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课堂实录

时间:2019-05-12 22:27: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黄河颂》课堂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黄河颂》课堂实录》。

第一篇:《黄河颂》课堂实录

【教学理念】

新教材更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能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因此教学中应要求学生诵读,在诵读实践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指导思想】

“情境体验与反复诵读,合作交流与探究思考”。“感人心者莫乎情”,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这样的课文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因此,在课堂上,应通过情境设置、反复诵读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民族感情与爱国热情。同时,新课标也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所以我想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而是让学生自身合作交流,探究思考,从而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平和,亲切地):同学们,上课之前,先让我们静静地听一首歌曲,请你边听边发挥想像,然后说说你听后的感受。

(播放MTV《黄河颂》)

生:我感受到黄河流水汹涌澎湃,一泻千里。

生:我听见黄河在咆哮,在奔腾。

生:我感受到了黄河是保护祖国的天然屏障。

„„

师:同学们对音乐的感悟能力真强,想像力真丰富!老师也想说一句:我听到了黄河巨浪在咆哮,我仿佛看到了黄河那恢弘的气势,我感受到了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今天让我们带着满腔的豪情来学习《黄河颂》!

(屏幕出示课题)

师:下面让我们高声地朗读起来,读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学生自由朗读)

师:好。请同学们停下来。下面,我们来推荐同学读一读。

(男、女生各一名朗读)

师:以上两位同学咬字都比较准确,语速也处理得比较得当,特别是孙婉婷同学,读出了悲壮,更读出了激昂,让我们用掌声给他们鼓励!

(师生鼓掌)

师:老师再给大家朗读一遍,请大家边听边细细揣摩。

(师朗读课文)

师:在诗歌最开始有一段特殊的文字是什么?

生:朗诵词。(齐声回答)

师:这段朗诵词的作用是什么?

生:引出下文,是一段序曲。

师:非常正确!

师:从诗歌的题目“黄河颂”上看,整首诗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

生:“颂”!

师:大家真是“慧眼识字”,没错。是不是诗歌立即就歌颂黄河了呢?

生:不是。(七嘴八舌)

生:是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写。

师:对!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直接描写的诗句:“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

(学生齐读)

师:这么优美的文字是由哪一个字统领的?你能体会出黄河的什么特点呢?

生:“望”统领了这段文字。

生:我从“惊涛澎湃”体会到黄河的汹涌澎湃。

生:我从“浊流宛转”读出了黄河的美丽,从“辟成南北两面”感受到黄河的雄壮。

生:我认为,从那个“我站在高山之巅”一直到“劈成南北两面”,这表现出了黄河的雄伟气魄。

生:我还感受到了黄河的勇敢坚强、顽强奋斗的精神。

„„

师:很好!黄河一泻千里,气势磅礴,让我们感受到黄河的内在精神,难怪诗人对它的赞颂之情随之也油然而生。所以,后面就是在赞颂黄河,对吧!好,我们来看看最能体现诗人赞颂之情的有哪些诗句?你发现没有?好,请你说。

生:啊,黄河

师:老师想提醒大家,三句“啊,黄河!”读法是不是一样处理的呀?

生:三个“啊,黄河!”语气在逐渐地增强,我们感情也在逐渐地加深。

师:没错!我们一起来一遍,好不好?注意!深情,坚定,激昂,读出它的变化!“啊,黄河!”预备,起!

生:(齐):啊,黄河!„„

师:那么它是不是把后面分为三个部分呢?这三个部分从哪些方面赞颂了黄河呢?重点从哪一方面?

(学生分组讨论)

师:如果要概括部分的话,是不是应该找每节重点词语?你们发现没有?

生:发现了。

师:你认为这里哪个词是重点?

生:摇篮。

师:为什么?

生:因为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

师:我们的文明是从黄河起源的,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

师:第二部分的关键词?

生:屏障。

师:为什么说黄河是“民族的屏障”呢?

生:黄河是天险,起了抵御敌人的作用,它保护了中华民族。

师:对,而且黄河的那伟大坚强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的“精神屏障”!第三个方面呢?

生:,臂膀、民族精神。

师:我们怎样理解“臂膀下的民族精神”?

生: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师:所以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那么就让民族的伟大精神在我们的朗读中升华吧!请同学们齐读剩下的部分!

(学生充满激情地齐读)

师:这里所说的黄河滋养的中华民族精神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我们应该学习黄河的什么精神?

生:伟大坚强!(齐声回答)

师:“伟大坚强”究竟是什么呢?你个人的理解呢?

生:坚强不屈。

生:勇往直前。

生:势不可挡,不畏艰险的精神。

师:我想此时此刻,每个同学的心中对黄河滋养的中华民族精神都有了各自的诠释。最后让我们用心朗读,来诠释这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吧!老师来分一下角色。万埊来读朗诵词。我想请一个同学来读前面的表现黄河英雄气魄的那一段。谁愿意来?(学生举手,老师点了其中一位)请你来,好不好?对,你!女同学,咱们来读第一节“啊,黄河!”男同学,咱们一起来读第二节“啊,黄河!”剩下的部分,咱们一起读。注意读好关键词,声情并茂。

生:黄河颂,光„„

生:我站在高山之巅„„

生(女齐):啊,黄河!„„

生(男齐):啊,黄河!„„

生(齐):啊,黄河!„„

师:(激昂、深情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侮。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坚强,为使我们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下课。

【教学反思】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本文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诗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热爱黄河、保护母亲河的情感音乐电视的情境。教师饱含感情的诵读感染,学生自由诵读的情感体验无不在潜移默化之中给学生以情感熏陶。如果每节课教学都能关注学生情感的影响,长此以往,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将有着重要的作用。

