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教案
4.11相交与平行教学设计
教师:李雪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平行与相交(包括垂直)的位置关系。能正确判断互相平行、互相垂直,正确理解相交现象,尤其是看似不相交,实际相交的现象。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活动中,培养观察、操作、想象等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体会到数学的应用和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理解“同一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难点:相关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明确“互相”的含义和“位置”的意思。
师:在课堂上,我是老师,你们是学生,我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师生关系),你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同学关系),**和**在一个座位上,他们两个是什么关系?(同桌关系),我们叫他们互为同桌,也就是互相叫做同桌。单独一个人能叫互相吗?“互相”一般指两个人的关系,一个人不能叫互相。同桌关系与什么有关?(与两个人所坐的位置有关)。
(二)、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谁能说一说直线有什么特点?
(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不可以测量)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一起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三)、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师:老师这儿有一张纸,如果把它想象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一条直线。想一想,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1、学生想象
2、小组交流)
(2)、师:每个组都有这样的白纸,现在咱们就把它当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把你们刚才交流的结果画下来。注意,一张白纸上只画一种情况。开始吧。(学生试画,教师巡视)。
2、观察分类,初步感知相交、平行两种位置关系。(1)、展示各种情况。师:画完了吗?
师:谁愿意上来把你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看?(将画好的图贴到黑板上)
师:仔细观察,你们画的跟他们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上来补充!(学生补充)(2)、分类研究直线的位置关系。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先给每组的两条直线编号)
师: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上的位置不同,给分分类? 小组讨论:能分成几类?你们是怎样分的? 3:学生汇报分类情况。
引导学生分类,通过学生探讨总结得出: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相交、不相交两类。
4、对比:相交与不相交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归纳出: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四)、归纳认识,学习习近平行
1、学习互相平行。
(1)师:除了有一个交点的这组直线,另一组直线相交了吗?它有什么特点?想象一下,延长,会相交吗?再延长呢?(课件演示:两条直线无限延长,中间宽度一样)
(2)师:这种情况在数学上叫什么?叫做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板书:互相平行)知道为什么要加“互相”吗?(学生回答)
a、给直线起名字:谁能说说什么是互相平行? b、课件出示互相平行的概念。
问:读完之后,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强调必须是在同一平面内,(教师举反例说明)如:地上有一条直线,黑板上有一条直线(注:两条直线不在一个平面上)。他们平行吗?因为他们不在同一条平面上。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在同一平面内
(3)、判断: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小结:在同一平面内,画两条直线会出现几种情况?
2、认识互相垂直
(1)、师:咱们再来看看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你们发现了什么? a、(有一个交点):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b、(课件出示:由平行变到相交到垂直,追问:是相交吗?为什么?强调交点
师:你是怎么知道他们相交后形成了四个直角呢?(学生验证:三角板)(板书:成直角)师:像这样的两条直线,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互相垂直。学生回答,五、课堂小结
针对板书提问小结: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分为几种情况?(板书:相交和平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相交里的一种特殊情况是什么?(互相垂直),我们认识了平行线和垂线,(板书)什么是平行线和垂线?
注:在初中阶段,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两条直线重合我们只看做一条直线。
六、巩固练习
1、填空。
(1)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
(2)直线a和直线b,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
2、判断
3、下面图形中哪两条边是互相平行的,哪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4、游戏。
(1)拿出长方形纸折两次,使三条折痕互相平行。(2)拿出不规则的纸折两次,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
5、考眼力
6、欣赏:
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
7、刚才我们欣赏了现代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王老师这里有这样一个成语你听说过吗? 出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吗?(指名说一说)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来历吗? 教师介绍规和矩。
七、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与相交,你的收获是什么?
