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 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 课题:“搭一搭”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77页 “搭一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面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教学重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教具准备】
小立方体(学生用),大立方体(教师用),比赛记录纸(每小组一张)。【教学前准备】(学生每四人一组)。【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
1、创设“比赛”情景一
(1)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规则,无遮挡)
(2)想一想,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側面、上面看呢?又是什么形状?(3)画一画
(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和想象的立体图形)
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生:
(6)师:这个立体图形是个长方体,从正面看和从上面看或从側面看都没有被遮挡小立方体,所以就比较直观,容易观察和想象其不同方向的形状。
2、创设“比赛”情景二
(1)变换成以下的形状,从不同方向再观察,想象它的形状,并画出来。(4)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录纸项目一。
(5)师:你们画出的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与看到的立体图形符合吗?说说理由。
(2)画一画
(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和想象的立体图形)
(3)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录纸项目二 由直观到抽象,很符合
(4)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
(5)师: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为什么只看到3个正方形或4个正方形?你想过为什么吗?这个物体不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吗?应该看到5个才对呀,还有一个到哪去了呢? 生:(很容易地指出来)被遮挡住了。
(6)师:虽然看不见,但它仍然是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一部分。请分别指出从从三个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看不见的是哪一个?(让生上台指出是哪一个)
二 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1)屏幕出示,课本上从正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
(上面)(正面)
(2)师:这是一个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根据上面两图形搭出立体图形)(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
(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也可以根据上面的形状,知道有一块是隐藏的,再根据正面的形状确定隐藏在哪一块下面。三 小结
(1)让学生说一说感受。
(2)师:观察立体图形画平面图形或从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都需要想象,要注意到哪是暴露的看得见的,哪是被遮挡的看不见,就找到了应当画什么和不能画出什么。从一个方向看到的画出的图形并不代表现实中存在的所有小立方块。只有从三个方向观察才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从二个方向观察,是不能确定立体图形形状的,但可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数量范围。四 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课题:观察的范围
【教学目标】
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所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出示猴子爬上树张望墙里桃子的情境,这一具有趣味性的学习内容。启发学生将眼睛抽象成数学中的“点”,将视线抽象为数学中的“线”,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抽象能力。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实际动手画一画,画出草图。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将体会到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观察范围也在发生变化,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这正是运用了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通过试一试练习,第1题:将电灯和杆子的上端看做两点,过这两点画线。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就越短。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量一量,算一算,告诉他们影子的长短与杆离路灯的距离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这一点要到初中学习了相似三角形以后才能学习到。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再次体会到可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第2题:如果客车继续向前行驶,那么他所能看到的建筑物B的部分将逐步缩小。可以画出客车在不同的位置时司机能看到的建筑物B的部分。
行驶到位置②时。司机看不到建筑物B了,因为被建筑物A挡住了。
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当车继续向A行驶时一直到过了建筑物A,所观察到的建筑物B的部分的变化。
第3题: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应给予指导。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亲身实践,尽量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看到的现象。即使有些解释不了,也能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1)在黑夜里把一个球向电灯移动时,球的影子逐渐变大。学生只要从大小上说明即可,对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进一步观察。实际上,只有当球在电灯的正下方时,影子才是圆形,当偏离时,会形成椭圆,抛物线,双曲线,这也可以让学生实际做一做。由此可以看出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之间的联系。但对形状变化的说明不作基本要求。(2)可以从影子长度的变化去观察,走向路灯时影子会变短。
第二篇:北师大数学六年级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78、79页《搭一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立方块组合成的)的形状,并能画出平面图;
2、能把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为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面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3、能根据给定的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立方块的数量范围。
教学重点:会按要求搭立体图形,并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教学难点:能把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为立体图形,并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具准备:课件,若干个正方体,彩笔,记录表,硬板。
教学过程:
一、旧知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用多个正方体可以搭出各种不同的立体图形,现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立体图形,你们能告诉我它们分别是由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吗?你用什么方法数的呢?
2、师:搭积木是同学们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游戏,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边游戏一边观察物体搭一搭。(板书课题:搭一搭)P78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活动一:根据搭出的立体图形,画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按指令搭立体图形,观察并画出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
师:第一个游戏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搭积木比赛观察物体,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1、用5个小正方体积木,搭一个立体图形(如下图)
2、认真观察,分别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生动手搭,师台上示范)想一想,你们从那个方向进行观察的?我们来看一看小鸟、米老鼠、小女孩他们分别看到了什么平面图形?(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上面、左面看又分别是什么形状?)
