不同高度的水。为了看得更清楚,可以用色素给水染色。)比较的方法可以多样,教师要尽可能地预想方法并准备好相应的器材 实验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如在刚才的实验过程中有没有互相合作,有没有人争抢实验器材,小组里的声音是实验室的量不是太大,有没有将桌上搞得到处都是水,实验过后有没有收筒、量杯可拾好器材等。(注意事项:比较出水的多少并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要看在活动中比较水的多有没有规则意识。)师:同学们,其实不仅科学教室与普通教室是不一样的,科学课与其比较前可先让学生制定一个简单的计划,说说怎么去比,需要用到什么材料。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中遵守了哪些,还有哪些被忽视的多少的器了,想想如果我们都遵守科学课的规则,那我们的实验效果会怎么样? 学生填写活动手册,分辨图片上的这些同学 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 的规则 小结 他课程也有许多不同,科学课上我们会
面对各种材料进行观察或是实验操作。当面对实物材料时,有的小朋友会不自觉地处于兴奋之中,他们好奇心非常强烈,总是想触摸这些材料,或者提前去操作实验,可是这容易造成科学课堂的无序与干扰,所以同学们我们应该一起来制定上好科学课的规则,我们先一起来看看活动手册上的这张图。P3请同学们想一想图上哪些同学做的对,哪些同学做得不对?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小朋友们,在以后的科学学习活动中,老师希望大家都能自觉主动地去遵守今天我们一起制定下来的规则。
板书设计
上好科学课 遵守规则 教学反思 :
第2单元 用感官观察
单元目标:
1.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
2.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3.能动用各种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点。4.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5.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认识感官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一()班
授课教师:
二()班
教学目标
1.通过与同伴互相指认眼、耳、鼻、舌、皮肤的活动,说出它们都是感觉器官(感官了)。
2.观赏视或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
3.在用感官观察的活动中,尝试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难点: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课前准备:各种声音的录音片段。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了解感官 我们用什么来观察?
用哪里来看?——眼睛。(眨眨眼睛)用哪里来听?——耳朵。(摸摸耳朵)用哪里来闻?——鼻子。(用力深吸一口气)
什么器官让我们吃出味道呢?——嘴巴(伸出舌头)人体最大的感
觉器官是什么呢?——皮肤(摸摸自己的皮肤)整理学生对感觉的已有认识,激发兴趣,引入利用感官进行的观察 活动。
二、眼睛
用眼睛看,你能找到几种动物?
1.观察教材中森林的图片,你找到了什么小动物? 2.这个小动物是什么样的?
3.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大小?
三、耳朵
用耳朵听,你听到了什么?
1.多媒体播放各种声音(雨滴、照相机、小鸟、救护车、沸水、风声、狗叫、课间的吵闹声??)
2.竖起耳朵,你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3.声音好听吗?大声吗?你觉得大概是发生了什么事?
四、鼻子
1.你记得什么东西是香的?什么东西是臭的? 2.你喜欢什么样的味道?
3.我们什么时候会用到我们的鼻子?
4.不认识的东西可以用随便用鼻子去闻吗?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五、拓展
1.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感觉器官也有了不起的功能?
2.既然不同的感官有不同的作用,当一种感官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该怎么办呢?(作为课后思考)
5感官总动员;教学目标;1.通过品茶、观察蜡烛等活动,说出认识一种事物需;2.在做品茶活动和与同伴观察蜡烛的活动中,尝试发;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全面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1.菊花茶、绿茶、红茶少量,玻璃水杯或塑料水杯三;1.每个小组同学面前摆放装着三种茶的三个大杯子,;注意:每喝一口茶,要记住自己喝的茶的味道;2.第一轮组内同学轮流带上眼罩,猜猜 教学反思 :感官总动员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一()班
授课教师:
二()班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茶、观察蜡烛等活动,说出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
2.在做品茶活动和与同伴观察蜡烛的活动中,尝试发现并交流事物更多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全面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难点:能动用各种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点。课前准备:
1.菊花茶、绿茶、红茶少量,玻璃水杯或塑料水杯三只,热水大杯。2.蜡烛一支、火柴一盒。3.西瓜或挑西瓜的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大家来品茶
1.每个小组同学面前摆放装着三种茶的三个大杯子,每个同学用自己课前准备好的三个喝水的杯子分别尝尝三种不同的茶的味道。
注意:每喝一口茶,要记住自己喝的茶的味道。
2.第一轮组内同学轮流带上眼罩,猜猜组员递给自己的杯子里装的是什么茶。
3.第二轮组内同学轮流带上眼罩,捏住鼻子,猜猜组员递给自己的杯子里装的是什么茶。
4.从品茶的小实验中发现:吃东西的时候,舌头和鼻子总是一起工作的。
注意:这里利用时机引导学生未知的东西不能随便闻和吃。
二、观察蜡烛
1.每个小组内的桌面上黏上一根蜡烛。
2.小组内同学尽可能多地说出蜡烛的特点。蜡烛是什么颜色的?形状像什么?摸起来是什么感觉呢??? 3.老师点燃每个小组的蜡烛。
4.小组内同学尽可能多地说出点燃的蜡烛的特点。蜡烛点燃以后是什么颜色的火焰?闻起来有味道吗?温度是怎样的?蜡烛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注意:提醒学生不能用手触碰火焰和滴下的蜡油。5.刚才在观察蜡烛的过程中,你用到了哪些感官呢?
