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交响曲 教案

时间:2019-05-12 16:5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田园交响曲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田园交响曲 教案》。

第一篇:田园交响曲 教案

贝多芬: 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 教学对象:初一 教学时间:30分钟

教学目的(1)了解贝多芬及其主要代表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2)通过欣赏作品,使学生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

(3)通过欣赏作品,体会贝多芬在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 教学重点:欣赏作品,使学生领略人的精神世界和人对生活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感触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的音乐主旨和情感 教学过程(1)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音乐家?好,同学们都回答的很棒,那今天我们要了解的音乐家是贝多芬及赏析他的作品《田园交响曲》

(2)贝多芬简介(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贝多芬”)

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和钢琴家之一,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后一位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他是集古典主义于大成,开浪漫主义于先河的音乐巨人,他的音乐与时代和命运紧密相连,他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3)作品创作背景

作于1807-1808年,这首交响曲表现了贝多芬细腻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挚爱。贝多芬从1792年从波恩来到维也纳,在这里生活了35年,直到1827年去世,他的全部重要作品几乎都在这里写成。贝多芬在维也纳多次搬家,他的墓葬也在维也纳。在值得纪念的贝多芬生活遗迹中,有一处是著名的“贝多芬小路”,这条小道之所以著名,不仅是因为贝多芬常在这里散步,他的第六交响曲就是在这里产生灵感并构思的。

(4)乐曲特点

F大调第六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乐中唯一的标题音乐。所谓标题音乐是指音乐具有故事性,情节性,表现文学概念或绘画场面。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被认为是标题音乐的典范。贝多芬对这部交响乐加的标题是“田园生活的回忆”,他在总乐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贝多芬怕人们误解他的音乐,更明确地说:“《田园》交响曲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他强调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临摹自然。

(5)乐曲赏析

F大调第六交响曲共分五个乐章,每个乐章各有一个小标题。其中,第三,四,五乐章连续演奏:

第一乐章: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不太快的快板,F大调,2/4拍子,奏鸣曲式,音乐在平静安宁的气氛中进行,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反复交替,形成恬静清新的自然美景,音乐自然流动,没有强烈的力度变化,表现出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得到的精神安宁。

第二乐章:在溪边。很快的行板,描写的是“溪边小景”,降B大调,12/8拍子,奏鸣曲式。这是一个描写静观默想的乐章,音乐富有诗意。

第三乐章:乡村欢乐的集会。快板,F大调,3/4拍子,谐谑曲。这个乐章的主题是如牧笛风格的旋律,单纯活泼,表现了欢笑的乡民来自四面八方,并跳起了欢乐的舞蹈。

第四乐章:暴风雨,快板,f小调,4/4拍子。第五乐章:牧人的歌。小快板,F大调,6/8拍子,回旋的奏鸣曲式。乐章的主题恬静开阔,象牧人在田野中歌唱,表现了雨过天晴之后的美景。

(6)欣赏视频,并学会哼唱主题旋律。(7)同学们谈学习后的感受

(8)教师寄语

第二篇:听《田园交响曲》有感

听《田园交响曲》有感

《第六交响曲》是贝多芬是贝多芬唯一的标题音乐,贝多芬将其命名为《田园》,但却在其后注明“着并非是音画,重要的是感情的表现”,可见贝多芬并不喜欢模仿,他喜欢用真实的感触,用诚挚的心声作曲!也正是贝多芬对音乐、对人生的激情,成就了他的伟大。除此之外,这首作品的与众不同还在于他是为数不多的拥有五个乐章的交响乐。

这首交响曲是贝多芬在海利根施塔特这座美丽的小村庄写成的,海利根施塔特对于贝多芬有着重要的意义,1802年他住在这里时写下了“海利根遗嘱”,当时他几乎自杀。由此可知,贝多芬想通过这部作品传达的并非仅仅是乡村生活的美好,更有着其对人生的进一步思考。

