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

时间:2019-05-12 16:38: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黄河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黄河颂》。

第一篇:黄河颂

黄河颂教案作者:王晓萍

时间:2012-09-05 16:46:54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3.理解歌词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

过程与方法:

朗读训练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3.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

播放<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同时展示黄河图片.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一句话"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黄河以其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她,因为她古老,她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她厚重,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她沧桑,她与她的人们一起经历过苦难与抗争。在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民族危在旦夕,黄河又以她磅礴的力量,激励她的儿女奔赴抗日前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战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板书课题:黄河颂

二.作者,作品及背景简介(多媒体显示)

1.关于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3.关于作品: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黄河船夫曲》描写:“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于是在第二章《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它的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

3.关于背景:

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诗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经创作出歌词《五月的鲜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歌词经谱曲后广为传唱。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又创作了篇幅与规模更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三.整体感知

1.认真倾听

多媒体播放《黄河颂》,让学生仔细地聆听,进入诗中雄浑、壮阔的境界。

2.深情朗读

一读: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二读:有感情的朗诵,把握诗的内容,领悟诗的意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读: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让小组的其他同学给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四读: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每人只读一个方面的内容),看看谁最有感染力。(也可以男女之间合作朗诵)

四.课堂探究

3.仔细品读

(一)自主探究:

朗诵诗歌,我们除了要读出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还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下面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认真思考,通过诵读诗歌:①你读懂了什么?②你还有哪些疑问?

大屏显示探究导引:

①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颂)

②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而是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望)

③歌词中 “啊!黄河!”出现了几次?起了什么作用?(教师点拔:出现三次,试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思考)

④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什么?具有什么精神?(教师点拔: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

(二)合作探究:

将你的探究结果在小组上进行交流,并将你所不懂的问题或在自主过程中的其它质疑提出来,与小组同学共同探究。

4.尽情地说

①各小组选一代表,交流小组的讨论结果。(给优胜小组以鼓励)

②请同学们用“我欣赏这首诗的(),因为()。”说说你对本诗句子的品析。(教师点拔:可从修辞手法,蕴含感情去谈.)五.课堂拓展

比较阅读《长江之歌》再次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多媒体显示:

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畅谈对两首诗的感受

六.课堂小结

1.小结本课的知识点。

2.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黄河颂》,我们对歌词的认识才刚刚开始,我们对黄河的关注才刚刚开始。我希望大家收集资料、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有机会亲自到黄河去看一看,真正的走进黄河,了解黄河。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体会到,在我们炎黄子孙的心目中,黄河就是我们伟大祖国。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才能使祖国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七.课外作业

课外搜集有关黄河的诗句、俗语、故事等,进行归类整理后,在班上进行展示。

附:板书设计

黄河颂

序曲 黄河伟大坚强

主体 望――颂

中华民族的精神

尾声 学习精神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激情澎湃的诗,导入部分的歌曲和图片让学生很快的进入了情境,之后的作者作品及背景的简介更是让学生仿佛回到了充满热情的抗日年代.这就为接下来的朗读做好了充分的情感准备,在反复朗读中,学生们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可以说和作者产生了一定的共鸣.这样,对探究的问题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屏幕上的问题在小组讨论中很顺利的得到了解决.学生们在交流讨论结果时,互相补充完善,气氛热烈.在下面的赏析诗句中,有两组表现突出,不仅找出了诗中修辞手法还将运用修辞作用说出来了,组长代表本组仿写了一段"老师颂".在比较阅读中学生们能体会到两首诗的相同之处,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整堂课上的较为顺利.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学生们的热情,我发现每个孩子都是热爱自己祖国的,一段历史,几幅图片,就能激发起潜藏的他们内心中的爱国热情来,在课堂上孩子们用深情的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情,从而让自己和作者产生了共鸣进一步理解了作者的感情.这也让我看到了朗读的重要性,不仅仅是这首诗,任何一篇文章,只有读通读懂了,学生才能理解,才能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思平时的课堂教学,发现自己对朗读的重视还是不够,一些文章,在学生还没有读通的情况下就开始学习,使课堂效果不理想,学生的感觉象是在生吞活剥一篇文章,不能融入其中真正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改进自己的方法,尽量让学生多读课文,读懂读通.此外,我发现,课前导入也很重要,(1)音节美。歌词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错落有致。在用韵上隔句押韵,构成自然和谐的韵律。

(2)画面美。歌词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一幅幅地在读者面前展现出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一句,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萨三中“以生为本,和弦互助”导学案

课名:《黄河颂》 课型:新授课 审核人:寇红霞 出题人;白菊花 【学习目标】

1、了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2、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进一步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

一、预习案 1.作者

朱光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1939年3月,创作诗组黄河大合唱,有八个乐章组成,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2.字音字形

巅()澎湃()()狂澜()哺育()屏障()()气魄()一泻万丈()浊流()宛转()滋长()劈开()

复辟()

蚀()

捕()

拜()

蟑()开辟()

浊()

哺()

湃()

障()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学生自由练习朗读。2,《黄河颂》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3.“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三、合作探究

1.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2.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3.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四拓

1.你心目中的黄河是什么样的?具有什么精神?

