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图形教学》

时间:2019-05-13 20:08: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图形教学》》。

第一篇:《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图形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图形教学》

——课题研究第四阶段总结

执笔周惠芬

一、研究背景

这个阶段我们的研究目标是:总研究目标:以我校提出的“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校园,创造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这个办学理念为指导,通过建构信息技术与数学图形教学整合的模式或教学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几何概念,增强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在总研究目标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细化研究目标,具体如下:

1、总结前几阶段的研究,归纳信息技术与数学图形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中进行试验。

2、总结前几阶段的研究,归纳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策略,并进行尝试。

3、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优化数学图形教学的模式研究

4、在学习培训的基础上,熟练地运用电子白板,上好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课。

二、研究措施

(一)、理论保障。

本课题的研究强调遵循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武器,以信息化学习为核心,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目标。本学期,实验教师应进一步增强学习课题研究相关理论的自觉性,主动通过报纸、杂志、网络、书籍等途径学习相关理论,在泛读的基础上,结合校本培训的要求,每个成员要精读一本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专著,及时做好理论摘记,系统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在系统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完成有质量的案例,教学设计,论文各一篇,同时,积极借鉴其他学校相关课题研究的成果,指导自己的课题实验。课题组将继续组织校内课题研究课观摩,组织校内的课题研究交流会,邀请相关专家来校讲座,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并进一步完善课题理论信息、实验进程、研究成果的发布平台,使实验教师能够及时上传实验教案、进程、成果、调查分析等信息,便于课题组

便捷动态管理,力求全方位、立体化的提升实验教师的业务素养,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二)、方法保障。

本学期课题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具体要求如下:

1、每月制订一个研究专题。每月中的各周活动分别围绕当月专题按主题沙龙,设计教学方案,说课,上课和评课等一系列流程进行。

2、每进行一次实验课,实验教师必须累积说课设计,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反思等,包括教师的实验课件等都必须在研究活动后的月末前上传至课题网页。

3、每位实验教师在开展实验课之前,必须将上课的时间、班级、内容等情况告知课题组,以便课题组组织相关教师观摩学习。

(三)、技术保障。

本学期我们进行了电子白板的培训。陆卫杰老师向课题组老师有重点地介绍了电子白板的操作界面,详细解说电子白板课件常用技法:ppt导入技法、两种情况下的显示技法、两种视频、图片、音乐链接技法与区别、页面跳转技法、资源库链接技法、白板变传统黑板模式、主程序退出技法等。大家纷纷表示愿意通过课堂实践熟练操作,为课堂教育教学服务。

三、研究过程与结论

主题:

1、信息技术与数学图形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探究。

2、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下问题导引策略。

3、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策略。

研究结论: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问题导引策略:

1、新课程标准突出了教育目的在于育人,教学不应只是“授人以鱼”,而应是“授人以渔”。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让学生能使信息处理工具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由于学生的平时的体验较少,现成问题比较少,所以要求教师能为学生创造条件来设计问题,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能问题设计的有效性非常的重要。有效性

问题的设计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运用科学的设计策略来设计有效的问题,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有效问题的呈现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提出的问题到底以哪种形式呈现给学生,还是以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

(1)、以语言的形式

(2)、以黑板的形式

(3)、以演示文稿的形式

(4)、以网页的形式

3、教师要挖掘教材的内涵,要切中知识的本质特征,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要重视问题的呈现形式,要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要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还应适时地对这些策略进行调整,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并促进学生的发展。

4、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分析学生心理,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提问的问题和方式,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

(1)、掌握问的时机

(2)、提问要注意层次

(3)、选择灵活的方式

5、在大部分的教学中提问是教师的专利,但能积极鼓励学生提问并对学生提问作出科学的评价对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果也是不容我们教师所忽视的。学生有所思才能有所问,对学生的提问不仅是作出回答,更重要的是不能忽视学生所提问题本身的评价、鼓励。学生提高分两个阶段:一是学生对不知知识的提问;二是学生对已知知识的提问。第一阶段的提问主要用于新课学习时;第二阶段的提问主要用于复习阶段。从第一阶段的提问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的态度和新知的接受能力;从第二阶段的提问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管是哪一阶段的都是教师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教师不仅自己在上课时能提出有效的问题,同时要培养学生提出有效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策略。