第一乐章贝多芬注释为“初睹田园景色的愉快心情”,以快板开始,F大调。开头从容不迫,尾音颇长,留以人无限的遐想,仿佛身处于一片广阔的平原之中,远远的是地平线,有着“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苍茫。由小提琴呈现出明亮的第一主题,欢快而洒脱,仿佛一头扎进了树林,树林中常有小动物跳跃着伴行,而后悠悠鸟群从头顶掠过,在天空中划出优美的线条。时而行走与树林中,时而驻足用心感受这静谧与美好,扬起脸迎接大自然的轻抚。这段主题,此后反复出现,贯穿整部作品。之后由“5427|5275|”开头的第二主题出现,温柔美好,重复多次,最终加强,仿佛“渐渐走出树林后第一缕阳光洒在身上”般的温暖和惬意。第一乐章始终充斥着这两个主题,并一直以原态出现,这也反映了这部作品想要传达出的乡村生活的朴素。

第二乐章贝多芬注以“溪畔景色”,中速、行板、降B大调。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共同演奏出流畅的旋律,带着淡淡的忧伤,在其衬托下第一小提琴奏出的第一主题更显得清亮。流水击打在小溪中的石头上,荡漾着的水波在阳光的照耀下泛出点点金光,我仿佛可以听出溪水的清澈。同样由小提琴演奏的第二主题,婉转起伏,似天空中翻飞的鸟类。两个主题相互交织,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乐章的最后,木管乐器吹奏出了鸟儿的鸣叫声,打破了整幅画面的本有的平静,却添上了一抹感人的生机。

第三乐章贝多芬注释这段为“村民快乐的集会”,这段回到了F大调,快板,节奏轻快,由舞曲组合而成。不同于宫廷的圆舞曲的华丽,这段舞曲更加简洁,却更具有故事性和张力,描绘出乡村中,男女老少共聚一堂,欢笑、舞蹈的场景:少女的舞步轻快绚丽,村夫的舞步粗狂活泼。事实上贝多芬在维也纳居住期间,常与农民乐师们交流并拾获得创作的灵感。可见贝多芬对人民群众淳朴的音乐由衷的赞美,同时间接传递出了其对宫廷做派的不满,这也表现在了他与贵族们的貌合神离上。虽说贝多芬的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受海顿的影响,但与海顿保守的宫廷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贝多芬开创出了自己的风格。

第四乐章贝多芬注释为“雷电,暴风雨”,快板,F小调。以弦乐器开始,并且低音的弦乐一直作为伴奏贯穿本乐章,低沉而压抑。乌云由远方逐渐逼近,小鸟在低空扑闪着翅膀寻求庇护,风雨即将在隐忍中爆发!一声尖锐的短笛,仿佛是迎接暴风雨到来,是划破天空的第一道闪电。随后小提琴在中音区快速而低沉的演奏,配合以弦乐器短促的伴奏,仿佛狂风暴雨中,夹杂着一道道明亮的闪电。随后乐曲减慢并趋于平静,管乐器随后吹奏出明亮的节奏。风雨散尽后,云消雨霁,阳光努力地探出云层,为普物众生带来希望与光明。

我想作者在此部交响曲中插入“暴风雨”的片段一定别有深意,这不仅仅是为了内容的丰满,更是贝多芬抗争精神的体现。众所周知,《田园》与《第五交响曲》,已被后人称为《命运交响曲》创作于同一时期。此时,贝多芬人到中年,他曾经崇拜的英雄拿破仑称帝,这给予了他极大的打击,随后耳疾又发作,这对于作曲家是致命的伤害,可想而知贝多芬正经历着怎样的内心的煎熬。同一时期的两部作品,却有着完全相反的两种风格,我扪心自问:这合理吗?显然贝多芬的这部《田园交响曲》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如果仔细品味第二乐章会发现其优美简朴之中还带着克制,带着对于命运安排的委屈,对于抱负无法施展的失落。第四乐章,“暴风雨前的压抑”,象征着贝多芬艰难的在厄运中行走;在巨大的压力中摸索;在无声的世界中探索心灵的声音。而那一声划破长空的短笛,仿佛是一声迎接战争的号角,这是象征着贝多芬迎战暴风骤雨的决心,是不向命运低头的铮铮傲骨!在这一点上与《命运交响曲》是完完全全契合的——绝不向命运低头!