今天,我们学习了“平行与相交”,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离不开平行与相交这些有趣的数学知识,我相信细心、爱数学的孩子一定会发现的。
我们认识了垂直与平行,怎样画样画平行线和垂线?我们下节课在研究。
第二篇:第三章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总结
第三章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总结
松桃县第二中学
杨秀勇
一、线的有关知识点:
(1)线段概念描述:它是一个没有定义的原始概念。它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是直的、没有粗细之分、长度有限、是由无数个点组成且包括两个端点。
(2)数线段的方法:如果一条线段中有n个点(包括端点),则图形中有
n(n1)条线段 2(3)直线概念: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
(4)射线概念: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
(5)直线与线段的性质:①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②连接两点的所有线中,线段最短
(6)线段的大小比较与等分:①大小比较有代数法(即度量)与几何法(叠合法),②所谓等分就是把一线段分成几段相等的小线段。(注:直线与射线没有大小可言)。
二、角的有关知识点
(1)角的概念:①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到另外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②由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其中有顶点、始边、终边、内部、外部)
(2)角的性质:①大小与边长无关,只与两射线张开的幅度有关;②大小可以度量、比较、运算
(3)几种角的关系:①1周角=2平角=4直角=360。(1度=60分;1分=60秒;1分=度;1秒=
01 601分)。60(4)角的表示:①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且顶点在中间。②用小写的希腊字母或数字
(5)角平分线:以角的顶点为端点的一条射线,如果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那么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6)余角与补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或180度),那么这两个角互余(互补)。(7)有关性质:①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三、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
(1)有关概念
①平行概念:同一平面上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②相交:同一平面上有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两条直线见做相交直线。③重合:同一平面上有无数个交点的两直线叫重合。
(2)平行线的性质:①经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②设a,b,c是三条直线,如果a∥b, b∥c,那么a∥c
(3)两直线相交所成的角:①对顶角(对顶角相等);②邻补角:共顶点与共一边,且其中一个角的一边是另一个角一边的反向延长线。两角之和等于180度。(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三线八角”
①对顶角 4对 ②同位角 4对 ③同旁内角 2对 ④内错角 2对
四、平移的概念及其性质
(1)概念:把图形上所有的点都按照同一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叫做平移,(得到的图形叫像,原来的叫原像)。
(2)性质: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3)有关结论:①平移把直线变成与它平行的直线;②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可以通过平移与另一条重合。
五、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判定 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六、垂线的性质与判断
(1)概念: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每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的垂线,交点角垂足)。
(2)性质:①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②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那么这条直线必垂直于另一条。③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公垂线(段):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的直线叫公垂线,公垂线两垂足之间的部分叫公垂线段(公垂线与公垂线段都有无数条且每条公垂线段都相等)。
(4)有关性质:直线外一点到直线上的各点连接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5)有关结论:两平行线的公垂线段的长度叫做两平行线的距离 练习:
1.如图:∠1=53,∠2=127,∠3=53,试说明直线AB与CD,BC与DE的位置关系。
2已知:如图:∠AHF+∠FMD=180°,GH平分∠AHM,MN平分∠DMH。
求证:GH∥MN。
第三篇:19.1确定平面上物体的位置教案
19.1 确定平面上物体的位置
主备人:韩春艳
(-)知识目标
1.通过现实情境感受在平面上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法; 2.能说出平面上确定物体位置需要的两个条件; 3.能根据不同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能力目标
1.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确定平面上物体位置的方式,使学生感受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
2.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观察、操作与活动.
2.让学生能把思考的结果用语言很好地表达出来,同时要让学生很好地交流和合作. 〖教学重点〗
1.在平面上某点的位置可以用唯一一对数来表示。2.在平面上某点的位置可以用方位角+距离来表示。〖教学难点〗
比较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平面上物体的位置。〖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
[师]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如,确定学校、家庭的位置,确定地图上城市的位置,在棋盘上确定棋子的位置,在海战中确定舰艇的位置„„,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确定平面上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
二、探索新知:
探索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数据 环节
(一)有序数对定位法
展示进入电影院依据电影票找位置的情景和问题。问题:在电影院内如何找到电影票上所指的位置? 具体问题
如果A、B两人各拿到一张只有6排和只有6号的电影票,1、A、B两人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2、假如A要找到属于他的位置,还需加什么条件? B呢?