第二篇:黄河颂

6.黄河颂 拟稿人:李斌文

【导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诵课文。2.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理解歌词大意。【自学预习】

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巅 澎湃 狂澜 屏障 哺育 体魄 滋长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生词:

(1)巅:(2)屏障:(3)狂澜:

(4)澎湃:

(5)哺育:

(6)体魄:

(7)滋长: 3关于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1.《黄河船夫曲》2.《黄河颂》3.《黄河之水天上来》4.《黄河对口曲》5.《黄水谣》6.《黄河怨》7.《保卫黄河》8.《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光未然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因此,朗读时要读得热情悲壮,读出黄河滚滚奔流的气势,读出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同仇敌忾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研讨学习】

1.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关键词是“颂”,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

2.课文的第一节是朗诵词,是作品的序曲部分,这部分开宗明义地说出了“歌颂黄河”的主题,请同学们归纳作者歌颂黄河的什么?

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歌颂黄河所表现的我们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精神。

3.课文的第二节是全诗的主体部分,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点以及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三个方面赞美。

4.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5.课文第二节主要是“颂黄河”,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望。

6.“望”字管到哪里?“望”的内容是什么?怎么描写的?

管到“劈成南北两面”。“望”的内容有远镜头全景——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有近镜头特点——“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收回俯瞰全景——“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7.歌词中“颂黄河”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8.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1)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暗喻),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2)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暗喻),因为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的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万里长城。这是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的。

9.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这是一个比喻句(暗喻),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这是从表面上理解。从深层理解,黄河如一个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10.《黄河颂》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音节美。歌词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错落有致。在用韵上隔句押韵,构成自然和谐的韵律。

(2)画面美。歌词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一幅幅地在读者面前展现出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11.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抒胸臆,风格豪迈,有些诗借物抒情,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本诗属于直抒胸臆,风格豪迈之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强烈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1)雄浑豪迈类:王之涣《登鹳雀楼》、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委婉含蓄类:何其芳《秋天》、郭沫若《静夜》

【拓展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哺()育 澎湃()狂澜()山巅()2.三个“啊!朋友!”将歌词分为三层,三层意分别是: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项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

B.“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

C.该诗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D.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4 品读下面诗句,联系自己的知识积累,领会下列诗句的深刻含义。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1.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诗中说“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根据你所了解和掌握的知识,请列举出发生在黄河身边的英雄故事。至少举两例。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节诗的主要内容。

【学后反思】

第三篇:《黄河颂》

课题:《黄河颂》

课型:新授

执笔人:赵明军

审核人:白现峰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学习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学习难点: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 学习时间:一课时(预习课)预习设置:

1、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图片等。

2、了解背景: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在中华民族到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黄河大合唱》一共八个乐章,其中的《黄河颂》、《黄水谣》和《保卫黄河》流传最广。

3、课文的题目为“黄河颂”,其关键词应是?

4、思考朗诵词的作用:朗诵词在歌词之前,可以起到一种铺垫、提示、总起这样的作用。他提示我们后面的歌词要赞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和民族精神。

5、速浏览歌词,思考你认为哪些诗句直接描写了黄河的英雄气魄,而哪些诗句又集中地赞颂了黄河所代表的民族精神?。

6、自读,体会怎样通过朗读表现黄河的英雄气魄。(提示:注意重要词语)

(1)

望黄河滚滚”的“望应该拖长一点(2)奔向东南”的“奔” 读得快一点,要用力。(3)“掀起万丈狂澜”的“掀” 声音也应当随之高亢起来。(4)“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读得有一种高低起伏的感觉。(5)劈成南北两面要用力,干脆。

7、体会诗中赞美黄河的感情:第一个“啊,黄河!”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赞颂黄河对中国的贡献,写到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既然是摇篮,我们就应该读得深情一点。

第二个“啊,黄河!”它是从地理位置的优势来描写、抒发对黄河的情感。所以,读得要比第一个稍微带点感情一些。写到了它像一个巨人。既然是一个巨人,我们就应该读得更加坚定。

而第三个则是写的黄河的泽被众生,它为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所以,读时感情要最浓厚的。写到了它哺育了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就应该在读这一段的时候使感情达到顶峰。

8、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哪些手段增强我们的朗诵效果?

