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小学数学课堂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小学数学课堂》
课题开题报告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电脑多媒体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机结合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正走进课堂,它把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电脑多媒体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机的结合起来,构建起新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融入学科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化、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确立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题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使信息技术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评选意义和研究价值: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世界上关于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于1985年在一份国家长期战略计划中提出关于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思想。90年代中期,加拿大开始了关于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日本在90年代后期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强调在各学段的各个阶段各个学科中积极应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进行教学,也突出的显示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近两年来,我国香港、台湾也积极进行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中的实验研究工作。原教育部部长陈至力在2000年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教育课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这也体现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我国近几年还开展了诸如“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实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等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
2、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使用是数学教育的一大进步,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大脑思维。是改进数学教学的强大平台。采取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来进行课程与教学设计,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使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索学习环境的重要因素来支持学习。在课题研究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完全为数学学科的教学服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使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一种需求,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自然。这样的整合模式正好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开放性实践平台,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基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任务驱动式是其基本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种进行自主学习。
本课题的研究于实施将对构建创新新课堂搭建良好的平台,使学校的教育教学于管理呈现出多元化、立体化与可持续化发展的作用。
二、研究依据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发展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料,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教师教与学的工具。
三、研究目标
1、通过培训,使教师掌握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技能,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建立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库。
2、通过实验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整合的途径和方法。
3、探索和实践在信息化环境下的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究新的理念、新的观点、新的教学手段,实现以信息资源开发为核心,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重点。以培养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为根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
4、通过实验研究,探索出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5、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6、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基本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对信息分析、批判的能力,善于应用信息、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能力。
7、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教育信息化还为人们从接受一次性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变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四、研究内容
1、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资源立体化建设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3、开展校本培训和教学实践,培养创新型教师。4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个别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个体差异,达到因材实教,使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发展目标。
五、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清三营小学1—6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
(1)资料法。广泛收集、阅读、研究多媒体辅助教学理论和基于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理论及成功的课例,从中借鉴经验。
(2)观摩法。现场观摩或组织观看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示范课,从中汲取经验。
(3)对比法。以对比研究的形式,组织同年级教师就同一课题上信息技术研究课、示范课,通过对比研究,增加教师的感性积淀,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课题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从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计划用一年半左右时间完成。
