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秋姑娘的信说课稿
《秋姑娘的信》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老师同学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秋姑娘的信》,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课。这是一篇科普童话故事,以秋姑娘写信的形式向学生展现了大自然在秋末冬初时的景象,由此轻松愉快地引出冬天到来时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备食物,小树要裹上稻草防寒越冬的基本科普知识,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增加对课外知识的了解。这篇童话主要以科普性为主,它的语言生动活泼,形象而富有童趣,更能贴近儿童纯真的心灵,学生会在阅读秋姑娘的信中体会秋姑娘对好朋友的那种关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班级有47位学生,其中有33个是本地学生,有14个外来打工子女。针对这些不同环境、不同起点的学生情况,我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相应实物教具,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秋天,让他们更能理解秋姑娘写信的含义和对好朋友的那种关爱之情。一年级的小学生记忆力强,注意力不持久,但想像力丰富。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可以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的想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既学到知识,又发展能力。
三、教学设计的目标和理念:
这篇课文图文并茂,知识与情感相融。根据语文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我选择以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侧重点入手。诵读与识字教学是这篇课文的重中之重,在反复阅读与识写汉字的基础上讲授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这篇童话想要表达的感情,学生才会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课本上所学到的知识,学会去关心和爱护小动物,植物,像秋姑娘一样拥有善良美好的心灵。
老师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带领学生进入美妙的童话世界,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感受秋姑娘片片枫叶信里的思想感情。以学生为本,老师用语言、图画、音效为学生打开一扇想象自然世界的窗,张开心灵的翅膀感受到小动物们,是如何在秋姑娘的关心下度过寒冷的冬天。根据这样的理念,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四、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秋去冬来季节变化特点,知道自然界动物和植物越冬的情形。
3、进行语言训练,拓展思维,注意表达能力的培养。
4、懂得关爱自然、关爱伙伴,培养相互关心的人文品格。
五、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秋去冬来季节变化特点,自然界动植物越冬的情形。
六、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大意,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
七、教法与学法:
一年级的学生在对动植物的理解和认知上有困难,因此老师会通过多媒体课件和教具辅助教学,运用情境导入法,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大意和人物思想感情。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和想象,以了解和理解课文所要表现的基本科普知识。
八、教学设计:
(一)、激趣入文,疏通文理:
学生带着“秋姑娘给她的好朋友们的信里都写了什么?”的问题听这秋天的风之声。(插入风声等音效,图片展示给学生听、看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自读课文,以此让他们更加熟悉课文内容并深入文章情境之中。展示板书,回想一下,秋姑娘把信写给了谁?——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
(二)、读信说信,情境引入:
由学生自己扮演角色说说信的内容。(如我是南去的大雁,秋姑娘写信告诉我路上多加小心),课堂相互交流,这样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说完整通顺的话。多媒体依次出示秋姑娘的信,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更深入的感受到秋姑娘真诚善良的关爱之情。再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你作为秋姑娘的好朋友,收到信后该对秋姑娘说些什么呢,如何表达你的感激之情,以此可以培养孩子对人对事的简单的情感表达,也使得学生了解了信件的最基本格式,拓展知识面。
(三)、巩固知识点,丰富积累
对于课文中的主要知识点,我会和学生一起进行一个小小的互动,使得学生在品读课文语言的同时,了解本课所要表现的基本科普小知识。因为学生们来自于不同的地区,生活经验和阅历很少,所以我会出示有关动物冬眠的影像资料和相关教具(如塑料青蛙,毛绒松鼠玩具,这样学生可以更直观的感受到动、植物的状态,从而更理解课文大意,学生会在由老师营造的有趣愉快的氛围中理解:“什么是冬眠,哪些动物要冬眠,松鼠喜欢吃什么(旨在感悟‘充足的食物’),小树裹上‘冬衣’中的‘冬衣’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鼓 2
励学生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这样学生可以更形象生动地了解到基本的科学道理。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同时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四)、感情朗读,引申课文深意:
本篇课文一共七小节,播放课文录音,再由学生开小火车分节朗读,再次熟悉全文,由最后两节提出问题“枫叶到哪里去了?”引导学生回答,再次感受秋姑娘的美好心灵与文章优美的语言文字。老师提出假设:小朋友想一想,如果你是秋姑娘,你还想给你的哪些动物植物朋友,或是你的小伙伴写信呢?这样做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秋尽冬来之际动物的生活习性,是对他们课外知识的一种补充,也是为了满足孩子无限的求知欲。从而也引导学生明白了我们要像秋姑娘一样真诚、善良,懂得关心别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身边每一个关心爱护你的人。
(五)、课堂小结,总结全文:
本课老师和同学们在秋姑娘的信里了解到很多有趣的关于动植物越冬的小知识,从中我们也懂得了要像秋姑娘一样关心爱护朋友,珍惜友谊。
(六)、作业拓展,实践体验
