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1

时间:2019-05-12 16:57: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考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考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1》。

第一篇:中考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1

中考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资中县鱼溪职业中学

罗桂君 复习目标:

1、了解诗词鉴赏题的考试题型。

2、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与技巧。

3、帮助学生克服对古代诗词鉴赏的畏惧心理,增强应试信心。复习重难点:

1、诗词鉴赏的题型与答题技巧。

2、引导和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诗歌鉴赏题的方式和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复习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古诗源远流长,浩如烟海,许多优秀的古诗词脍炙人口,美不胜收,这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鉴赏古诗词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品位和文化修养;而更为重要的是,它是语文中考的考点和难点之一。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古诗词鉴赏的专题复习,掌握诗词鉴赏题的一些答题技巧,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二、透视诗词鉴赏的考点

1、感知艺术形象

2、理解内容主旨,思想感情

3、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4、品味表达技巧

5、品析语言特点,体味炼字

6、对名句的理解和鉴赏

三、近几年内江中考回顾

(—)篇目、特点及分值。先回顾2010年内江中考、2011年内江中考、2012年毕业会考试题,练习及讲评,引导学生说出考点和答题技巧

(一)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面2题。(6分)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上阕描写梅花的,下阕表达梅花的。(4分)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1、困难处境(遭遇)(2分)高洁、坚贞的品格(2分)(共4分)

2、表达了作者不争宠邀媚、坚贞自守的思想感情(2分)

分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词,分别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该词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这首词以梅喻人,上阕写梅的困难处境和遭遇:寂寞无主,还要加上风雨催逼!下阕写梅的气节操守:无意争春,即便是零落成泥,依然保持那一份清香!我们从梅花的命运与品格中不仅可看到词人仕途坎坷的身影,而且读出词人像梅花般冰清玉洁的精神世界。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做题时理解句意,揣摩内容,注意诗词特点,结合作者身世。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8分)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片中,“-------------”交代的是季节特征,“---------------”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4分)

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4分)

答案:1.“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各2分,共4分)

2.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两层意思各2分,共4分)分析:这是宋代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在晚年国破夫亡后写的词,抒发了内心的浓重哀愁。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表达技巧(修辞)。做题时理解句意,揣摩内容,思考背景,结合作者身世。

(三)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题目。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2、《潼关怀古》的“点睛”之笔是那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答案:

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峰峦的数量多及波涛的汹涌。拟人: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对偶:对仗工整,都是突出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为下文作者的怀古伤今做铺垫。(指出并分析一种即可,指出2分,分析2分,共4分)

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达作者对封建帝王的愤怒控诉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分析:这是一首元曲,属怀古咏史类,这类作品常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怀才不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历史兴亡之感。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技巧及作用的理解。做题时考虑诗词特点,思考答题步骤(修辞+作用+情感或主旨)。

概括:

1、分值:10年(6分),11年(8分),12年资中会考(8分)

2、题型是主观题,以填空,简答分析为主,题量为2题。

3、内容以课内诗词曲为主。

四、学生快速看资料,了解诗词类别,诗歌基本知识。

五、答题技巧点拨及常见题型出题角度(板书)

(一)请学生简要说出诗歌鉴赏常怎样出题,你一般怎么做,讲讲自己的鉴赏方法。

(二)常见的几种题型的出题角度及答题模式 下面是六类常见的题型的答题模式。

一、形象意境类 形象画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

意象意境: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

【知识联系】

1.所谓诗歌中的形象,是指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体形象)或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2.所谓意境是指思想感情与诗中生活图景有机融合的一种艺术境界。概括意境特点的术语有:雄浑壮阔、高阔远深、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繁华热闹、恬静安谧等。答题模式:意境描述+特点概括。如《使至塞上》幻灯2题

二、情感主旨类

情感蕴含: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思想感情有何变化)?或分析诗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主旨: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主旨是什么)?或就主旨句、关键词语发问。

【知识联系】常见5种情感类型:

1.人生志向,包括建功立业的决心,壮志难酬的悲叹,仕途失意的苦闷,洁身自好的追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志向等。

2.忧国伤时,包括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现山河沦丧的痛苦,反映边塞征战的壮烈,忧虑百姓离乱,担心民族命运,感叹昔盛今衰等。3.人生感受,包括伤春悲秋,叹息人生短暂、韶光易逝,感伤世事多变,抒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

4.思乡怀人,包括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等。5.送别感怀,如依依不舍,坦陈心志、劝勉安慰鼓励友人等。

【答题模式】

情感:诗句内容概括+情感特征。主旨:诗歌具体内容+诗歌主题

看幻灯《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夜雨寄北》

三、表达技巧类

【设问方式】

手法类:1.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或写作手法)?或就某一诗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分析。2.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要求从情景关系角度对诗歌(诗句)进行赏析。

思路类: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或要求分析诗歌的构思之妙。

【知识联系】常见表现手法见资料

【答题模式】表现手法+分析作用+情感或主旨 看幻灯《相见欢》2题

四、语言炼字类

炼字类:这句(联或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分辨优劣。

语言特色类:诗歌语言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语言特色,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知识联系】

1.诗眼:指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2.炼字:用最妥贴、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3.语言风格常用术语: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白晓畅、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等。

4.答题时把关键字词放在句中,结合全诗意境情感分析。表明观点即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解释含义包括解释字面含义和深层含义;还原景象要求展开联想和想像,结合诗歌整体表述诗句所描摹的景象。