老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这些对话告诉我们,抓住关键词,结合语境来体悟情感很重要。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环境,提供便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学生对“摇篮”“屏障”“臂膀”等关键词的理解与分析以及对民族精神的个人理解是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这种交流,有利于师生间语文知识的积累及语感的迁移并形成一种共有的语言文化心理,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但是作为诗歌的教学这节课在朗读教学的处理不够深入。虽调动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和体验,让他们在自身的朗读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情感和理解。但还应抓住课题中的“颂”和课文内容中的“赞”来组织,重要的是读出“赞”“颂”的语气,这可以从关键的词、短语式的句、呼告语以及层意的把握等方面来训练。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是阅读的主体,主体地位的确定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保证。教学的成功之处.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关注以及由这一教学思想而采取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某些教学环节教师主导性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现并不十分充分,未能释放出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与老师一起,推进课堂教学。

第二篇:黄河颂课堂实录

《黄河颂》课堂实录(预设)

一、直接导入:

师:抗日战争时期,作为抗日战士的光未然路过黄河,目睹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思绪万千,写下一组长诗,当他为同志们朗诵时大家都受到了强烈的鼓舞,作曲家冼星海心潮澎湃,写下了一部交响乐为长诗谱曲,成为著名的《黄河大合唱》,其中有七个乐章,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一个节选《黄河颂》

二、初读感知,读懂诗意。

师:语文学习其实就四个字——打开书,读!首先,咱们学诗的第一层次就是读懂意思,听清老师的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得字正腔圆。不会读的、不懂的词句可以标出来在小组里互相帮助一下。生:(自由朗读)

师:这些字的音你能读准吗?(找学困生检查读音)

师:读诗还要读出味道、读出感觉。举个例子,题目“黄河颂”,可以这样读——黄河颂(不带感情、语速很快)还可以这样读——黄河颂,每二种读法,我拉长了“黄河”这个词,给人以悠远绵长的感觉,“颂”一字要把真心颂扬的感觉送进去。孩子们,请你们全体起立,大声地、旁若无人地朗诵。生:(全体起立,大声朗诵)师:有点感觉没有?感觉到了什么? 生:我感觉到了黄河的气势磅礴。生:我感觉到了作者对黄河的颂扬之情。

师:请你听听老师的朗诵,有没有什么新的感触。(教师在《黄河协奏曲》的伴奏下朗诵,课件展示黄河图片)

生:我觉得老师读出了黄河一泻千里、浩浩荡荡的气势。生:……

三、细致品读,读出诗情。

师:大家都读懂了,但是你们所读出来的还仅仅是个人的感情,下面我们通过细致的品读来读出诗人的情。大家看看,诗人身在何处啊?(高山之巅)他看到的黄河是什么样儿的? 生:(齐读)

师:这一节诗写得非常妙,妙在何处?请大家结合自学提示自学。生:(自学然后小组交流)

师:请大家把你们的自学成果展示一下。

生:“滚滚”一词,既使读者想像到黄河水奔腾而来、波涛汹涌翻滚的形态,又使人联想到那震天撼地的声音,声如惊雷、势如奔马,将黄河的形象立体地展现出来。生:我注意到这两节运用了两个“奔”字,写出了黄河水的流速很快。

师:“奔”字在金文中是这样写的(写),上面是一个小人,下面是三个脚印,愿意是说人跑得很快。这个“奔”用在这里,是奔腾不息的奔,是狂奔的奔,是奔流的奔。一个字就 把黄河的气势写得淋漓尽致。这让我们想到李白的一句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是中国的大动脉,它震动着、跳跃着,日行千里,注入浩浩大海。生:“掀”是一个动词,换成“涌”就不好,这是近距离特写,在如此浩大的自然力量面前,个人怎能不觉得渺小呢?

生:“结成九曲连环”这是黄河的全貌,将距离拉远。师:写黄河的全貌,我们读的时候可以稍微放慢速度。

生:“劈”字,将黄河写成一把利剑,赋予它生命的动感,那是奋勇凶猛,带着风,带着雨,带着雷电,巍巍然从天而降。

师:让我们把感受到的气势送进我们的朗诵中,再读第一节。我们用朗诵进行了解读,再来用文字解读一下。(师生合作完成 “我们的解读”)

啊!黄河!你…… 你…… 你…… 你奔涌出了 不可抵挡的力量!

师:诗人赞颂黄河,仅仅是因为黄河的气势震撼了他吗?让他为之颂扬的还有什么?请大家细读后面的部分,找找其它的原因。生:(默读后几节)

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师:为什么呢?谁来读读相当的诗句? 生:(朗读)

师:你读得舒缓、绵长。为什么这样读呢?

生:“摇篮”体现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哺育作用,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师:是啊,大家常说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让我们带着母亲河给大家带来的温暖的感觉朗诵一下。生:(齐诵)

师:大家一起来完成“我们的解读”。

啊!黄河!