第一阶段:2011年3月2011年8月 课题启动申报阶段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应用“文献法”进行课题立项研究,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
第二阶段:2011年8月2012年3月 调查研究与初步实施 应用“调查法”,对我校的教育教学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与分析,组织教师学习培训活动,明确研究方向,验证该项研究在其他地区和学校取得的一些成果。
第三阶段:2012年3月2012年5月 课题全面实施
应用“行动研究法”,按照“计划——行动——考察——反思”的思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开展观摩课、研讨课活动,撰写研究论文,制作多媒体课件,组织外出参观学习,聘请专家指导课题的研究活动;应用“经验总结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炼形成一批有价值的论文;应用“个案研究法”“实验法”对典型案例、课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利用“控制变量法”对课题成果进行定量和变量的验证。
第四阶段:2012年5月2012年8月 课题结题
收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总结成果,提交验收申请。应用“实验法”、“经验总结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进行课题研究效果的验证,撰写成功的、有价值的研究报告,为得出课题研究成果做出必要的准备。
清三营寄宿制小学
2012年8月
第二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效果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和应用,它在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历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历史意味着过去,是已经过去了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表明,要认清历史,完全依靠教师叙述,是很难完成的,比较枯燥,学生的兴趣也不足。现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大量的历史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学内容可以再现于课堂,给学生提供直观的历史场景,变抽象为具体,变空洞为生动,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得他们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它可以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必修的《祖国统一大业》中香港回归的内容时,我播放了香港回归时政权交接的视频,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再谈感受时由心而发,课堂的教学效果就很好。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够以声音、视频、图形、语言等直观生动形象的形式,能够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因此我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上网收集历史信息资料的方法,鼓励学生正确利用互联网网络技术这个现代化教学手段去获取、识别、处理、创造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要改变,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和积极性,激活课堂教学气氛,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教学还要海纳百川,消化吸收,创新发展,让历史这一古老的学科展示青春活力。
第三篇:巧用多媒体手段优化小学数学课堂
巧用多媒体手段优化小学数学课堂
摘 要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的主要渠道。在越来越强调教学效果的今天,多媒体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从教学内容出发,考虑学生主观感受,合理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巧用多媒体手段来提升教学质量,是今后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 多媒体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N94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5-0020-01
教学活动是借助一定的手段和工具展开的。传统的教学仅仅依靠嘴、粉笔与黑板,致使课程信息量少、课堂气氛沉闷、内容枯燥。在越来越强调教学效果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根据教学大纲内容,考虑学生的主观感受整合声音、文字、动画、视频等信息资料,巧用多媒体手段,合理?O计教学课件,增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兴趣,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巧用多媒体手段,有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孩子的思维则是直观形象的。在进行教学课件设计时,要从学生角度来换位思考,重视教学情境的设置,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引入教学内容。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可以在课件中插播学生们喜爱的《大风车》节目,在学生们聚精会神观看的同时,提问学生该节目的播出时间,从而引出了时间观念,自然而然地导入了对钟表的认识。又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时,通过课件动态演示“蜡笔小新上学”的故事情节,屏幕上出现蜡笔小新背着书包去学校,路上遇到3个同学,快到学校门口时,又碰到4个同学,然后一起向校门走去。现在蜡笔小新他们一共有几个同学结伴去学校?这就引出了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合并起来的运算叫“连加”的课程内容。通过这种情境设置,用有声、动漫或生活化的方式取代原本沉闷的课堂,在学生感兴趣的同时引出课程内容,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钟表、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达到增强课堂效果的目的。
二、巧用多媒体手段,加强自主探究引发学生学习思考
在运用课件教学过程中,要设计一些过程和内容,通过问题形式激活课堂,让学生参与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从而增强了学习效果。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老师事先准备平行四边形纸片、边框等教具,让学生大胆猜想如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需要量出哪些数据?然后把学生分成两组,叫每组学生选出代表分别量一量平行四边形的各个边长,算一算该平行四边形的面面积。学生量出平行四边形边长数据,即底=7cm高=3cm,邻边=5cm,想到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利用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一组学生用剪拼法计算,即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将左边的三角形平移到右边,拼成了一个新的长方形把平行四边形面积转化为长方形的面积,则推断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底乘高。第二组学生用拉动法计算,即将平行四边形沿着边框拉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邻边变成了长方形的宽,利用长方形面积的公式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底乘邻边。两组学生计算出不同的面积,到底哪组正确的呢?学生们纷纷发言,各持己见。此时,教师在课件中分别用剪拼法与拉动法来动态演示平行四边形的变化过程,发现在拉动法演示时,拉动后长方形的宽大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拉动后长方形面积比平行四边形面积多出一块长方形,由此得出采用拉动法的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错误的,用剪拼法的方法计算是正确的。通过这种的互动教学,学生印象深刻,教学效果明显。