五、多角度综合类

写了什么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景与情的关系怎样?(景与情的关系一般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情景交融等表达技巧)答题时参考以上四个方面的答题模式,问什么答什么,简单分析,略有侧重。

六、开放题型类

1、评价类

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语,判断是否正确,是否合理,并阐明理由。

2、续写类(略)

(三)答题技巧点拨

1、原则:在读懂的基础上答准、答顺、答美。

2、方法:“一切景语皆情语”;“诗言志”;结合诗歌背景;注意作家风格、身世;抓住关键字、词语、句子、诗眼来分析。

五、实战演练。(生做题时思考考点),涉及具体题目时,考生一定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该诗词的文化背景和具体内容,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知识积累,准确作答。

(一)赏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4题。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 ”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 ”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2.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 的感情。

3.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到。

4.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案

1、破 深(品味语言,体味炼字)

2、忧国忧民,眷恋家人(理解思想感情)

3、望 山河 草木花鸟(理解内容主旨)

4、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感知意境形象,分析作者情感态度)

1.细读下列两首诗,完成下列三个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淮上与友人别

李白

郑谷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_________,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诗则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2)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3)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诗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答案:(1)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品味表达技巧)(2)杨花落尽子规啼(对语句理解)(3)B。(多角度理解赏析)

六、总结归纳

1、理解句意,揣摩内容

2、推敲字词,领会感情

3、提练意境,紧扣诗意

4、文从字顺,准确简洁

七、布置课后作业,见资料

八、结束

第二篇:中考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中考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资中县鱼溪职业中学

罗桂君 复习目标:

1、了解诗词鉴赏题的考试题型。

2、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与技巧。复习重点:

1、诗词鉴赏的题型与答题技巧。

2、分清诗词类别,找准切入点,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训练学生的解答能力与表述能力。复习难点:

提高学生解答能力与表述能力。复习过程:

一、导语设计

二、诗词鉴赏是高考必考题型,大致在8分左右,所选内容以课外古诗词居多。中考为与高考接轨,在加试卷部分也将出现此题型,但内容多为课内诗词及课后必背古诗词的赏析。分值在6—8分之间。因此,加强对诗词鉴赏的复习,掌握诗词鉴赏题的答题技巧对提高同学们的中考成绩会有一定的帮助,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进行诗词鉴赏题的复习。

二、考点归结,能力要求

诗词鉴赏内容丰富,出题模式多样,如考查对诗意的理解。关于对诗意理解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对全诗名句的感悟。

考查鉴赏诗词的形象,分析意境;鉴赏分析语言特色;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等。要掌握诗词鉴赏方面的诸多知识,不是一节课就能完全弄明白的,需要同学们长期学习积累。但诗词鉴赏考查的重点是对诗词内容的整体把握,即了解诗词的内容,分析诗词的写作手法(表达技巧),把握作者的情感,这是诗词.鉴赏的核心内容。我们今天这节课主要就分清诗词类别,找准切入点,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希望能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在后期的复习中找到更多的解答诗词鉴赏题的技巧、方法,使诗词鉴赏问题引刃而解。

三、近几年中考回顾(—)篇目、特点及分值

(二)题型回顾

1、选择题

2、填空题

3、简答分析题

(三)2010、2011及2012年毕业会考题目练习及讲评,引导学生说出考点和答题技巧

四、分清诗词类别,评价思想内容,理解答题技巧 此类鉴赏关键在于分清诗词类别,找准切入点。

我们回顾初中阶段所学古诗词,就诗歌的主要内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大致归纳如下:

1.诗歌的主要内容有: ①写景抒情诗,(山水田园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古代优秀的山水田园诗都是佳山秀水的自然美在艺术上的再现,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类诗词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词的鉴赏首先在于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进而感受诗词中情景交融的意境,最终把握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杨万里等。当然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如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诗描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神奇秀丽的景象,抒发了诗人青年时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不畏艰难想要登临人生绝顶的雄心壮志。这是一首情调高昂,“语语奇警”的五言古诗,充分体现了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②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就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当然,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解读时用心体会。例如:《卜算子 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该词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这首词以梅喻人,上阕写梅的困难处境和遭遇:寂寞无主,还要加上风雨催逼!下阕写梅的气节操守:无意争春,即便是零落成泥,依然保持那一份清香!我们从梅花的命运与品格中不仅可看到词人仕途坎坷的身影,而且读出词人像梅花般冰清玉洁的精神世界。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鉴赏这类诗词,首先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然后要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这类作品如果扩而大之的话几乎可以涵盖所有的抒情诗。如羁旅乡思、友情亲情、离情别绪、田园归隐、报国建功、忧国忧民、哲理言志等。由于“诗言志”的关系,咏怀的作品相当多,举一例简单说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前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续写——这就是“即事”,阐发了诗人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朋友)深深的怀念——这就是“抒怀”。全诗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④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例如,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是其主调,(代表诗人如高适、岑参)也有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宋代的边塞诗词则更多地表现出想要建功立业的壮志和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如范仲淹 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该词表现作者御敌守边、建功立业的气概和抱负,同时也反映边地之苦和思乡之情。

辛弃疾的《破 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虚实结合的方法,表现了词人的宏大抱负。壮与悲,理想与现实,形成强烈的对照,抒发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