你的身边,有过祖先的脚印: 他们最早走出森林,最早开始耕耘; 你的身边,有过灿烂的文明: 有过……,有过…… 你的身边,有过……:

从远古的黄帝、大禹,到现代的战斗英雄 你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成长变迁!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屏障。

师:是啊,黄河在作者心目中是巨人,他有坚强的体魄,有铁的臂膀,如果说前面的黄河是母亲河,那么这几节诗中黄河更是父亲河!这里的臂膀指的是什么呢? 生:黄河的支流。

师:同样是写黄河,我们看看刘白羽是怎么写的。(出示链接材料《黄河之水天上来》)

在这茫茫大地上有一条蜿蜒盘旋的长带。这个长带有段落是深黑色的,有的段落是银白闪光的。开始我茫然不知这是什么!仔细看时,才知道这是黄河。这苍莽无垠无际的母亲大地啊,是它的乳汁,从西北高原深深地层中喷涌出这一道哺育着千秋万代、子子孙孙的河流…… 生:(读)比较

生:刘白羽强调的是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哺育,而光未然突出的是黄河对中华民族的护佑。师:这首诗中诗人更多的突出的是黄河父性的一面。生:黄河也是代表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

师:以黄河这种具体的形象代表抽象的精神,这种表现手法就是象征。这黄河不仅奔腾在华夏大地上,更奔腾在华夏儿女的心中,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

四、互文印证,读透诗心

师:这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在战争时期尤为重要,让我们回到那一段历史。《黄河大合唱》中有一个乐章叫《黄水谣》,老师给大家低声吟唱一下,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你的头脑里想像出歌词所描绘的画面来。(吟唱)师:你一定看到了—— 生:(看大屏幕)

师:滚滚黄河边上,头裹白手巾的陕北汉子手拿铁锹,古铜色的臂膀上汗珠闪烁着阳光,他们开河渠、筑堤坊……可是,鬼子来了,一切改变了——黄河依旧滚滚东流,可是那河边的百姓啊,村庄燃起了熊熊大火,到处是断壁残垣啊!孩子们,你看到了吗?请你用你的笔蘸着你的真情写一写吧。生:(练笔、朗读)

师:孩子们,你们都是有悲悯情怀的孩子啊,是啊,黄河啊,你为何泪眼猩红,咆哮悲伤,日夜倾诉凄凉!作为一句有血性的中国人,孩子们,你甘心做鬼子的奴隶吗?你愿意像猪羊一样任人宰割吗?如果你是诗人光未然,你站在黄河边上,目睹着人民所受的苦难,你想说什么?

生:中国人绝不允许鬼子这样欺凌!生……

师:让我们看看那些有骨气的中国人!(读朗诵词)

自古以来,黄河边上展开了无数血战; 垒垒白骨,堆满你的河身; 殷殷鲜血,染红你的江面。你从没看见,敌人的残暴如这般; 也从没看见,黄帝的子孙像今天这样,开始了全国动员!在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在敌人后面;

万山丛中,青纱帐里,展开了英勇血战!——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让我们带着中国人的血性,再来朗诵诗歌。谁来领读。生:读。

师:孩子们,我们是中国人。黄土高原是我们挺起的胸脯,流水是我们沸腾的热血,长城慢我们扬起的手臂,泰山是我们站立的脚跟,让我们牢记—— 生:(齐读)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魂!

第三篇:黄河颂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篇一:《黄河颂》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docx 《黄河颂》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

摘要:如何情景结合地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怀,减弱时代差异感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注意节奏,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词汇、语句。

3.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方式: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朗读,探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三、教学过程:1.导入。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流域自古就是古文化的发源地,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对这条河流有着深厚的感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2.使用教辅工具。

播放关于黄河的记录片、展示学生收集的资料。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互相讨论后,由代表来介绍黄河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远关系,更好地了解诗人对黄河的“歌颂”是源于深深的爱国情怀,并可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适当联系诗句,加深理解诗歌内容。

3.诵读黄河颂歌。

了解黄河历史能让我们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

4.探究黄河精神。

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

⑴ 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

神?

⑵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 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⑶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5.咏唱黄河歌曲。

师生齐唱《黄河大合唱》,强化诗歌情感。6.结语。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持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今天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奋斗,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课堂实录

师:大家知道“中华儿女”又被称为什么吗?

生:华夏儿女。生:炎黄子孙。

师:不错。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呢?

生: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部落在黄河流域群居,所以应是黄河两岸。

师:你说得非常正确,(多媒体播放黄河照片和录像)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师:课前已要求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黄河的历史,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话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识掌握多少。

师:你真是黄河的优秀儿女,了解了黄河的概貌。

生:中国现在的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和西安、洛阳和郑州、安阳和开封、商丘等地都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师:你是从城市的角度来说的,很好,这能体现诗中的哪一句呢? 生(齐读):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生:根据中国历史的记载,中国几代帝王建都均在这黄河流域。平阳(今山西临汾)是尧的都城,舜之都为蒲坂(今山西省永济县西蒲州),禹的都城是阳翟(今河南禹县)。

师:你对历史颇有研究。

师:这都是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宝贵财富啊!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黄河两岸活跃着广大军民,万山丛中、青纱帐里,到处都有敌后游击队英勇斗争。

师:黄河发出了怒吼,华夏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生:老师,可我从一则资料上看到,黄河经常给我们带来灾难和痛苦,如决堤、泥沙淤积等。

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生:不知道。

师:著名诗人李白写的。

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血脉和精神。

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

首先听老师读,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诗或一节诗,说一说应怎样读。

(师配乐范读,生作点评。)

师:哪位同学能将你听到的感受说出来?生:我听出“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最有味道。这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字“奔”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师:你与老师真是不谋而合。

生:最后的那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对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生:我就喜欢读:“啊!黄河!”这一句。(众生笑。)

师:独特的感受,为什么呢?

生:这一句在诗中反复出现,说明了这一句最能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这句读不好,说明体会不深。

师:精辟的见解。那应怎样读呢?生:应充满雄浑豪迈之感。师:好,你来试一试。(生示范读。)

师:有其雄浑但缺其“颂”的味道。具体来说,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能再读一下吗?