在第五乐章贝多芬注释为“牧歌,暴风雨后的欣喜与谢天之歌”,速度稍快,F大调,有第四乐章连贯的转化而来。单簧管和铜管乐器相互应答,庆祝暴风雨结束的欢愉牧歌,牧民渐渐远去,牧歌也随之渐渐远去。庄严沉稳的主旋律再次出现,情感明朗而真挚。尾奏无比壮丽,我似乎看到被落日照红的天空上点缀着姹紫嫣红的晚霞,映在水面上,把湖水也染成了橘红色。这尾奏揭示了自然的神秘与强大,更进一步体现了人类的不屈与顽强。

许多人说《田园交响曲》描绘了田园的美好风光与风土人情,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我认为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不单单是其展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更体现在了他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对立”,贝多芬从来不是一个流连于山水的隐士,他是一名战士,有他在的地方就有战场,就有激情,就有思想的火花。在乐章的最后贝多芬也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人不应活在自怨自艾之中,不彷徨、不悲伤,勇敢的站起身去迎接希望的曙光。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贝多芬对与自然是充满敬意的,大自然是生命的源泉,人在自然中可以产生更深刻的思考,集中内心的力量追求人生更高的境界。

第三篇:论文:贝多芬和他的田园交响曲(定稿)

《西方音乐鉴赏》论文

《贝多芬和他的田园交响曲》

学生姓名

提交日期 年 月 日

贝多芬和他的田园交响曲

在波澜壮阔的世界音乐史上,贝多芬无疑是一个最响亮、最伟大的名字,即使在整个世界文明史上,他也是少数几个罕见的伟大人物之一。而贝多芬之所以伟大,不仅仅在于其超凡入圣的音乐才能,更在于他崇高的精神和人格力量,他已经成为人类激情与力量的化身,成为人类以顽强的意志同命运进行不屈不挠抗争的象征。

一、贝多芬的一生

1、不幸的童年

贝多芬一七七零年十二月十六日出生於德国科隆附近莱茵河畔的波昂。他的父亲约翰庸庸碌碌,嗜酒如命,因此,贝多芬的童年可以说是毫无幸福可言。

他的父亲望子成龙,希望他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逼他长时间地练习键盘乐器,。贝多芬11岁辍学,13 岁时贝多芬就从事音乐工作,同时坚持学习。其中巴赫、韩德尔对他的影响最大。钢琴演奏与作曲才能的迅速成长,使他渴望到维也纳去拜访莫扎特为师。在维也纳,莫扎特听了这位17 岁青年的即兴演奏后说:“这个青年不久将扬名世界。”随海顿学习的时间亦不长,师生之间很快就发现性格相异,没有形成持久的教学关系。后贝多芬师从阿尔布雷希茨贝格、萨列里、申克。1795年于维也纳首次以作曲家及钢琴家身份登台,演奏《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

从上述资料可知,贝多芬的童年无疑是不幸的,罗曼罗兰笔下的不朽形象——约翰克里斯朵夫的少年时代就是完全以贝多芬为原型而创作的。早年的苦难生活没有把他压垮,反而在他心里激起了一种神圣而崇高的情感,一种对生命、对宇宙宗教般的深刻体验。音乐在他的心灵里深深扎下了根,他开始用音乐来表达对生命沉重的爱,对自然深刻的爱,这些情感通过音乐贯穿他的一生。