⑤怀古咏史诗,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权者的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后的沉思,蕴含了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晚唐的杜牧、刘禹锡等。鉴赏咏史诗应注意的问题是:首先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和用典(对于典故不仅要了解 二抒情的鉴赏

1、直接抒情

2、融情于景

3、借景寄托

4、移情于景

5、借物抒情 三意境鉴赏

1、感伤的意境鉴赏

2、意境的清丽隽永

3、意境阔远

4、恬淡静美的意境

第四部分古诗词内容鉴赏

一、乡情乡思

二、友谊友情

三、爱情婚姻

四、亲情伦理

五、离情别情《雨霖铃》

六、田园归隐《新凉》

七、军旅战争《从军行七首》

八、怀古咏史《金陵怀古》

九、哲理言志《清平乐》

十、忧国忧民

第五部分古诗词主旨欣赏

一、珍惜青春时光

二、爱国主义

三、借物抒怀

四、热爱生活

第六部分古诗词风格赏析

一、瑰丽奇特美

二、清新自然美

三、雄浑奔放之美

四、慷慨悲壮之美

6.细读下列两首诗,完成下列三个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淮上与友人别

李白

郑谷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_________,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诗则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2)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3)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诗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6.(1)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2)杨花落尽子规啼(3)B。

六、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最后两句采用的是___________的抒情方式,既表现了作者_________ 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的____________的民族心 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牙璋”“凤阙”“铁骑”“龙城”采用的 都是_______的修辞方法。

2、全诗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首联采用_______的写法,先交代________;中间两联采用______的写法,描写__________; 尾联采用______的写法,表达___________。全诗富有_______主义 色彩。

6、①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民族心态;借代的修辞方法。②实写;赴边缘由及心中所感;虚写;描写想象之境,反映军威战况;实写,表达从军赴边的强烈愿望;浪漫。

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3.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先生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一、导入。

1.由有关风筝的诗歌导入,引入本文的篇名、体裁和作者。

2.简介本文的作者鲁迅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二、预习检查。

读准下列字音

1.生字。

丫杈chà 憔悴qiáocuì 模样mú 嫌恶xián wù 可鄙bǐ 什物shí

惊惶huáng 瑟缩sâ 惩罚chãng 虐杀nûâ 宽恕shù 苦心孤诣yì

堕duî 蜈蚣wúgōng 伶仃língdīng

2.形近字。

嫌xián 嫌恶怒nù 愤怒堕duî堕落

赚zhuàn 赚钱恕shù 宽恕坠zhuì下坠

诀juã 诀别

决juã 决定

抉juã 抉择

3.多音字。

â 凶恶

恶ě 恶心

wù 嫌恶

shí什物

mï 劳模

什模

shãn什么

mú 模样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主朗读课文。

1.朗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

②停顿恰当;

③读出感情;

④读出重音。

2.根据课文的内容,快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课文是介绍风筝这种工艺品的吗?(不是)

②风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线索)

③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我”毁掉了弟弟的风筝,后来我知道自己错了,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不记得了。)

④课文写作的时间是哪一年?你知道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什么社会吗?(1925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⑤文章记叙的顺序有哪几种?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顺序、倒序、插叙)

(二)思考。

1.“我”为什么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

2.为什么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3.鲁迅对等自己的错误的态度与一般人有何不同?(对待自己当年的行为,深深地谴责自己。不因自己当年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不因时间久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

四、合作探究。

质疑、讨论、答疑

(一)1—2段(第一组问题)。

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来说,是引出下文)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二)3—4段(第二组问题)。

1.3-4段一面写“我”,一面写小兄弟,对小兄弟的描写流露出什么感情?

小兄弟入迷的情状描写得越细致生动,越加重对剥夺他放风筝权利的封建家规的控诉力量。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

2.对我流露出什么感情?

鲁迅是在自责自己当年扮演了冷酷无情的精神虐杀者的角色,言辞中流露出了同情、后悔、自我谴责之意。

3.朗读。

(1)你能读出明显表现出作者忏悔心情的文字吗?

(2)应用怎样的情绪和语调朗读?(沉重的)

4.小结一:本文的一个重要的情绪是忏悔,朗读时,语调应是沉重的,包含强烈的自我遣责的意味。

5.配乐朗读:用沉重的语调读出忏悔的感情。(注意着重号词语)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

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三)5—8段(第三组问题)。

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不幸”?

2.文中所说的“精神虐杀的一幕”,具体指前面的哪些事情?

3.配乐朗读。(用沉重的语调读出忏悔的感情)

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4.核心问题探讨:

弟弟全然忘却,作者理当心情轻松,然而作者却说“我的心只得沉重着”,弟弟全然忘却,作者理当心情轻松,然而作者却说,“我的心只得沉重着”,作者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

(作者是一位能够勇于反省、勇于自我谴责、勇于承担责任、家庭与社会责任感都极强的作家,不可能因为弟弟的忘却、无怨就会自我说谎,自我欺骗地认为自己无过了。)

(四)9—12段(第四组问题)。

1.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被虐杀者的麻木使虐杀者可以恣意妄为,这令人感到悲哀而沉重。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的思想来指导。)

2.为什么说“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形容天气外,有没有别的含义?

(“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也不可能了。

“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

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

3.小结二:

本文的另一个重要情结——悲哀。朗读时,语调应是沉重的,包含强烈的社会遣责意味。

4.试着饱含情感地配乐朗读这部分。

(五)课堂总结。

文章中心的两个要点:

忏悔:我对弟弟的“精神的虐杀”——自我谴责

悲哀:弟弟自甘受辱、受辱而不知、全然忘却。

五、探究文意。

整篇文章看完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来思考一下: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要告诉我们什么?

