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方程 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
认识方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认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使学生在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抽象思维。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认识相等关系,初步理解等式
1.出示例1天平图(两边没有砝码)。
提问:认识天平吗?天平是用来做什么的?
2.在天平的两边加上砝码。
提问:你看懂了什么?
学生可能想到:一边托盘内放了两个重50克砝码,一边放了一个重100克的砝码,两边一样重。
追问:不看两边托盘内放的东西,你知道两边一样重吗?能用语言描述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回答后,提问:怎样用数学式子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板书:50 + 50 = 100)
追问:为什么用等号连接?
指出:像这样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就是等式,表示相等的关系。
二、认识方程
1.出示例2天平图中的指针部分局部图(第一幅图)。
提问:看到这时的指针位置,你有什么想法?如果用式子来表示,还会选用等号写等式吗?为什么?
2.出示完整的天平图。
提问:你能用语言描述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怎样用式子表示?(板书:x + 50 > 100)
追问:x表示什么?
3.依次出示例2第二、三幅天平图。
要求:先用语言描述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然后用式子表示。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x + 50 = 150,x + 50 < 200。
4.出示:2x = 200。
提问:根据这个式子,想一想天平两边的物体是怎样的?你能描述出来吗?
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出示教材第1页例2的第四幅天平图。
5.将式子分类,认识方程。
引导:我们来看刚才根据天平图所写的几个式子。在黑板上集中呈现5个式子的卡片:
+ 50= 100 x + 50 > 100 x + 50 = 150
x + 50 < 200 2x = 200
谈话:你能把这些式子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吗?请大家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先说一说。
学生的分类可能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① 将式子按照不同的连接方式(大于号、小于号或等号)分成三类。
引导:按照你的理解,你能找出哪些是等式吗?
学生口答,教师请学生根据他们的发言在黑板上移动式子卡片,将式子分类。
指出:根据大家的意见,我们可以把这些式子分成三类,也可以把这些式子分成两类,一类是用等号连接的式子,都是等式;还有一类是用大于号、小于号连接的,都不是等式。
教师对黑板上的卡片位置作如下调整:
+ 50 = 100 x + 50 > 100
x + 50 = 150 x + 50 < 200
2x = 200
② 将式子按照是否含有字母x分成两类。
指出:这里用字母x表示未知数。
让学生在黑板上把另一套式子卡片分类排列,并指导学生按下面的方式排列:
+ 50 = 100 是否含有未知数
x + 50 = 150
x + 50 > 100
x + 50 < 200
2x = 200
在学生交流了两种分类方法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黑板上所分类的式子卡片思考:你能把两种分类方法综合起来对这些式子进行分类吗?
学生对黑板上的式子进行调整。教师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标注类别序号。
谈话:同学们通过思考、交流,把这些式子分成了四类。请观察这几类式子,说一说每组式子有什么特征?
学生描述后,教师指出:正如你们所描述的,像第③类式子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6.完成“练一练”第1题。
依次出示前三道式子:6 + x = 16;3612 = x”的式子,这样的式子反映的是学生仍然停留于算术思路。让学生先用语言描述图意,从直观的图中抽象出文字语言表述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然后让学生进一步用数学式子表示。在多次经历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方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领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和基本过程,顺利实现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过渡.
第二篇:五年级数学简易方程教案
简 易 方 程
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
(一)教学内容:教材P44-P46例1-例3 做一做,练习十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初步应用公式求周长、面积。
3、使学生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1):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行图中,数的排列规律。
问:每行图中的数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指名口答)
2、学生自己看书解答例1的(2)、(3)小题
提问请学生思考回答:这几小题中,要求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一些符号或字母来表示的)
师: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问:你还见过那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如:扑克牌,行程A、B两地,C大调…….二、新授:
1、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意义和方法。教学例2:
(1)学生用文字叙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运算定律。
(2)如果用字母a、b或 c表示几个数,请你用字母表示这个运算定律。
(3)当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看书45页“用字母表示………….”这一段。(4)你还能用字母表示其它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吗?