师: 用课件出示各面画出的图形。教师评价学生的作品。
师:你们画出的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与看到的立体图形符合吗?生:符合师:这个立体图形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呢?生:5个
师:这是一个我们熟悉的立体图形。所以很容易想像每个方向看到的形状,这五个小正方体排列得很规则,没有被挡住的,所以我们很容易就知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
(二)活动二: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游戏活动,老师这里也搭了一个立体图形,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也搭一搭,先看活动要求:
1、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立体图形(如图)。
2、从上面、正面、左面三个不同方向观察,想象它是什么形状,把它画在记录表上。(学生活动、教师示范、教师巡视、学生展示、教师评价)课件出示,板书。
师:这个物体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为什么只看到3个或4个小正方形?你知道为什么吗?
师:从正面看只看到了3个正方形,是不是只有3个正方体呢?生:不是。师:哪一个愿意上台来指一指呢?
师:从上面和左面,只看到了4个正方形,是不是只有4个正方体呢?生:不是。(小组里一起指一指被档住的小正方体)课件出示:
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想一想,要正确画出看到的形状,首先要认真观察,看看哪些小正方体是隐藏的,哪些是能看到的,画好了以后还要进行对照就知道,看得见的就画,看不见的就不画。
师:下面我们来试一试,先搭出与老师同样的立体图形,再分别指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教师巡视指导)课件出示。
(三)活动三: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三个游戏活动比赛,小女孩用5块积木搭了一个立体图形,这是她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你能不能把立体图形搭出来呢,分小组进行先看要求:
活动要求:按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搭一个用5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
师:板书平面图形(学生活动、教师示范、教师巡视、学生展示、教师评价、教师展示)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搭的?
师:引导学生说,我先观察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就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观察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就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观察从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就搭出符合左面的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
小结:根据上面的形状我们知道有一块是隐藏的,再根据正面的形状就知道隐藏在哪块下面了,这样我们就很容易搭好了,那就是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只能搭成一个立体图形。
现在我们来比一比:请根据以下几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成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师:板书平面图形。(小组活动、出示课件、评价)
师:我们发现根据从两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能够搭出两种立体图形。(出示课件)如果没有限制小正方体的个数又应该怎样搭呢?有几种搭法?(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师:搭出这样的图形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师生小结)
小结:从两个方向观察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但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的小立方体的数量范围。
请同学们完成P78最下一幅图。教师评价。
三、全课总结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80页
教学目标:
(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2)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讲故事:坐井观天
青蛙和小鸟到底谁对了?为什么他们看到的天是两个样子了?(让学生感受观察的范围不一样与他们的观察点有关系)
看来观察的范围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观察的范围》。
活动二:画一画
(贴图)秋天到了,桃子都成熟了,看!落的满地都是呢,有只小猴闻到香味赶来了,前面有一堵墙,什么都看不到了,真着急呀,没关系,爬树可是我的强项,爬到旁边的树上去看一看吧。
师:看,小猴子爬到了这个位置,它是从这一点进行观察的,(描出这个点)我们把它叫做观察点,我们把它确定为点A,那小猴在点A处能看到墙内的哪些地方呢?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启发学生将眼睛抽象成数学中的“点”,将视线抽象为数学中的“线”,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抽象能力。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实际动手画一画,画出草图。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将体会到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观察范围也在发生变化,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这正是运用了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它到底能够看到多大的范围呢?我们在图上该如何表示呢?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学生动手操作,并与同学交流,发展空间观念。)
如果小猴继续往上爬,爬到B处或者更高的C处,那下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1题:指名画,并说明画法,指出离墙最近的点和看到的范围。
2题:全班汇报交流。
(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与全班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总结板书:观察范围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而改变。
活动三:试一试
1、画出夜晚路灯下杆子的影子。
(贴图)这里有四根同样高的杆子,你能画出它们在同一盏路灯下的影子吗?
如果我们把这四根同样高的杆子看作一个人,那刚才的问题你能解释了吗?为什么人的影子在路灯下会忽长忽短呢?