(生再次读。)

师:这就很好了。这句诗将歌词主体部分分为黄河“养育”、“保卫”、“激励”了中华民族三个层次。我们分三个小组分别读这三节,比一比,看谁读得更好。

(由一、二、三小组读,四组的同学评一评。)生:我觉得二组的同学还可以把“巨人、英雄”读重一些,“屏障”读得还要有气势。

师:说出了关键,你来试一下好吗?(该生再读,同学们自动地鼓掌。)生:三组同学把“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读得急,把“发扬滋长”读得高而长,富有轻重缓急。师:你说得太好了,老师的心真的被同学们精彩的发言打动了。让老师与你们合作读一遍,好吗?

生(齐):好。

师:就由老师读朗诵词,同学们读歌词。(师生联读。)

师: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

(屏幕出示话题。)

1.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神?

2.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3.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吗?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探究一下。(师巡回指导。)

师:谁先来说一说你是怎样体会黄河的气势、精神的?

生:我觉得“望黄河滚滚”中的一个“望”字,写出了黄河雄伟、广阔的气势,也统领了全诗的内容。

生:从“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中我感受到了黄河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气势。

师:你们很好地把握了黄河的自然、地理特征,有没有同学能从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来谈一谈?

生:“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写出了黄河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显示了黄河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进发展。

师:让我感受到了黄河精神就在中华儿女身上。

生:“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既是天然的、军事上的屏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屏障。

师:你很有见地,理解深刻。

生:从朗诵词中我知道黄河的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师:说得好。

生:“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把黄河比喻成巨人,把黄河勇不可挡的雄伟气势和力量展示出来了。

生:“一泻千里,浩浩荡荡”中那勇往直前的力量激励着我们民族的发展与飞跃。

生:诗的最后一节发出了向黄河学习的誓言,将黄河的精神、民族的精神、诗歌的精神融合在了一起。

师:你比诗人站得更高啊!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呢?

生: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

生: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师:诗歌写了黄河的精神,并且发出了自己的誓言,表达了要以它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坚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伟大、坚强”,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生:勇往直前。生:勇敢无畏。生:开拓进取。篇二:《黄河颂》课堂教学实录

黄河颂》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李昌翠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平和,亲切地):同学们,上课之前,先让我们静静地听一首歌曲,请你边听边发挥想像,然后说说你听后的感受。(播放歌曲《黄河颂》,板书学习目标一欣赏:让我们静静地听。)

生:我感受到黄河流水汹涌澎湃,一泻千里。

生:我听见黄河在咆哮,在奔腾。

生:我感受到了黄河奔流不息的一种力量。

师:同学们对音乐的感悟能力真强,同学们想像的非常丰富!

早在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希望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用以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我们今天学习它的第二乐章《黄河颂》。

(板书课题)

师: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大家想一想,我们朗读诗歌应注意些什么?

生:首先要注意感情,其次是语音和停顿。

师:以上这些朗读要领具体在课文中应怎样体现呢?

生:歌词与朗颂词之间要有较长的停顿。

生:感情要深沉、悲壮。

生:还有一些动词要重读,如:“掀、奔、劈”读出赞颂之情。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所说的几个细节大家一定要在朗读中细细体会,老师补充一点,文章最后两句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师:下面让我们高声地朗读起来,读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板书教学目标二诵读:让我们朗朗地读。)

(学生自由朗读)

师:好。请同学们停下来。下面,我们来推荐同学读一读。

(男、女生各一名朗读)

师:以上两位同学咬字都比较准确,语速也处理得比较得当,特别是付玉霞同学,读出了悲壮,更读出了激昂,让我们用掌声给他们鼓励!(师生鼓掌)

师:老师再给大家朗读一遍,请大家边听边细细揣摩。(师朗读课文)

师:读出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我们还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下面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认真思考,通过读诗歌①你读懂了什么?②你还有哪些疑问?(出示思考题)

(学生独立思考,老师板书教学目标三品析:让我们细细地品。)

师:把你读懂的和没有读懂的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你这个小组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读懂?(分小组讨论)

师:我们一个小组一个小组说,别人说过的你可以不重复。

生:我们小组读懂了“澎湃”、“狂澜”、“宛转”、“屏障”等词语的含义,它们向我们展示了黄河的伟大气势和独特的特征。我们没有读懂的是,为什么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

师:他们读懂了几个雄壮豪迈的词!

生:我们小组读懂了标题中最关键的字是“颂”,表明整篇诗歌都在对黄河进行赞颂。我们不懂的是,为什么在演唱前安排一段朗诵词?

师:很好!能够抓住文题来领会内容。

生:我们小组读懂了本诗是作者借对黄河的描绘歌颂,表达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之情。我们不懂的是诗歌最后两句为什么重复? 师:哦,深入理解了课文的主题。

生:我们小组读懂了诗歌对黄河的赞颂部分,它用“啊,黄河”把它分为了三个层次。我们不懂的是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民族的屏障”说它有“千万条铁的臂膀。”

师:你们读懂了三个层次!

生:我们小组结合课后练习,读懂这首诗是属于风格豪迈的诗歌,而我们曾经学过的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静夜》是属委婉含蓄的。我们不懂的是,在赞颂黄河之前为什么还要“望”黄河呢?

师:你们小组还挺用心的,除了诗歌本身,还关注了课后练习。

生:我们小组读懂了诗歌中黄河的惊涛澎湃的磅礴气势。不懂的是为什么最后一段要与中华儿女联系上呢?