请学生在草稿本上能写几个写几个,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根据学生写的情况师逐一板书。(学生在表示时,一定要清楚表示的是哪一个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减法的性质:a-b-c=a-(b+c)
除法的性质:a÷b÷c=a÷(b×c)
2、教学字母与字母书写。
引导学生看书P45提问:在这些用字母表示的定律、性质中,哪一个运算符号可以省略不写?是怎样表示的?(请一生板演)
a×b=b×a
(a×b)×c=a×(b×c)可以写成:a·b=b·a或ab=ba
(a·b)·c=a·(b·c)或(ab)c=a(bc)
(a+b)×c=a×c+b×c 可以写成:(a+b)·c=a·c+b·c或(a+b)c=ac+bc
其它运算符号能省略吗?数字与数字之间的乘号能省略吗?为什么?(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说说)师强调:只有字母与字母、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才可以省略不写。
3、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方法。教学例3(1):
师:字母不但可以表示运算定律还可以表示公式、及数量关系。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你能写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吗?
学生先自己试写,然后小组交流,看书讨论。
问:(1)两个相同字母之间的乘号不但可以省略,还可怎样写?怎样读?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2)字母和数字之间的乘号省略后,谁写在前面?
师强调:a 表示两个a相乘,读作a的平方;
省略数字和字母之间的乘号后,数字一定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4、练习: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x×x
m×m
0.1×0.1
a×6
3×n
χ×8
a×c 教学例3(2):
学生自学并完成相关练习。两生板演。师强调书写格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1、2题。
要求:第1题在书上完成。第2题先写出字母公式,再应用公式计算。
2、练习十:第1-3题 先独立解答后,再集体评议。
四、总结:今天你学到什么知识,你体会到什么?(让学生自由畅谈)板书: 用字母表示数
(一)乘法交换律:a×b=b×a
S=a×a
C=a×4
可以写成:
a·b=b·a或ab=ba
S= a C=4a 2
课后记:
第二课时:用字母表示数
(二)教学内容:教材P47-P48例4 做一做,练习十第4-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
3、能较熟练地利用公式、常用数量关系求值。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好处?但要注意什么?
2、用字母a、b、c表示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等。请学生结合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说说其含义。
3、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b表示宽,写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4、下面各式中,哪些运算符号可以省略?能省略的就省略写出来。2×3 a×7 14+b a÷7 a×a 5-x 0.6×0.6
二、新授。
1、教学例4(1):
(1)引导学生看书提问: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A、爸爸比小红大30岁。B、当小红1岁时,爸爸()岁,„„ 师: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
(2)启发学生: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可让同桌的两个同学小声讨论)结合讨论情况师适时板书:
法1:小红的年龄+30岁=爸爸的年龄 法2:a+30 提问:比一比,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发表各自意见。在式子a+30中,a表示什么?30表示什么?a+30表示什么?
(a表示小红的年龄,30表示爸爸比小红大的年龄,a+30即表示爸爸的年龄)
想一想:a可以是哪些数?a能是200吗?为什么?
(3)结合关系式解答: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学生把算式和 结果填在书上。
2、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运算定律、公式,也可以表示数量。
3、教学例4(2):
引导学生看书讨论:(可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1)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3)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4)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 请小组派代表回答以上问题。
4、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P48做一做 集体评议。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身高、体重情况,算算自己的标准体重,并讨论:比标准体重轻说明什么?如果比标准体重重,又说明什么?