三、巧用多媒体手段,结合生活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感受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课件设计的内容要结合日常生活实际,确保学生在学好课堂知识的同时,通过生活体验来增强学习感受,现固所学内容,并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问题。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前,可以到沃尔玛、万达、永辉或其他商场中,拍摄有关商品如冰淇淋、书包、玩具价格的标签,作为教学课件的素材。在上课时,当大量标有“永辉超市”字号的商品如冰淇淋、书包、玩具等在多媒体上进行演示时,学生们表现得非常兴奋,纷纷说到过永辉超市购物,自然而然地导入了小数的定义、小数点的作用等,从而增强了学生对小数的认识。最后,设计有关表格,要求学生课后了解商品的价格,以元为单位,用小数来表示,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增进学生对小数的理解。
四、巧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分析比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课件设计时,应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加强逻辑思维方面的锻炼。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老师结合学校绘画比赛课件导人题目,“我们班有48名同学,由于绘画比赛成人一支水彩笔,每支水彩笔价格5元。但是商场对于一次性购买50支以上者给予打九折的优惠,请大家想想,如何购买水彩笔比较合算?”学生们经过思考,提供四种方案:1.学生个人单独购买,共付:5×48=240(元);2.班级统一购买买50支,共付:5×50×90%=225(元),笔多买2支,钱还少花15元;3.多买2支再按九折转卖,共付:5×50×90%-52×90%=216(元);4.多买2支再按原价退还,共付:5×50×90%-5×2=215(元)。通过课件直观演示一一罗列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后两种方案比较好,而且最后一种方案最为合算。通过类似的锻炼,既挖掘了学生的思维潜能,又让学生体验到思考的快乐和创新。
总之,将信息化技术通过多媒体手段运用于课堂,加强课堂老师、学生互动,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才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理解、观察、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才能使课堂所学与日常生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达到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第四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推荐)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
姓
名:沈丽霞 性
别:女
工作单位:平罗县城关二小
通讯地址:宁夏平罗县城关二小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plexslx@163.com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
姓
名:沈丽霞
工作单位:平罗县城关二小 地址:宁夏平罗县城 邮编:753400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了学生的美感,激活了语文课堂,优化了课堂结构,提高了语文课堂效率。
关键词:
多媒体
激发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
拓展思维
培养创新精神
给予美的熏陶
许多年来,多媒体教学以它自身的优势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它集声、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完美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使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法达到最佳的结合。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由于它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因此,它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已经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传统教学中,知识传输方法比较单一,“讲,评,练”的教法,不能使学生大脑较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极易抑制学生思维,降低学习效率。多媒体课件可以把图像,文字,音乐,朗读等多种信息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大脑皮层交替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的各种器官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样学生注意力集中了,兴趣浓厚了,思维活跃了,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这就需要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在“新”、“活”、“趣”、“乐”上下功夫,多媒体课件运用生动形象的视频、音频象吸铁石一样紧紧吸引住学生,这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如教课文《武松打虎》,《林黛玉初进贾府》这一类课文时时,我将电视剧片段下载下来制成课件,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基础上观赏视频,视频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的展现很好地诠释了课文中所刻画的的人物形象,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再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自己对照画面讲或复述,给学生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对讲的好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这样,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教学《南京大屠杀》这篇课文时,由于学生对历史了解的甚少,我就把南京大屠杀的视频以及和南京大屠杀相关的资料用大屏幕展示出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历史并在视觉地震撼中认识到战争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激发了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给语文课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从而确保课堂教学的优化。
可见,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创设真情实境的有效工具,它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激发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合理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它 对突破难点、及时反馈教学、增大课堂容量都有较好的效果。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突破教学难点节省教学时间。
小学生年龄小,认识事物的能力不强,小学语文课文里的内容大部分是学生容易接受的,但是有一些语言所描述的内容远离学生的实际,给他们的阅读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时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把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可以把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虚为实,突破教学的难点。比如学习《捞铁牛》一文时,学生不理解如何利用浮力捞铁牛的课文情境,不容易理解。我在教学时针对这一难点,设计制作了能准备、铲沙、搭架、打捞的课件,化难为易。在理解课文时,我首先出示课件:八只大铁牛陷在河底,让学生体会捞它的艰难,看到怀柄为捞铁牛做的准备,用动画演示捞的过程,学生一下子明白了怀柄是在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从而将初中物理学的一些原理直观地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课文的重难点得到了有效的突破。同时从情境的体会中增加了对怀柄的敬佩感,较为准确的把握了课文的中心。