(老师板书集中讨论的六个问题)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精彩,提出的问题也很关键。接下来,我们一起讨论解答。

生:老师,我知道,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是在黄河流域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黄河养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称它为“摇篮”。

师:对,这是一个喑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诗中类似于此的比喻还有两个″民族的屏障″″千万条铁的臂膀″分别是从黄河的地势特点和自然特点作喻,肯定了黄河的保卫作用和激励中华民族斗志的作用。

生:老师刚才讲朗读要点已讲过,最后两句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

师:对了,这里用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生:我觉得演唱前安排一段朗诵词的目的是引起听众的注意,知道是歌唱黄河的歌。

师:你说的不无道理,前面的朗诵词交代演唱主题,确定演唱基调,有“引言”的作用。

生:我认为在赞颂黄河之前先“望”黄河,是不是先描写,再歌颂﹖

师:确实如此,作者在歌颂黄河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望”中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条理清楚,章法严谨,为后面的歌颂作了很好地铺垫。

生:我想回答最后一个问题,联系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我觉得诗歌最后道出的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师:学习黄河的伟大与坚强,号召中华儿女奋起抗争,这确实是作者的心声,读到这,我们都会热血沸腾,并将保卫祖国作为至高的誓言,下面让我们面对黄河说一句心中的誓言,颂扬伟大的黄河吧。

(板书教学目标四颂扬:让我们美美地说。)

生:黄河,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儿女因为你而骄傲自豪!

师:声情并茂,激情高昂。

生:黄河的苦难史就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师:牢记: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该发奋图强,让伟大的祖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生:黄河,你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河!

师:黄河啊,母亲!

生:黄河,以她不朽的流淌,构筑成中华民族的主动脉。

师:运用喑喻,形神兼备。?? 师:我们永远以黄河为自豪,让我们再来一起朗读诗歌,共同赞颂黄河,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配乐,一生领读朗读词,师生齐声诵读歌词。)

师:(激昂、深情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侮。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坚强,为使我们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下课。

名师点评

李昌翠老师执教的《黄河颂》属诗歌教学范畴,在课堂上体现了诗歌教学的特征。全课由“感受→诵读→品析→说话”四部分组成,思路清晰,结构完美;并且,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了示范、点拨和指导;还有一个最突出的优点,“特别舍得给学生时间”。

这节课的弱点表现在:个别细节的处理不够深入。在朗读教学上,应抓住课题中的“颂”和课文内容中的“赞”来组织,重要的是读出“赞”“颂”的语气,这可以从关键的词、短语式的句、呼告语以及层意的把握等方面来训练。“读出语气”是本课朗读教学的一个“抓手”。在“说话”这个教学环节,话题显得比较大,不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用句式说话:“作者写黄河,就是写”。这样,更便于学生联系文本,理解文本,并使教学紧扣住文本。(余映潮)篇三:《黄河颂》教学实录

阅读教学新尝试:以读传情 以读传神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孙娄中学 杨秀雯

(案例)《黄河颂》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请用心听这首歌曲,听完后请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语来表达你听后的感受。

(播放歌曲《黄河颂》,学生欣赏。)

师:当音乐在我们的耳边渐渐消失的时候,请告诉我你此时的感受。生1:气势磅礴!

生2:雄壮!

生3:我听懂了歌曲中的豪迈之情!

(师板书“磅礴”、“雄壮”、“豪迈”)

师:同学们,1938年,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华北大地上一片狼籍、满目凄凉。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诗人光未然随军来到黄河岸边,面对波涛奔涌的黄河,创作了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代表亿万炎黄子孙发出了“保卫黄河、保卫家乡”的时代最强音。就让我们放声朗读《黄河颂》,体会其中磅礴、雄壮、豪迈的激情吧!(学生朗读全诗,整体把握课文感情基调。)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我看到诗歌的情感已经洋溢在大家脸上了。能读懂这首诗的内容吗?拿出你完成的预习案,会哪个题你就说说哪个题。

生4:我说第一题:这首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

生5:我回答第3题:诗的最后四句发出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精神的誓言。富有感染力。

生6:第2题我是这样做的:诗的歌词部分,由“颂”字统领下文,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两半”一句,写出了黄河的整体气势。继而,文章又以“啊,黄河”一句将下文分为 三个层次,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用英雄的体魄铸成我们民族的屏障”“黄河使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发扬滋长”三个方面颂扬黄河的伟大精神。

师:我把“使”字换成“激励”一词,第三点会更准确。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你抓住了诗歌主体部分的三个比喻句来回答问题,答得巧妙。你能否根据“摇篮”、“屏障”两个词,把前两个方面说得更简洁些?其他同学也可以一起讨论。

生7:“摇篮”是说养育、“屏障”是指保护,这两方面都是指黄河的贡献。

生8:那就说成“哺育民族”、“保护民族”好了。

师:那第三点不妨就用“激励民族”吧。还有第四题,大家怎么理解?

生9:我觉得这首诗不止赞颂黄河,它还在赞颂我们的民族。因为“伟大坚强”这种精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师:的确,这首诗精炼的语言中饱含激情地赞颂了黄河精神、赞颂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你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一部分?把它美美地读一 读,并把你喜欢的理由说给你的同位听。(学生活动三分钟)

师:你喜欢哪一部分?我也想听听你的理解。

生10:我喜欢第一个“啊,黄河”领起的部分。因为这一部分把黄河比喻为摇篮,写出了黄河的贡献。

师:对这样的一条河,你怀有什么样的感情?

生10:感激!

生11:我认为还有崇敬之情。

师:好,就把你的感激放进去,读出来!(指生10,生读)把你的崇敬放进去,读出来!(指生11,生读)。(师思考状)同是一句“啊!黄河!”两个人的读法却完全不一样,你听出不同了吗?

生12:王君毅读“啊”时有些拖音,而“黄河”两个字读得又高又重;高明洋读得正好相反。

师:为什么这样处理?说说不同的理解。

生10:我认为黄河就好比是我们的母亲河,子女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总是深切又绵长的,所以我把“啊”字读得很长。孩子充满感激地叫出母亲的名字,一定很深情,所以我把“黄河”读得很重。

生11:我是用很高的音来喊出我心中对黄河母亲的崇敬,但想到黄河养育了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我就把“黄河”两个字读得很长,就把崇敬之情读得象黄河水一样源源不断。

师:读书就应该象他们一样读出语气长短的变化,读出自己的感受。(师板书:长短、感受)学习这种方法,自己读这一部分。

(生读)

师:我想听一个同学的朗读。(生12读)她读得怎样?