3、独立解答P49 第4题 做完后在投影仪上展示评议。(问问字母、式子表示的含义)
四、作业
1、独立完成P50 第5题
2、独立完成P50 第6题
解答第6题时可提问:u = t = 让学生掌握三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注意巡视指导求式子值的书写格式。
即:S=ut=150×30=4500(注:这里求出来的值不带单位名称)
板书: 用字母表示数
(二)例4(1):
例4(2):
法1: 小红的年龄+30岁=爸爸的年龄 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6a 法2: a+30 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 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 6a=6×15=90 a=30=11+30=45 课后记:
第三课时:用字母表示数
(三)教学内容:练习课,教材P51-P52 练习十第7-13题
教学目的:
1、能较熟练的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数量。
3、会利用公式、常用数量关系求值。教学重、难点:能熟炼地运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空:(1)a+a=()
a×a=()
(2)当a=5时,2a=(),a的平方=()
2、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操,五年级站了x列,平均每列20人,六年级有a人。说出下面各式所表示的意义:
(1)30x
(2)30x+a
(3)a—30x
3、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
二、综合练习:
1、独立解答P51 第7题 师巡视指导个别学困生。
投影展示,集体评议,注意评讲求值的书写格式。
2、讨论口答P51 第8题 注意指导学生理解(3)小题,3x表示投中3分球得的
总分数。
3、分小组完成P51 第9题 请几个小组派代表说说式子表示的含义。
4、独立完成P52 第10-12题 师注意巡视指导学困生。
三、全课总结:通过练习,你还有什么疑困?你觉得你掌握得比较好的知识是什么?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地方是什么?
四、发展练习:
1、讨论P52 第13题 请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讨论。
2、在下面算式中,a、b、c、s各代表什么数?
a b c s × 9 s c b a
2.解简易方程
第一课时 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数学书P53-54及“做一做”,练习十一1-3题。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教具准备: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新知学习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100克; 第二步,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问:发现了什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问: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300.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250。
像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对,叫方程。请大家试着写出一个方程。
2、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看书第54页,看书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小结: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两个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求知数(即字母),这也是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
3、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对于不是方程的几个式子要说明其理由。
4、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么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提问:方程是不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吗? 看“课外阅读”,了解有关方程产生的数学史。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先让学生说出图意,再根据图意再列出相应的方程。
2、独立完成第3题,评讲时,介绍什么叫数量关系要,然后让学生先说出各幅图中的数量关系,再说出相应的方程,同一幅图由于数量关系有不同的形式,因此方程形式也可能不同。
四、作业
练习十一第1题。板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书P55-56及“做一做”。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让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
2、利用观察天平保持平衡所发现的规律能直接判断天平变化后能否保持平衡。
3、培养学生观察与概括、比较与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话来阐述天平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进而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教具准备:天平及相关物品。(也可以将插图制作成课件让学生逐步观察思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用天平做过实验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天平去发现一些重要的规律,有信心吗?
二、新知探究
(一)探寻发现“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1”。
第一步,出示天平,左盘放一茶壶,右盘放两茶杯,天平保持平衡。问:这说明什么?如果设一把茶壶重a克,1个茶杯重b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a=2b(板),第二步,问: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待学生思考片刻,进而问:往两边各放一个茶杯,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教师演示加以验证,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杯子,天平保持平衡。这个过程可以表示为a+b=2b+b。
第三步,问:如果两边各放上2个茶杯,天平还保持平衡?两边各放上同样的一个茶壶呢?学生回答后,老师一一演示验证。
第四步,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天平两边增加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如果天平两边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会保持平衡吗?
第五步,在第三步的基础上同时减少一个茶壶,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2a-a=2b+a-a。因此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概括起来可以怎么说?天平两边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会保持平衡。(课件)
第六步,应用,进一步验证。展示数学书P55页第2幅图的场景,1个花盆和几个花瓶同样重呢?该怎么办?两边同时减少一个花瓶,天平保持平衡。
(二)探寻发现“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2”。
第一步,出示天平,左盘放一瓶墨水,右盘放两个铅笔盒,天平保持平衡。一瓶墨水等于两个铅笔盒的质量,如果设一瓶墨水重c克,1个铅笔盒重d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c=2d(板),第二步,问:想一想,如果在左边再放上1瓶墨水,右边再放上2个铅笔盒,天平还保持平衡吗?验证,天平两边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也不同,为什么还能保持平衡呢?学生可能会说,因为两边增加的质量相同,肯定;同时引导,天平左边的质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扩大了2倍),右边呢?(也扩大了两倍)因此,天平两边尽管所增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不同,但两边质量所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都扩大了2倍,所以天平仍然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c×2=2d×2。
第三步,刚才的演示反过来,就是天平两边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2c÷2=4d÷2。因此,天平除了在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会保持平衡外,还可怎么变换也可以保持平衡?归纳得出:天平两边物品的质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
第四步,进一步验证,出示P56的情景,问要求1个排球和几个皮球同样重该怎么办?两边质量同时缩小2倍,即把两边的球都平均分成2份,保留其中的一份,按其操作,天平保持平衡,得出结论:1个排球和3个皮球同样重。
(三)小结天平保持平衡的变换规律,引出等式不变的规律。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了什么,谁来总结一下。
得出天平保持平衡的变换规律:(1)天平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2)天平两边的质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
老师引导:我们可以发现,天平保持平衡时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当天平两边发生变化时,等式的两边也在发生变化,天平保持平衡,等式也保持不变。从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我们可以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吗?想一想,四人小组讨论。
交流,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保持不变;(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不变。
三、练习。
实物演示并判断:(准备8袋花生,4袋盐)
天平两端分别放有一袋500克的盐和两袋250克的花生。
1、当两边各增加3袋同样的花生(250克/袋)时,天平是否保持平衡?为什么?