苦难塑造了贝多芬反抗的性格、倔强的意志以及那雄伟的力量,而这些是他一生都在表达的音乐主题。他的音乐悲愤、高亢,感情充沛得让听者为之动容。贝多芬说:“我不是靠一篇论文一举成名的,从儿时起,我就努力理解历代贤哲们的思想,为的是使自己博学起来。艺术家应为推进人类文化做出贡献,否则就是一种耻辱。”因此他刻苦学习,他几乎没有业余爱好,似乎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充实完善自己,使他的一生都处在一个不断的学习,不断成熟的过程中。

2、成就非凡

一七九五年贝多芬在维也纳举行了第一次音乐会,当时他亲自弹奏自己写作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维也纳市民为之折服,他也因此名闻遐迩。

他的「第一号交响曲」是后来才作的,同年他又出版了三首钢琴三重奏贝多芬也奠定演奏者与作曲家的双重声誉。

此后五年,他又写作了第一号到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以及第一号到第三号钢琴协奏曲。一七九九年贝多芬又完成了「第一号交响曲」。他凭著神奇的想像力,接连写作了震惊乐坛的名作。在这些作品中,弥漫著生命的欢愉与热情,而且表现了空前的自由意境,突破了连莫札特都束缚的严格形式。

然而就在贝多芬取得卓越成就的时候,不幸的命运降临到他身上——他有了耳聋的疾病。

3、听不见声音的巨人

三十岁前,贝多芬的听觉已有病兆。三十岁后不断加重,后来完全失去了听觉能力。耳疾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几乎是毁灭性的,犹如画家双眼失明一样。他几度要自杀,甚至写下遗言。然而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使他度过了精神危机,苦难使他的音乐创作得到升华。他经过痛苦、剧烈的思想斗争,终于以非凡的勇气、超人的毅力,战胜了命运无情的打击,伟大的艺术使命感打消了死亡的念头,他要将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全部献给继续为神圣的音乐艺术。

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完全屈服。只要有机会,我就要反抗命运。只要我做一天上帝最不幸的造物,我就要反抗一天。”他的许多重要作品都写于耳聋之后。当我们从他那无限壮美的音乐得到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的享受时,不能不为他那普罗米修斯式的献身精神而感动。

贝多芬创作的《命运交响曲》把英雄人物的这种内心斗争,战胜自我、克服困难直至最后取得胜利的思想的复杂过程全面地展现出来。

贝多芬是一位精神的英雄,是“心”的领袖,是生活的绝对强者。他的音乐如此惊世骇俗,如此博大精深,让生命的伟大意义超越个体,穿越时空,而臻于无限。

二、田园交响曲

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作于1807--1808年,1808年12月22日与《第五交响曲》同时首演于维也纳,1809年出版。标题性交响曲是贝多芬创作的特点,他的第三、第五交响曲都是标题性的,而最突出的是《第六交响曲》(田园)。贝多芬为每个乐章加了小标题,还在总谱的扉页注上:“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贝多芬亲自为这部作品加上了“田园”这个表达作品主旨的副标题。在经历了与命运之神的搏斗之后,作曲家显然想通过这部作品来让自己获得轻松,从充满斗争的战场回到安定祥和的大自然。