1、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能唤起学生的探索和求知的欲望.所以,要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现代教育媒体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有吸引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手、脑、口、眼、耳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向右射出一束水线,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再用不同色彩分别在射线上闪烁出第二个亮点和两亮点间的一部分,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将左边一个端点向左延伸,就形成一条直线;将直线向左右两边适当延伸后,问学生直线还可以向两边延伸吗?引导学生想象出直线无限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演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较容易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获得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信息技术以超媒体方式组织学生学习内容,通过灵活的导航机制,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在十分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愿望选择学习,主动参与,自主发现,通过合作交流,协作探究知识,掌握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一个组织者,促进者,是网上资源的提供者,学生学习的支持者。通过简炼的语言,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断改进,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例如:教学“可怕的白色污染”时,我采用的教学流程为:创设情境,明确目标网上分组探究学习组织讨论交流

网上环保宣言反馈评价归纳总结。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我的网络课

件设计了“猜想”、“转化”、“推导”等模块,供学生主动探索新知时选择使用。学生在电脑前,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没有陌生感,没有拘束,兴趣浓厚,并可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学习,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或尚未明白的内容学习。这样学生有着更独立的思维空间和合作学习的机会,思维更加积极,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3、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帮助学生自主巩固和反馈知识

巩固和反馈知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利用信息技术信息量大,交互灵活而及时,是巩固和反馈知识的最佳手段之一。课件设计可按照教学要求安排几个层次的练习,每个层次的练习力求形式多样、新颖有趣。如把练习称为“试试你的本领(A级、B级、C级)”、“小小擂台赛”等,学生每过一层次的练习,后台服务器都会及时作出评判,以图文、动画的形式给予奖励,打破了“齐步走”的局面,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都能充分得到发展。尤其在一些发展性练习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全班其他同学达到的练习层次和成绩情况,相互激励、促时。

四、研究成果

1、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较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校邓梅玉老师执教了专题研讨课《圆的认识》。课堂上,邓老师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强大的交互功能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引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运用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师生、生生互动性不强的弊端,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并将知识变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掌握,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课题组全体成员都使用电子白板制作了课件,并尝试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体验并研究了电子白板下的图形教学。

3、完善和丰富了课题研究专题网页。

4、进一步验证了教学模式。

五、问题和解决措施

(一)问题

1、在课堂教学方面,研究的深入程度还不够,特别是针对某一主题的行动研究深度还不够。对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时,教师对如何运用它来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在细节上的把握能力还有待提高。

2、在实践中我们还发现,一方面,在进行某一主题探讨后,对于研究结论还缺乏更进一步的提炼和概括,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互还有待加强。

(二)、解决措施

1、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鼓励教师去借阅相关书籍进行学习,自我提高,并做好专题摘记和学习心得。

2、及时做好主题研究后的总结工作,及时把研究结论提炼概括。

六、下阶段研究重点:

1、加强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师生培训及推广应用。

2、把日常教学中的行动研究做足、做细、做深,提高课后反思的质量。

3、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数学图形教学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第二篇: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摘要】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我国现行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社会的转型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起到了强有力的辅助作用。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不但可以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关键词】数学信息技术练习规律问题创新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没有创造力,就只能模仿别人,无法超越,绝无发展可言。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然而没有兴趣又何谈创造意识,更谈不上培养创造性人才。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因为兴趣会在人的大脑皮层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脑神经处于积极的工作状态,而学习兴趣又与创造紧密联系在一起。高科技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更需要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适时、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深入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展,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作用

1.1激发兴趣,调动多种感官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是有个性的,他们的活动受需要和兴趣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

信息技术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是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可以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1.3优化练习,活跃学生思维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可以优化练习,从而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技能的重要手段,它需要有梯度、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练习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省时、容量大、拓宽思路的特点来强化练习效果,提高练习效率。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一些策略