2、在“1”的基础上,现在将把天平两端的东西减少,怎样变化?可使天平依
然保持平衡?怎么想的?(可抽学生上台动手操作。)
3、假如天平两端只能加与先前完全一样的东西,要保持平衡可以怎么做?怎么想的?
4、一端放有两袋1千克的白糖,另一端放有4袋500克的盐,问一袋白糖与几袋盐同样重,怎么想的?
五、小结。
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书P57,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4题。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3、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学习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会逐渐发现到它的重要作用了。
二、新知学习。
1、解决问题。
出示P57的题目,从图上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杯子与水的质量加起来共重250克。
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这一等量关系吗?得到:100+x=250,x是多少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也就是求杯子中水究竟有多重。如何求到x等于多少呢?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并把各种方法记录下来。全班交流。可能有以下四种思路:
(1)观察,根据数感直接找出一个x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250。
(2)利用加减法的关系:250-100=150。
(3)把250分成100+50,再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或者利用对应的关系,得到x的值。
(4)直接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
对于这些不同的方法,分别予以肯定。从而得到x的值等于150,将150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2、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得出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
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刚才,x=150就是方程100+x=250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我们用这几种方法来求100+x=250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差不多,但它们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目的。
3、练习。(做一做)齐读题目要求。
怎么判断X=3是不是方程的解?将x=5代入方程之中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写作格式是:方程左边=5x
=5×3
=15
=方程右边
所以,x=3是方程的解。
用同样的方法检查x=2是不是方程5x=15的解。
二、作业。
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强调书写格式。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记: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书P58-P59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5-7题。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图例,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会解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等式在哪些情况下变换仍然保持不变呢?等式这些规律在方程中同样适用吗?完全可以,因为方程就是等式,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解方程。板书:解方程。
二、新知学习
(一)教学例1 出示例1,从图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图中表示了什么样的等量关系?盒子中的皮球与外面的3皮个球加起来共有9个,方程怎么列?得到x+3=9 要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个皮球,也就是求x等于什么,我们该怎么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求出方程的解呢?
抽答。
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3,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板书:x+3-3=9-3 化简,即得:
x=6 这就是方程的解,谁再来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解方程的?
左右两边同时减去的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因为,两边减去3以后,左边刚好剩下一个x,这样,右边就刚好是x的值。因此,解方程说得实际一点就是通过等式的变换,如何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x即可。
追问:x=6带不带单位呢?让学生明白x在这里只代表一个数值,因此不带单位。
要检验x=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还需要验算。怎么验算呢?可抽学生回答。板书:方程左边=x+3
=6+3 =9 =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小结:通过刚才解方程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书写的过程中写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
(二)教学例2 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我们再来解一个方程。
出示方程:3x=18,怎样才能求到1个x是多少呢?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如有问题,可以出示书上的示意图帮助分析。
抽答,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即可。为什么两边同时除以的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刚好把左边变成1个x。让学生打开书59页,把例2中的解题过程补充完整。
展示、订正。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或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这是我们解方程常用的两种方法,想不想用它们来试一试呢?