布置背景、在朗诵时配上音乐、加入动作,表情,增加手势、分角色来读,把诗歌的韵味层次都读出来。

9、写公益广告词。

同学们心中一定漫溢着对母亲河的深情厚意。可是我们是怎样对待我们的母亲河的呢?说句实话,我们对不起黄河。据学者们研究,两千多年前,黄河并不姓“黄”,而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是相当清澈的。现在,我们的母亲又变成了什么模样?让学生看几幅触目惊心的图片。黄河今天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现状堪忧。请针对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或只是广告词,呼吁人们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吧。

10、积累关于黄河的诗词、文章、名句等。

11、识记文章中的字词。

课题:《黄河颂》

课型:新授

执笔人:赵明军

审核人:白现峰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3、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4、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学习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学习难点: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 学习时间:一课时(展示课)学习过程:

一、学生展示预习结果:

1、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洗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2、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4、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 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 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5、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 本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6、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词?(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师生共议得出。如:

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对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的把握

3、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 ?

4、调节自己的感情。更多„„

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诵读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7、板演或口头朗诵所搜集的关于黄河的诗词、文章

8、学生板演或口头交流自己写的公益广告

二、问题研讨: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检测:

保 卫 黄 河

光未然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1诗中为什么反复强调“黄河在咆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山丛中”照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青纱帐里”照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四句中的“家乡”、“黄河”、“华北”、“全中国”,能否把它们的位置调换一下,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保卫黄河》,我们可以联想到古人所说的“_____________”

第四篇:黄河颂111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体味作者感情,把握文章风格。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

二、指导独立学习,初步达成目标。(18分钟)

学法指导一。:

1、听范读,注意句子的停顿、重音、语气,把握情感。

2、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3、同桌互读互评,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先独立思考,完成自学检测一,再组内交流合作。

5、班内展示,其他小组倾听、评价、补充。自学检测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颂黄河”中,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三、引导小组学习,落实学习目标。(15分钟)学法指导二:

1、有感情地大声朗读“颂黄河”部分,细细体味作者情感。

2、齐读“颂黄河”部分,把握文章风格。

3、先独立思考,再组内合作交流,完成自学检测二。

4、班内展示,其他小组倾听、评价、补充。

自学检测二:

1、他借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2、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则含蓄委婉,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四、当堂训练反馈,巩固学习目标。

1、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写出恰当的动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黄河滚滚,万丈狂澜;浊流宛转,仑山下,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

2、诗中为什么反复出现“啊!黄河!”的诗句?

3、诗人从、、的4、写出有关黄河的诗句。

(1)黄河之水天上来。(2)(3),一片孤城万仞山。

(4)白日依山尽,(5)大漠孤烟直,反馈空间:

第五篇:黄河颂

《黄河颂》导学案

一、激趣导入:

听歌曲,说感受。

二、目标展示:了解本课目标。

三、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聆听范读。自由练习配乐朗读。点名读,齐读。

2、感知内容:

本诗题目是《黄河颂》,那个词是关键?

这首诗分节。第一节是,第二节是。第节是主体。

朗读这首诗时,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二节是诗的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可在颂之前,先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诗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是字。这个字一直统领到。

诗歌中“颂黄河”的诗句是哪些?这一层有非常明显的外部标志,你能看出来吗?

“颂黄河”部分分几层?分别从什么角度赞颂?

四、再读诗歌,鉴赏主题:

1、在学习朗诵诗歌的过程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样的黄河?

2、这首诗表面是颂黄河,但实际是要颂什么?

3、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这首诗的主题你能了解吗?

五、写法鉴赏:

1、诗中出现了几个比喻,你能明白它的意思吗?

摇篮屏障臂膀

3、你能感觉到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吗?

六、课外拓展:

《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七、课堂反馈:

1、《黄河颂》的作者是品的第二部。

2、《黄河颂》这首诗借黄河赞颂了的和,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

下载黄河颂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黄河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黄河颂

    七年级下语文学习指要 课题:黄河颂 时间: 3月份 课型:自主探究赏读课 主备人:刘冬梅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基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

    黄河颂

    【学生分析】 这批学生大都出生于九十年代,他们生活在和平与幸福之中,其中大多数生活在都市,生活优裕,没有遭遇过战争与离乱的痛苦。他们可能“少年不识愁滋味”。国破家亡的伤......

    黄河颂

    《黄河颂》说课稿 一、说教材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以爱国为主题。也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诗歌着眼于以热......

    黄河颂

    黄 河 颂 学习目标: ㈠、知识和能力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 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抓......

    黄河颂

    黄河颂·电脑辅助教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诗人光未然及音乐家冼星海3.感受......

    黄河颂

    《黄河颂》说课稿 一、 说教材 《黄河颂》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所选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是以祖国为主题的。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

    黄河颂

    黄河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积累词语,学习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并学会运用。了解诗人光未然及音乐家冼星海。 ②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

    黄河颂

    《黄河颂》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基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 歌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 、探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