参考(可以从以下角度去思考)

1.鲁迅对于小兄弟的感情。

2.对于自己的错误该怎么办。

3.怎样看待游戏。

(知错就改、手足情深、反抗封建教育)

六、自由感悟——向生活延伸。

1.从儿童教育的角度去理解“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个概念。

2.有关天性的名言。

3.说话训练。

课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很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选一个你最难忘的说给同学听听。

第三篇:比较类诗词鉴赏复习课教学设计

比较类诗词鉴赏复习课教学设计(导学案教师版,附同步课件)

湖北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高中 王家新

学习目标:

1、了解比较类诗词鉴赏题的题型特点。

2、掌握比较类诗词鉴赏题的一般答题方法。

3、通过鉴赏练习,巩固诗词鉴赏题答题规范与答题技巧。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把握要点。自主练习,独立思考。

(一)、比较类诗词鉴赏题的题型特点。

比较类诗词鉴赏题是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中的常见题型,也是湖北高考语文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题型(2006至2012七年中五年涉及比较鉴赏)。比较类诗词鉴赏题比直接分析一首诗的难度有所增加,这种比较鉴赏题,信息容量大,综合检测性强,能更准确地考查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它是高考诗歌鉴赏题发展成熟的表现,也是对学生古代文学文化积累的更高要求。

在考点选择上,比较类诗词鉴赏题既有对古诗中某一字词或诗句的比较鉴赏(如不同版本的字词诗句的比较、诗句与相关名句的比较等),也有同一诗人同一题材的两首诗的比较鉴赏,更多的则是不同诗人对相同或类似题材的两首诗的比较鉴赏。它要求考生在比较中完成对诗歌的赏析,如何在解题过程中保持清晰的思路,以减少失误,就成为获得高分的关键。

从题型设置上,有“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求同与求异”等几种类型,其中“同中求异”这一类型为最多。从命题角度看,可以分为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

(二)、比较类诗词鉴赏题答题思路与解题指导。

比较类诗词鉴赏题一般答题思路:①通读这几首诗(词、曲),结合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包括注释),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写法。②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曲)的差异性。③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1.【.意象、意境比较鉴赏解题指导】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思的组合。象即诗中的形象,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景象、物象、事件和抒情主人公形象,意就是作者的情思。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画面,又称为情景、境界、氛围。一般来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离开意象,无以谈意境。故在古典诗词中,意象是起点,意境是终点。比较鉴赏时要注意:披“象”入“意”,由“象”至“境”。

2.【语言比较鉴赏解题指导】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抓两个方面:一是品字析句抓关键字词,首先抓动词,其次抓形容词,再抓数词、副词和其他虚词。二是分门别类抓语言风格,或朴素自然,或婉约细腻,或清新明丽,或幽默讽刺,或沉郁顿挫,或悲壮慷慨等。

3.【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比较鉴赏解题指导】表现技巧(艺术手法)的比较鉴赏,一要熟知基本知识,如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描写手法有比兴、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结构安排常用的模式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此外还有各种修辞方法。二要了解各种表现手法、艺术技巧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4.【思想感情比较鉴赏解题指导】理解内容、把握情感,前提是读懂诗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读诗的题目,题目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②了解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即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境遇、心情的不同,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③注意诗中的意象,诗歌要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④注意诗的最后两句,古人写诗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三)、借助已学知识,独立完成高考典型例题。1.意象、意境比较鉴赏。【典例1】(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

吕本中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问题】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解析】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借“南”暗示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木芙蓉就成为爱国志士的象征了。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诗中后句,诗人将“无言”和“一生开落任春风”来比喻桃李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而自己无言,来衬托木芙蓉霜后“着红”的英勇气概。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立的两种不同品格的代表,寓意深刻。‘《窗前木芙蓉》是诗人早期作品,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的花那样纤弱,动不动就是“愁红怨绿”的可怜样子。作者借木芙蓉表现了自己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昂扬不凡的气度。

【典例2】(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①凤城:京城。

【问题】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答案】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解析】第一首明显是一首送别诗,诗歌以景结诗,以水寓情,相似点在“长”。第二首结句以眼前之水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2.语言比较鉴赏。

【典例3】(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①过五溪。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①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问题】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解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杨花落尽,万卉消歇,暮春时节那种寥落迷茫的景象,已经足以撩起人的愁思了,而阵阵传来的杜宇的悲啼更使人产生一种空旷孤寂的情绪。“闻道龙标过五溪”,诗人听到了好友远滴的恶讯。将自己对友人那种纯真的友情和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交融在一起,景语中蕴含着浓郁的情味。所谓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心与物融,情与景合。这首诗就达到了情景相融,妙合无垠的境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澄碧的蓝天,月亮是那样皎洁无暇,明净幽美,不正象征着诗人的真挚友情吗?诗人之“愁”是怀人之愁。而用一“直”字,更写出了诗人那种要急切前往抚慰友人的深婉情致。

《龙标野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精神。因有“青山明月”和他相依为伴而情绪昂扬。欢聚、畅饮并不能使远滴的王昌龄获得真正的心理平衡,所以“青山明月不曾空”便自然而出。“青山”、“明月”是天地间永恒的美好存在,是作者遣怀寄情的对象,更是诗人精神人格的物化。诗人以青山明月自许,表现了对人生大自在大拥有的追求。充分表达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一洗“黯然销魂”的低沉情调,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精神。