引导学生:“我们用眼睛发现什么”“我们用鼻子发现什么”“我们用手发现什么”。
三、挑西瓜
1.你知道有经验的人是怎么样挑选西瓜的吗? 2.翻开书第17面,从书上找找挑选西瓜的好方法。3.总结: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常常需要动用多种器官。
四、小结
教学反思 :借助工具观察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一()班
授课教师:
二()班
教学目标
1.通过做用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观察的活动,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2.通过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人的感官功能。
3.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难点: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课前准备:
1.放大镜两个、简易显微镜两个。2.蜡烛一支、火柴一盒。3.相关视频。
教学过程:
一、观察大拇指
1.引导学生用三种方式观察大拇指。(肉眼、放大镜、简易显微镜)(1)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来回移动,直至看清楚。
(2)提醒学生使用放大镜看太阳的严重后果,进行安全教育。(3)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用镜头紧贴手指,眼睛紧贴观察孔,调节旋钮,知道看清晰为止。(尽量让学生看完书自己说)2.提问:用三种方法观察到的大拇指有什么不同呢?(见学生活动手册P6)
3.引出工具可以观察到物体更多的细节,而这些都是肉眼无法看到的。
二、听诊器
1.老师演示使用听诊器的方法。2.学生轮流上台体验。
(1)用耳朵贴着同学的胸口听心跳声。
(2)用听诊器贴着同学的胸口听心跳声。
(3)分享感受:用耳朵听和用听诊器听有什么不同? 3.引出工具大大延伸了人的听觉功能。
三、认识各种观察工具
1.课件出示:望远镜、显微镜和汽车后视镜。
提问: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呢?(延伸了人的视觉功能。)2.课件出示:盲杖
提问: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呢?(延伸了盲人的触觉功能。)3.课件出示:助听器
提问: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呢?(延伸了听力障碍者的听觉功能。)4.(学生活动手册)酒精测试仪,它延伸了人的嗅觉功能。
四、小结
教学反思 :
7、做个小侦探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一()班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二()班 教学目标:
1、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迁移经验,尝试运用比较、分析、推理、排除等手段进行案情分析。
2、感受对人物、场景等的细致观察在侦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提升思维的准确性与扩散性。教学准备:
1、已认识各种脚印。
2、课件:ppt画面八幅。(见附图)
3、教师侦探卡(大),学生侦探卡人手一张,笔。(见附图)
4、侦探奖章若干。教学重点:
学生根据案件中提供的三条线索,调动多种感观进行观察、记忆、判断,分别找出三条线索的答案。教学难点:
在得出的三条线索的基础上,运用推理等手段,找出真正嫌疑人,并能说出自己的理由。教学过程:
一、事件起因――少了商品。
1、点击ppt画面一:鸡大婶开商店。
师:鸡大婶开了一个百货商店,商店里的生意可好了,来买东西的顾客非常多。
一天的生意忙完了,客人都走了,鸡大婶经过仔细的计算,算出店里应该还剩下这些商品。
2、点击ppt画面二:商品清单。
二、进行侦破。
(一)猜测。
1、师:那少了的1罐蜂蜜,2块蛋糕会到哪里去了呢?
学生猜测,自由交流商店可能发生的情况。引导学生说出有人拿走了。
2、师:到底可能是谁拿走的呢?白天店里还拍摄到了一段录像,一起去看看吧!
3、师:你们说得都不错,可是这些都是你们猜出来的,光凭猜行不行,怎么办呢?想想警察破案需要找到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找线索。
4、师: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小侦探,一起去找线索吧!
三、观察书中图画,找出原因
1、教师指导学生看图,仔细观察图画中的现象,指名回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原因。
2、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平时的生活中现象来解释,要说的有所依据。
四、看书猜猜猜。
五、小结内容:今天我们做了小侦探,学会了推断,找证据,得到答案,希望同学们以后做生活的有心人,继续你的小发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8、暗箱里的秘密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一()班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二()班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学会讲述故事。结合身边的事例说出自己的发现。
通过学习知道生活中也存在暗箱,对于暗箱的作用有所了解,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准备:听诊器、空盒子,圆珠子。教学过程:
一、看图讲故事。
学生打开书本,小组合作看图讲故事。指名来讲故事。
仔细观察图,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指名来回答)
学习新知
教师讲解:有许多东西像洞穴一样不方便打开,人们只能开各种信息猜想里面的情况,这就是暗箱。
让学生试着举例说明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暗箱。
动手做实验,猜猜小珠子的位置,和同伴说说自己的发现,理由是什么?