生13 :聂宁读到最后声音太低、没气势了!

师:我认为聂宁只要注意最后的一个标点就能读好,最后是什么标点?(叹号)为什么用叹号?

生14:因为有很多英雄的故事在黄河岸边发生。

师:哪些?

生14:王二小。

生15:还有雨来、张嘎。

生16:还有邱少云为了战争的胜利被大火活活烧死。

师:你的步子跨得太大了,邱少云可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再想想。

生17:老师,我们小学学过的狼牙山五壮士是不是?

师:完全正确,能简单讲讲那个故事吗?

生17:这个故事讲得是以班长葛振林为首的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和群众转移,与比自己多几十倍的敌人激战一天,枪里没有了子弹,又没法突围,最后全体跳崖牺牲的故事。

(师边多媒体出示王二小、雨来、张嘎、赵一曼、赵尚志、杨靖宇等图片边说)是呀,同学们黄河精神就是五位壮士那舍生取义的一跳呀!当 他、他、他、还有他,这一幅幅英雄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时,你又当怎样来读这最后一句?

生18读(师:叹的味道还不够!)

生19读(很好,师:告诉我读好的秘诀。)

生20:一想到王二小那么小就被敌人杀死了,我一难过就读出来了。师:是呀,边读边想的确是读好书的一种方法!(师板书:边读边想)除去这一部分,你还喜欢哪一部分?

生21:我喜欢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写出了黄河波涛滚滚的气势。师:就请你把这种气势读出来吧!

生22读,不够成功。

师:他读得怎样?

生23:他还没读出黄河惊涛澎湃的气势?

师: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气势?

生23:读重一些。

师:把哪些地方读重一些?

生23:把“滚滚”、“奔”、“掀”、“万丈”、“劈”这些很有气势的词读重些。

师:就请你读出来好了。

生23读。王泽洋:老师,王飞那个“劈”字没读好,我觉得他应该再读重些

师:为什么?(生说不出)你做一个“劈”的动作。有什么感觉? 生24:很用劲、很快。

师:是呀,当黄河将华北大地一下子分为南北两面时,可不是很猛劲吗,读这一句。

生25读。

师出示图片:当这幅画面出现在你面前时,你能读出相应的诗句吗? 生齐读: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师:与刚才读的句子相比,这一句读法有什么不同?

生26:读得稍慢一些。

生27:读得声音稍低一些。

师:读书就应该读出这种轻重缓急的变化,读出变化就读出感情了。(师板书:轻重缓急)谁完整地读这一部分?

生28读

师:老师也想读一下,可以吗?(师激情范读)大家一起来试试!生齐读

师:课文剩下的部分我们不一起读了,运用你这节课学到的朗读的方法,小组合作选择你们喜欢的部分自己读,练习好了把你们合作的成果展示出来。

学生分组练习。

集体交流。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你们合作的成果?

陈中组(组长起头,组员一人一句读后两组“啊,黄河”齐读最后四句)

国智鹏:老师,陈中组分读的部分读得很好,可最后四句我认为不如我们组。

师:就请你们来读。

智鹏组朗读(前三句采用“二重读”的方式,最后一句齐读,读得有层次、有气势)掌声四起。

师:多么有创意的朗读!我想,你们不但学来了黄河、学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还学来了它的——

生29:富有智慧!

师:换进去,读出来!

生29读: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象你一样的富有智慧!

师:我们还要学习黄河的什么精神?

生30:奔流不息。

师:换进去,读出来!(生30读)

师:还要学习什么?

生31:永往直前!

师:换进去,读出来!(生31读)

师: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让我们记住(师出示谈话题)战火纷飞的岁月里,黄河是 你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填空吗? 生32:战火纷飞的岁月里,黄河是保护我们的屏障;

生33:战火纷飞的岁月里,黄河是养育华夏民族的摇篮。

师:的确如大家所言,那在(师出示)和平的年代里,黄河是。

生34:和平的年代里,黄河是哺育我们的母亲。

生35:和平的年代里,黄河是激励我们成长的精神支柱。

师:如此重要的黄河,如今又是什么样子呢?(出示资料)

近年来,被称为“母亲河”的黄河污水排放量高达21.2万亿吨,工业垃圾及生活垃圾污染量近4100亿吨,农药和化肥污染量分别为3.75万吨和600万吨。以宁夏为例,黄河流经宁夏13个市县,全长397公里,宁夏每年3亿吨工业和生活污水,大约百分之八十排入黄河。

(生阅读、思考。)

师引导谈话:作为一名中学生,当这样的记载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你在想什么?

生36:我们应该从身边的事做起,用实际行动保护黄河。

生37:我们还应该呼吁我们周围的人行动起来保护黄河、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

师:如何保护?

生38:不乱扔垃圾。

生39:不乱倒农药,减少空气污染。生40:不乱砍滥伐,多植树种草。

生41:好好学习,将来研究出更多更好的治 理黄河的方法

师:好,就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努力保护黄河、保卫祖国;建设黄河、建设祖国!