【典例4】(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咏白海棠

薛宝钗

咏白海棠

林黛玉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问题】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试做简要分析。

【答案】“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清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

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3.表达技巧比较鉴赏。【典例5】(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过华清宫

李约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问题】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答案】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解析】吴融的《华清营》以小显大,通过华清宫中的细枝末节来揭露荒淫无道的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奢侈生活所加于人民的苦难。这首诗意境新颖,讽意含蓄,以宫内宫外冷暖的迥异形成鲜明对比,造成结构的错落、诗情的跌宕。

李约《过华清宫》抒写昔日君主追求淫逸,将国计民生的大事看得很轻。结果,兵变作乱,帝后升天,唯有千年长生树仍直直地长在那里,感叹王朝的兴废。

4.思想感情比较鉴赏。【典例6】(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王维

夜深(宋)周弼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问题】(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答案】(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

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

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解析】(1)王诗和周诗都是三、四句写“夜景”,这里分析“夜景”的不同,应从内容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2)“心境”的分析,要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或“诗眼”),王诗抓第一句中的“悲”,周诗抓“不闻”“不知”等。

二、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组内交流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三、全班交流展示。分组展示(每组一题)对典型例题的解答思路及方法总结。通过质疑对抗、教师点拨,巩固所学。

四、课堂小结。

五、巩固练习

1.(2010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答案】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解析】此词感情悲伤,认为见面的欢喜抵不上原来的离愁,随着离别又添了新的离别的悲伤,感情

侧重于相见前后的悲伤,只看到了消极的方面;秦词写深沉的爱情,认为感情只要是长久,就不在乎是否日夜相守,是对离别人的劝慰,侧重于表现情感之深,态度积极。

2.(2010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

峡口送友人(司空曙)

送蜀客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答案】暮春

飞花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识。能力层级是C级。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答案】思念故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前一首“同为客”表现思乡之情,后一首“自缘身是忆归人”直接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答案】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解析】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第一首写伤春之景,目的是写离别之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与不同意的关键。

3.(2011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刘敞

望湖楼晚景

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答案】(1)和风细雨(2)①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②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3)①刘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 望的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②.苏诗通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雨 前,雨后的壮观美景。

【解析】两首诗歌同为写景佳作,赏析时抓住诗人描写的景物,品味景物的特点,结合诗人的诗歌特点,全面赏析。

4.(2007重庆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海棠(宋)苏轼

惜牡丹花(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①,香雾空蒙月转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注】①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两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2分)【答案】(1)前两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两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解析】(2)本题选了苏轼和白居易的两首诗进行思想感情比较鉴赏。苏轼的诗中“泛崇光”、“空蒙”、“红妆”一类词,表达了苏轼对盛开的海棠花的喜爱之情。白居易的诗,题目中的“惜”,第一句中的“惆怅”,第二句中的“残”,末句中的“惜”等表明了诗人对将要凋零的牡丹花的珍惜、惋惜之情。

5.(2007江西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金陵晚望

高蟾

金陵图

韦庄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答案】(1)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2)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画得成的。

【解析】(1)从两首诗的题目可知,两首诗均为怀古诗,诗人怀古伤今。从注释可获得启发,“晚唐”二字透露出感伤的对象是正在走向没落的唐王朝。(2)“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他把这种潜在的危机归结为“一片伤心”,而这“一片伤心”是无法表达出来的。“谁谓伤心画不成?”这画的内容就是“老木寒云满古城”,使人看到三百年间的金陵,并非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帝王之州,而是老木寒云、危城破谍,使人感伤的古城。

6.(2007浙江卷)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2分)(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答案】(1)燕子。兴亡。(2)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解析】(1)意象,通过寻找三首诗歌的意象分析比对,很快找出相同事物“燕子”来作答;作者思想感情通过诗中关键词来理解把握,第一首的“旧时”,第二首的“千古伤心”,第三首的“亡,都尽说”都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

(2)了解每首诗的关键语句,如第一首三、四句融情于景,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沧桑;第二首一、二句委婉的抒发了亡国之痛;第三首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出浓郁的存亡兴废之感。这些句子对于学生理解诗歌主题有很大作用,学生准确答题就有了充足的依据。

7.(2006重庆卷)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新雷

张维屏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2分)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4分)

【答案】(1)“觉春生”、“安排著”、“只待”。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有“春生”和“千红万紫”。(2)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解析】(2)“只待”表明“渴望与期盼”。新雷第一声后,万物萌生,暗寓新生活、新气象的出现。“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对新生事物的呵护与关爱体现。

第四篇:中考复习诗词鉴赏:34个试题

中考复习密卷

编辑:pancao 2012年中考复习·诗词鉴赏:34个试题(黄金版)

姓名 下列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乱”字,描绘了早春时节百花盛开、美不胜收的迷人景色。

B.张养浩的《山波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中,“聚”是群峰汇聚之意,“怒”形容波涛汹涌,全句表现潼关地势的雄伟与险峻。

C.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说的是因战乱不断,诗人被困整整三个月,无法与家人取得联系,只好写信表达对妻儿的思念。