2.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出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实现掌握新知的过程。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学习兴趣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将文字、动画、声音、图片、视频有机结合,创设一些生动的引入情境,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知的传授创设良好契机。

2.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强调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计算机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有机结合,使数学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活动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中增长才干,解决问题。

2.3分层练习,反馈矫正,迁移创新

教师可利用计算机为学生提供大量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习题。计算机的交互性还可以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容量大的反馈信息。传统教学中,教学效果往往通过批改学生作业或检测才能了解到,学生反馈的信息相对滞后。计算机可以非常容易地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及时反馈,满足了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为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有力的依据。另外,利用计算机的测试功能,教师可当堂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全班达标检测,达到了当堂巩固、当堂矫正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保障了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2.4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些理念都特别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的平台,让学生尽情地发挥他们的探索欲、好奇心和创造潜能。

2.5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作为终身学习的一种工具,有什么问题,还可以百度一下,等等。教师也可将教学资源整理为文件夹或内部网站,让学生访问、选择信息; 或者为小学生提供相关的网址、搜索引擎等,引导学生去因特网、资源库收集与学习相关的信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阅读、查阅大量的学习资料,大大增加了所学知识的“背景知识”,做到“厚积博发”,为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打好基础。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必将成为 21 世纪数学教学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教育管理专业编写组.教育管理专业考试参考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1996.[2]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三篇: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品德课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品德课教学

作者姓名:李明玉

工作单位:吉林省龙井市龙井实验小学

内容摘要:

小学品德课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的一门课程。如何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学会做人,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长期以来,在小学思品课中,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课堂上所学的与行为表现中所做的反差较大。小学品德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冲破传统的教学框架,改变了品德课上始终演泽着语言说教的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凭借多媒体特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把道德行为与儿童的生活、情感体验,化成一幅声形并茂的生动画面展现在课堂中,在媒体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真诚交流,从而促进学生确定道德自我发展目标,产生内化,形成良好的品质起着积极的作用。关键词:

信息技术 品德教育教学

情感 创新能力

随着教育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为教学活动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地表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最优化创造了条件。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与教学手段的陈旧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品德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找到了一条提高课堂效率的好途径。它以其声、图、文并茂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理论用形象的感性资料表现出来,从而加快了学生学习进程,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正文:

一. 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信息技术生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恰当的解说、感人的音响、特有的感染力与形象性,会在学生的大脑皮层引起兴奋,从而能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励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种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掌握理解知识的前提,从而使学生产生乐于学习的心理需求,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创造的活动中来。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把静态枯燥的教材融入到三维空间中,从而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牢牢吸引住学生的视线,增强了明理和导行的效果。教学《我和动物交朋友》一课,先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在这些叫声中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后,引导学生边听边想是哪些动物在和我们打招呼?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时,再播放动物为大自然增添了美丽的颜色和无限生机,以及动物为人类带来益处的片断,学生的印象深刻,懂得有益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珍稀动物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从而增进保护动物的情感。

如《保护环境》一课时,先演示课件,播放人们在地球上辛勤地劳动、愉快地工作、幸福地生活着的情景,当声像同步的情境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之后,引发思考:为什么“地球是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而后,又播放地球上漂亮、生气勃勃的景色,配以激情的旁白,正当学生遨游在漂亮的青山碧山之间,如痴如醉时,随着演示地球遭到严重污染的画面─“被污染的小河”,鱼儿打着伞挡住人们往河里乱扔的酒瓶、鞋子、垃圾等杂物。讲述这条河原先是多么清亮漂亮的,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前后两种情境的设置,激起强大的反思,学生在强烈的震动中激起大脑皮层神经的兴奋,燃起强烈的求知欲望的火花,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的强烈情感,激发学生热爱漂亮家园─地球。这样变静为动,动静相结合,调动了学生的有意注重,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起学生爱护动物、爱护家园的情感及责任心。二. 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品德课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拓宽学生视野。

品德学科本身内容新、时代性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局限于教材,那么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知识的需求。在品德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可增大教材的信息量,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