(三)反馈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先找到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方程。集体评讲。
2、思考“想一想”:如果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乘上一个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依据是什么?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试着解方程:x-2.4=6
x÷9=0.7
(强调验算)
(四)课堂作业:“做一做”第2题。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讨论:什么时候应该在方程的两边加,什么时候该减,什么时候该乘,什么时候该除呢?
四、作业:练习十一5—7题。
五、板书: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书P60:例
3、及61页的做一做,练习十一的第8题。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如何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
2、能比较熟练地解方程。
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解下列方程:
x+5.7=10
x-3.4=7.6
1.4x=0.56
x÷4=2.7 学习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就来学习如何用方程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新知学习。
1、教学例3.(1)出示题目。(课件)
出示洪泽湖的图片,介绍到: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苏西部淮河下游,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但每当上游的洪水来临时,湖水猛涨,给湖泊周围的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危险。因此,密切注视水位的变化情况,保证大坝的安全十分重要,如果湖水到了警戒水位的高度,就要引起高度警惕,超出警戒水位越多,大坝的危险就越大。下面,我们来就来看一则有关大坝水位的新闻。谁来当主持人,为大家播报一下。
“今天上午8时,洪泽湖蒋坝水位达14.14m,超过警戒水位0.64m.” 我们结合这幅图片来了解一下,课件演示警戒水位、今日水位,及其关系。同学们想想,“警戒水位是多少米?”(2)分析,解题。
根据刚才所了解的信息,这个问题中有哪几个关键的数量呢?警戒水位、今
日水位、超出部分。
它们之间有哪些数量关系呢?(板)
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① 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② 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③
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评讲、交流。(侧重如何用方程来解决本题。)
学生展示,可能会是算术方法,也可能列方程。对于算术方法,给予肯定即可。
学生列出的方程可能有:
① x+0.64=14.14
②14.14﹣x= 0.64
③14.14﹣0.64= x 每一种方法,都需要学生说出是根据什么列出的方程。
如第一种,学生根据的是“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这一数量关系(由于左右相等,也称等量关系)所得到的。解出方程,注意书写格式,并记着检验(口头检验)。
对于第二种,可以肯定学生所列的方程是正确的,但方程不容易解,为什么呢?因为x是被减去的,因此,在小学阶段解决问题,列的方程,未知数前最好不是减号。
对于第三种,可让学生让算术解法与之作比较,让其发现,大同小异,因此,在列方程的过程中,通常不会让方程的一边只有一个x。
(4)小结
在解决问题中,我们是怎样来列方程的?
将未知数设为x,再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三、练习。
(5)解决“做一做”中的问题。从题中知道哪些信息?有哪些等量关系?
用方程解决问题,四人小组交流方法,评讲,特别提醒:别忘了检验。(6)独立完成练习十一中的第8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还有什么问题?
五、板书
列方程解应用题
解: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①
x+0.64=14.14 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② x+0.64-0.64=14.14-0.64 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③ x=13.5
答:警戒水位是13.5米。课后记:
《解方程》课堂实录 公安县第二实验小学 黄燕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玩过的天平游戏吗?(课件出示书中55页的天平游戏图)生:记得。
师:在天平的两边同时增加一个杯子,天平会怎样? 生:会保持平衡。生: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演示动画过程)师:从天平的两边同时拿走一个花瓶,天平会怎样?
生:仍然保持平衡。生:天平保持平衡。
师:(课件演示动画过程)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师:通过这个游戏,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天平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师:还有谁说一说?
生:天平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师:说的很好!这个天平游戏,让我们知道了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今天,我们就用这个道理来学习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
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例1图)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生:盒子里有χ个球,盒子外面有3个球,合起来有9个。师:谁能根据这幅图,列出方程? 生:χ+3=9 师:(学生回答后板书:χ+3=9)怎样解这个方程呢?我们请天平来帮忙!
师:(课件出示第一幅天平图)用木块代替皮球,在天平的左边放上χ和3个木块,右边放上9个,天平保持平衡。它能不能表示χ+3=9? 生:能!
师:要想求出χ的值,就是要知道盒子里有多少个?你们想一想:怎样才能使天平左边只剩“χ”,而保持天平平衡?