教师指导看图27页,并进行相关的讲解。玩游戏“我是小医生”
小组成员之间用听诊器来分别听听同伴的心跳,感受当医生的乐趣。小结课堂。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9、树叶变黄了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一()班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二()班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探究笔的奥秘,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
2、知道铅笔的心的粗细、颜色深浅与笔杆上“H、B” 之间的联系,能独立拆装一般的自动铅笔,能用一种方法画圆。
3、培养学生初步自主探究物体的能力 重点:
1、指导学生探究笔的奥秘,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
2、知道铅笔的心的粗细、颜色深浅与笔杆上“H、B” 之间的联系,能独立拆装一般的自动铅笔,能用一种方法画圆。难点:
知道铅笔的心的粗细、颜色深浅与笔杆上“H、B” 之间的联系,能独立拆装一般的自动铅笔,能用一种方法画圆。教法:探究法 课前准备:
铅笔、自动铅笔、彩色水笔、纸、1杯红水、图钉、硬币、陀螺 教学流程:
研究铅笔的奥秘 研究自动铅笔的奥秘 拆装自动铅笔比赛 探究彩色水笔的奥秘 画硬币 画圆 课后活动 教学过程:
活动1:探究铅笔的奥秘
1、观察三只铅笔有什么不同
2、各组交流汇报
3、讨论笔心粗细与写字有什么关系
4、总结发现的秘密
5、教师讲解
活动2:探究自动铅笔的奥秘
1、提出问题:自动铅笔的内容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去探究。
2、开展拆装自动铅笔的比赛 活动3:探究彩色水笔的奥秘
1、让学生用彩色水笔画画
2、讨论彩色水笔内的水是怎样来得
3、研究怎样解决问题
活动4:研究画硬币和画圆的方法
1、研究画硬币的方法
2、研究用笔画圆的方法
3、制作五彩陀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一()班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二()班 教学目标:
1、在测量过程中,有认真细致、团结合作的态度
2、通过实际练习,掌握用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方法
3、能自己想办法测量比尺长的物体、方的和圆的物体的周长,以及不用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4、认识常用尺 重点:
1、在测量过程中,有认真细致、团结合作的态度
2、通过实际练习,掌握用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方法
3、能自己想办法测量比尺长的物体、方的和圆的物体的周长,以及不用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难点:
能自己想办法测量比尺长的物体、方的和圆的物体的周长,以及不用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教法:实验法 课前准备:
木直尺、刚直尺、钢卷尺、皮尺、学生尺、纸质软尺、木板、铅笔、方形、圆形物体、绳子 教学流程:
认识常用尺 认识厘米和尺的刻度 学习测量方法 测量练习研究不用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1:认识不同尺怎么样测量物体的长度
1、观察几种常用尺的外形
2、介绍古人曾经使用的一些测量方法 活动2:认识常用尺
1、知道尺子是多种多样的。
2、观察常用尺上的符号厘米,感受1厘米的长度。观察尺子上的刻度,最大厘米刻度线。活动3:用尺测量的方法
1、教给学生用尺测量的方法。
2、学生充分练习。
3、选择较难的物体进行测量 活动4:使用图形尺
1、观察图形尺
2、认识图形尺的构造和用途。
3、学生自由练习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1、衣食住行的变化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一()班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二()班 教学目标:
1、通过文具自古至今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使学生体会到文具是随着人们的需要和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2、每人能画出或说出一种新的文具的创造思想,自选材料制作一种不用木材的铅笔。重点:
1、通过文具自古至今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使学生体会到文具是随着人们的需要和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2、每人能画出或说出一种新的文具的创造思想,自选材料制作一种
不用木材的铅笔。难点:
每人能画出或说出一种新的文具的创造思想,自选材料制作一种不用木材的铅笔。教法: 探究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
毛笔、墨、宣纸、计算笔、等各种各样的笔、白纸、普通纸、铅笔心、毛线、细线、布等。教学流程:
了解纸和笔的发展 了解带橡皮铅笔的发明过程 设计一种新铅笔 制作不用木材的铅笔 教学过程:
活动1 :了解纸和笔的发展
1、甲骨、竹简、宣纸、现代的纸
2、羽毛笔、蘸水笔、钢笔、铅笔、自动铅笔、3、各种橡皮、涂改液、涂改笔 活动2:带橡皮铅笔的发明过程
1、在活动1的基础上的谈话
2、看课文中关于带橡皮的铅笔发明的图
3、讨论:我们周围的哪些物品可能是像带橡皮的铅笔这样发明的? 活动3:设计制作新文具
1、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文具,画在书上。
2、制作一只不用木材的铅笔。课后小结:
通过学习,学生们了解了纸和笔的发展,在制作“新铅笔”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
12、轮子的故事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一(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二(授课教师:)班)班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探究身边的物品---衣服的科学的兴趣:认真参与观察,比较分类和制作等活动
2、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能力
3、指导学生初步认识衣服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重点:
1、激发学生对探究身边的物品---衣服的科学的兴趣:认真参与观察,比较分类和制作等活动
2、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能力
3、指导学生初步认识衣服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难点:
1、激发学生对探究身边的物品---衣服的科学的兴趣:认真参与观察,比较分类和制作等活动
2、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能力
3、指导学生初步认识衣服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教法: 探究法 课前准备:
1、衣服的图片
2、学生自带一件最喜欢的衣服
3、各种特殊衣服的图片
4、制作材料和工具
教学流程: 认识学生自己的衣服 搜集衣服资料 给衣服分类 认识特殊的衣服 整理自己的衣柜 教学过程: 活动1:认识学生自己的衣服
1、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
2、引导学生在颜色,大小,图案,材料,款式,穿着场合,穿着季节等方面比较相同和不同
3、出示图片 活动2:给衣服分类
1、观察和比较教师和学生搜集的各种各样的衣服
2、学生给衣服分类
3、汇报分类方法 活动3:认识特殊的衣服
1、出示书中的图片认识特殊的服装
2、引导学生说出其他有特殊用途的衣服 活动4整理自己的衣柜
1、学习集中存放衣服的方法