田园交响曲又叫F大调第六交响乐,一般来说,古典的流派的作曲家是不会直接命名曲目的。而这首第六交响曲“田园”是贝多芬自己命的名。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细细欣赏了这《第六交响曲》。再结合当时的创作背景,1802--1808年间,耳疾严重的贝多芬常隐居于维也纳郊区。然而,热爱大自然的贝多芬,喜欢走到郊外,走进大自然,凝神思索万物生命的实质,细心洞察大自然的奥秘。贝多芬从大自然的怀抱中产生创作的灵感、获得心灵的欣慰。《第六交响曲》就是通过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景象的描写,反映人的崇高精神世界以及自然和生活的伟大,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据考证,因为当时非常盛行把音乐作品加上田园的要素,而这首奏鸣曲恰好在人们的想象中唤起了对和平的乡村、大自然景象的记忆。贝多芬并不是只顾把自己的主观情怀注入作品中,而是很用心地为每一首作品塑造出独特的表现世界,给予永恒的独特形象,这种作法就是他毕生的努力目标,也是为何他的作品独具说服力的秘密。贝多芬中期作品的确远比不上后期作品有那麼强的冲突性,一个只有强烈情感却没有强烈心灵冲突的贝多芬,中期作品对大自然的观点必然是“溶入”、“乐以忘忧”的心情,这刚好是田园交响曲的主要情感表达,也是大多数古典音乐爱好者都能听出来的乐曲意含。罗曼·罗兰曾指出:这首奏鸣曲是“所有奏鸣曲巾较少激情的一首,是幸福的,充满了阳光。”是贝多芬最“清澈的小河”之一,并称它为:“田园中逍遥自在的散步„„没有一点儿激情的特征。”兰兹称这部作品为“田园诗”。那盖尔写道:奏鸣曲其中有“贝多芬在乡间生活带来的宁静,从容不迫的印象。”贝多芬正是在努力地寻找更完整、更朴素、更严格的风格,在本能地不同中寻求统一和自信力的个性。

作品的形式顺应了贝多芬当时平稳的心境状态,展开了内心体验的宽广世界,深刻地触及了人们的感情深处。这部作品大胆地面向人类说话,深切地表达了关于人类集体的要求,《田园》的名称和本奏鸣曲的音乐性质并无矛盾,如歌的第一乐章、优雅的第二乐章都是田园风格的,田园牧歌诗般的最后回旋曲及其低音都与田园的音乐类型很相近、很有共同点,全曲的情绪平稳、温和平实、明朗闲适,充满了一种幸福感。贝多芬自己称这部作品为“大奏鸣曲”,标题的《田园》与这首奏鸣曲的内容和形式是比较吻合的,也完全符合奏鸣曲的音乐特性。这首《田园》,容纳了贝多芬心中那激奋奔腾的情感和他对社会、历史、大自然的百般思索、千般感受。《田园》的艺术形象是这样丰满而又深遂,语言实在难以描述。

下面我将从一个聆听者的角度去欣赏这伟大的第六交响曲(田园)。

这部交响曲共五个乐章,后三个乐章的演奏不间断。

我非常喜欢这部交响曲的第一乐章,第一次听,就被它深深吸引!我想,无论您是一个初入门的古典新手,还是在交响乐海洋中徜徉已久的爱乐人,都无法抗拒这个美妙乐章!第一乐章名为《初到乡村时的愉快心情》,不过分的快板,奏鸣曲式。整个乐章的音乐愉快、明朗、淳朴、和谐。乐章一开始由小提琴奏出主部主题,这个主题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浓厚的乡村风味使人沉浸在春天的原野中,温柔的轻唱又渲染出无限的欢乐,让人有一种如沐春房的清新感觉!那么的富有朝气,那么的清新自如,让人似乎感到了春天的气息。主题之后是由管乐奏出的,它以轻弱的力度奏出,犹如小溪的流水声,给人以清新的感受。接着主题的是C大调,使人感受到更加清新、欢愉。旋律流畅、恬静,充满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气氛。接着是弦乐与木管先后奏出,仿佛一问一答,构成自然和谐的画面。紧接下去的旋律,围绕着主题不断反复、回旋,但却丝毫不会让听众感到厌倦,反而思绪会不断的跟随着音乐飞翔。这个乐章的标题为“初到乡村时的愉快心情”,非常切合旋律的主题。描绘出一幅辽阔无边、充满生机的田野风光,荡漾着乡村生活的欢乐,令田园风味更浓。