又如教学《曹冲称象》一文,怎样利用石块称出大象的重量是文章教学的难点,于是我将称象的过程制成动画课件演示出来:1将大象赶上船,在水下沉到船身的地方划线;2将大象赶上船,在船上装石头,装到划线的地方为止;3称出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这样一演示,称象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学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多媒体网络技术能够以交互的方式,将图形、图像、文本、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显示出来,使呆板的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增强了学习兴趣,能有效的激励孩子学习的兴趣、欲望情绪,极大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孩子有兴趣去做一件事,他便成功了一半。如教学《谁住顶楼》一课时,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课件中有高大的小马,机灵的小狗,雪白的小兔,聪明的小猴,各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再配以动画的效果,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从而使孩子们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课堂的生成就异彩纷呈。很快他们读通了课文,并通过课件的演示了解了各种动物的生理特点如:小兔前腿短后腿长不适合住顶楼;小马脚步重不适合住顶楼;小狗要守们看家不适合住顶楼有效的突破了难点,并且从课文中学到了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及遇事要多为别人着想的道理。没有了困难,孩子们学得轻松愉快,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种乐趣。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节省阅读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而一篇较长的课文要在两三节课中完成,想达到既学知识提高能力又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就需要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实现。而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因课文较长,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内容结构相似,我先指导学生分析小女孩第一次擦燃时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然后给学生发下了印好的表格,然后对照投影片全班讨论。这样,学生学习后四次擦燃火柴的内容所用的时间相当于第一次擦燃火柴内容所用的时间。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阅读教学中的思考,教师口述一两遍,学生是记不下来的,他们往往是读着课文,望了问题。如果把问题用投影打出,就可以克服这个缺点。在教学中,把一些含义深刻的重点句、段用投影打出,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质量。实践证明,运用投影出示课堂练习,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孩子感悟语言的能力,丰富孩子词汇 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利用这一特点,用声像再现或创设教学所需的前景,使孩子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提高孩子感悟语言的能力,丰富孩子词汇。例如:《最大的动物》一课,如果从纯文学角度给孩子分析事物之间,角色之间的关系,孩子比较难理解,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形象直观,色彩鲜艳,特别是配上孩子喜欢的卡通形象,会使语言和形象得到有机的融合,直接刺激孩子的感官,有利于提高孩子感悟语言的能力。在这一课件制作中,考虑到为了让孩子了解哪一种动物最大,我采用了切点画面,定格及对比的方法,将故事发展情节突出重点,教学中,一些通过教师的语言解释,孩子仍然无法理解的内容,孩子根据画面的情节,让孩子将给其他同学听,孩子能完整的把故事讲述完,语言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表达不仅用词恰当,而且词量也得到了增加,让你不能想象这是出自一年级孩子的口中。对课文理解不言而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多媒体教学能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教学再也不能是满堂灌的方式,要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思维空间,不能束缚孩子们想象的羽翼,而是要去鼓励他们拓展思维,求异思维。呈现思维过程,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跃动的“思维场”,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桥梁,培养创新精神。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成为实现学生素质教育这一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要让学生能放飞自己的想象,不局限于老师的讲评,多媒体成为了重要手段。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质疑或让学生互相质疑,启发学生多思,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如讲《愚公移山》在肯定愚公移山精神时,课件创设情境,画面展示苍茫的王屋山与太行山画外音介绍两山情况。此时,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提出“移山与搬家”、“移山与挖隧道”的看法。通过讨 论比较认为移山不如搬家,但为什么课本写移山呢?学生质疑后领悟作者意在愚公移山的精神,使学生触类旁通,解决疑难,培养了其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来自质疑驳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制成高质量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天性好奇,对万事万物爱问什么,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经验或课本中的说法,针对问题去寻找一种独立的见解,甚至朝着教师讲的和书本写的不同方向大胆驳问。对此,教师首先应热情鼓励,积极支持,并随机指导。学生的观点独到,如果教师还是一厢情愿地让学生在自己预选设计好的圈内打转,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就都会受到影响,思维的独特性会受到约束。反之,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往往能再次激起学生认识与表现自我的激情,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思维创新的成功。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给予学生美的熏陶
一篇好的作品,配上优美的图画,图文并茂,使人产生美感,得到美的享受。同样,学习课文时同时出示一幅简洁、生动、富有情趣的课件图片,可以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只要你出示画有碧绿的荷叶,粉红的荷花,活奔乱跳的青蛙,整齐有序的小蝌蚪的课件图片,那么学生就会被引入一个神奇童话世界,进入课文的意境,进入美的想象,美的世界。又如在教学《小山村的早晨》一文时配上了优美的轻音乐“清晨” 朗诵文章,那清脆的鸟鸣,潺潺的流水声萦绕在耳边使人仿佛置身与宁静祥和的小山村之中,文章的意境已不言而喻。教室里的孩子此时已没有了年少狂躁,一改往日的喧闹,眼神也变得清澈透明。不用老师去组织教学他们已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课堂中,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多方面弥补传统语文教学中的诸多不足。今天,它已走进了课堂,给语文课带来了无限生机。相信我们只要坚持不懈的适当运用、操作,不断完善其各方面职能,明天,它将更加充分的发挥它的优势,为更多的教师和学生所钟爱。