2、作业:整理自己的衣柜 课后小结: 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团结合作地参与服装的研究,了解服装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初步了解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 的影响。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篇:2017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017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一、二单元)
第1单元 走进科学
单元目标:
1.能够像科学家与工程师那样去尝试做一些小的探究活动或是工程实践。
2.制定科学课的规则并自觉在活动中遵守。3.了解科学家与工程师的一些工作场景。
4.意识到科学家的研究与工程师的制造对于我们来说相当重要。5.愿意去主动搜集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故事,并与同伴交流。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认识到有不同的科学家从事不同的研究,认识科学研究要从事观察、实验、考察、记录等实践活动。
2.让小学生也来经历科学探究发现的过程,意识到科学并不神秘,小孩子也能做科学。
3.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可以对自然现象作出很好的解释,但科学也不是万能的,一些问题至今仍没有找到答案。
4.科学研究、科学发现需要一个过程,许多问题的答案在今天仍没有找到,但不代表以后不会找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课前准备:搜集科学家的故事,练习讲一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说说科学家的故事
1.观察教材图片,说说这些科学家正在做什么。2.学生讲一讲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
3.ppt出示一些科学家工作的场景图让学生进行交流。交流小结:科学家的研究要经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得到发现等。
二、动手试一试
1.学生说说在他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滚小球的经历。2.实验之前先让学生猜一猜在哪个位置的球会滚得远一些。
3.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做科学实验,在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做好示范。在桌上铺一块有刻度标记的绒布,将斜坡架在绒布的一端,将小球先从斜坡上标有绿色标记的地方滚下,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再将小球从斜坡上标有红色标记的的地方滚下,也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比较它们的远近。
4.如果课堂时间充分还可以将斜坡的坡度变大,同样是从一点往下滚,记下小球滚动的距离,进行比较。
5.实验过后反思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没有像科学家那样经历观察、实验、记录、发现的过程。
6.阅读大科学家伽利略做的滚小球实验资料,观看动画视频,将自己做的实验与大科学家做的实验进行比较,发现小孩子也和大科学家一样,也能进行科学研究,所以是小小科学家。
伽利略曾在6米多长的斜面上做过这样的滚球时间,用自制的水漏计时,他发现:小球越滚越快”。
三、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1.学生先说说教材中问题的答案。
2.你还知道科学家找到了哪些问题的答案。
3.还有一些问题至今没有找到答案,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4.说一说还有哪些问题没有找到答案。5.一起讨论,你觉得这些问题以后会找到答案吗?
四、小结。小小工程师
教学目标:
1.认识到工程师所做的工作和科学家所做的工作还是有区别的,科学家侧重研究、发现,而工程师侧重设计、发明、制造,学生通过读图应有一个浅显的认识。
2.利用身边简单易得的材料,经历工程师那样的设计制造过程,体验工程实践。
课前准备:一枝很短的铅笔。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认识工程师
1.观察教材图片,说说这些工程师正在做什么。
2.ppt出示一些工程师工作的场景图。交流在你周边认识的人当中有没有工程师,他们是怎么工作的?
3.讨论工程师的工作和科学家的工作有什么不一样?
二、工程师的杰作
1.说说图片中展示了工程师的哪些杰作。2.交流还知道哪些是工程师的杰作。
工程师的杰作不仅体现在高科技的宇宙飞船、高铁、电脑上,建筑、桥梁、园林设计也是工程师的杰作,连洗衣机、电饭锅也是工程师发明的
3.结合活动手册,辨认哪些是工程师的杰作。
4.交流你们有没有做过工程师的经历,讨论小孩子的玩的搭积木、造房子、堆沙堡、拼装模型、测试赛车等活动其实就是小小工程师做的事情。
三、小小工程师
1.出示一个短的铅笔,不好写了,怎么办? 2.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个性化的铅笔加长器,不要求全班统一,就地取材,可以是纸质的、塑料管式的、也可以是木制的、竹制的等。
每一个小组里尽量要有不同的设计制作方案。
第五篇: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课题教学内容小小科学家;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说你还知道哪些活动二:我;科学家们正在认真工作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瞧;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课题教学内容小小工程师;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活动二:作的图别的,科学;技的宇宙飞船、高铁、电脑、高楼、桥梁方面,洗衣机
1、小小科学家
教学内容: 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做滚小球的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
3、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的人。
教学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教具、学具准备: 带有凹槽的可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钢珠(玻璃球),绒布 教学过程:
导入: 活动一:认识这些科学家的工作,说教师活动小朋友们,大家好,首先祝贺大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你们将学习到许多丰富而有趣的知识。老师知道学生活动 学生谈谈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舞蹈家 个性备课 同学们一定也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钢琴家 谁愿意来
给老师说一说。
教师提问:那么科学家到底是做什么的呢?(板书:科学家)提供一组不同的科学家正在进行不同研究的图片,也可以结合教材图片观看科学家的工作视频。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科学家?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让学生讲科学家的故事或是看科学家的故事绘本。小结阶段让学生说说科学家是什么? 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 说你还知道哪些
活动二:我们也来做滚小球的实验
活动三:读图,科学家是发现:
科学家们正在认真工作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瞧,他们正在干嘛呢? 师:看了这些图片和视频以后,有谁样的人。来给老师说说,科学家是做什么的?