生:从天平两边同时拿走3个。
生:从天平两边同时拿走3个,天平仍然平衡。师:你们俩的办法一样。大家同意这个办法吗? 生:同意!
师:好,我们就像这样做!从天平的两边同时拿走3个。一起来看拿走变化的过程。(课件动画演示)师:看清楚了吗? 生:看清楚了。
师:现在能一眼看出χ等于多少了吗? 生:χ=6 师:天平刚才变化的过程,把它记录下来,就是解方程的过程。我们一起来解这个方程!
师:解方程时,首先要写上“解”字,打上冒号!解方程的第一步,是写出使方程左边只剩“χ”,而方程两边仍然相等的过程。你们看一看,应该对照第几幅天平图来写? 生:第二幅。
师:好,我们边看边写!
师:天平的左边是χ+3(板书χ+3),拿走3个,该怎样表示? 生:减去3。
师:(用红色粉笔板书-3)减去3。右边也拿走了3个,该怎样写? 生:9-3 师:(板书:9-3)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
生:还相等。
师:他认为还相等。那你们认为呢? 生:也认为还相等!
师:是从哪里看出来还相等的?哪位同学说一说? 生:从天平上看出来的,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师:天平仍然平衡,说明方程左边仍然等于方程右边。(板书:=)师:方程两边为什么要同时减去3,而不是减去其他数呢? 生:因为天平两边同时拿走了3个。师:为什么要同时拿走3个? 生:使天平的左边只剩下“χ”。师:也就是让方程左边只剩下“χ”
。解方程,就是要想办法,使方程左边只剩“χ”。
师:解方程的第二步,方程两边同时进行计算,得出χ的值。左边χ+3-3,等于什么? 生:等于χ。
师:(板书:χ)右边9-3呢? 生:等于6。
师:(板书:=6)天平在变化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平衡,说明解方程时,得到的每一步都是等式,要求大家把所有的等号对整齐。为了把等号对整齐,一般要把“解”写到前面一点。
师:χ=6是不是这个方程的解?验算一下就知道了!把χ=6代入方程中,看方程的两边是否相等。我们一起来写验算过程。
师:先看方程左边,(板书:方程左边=χ+3)把χ=6代入方程中,χ+3就变成了几加3? 生:6+3 师:(板书:=6+3)6+3等于9。(板书:=9)方程左边等于9。再看看方程右边等于几? 生:等于9。
师:也是等于9。方程左边等于9,方程右边也等于9,说明了什么? 生:方程左边等于方程右边,χ=6是这个方程的解。
师:(板书:=方程右边)最后,下结论:所以,χ=6是方程的解。(板书:所以,χ=6是方程的解。)师:验算的过程就写完了。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翻到58页,请小组的同学一边对照书中解方程的过程,一边讨论: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师: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 生:……
师: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生:……
师:把刚才几位同学说的,合起来就很完整了。会解方程了吗? 生:会了。
师:那就试一试!(解方程χ+7=10)
师:哪位同学愿意到黑板上来做?请你来吧!(学生做题)
师:都做完了吗?一起来看看这位同学做的!你们觉得他做得好不好? 生:他全部都做对了。
生:我觉得有一点不好,他把等号没有对整齐!…… 师:刚才这位同学给你提的意见能接受吗? 生:能!
师:有错就改就是好孩子!解方程不仅要注意方法,还要注意书写格式。做完后还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为什么要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7?
生:左边减去7是为了是方程左边只剩χ,右边减去7是为了使方程两边仍然相等!师:说得很好!这道题你们都解对了吗? 生:解对了!
师:你们真聪明!一下子都学会了!老师还想考考大家,出一个和它们不一样的方程:χ-3=9 你们会做吗? 生:会!
师:这题也会呀!那好,试试看吧!请同学们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点一名学生板演)师:一起来看看黑板上的作业!他做得怎样? 生:做得很好,……
师:谁来说说:为什么要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3? 生:是为了使方程左边只剩χ而有保持两边仍然相等!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看来,你们已经掌握解方程的方法了!
三、拓展应用
师:解方程还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能解决吗? 师:能!