最后我会以秋姑娘的信的形式,给学生留一个有趣的家庭作业,请小朋友们在课后收集落叶,把耳朵叫醒,听这个世界的各种有趣的声音,在下节课老师准备一个小树模型,小朋友们会将自己的落叶,贴到有自己名字的树干上并告诉老师,你听到了哪些有趣的自然的声音,你认为那代表什么?目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维发展。
板书设计
秋姑娘的信
大雁
南去----------()
青蛙
要冬眠-------()
松鼠
准备食品------()
山村孩子-------给小树裹(“冬衣”)
第二篇:秋姑娘的信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上的是国标本第一册的第七课《秋姑娘的信》。这是一篇科普童话故事,它用秋姑娘写信的形式介绍了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备食物、树木裹上稻草准备安全越冬的知识。文章语言生动活泼,在阅读的同时使人感到秋姑娘对大雁、青蛙、松鼠、小树的关怀和体贴。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读背课文和识字写字。
二、教法说明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设计时我把以读悟情的情感价值为一目标,让孩子在读中感受秋姑娘对朋友细腻真切的关爱,在反复诵读中让学生与秋姑娘美好的心灵交汇,从而让孩子们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的道理。同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拓展内容,开发课程资源,为孩子展示潜质潜能和语言实践打开广阔的空间,使课堂教学更为自主、更为开放。
三、教学设计
(一)走进文本,感受人文内涵
文本是语言的载体,是孩子情感体验的途径,研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任务。在朗读、理解文质兼美的文本的时候,才能体会人物情感,感受文本所要表达的人文内涵。根据这个理念,我对第二课时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1、归谬激疑,探究学文
让孩子们带着“秋姑娘给她的好朋友都写了什么?”这个问题去读书,实实在在的给足时间,让他们读准、读通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寻找答案。接着让孩子挑自己喜欢的一封信互相交流,并且我要求学生用“我喜欢读秋姑娘写给-----的信”的句式来交流,旨在培养学生说完整通顺的话。
2、读信说信,语言实践
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我利用媒体依次出示秋姑娘给大雁的信,让孩子自读,不仅再次感受秋姑娘至诚至爱的美好心灵,而且跃出文本,让孩子初步感受书信的基本格式,有机地拓宽知识面。
接着,我又要求孩子照样子说一说秋姑娘在信中会跟青蛙、松鼠、山村孩子说些什么,为孩子搭建一个语言实践的舞台,给孩子创设一个发挥潜在智能的机会。
3、挖掘资源,丰富积累
在课文中有几处知识点,我也一一挖掘。在品读语言文字时,我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冬眠,哪些动物要冬眠?松鼠喜欢吃什么?(旨在感悟“充足的食品”一词)小树裹上“冬衣”中“冬衣”是什么?为什么要裹?(让学生明白简单的科学道理),这些知识点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欲望。
4、感情朗读,整体回归
在学生了解信的内容后,我设计“换位朗读”,告诉孩子:“你现在就是秋姑娘,你该如何通过朗读表现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关爱之心呢?”孩子在品读“多加小心”“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充足的食品”“别忘了”“裹上冬衣”等词句的过程中,把秋姑娘的内心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感情朗读了2——5小节后,我引读:枫叶都到哪儿去了吧?借这个问题引读文章的第七小节,让孩子的感悟与文章的内涵更吻合,让孩子的体验与文中人物的情感更接近。然后我利用多媒体指导孩子背诵全文,再次感受课文的语言文字美和秋姑娘的心灵美。
(二)、拓展延伸,升华情感体验
文本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为语文课程的实践者和操作者,我们不仅要“重文本”,而且要“超文本”。
1、内容延伸,探求知识
读完全文,我让学生思考秋姑娘还会对其他朋友说些什么?”这样操作旨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秋尽冬来之际动物的生活习性,是对他们课外知识的一种补充,也是为了满足孩子无限的求知欲,更好地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
2、作业拓展,实践体验
最后我也是以秋姑娘信的形式给学生留了一个作业,作业如下:(多媒体出示作业内容。)
让学生采集落叶观察,并动手做一做树叶标本,也是让学生走出书本,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在开放的富有创新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一、教材简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课本第一册的第七课《秋姑娘的信》。
这是一篇科普童话故事,它用秋姑娘写信的形式介绍了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备食物、树木裹上稻草准备安全越冬的知识。文章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透出了秋姑娘对自然生灵的关爱之情。
二、设计理念和目标
这篇课文融知识和情感为一体,依据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体系的理念,我把以读悟情的情感价值目标列在首位。让孩子在读中感受秋姑娘对朋友细腻真切的关爱,在反复诵读中让学生与秋姑娘美好的心灵交汇,从而滋养孩子们关爱世间万事万物的善良心灵。
同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拓展内容,开发课程资源,为孩子展示潜质潜能和语言实践打开广阔的空间,使课堂教学更为自主、更为开放。
当然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课文中要求掌握9个一类字,2个基本笔画和5个二类字,这个智能目标是必不可少的。
三、设计特色
课内课外知识交融,追求开放性;
读中感悟怡情养心,注重人文性。
四、教学设计
我打算先学文后识字,分两课时完成。下面我具体说说第一课时学文的教学设计。这个过程,我安排了三大板块。
(一)、营造氛围,产生体验欲望
课前,我让孩子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感受秋天,或寻找一些秋天的图片,或吟诵一些秋天的诗句,或唱一唱秋天的歌谣,以“我眼中的秋姑娘”为主题进行充分的交流。使学生的知识贮存与课文内容相交融,并产生直觉体验,对课文产生阅读的期待。
1、展现情境,感受秋天
当课伊始,孩子对秋姑娘的情趣已生。此时媒体介入,出现秋姑娘的画面。“小朋友,你喜欢秋姑娘吗?瞧,她来了,快和她打个招呼吧!”这时候,学生可能会喊,“秋姑娘好!”“秋姑娘来了!”高兴之余,我随机带他们学习“秋” 字。
2、抓住切口、总领全文
认识秋字之后,我又问“那秋姑娘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问完,我马上给孩子出示一幅片片枫叶像舞蹈着的红蝴蝶一般,在飒飒秋风中飘落的画面。