师总结: 观察 实验 记录 发现(板书)师:这节课呀,我们就是小小的科学家,马上就要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呢!相信大家都滚过小球吧,瞧,老师这里有一个斜坡,让小球沿着斜坡往下滚,小球能滚多远呢? 如果课堂时间充分,还可以将斜坡的坡度变大,在同一位置往下滚,记下小球滚动的距离,进行比较。师:小科学家们,你们的表现可真棒啊!不要小瞧我们刚刚的实验哦,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也和我们一样做过这样的实验呢。他是如何滚小球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精彩的视频。
师:正是有了这些科学家的辛苦工作和实验,我们人类才解开了
大自然的许多奥秘。
2、让学生说说在他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滚小球的经历。实验之前先猜一猜在哪个位置的球会滚得远一些,实验结束及时将实验结果在活动手册上做好记录。实验过后收拾好材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从第一节课开始。学生观看动画视频,了解伽利略的实验,并把自己做的实验与大科学家做的实验进行比较,说出自己的发现。学生说说教材中问题的答案,也可以说说还知道哪些科学家找到 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 现大自然大树是怎么长高的? 了哪些问题的答案 学生回答 奥秘的人 闪电是怎么发生的? 小结: 地球里面有什么? 有没有外星人? 师:一些还没有找到答案的问题,小朋友们,你们是怎么想的呢,你觉得这些问题以后会找到答案么? 同学们,今天是你们的第一节科学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伟大的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他们是如何寻找大自然奥秘的。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多多动手,成为一名小小科学家!
板书设计:
小小科学家 观察 实验 记录 发现
2、小小工程师
教学内容 :小小工程师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简易材料自制一个钱币加长器,并对设计制作的产品不断改进,力争做到最好。
2、通过交流工程师的杰作,意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程师的发明制造。
3、知道工程师是发现设计、发明、制造产品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工程师是做什么的,经历制作一件物品的过程 教学难点:认识到工程师的工作与科学家的工作是有区别的,工程师重在设计、发明、制造。
教具、学具准备:
短的铅笔头、吸管、小木棒、一次性筷子、废旧纸张、剪刀、胶带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 活动一:了解工程教师活动。
师:小朋友好,还记得老师上节课给大家介绍的一种什么样的职业?
师:今天呀,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类伟大的人,天上飞的飞机,地上跑的汽车,甚至于小朋友们住的房子等学生活动 学生回忆 学生回答 个性备课 等,都离不开他们,他们就是工程师。(板书:工程师)抓住工程师工作的重要环节,提供工程师的一些典型工作场景
图片,让学 学生交流、了解织学生交流,在你周围认识的人当中有没有工程师,他们是怎么工作的。学生讨论工程师的工师的工作 生获得对工程师以及工程技术的初 步感知,同时认识到工程师所做的工作和科学家所做的工作还是有区别的。
活动二:作的图别的,科学家侧重研究、发现,作和科学家的工作有而工程师侧重设计、发明、制造。板书:设计、发明、制造产品 什么不一样。结合活动手册,荷花、轮船、山峰、学生填写活动手册并思考还有哪些属于工程师的杰作 认识工程 冰箱、飞机,辨认哪些是工程师的杰师的杰作,说说还知道哪些。(注意事项:作,交流 工程师制造的产品不仅体现在高科还知道哪些
活动三: 学做工程师,做一个铅笔加长器
宇宙飞船、高铁、电脑、高楼、桥梁方面,洗衣机、电饭锅等日常用品也是工程师发明的,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师:小朋友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做过类似像工程师一样的事情呢?谁来说说看。师出示一支短的铅笔 师:小朋友们,老师这支铅笔太短了不好写了,怎么办?你能做个小小工程师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么? 师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个性化的铅笔加长器,不要求全班统一。教师巡视 5 学生交流自己有没有做“工程师”的经历(搭积木、堆沙堡、拼装模型、测试赛车等活动)学生思考交流 小组制定设计方案,最好能简单的画一下设计图。学生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报纸、吸管、空心塑料管、小竹筒,甚至木棒、塑料棒等尝试制作加长器 学生先对自己的作品
小结:
师:老师这里有买来的;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课题教学内容上好科学课P;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活动二:做比较水的多少实;尝试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布置,期望学生能将实验;
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 小结 师:老师这里有买来的现成的铅笔加长器,同学们你们看看,与你们自己做的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工程师主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他们会画设计图、发明制造新产品,甚至还能维修机器,他们的工作与科学家们一样重要,我们班的小小科学家和小小工程师们,老师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成为像他们一样有用的人才!