(学生独立试画,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并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如图(课件出示),有一辆客车在平坦的大路上行驶,前方有两座建筑物。客车行驶到某一位置时(如位置①),司机能够看到建筑物B的一部分。
(进一步感受观察范围的变换与观察点有关系。)
3、师:我们都知道猫和老鼠是一对天敌,当猫看到老鼠就会扑上去捉住它,有这么一只聪明的小老鼠就躲到残墙的后面,可是小猫在残墙前,小老鼠可以在哪个区域活动又不会被小猫发现呢,你们愿意帮助它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在图2中画出小老鼠可以活动的区域。
足球场内的声音
教学内容:足球场内的声音(教材第82、8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用语言表达图中各种量之间的关系。
2、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能从图中分析出某些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谈话:上课之前老师先送一段音乐给大家。《金蛇狂舞》
你觉得这首乐曲怎么样呢?
这首乐曲的节奏强弱是不是始终一样呢?
师:对这首优美的乐曲节奏很鲜明,强弱变化也很大,时而轻而优美,时而有雄壮有力
激情四射,希望大家这节课也能这样活力四射。
师:大家可能都在电视上看过足球比赛吧!当有精彩进球时,足球场上会是什么状况?
这些声音是长时间一样大小,还是有变化的?有谁注意过这些声音是怎样变化的?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它们的变化情况。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足球场内的声音》。
(二)教学实施
1、下面我们听一段足球比赛时赛场上的录音。
谈话:你们感受到现场的气氛了吗?
2、课件展示描述某足球比赛插内声音的起伏情况的图
老师这里有一幅图,在图上能了解到哪些有关足球比赛的情况呢?我们一起来看:在这幅图中横轴表示什么?(时间)每一个格表示多长时间?(10分钟)纵轴表示什么?(音量)
3、获取信息。
从这幅图中你获得到哪些信息?
小组内交流,之后全班集体交流。
3、分析图意,研究从图片中得到的信息。
(1)从观众开始进场到全部退场.一共经过了多长时间?
(2)比赛开始前半时,足球场内的音量是如何变化的?
(3)上半场什么时间足球场内的声音突然变得非常大?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
(4)在半场休息时,足球场内的音量如何?
(5)描述下半场足球墙内音量变化的情况以及比赛的情形。
(6)比赛结束时足球场内的音量变得如何?
4、深化练习
(1)、问题解决完了,下面老师将这幅图的前半场配上解说请同学们边听边看图再一次感受足球场内声音的变化。
(2)、如果给你们5分钟时间准备同学们能不能将下半场的音量变化情况以及比赛情形用解说的形式叙述出来呢?
5、总结
观察图,横轴中的时间是一定的吗?纵轴中的音量是一定的吗?(他们都是变量)那么谁能说一说用图来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好处呢?
板书:图可以直观的表示出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试一试。
同学们刚才我们依据图直观的分析和感受了足球场的声音变化情况,下面让我们再次根据对图的观察分析体会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1.出示海水受日月的引力而产生定时涨落的现象。
让学生独立对图进行观察分析,体会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回答书上提出的问题。练一练。
刚才我们是根据图回答了问题,如果让你们根据对变化情况的描述选择合适的图你们能完成吗?
示练一练:首先鼓励学生理解语言所描述的情况,然后分析答案中的三幅图,特别是对一些特殊点的分析。
3、将练一练选中的第三幅图单拿出来让学生用语言再复述一遍。
五,全课小结。
第三篇: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数学思考教案
图形与几何 第1课时
复习内容: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复习目标:
1、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进一步认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
2、巩固角的概念,进一步认识角的分类及各类角的特征,能比较熟练地量角和画指定大小的角。进一步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3、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这些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完善认知结构。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学习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的经验和方法,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空间观念。进一步感受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产生继续探索学习的积极心态,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复习重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
复习难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 复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二、合作交流。
讨论并总结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达标测评。
四、板书设计。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五、教学反思:
六、作业情况。
七、辅导记载。
图形与几何 第2课时
复习内容:图形的认识与测量(2)复习目标:
能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概念;掌握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这些公式,熟练进行计算。复习重点:正确运用这些公式,熟练进行计算。复习难点:掌握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复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二、合作交流。
讨论并总结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达标测评。
(一)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
2、半径是2分米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是相等的。
()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90平方厘米。一个梯形的面积是45平方厘米.()
(二)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为10厘米,宽为5.7厘米的长方形。如果把它改围成一个圆。长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哪个大呢?
