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河颂
《黄河颂》说课稿
一、说教材
《黄河颂》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所选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是以祖国为主题的。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学习《黄河颂》这首抗日救亡的诗,还要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作基础,由课内向课外深化拓展,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黄河。
二、说目标
本文是诗歌,易于朗诵,所以要加强朗读教学,不宜过多讲解。确定教学目标为: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歌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中华之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训练重难点:感情朗读,理解文本,品味鉴赏,体会中心。教学时间:一到两课时
三、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朗读教学法:本文是一首现代抒情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形象,语言浅显,情绪慷慨激昂。学习本诗,朗读是关键,诗歌内涵的把握、主旨的理解和学生情感的体验均可以在朗读中形成。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生悟,在悟中促读,这既是诗歌教学的目标,也是提高学习诗歌、鉴赏诗歌能力的有效途径。
2、说学法:
⑴ 在课堂中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⑵ 尝试上网搜索、整理各种信息资料(如:黄河的知识,黄河的文明)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说教学媒体: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能够提供形象直观的黄河图片资料和震撼 人心的《黄河颂》等光碟,增加课堂容量,创设课堂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感染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四、说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记得高枫在《大中国》中这样唱道:“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是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励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豪迈的黄河赞歌―――《黄河颂》。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充满激情的开头,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二)、说黄河,激发诗情
话说黄河:现在,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家再来看一下老师搜集的一些图片。(多媒体展示)
(三)、颂黄河,读懂诗意
1、背景简介
光未然写这首诗歌,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的作家、艺术家开始通过自己创作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此为其二。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中华民族的苦难与抗争,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2、看谁读得准,先检查预习生词
磅礴—澎湃—气魄—高山之巅—狂澜—浊流—哺育—屏障
3、齐读诗歌,整体感知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用一句话概括一下。
4、解题:课文的题目为“黄河颂”,其关键词应是?
课文分为两部分:朗诵词、歌词。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5、听课文配乐朗诵。要求:(1)体会朗诵词的作用(2)朗诵者是如何朗诵的?在一些关键处做标注。
6、思考朗诵词的作用:朗诵词在歌词之前,可以起到一种铺垫、提示、总起这样的作用。他提示我们后面的歌词要赞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和民族精神。
7、一起来把朗诵词读一下,体会它所起的作用。同时,老师希望,在能够对后文起到作用的关键词、句同学们应当在读的时候加强语气。
8、解读歌词,这部分 靠哪个字领起的?领起了哪些内容?思考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黄河的?写出黄河什么特点?(生答师板书“雄浑壮阔”“蜿蜒宏大”)怎样读出雄浑的气势来。请同学们为这一小节设计朗读方案。(师提示要注意停顿、重音、感情等)学习成果总结: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一些。奔向东南”的“奔” 读得快一点,要用力。“掀起万丈狂澜”的“掀” 声音也应当随之高亢起来。“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读得有一种高低起伏的感觉。劈成南北两面要用力,干脆。且四句应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齐读这一节。
9、小结与过渡:正是黄河这种雄浑壮阔、蜿蜒宏大的美,激起诗人澎湃的赞颂之情。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种赞颂之情,是通过哪个句子抒发出来的?出现了几次?应怎样来读?
学习成果总结: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要延长,“黄河”要读的高昂,表明在歌颂。
10、诗人从哪几方面讴歌了黄河的精神,在朗读时,读法、感情是不是一样呢?(生答师板书 “摇篮”“屏障”“精神”,不一样。应分别是“深情”“坚定”“激昂”)
11、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感情?该怎样读?(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针对教学目标2以全班交流的形式将课文的结构、内容、主题进行梳理明确,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朗读诗歌)
12、配乐朗读三小节,点评
太好了。同学们的朗诵可以登台表演了。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在朗诵的时候,我们可以总结出来的经验:要读好诗歌,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我们要读好诗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投入自己的感情,全身心地投入来读,还要读好关键词句。这样呢,我们就能够把诗篇读出情感,读出韵味。最能够体现诗句的内容、抒发我们感情的词语,就是关键词。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哪些手段增强我们的朗诵效果?