师:开始吧!(注意:可以不写出演算的过程,但是要进行口头验算。)学生做题后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真不了不起,不但学会了解方程,还学会了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第三篇:(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方程
方程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5页例1,练习十九第1,2题。【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意义,感受方程思想。
2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区别与联系。3在学习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4体会方程在数学史和人类发展史上的意义,进一步增强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
掌握方程的意义。【教学难点】
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下面哪些是等式?
23+10=33
100÷4=2514-x>2m÷6=2032+x5y=40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不是等式的擦去,留下等式备用。2根据下面信息,写出等量或等式。
(1)四(1)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全班共有45人。(2)
(3)天平左端放300g砝码,右端放两袋药丸,每袋xg,天平平衡。(4)一辆汽车3h行了195km,平均每时行ykm。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等式写在黑板上备用。
二、走进新课
1根据主题图写等式
师:王大伯家今年水果丰收了。今天,他挑的梨又卖了个好价钱,换回了一大担物品,高高兴兴回来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师: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说出哪些等量关系?(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2袋化肥的质量=1台电视机的质量
1台电视机的质量+1台风扇的质量=3袋化肥的质量 3袋化肥的质量-1台风扇的质量=1台电视机的质量 师:根据这些等量关系写出等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0×2=2020+n=3030-n=20 2建立方程概念 师:请看黑板: 23+10=33m÷6=20100÷4=255y=4025+20=452x=3003×4=12y÷195=310×2=2020+n=3030-n=20 师:这些都是等式,这样的等式写得完吗?仔细观察,你能将它们分类吗?说明分类的理由。学生分类。
师:右面这些都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谁来说说什么是方程?哪些词是关键?(强调“未知数”、“等式”。)3介绍有关方程的文化 课件出示:我国的算术中很早就在使用方程这个词语了,最早见于我国古代的《九章算术》。《九章算术》是我国东汉初年编定的一部最古老的中国数学经典著作。书中收集了246个应用问题和其他问题的解法,分为九章,“方程”是其中的一章。方程的概念,在世界上要数《九章算术》中出现得最早。这一成就进一步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才干的伟大民族。我们为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4方程的解
(1)师:在20+n=30中,当n=10时,左边20+10=30,右边=30,左边=右边,我们就说n=10是方程20+n=30的解。(2)试一试:
①2是4x+2=10的解吗?为什么? ②5是y÷12=10的解吗?为什么? ③方程5y=15的解是多少?
(3)概括小结:什么是方程的解?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三、巩固应用
1判断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100-x=2016÷4=406n=1832+2a48-x>24m÷2=20x=255y98-3x=80 2你能举出一个方程吗?请和同桌交流。3判断:
(1)x=05是方程2x-8=2的解。()
(2)m=4是方程m÷4=m的解。()学生先自己独立编,再交流汇报。
四、总结评价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你今天表现怎样?
师:我们班有59个同学,老师发现今天有56个同学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有x人暂时还不够积极。你能根据老师刚才的评价说出方程吗? 师:这个方程的解是多少呢?
五、作业
独立完成练习十九相关练习。
方程
(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6页例2。【教学目标】
1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提高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方程的解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
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下面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5y36÷x=978+9m10-x=354+x>95×7=356y+6=482x+3x=20
二、走进新课 1教学例2 课件出示例2。
(1)介绍唐卡的背景知识。课件出示:
你知道吗?唐卡即卷轴画,是西藏地方绘画艺术的主要形式之一。这种画通常绘在丝绢或布帛上,因多描绘宗教内容,加上易于携带,所以在藏区广为流行。唐卡表现题材广泛,除宗教内容外,还包括大量的历史和民俗内容。所以唐卡又被称做是了解西藏的“百科全书”。西藏唐卡是用彩缎装裱的一种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人们视为珍宝。人们现今看到的唐卡,也称之为布画。它一方面发扬更新原有艺术特色,一方面吸取汉地或印度、尼泊尔等地之艺术精华,久而久之,成为独具一格的艺术流派。(2)构建方程。
师:你知道一张唐卡值多少钱吗?(出示介绍唐卡的数学信息)单价是“2.6万元”,如果有x张,你可以表示出什么?