板书设计
小小工程师 设计 发明 制造产品
3、上好科学课
教学内容 :上好科学 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科学教室与一般教室的不同。
2、通过比较水多少的活动,认识到科学课上要遵守规则。
3、.参与制定上好科学课的规则,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则。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制定科学课的规则并在活动遵守规则。
教学难点:能够在活动中有规则意识并主动遵守。
教具、学具准备: 细而高的瓶子,粗而矮的瓶子,染色用的颜料,有刻度的瓶子,抹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
活动一:参观科学教室,比较与普通教室的不同 教师活动 师:小朋友们,欢迎大家来到科学学生活动 学生参观、熟悉科学实个性备课 实验室,老师先带大家参观一下。验室 教师引导并介绍实验室 师:实验室和我们平时的那个教室有一些不同之处呢?哪个小朋友是火眼金睛,先来说一说你发现的不同之处吧!(比较前要让学生仔细观察科学教室,关注以下这些方 学生观察、比较说出实验室的特点 面:课桌椅的摆放、橱窗里的物品、墙壁板报的布置以及通水通电情况。)
活动二: 做比较水的多少实验
活动三: 制定科学课
尝试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布置,期望学生能将实验室的环境布置与他们的科学学习更好地联系在一起。师:同学们,在实验室我们需要学会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实验来寻找问题的答案。比如这两瓶水,到底是哪个多一点呢?(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高一矮两个瓶子,且两个瓶子里饮料瓶、水装有不同高度的水。为了看得更清楚,可以用色素给水染色。)比较的方法可以多样,教师要尽可能地预想方法并准备好相应的器材 实验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如在刚才的实验过程中有没有互相合作,有没有人争抢实验器材,小组里的声音是实验室的量不是太大,有没有将桌上搞得到处都是水,实验过后有没有收筒、量杯可拾好器材等。(注意事项:比较出水的多少并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要看在活动中比较水的多有没有规则意识。)师:同学们,其实不仅科学教室与普通教室是不一样的,科学课与其比较前可先让学生制定一个简单的计划,说说怎么去比,需要用到什么材料。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中遵守了哪些,还有哪些被忽视的多少的器了,想想如果我们都遵守科学课的规则,那我们的实验效果会怎么样? 学生填写活动手册,分辨图片上的这些同学 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 的规则 小结 他课程也有许多不同,科学课上我们会面对各种材料进行观察或是实验操作。当面对实物材料时,有的小朋
友会不自觉地处于兴奋之中,他们好奇心非常强烈,总是想触摸这些材料,或者提前去操作实验,可是这容易造成科学课堂的无序与干扰,所以同学们我们应该一起来制定上好科学课的规则,我们先一起来看看活动手册上的这张图。P3请同学们想一想图上哪些同学做的对,哪些同学做得不对?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小朋友们,在以后的科学学习活动中,老师希望大家都能自觉主动地去遵守今天我们一起制定下来的规则。
板书设计
上好科学课 遵守规则
第2单元 用感官观察
单元目标:
1.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
2.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3.能动用各种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点。4.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5.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认识感官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一()班
授课教师:
二()班
教学目标
1.通过与同伴互相指认眼、耳、鼻、舌、皮肤的活动,说出它们都是感觉器官(感官了)。
2.观赏视或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
3.在用感官观察的活动中,尝试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难点: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课前准备:各种声音的录音片段。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了解感官 我们用什么来观察?
用哪里来看?——眼睛。(眨眨眼睛)用哪里来听?——耳朵。(摸摸耳朵)用哪里来闻?——鼻子。(用力深吸一口气)
什么器官让我们吃出味道呢?——嘴巴(伸出舌头)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是什么呢?——皮肤(摸摸自己的皮肤)整理学生对感觉的已有认识,激发兴趣,引入利用感官进行的观察 活动。
二、眼睛
用眼睛看,你能找到几种动物?
1.观察教材中森林的图片,你找到了什么小动物? 2.这个小动物是什么样的?
3.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大小?
三、耳朵
用耳朵听,你听到了什么?
1.多媒体播放各种声音(雨滴、照相机、小鸟、救护车、沸水、风声、狗叫、课间的吵闹声??)
2.竖起耳朵,你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3.声音好听吗?大声吗?你觉得大概是发生了什么事?
四、鼻子
1.你记得什么东西是香的?什么东西是臭的? 2.你喜欢什么样的味道?
3.我们什么时候会用到我们的鼻子?
4.不认识的东西可以用随便用鼻子去闻吗?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五、拓展
1.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感觉器官也有了不起的功能?
2.既然不同的感官有不同的作用,当一种感官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该怎么办呢?(作为课后思考)
5感官总动员;教学目标;1.通过品茶、观察蜡烛等活动,说出认识一种事物需;2.在做品茶活动和与同伴观察蜡烛的活动中,尝试发;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全面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1.菊花茶、绿茶、红茶少量,玻璃水杯或塑料水杯三;1.每个小组同学面前摆放装着三种茶的三个大杯子,;注意:每喝一口茶,要记住自己喝的茶的味道;2.第一轮组内同学轮流带上眼罩,猜猜感官总动员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一()班
授课教师:
二()班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茶、观察蜡烛等活动,说出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
2.在做品茶活动和与同伴观察蜡烛的活动中,尝试发现并交流事物更多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全面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难点:能动用各种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点。课前准备:
1.菊花茶、绿茶、红茶少量,玻璃水杯或塑料水杯三只,热水大杯。2.蜡烛一支、火柴一盒。3.西瓜或挑西瓜的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大家来品茶
1.每个小组同学面前摆放装着三种茶的三个大杯子,每个同学用自己课前准备好的三个喝水的杯子分别尝尝三种不同的茶的味道。
注意:每喝一口茶,要记住自己喝的茶的味道。
2.第一轮组内同学轮流带上眼罩,猜猜组员递给自己的杯子里装的是什么茶。
3.第二轮组内同学轮流带上眼罩,捏住鼻子,猜猜组员递给自己的
杯子里装的是什么茶。
4.从品茶的小实验中发现:吃东西的时候,舌头和鼻子总是一起工作的。
注意:这里利用时机引导学生未知的东西不能随便闻和吃。
二、观察蜡烛
1.每个小组内的桌面上黏上一根蜡烛。
2.小组内同学尽可能多地说出蜡烛的特点。蜡烛是什么颜色的?形状像什么?摸起来是什么感觉呢??? 3.老师点燃每个小组的蜡烛。
4.小组内同学尽可能多地说出点燃的蜡烛的特点。蜡烛点燃以后是什么颜色的火焰?闻起来有味道吗?温度是怎样的?蜡烛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注意:提醒学生不能用手触碰火焰和滴下的蜡油。5.刚才在观察蜡烛的过程中,你用到了哪些感官呢?