布置背景、在朗诵时配上音乐、加入动作,表情,增加手势、分角色来读,把诗歌的韵味层次都读出来。(通过深入理解课文,朗读时可以更好地把握感情,再配以画面音乐的辅助,将学生的感情提升到最高。借助提问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把握朗读技巧。)
(四)、质疑问难,重点品味疑难语句。交流探讨解决。如:“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千万条铁的臂膀”等。(此过程略)
(五)、品读诗歌,赏析诗歌的美
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学生,要求学生以“我欣赏这首诗的——————,因为————”的句式说话(可从诗的优美旋律、诗中形象、诗的语言等方面说)
(六)课堂总结:我们今天这堂课,既学习了《黄河颂》,我们同时也在学习当中体会到了我们读诗的方法。我想,我们的语文学习还远远没有结束,我们对黄河的关注也还远远没有结束。我希望同学们开展广泛地课外阅读,真正地走进黄河
(七)、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写公益广告词。
课上到这,想必同学们心中一定漫溢着对母亲河的深情厚意。可是我们是怎样对待我们的母亲河的呢?说句实话,我们对不起黄河。据学者们研究,两千多年前,黄河并不姓“黄”,而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是相当清澈的。(让学生欣赏美丽的黄河)。现在,我们的母亲又变成了什么模样?让学生看几幅触目惊心的图片。黄河今天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现状堪忧。请针对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或只是广告词,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
2、课外练习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赋予某些事物特定的意义,如大海象征胸怀宽广,青松象征意志坚强等,请你仿照诗中的句子写几句话。》。(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环节旨在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让学生克服以往以书本为中心进行学习的倾向,实现教材内外的沟通和课堂内外的交流。也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作基础。)
八、教学反思: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信息技术的运用优化了课堂结构,学生入情入境,尤其是《黄河颂》音乐壮阔,激情澎湃,借助这音乐的力量,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信息技术强大的交互能力在此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良好的体现。附板书设计:
黄
河
颂
望---------------颂-------学雄 浑 壮 阔
摇 篮 屏 障 伟大坚强 精
神
第二篇:黄河颂
6.黄河颂 拟稿人:李斌文
【导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诵课文。2.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理解歌词大意。【自学预习】
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巅 澎湃 狂澜 屏障 哺育 体魄 滋长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生词:
(1)巅:(2)屏障:(3)狂澜:
(4)澎湃:
(5)哺育:
(6)体魄:
(7)滋长: 3关于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1.《黄河船夫曲》2.《黄河颂》3.《黄河之水天上来》4.《黄河对口曲》5.《黄水谣》6.《黄河怨》7.《保卫黄河》8.《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光未然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因此,朗读时要读得热情悲壮,读出黄河滚滚奔流的气势,读出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同仇敌忾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研讨学习】
1.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关键词是“颂”,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
2.课文的第一节是朗诵词,是作品的序曲部分,这部分开宗明义地说出了“歌颂黄河”的主题,请同学们归纳作者歌颂黄河的什么?
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歌颂黄河所表现的我们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精神。
3.课文的第二节是全诗的主体部分,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点以及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三个方面赞美。
4.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5.课文第二节主要是“颂黄河”,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望。
6.“望”字管到哪里?“望”的内容是什么?怎么描写的?
管到“劈成南北两面”。“望”的内容有远镜头全景——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有近镜头特点——“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收回俯瞰全景——“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7.歌词中“颂黄河”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8.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1)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暗喻),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2)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暗喻),因为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的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万里长城。这是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的。
9.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这是一个比喻句(暗喻),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这是从表面上理解。从深层理解,黄河如一个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10.《黄河颂》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音节美。歌词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错落有致。在用韵上隔句押韵,构成自然和谐的韵律。
(2)画面美。歌词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一幅幅地在读者面前展现出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11.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抒胸臆,风格豪迈,有些诗借物抒情,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本诗属于直抒胸臆,风格豪迈之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强烈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1)雄浑豪迈类:王之涣《登鹳雀楼》、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委婉含蓄类:何其芳《秋天》、郭沫若《静夜》
【拓展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哺()育 澎湃()狂澜()山巅()2.三个“啊!朋友!”将歌词分为三层,三层意分别是: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项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
B.“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
C.该诗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D.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4 品读下面诗句,联系自己的知识积累,领会下列诗句的深刻含义。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1.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诗中说“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根据你所了解和掌握的知识,请列举出发生在黄河身边的英雄故事。至少举两例。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节诗的主要内容。
【学后反思】
第三篇:《黄河颂》
课题:《黄河颂》
课型:新授
执笔人:赵明军
审核人:白现峰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学习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学习难点: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 学习时间:一课时(预习课)预习设置:
1、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图片等。
2、了解背景: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在中华民族到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黄河大合唱》一共八个乐章,其中的《黄河颂》、《黄水谣》和《保卫黄河》流传最广。
3、课文的题目为“黄河颂”,其关键词应是?