“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这句话是第六小节的内容,我抓住这个疑问句作为教学的切口,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全文的兴趣,同时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指导的时候,特别要让孩子读好语气词“咦”。
以上两个环节,我展示了秋的画面,安排孩子们与秋姑娘打招呼,着力地营造时空氛围,意在让孩子们感受秋的美丽,秋的情趣;意在活化人物形象,引领着孩子走进文本,扎进童话的世界;意在激发孩子们体验的欲望。
(二)走进文本,亲历体验过程
文本是语言的载体,是孩子情感体验的途径,研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任务。在朗读、理解文质兼美的文本的时候,才能体会人物情感,感受文本所要表达的人文内涵。
1、感知课文,了解大意
让孩子们带着“枫叶都到哪儿去了?”这个问题去读书,实实在在的给足时间,让他们读准、读通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寻找答案。接着通过相互交流,让孩子们自己明白枫叶都给秋姑娘当纸写信去了,知晓秋姑娘是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这些好朋友写了信。并且呢,我要求他们用“秋姑娘给、、、写信。” 这样的句式讲出课文的主 要意思。
2、归谬激疑,探究学文
在这里,我让孩子再读课文2——5小节,首先让他们了解秋姑娘给朋友写信的内容。然后,我归谬激疑故逗学生,设问如下:“小朋友,秋姑娘对朋友真是非常的关心。不过老师想让秋姑娘把信的内容换一换,让青蛙路上多加小心,让松鼠盖好被子,让大雁准备充足的食品,让山村孩子多给小树浇水,你们说老师的建议行不行?”抛出这样一个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再读课文,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外知识,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表见解,纠正老师的谬误。这样的操作形式意在为孩子打开一个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在这个空间激活了他们潜在的学习情趣,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精神,从而让孩子们更真切地感受到秋姑娘对朋友细致入微的关爱。
3、读信说信,语言实践
在这里,我首先举例示范。在枫叶形的信纸上,依据课文内容,用书信的形式,实物投影秋姑娘给大雁的信。让孩子自读,不仅再次感受秋姑娘至诚至爱的美好心灵,而且跃出文本,让孩子初步感受书信的基本格式,有机地拓宽知识面。
接着,我又要求孩子照样子说一说秋姑娘在信中会跟青蛙、松鼠、山村孩子说些什么,这里只要任选一个说。这样,我为孩子搭建一个语言实践的舞台,给孩子创设一个发挥潜在智能的机会。
4、感情朗读,整体回归
在以上环节的教学后,学生对课文重点部分2——5小节的内容已经了然于心。这时候我设计“换位朗读”,告诉孩子:“你现在就是秋姑娘,你该如何通过朗读表现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关爱之心呢?”孩子在品读“多加小心”“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充足的食品”“别忘了”“裹上冬衣”等词句的过程中,把秋姑娘的内心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感情朗读了2——5小节后,我又回到开头提出的问题:“现在我们明白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吧?”借这个问题引读文章的第七小节,让孩子的感悟与文章的内涵更吻合,让孩子的体验与文中人物的情感更接近。然后在优美的乐曲伴奏下,孩子们诵读全文,再次感受课文的语言文字美和秋姑娘的心灵美。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体验
文本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为语文课程的实践者和操作者,我们不仅要“重文本”,而且要“超文本”。
1、内容延伸,探求知识
读完全文,我又出示了一幅图,图上有燕子、刺猬、蚂蚁,“想一想,秋姑娘还会对其他朋友说些什么?”这样操作旨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秋尽冬来之际动物的生活习性,是对他们课外知识的一种补充,也是为了满足孩子无限的求知欲,更好地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
2、呼应开头,升华情感
我对小朋友说:“秋姑娘不但人美,心灵也十分美,她关心朋友,照顾朋友,你喜欢她吗?秋去冬来,冬爷爷马上要来了,秋姑娘也要放心地走了,让我们再次与秋姑娘深情地打个招呼吧!”我话音一落,屏幕便会出现秋姑娘手持花篮,翩然而去的画面。这时,学生要是情不自禁地喊:“秋姑娘再见!”,那么我的课也算是成功了。因为学生已经喜欢上了秋姑娘,喜欢上了这个关心朋友的秋姐姐。我想在这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情感交流过程中,孩子们也正在吮吸着爱心营养,净化着他们的心灵。
3、作业拓展,实践体验
最后我也是以秋姑娘信的形式给学生留了一个作业,作业如下:(多媒体出示作业内容。)
让学生采集落叶观察,并动手做一做树叶标本,也是让学生走出书本,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在开放的富有创新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第三篇:秋姑娘的信说课稿
说课荟萃
巧设情境,丰富积累
——《秋姑娘的信》说课稿
巨野县营里镇中心小学 刘庆国
说教材:
我先来分析一下教材:《秋姑娘的信》是苏教版第一册的第七课。这是一篇科普童话故事,它用秋姑娘写信的形式介绍了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备食物、树木裹上稻草准备安全越冬的知识。文章语言生动活泼,在阅读的同时使人感到秋姑娘对大雁、青蛙、松鼠、小树的关怀和体贴。看图和读课文,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卧勾、撇点”是要学生认识的笔画。
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以下教法与学法:我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相应实物教具,帮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秋天,更能理解秋姑娘写信的含义和秋姑娘对好朋友的那种关爱之情。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不够稳定,对图画直观的色彩感兴趣的特点,我运用校园里好看的落叶做道具,将课文中的四封信粘到这些叶子上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又通过小组竞赛、学生点评、小组赛读,打擂台等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可以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的想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既学到知识,又发展能力。这篇课文图文并茂,知识与情感相融。根据语文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我选择以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侧重点入手。读文与识字教学当然是这篇课文的重中之重。在反复阅读与识写汉字的基础上讲授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这篇童话想要表达的感情,学生才会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课本上所学到的知识,学会去关心和爱护小动物,植物,像秋姑娘一样拥有善良的心灵。