D.温庭筠的《望江南》描述一个独处深闺的女子,痴情地等待心上人的归来,细腻地写出她从希望到失望,再到“肠断”的情感历程。2 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无可奈何花落云,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意思是惋惜新花落去,庆幸旧燕归来,非常深切委婉地表达了对时光生命和美好副手的热爱礼宾司,情调柔媚和婉。

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

C.“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明月地写出了诗人想昨到鱼却没有渔具,只好待在一旁羡慕别的垂钓者的心情。

D.“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刻画了劳动人民在特定情况下的反常心理,不是不知累,不知热只不过是要趁着开长多干些活,由此深刻地表现了他们的痛苦、辛酸与无奈。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词人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然而壮志难酬的悲伤愤恨之情。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饮酒(其五)》)

“心远地自偏”表明因为诗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愁云”一句既是写景,又是写情,由写愁云的惨淡引出下面的送别场景。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是那个苦难年代的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4(孝感市·2011)下列诗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极具艺术表现力。诗人赋予“日”与“春”以物的新旧交替,“生”与“入”以人的意志情思,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以“落红”喻身世,借“春泥”明心志,表明决心远离官场,退隐避世,化作春泥,栽桃培李。

机密

2013-4-5 中考复习密卷

编辑:pancao 引起议论,反映出他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认识。

B.“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夕阳西下”写景,断肠人在天涯写人抒情。全曲重在写景,以人为背景,借人的心碎肠断烘托景的悲凉,这是相互映衬的写法。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里写弓写马,全是侧面描写,意在衬托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

D.“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四面边声”从听觉上加深悲凉之感,“千嶂里”从视觉上把塞上荒僻的情景描画出来,使读者身临其境。9.下列对诗词 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虽然辞官,但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诗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有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关万木春。”这两句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途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的彼岸,实现自已的远大抱负。10.对下面诗句理解和品赏正确的一项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相会,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气氛。

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诗人的理想,这是一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情怀,就像他在兵荒马乱中写的“三吏”“三别”一样。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冬雪喻春花,联想新奇,比喻独特,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又写出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

D.“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全词的感情大转折,与首句的悲哀情调形成鲜明对照,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1.对诗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人以“沉舟”与“病树”对比,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深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怀。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的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隐喻自己未得机遇和抑郁不平心境。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是诗人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谱写的一曲人生赞歌。

D.“但愿人长久,知里共婵娟。”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也体现了词人博大的胸怀。

12.对下列诗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残夜”将尽未尽之际,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天亮时的情景。作者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象征,并用“生”“入”使之拟人化,赋予他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力量。

机密

2013-4-5 中考复习密卷

编辑:pancao(5)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6)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 ”一词,透过这个词,我 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2分)

(7)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15.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2分)

答:(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答: 16.诗歌鉴赏,完成15~16题(4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从本诗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写两个以上)(2分)

(2)本诗以“春”为着眼点,通过描写西湖初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3)这首诗的作者是,诗中他最迷恋“ ”这一景致。(1分)

(4)全诗以 为线索,以 季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诗中的“钱塘湖”是指。(3分)

(5)从诗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请概述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答:(1);(2)。17.德宏州 阅读古诗,完成(1)~(2)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诗歌第二句中的“吟鞭”是指。(1分)(2)全诗最后两句,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1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4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机密

2013-4-5 中考复习密卷

编辑:pancao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前六句着重叙事写景,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思乡的感情。(2分)(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2分)

21.(河南省·2011)

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2分)

22.(河北省·2011)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才匕篇,兼怀子由。

明月儿时有?把酒问青天。不多。天上官闭,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高处不胜寒。鱼生元竟色j勉座上且。转朱阁,低绩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婢娟。(1)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2分)

答:

(2)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答:

23.(怀化市·2011)

(三)诗歌赏析(每小题2分,共4分)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对前朝往事的咏叹,表达了自己 的思想感情。(2)人们对这首诗的后两句颇为喜爱,请从表现手法上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3)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3分)

24. 使至塞上 王维

机密

2013-4-5 中考复习密卷

编辑:pancao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指心远离官场和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都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2)对下面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 “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27.(湛江市·201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2)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8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以下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盛夏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B.词中运用了侧面烘托和动静相衬的表现手法,既写景又写人,使整个夏夜充满诗情画意。C.上片写晴,下片写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描写了骤雨将至的景象,也隐寓词人退隐生活中内心的不宁静。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的意思是,踏着小路在溪桥处转了个弯,忽然出现了社林旁边曾经见过的那个茅店。

(2)“稻花香里说丰年”是从嗅觉角度来表现景物特征的,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2分)

29.游山西村(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机密

2013-4-5 中考复习密卷

编辑:pancao D.全词意境悲凉,与李清照的《武陵春》一起为宋词婉约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1.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字表现了边陲之地的。(2分)(2)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2分)答:

(3)就表达方式而言,这首词的上阙运用了,下阙运用了。(2分)(4)由“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词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表达塞外奇特壮美景象的诗句“,”。(2分)(5)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词人着意用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内地景象的迥然不同。

B.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开头两句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从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卫国思家的心理矛盾。

C.结尾三句情调激昂、高亢。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的腐朽和软弱及其不修武备、不重边功做法的愤懑之情。

D.词人写了自己亲临目见的景物,表达了戍边将士复杂的情感,全词意境壮阔,形象鲜明,语言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6)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片描写边塞秋色,以一“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方面描写迥异内地的独特景色,表现边塞的悲凉,同时也反映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正面揭示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将士们苦中作乐,夜深霜重之时仍在军营中奏乐欢闹的场面。32.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片中,“ ”,交代的是季节特征,“ ”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4分)