放歌曲《保卫黄河》,出示作业超市:

1、背诵《黄河颂》。

2、搜集五句关于黄河的古诗名句。

3、搜集并比较《长江之歌》与《黄河颂》的异同。

以读传情 以读传神

——《黄河颂》教学反思

《黄河颂》是一首歌的歌词,又是一曲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对于这样一篇文章,要想让学生学进去并真正有所感悟,就需要做到入情入境地朗读——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做了两点尝试。

尝试一:层层渲染,引学生入“境”。讲课之初,我用多媒体播放了《黄河颂》这首歌,雄壮激昂的旋律,渐渐感染了每一个学生。当歌曲的余音袅袅消失时,老师再用优美、精炼的语言引导学生用最简单的词句说出心中的感受,至此,没有多余的声音,没有冗杂的语言,学生始终处在浓浓的歌曲氛围中。紧接下来,老师用饱蘸激情的语言慷慨陈说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豪放磅礴的气势中更多了一份悲壮,就在这种环境中再让学生开始的放声朗读,自然而然便有了“颂”的感觉。开课之后的教学环节,我简化诗歌思想内容的烦琐分析,而将对此的感悟放到后面的朗读环节,以此使学生始终处在开课之初所创设的氛围中。在课文的品读教学中,为渲染环境,我做了三方面的努力: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导引、以配有波涛翻滚之声的黄河图片激情、用学生讲故事师配发图片并语言渲染做学生有感情朗读的铺垫。正因为课堂上我在时时努力,所以整节课教师讲得有感觉,学生学得有激情、听课老师听得专注。

尝试二:不同方法指导朗读。诗歌不读不足以体会诗歌的情感,而要让学生朗读就不能只是单纯的一遍遍地无目的、无方法地反复,要有相应的方法指导。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指导学生朗读,进而体会诗歌感情。第一、抓字词、标点。诗歌歌词部分以“望”字统领的部分集中体现了黄河惊涛澎湃的雄伟气势,也表现了颂歌的气势。而其中“望”、“奔”、“掀”、“劈”四个动词以及“澎湃”、“万丈”等形容词地运用准确地体现了这一点。朗读中,我先以“哪些词最能表现这种气势”一问引导学生找出词语,再以“怎样读”启发、学生评读引申、动作体会等方法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语言中蕴涵的力量,并指导他们用自己的语气表现出自己的感受,反复朗读中可知道学生理解了诗歌的情感。

语文的内涵博大精深,一个字、一个标点的不同往往都可以传达不同的信息,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抓住这些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引导学生体会语文的魅力。

第四篇:《黄河颂》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docx

《黄河颂》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

摘要:如何情景结合地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怀,减弱时代差异感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注意节奏,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词汇、语句。

3.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方式: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朗读,探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三、教学过程:1.导入。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流域自古就是古文化的发源地,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对这条河流有着深厚的感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2.使用教辅工具。

播放关于黄河的记录片、展示学生收集的资料。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互相讨论后,由代表来介绍黄河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远关系,更好地了解诗人对黄河的“歌颂”是源于深深的爱国情怀,并可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适当联系诗句,加深理解诗歌内容。

3.诵读黄河颂歌。

了解黄河历史能让我们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

4.探究黄河精神。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

⑴ 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 神?

⑵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⑶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5.咏唱黄河歌曲。师生齐唱《黄河大合唱》,强化诗歌情感。6.结语。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持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今天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奋斗,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课堂实录

师:大家知道“中华儿女”又被称为什么吗? 生:华夏儿女。生:炎黄子孙。

师:不错。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呢?

生: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部落在黄河流域群居,所以应是黄河两岸。

师:你说得非常正确,(多媒体播放黄河照片和录像)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师:课前已要求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黄河的历史,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话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识掌握多少。

生: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经我国9个省区。

师:你真是黄河的优秀儿女,了解了黄河的概貌。

生:中国现在的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和西安、洛阳和郑州、安阳和开封、商丘等地都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师:你是从城市的角度来说的,很好,这能体现诗中的哪一句呢? 生(齐读):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生:根据中国历史的记载,中国几代帝王建都均在这黄河流域。平阳(今山西临汾)是尧的都城,舜之都为蒲坂(今山西省永济县西蒲州),禹的都城是阳翟(今河南禹县)。

师:你对历史颇有研究。

生:西安的大雁塔、秦始皇陵兵马俑,开封的铁塔、龙亭,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天水的麦积山石窟,银川的海宝塔,刘家峡的炳灵寺石窟等,宏伟壮观,技艺高超,造型优美,不仅当时举世罕见,就是当今也可称得上世界之奇作珍品。

师:这都是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宝贵财富啊!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黄河两岸活跃着广大军民,万山丛中、青纱帐里,到处都有敌后游击队英勇斗争。

师:黄河发出了怒吼,华夏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生:老师,可我从一则资料上看到,黄河经常给我们带来灾难和痛苦,如决堤、泥沙淤积等。

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生:我还知道一句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师:谁写的?

生:不知道。

师:著名诗人李白写的。

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血脉和精神。

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

首先听老师读,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诗或一节诗,说一说应怎样读。

(师配乐范读,生作点评。)

师:哪位同学能将你听到的感受说出来?生:我听出“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最有味道。这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字“奔”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师:你与老师真是不谋而合。生:最后的那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对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生:我就喜欢读:“啊!黄河!”这一句。(众生笑。)师:独特的感受,为什么呢?

生:这一句在诗中反复出现,说明了这一句最能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这句读不好,说明体会不深。

师:精辟的见解。那应怎样读呢?生:应充满雄浑豪迈之感。师:好,你来试一试。(生示范读。)

师:有其雄浑但缺其“颂”的味道。具体来说,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能再读一下吗?

(生再次读。)

师:这就很好了。这句诗将歌词主体部分分为黄河“养育”、“保卫”、“激励”了中华民族三个层次。我们分三个小组分别读这三节,比一比,看谁读得更好。

(由一、二、三小组读,四组的同学评一评。)生:我觉得二组的同学还可以把“巨人、英雄”读重一些,“屏障”读得还要有气势。

师:说出了关键,你来试一下好吗?(该生再读,同学们自动地鼓掌。)生:三组同学把“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读得急,把“发扬滋长”读得高而长,富有轻重缓急。

师:你说得太好了,老师的心真的被同学们精彩的发言打动了。让老师与你们合作读一遍,好吗?