四、板书设计。
图形的周长与面积
五、教学反思:
六、作业情况。
七、辅导记载。
图形与几何 第3课时
复习内容: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3)复习目标:
1.知道所学立体图形的名称、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2.能够掌握所学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复习重点:明白所学立体图形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复习难点:能根据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复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二、合作交流。
讨论并总结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达标测评。
1、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边长为31.4厘米的正方形,求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
2、一个圆锥的底面周长是18.84厘米,高是4厘米。从圆锥的顶点沿着高将它切成两半后,表面积之和比原圆锥的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
4、把一块长15.7厘米,宽6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铝锭,和一块直径6厘米,高12厘米的圆柱形铝块,熔铸成一个底面半径为6厘米的圆锥形铝块,求这个圆锥形铝块高多少厘米?
5、四、板书设计。
立体图形
五、教学反思:
六、作业情况。
七、辅导记载。
图形与几何 第4课时
复习内容:图形的运动,教材第92页 复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运动的特征; 2.运用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感受数学的美。
复习重点: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运动的特。运用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复习难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复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二、合作交流。
讨论并总结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达标测评。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六、作业情况。
七、辅导记载。
图形与几何 第5课时
复习内容: 图形与位置,教材第94页内容。复习目标:
1.复习用数对和方向、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会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复习重点:能准确用数对、方向+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复习难点:综合运用知识,描述物体的位置。复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二、合作交流。
讨论并总结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达标测评。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六、作业情况。
七、辅导记载。
第四篇: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猜测——试验并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活动过程。能用实验对数学猜想做出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度。
2、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3、了解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单元教材分析:
《游戏公平吗》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本节是对上册中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通过经历猜测、试验、分析试验结果、检验等活动,让学生从中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重点:
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难点:能用实验对数学猜想做出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度。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激情引入——说一说怎样游戏公平,你是怎样做的。——探讨用骰子怎样公平——学生练习——总结游戏公平的设置应该注意什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进一步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
2:能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和规则。
3:愿意参与游戏活动、养成公平对待事件发生的现象。
教学重点:通过游戏活动、能设计出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
教学难点:设计公平的游戏。
教学准备:骰子、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游戏转盘。
教学步骤 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
激情引入
说一说怎样游戏公平,你是怎样做的。
探讨用骰子怎样公
学生练习
总结游戏公平的设置应该注意什么
一、激情引入。
1、你们喜欢下棋吗?两个人下棋,谁先走?是怎么决定的?(用拳头、剪子、布或用投骰子的办法。)
2、如果用投骰子的方法,怎样规定?(大于3点、小于3点)
讨论这样规定公平吗?说明理由
总结:大于3点的有3种,小于3点的有2种,这种方法是不公平的。
谁能想出公平的方法?