(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4分)

(3)这首词所写的时令是“晚春”,从词中哪个语句看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词中原语句填写〉;“日晚倦梳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词中原句回答(2分)

(4)你认为这首词中写得最好的句子是哪两句?为什么?(3分)

机密

2013-4-5 中考复习密卷

编辑:pancao 答案:1.C 答案:2.C 答案:3。A 答案:4.B(3分)答案:5.(4分)(1)(2分)B

(2)(2分)A 答案:6.B 7.D 8.B 9.C

10.B

11.A 12.C

答案:13(1)①观(1分)②树木百草(1分)③秋风洪波(1分)(2)思想内容:这四句写出大海的广阔浩大(1分),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1分);表现手法:①情

景交融:借大海的宏伟广阔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②虚实结合:写景为实,想象为 虚。③动静结合:水的动,岛的静;树木百草的静,秋风洪波的动。④运用夸张和对偶写出 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答出其中一点给1分,答出其中两点给3分,大意对即可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⑶暂无

答案:14(1)A(2)忧国思家之情(2分)(3)“望”有“观望”“希望”“盼望”之意。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希望战火平息;盼望能与亲人团聚。(答出两点即给满分)(3分)(4)破 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5)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6)国破或:破(2分)(7)C(2分)答案:15(1)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1分)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

(2)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见到的青山绿水、波平浪静等江南景象,时近春节,头顶大雁,诗人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慨,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的思乡之情。

答案:16(1)从以下词语呵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象:“水面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浅草”“几处”“新燕”“早莺”。

评分标准:2分,答对1个给1分,答对两个以上计满分。

(2)诗人喜悦的感情(或“诗人对西湖早春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或“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3)白居易 绿杨阴里白沙堤;(4)行 春 杭州西湖(各1分)(5)(1)最爱湖东行不足;(2)对西湖春天美景的迷恋与赞美。(各2分)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

答案:17(1)诗人的马鞭(2)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

答案:18答:从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说到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将“国家”与“自身”联系在一起,(1分)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深情。(1分)(2)(2分)答: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1分)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或“为国捐躯”、或“举身赴国难”)的坚贞情怀。(1分)(3).形势的险恶(1分);境况的危苦(1分)。(2分)

(4)①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②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永垂史册,映照千古。③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只要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分)(5)①寒窗苦读,进入社会;②峰烟四起,艰苦抗元。(6)不赞成,诗人的惶恐、零丁是当时所处环境的真实体现,但作者并未因此而消沉、退缩,而是呐喊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震烁古今。(7).C,答案:19(1)C(2分)(2)A(3分)答案:20暂无。

机密

2013-4-5 中考复习密卷

编辑:pancao 戴、赞扬、敬佩(或:对苏轼政绩的肯定)(能从“实质”上说对,即可给满分);(3)示例:“狂”:激情奔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迈的风格;“卷”: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突现阳刚之美;“挽”: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心百倍,激情无比(三个词语均体现豪放之气势)。(4)C(2分)(5)、B(6)D 答案:31.(1).与中原不同孤寂荒凉(2分)(2)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之情。(2分)(3)描写 抒情(2分)(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5)C(6.D(写夜深霜重之时传来的悲凉哀怨的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

答案:32(1)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各2分,共4分)

(2)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两层意思各2分,共4分)(3)闻说双溪春尚好 物是人非事事休(2分)

(4)示例: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词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将“愁”与“舴艋舟”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使抽象的“愁”变得具体生动形象;赋予无形的“愁”以重量,竟达到了船“载不动”的地步。“舴艋舟”则运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词人所说的究竟是船小还是 “愁”重,不言而喻。(3分)

【详细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理解与鉴赏能力。第一问考查对词句内容的理解。“春尚好”意为春天还没过完,春天的素色还好,暗含“晚春”之意;俗语有“女为悦己者容”,词中的“物是人非事事休”则道出了词作者当时悲凉的心境——丈夫去世,因而“日晚倦梳头”; 第二问考查对词中重点句子的鉴赏,可以从词句运用的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这一角度入手,谈其作用或表达效果等。

答案:33(1)(答:兴)(2)(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 健康明朗 答案:34(1)(答:伊人)(2)(答:艰难曲折 可望不可即)

机密2013-4-5

第五篇:高考复习专题 古代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益阳市综合职业中专

语文文秘教研组2013年下学期公开课教学设计

讲授:蔡云昌

教学内容:古代诗歌鉴赏

教学目标:1初步鉴赏古典诗词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重点:鉴赏古典诗词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教学过程:

一:考点剖析,明确要求。

文学鉴赏是近几年对口升学考试必考内容。考试内容大多为唐诗宋词,要求是初步鉴赏古典诗词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型均为选择题。

二:从诗词中体现出的思想感情来看诗词的几种常见类型: 咏物抒情诗

例如 《石灰吟》

——于谦

山水田园诗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惜别送别诗

《 赠汪伦》

——李白

思乡怀远诗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咏史怀古诗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民生爱国诗

《示儿》

——陆游

边塞戍边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岑参

爱情怨女诗

《红豆》

——王维

三: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看作者

在鉴赏时可以先看看作者,如果作者是我们不熟悉的的,那么他的生平经历及创作不会影响到诗歌的鉴赏,如果作者是熟知的,那么就要联系他的生平经历以及创作风格来解读诗歌。即借助平时我们积累的关于作者生平、时代、风格流派来理解诗歌。例如李白杜甫陶渊明曹操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柳永等等。