3、假如换两张电影票A的为6排3号,B的为3排6号,那么A、B能否找到自己的位置? 请同学们在平面图中找出 “6排3号”与“3排6号” 的位置?
4、如果将“6排3号”简记作(6,3),那么“3排6号”如何表示?
(5,6)表示什么含义?(6,5)呢? 从刚才的讨论中,你知道在电影院内,确定一个座位一般需要几个数据?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的层层设问积极主动的思考并回答,从中学习新的表示方法,同时感知确定平面上物体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据,并且这两个数据是有顺序的。思考:每个座位都能用唯一一对数表示吗?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做接龙游戏
约定教室里的学生从左边数为第一列、第二列„„从前到后为第一排、第二排„„ 教师先说一对列数在前排数在后的数对如(1,2),与此对应的学生站起来再说一对数如(5,3),与此对应的学生站起来再说一对数, „„依次接龙下去。由此得到平面上物体的位置可以用唯一一对数来表示。随堂练习
说出在棋盘中棋子的位置 设计意图:巩固新知
环节
(二)方位角+距离定位法
展示一个与电影票这一情境不同的实例
在解决问题中思考:这个实例中确定平面上物体位置用到了哪些量,分别是什么? 具体问题
下图是某次海战中敌我双方舰艇对峙示意图,对我方潜艇来说:
(1)北偏东40°的方向上有哪些目标?
(2)距我方潜艇图上距离1 cm处的敌舰有哪几艘?(3)要确定每艘敌舰的位置,各需要几个数据? 解:(1)对我方潜艇来说,北偏东40°的方向上有两个目标:敌舰B和小岛.
(2)距我方潜艇图上距离1 cm处的敌舰有两艘:敌舰A和敌舰C.
(3)要确定每艘敌舰的位置,各需要两个数据:距离和方位角.如,对我方潜艇来说,敌舰A在正南方向,图上距离为1 cm处;敌舰B在北偏东40°,图上距离为1.4 cm处;敌舰C在正东方向,图上距离为1 cm.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完成,引导学生探索。
学生活动:观察分析,回答问题,相互交流,总结出确定每艘敌舰的位置还是需要2个数据——方位角和距离。
练习:如下图,8月30日江苏省4艘渔船在回港途中,突遭9级强风,船上共35名船员遇险,岛上边防战士接到命令后立即出发,进行拉网式搜救。
以小岛为观测点,你能告诉边防战士渔船A、B、C、D位置吗?小岛南偏西60°方向的15km处是什么?„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并回答为题,学生互评。环节
(三)经纬度定位法
如下图,今年第5号台风“海棠”,7月17日晚上8时中心位置在台湾省台北市东南方向大约795公里的洋面上,即北纬20.7度,东经127.7度,中心气压910百帕,近中心最大风力12级以上(65米/秒)。而后台风中心向西北方向移动,并于18日夜间到19日中午在福建到浙江南部一带沿海登陆。请用数对的形式表示台风中心位置,并在图上标出台风中心。(130,30)(120,25)是否位于台风移动的主要路径上?
学生活动:用数对的形式书写台风中心位置,学生互评。学生分别指出(130,30)、(120,25)的位置并进行解释,学生评价。
三、归纳小结,梳理知识
提问: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用几个数据可以确定平面内物体位置的位置?表示时注意什么?