引导学生:“我们用眼睛发现什么”“我们用鼻子发现什么”“我们用手发现什么”。
三、挑西瓜
1.你知道有经验的人是怎么样挑选西瓜的吗? 2.翻开书第17面,从书上找找挑选西瓜的好方法。3.总结: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常常需要动用多种器官。
四、小结借助工具观察
教学目标
1.通过做用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观察的活动,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2.通过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人的感官功能。
3.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难点: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课前准备:
1.放大镜两个、简易显微镜两个。2.蜡烛一支、火柴一盒。3.相关视频。
教学过程:
一、观察大拇指
1.引导学生用三种方式观察大拇指。(肉眼、放大镜、简易显微镜)(1)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来回移动,直至看清楚。
(2)提醒学生使用放大镜看太阳的严重后果,进行安全教育。(3)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用镜头紧贴手指,眼睛紧贴观察孔,调节旋钮,知道看清晰为止。(尽量让学生看完书自己说)2.提问:用三种方法观察到的大拇指有什么不同呢?(见学生活动手册P6)
3.引出工具可以观察到物体更多的细节,而这些都是肉眼无法看到的。
二、听诊器
1.老师演示使用听诊器的方法。2.学生轮流上台体验。
(1)用耳朵贴着同学的胸口听心跳声。
(2)用听诊器贴着同学的胸口听心跳声。
(3)分享感受:用耳朵听和用听诊器听有什么不同? 3.引出工具大大延伸了人的听觉功能。
三、认识各种观察工具
1.课件出示:望远镜、显微镜和汽车后视镜。
提问: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呢?(延伸了人的视觉功能。)2.课件出示:盲杖
提问: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呢?(延伸了盲人的触觉功能。)3.课件出示:助听器
提问: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呢?(延伸了听力障碍者的听觉功能。)4.(学生活动手册)酒精测试仪,它延伸了人的嗅觉功能。
四、小结
7、做个小侦探
教学目标:
1、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迁移经验,尝试运用比较、分析、推理、排除等手段进行案情分析。
2、感受对人物、场景等的细致观察在侦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提升思维的准确性与扩散性。教学准备:
1、已认识各种脚印。
2、课件:ppt画面八幅。(见附图)
3、教师侦探卡(大),学生侦探卡人手一张,笔。(见附图)
4、侦探奖章若干。教学重点:
学生根据案件中提供的三条线索,调动多种感观进行观察、记忆、判断,分别找出三条线索的答案。教学难点:
在得出的三条线索的基础上,运用推理等手段,找出真正嫌疑人,并能说出自己的理由。教学过程:
一、事件起因――少了商品。
1、点击ppt画面一:鸡大婶开商店。
师:鸡大婶开了一个百货商店,商店里的生意可好了,来买东西的顾客非常多。
一天的生意忙完了,客人都走了,鸡大婶经过仔细的计算,算出店里应该还剩下这些商品。
2、点击ppt画面二:商品清单。
二、进行侦破。
(一)猜测。
1、师:那少了的1罐蜂蜜,2块蛋糕会到哪里去了呢?
学生猜测,自由交流商店可能发生的情况。引导学生说出有人拿走了。
2、师:到底可能是谁拿走的呢?白天店里还拍摄到了一段录像,一起去看看吧!
3、师:你们说得都不错,可是这些都是你们猜出来的,光凭猜行不行,怎么办呢?想想警察破案需要找到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找线索。
4、师: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小侦探,一起去找线索吧!
三、观察书中图画,找出原因
1、教师指导学生看图,仔细观察图画中的现象,指名回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原因。
2、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平时的生活中现象来解释,要说的有所依据。
四、看书猜猜猜。
五、小结内容:今天我们做了小侦探,学会了推断,找证据,得到答案,希望同学们以后做生活的有心人,继续你的小发现。
板书设计
8、暗箱里的秘密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学会讲述故事。结合身边的事例说出自己的发现。
通过学习知道生活中也存在暗箱,对于暗箱的作用有所了解,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准备:听诊器、空盒子,圆珠子。教学过程:
一、看图讲故事。
学生打开书本,小组合作看图讲故事。指名来讲故事。
仔细观察图,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指名来回答)学习新知
教师讲解:有许多东西像洞穴一样不方便打开,人们只能开各种信息
猜想里面的情况,这就是暗箱。
让学生试着举例说明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暗箱。
动手做实验,猜猜小珠子的位置,和同伴说说自己的发现,理由是什么?