4、思考朗诵词的作用:朗诵词在歌词之前,可以起到一种铺垫、提示、总起这样的作用。他提示我们后面的歌词要赞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和民族精神。
5、速浏览歌词,思考你认为哪些诗句直接描写了黄河的英雄气魄,而哪些诗句又集中地赞颂了黄河所代表的民族精神?。
6、自读,体会怎样通过朗读表现黄河的英雄气魄。(提示:注意重要词语)
(1)
望黄河滚滚”的“望应该拖长一点(2)奔向东南”的“奔” 读得快一点,要用力。(3)“掀起万丈狂澜”的“掀” 声音也应当随之高亢起来。(4)“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读得有一种高低起伏的感觉。(5)劈成南北两面要用力,干脆。
7、体会诗中赞美黄河的感情:第一个“啊,黄河!”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赞颂黄河对中国的贡献,写到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既然是摇篮,我们就应该读得深情一点。
第二个“啊,黄河!”它是从地理位置的优势来描写、抒发对黄河的情感。所以,读得要比第一个稍微带点感情一些。写到了它像一个巨人。既然是一个巨人,我们就应该读得更加坚定。
而第三个则是写的黄河的泽被众生,它为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所以,读时感情要最浓厚的。写到了它哺育了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就应该在读这一段的时候使感情达到顶峰。
8、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哪些手段增强我们的朗诵效果?
布置背景、在朗诵时配上音乐、加入动作,表情,增加手势、分角色来读,把诗歌的韵味层次都读出来。
9、写公益广告词。
同学们心中一定漫溢着对母亲河的深情厚意。可是我们是怎样对待我们的母亲河的呢?说句实话,我们对不起黄河。据学者们研究,两千多年前,黄河并不姓“黄”,而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是相当清澈的。现在,我们的母亲又变成了什么模样?让学生看几幅触目惊心的图片。黄河今天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现状堪忧。请针对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或只是广告词,呼吁人们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吧。
10、积累关于黄河的诗词、文章、名句等。
11、识记文章中的字词。
课题:《黄河颂》
课型:新授
执笔人:赵明军
审核人:白现峰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3、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4、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学习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学习难点: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 学习时间:一课时(展示课)学习过程:
一、学生展示预习结果:
1、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洗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2、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4、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 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 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5、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 本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6、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词?(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师生共议得出。如:
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对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的把握
3、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 ?
4、调节自己的感情。更多„„
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诵读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7、板演或口头朗诵所搜集的关于黄河的诗词、文章
8、学生板演或口头交流自己写的公益广告
二、问题研讨: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检测:
保 卫 黄 河
光未然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1诗中为什么反复强调“黄河在咆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山丛中”照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青纱帐里”照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四句中的“家乡”、“黄河”、“华北”、“全中国”,能否把它们的位置调换一下,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保卫黄河》,我们可以联想到古人所说的“_____________”
第四篇:黄河颂111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体味作者感情,把握文章风格。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
二、指导独立学习,初步达成目标。(18分钟)
学法指导一。:
1、听范读,注意句子的停顿、重音、语气,把握情感。
2、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3、同桌互读互评,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先独立思考,完成自学检测一,再组内交流合作。
5、班内展示,其他小组倾听、评价、补充。自学检测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颂黄河”中,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三、引导小组学习,落实学习目标。(15分钟)学法指导二:
1、有感情地大声朗读“颂黄河”部分,细细体味作者情感。
2、齐读“颂黄河”部分,把握文章风格。
3、先独立思考,再组内合作交流,完成自学检测二。
4、班内展示,其他小组倾听、评价、补充。
自学检测二:
1、他借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2、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则含蓄委婉,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四、当堂训练反馈,巩固学习目标。
1、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写出恰当的动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黄河滚滚,万丈狂澜;浊流宛转,仑山下,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
2、诗中为什么反复出现“啊!黄河!”的诗句?
3、诗人从、、的4、写出有关黄河的诗句。
(1)黄河之水天上来。(2)(3),一片孤城万仞山。
(4)白日依山尽,(5)大漠孤烟直,反馈空间:
第五篇:黄河颂
《黄河颂》导学案
一、激趣导入:
听歌曲,说感受。
二、目标展示:了解本课目标。
三、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聆听范读。自由练习配乐朗读。点名读,齐读。
2、感知内容:
本诗题目是《黄河颂》,那个词是关键?
这首诗分节。第一节是,第二节是。第节是主体。
朗读这首诗时,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二节是诗的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可在颂之前,先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诗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是字。这个字一直统领到。
诗歌中“颂黄河”的诗句是哪些?这一层有非常明显的外部标志,你能看出来吗?
“颂黄河”部分分几层?分别从什么角度赞颂?
四、再读诗歌,鉴赏主题:
1、在学习朗诵诗歌的过程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样的黄河?
2、这首诗表面是颂黄河,但实际是要颂什么?
3、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这首诗的主题你能了解吗?
五、写法鉴赏:
1、诗中出现了几个比喻,你能明白它的意思吗?
摇篮屏障臂膀
3、你能感觉到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吗?
六、课外拓展:
《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七、课堂反馈:
1、《黄河颂》的作者是品的第二部。
2、《黄河颂》这首诗借黄河赞颂了的和,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