说教学流程:
我打算分两课时完成。下面我具体说说第一课时学文的教学设计。这个过程,我安排了三大板块。
(一)、巧设情境,产生体验欲望。
课前,我让孩子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感受秋天,或寻找一些秋天的图片,或吟诵一些秋天的诗句,或唱一唱秋天的歌谣,以“我眼中的秋姑娘”为主题进行充分的交流。使学生的知识贮存与课文内容相交融,并产生直觉体验,对课文产生阅读的期待。
1、展现情境,感受秋天。
当课伊始,孩子对秋姑娘的情趣已生。此时媒体介入,出现秋姑娘的画面。“小朋友,你喜欢秋姑娘吗?瞧,她来了,快和她打个招呼吧!”这时候,学生可能会喊,“秋姑娘好!”“秋姑娘来了!”高兴之余,我随机带他们学习“秋”字。
2、抓住切口、总领全文。
认识秋字之后,我又问“那秋姑娘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问完,我马上给孩子出示一幅片片枫叶像舞蹈着的红蝴蝶一般,在飒飒秋风中飘落的画面。
“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这句话是第六小节的内容,我抓住这个疑问句作为教学的切口,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全文的兴趣,同时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指导的时候,特别要让孩子读好语气词“咦”。
以上两个环节,我展示了秋的画面,安排孩子们与秋姑娘打招呼,着力地营造时空氛围,意在让孩子们感受秋的美丽,秋的情趣;意在活化人物形象,引领着孩子走进文本,扎进童话的世界;意在激发孩子们体验的欲望。
(二)走进文本,亲历体验过程。
1、感知课文,了解大意。
让孩子们带着“枫叶都到哪儿去了?”这个问题去读书,实实在在的给足时间,让他们读准、读通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寻找答案。接着通过相互交流,让孩子们自己明白枫叶都给秋姑娘当纸写信去了,知晓秋姑娘是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这些好朋友写了信。并且呢,我要求他们用“秋姑娘给、、、写信。”这样的句式讲出课文的主要意思。
2、归谬激疑,探究学文。
在这里,我让孩子再读课文2——5小节,首先让他们了解秋姑娘给朋友写信的内容。然后,我归谬激疑故逗学生,设问如下:“小朋友,秋姑娘对朋友真是非常的关心。不过老师想让秋姑娘把信的内容换一换,让青蛙路上多加小心,让松鼠盖好被子,让大雁准备充足的食品,让山村孩子多给小树浇水,你们说老师的建议行不行?”抛出这样一个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再读课文,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外知识,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表见解,纠正老师的谬误。这样的操作形式意在为孩子打开一个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在这个空间激活了他们潜在的学习情趣,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精神,从而让孩子们更真切地感受到秋姑娘对朋友细致入微的关爱。
3、读信说信,语言实践。
在这里,我首先举例示范。在枫叶形的信纸上,依据课文内容,用书信的形式,实物投影秋姑娘给大雁的信。让孩子自读,不仅再次感受秋姑娘至诚至爱的美好心灵,而且跃出文本,让孩子初步感受书信的基本格式,有机地拓宽知识面。
接着,我又要求孩子照样子说一说秋姑娘在信中会跟青蛙、松鼠、山村孩子说些什么,这里只要任选一个说。这样,我为孩子搭建一个语言实践的舞台,给孩子创设一个发挥潜在智能的机会。
本篇课文一共七小节,播放课文录音,再由学生开小火车分节朗读,再次熟悉全文,由最后两节提出问题“枫叶到哪里去了?”引导学生回答,再次感受秋姑娘的美好心灵与文章优美的语言文字。我提出假设:想一想如果小朋友你是秋姑娘,你还想给你的哪些动物植物朋友,或是你的小伙伴写信呢?这样做旨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秋尽冬来之际动物的生活习性,是对他们课外知识的一种补充,也是为了满足孩子无限的求知欲。从而也引导学生明白了我们要像秋姑娘一样善良,懂得关心别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身边每一个关心爱护你的人。
4、感情朗读,整体回归。
在以上环节的教学后,学生对课文重点部分2——5小节的内容已经了然于心。这时候我设计“换位朗读”,告诉孩子:“你现在就是秋姑娘,你该如何通过朗读表现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关爱之心呢?”孩子在品读“多加小心”“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充足的食品”“别忘了”“裹上冬衣”等词句的过程中,把秋姑娘的内心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感情朗读了2——5小节后,我又回到开头提出的问题:“现在我们明白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吧?”借这个问题引读文章的第七小节,我对小朋友说:“秋姑娘不但人美,心灵也十分美,她关心朋友,照顾朋友,你喜欢她吗?秋去冬来,冬爷爷马上要来了,秋姑娘也要放心地走了,让我们再次与秋姑娘深情地打个招呼吧!”我话音一落,屏幕便会出现秋姑娘手持花篮,翩然而去的画面。这时,学生要是情不自禁地喊:“秋姑娘再见!”,那么我的课也算是成功了。因为学生已经喜欢上了秋姑娘,喜欢上了这个关心朋友的秋姐姐。我想在这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情感交流过程中,孩子们也正在吮吸着爱心营养,净化着他们的心灵。
5.学习生字。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所以在最后我留了大约 10 分钟左右的时间来教学“好”和“村”这两个生字。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尝试探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记住生字。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想出识字的方法,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有助于形成他们主动识字的习惯。
文本是语言的载体,是孩子情感体验的途径,研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任务。在朗读、理解文质兼美的文本的时候,才能体会人物情感,感受文本所要表达的人文内涵。根据这个理念,我对第二课时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一、分成小组,丰富积累。
因为秋姑娘刚好给他的四个好朋友写了信,所以我直接将孩子们分成了四个学习小组来“打擂台”,每一小组选一片叶子,也就是一封信来学习。并且我要求学生用“秋姑娘给——写信,叮嘱它————————”的句式来交流,旨在培养学生说完整通顺的话。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我利用媒体依次出示秋姑娘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的信,不仅再次感受秋姑娘至诚至爱的美好心灵,同时也为孩子搭建一个语言实践的舞台。