第五篇:运用电教手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20040405
运用电教手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会同县林城镇二完小
谭早梅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新课程呼唤多媒体教学。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有选择地运用图像、音响让多媒体相互配合教学,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使课堂教学内容增加生动性、趣味性和吸引力,使学生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降低了学习难度,有着传统教学难以比拟的优势。
一、利用CAI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形成,必须通过亲身经历、亲自体验和自主探索等活动来实现。而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多必须以教学情境为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动画片等特别感兴趣,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简短的小故事,做成小动画片,把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有声有色地提供给学生,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迅速受到吸 引,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识学习之中。例如,教学‚统计‛,可创设这样一个动画和故事相结合的情境,老师先问:‚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最喜欢看动画片了。‛老师接着问:‚老师和你们一样也喜欢看动画片,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好吗?‛这时学生的兴致高涨了,老师出示‚猴王吃饼干‛的课件:孩子们都喜欢的猴王在边吃边说,神采飞扬,只见一个个三角形饼干、正方形饼干、圆形饼干不断地往猴王嘴里掉。孩子们全神贯注的看着,特别感兴趣。此时老师问‚谁知道猴王吃了几个三角形饼干、几个正方形饼干、几个圆形饼干呢?‛孩子们齐声说:‚太快了,看不清再放一遍。‛老师再放一遍后,问:‚数清了吗?‛孩子们便说:‚太乱了。‛老师用商量的口气问:‚你们想一下,有什么办法呢?‛有的学生马上说:‚用纸边看边记。‛这样,学生在高度兴奋、投入的状态中过渡到了‚统计‛知识的教学。
二、利用CAI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概念,推导数学法则。教材的编排也是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素材的。确实只有当数学和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CAI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并运用自己的发现去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融入数学世界。
例如:教学‚确定位置‛,可用CAI创设这样的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一个小朋友放午学回家,发现妈妈不在家,于是打电话给快餐店:‘喂,阿姨,给我送一盒盒饭。’‛看完后,老师问:‚阿姨能把盒饭送到小朋友家里吗?‛孩子们高声说:‚不会。‛老师接着问:‚为什么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他没有告诉阿姨他住在哪儿。‛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确定位置‛的数学知识教学。让孩子们深深懂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当孩子们掌握了‚确定位置‛的知识后,可创设到电影院找座位的生活情境,让他们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老师先出示:宽敞的电影院里,摆着整整齐齐的座位,一个小男孩拿着一张5排8座的电影票,一个小女孩拿着一张10排13座的电影票。然后老师问:‚谁来帮两个小朋友找到座位?‛孩子们积极地举起手,接着指名上台用鼠标指出两个小朋友的座位。这样,孩子们对数学产生了一种亲切感,原来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生活 中数学知识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利有CAI创设各种生活情境,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体会到数学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三、利用CAI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有效地使用投影、CAI课件等教学手段,能促使学生以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探究愿望和持久的学习动力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自觉地进入数学学习的状态,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例如,教学‚统计‛中的‚小象过生日‛这幅插图时,可创设这样一个动态的画面:小象高兴地站在大树下,生日祝福歌慢慢奏起,周围走来了小象的许多朋友为它过生日,奇怪的是小象的朋友们都没有头。这时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注意力相当集中,眼睛紧紧地盯着屏幕,并且不由自主问起了:‚小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呀?‛孩子们有了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老师马上给小动物们添上头,然后问:‚来了哪些客人?各有多少?‛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不是直接呈现数学结论,而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精心设置情境,使学生进入一种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不是老师强迫我学,而是孩子们自己想知道为什么,自己主动参与思维活动,学自己想学的 知识,往往达到事半功倍地效果。
四、利用CAI创设情境,拓展数学知识
新课程是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来安排教学内容的。教师根据学生思维形象直观的特点,运用CAI创设具体的情境,使教材中抽象的文字、数字、说理变成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鲜明形象,化难为易,印象深刻,拓展了知识,优化了课堂教学。
例如:教学‚认钟表‛,在孩子们已经会认‚整时‛和‚大约几时‛之后,要将知识拓展到24小时制,这个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可将第77页第6题的插图用CAI设成一个动态的画面,孩子们学得轻松多了。先出示‚两个房间,第一房间有两个小朋友在读书,第二个房间有一个小朋友在睡觉。‛接着老师问:‚你看到了什么?‛孩子们会脱口说出:‚两个小朋友在读书,一个小朋友在睡觉。‛然后第一个房间显示太阳和10时的钟面,第二个房间显示月亮和10时的钟面。老师问:‚你又发现了什么?‛孩子们会轻松地说出:‚看到了太阳和月亮,还有两个钟面。‛当孩子们看到两个钟面时,老师及时引导认钟面是几时了,发现两个钟面都是10时,孩子们感到奇怪了。就在孩子们好奇之时,老师出示问题:‚一天中为什么有两 个10时呢?‛孩子们纷纷说出:‚一个是上午10时,窗外有太阳;一个是晚上10时,窗外有月亮。‛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将知识拓展到24小时制了,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利用CAI,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可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单,把数学融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了数学知识,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
(注释:文中的实例出自苏教版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