心理学通过大量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的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二者加起来达94%。这说明通过多感官的刺激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要强得多。恰当运用这种手段,可为学生提供多感官获取知识的途径,达到对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保持环境卫生这一节内容,一上课就让学生看录像,欣赏一些环境优美的地方,比如:公园、江边等让学生切身感受美。这些离他们生活很近的东西搬到了屏幕,学生感兴趣,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接着通过生动的画面演示环境变化的过程:小河平静、清澈见底、空气清新,里面的小鱼儿自由自在的游,旁边的草地绿油油的,小动物玩得很高兴。慢慢地小河发生了变化,河水变成黑色的,里面的小鱼儿死了,地上到处是白色垃圾,小动物们高兴不起来了,小河哭了。屏幕上出现几个字----救救小河。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感动,积极性很高。这一场面引起学生的思考,对它们的启发很大,教育很大,学生深深感到保持环

境卫生每个人都有责任,想到了一些保持环境卫生的办法。这比老师用多少优美语言去解释效果都好。学生在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像刺激下,注意力集中精力旺盛,而且可以把学生观察的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社会现象的时空性,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思考。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传统教学手段难以把大量鲜活的正在发生的现象呈现给学生,而多媒体教学则可利用互连网的优势解决这一问题。如: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入世、中国足球出线等重大新闻通过互连网及时传递给学生,通过网络及时把一些热点现实材料下载给学生或学生自己上网浏览,让学生分析、讨论,达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统一。既提高了思想品德课的时效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三年级下册《家人的爱》这课时,我针对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家长百般宠爱,对于爱只知道索取,不懂付出时,我利用多媒体放映了同学们也很熟悉的动画片《宝莲灯》,通过观看片中陈香历经千难万险救母的片段,并结合5.12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的许多母亲、教师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孩子们的感人事迹,给同学们在课堂上营造了一个特定的氛围,让学生边看边听,老师作适当的讲述,使同学们很快被带进了爱的情境。等观看后,有的同学甚至流出了眼泪。

例如教《科学造福人类》一课时,设计课件,让一幅幅科学为人类带来了幸福的真实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从实例中感悟到科学为人类产生巨大的力量后,再引导学生从画面中看到什么,说说科学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20年后我们的生活将会变成怎样?让学生设想理想中的生活是怎样的。学生在想象的世界里,从各个方面对今天的生活状况进行创新思维。有的说,到那时,人类可以自由地生活在宇宙中;有的说,那时的人比现在健康长寿,因为医学发展到能成功克隆器官和置换器官;有的说,那时已没有废物,因为所有的排放物都是一种生产的原料,形成原料链——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研究社会,畅想美好的明天,奠定了创新未来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走近世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思想感情。

信息技术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并不仅仅具有以上的优化作用。信息技术将声音、图像,甚至影视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因而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形象,更加多样化,节省了教学时间。学生在不自觉中,在心情愉悦的环境下,使课本知识得到记忆巩固,同时又活跃了学生思维,这样就将过去那种把知识记忆留待课后的旧模式得到了根本性转变,从而把学生从背诵记忆中解放出来,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从事其他活动,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综合运用身边一切可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为他们进一步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技术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将随着它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而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 2.丁玉英的《运用多媒体、优化思品课》

3.吴建红、吴玉梅的《“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的教学模式》

2011.9.

第四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刘玉琴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使得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概念,烦琐的演算过程,复杂的数形关系和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图片、动画清楚地展示出来,有利于教师讲清所传授的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揭示了数学内在规律,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结合自己教学实际,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而这些又常常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自始至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是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今天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为我们提供了“武器”;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平移与旋转”这一章内容时,有的学生很难看出图象是怎么旋转的,但通过动画效果,学生很容易找到旋转角,旋转中心等。多媒体应用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堂课成功的教学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是很高的,信息技术是我们的好帮手。恰当 1

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可使学生快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在导入新课时运用一个动画讲授一个故事,提一个问题,设置悬念,创设新奇的问题情境,这样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识的心理。大家知道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计算机技术整合到数学教学中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难题。例如在四年级教学直线、射线、线段的判断中,学生对“线”的特征虽然了解,但应用上把握不定。我在设计课件这一部分时,采用动画显示直线、射线和线段。例如,可以使线段自左飞入,然后按动画叠放次序播放,射线是线段基础上一端的无限处长及把线段两端处长得到直线,这种在原有图形基础上的动画展示过程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线间的对应关系,加深了对“线”的特征的掌握。增加问题情景设计,激起课堂高潮。