教师指导看图27页,并进行相关的讲解。玩游戏“我是小医生”
小组成员之间用听诊器来分别听听同伴的心跳,感受当医生的乐趣。小结课堂。板书设计
9、树叶变黄了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探究笔的奥秘,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
2、知道铅笔的心的粗细、颜色深浅与笔杆上“H、B” 之间的联系,能独立拆装一般的自动铅笔,能用一种方法画圆。
3、培养学生初步自主探究物体的能力 重点:
1、指导学生探究笔的奥秘,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
2、知道铅笔的心的粗细、颜色深浅与笔杆上“H、B” 之间的联系,能独立拆装一般的自动铅笔,能用一种方法画圆。难点:
知道铅笔的心的粗细、颜色深浅与笔杆上“H、B” 之间的联系,能独立拆装一般的自动铅笔,能用一种方法画圆。教法:探究法 课前准备:
铅笔、自动铅笔、彩色水笔、纸、1杯红水、图钉、硬币、陀螺 教学流程:
研究铅笔的奥秘 研究自动铅笔的奥秘 拆装自动铅笔比赛 探究彩色水笔的奥秘 画硬币 画圆 课后活动
教学过程:
活动1:探究铅笔的奥秘
1、观察三只铅笔有什么不同
2、各组交流汇报
3、讨论笔心粗细与写字有什么关系
4、总结发现的秘密
5、教师讲解
活动2:探究自动铅笔的奥秘
1、提出问题:自动铅笔的内容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去探究。
2、开展拆装自动铅笔的比赛 活动3:探究彩色水笔的奥秘
1、让学生用彩色水笔画画
2、讨论彩色水笔内的水是怎样来得
3、研究怎样解决问题
活动4:研究画硬币和画圆的方法
1、研究画硬币的方法
2、研究用笔画圆的方法
3、制作五彩陀螺
板书设计
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教学目标:
1、在测量过程中,有认真细致、团结合作的态度
2、通过实际练习,掌握用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方法
3、能自己想办法测量比尺长的物体、方的和圆的物体的周长,以及不用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4、认识常用尺 重点:
1、在测量过程中,有认真细致、团结合作的态度
2、通过实际练习,掌握用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方法
3、能自己想办法测量比尺长的物体、方的和圆的物体的周长,以及不用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难点:
能自己想办法测量比尺长的物体、方的和圆的物体的周长,以及不用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教法:实验法 课前准备:
木直尺、刚直尺、钢卷尺、皮尺、学生尺、纸质软尺、木板、铅笔、方形、圆形物体、绳子 教学流程:
认识常用尺 认识厘米和尺的刻度 学习测量方法 测量练习研究不用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1:认识不同尺怎么样测量物体的长度
1、观察几种常用尺的外形
2、介绍古人曾经使用的一些测量方法 活动2:认识常用尺
1、知道尺子是多种多样的。
2、观察常用尺上的符号厘米,感受1厘米的长度。观察尺子上的刻度,最大厘米刻度线。活动3:用尺测量的方法
1、教给学生用尺测量的方法。
2、学生充分练习。
3、选择较难的物体进行测量 活动4:使用图形尺
1、观察图形尺
2、认识图形尺的构造和用途。
3、学生自由练习
11、衣食住行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文具自古至今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使学生体会到文具是随着人们的需要和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2、每人能画出或说出一种新的文具的创造思想,自选材料制作一种不用木材的铅笔。重点:
1、通过文具自古至今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使学生体会到文具是随着人们的需要和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2、每人能画出或说出一种新的文具的创造思想,自选材料制作一种不用木材的铅笔。难点:
每人能画出或说出一种新的文具的创造思想,自选材料制作一种不用木材的铅笔。教法: 探究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
毛笔、墨、宣纸、计算笔、等各种各样的笔、白纸、普通纸、铅笔心、毛线、细线、布等。教学流程:
了解纸和笔的发展 了解带橡皮铅笔的发明过程 设计一种新铅笔 制作不用木材的铅笔 教学过程:
活动1 :了解纸和笔的发展
1、甲骨、竹简、宣纸、现代的纸
2、羽毛笔、蘸水笔、钢笔、铅笔、自动铅笔、3、各种橡皮、涂改液、涂改笔 活动2:带橡皮铅笔的发明过程
1、在活动1的基础上的谈话
2、看课文中关于带橡皮的铅笔发明的图
3、讨论:我们周围的哪些物品可能是像带橡皮的铅笔这样发明的? 活动3:设计制作新文具
1、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文具,画在书上。
2、制作一只不用木材的铅笔。课后小结:
通过学习,学生们了解了纸和笔的发展,在制作“新铅笔”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板书设计
12、轮子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探究身边的物品---衣服的科学的兴趣:认真参与观察,比较分类和制作等活动
2、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能力
3、指导学生初步认识衣服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重点:
1、激发学生对探究身边的物品---衣服的科学的兴趣:认真参与观察,比较分类和制作等活动
2、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能力
3、指导学生初步认识衣服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难点:
1、激发学生对探究身边的物品---衣服的科学的兴趣:认真参与观察,比较分类和制作等活动
2、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能力
3、指导学生初步认识衣服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教法: 探究法 课前准备:
1、衣服的图片
2、学生自带一件最喜欢的衣服
3、各种特殊衣服的图片
4、制作材料和工具 教学流程: 认识学生自己的衣服 搜集衣服资料 给衣服分类 认识特殊的衣服 整理自己的衣柜 教学过程: 活动1:认识学生自己的衣服
1、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
2、引导学生在颜色,大小,图案,材料,款式,穿着场合,穿着季节等方面比较相同和不同
3、出示图片 活动2:给衣服分类
1、观察和比较教师和学生搜集的各种各样的衣服
2、学生给衣服分类
3、汇报分类方法 活动3:认识特殊的衣服
1、出示书中的图片认识特殊的服装
2、引导学生说出其他有特殊用途的衣服 活动4整理自己的衣柜
1、学习集中存放衣服的方法
2、作业:整理自己的衣柜
课后小结: 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团结合作地参与服装的研究,了解服装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初步了解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