教师活动: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注意学生回答时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学生活动:小结由学生来完成,同时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四、实际应用,拓展提升
设置利用方位角+距离确定位置的练习。设置利用有序数对表示棋盘上棋子位置、依据数对找棋子位置的练习以及一些生活实际问题和趣味性练习。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学生活动:相互交流探讨,积极思考。
五、知识拓展
生活中还有其他一些确定位置方法
(1)全班同学站成一列做早操,现在教师想找某个同学,只需要用1个数据。(2)多层电影院确定座位位置用两个数据是不够的。必须有三个数据(a,b,c),其中a表示层数,b表示排号,c表示座号,即“a层b排c号”。(3)确定小区中住户的位置必须有四个数据,分别为楼号a,单元号b,层数c和住户号d,即“a楼b单元c层d号。”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七、板书设计
确定平面上物体的位置
1.有序数对定位法(行列定位法)
教学反思:
方法
2.方位角+距离定位法
3.经纬度定位法
第四篇: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教案
课题: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地
培养学生从形及数两个角度研究分析问题的习惯,学会依形判数,就数论形,互相验证的数学方法,提高数形结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建立数形联系。媒体运用
电脑powerpoint 课件,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实物投影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通过问题复习方程和曲线的关系。
1、怎样判断直线L与抛物线C的位置关系?
为了使学生思考更有针对性,给出具体的例题:已知直线L:y1(x1),抛物线C:2y24x,怎样判断它们是否有公共点?若有公共点,怎样求公共点?
1y(x1)估计学生都能回答:由方程组的解判断L与C的关系,紧接着提出问题: 2y24x1y(x1)
2、问为什么说方程组有解,L与C就有公共点,为什么该方程组的解对2y24x应的点就是L与C的交点?
通过这一问题,复习一下的对应关系: 直线L上的点方程y1(x1)的解;抛物线C上的点方程y24x的解;L与21y(x1)C的公共点方程组的解。2y24x既然有了这样的一一对应的关系,那么研究直线与抛物线的公共点,可以通过研究对应的方程组的解来解决;同样,讨论方程组是否有解,也可通过研究直线与抛物线是否有公共点来解决。这样就引出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两种方法,代数法和几何法。
(二)分析讨论例题
讨论直线L:ym(x1)与抛物线C:y24x公共点的个数。
ym(x1)请一位学生说一下解题思路,估计能回答出:考虑方程组2的解,然后让
y4x学生尝试自己解决。
提出下列几个问题:
1、从几何图形上估计一下,能否猜想一下结论?
如果被提问的学生不会回答,可作引导:直线L有什么特点?m表示什么?抛物线C有什么特点?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画出图形。
2、m为何值时,L与C相切?
3、当m很接近于零但不等于零时(在提问同时用图形表示),L与C是否仅有一个公共点?
后两个问题从图像看不准,对于问题3,可能有部分同学认为仅有一个公共点,另外一些同学认为会有两个公共点,带着这个问题用代数法验证。
探究:请学生画出图形表示上述几个位置关系,从图中发现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时是什么情况?(几何画板动态演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直线平行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另一种是直线与抛物线相切.后一种反映在代数上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相等。
(三)小结:
1、几何关系与代数结论的对照
AxByC0直线L :Ax+By+C=0与抛物线C:y=2px的位置关系讨论方程组2y2px2的解,消元转化为关于x或y方程axbxc0(或aybyc0)。
L与C的对称轴平行或重合a=0; L与C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22a0a0;L与C相切于一点 00L与C相离 a0
02、学会从几何、代数两个角度考虑问题。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先从几何角度观察估计,再用代数方法运算分析,最后利用较精确的图形验证结论。如遇矛盾,应从两方面检查:是几何估计偏差还是代数运算有误?从而总结经验教训。
(四)课堂训练(学生解答)
1、直线yx1与抛物线yx2的交点有几个?
2、讨论直线x=a与抛物线y22x的交点的个数?
3、若直线L:y1ax2与抛物线y22x有两个交点,求a在什么范围内取值?