二、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合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让数学走进小学生的生活,发展学生的能力,做到“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地运用信息技术,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 2

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提高教学效果,从而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运用直观演示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题目中数量间的关系。教师简单地操作鼠标,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条铁轨,上面有一辆火车从左往右地行驶,一会儿,另一辆火车也从右往左地驶过来,两列火车在逼真的火车运行时发出的声音中相对开出,直到相遇。这时屏幕上出示了一道应用题:“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驶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69千米。甲车开出后1小时乙车才开出,再过2小时两车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教师再操作鼠标,屏幕上出示了线段图,在线段图上分别标出了每小时火车所行的路程。这样难点在火车形象运行的动态演示和直观的线段图中得以解决,它比老师的任何解释都具有说服力,增强了感观上的剌激。演示一结束,学生们很快就列出正确的算式解答。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数学是源自于生活的,如果脱离了实际生活,内容就会显得空洞而乏味。因此我在教学中就尽量缩短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让他们觉得数学这门学科并不抽象难于理解,相反它就存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生活中。所以,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取新知,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剌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注意。教材中尽管有色泽明丽、充满童趣的情境画、示意图,但毕竟都是静态的,有些概念的理解、公式的推导、物体的运动过程不好体现,而动画的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所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把这些图制成动画课件,充分利用它的形、声、色、动、静等功能,使静态的画面动作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死”的东西“活”起来,渲染气氛,提高效率。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首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再在多媒体计算机上动态演示,用“割补法”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我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演变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平行四边形至长方形的转化过程中,理解“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最后要求学生仿照图的方法剪一剪,拼一拼。整个过程演示与讲解观察与操作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代教育是信息传播的载体。传播信息时,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动与静、整体与部分、外表与内容等方面相互转化,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进行设计和处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四、实现精讲,突破重点难点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像并茂的特点。所以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

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一课时,由于学生的空间观念还没有形成,很难掌握量角器的摆放方法,因而不能正确地量角和画角。运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认识量角器,学生可以清楚地看见量角器的每一小格,每一条刻度线,内外圈刻度,比使用教具更清晰、更直观。从而正确认识量角器。量角画角时,动态的显示量角器地摆放方法,变换不同角度摆放量角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然后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量角和画角,展示学习效果,这样,较好突破了量角、画角这一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又例如在教学六年级《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这一重难点,我利用课件形象生动的剪、拼动画,把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学生从视觉上体会到把一个圆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的过程,再让学生自己亲手剪拼,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引导学生观察,怎样才能使这个圆转化成最近似的长方形?然后再以剪拼动画32份、64份„„形像生动的活动过程展现眼前。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五、发展能力,培养信息素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运,在课程实施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中提出了学生五大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五大能力是培养创新人才不可缺少的,其中收集信息能力是最基本的。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引导学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网络收集与教学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有效地处理、应用这些信息探究学习数学,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数学学习的渠道,发展信息能力。

如在四年级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安排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途径,如上网、翻工具书,询问等方式收集一组自己喜欢的数据,课上请各小组小组长汇报。他们汇报的数据:有蜂鸟每分钟振动翅膀的次数,有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有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也有中国土地面积的大小;有中国人的多少,„„,教师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实际,通过让学生运用网上下载收集信息,并指导学生处理信息,进而组织学生进行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在紧密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扩大了知识面,发展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信息素养,同时也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综上所述,现代化教育技术是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措施。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发挥其主导作用,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从繁琐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形成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

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达到了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第五篇: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随笔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随笔

赵慧芳

现代信息技术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强调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我认为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把握以下几点:

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多动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这成为小学教师颇为头痛的问题,怎样才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上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所以对小学生而言,好的听课习惯可以通过训练他对一件事情长久的注意力来培养。教师利用计算机可以呈现丰富的辅助教学环境,面对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经过长期的这种训练,学生们就会自觉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一课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图形爷爷今天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我们的课堂和同学们做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多媒体呈现各种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手拉手向同学们走来,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问题上,“他们叫什么名字啊”,通过对图形的认识,孩子们很愿意帮着他们起名字,不但起名字,还能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种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问题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去设置,有些情境因为常规教学手段不能很好的解决,限制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打破时空的局限,开阔学生的视野,再现真实的场景,展示典型的感知材料,凸显现象的本质属性,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在情境的设计中不能为情境而情境,我曾经听过一节有关计算的练习课,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闯关游戏,从上课伊始的第一关到临近下课的第九关,学生一开始还兴致高涨,到最后一关时,已经索然无味了,回答问题的只有几个同学,大部分同学各干各的事。所以信息技术只是手段是工具,我们应该看到其工具的本质,而不是光看表面。

2 培养学生初步构建数学模型的意识

数学模型是建立在数学一般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之间的一座重要的桥梁,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指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展开思考,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再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这一类问题。如:我在教学《替换的策略》一课时,认识到这节课的的替换策略,包括倍数关系的等量替换和相差关系的等量替换。在教学中通过先让学生画一画的方式,理解三个小杯可以替换为一个大杯,再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观察主题图,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只要抓住把两种量替换成一种量就可以了,学生把直观图形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其实就是把生活中的原型上升为数学模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最后提出的问题更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是不是解决替换这类问题,都可以采用这种画图的模式来解决。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立体图形的认识》一课时,由于以往我多是展示实物,因此,学生对课本中的图认知起来存在困难,怎么把原来的现实物体转移到数学本质上来?我在重新设计这节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后向学生展示了带色彩的实物图和线条组成的图,既解决了学生认知上的障碍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 捕捉亮点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思维随时随地都会迸发智慧的火花。如:我在给学生上《百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有位学生说“百分数的分子只能是整数”,我适时请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举出实例或证明或驳斥这一观点,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了百分数分子可以为整数还可以为小数,并运用这些知识理解生活中的百分数。有的同学举例“今天我们班的出勤率为98.5%”、“在一件毛衣中,羊毛的成分可能为80.5%”等等,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学生们还得出,百分数的分子可以大于一百,可以为0等等。在讲《圆的认识》一课时,去利用多媒体演示一组画面,圆的车轮、圆的飞碟、圆边的餐具等等,有个学生小声说“怎么都是圆的?”我抓住这一思维亮点,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出示方形或三角形的车轮在颠簸的行驶,方边的餐具不方便使用,而且容量小等等。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圆的认识。可见,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只有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才能让星星之火燎原,让智慧闪耀光芒。

4 让师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美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审美化的教学,充分揭示数学美,能使学生对蕴涵于数学知识中的美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在《角的认识》一课时,学生说出许多生活中的角,我也随机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角,说明角无处不在,有了角,我们的生活才能多姿多彩。在讲《对称图形》时,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距离学生较远,不能亲眼所见的生活场景再现的优势,让学生欣赏教师从搜集的大量具有对称现象的美丽图景,如 “北京天安门”、“故宫天坛”等,将新知识深入浅出地隐含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自主发现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发学生对这种对称现象的探究欲望,体会到数学与自然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的意识。

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突出小学生的特点,既要激发起学生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又要科学正确地传授给学生以知识和能力,信息技术逐步变革着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适时适度使用信息技术,对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必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下载《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图形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图形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精选)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语文教学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当前我国的课程改革,强调“面向未来,增强课程现代意识,加强现......

    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语文教学大全

    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语文教学 漳州华安实验小学 李秀霞 摘要:把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优化了语文教学,提高了学生素质。在信息技术参与下课前预习,教学目标达成快而......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 通过网络研修学习与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发现,我认为在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

    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传统典型的教学模式对于只要求传承知识虽有一定好处,但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总结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总结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我国教育部已确定在......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运用信息技术论文

    北山镇梅溪小学 彭勇政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运用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运用信息技术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摘 要】实施新课改以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广大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展示知识形成......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现代社会正逐步走进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2000年修订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有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