二、实践体验,“我想对你说”。
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的是“我想对你说”这个板块,我设计这一板块主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理解、朗读和喜好的差异,所以我以“秋姑娘,我想对你说”为切入口,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诠释自己对秋姑娘的认识,感受,这也是一种可贵的独特体验。我还将设计“我也想当秋姑娘”活动,请学生以秋姑娘的角色,想一想,你作为秋姑娘,还能把你的这份关怀送给谁呢?比如同学、老师、爸 5 爸妈妈等,并把枫树上的枫叶分发给每个小朋友,要求他们一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着秋姑娘来表达对好朋友的关怀,给予学生实践的空间和机会,指导学生把课内和课外的知识结合、贯通加以运用,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语文课程的开放性,使学生在此教学范例中提高、发展自身的语文素养。
总评:
在执教《秋姑娘的信》时,刘老师老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贴图等教学资源,将文本和图画紧密结合,在指导学生读句子之后,让学生看课文上的插图和课件,学生通过对图上和课件上排队南飞的大雁、地下冬眠的青蛙、储备食物的松鼠、裹上“冬衣”的小树的观察,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情趣,从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此外,通过看图,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在本堂课中,刘老师用课件演示“满树的枫叶”和“光秃秃的枫树”,鲜明的对比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去了?”水到渠成地指导学生读出了疑问语气。这一设计符合低年级孩子特点,让学生乐于参与。制作枫叶发给孩子们,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品读文本部分,刘老师首先运用课件创设充满诗意的情境,通过课件增加学生的体验,结合课件让学生充分展示自读成果,并在关键处给以启发、点拨。在引导学生欣赏品读文本时,既有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的点拨,又有教师的朗读示范,还有同伴之间的朗读启发,在指导的同时,又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朗读。通过朗读这一语音中介,学生很好到把握了文本内容,提升了语感。总之,刘老师的说课设计精巧,贴合儿童实际。课件采用连环画的形式,使学生在学课文时像是在读一本童话故事书,有扶放结合的意识,有注重朗读的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读书。
第四篇:《秋姑娘的信》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课本第一册的第七课《秋姑娘的信》。
这是一篇科普童话故事,它用秋姑娘写信的形式介绍了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备食物、树木裹上稻草准备安全越冬的知识。文章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透出了秋姑娘对自然生灵的关爱之情。
二、设计理念和目标
这篇课文融知识和情感为一体,依据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体系的理念,我把以读悟情的情感价值目标列在首位。让孩子在读中感受秋姑娘对朋友细腻真切的关爱,在反复诵读中让学生与秋姑娘美好的心灵交汇,从而滋养孩子们关爱世间万事万物的善良心灵。
同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拓展内容,开发课程资源,为孩子展示潜质潜能和语言实践打开广阔的空间,使课堂教学更为自主、更为开放。
当然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课文中要求掌握9个一类字,2个基本笔画和5个二类字,这个智能目标是必不可少的。
三、设计特色
课内课外知识交融,追求开放性;
读中感悟怡情养心,注重人文性。
四、教学设计
我打算先学文后识字,分两课时完成。下面我具体说说第一课时学文的教学设计。这个过程,我安排了三大板块。
(一)、营造氛围,产生体验欲望
课前,我让孩子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感受秋天,或寻找一些秋天的图片,或吟诵一些秋天的诗句,或唱一唱秋天的歌谣,以“我眼中的秋姑娘”为主题进行充分的交流。使学生的知识贮存与课文内容相交融,并产生直觉体验,对课文产生阅读的期待。
1、展现情境,感受秋天
当课伊始,孩子对秋姑娘的情趣已生。此时媒体介入,出现秋姑娘的画面。“小朋友,你喜欢秋姑娘吗?瞧,她来了,快和她打个招呼吧!”这时候,学生可能会喊,“秋姑娘好!”“秋姑娘来了!”高兴之余,我随机带他们学习“秋” 字。
2、抓住切口、总领全文
认识秋字之后,我又问“那秋姑娘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问完,我马上给孩子出示一幅片片枫叶像舞蹈着的红蝴蝶一般,在飒飒秋风中飘落的画面。
“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这句话是第六小节的内容,我抓住这个疑问句作为教学的切口,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全文的兴趣,同时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指导的时候,特别要让孩子读好语气词“咦”。
以上两个环节,我展示了秋的画面,安排孩子们与秋姑娘打招呼,着力地营造时空氛围,意在让孩子们感受秋的美丽,秋的情趣;意在活化人物形象,引领着孩子走进文本,扎进童话的世界;意在激发孩子们体验的欲望。
(二)走进文本,亲历体验过程
文本是语言的载体,是孩子情感体验的途径,研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任务。在朗读、理解文质兼美的文本的时候,才能体会人物情感,感受文本所要表达的人文内涵。
1、感知课文,了解大意
让孩子们带着“枫叶都到哪儿去了?”这个问题去读书,实实在在的给足时间,让他们读准、读通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寻找答案。接着通过相互交流,让孩子们自己明白枫叶都给秋姑娘当纸写信去了,知晓秋姑娘是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这些好朋友写了信。并且呢,我要求他们用“秋姑娘给、、、写信。” 这样的句式讲出课文的主 要意思。
2、归谬激疑,探究学文
在这里,我让孩子再读课文2——5小节,首先让他们了解秋姑娘给朋友写信的内容。然后,我归谬激疑故逗学生,设问如下:“小朋友,秋姑娘对朋友真是非常的关心。不过老师想让秋姑娘把信的内容换一换,让青蛙路上多加小心,让松鼠盖好被子,让大雁准备充足的食品,让山村孩子多给小树浇水,你们说老师的建议行不行?”抛出这样一个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再读课文,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外知识,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表见解,纠正老师的谬误。这样的操作形式意在为孩子打开一个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在这个空间激活了他们潜在的学习情趣,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精神,从而让孩子们更真切地感受到秋姑娘对朋友细致入微的关爱。