4、直线ya1x1与曲线y2ax恰有一个公共点,求a的值。
前两个题由学生口头回答,在学生回答时提醒他们从代数、几何两个不同的角度考虑。后两个题请学生动笔演算后在回答。其中3题作为依形判数的典型:先从几何角度得出结论(即当L与x轴平行时与C交与一点,否则都交于两点),然后估计联立方程后将会得到什么相应的结论(消元后得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或ay2byc0),必须在计算之前,先考虑二次项系数a与零的关系)最后用代数解法验证以上估计。其中4题作为就数论形的典型,该题从几何图形上不易直接得出结论,因此只能先用代数方法分析,得出结论(a0,1,
(五)总结
1、再一次强调要养成从形及数两个角度研究分析问题的习惯,学会依形判数,就数论形,互相补充,互相验证的数学方法。
2、对比几何、代数两种方法的优劣。
在总结中强调代数法能解决一般问题,不能让学生形成“代数法繁琐”这样的偏见,强调以代数法为主,以几何法为辅的思想。说到底,解析几何就数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一门数学学科。
(六)布置作业
1、直线y2x1与抛物线y2x的公共点的有几个?求出公共点坐标。
2、由实数p的取值,讨论直线yx1与曲线y2px的公共点个数
3、若不论a取何实数,直线yma(x1)与抛物线y4x总有公共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224)后,再利用图形逐一验证。
54、已知抛物线C:y24x,直线L:y1k(x2),.当k为何值时,直线L与抛物线C只有一个公共点;有两个公共点;没有公共点?
解:由题意,设直线l的方程为y1k(x2),y1k(x2)由方程组2,(*)
y4x消去x,可得ky24y4(2k1)0.①(1)当k0时,由方程①得 y=1.把y=1代入y4x,得x21.414这时,直线l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1).(2)当k0时,方程①的判别式为16(2k2k1).21°由0,即2kk10,解得
于是,当k1,或k1时,方程①只有一个解,从而方程组(*)只有一个解.这时,21.2直线l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22°由0,即2kk10,解得1k于是,当1k1,且k0时,方程①有两个解,从而方程组(*)有两个解.这时,21。2直线l与抛物线有两个公共点.23°由0,即2kk10,解得k1,或k于是,当k1,或k与抛物线没有公共点.综上,我们可得 当k1,或k当1k1时,方程①没有实数解,从而方程组(*)没有解.这时,直线l21,或k0时,直线l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21,且k0时,直线l与抛物线有两个公共点.21当k1,或k时,直线l与抛物线没有公共点.2 备注:
这堂课的教案是基于在国培期间学习时,受到以下诸位专家教授观点的启发并结合自己的一点思考写下的,敬请各位同行和各位专家予以批评指正。
1、“搬”——30岁的时候我将知识从书上搬到授课笔记上,再从授课笔记搬到黑板上(并且书写工整,保存完整,尽量不檫黑板)
“卷”——现在我将学生卷入课堂,数学教学从数学问题开始。
数学是玩概念的,许多老师却不重视概念,不重视概念应用的教学。做题目为什么——巩固概念,理解概念。概念课就应该使概念出得自然、水到渠成,否则就不叫做“教数学”、“学数学”.
一定要重视概念教学,核心概念的教学更要“不惜时、不惜力”.
————陶维林
2、缺乏问题意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不利;
重结果轻过程,“掐头去尾烧中段”,关注知识背景和应用不够,导致学习过程不完整
讲逻辑而不讲思想,关注数学思想、理性精神不够,对学生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不利。立意不高是普遍问题,许多教师的“匠气”太浓,课堂上题型、技巧太多,弥漫着“功利”,缺少思想、精神的追求,严重影响数学育人。
数学概括能力是数学学科能力的基础,数学概括能力的训练是数学思维能力训练的基础。概括是思维的速度,灵活迁移的程度,广度和深度、创造程度等思维品质的基础。概括是概念教学的核心,概括是人们掌握概念的直接前提,把概括的机会让给学生。
————章建跃
3、石家庄二中试验学校的老师讲的课《导数的应用》时,所采用的例题是从课本上的一道例题衍生而来的,只是几个字母的变化,却能体现小台阶大容量的思维过程,水到渠成般的实现了能力的提升。受其启发,本节课所选案例题也尽量体现由一道例题衍生而来的过程,力求抓住其中的内在联系和思维的逐步延伸性。
第五篇: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教案
2.4.2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及判断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联立方程组的解析法与坐标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研究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及其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学案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师:之前我们学习了直线与椭圆和双曲线的位置关系,请位同学说说如何判断直线与椭圆和双曲线的位置关系.提问的目的:
1、类比直线与椭圆及双曲线的位置关系得出直线与抛物线的三种位置关系;
2、“直线与双曲线有一个交点不一定是切点”和“直线与抛物线有一个交点不一定是相切的情形”类似,为后面总结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的“特殊性”做铺垫.)