师:“26x”表示总价,“130万元”表示什么呢? 师:你能列出一个方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6x=130)师:这个方程的左边表示什么?右边表示什么?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 2试一试
(1)学生独立尝试列出方程。
(2)汇报交流,先说出等量关系,再说出方程。3课堂活动(1)讲明要求。(2)独立尝试。(3)小组交流。(4)汇报评价。
三、巩固应用 1判断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2)等式都是方程。()
(3)小军看了35页书,比小华多看5页,小华看了x页。列方程为x-5=35。()
2看图列方程 3自选练习如果你很轻松就完成了A组题,那就试一试B组吧!A组:7路车上原来有x名乘客,到了实验小学站,下去了9名,又上来了3名,车上现在一共有38名乘客。你能写出方程吗?
B组:小明有60张画卡,小红有30张,小明送一些给小红后,发现两人的画卡一样多了。
你认为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能写出一个方程吗?
四、总结评价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你今天表现怎样?
第四篇: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方程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方程练习题
1.53x1213
3.2x131
5.16x1316
7.2x43525
9.115x15
11.12-x13
12.13.21530x16
15.11540x110
17.37x85
19.19243x512
21.5x525
23.794x13 24.25.12x1312
27.143x31
29.3x11012
31.13x23
33.2x1612
35.1120x234
37.115x1012
39.151x115
41.174x1612
2.16x231 4.4x115
6.133x112 8.1115x612 10.13113x4
232x715
14.15x14315 16.571235x35 18.13x9112 20.136x18124 22.4152x23 19x1359
26.113x215
28.112x11412 30.3x13013 32.1113x12
34.132x121
36.211x79 38.14x8112 40.13x215
42.5138x24 22x
515745.23x
8111x
47.315531149.x
56243.51x2 7722446.x
533511348.x
2535111 50.x312344.1.12 2.2 3.13 8.5 9.4 10.14 15.4 16.113 17.5 22.15 23.19 24.2 25.15 30.1110 31.9 36.19 37.3 38.11143.27 44.3 45.38 50.34
答案
4.15 5.3 11.16 12.110 18.1111 19.8 13 26.5 27.32.4 33.6 34.39.7 40.15 46.37 47.2 112 7.17 7 14.3 6 21.127 28.4 35.5 42.2
457 49.9 6.13.20.29.41.48.
第五篇: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教案
简易方程
1、用字母表示数
1、方程意义
一、用字母表示
2、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A、等式的基本性质
3、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二、解简易方程
2、解方程B、方程的解
4、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C、解方程
3、稍复杂的方程
一、用字母表示
1.用字母表示数
A、注意的地方:(1)乘号的改写和省略出示练习:3×9n+k×ja×nc×41×ba×a
(2)a2与2a的区别:(3)引入:b×b×b怎样表示
B、【练习】①图书角原来有x本书,被同学借走10本后还有()本。②小芳今年y岁,妈妈的年龄是小芳的6倍,妈妈今年()岁。
③与整数m相邻的两个整数分别是()、()④X的5倍少1.2的数是()。
⑤老师买了5个篮球和6个足球,每个篮球价x元,每个足球y元,一共花了()元
2.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加法交换律: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周长:
加法结合律:正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周长:
乘法交换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乘法结合律:三角形的面积:
乘法分配律:梯形的面积:
3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4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二、解简易方程
1、等式?方程?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方程的解?解方程?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
3、【练习】A、下列各式中是等式的打上“√”,是方程的打上“△”
①3+5X()②2X一1=0()③1+2.7=3.7()④15<1十X()
B、判断①4+X>9是方程。()②方程一定是等式。()③x+5=4×5是方程。()
3、怎样解方程?根据什么?怎样验算?要注意哪些?
4、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审清题意-----找出数量关系——确定未知数——列出方程(或算式)——解答(检验)
5、列方程解决问题和算术方法解决问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练习】(1)妈妈买了8米的窗帘布,付了150元,找回42元。每米窗帘布多少元?、(2)学校有排球30个,比足球的3倍少3个,足球有多少个?
(3)小红和小明二人共有科技书62本,小红的科技书比小明的2倍还多2本,二人各有科技书多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