第二乐章名为《溪边景色》,是慢板。开始时弦乐器奏出了稍有起伏的潺潺流水音型。在这个伴奏背景下,第一小提琴奏出了柔美动听的旋律。这个流畅的主题好似溪边美景中又传来牧人的笛声和乡民的歌唱,表现出清新抒情的气息。而大管、单簧管的分解和弦及双簧管的三连音,将潺潺的流水描绘得更加生动。还有长笛模仿“夜莺”,双簧管模仿“鹌鹑”,单簧管模仿“布谷鸟”的鸣叫声,描绘出一幅阳光和煦、鸟语花香、充满了诗意的动人画面。贝多芬曾经说过,这个乐章是在户外创作完成的,地点是在一个被称作“维森山谷”中的一棵大树下面。贝多芬就是在这里体味着大自然的气息,即使他的听力已经非常微弱,但依然感受到了很多自然声响。所以第二乐章如此的简约,却又如此的打动人心。

第三乐章名为《乡民欢乐的集会》,快板,谐谑曲。贝多芬首先打破了交响曲一贯以来“四大乐章”的典型格局,使《田园》具有了五个乐章,可见《第六交响曲》与其他作品的与众不同点。这一乐章的音乐欢快而有舞蹈性,表现了一个形象鲜明的风俗性乡民集会的欢乐场面。大管吹奏的简单音调陪衬着这支旋律,好像是一支乡村民间乐队在演奏,而其中有位乡村老农,拿着古老的风笛也到场助兴,但他只能吹出Fa、Do、Fa,乐队转调时他只好停下,到乐队转回原调他又响起来。乐章的中段是源自奥地利的二拍子舞曲,它粗犷活泼,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好像穿着木履的农民们的到来。可以说,通过前两个乐章的铺垫,贝多芬把在田园的惬意感受,全部积累了起来,放在这第三乐章来进行描述。当舞蹈进行到最热烈的时候,突然旋律转向阴暗,仿佛远处传来了雷鸣,天空云层密布、阳光被遮挡,狂欢的集会被打断,人们各自散去,似乎紧接着两声巨大的轰鸣由定音鼓发出——随即进入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被称为《狂风暴雨》,但是它不止有音乐上简单的激烈音符而己。“暴风雨”接踵而至,发出咆哮!这个乐章贝多芬刻画出一幅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生动景象。旋律如同夏天的雷阵雨一般,倾泄而下,像带着雨点的狂风在咆哮,短笛尖锐的呼啸更增添了恐怖的气氛,一场惊骇的狂风暴雨已来临。强大的声势,显示出大自然的巨大力量。随后,音乐渐渐平静下来,在经过了最磅砜的雨势之后,慢慢趋于舒缓。远处像是又传来悠扬的牧笛声。

第五乐章名为《牧歌,暴风雨过后的愉快和感激心情》,这一乐章重新回到温和的曲风,雨过天晴,大地恢复了宁静,天上架起了彩虹,到处是一片清新的景色,人们迅速从从第四乐章的惊恐、躲闪中缓过神来。优美而抒情的旋律重新把人们带回田园生活的美好,它表现了乡民们愉快、幸福的生活和对美好未来的热望。美妙的旋律中蕴含着泥土的芳香,全曲在无比柔和中悄悄的结束了,甚至让人感觉无声无息„„

在贝多芬的创作随笔当中,对于这部作品的创作思路有非常明确的记载——这就是一部反映乡村、田园生活风貌及其风情场景的作品。如果说《命运》是通过叙述一个斗争的过程为表现手法,那么《田园》则是通过描写景色反映出贝多芬内心对理想生活的期待,让更多的听众通过这种音乐描述,来遐想乡间生活的乐趣。

结束语

贝多芬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音乐,他在耳聋的情况下坚持创作,完成了常人无法想象的事。正是这种坚忍不屈的性格,让他成为音乐界永不陨落的巨星,成为后人学习的对象。而这,也是我写下这篇论文的初衷。