3、读信说信,语言实践
在这里,我首先举例示范。在枫叶形的信纸上,依据课文内容,用书信的形式,实物投影秋姑娘给大雁的信。让孩子自读,不仅再次感受秋姑娘至诚至爱的美好心灵,而且跃出文本,让孩子初步感受书信的基本格式,有机地拓宽知识面。
接着,我又要求孩子照样子说一说秋姑娘在信中会跟青蛙、松鼠、山村孩子说些什么,这里只要任选一个说。这样,我为孩子搭建一个语言实践的舞台,给孩子创设一个发挥潜在智能的机会。
4、感情朗读,整体回归
在以上环节的教学后,学生对课文重点部分2——5小节的内容已经了然于心。这时候我设计“换位朗读”,告诉孩子:“你现在就是秋姑娘,你该如何通过朗读表现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关爱之心呢?”孩子在品读“多加小心”“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充足的食品”“别忘了”“裹上冬衣”等词句的过程中,把秋姑娘的内心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感情朗读了2——5小节后,我又回到开头提出的问题:“现在我们明白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吧?”借这个问题引读文章的第七小节,让孩子的感悟与文章的内涵更吻合,让孩子的体验与文中人物的情感更接近。然后在优美的乐曲伴奏下,孩子们诵读全文,再次感受课文的语言文字美和秋姑娘的心灵美。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体验
文本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为语文课程的实践者和操作者,我们不仅要“重文本”,而且要“超文本”。
1、内容延伸,探求知识
读完全文,我又出示了一幅图,图上有燕子、刺猬、蚂蚁,“想一想,秋姑娘还会对其他朋友说些什么?”这样操作旨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秋尽冬来之际动物的生活习性,是对他们课外知识的一种补充,也是为了满足孩子无限的求知欲,更好地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
2、呼应开头,升华情感
我对小朋友说:“秋姑娘不但人美,心灵也十分美,她关心朋友,照顾朋友,你喜欢她吗?秋去冬来,冬爷爷马上要来了,秋姑娘也要放心地走了,让我们再次与秋姑娘深情地打个招呼吧!”我话音一落,屏幕便会出现秋姑娘手持花篮,翩然而去的画面。这时,学生要是情不自禁地喊:“秋姑娘再见!”,那么我的课也算是成功了。因为学生已经喜欢上了秋姑娘,喜欢上了这个关心朋友的秋姐姐。我想在这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情感交流过程中,孩子们也正在吮吸着爱心营养,净化着他们的心灵。
3、作业拓展,实践体验
最后我也是以秋姑娘信的形式给学生留了一个作业,作业如下:(多媒体出示作业内容。)
让学生采集落叶观察,并动手做一做树叶标本,也是让学生走出书本,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在开放的富有创新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秋姑娘的信》说课稿
《秋姑娘的信》是苏教版语文第一册第七课的课文,是一篇图文并茂,文质兼美,充满童趣和蕴含自然常识的课文。全文共分7个自然段,写了秋姑娘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写信,展现出了一幅枫叶飘落、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食、小树穿“冬衣”的秋景图。以秋姑娘的信为线索,让人感受到秋姑娘对大雁、青蛙、松鼠、小树的关怀和体贴。由此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下面我就具体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新理念及本年级教材、学生的特点,我们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学写两个左右结构的生字“好”“村”,认识笔画“撇点”。
2、激发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秋姑娘的信写给了哪些人,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4、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
在导入新课时,先出示一封以枫叶图为背景的秋姑娘写给老师的信,让学生认读“信”,然后出现秋姑娘的画面,让学生跟秋姑娘打招呼。这样的导入,着力营造了时空氛围,让学生感受秋的美丽,秋的情趣,同时活化了人物形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扎进童话的世界,激发了学生体验的欲望。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作为起始阶段的教学,培养语感尤为重要。朗读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在这堂课中创设了多种读的途径,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首先是提出要求让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词后,让学生再次自读;检查学生朗读时,通过范读、齐读、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贯穿始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从而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新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语文素质的提高,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重视语言的积累。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们在本课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在拓展说话中强化积累。如:开始时对秋姑娘打招呼;检查四封信的朗读情况时,让学生练习“我想读秋姑娘写给谁的信”的句式;最后出示的填空:“秋姑娘给
、、和
写了信。”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说话训练。这样的设计,目的是希望他们在思维、表达的过程中,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促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去,增强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所以在最后我留了大约1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教学“好”和“村”这两个生字。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尝试探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记住生字。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想出识字的方法,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有助于形成他们主动识字的习惯。