师:在学案给出的抛物线图中,画直线,观察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从交点个数入手,有几种情况?(培养学生动手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在研究直线与椭圆和双曲线位置关系时,除了从几何图形入手研究位置关系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引出代数法)
二、新课讲授
例1:已知抛物线的方程为y4x动直线l过定点P(-2,1),斜率为k.。当k为何值时,直线l与抛物线y4x。(1)只有一个公共点。(2)有两个公共点;(3)没有公共点
例题设计思路及目的:在本例中,学生会用几何判断法和解方程组的方法.对于几何判断法,随着斜率k的变化,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在不断变化,但是对应的k的具体取值范围无法确定。另一方面在学完直线与椭圆及双曲线位置关系后,几何法行不通学生自然会想到利用方程联立得到新的一元二次方程,通过判断及判断交点的个数,即把几何图形的问题转化为了代数问题.这个思维过程体现了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那么该方程组的解的个数问题又可以转化为一个什么问题呢?此处引导学生消元(消去x或y)得到关于y或x的方程,同时注意消元方法的选择(板书过程中,引导学生消元,消去哪一个未知数在下一步计算当中更方便一些,通过比较得出最好的一种消元方法).消元后的方程ky4y4(2k1)0①这样由于方程组解的个数与导出的方程解的个数相同,我们只需讨论消元后的方程①解的个数.提问学生,该方程一定是关于y的一元二次方程吗?学生意识到系数符号不同,方程的类型也不同.若系数为零,则是一次方程,此时消元后的方程只有一个解,对应的方程组只有一个解,从而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若系数不为零,则消元后的方程是二次方程,由于二次方程的解的个数与判别式符号有关,故只需讨论判别式的符号.当判别式0时,方程有两个解,对应的方程组就有两个解,此时直线与抛物线有两个公共点;当判别式0时,方程只有一个解,对应的方程组只有一个解,此时直线与抛物线有一个公共点;当0时,方程没有解,对应的方程组没有解,此时直线与抛物线没有公共点.该环节体现了转化的思想与分类讨论的思想.根据上述分析过程,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整个书写过程,同时让学生总结出“直线与抛物线的 222位置关系”及“相应的判断方法”:直线与抛物线有一个公共点的情况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直线平行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另一种是直线与抛物线相切.后一种反映在代数上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相等(根的判别式0),所利用的方法叫代数方法.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归纳出整个解题的基本步骤.课堂练习1 变式训练
已知抛物线的方程为y24x,直线l过定点P(0,1),斜率为k.k为何值时,直线l与抛物线y24x:只有一个公共点;有两个公共点;没有公共点?
在例题的基础上做相应的变式训练,强化解题的过程及解题要点,叫一名同学到板前解题,解题结束后做相应的点评.要点一:求直线的方程
要点二:消元的基本方法(简单)要点三:对系数进行分类讨论
要点四: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注意取“交集”
2、(1)过点(3,1)与抛物线y4x 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有 ____条
(2)过点(1,2)与抛物线y4x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有 ____条
(3)过点(0,2)与抛物线y4x 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 有____条
(4)已知直线ykxk及抛物线y2px(p0),则()A.直线与抛物线有一个公共点 B.直线与抛物线有两个公共点 C.直线与抛物线有一个或两个公共点 D.直线与抛物线可能没有公共点
3、思维拓展
在抛物线y4x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它到直线l:yx3的距离最短,并求此距离.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
1、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以及用代数的方法来判断其位置关系要注意直线与抛物线位置关系的特殊性.2、数学思想:转化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作业: 22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