指导讨论,汇报:(抛瓶盖、转转盘、猜数、抽扑克牌)
二、学生练习。
1、抛瓶盖。
同桌做掷瓶盖游戏。
每人20次,同桌定好规则,记好记录,看有没有规律。
2、猜数。
三、交流自己制作的转盘游戏。
同桌相互玩一玩,做好记录。
四、做摸扑克牌游戏,讨论游戏规则。
五、总结:谈一谈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公平游戏
公平游戏不公平游戏
一、掷瓶盖游戏
按颜色——公平
二、摸扑克牌游戏
按数字和——不公平
(和大于
10、小于10)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整理与复习
(二)教学设计思路:
梳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做练习——讲解练习,互相讨论,使原有知识得到提高。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对这一单元的知识系统理解、掌握、应用、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系统整理学习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系统整理本段时间的学习内容
教学难点: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步骤 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
梳理知识点
进行总结
做练习
讲解练习,互相讨论,使原有知识得到提高。
一、人人谈一谈这一册中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知识,并作好记录。
二、全班总结。
三、解决问题。
练一练第1题:先估算,再计算。
练一练第2题:先独立做,再讨论做。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第3题:先观察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做。
独立列式算出商,并比较各式的商与除数的关系。
2、第4题:独立做,同桌校对。
3、第5题:讨论解决。先弄懂图意,独立计算,共同解决。
(1)可让学生直接计算结果。
(2)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书上的内容,理解服药的规定和题目要求,再进行计算。
4、课堂练习:第6题。
5、第7题:游戏,同桌进行。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分析和体会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由于黄球和白球都是 2个,每次摸1个球再放回去,摸得次数相同,那么,摸出黄球和白球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学生先判断,再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1、把除数转化为整数。
2、按整数除法的方法求商。
3、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课后反思:
第五篇: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图书馆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
1、师友交流预习情况
2、汇报预习情况
二、互助探究
1.出示”图书馆”主题图。
(1)请学生观察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2)在本子上写出所提问题。
2、自主学习,体会算理。
问题:童话世界和格林世界一共多少本?(1)师友探究尝试计算。(2)汇报探究结果 …….借助小棒。……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先拨出28,再在个位上拨出4,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剩2,十位上的2加上1就是3,合起来就是32。(3)列竖式: 2 8
+ 1 4
2
三、巩固反馈
1.完成“试一试”第1小题。
(1)学生试着画一画,再算一算,说一说。(2)根据情境图,列出算式。2.完成“试一试”第2题。
(1)在数线图画一画,算一算,并结合画图说一说。(2)利用数线计算进位加法。
四、分层提高。
1.完成课本第69页1、2题。学生独立完成。
2.完成课本第70页3、4题。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五、总结归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图书馆 童话世界和格林世界一共有多少本? 2 8 + 4 = 3 2(本)
8+4=12 28+2=30 20+12=32 30+2=32 2 8 + 4 =3 2(本)2 8
+ 1 4 3 2
答:童话世界和格林世界一共有32本
摘苹果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发展估算意识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
1、师友交流预习情况
2、汇报预习情况
二、互助探究 1.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理解图意,说说图中都有哪些数学信息。2.估一估,这个箱子装得下吗?
学生试着估一估,并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学生可能的方法:
(1)把两个数中的一个数看成整十数。
①把17估成20,38不变,20+38=58,58<60。②把38估成40,17不变,40+17=57,57<60。(2)把两个数都看成整十数:把17估成20,把38估成40,20+40=60,60=60。
3、探究学习,体会算理。1.尝试解决“一共有多少个苹果?”(1)师友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说算法同时借助小棒说明自己是怎么想的。(3)问题:这道题,在竖式计算时从哪位开始加方便呢?为什么?(4)总结提升。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请学生把几种算法进行小结。教师完善。8 +
7 5 5 2.算一算,说一说。(1)学生试着计算,并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师生一起进行小结。
(列竖式计算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三、巩固反馈
1.完成课本第72页“练一练”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2.完成课本第72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算式中加数与和,说一说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找一找变化规律。
四、分层提高。
完成课本第72页“练一练”第5题。
(1)学生准备6张写有班级和人数的卡片,先尝试把能坐一辆车的两个班安排在一起。
(2)交流想法:学生可能会说把人数最多的和最少的班级安排在一起。问: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3)把班级人数抽象出来,让学生试着用线连一连。
五、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摘苹果
把38看作40,17+40=57,装得下。
把38看作40,17看作20。40+20=60装得下。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
+ 1 7= 5 5(个)
练习四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同时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以及计算的正确率。进一步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与要求。
2.培养学生对知识应用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练习,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计算好习惯
。教学重点: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交流预习
1、师友交流预习情况
2、汇报预习情况
二、互助探究 1.算一算 9+18= 38+36= 44+36= 72-31= 2.课件出示课本第73页第3题。(1)学生先独立思考,弄清题意。