《秋姑娘的信》说课材料稿 夏静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中的课文《秋姑娘的信》,文字简洁优美,内容新颖,带有拟人色彩,又充满童趣。全文共分7个自然段写了秋姑娘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写信,展现出了一副枫叶飘落、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食、小树穿“冬衣”的秋景图,以秋姑娘的信为线索,让人感受到秋姑娘对大雁、青蛙、松鼠、小树的关怀和体贴。与课文相配的插图也形象地展现了课文内容。课标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学生的发展考虑,根据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我初定以下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种笔画,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理解课文,认识秋天的一些特征,知道自然界一些动物和植物过冬的方式,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友谊,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的道理。
为了较好地实践课标精神,在教学中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创设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空间,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探求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力争在两课时中达成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我设想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3个生字,并能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理解部分新词,创设读书情境,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练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要求,初步了解秋姑娘的信写给哪些人,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此基础上,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放在巩固生字的理解和精读课文上,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作用的同时,倡导合作、对话、共享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互动中认识秋天,体会秋天,进一步感受秋姑娘的美丽,善良,明白朋友间要相互关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基本背诵课文,正确规范地书写余下的3个字。
第一课时的第一个环节为“导入课文”,在此环节中,我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支撑,坚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先以讨论的方式与学生交流有关信的知识,并以“今天,让我们去读一封特殊的信”创设读信的情境,引出课题。指导学生读准读好课题,带者愉悦和好奇的心情开始对课文的学习活动。“自读课文”时,在学生自由通读课文后,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我准备在征求学生同意后范读课文,并请学生来评议,引导学生在读、听、评的过程中自我正音,为达到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做好铺垫。
在“练读课文”环节中,我将充分发挥生生互动的作用,以小组为单位,以各种方式练读,并以汇报的方式请小组学生汇报练读成果,并对各小组的方式加以肯定,对各小组的读文情况进行评议。相信在这样积极的碰撞中,学生会初步感受到秋姑娘的信的与众不同和美丽之处。
最后一个环节是“识字写字”,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大家一起来读信”的识字游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游戏中,由“读信”到“读字”,巩固本课生字、词语。并以做小老师的形式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字,再加上老师适当的提醒和示范等方式的指导,给学生留下5—8分钟的余地书写4个左右结构的字。
第二课时,我将在“巩固复习”之后进入“精读课文”的环节,着眼于课文整体,考虑到一年级的学生还不会写信,但他们向往着自己能读信,我将为学生创设收信、读信、写信的情景,同时以“秋姑娘给好朋友们写了许多信,信上都写了什么呢?小朋友想亲眼看看秋姑娘写给大雁的信吗?”设问,利用媒体展示一只大雁衔着一张枫叶形信纸,写着:“大雁哥哥,你们好!冬天到了,你们要飞到南方去过冬了,路上可要多加小心啊!”以“给大雁的信”作为范例,为以下的教学设计作铺垫。接着,又设问“秋姑娘给青蛙、松鼠、山村孩子的信上又会写些什么呢?”让小朋友想一想、读一读、议一议,联系刚才大雁的范例,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同时将枫叶形的信纸分发给各小组,分小组讨论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我分别出示帖有青蛙、松鼠、孩子头像的枫叶形信纸,要求各组选一代表分别戴上头饰“读信”,表演“读信”,让学生融入秋的意境,感情朗读也就水到渠成了。这一教学过程,我几乎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讲解,仅仅充当了“读信”这一语言实践活动的开发者、组织者、欣赏者,真正的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他们自由阅读、自我体验、自主创造。本课的第三个环节我设计的是“我想对你说”这个板块,我设计这一板块主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理解、朗读和喜好的差异,所以我以“秋姑娘,我想对你说”为切入口,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诠释自己对秋姑娘的认识,感受,这也是一种可贵的独特体验。
我还将设计“我也想当秋姑娘”活动,请学生以秋姑娘的角色,想一想,你作为秋姑娘,还能把你的这份关怀送给谁呢?比如同学、老师、爸爸妈妈等,并把枫树上的枫叶分发给每个小朋友,要求他们一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着秋姑娘来表达对好朋友的关怀,给予学生实践的空间和机会,指导学生把课内和课外的知识结合、贯通加以运用,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语文课程的开放性,使学生在此教学范例中提高、发展自身的语文素养。