生(齐):好。

师:就由老师读朗诵词,同学们读歌词。(师生联读。)

师: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屏幕出示话题。)

1.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神?

2.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3.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吗?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探究一下。(师巡回指导。)

师:谁先来说一说你是怎样体会黄河的气势、精神的? 生:我觉得“望黄河滚滚”中的一个“望”字,写出了黄河雄伟、广阔的气势,也统领了全诗的内容。

生:从“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中我感受到了黄河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气势。

师:你们很好地把握了黄河的自然、地理特征,有没有同学能从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来谈一谈?

生:“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写出了黄河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显示了黄河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进发展。

师:让我感受到了黄河精神就在中华儿女身上。生:“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既是天然的、军事上的屏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屏障。

师:你很有见地,理解深刻。

生:从朗诵词中我知道黄河的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师:说得好。生:“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把黄河比喻成巨人,把黄河勇不可挡的雄伟气势和力量展示出来了。

生:“一泻千里,浩浩荡荡”中那勇往直前的力量激励着我们民族的发展与飞跃。

生:诗的最后一节发出了向黄河学习的誓言,将黄河的精神、民族的精神、诗歌的精神融合在了一起。

师:你比诗人站得更高啊!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呢?

生: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

生: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师:诗歌写了黄河的精神,并且发出了自己的誓言,表达了要以它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坚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伟大、坚强”,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生:勇往直前。生:勇敢无畏。生:开拓进取。师:说得如此丰富,让我领略了你们的精神和风采。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心里扎下了深根,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身上得到了延续,你们是希望的一代、发展的一代、成功的一代,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咏唱黄河歌曲。

师: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持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今天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奋斗,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下课!

第五篇:黄河颂

6.黄河颂 拟稿人:李斌文

【导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诵课文。2.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理解歌词大意。【自学预习】

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巅 澎湃 狂澜 屏障 哺育 体魄 滋长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生词:

(1)巅:(2)屏障:(3)狂澜:

(4)澎湃:

(5)哺育:

(6)体魄:

(7)滋长: 3关于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1.《黄河船夫曲》2.《黄河颂》3.《黄河之水天上来》4.《黄河对口曲》5.《黄水谣》6.《黄河怨》7.《保卫黄河》8.《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光未然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因此,朗读时要读得热情悲壮,读出黄河滚滚奔流的气势,读出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同仇敌忾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研讨学习】

1.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关键词是“颂”,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

2.课文的第一节是朗诵词,是作品的序曲部分,这部分开宗明义地说出了“歌颂黄河”的主题,请同学们归纳作者歌颂黄河的什么?

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歌颂黄河所表现的我们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精神。

3.课文的第二节是全诗的主体部分,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点以及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三个方面赞美。

4.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5.课文第二节主要是“颂黄河”,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望。

6.“望”字管到哪里?“望”的内容是什么?怎么描写的?

管到“劈成南北两面”。“望”的内容有远镜头全景——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有近镜头特点——“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收回俯瞰全景——“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7.歌词中“颂黄河”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8.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1)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暗喻),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2)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暗喻),因为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的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万里长城。这是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的。

9.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这是一个比喻句(暗喻),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这是从表面上理解。从深层理解,黄河如一个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10.《黄河颂》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音节美。歌词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错落有致。在用韵上隔句押韵,构成自然和谐的韵律。

(2)画面美。歌词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一幅幅地在读者面前展现出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11.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抒胸臆,风格豪迈,有些诗借物抒情,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本诗属于直抒胸臆,风格豪迈之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强烈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1)雄浑豪迈类:王之涣《登鹳雀楼》、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委婉含蓄类:何其芳《秋天》、郭沫若《静夜》

【拓展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哺()育 澎湃()狂澜()山巅()2.三个“啊!朋友!”将歌词分为三层,三层意分别是: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项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

B.“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

C.该诗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D.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4 品读下面诗句,联系自己的知识积累,领会下列诗句的深刻含义。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1.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诗中说“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根据你所了解和掌握的知识,请列举出发生在黄河身边的英雄故事。至少举两例。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节诗的主要内容。

【学后反思】

下载《黄河颂》课堂实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黄河颂》课堂实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黄河颂》

    课题:《黄河颂》课型:新授 执笔人:赵明军审核人:白现峰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学习重点:通......

    黄河颂111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体味作者感情,把握文章风格。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 二、指导独立学习,初步达成目标。(......

    黄河颂

    《黄河颂》导学案 一、 激趣导入: 听歌曲,说感受。 二、 目标展示:了解本课目标。 三、 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聆听范读。自由练习配乐朗读。点名读,齐读。 2、感知内容:......

    黄河颂

    七年级下语文学习指要 课题:黄河颂 时间: 3月份 课型:自主探究赏读课 主备人:刘冬梅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基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

    黄河颂

    黄河颂教案作者:王晓萍时间:2012-09-05 16:46:54 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有感情的朗读......

    黄河颂

    【学生分析】 这批学生大都出生于九十年代,他们生活在和平与幸福之中,其中大多数生活在都市,生活优裕,没有遭遇过战争与离乱的痛苦。他们可能“少年不识愁滋味”。国破家亡的伤......

    黄河颂

    《黄河颂》说课稿 一、说教材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以爱国为主题。也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诗歌着眼于以热......

    黄河颂

    黄 河 颂 学习目标: ㈠、知识和能力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 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