第四篇:《惊愕交响曲》教案

《惊愕交响曲》教案

教学内容:海顿《惊愕交响曲》作于1791年,是为了教训那些附庸风雅的观众,在乐队演奏时打瞌睡而作的。乐曲包括四个乐章,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轻得没有变化,刹那间乐队用最大的音量演奏,爆发强烈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狠狠把打盹的观众们惊醒;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轻快活泼,音乐诙谐富有活力;第四乐章速度变得更快,好象是人们在欢快的舞蹈。本选取的是第二乐章的曲子,采取了“变奏曲式”。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变奏曲式”的特点。

2、学会哼唱和记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

●教学过程:

1.介绍“海顿”

①说一说“交响乐之父”——海顿的生平、家庭背景及创作经历。

②看一看书中图片,走近海顿当年的生活情景。

③讲一讲创作背后的故事,引出《惊愕交响曲》的欣赏。

2.欣赏“惊愕”

①唱一唱,熟悉主题:轻声哼唱,解决难点升fa的演唱。学生随钢琴自主视唱曲谱,熟悉主题。

②听一听,找出主题:完整聆听《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学生在主题出现的时候“挥挥手”或作其他动作。

③说一说,感受变化:复听乐曲的时候,注意主题每一次出现时有没有变化?给自己什么感觉?

④数一数,明确变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听出的主题变化的次数(如用图型、用手指数、用拍手、口说等等),板书:

主题:幽默、滑稽、第一变奏小提琴演奏

第二变奏加入木管乐器大调转为小调,ff强音记号

第三变奏在弱的力度下使主题更活泼、轻松

第四变奏加强配器和力度、运用琶音、附点节奏等。

⑤查一查,了解定义:提出问题——“像这样主题变化着出现多次叫什么呢”,由学生自查教材第8页“音乐网站”,了解掌握关于“变奏”和“变奏曲”的知识概念。

《惊愕交响曲》的故事海顿的《惊愕交响曲》作于1791年。传说当时伦敦的贵妇是音乐会的常客,但是她们经常听不懂海顿的音乐,只是在那里附庸风雅,每每在乐队演奏时打瞌睡。海顿知道后非常生气,于是他就写了这部《惊愕交响曲》。新作品演奏那天,音乐厅座无虚席,大家都想见识一下这是什么音乐。乐曲的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非常轻,没有什么变化,听众十分轻视这种催眠似的音乐,觉得和海顿以往的作品没什么区别,贵妇们又在昏昏欲睡。刹那间,乐队用最大的音量演奏,爆发出强烈的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狠狠地将打盹的贵妇吓了一跳。乐曲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轻快活泼,音乐诙谐富有活力。第四乐章速度变得更快,好像是人们在欢快地舞蹈。乐曲演奏完了,贵妇们出了丑,海顿很快活。傻了眼的贵妇被惊醒之后,也哈哈大笑。此后人们就把这部作品称为《惊愕交响曲》。

第五篇:命运交响曲教案

命运交响曲(贝多芬)音乐教案

一、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贝多芬创作的《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体会贝多芬所陈述的人类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意志和精神

2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3理解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中两个主题在旋律,节奏,力度上的主要区别

二、教学重点:

欣赏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

三、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的中的音乐主旨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请两个同学表演“见面握手”(1)互相看的见

(2)两人蒙上布(背景音乐命运)

师:同学们,你们从刚才的表演中品味出点什么来?

我们请这两位同学说说他们的感受。

是呀,身体的残缺给人会带来多大的伤害和心理障碍,就和我们今天要见到的这位音乐家一样,他的双耳失聪,但是却在失去听力的情况下以惊人的毅力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乐章。相信同学们都知道他的名字——贝多芬。

(二)贝多芬简介

1、同学们说说“你了解的贝多芬”

2、观看录象片段,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师:下面我们通过一段录象来更深入的了解贝多芬。

我想,在贝多芬的众多作品中,下面这部作品最能表现他的思想和精神!出示课题“命运交响曲”

三、《命运》欣赏

1、欣赏呈示部,师:你在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出现了哪些画面?