最后则是指导学生书写本课余下的3个生字,并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以上就是我对《秋姑娘的信》的理解和一些初步的教学设想。
第五篇:秋姑娘说课稿
《秋姑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凉爽的风儿、清香的桂花、香甜的果实、圆圆的月亮、火红的枫叶,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秋景图,同时使人感受到秋姑娘的美丽。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课文,我们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情境”,“感受语言的优美”和“阅读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会写本课五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八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种笔画,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秋天到来时大自然的变化特点。
四、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一种笔画。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秋天的一些特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爱交朋友吗?今天,有一个漂亮的姐姐来了,和她打个招呼吧!(课件出示)2.你知道她的名字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相机板书课题:秋姑娘,指名读。正音:“娘”是鼻音,单独读的时候读第二声niánɡ,在这个词当中要读轻声,咱们一起来读读课题——秋姑娘。(课件出示)
qiū
ɡū
niánɡ 秋
姑
娘
3.咦,秋姑娘哪儿去了?哦,她和小朋友捉迷藏呢,藏哪儿了? 请小朋友打开课本,到课文里找找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范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哦!2.检查生词朗读情况,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
(1)小朋友们,课文里有一些生词宝宝,你们能读好它们吗?(加拼音)(课件出示)
清香
凉爽
小虫
甘甜
美丽
脸庞
来了
月亮
风儿
地方 ①自由读。
②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生字的读音?教师相机正音:“清”是后鼻音;“爽”、“虫”是翘舌音;“了”、“儿”、“亮”、“方”是轻声。(不同颜色标注)
③生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看,这些词语写得多美呀,你会读吗?(课件出示)凉爽的风儿
桂花的清香
甘甜的果实
小虫的歌唱 圆圆的月亮
美丽的脸庞
火红的枫叶
漂亮的衣裳 ①教师范读,提醒学生“的”读得轻一些。②指名读、齐读。
过渡:词语读准了,我们就能把课文读通顺了。3.认识标点,读通课文。
(1)首先让我们来复习两个标点符号:一个是逗号,表示一句话没有说完,但是要稍微停顿一下;一个是句号,表示一句话已经说完了。看到句号,就知道是一句话。
出示课文,数一数句号,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句号呀?(三句)
(2)接着,我们认识一个新的标点符号——问号,当你不明白一件事的时候,就可以问问别人。一个问号也表示一句话。
现在,看看课文一共有几句话?(四句)过渡:下面,让我们借助拼音来一句一句地把课文的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3)指名逐句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三、细读课文,寻找秋天
(一)学习第一句
1.秋姑娘明明是来和小朋友交朋友的,可是她却不见了。(课件出示)秋姑娘来了,她藏哪儿了?
2.谁来问一问?指导读出问的语气。
过渡:其实,秋姑娘就藏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用手、用鼻子、用嘴巴、用耳朵去寻找吧!
(二)学习第二句
1.自由读第二句话。(课件出示)2.你找到秋姑娘了吗?她藏哪儿了?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1)藏在风中。
①播放秋风吹拂的画面(配乐),教师语言渲染:阵阵风儿吹来,秋姑娘忙着给树木 穿上金黄的裙子。看,树叶纷纷落下,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黄莺展翅飞翔;有的像舞蹈演员那样轻盈的旋转„„
②不知不觉,风儿吹向我们,你感觉怎样?指导读好“凉爽”。
③原来,秋姑娘就藏在凉爽的风中,让我们伸出小手抱抱风儿吧!加上动作读好第一行。(2)藏在桂花中。
①你知道这是什么花?见过吗?说说桂花的特点。(课件出示)
②原来,秋姑娘又藏到清香的桂花中,让我们用鼻子闻闻她的清香吧!指导读好第二行。(3)藏在果园中。①你知道这是哪里?(课件出示果园图片)猜猜这又红又大的苹果口感怎样?指导读好“甘甜”。此时,你最想做什么?
②原来,秋姑娘又藏到丰收的果园中,让我们尝尝这甘甜的果实吧!指导读好第三行。(4)藏在草丛中。
①小朋友,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课件出示草丛的图片,播放小虫的叫声)好听吗?哦,是小虫在放声歌唱。
②原来,秋姑娘又藏到了茂盛的草丛中,让我们认真听听小虫那快乐的歌唱吧!指导读好第四行。
4.让我们用手、用鼻子、用嘴巴、用耳朵去寻找秋姑娘的足迹吧!(课件出示四张图片)
四张图片
抱抱
,闻闻
,尝尝
,听听。
指名背诵,全班齐背。
过渡:你还从哪里找到了秋姑娘?
(三)学习第三句
1.指名读第三句。(课件出示)圆圆的月亮,是她美丽的脸庞,火红的枫叶,是她漂亮的衣裳。
2.学生用“
,是她
”练习说话。(课件出示)
3.美美地读一读这一句。
(四)学习第四句
小朋友们,睁大眼睛看仔细了,秋姑娘真的离我们很近很近,看,她还会藏到哪里呢?
1.欣赏图片。(课件出示)
图片:菊花、稻穗儿、玉米、高粱、向日葵、葡萄„„ 学生练习说话。(课件出示)
说一说
秋姑娘还会藏到。
2.是啊,只要我们睁大双眼,生活中到处都能看到秋姑娘的足迹!所以课文中写到
——(课件出示)
秋姑娘来了,她走遍每一个地方。3.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指导背诵
1.总结:小朋友,秋姑娘来了,给我们带来了诱人的食物,让我们的世界变得五彩缤纷、如此美丽!让我们感谢秋秋姑娘,记住秋姑娘!
教师配乐朗读。2.指导背诵。
五、指导写字,当堂练习
1.开火车读、齐读生字。(课件出示)
了
风
虫
月
方
2.指导书写“风”。(1)给“风”找朋友。(2)认识新笔画——横斜钩。(3)出示笔顺,学生书空。
(4)观察“风”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怎样写好它。(5)教师边范写边强调注意点。
(6)学生描红、临写一遍。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坐姿——身正、肩平、臂开、足安。
(7)展示,指出不足并纠偏。
3.按以上方法指导书写“了”、“虫”、“月”、“方”。4.打开《习字册》,学生描红、仿影、临帖。
六、布置作业,课后完成 完成《我探究我快乐》第五课。
板书设计: 秋姑娘
了
风
虫
月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