例一: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zhè gū)。

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答:辛弃疾生活在南宋时期,山河沦陷、百姓涂炭,朝廷腐败、奸臣横行,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词中巧妙的借用鹧鸪鸟鸣的谐音,传达出天下百姓热切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呼声,表达了作者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忧愤和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㈡审题目

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它往往告诉我们诗的内容,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主体及作者的情感。

《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表达的是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咏古词,表达的是昔盛今衰,忧国忧民,建功立业的主题。

例二:

人日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身处异地而深切的思念自己的故乡,急欲回到故乡的心情。

㈢ 读序和注

一般序在诗前,注在诗后(有的巧妙安排在题干中)。它们有的交代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帮助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例如:

①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琵琶行》

②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③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

④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梅岭三章》

例三:

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③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即事,写眼前的事情与情景。②张罗地:指作者的闲居之地门可罗雀、十分冷落。③宿鸟,黄昏时归巢的鸟。

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孤独寂寞以及对世人趋炎附势,世态炎凉的感叹。

诗的一、二两句写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的景象,这凄迷残败的景色表达着作者因政治斗争失意而生出的落寞愁绪;第三句直写自家门前车马稀少,几可罗雀的景象,可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第四句以归巢的鸟鸣声中,关上自己家门的动作收束,传达出被隔绝世外的落寞凄凉与抑郁无奈纠葛的情怀。

㈣ 分析诗的内容

这是理解把握诗歌的最主要的凭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分析。

从意向入手

(古诗词中有很多物景都赋予了特定的意义。)

“柳”——挽留 留恋之意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月”——思念家人朋友,盼望团圆之意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鸿雁”——大多表示书信传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 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

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秋蝉——高洁,悲凉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梧桐——凄凉悲伤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

2找主旨句

就一首诗而言,关键句是指某一联或某一句,它们一般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或者含有某种哲理的诗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杜甫 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会当凌绝顶”表达诗人登临泰山顶峰坚定的决心,自励的意志和豪迈的气慨,使全诗的意境格外雄阔高昂。“一览众山小”则以虚拟笔法,显示诗人高瞻远瞩和俯视一切的雄心。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表达杜甫在自己身处困境时却依然忧国忧民的高尚节操.从而把诗人的博 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此句流露出了词人悟透人生的洒脱和旷达的性格,也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感叹,这里以大开大合之笔从人生写到自然,将各种生活加以提炼和概括,包含了无数的痛苦、欢乐的人生经验。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论诗》赵翼

一个国家每个朝代都会有有才能的人,他们各自的影响也只有几百年而已 因此诗歌创作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朱熹

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3找关键句或者诗眼

所谓诗眼,就是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炼最传神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者情趣性的词语。它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木兰花》宋祁

一个闹字把整个景物写活,体现春意盎然之景色,使整个画面有了动态之感,生动了起来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谒金门·风乍起》 冯延巳

“皱”字,写平静水面的突变,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寓意深远。一个皱字以写人的姿态模仿春水被风吹起的姿态,实是表现作者的心被这风给吹乱了。以景写情,生动深刻。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这两个字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如此情景: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王安石

这个“绿”字是一个表颜色的形容词,用在诗中变成了使动用法的动词,既有色彩感又有动态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美。

四:课堂总结

一看作者

二审题目

三读序注

四析内容

① 找意象

②找主旨句

③找关键词和诗眼

五:练习布置:

复习指导书P112--P113共8小题。

2013.11.17

下载中考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1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考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诗词鉴赏题型——“炼字”专项教学设计 ---------结合《整合资源,构建整体德育网络》课题哈尔滨市第十四中学语文组陆琦 简要说明: 中国古今上下向来喜欢诗,有“诗国”之称......

    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诗词鉴赏德育活动课教学设计 黑山县新兴镇中心小学 赵文娇 诗 词 鉴 赏 设计理念: 德育活动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经历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自觉养成......

    《诗词鉴赏》复习课教案(2004潮阳市公开课教案)

    《诗词鉴赏》复习课教案(市性公开课) 执教者砺青中学 郑光程 一、导入 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始,到唐诗、宋词、元曲,无不是一座座诗歌的高峰。代......

    诗词鉴赏复习课教案(共5篇)

    古诗词鉴赏之语言赏析及情感把握薛城区舜耕中学九年级语文董雨辰一、导入:一首首诗词,陶冶了我们的情操,一曲曲乐章,升华了我们的灵魂。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诗词鉴赏的要求也越来......

    诗词鉴赏复习指导

    诗词鉴赏复习指导 2013-12-15 漳浦三中语文备课组 我们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人辈出,诗作浩如烟海,有着辉煌灿烂的诗歌文化,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具有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古人赏诗,......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 马蕴 [学情分析] 初三年级的钱权熙,他的语文分数在70到90之间,成绩不稳定,分析过他的试卷和学习情况后,发现他的基础题部分基本不扣分,失分主要在于......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引导和训练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方法及提高鉴赏的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师为导体和生为主体的原则......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古诗词鉴赏 一、透视诗词鉴赏的考点(六点) 1、对名句的理解和鉴赏 2、理解内容主旨、思想情感 3、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4、品析语言特点 / 体味炼字 5、品味表达技巧 6、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