(2)分别计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把得数相同的小动物连在一起。(3)全班交流,集体订正。3.课件出示课本第73页第5题。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试着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3.课件出示课本第74页第7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如20与某数的和在65—75之间,才算打中。
(2)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三、巩固反馈
完成课本第73页第1题、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1.完成课本第74页第6题。在教学渗透估算的方法。2.完成课本第74页第8题。
四、分层提高
(1)教学时说清游戏规则。
(2)指名两名学生示范,再组织全班进行游戏。同桌一人说一个数,合作完成游戏。课本第73页第4题。
五、总结归纳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阅览室(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
1、师友交流预习情况
2、检测预习情况
二、互助探究。
1.出示:“阅览室”的主题图。
(1)请学生观察主题图,然后提出数学问题。
(2)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在小组中讨论完后,再在自己的本子中,写出所提的问题,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学生可能提出:
(1)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2)故事书还剩多少本?(3)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
三、巩固反馈
1.以“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为例。(1)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
(2)让学生尝试计算,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3.探索算理。
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帮助。(1)借助小棒。
(2)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
.(3)10-7 =3,20 + 3 = 23。
注意:用竖式计算时,学生容易忘记减被借走的“1”,教学时要结合摆小棒或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写竖 式时,一定要把被借走的“1”点在十位上,这样才不容易忘记。
四、分层提高
1.课件出示课本第76页“试一试”第1题(1)学生试着完成,指名板演。2.完成课本第76页“试一试”第2题
指名回答,并说一说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完成课本第76页第1、2题。先让学生算一算,再说说发现了什么。
五、总结归纳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学会了吗?板书设计:
阅览室
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30-7=23(本)30-7=23(本)10-7=3 20+3=23
· 答:儿童画报还剩23本。
阅览室(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过程:
一、交流复习:
1、师友交流预习情况
2、检测预习情况
二、互助探究
1、请说一说退位减法应该如何计算。
2、自主探索
问题:“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1)学生先独立尝试,再用小棒和计数器分别说明口算和笔算的道理。(2)计算“25-8”遇到个位不够减的情况,学生可能会想到很多方法。(3)结合竖式计算,提问“在用竖式计算时看到退位点,你想到了什么?”5 8 1 2
让学生一边拨计数器一边说理由。
三、巩固反馈
1.独立探究小亮比小东少跳多少下?(1)个人试做。(2)全班交流。
2.完成课本第78页,“算一算,说一说”中的题目。
四、分层提高
课本第79页“练一练”第1题。
五、总结归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可以跟同学们分享一下。版书设计:
跳绳
小红比小亮多跳多少下?
·
跳绳(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掌握100减两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3.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
1、师友交流预习情况
2、检测预习情况
二、互助探究
1.快速口算下列各题。
48-15= 91-3= 34-22= 23-5= 56-34= 42-9= 47-27= 72-7= 2.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自主学习
1.课件出示“100-48=?”。
(1)学生自己探索,说一说应该怎么算,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算法。①从100中减去40再减去8;
②把48看成50,“100-50”,多减了2再加上2; 2.拨一拨,再试着用竖式算一算。(1)说一说计算时的困难在什么地方。
(2)要求学生在计数器上把借的过程演示出来,边说、边拨。(3)让学生对照竖式,联系拨的过程,说说怎样借数。为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计算过程从哪位借了数,就可以这一位上面点上退位点,做个标记,以免忘掉。1 0 0
-4 8
2
三、巩固反馈
1.完成课本第80页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2.完成课本第80页第2题。
先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再列式计算,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3.完成课本第80页第6题。以竞赛的形式进行练习。
四、分层提高
课件出示课本第80页第7题。
可以让学生找出每种动物运动员的数量,思考怎样分配合适。课本第80页第4、5题。
五、总结归纳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五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数学游戏,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2.培养学生仔细检查的好习惯。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
1、师友交流预习情况
2、检测预习情况
二、复习旧知。
用小棒或计数器做一做,再用竖式算一算。
90-47= 57-19= 100-28=(集体订正)
三、巩固反馈。
1.完成课本第81页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得数对不对,再学着分析错误的原因。2.完成课本第82页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然后请做得快的学生介绍经验。3.完成课本第83页第8题。
练习时,可先计算出结果写在鱼尾上,再将3个得数进行比较,比较时,要提示学生看清题目要求,弄清排列顺序。
四、分层提高
1.完成课本第82页第4题。(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2)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2.完成课本第82页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3.完成课本第83页第9题。
本题是开放题,学生可能有不同的买法,只要总价不超过50元。4.完成课本第83页第10题。
五、总结归纳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我们再一次巩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能够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老师相信,你们的收获一定也很多,请把你的收获告诉给你的爸爸、妈妈还有小伙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