请学生谈感受

2、感受两个主题音乐并会哼唱主题旋律。a第一主题:命运主题 0 3 3 3 1 师:你从哪句旋律感觉到贝多芬在和命运作斗争?

这个命运是好运还是厄运?

对于这个主题动机,贝多芬是这样说的:“命运就是这样来敲门的”

我们一起把这个命运主题来哼唱一下。

学生模唱,要求力度强,并能伴以敲门的动作。

b 第二主题:英雄主题 5 1 7 1 2 6 6 5 师:接下来我们来感受一下这个乐章的第二主题,(听音乐)

谈谈与第一主题有什么不同?(力度变得柔和,速度缓慢,旋律更优美)这是一个充满温馨的抒情旋律,抒发了贝多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憧憬和追求。我们把这个主题命名为“英雄”。

学生一起模唱。用“啦”来表现。边唱边引导学生画波浪线来表现旋律。C、两个主题音乐的对比

请男同学唱命运主题,女同学唱英雄主题。用歌声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师小结:同学们表现的不错,其实我们刚才的手势就是简单的指挥动作,说不定将来我们班还会出一个指挥家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世界上最出色的指挥家“奥地利指挥家—卡拉亚”,请大家看看他是如何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对命运的理解。D、欣赏视频《命运交响曲》

四、交响曲、奏鸣曲

1、奏鸣曲

师:其实我们刚才欣赏的只是第一乐章的呈示部,它还包括展开部、再现部。这种曲式结构叫奏鸣曲式。(课件展示)

2、聆听展开部

3、聆听再现部

4、交响曲

出示交响乐团的画面,了解交响乐团的乐器位置

五、谈谈你的感受

六、拓展 维也纳“三杰”

在欧洲18世纪古典乐派中,为交响曲作出杰出贡献的有三位音乐家,被人们称为维也纳三杰。他们是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海顿把交响乐的形式和体裁进一步完善,医生创作了140多部交响曲,因此被誉为“交响乐之父”

莫扎特创作了大量的歌剧、交响乐,为世界音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贝多芬,他是集古典主义于大成,开浪漫主义于先河的音乐巨人,他的音乐与时代和命运紧密相连,以博大的胸怀,强大的冲击力,坚韧的理想主义震撼着世界乐坛,被人们尊称为乐圣

七、教师寄语

同学们,我们的人生犹如巨轮正要拔锚起航,前途或遇险滩暗礁,或遇波涛汹涌,但只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的搏击风浪,定能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青春年华!

下载田园交响曲 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田园交响曲 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季交响曲教案

    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推荐的四季交响曲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四季交响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景物描写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写作手法,学习将景观人格化、形......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教案

    篇一:贝多芬教案科 目:音乐鉴赏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课 题: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学 校: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课 型:音乐鉴赏课课 时:一课时教 具:多媒体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

    《第五(命运)交响曲》教案

    《第五(命运)交响曲》教案 教学内容: 1、感受与鉴赏: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 2、拓展与延伸:贝多芬生平及其相关作品。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贝......

    田园教案(最终版)

    设计意图:播种的季节到了,农民伯伯在菜地里忙着移栽各种瓜秧。我们大班年级组的幼儿也没闲着,他们也在自己的种植园地里忙着移栽秧苗。这不,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们带来了一株株西红......

    田园诗情教案

    《》教学设计 这篇课文描写的是荷兰牧场那如诗如画般的、安详静谧的独特景致。文章语言优美、生动,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大自然风景图,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之情。全文共......

    田园诗情教案

    《田园诗情》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3、品味课文语言,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田园诗情教案

    教材分析: 荷兰一向以“花之国”、“风车之国”、“运河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本文正是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

    田园诗情教案(★)

    《田园诗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3、品味课文语言,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