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和美课堂11.3 - 副本
教育因和谐而美丽
——2017“和美课堂”语文观摩研讨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一睹名师风采,走进名师课堂,现场观摩学习,聆听大师教诲,是每个普通老师的心愿。作为一位年轻教师,10月14、15日,我很荣幸到徐州参加了“和美课堂”第十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非常感谢学校能给我这次与和美课堂近距离接触的机会。短短的两天紧张而又充实,我们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窦桂梅、何捷、管建刚等人的展示课及几位名师的学术报告,感觉受益匪浅,这是一个终身难忘的学习机会。今天也很荣幸,能在这里跟各位优秀的老师共同分享这次学习的成果。
一、活动概况
所谓和美,出自著名文化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的一句话——“和而不同,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提倡文化的独特性,同时也倡导文化之美的共同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很多共通之处,如基本功的打牢,字词句的理解;但同时,每个老师的每堂课都有自己的特征,都有自己的特点。
本次活动主题为核心素养下小学教学理论、学术指导和实战教学,采用了现场示范课、说课、评课、学术报告等多种形式,活动内容有传统文化课例展示、统编版教材文本解读讲座等,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和而不同,凸显出专家们的风采。
二、名师课堂分享
何捷老师带来的作文教学,扎扎实实、简简单单,构思巧妙,凭借自己的幽默风趣,积极的引导,让学生乐于动笔。《慈母情深》授课将“怎样表达深情”作为本节课的核心目标展开,用“阅读教学”。从作者梁晓声的一幅图片切题,“你认为梁晓声在?”通过文本的形式、内容、情感入手,以读代讲,“读了《慈母情深》,你觉得母亲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哪些有我在场的细节打动了你?”从内容到形式,在读中感悟人物情感,学习表达方法,逐步让学生知道如何表达深情,真实地把课文当成一个例子,而跟目标无关的点,他一概忍痛割爱。他没有面面俱到,我喜欢何捷老师的教学设计,喜欢他充满灵动的课堂。简短的一堂课中体现了阅读、交往、做人、做事、相处与学习,体现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课文无非是例子。”何老师说文笔之妙不是教出来的,每个孩子的悟性不一样,但都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提高语文素养,研读课文可以有效的指导学生写作。教学目标集中简洁,教学更能有明确的指向。
陈雯雯老师的《动物之歌》,不仅教孩子们语文本体知识,而且注重对孩子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双线并进。在“说一说蜻蜓、蝴蝶、蚯蚓、蚂蚁等几个小动物有什么本领”这一环节,孩子们的表现让我们在场的所有老师发出了阵阵惊叹声,“蝴蝶的寿命1-2星期,在花丛中飞舞是在帮花儿传递花粉,具有花纹保护色;蚯蚓是无颈椎动物,阳光下照射15分钟多会死亡,喜欢潮湿,具有再生能力,排泄物能使土壤更肥沃;黑蚂蚁很团结喜欢群居生活,共同劳作,被称为‘大力士’。”陈老师不仅引导孩子们通过归类识字、拼音识字、新旧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识字,而且肢体语言也很丰富,如课前的手指歌以及用动作表示蚯蚓。低年级应注重提高孩子自主写字能力,书写定位、书写方法尤其重要。
上班以来也听过一些名师的示范教学,执教的多是经典教材、写景抒情、童话寓言一类的文章,听文言文还是第一次。在苏轼诞辰980年之际,今年清华附小全校都在研究苏轼的文学,窦老师用《书<戴嵩画牛>》的例子讲解了清华附小的主题项目实践活动,不注重情节的理解,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了对人物的理解上。整堂教学以品读和思辩书《戴松画牛》两条主线,层层递进,步步深挖,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古文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的这句名言。窦老师钻研教材确有独到之处,推敲描写人物语言、神态的词语、句式,深刻挖掘语文素材,读出语文味。教学片段
师:“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这种笑是种怎么样的笑? 生:……
师:还可以大胆的想象,这种笑还可以是怎样的笑? 生:……
师:他是一个牧童,有可能坐在牛背上,还有可能不像大人那样顾及形象,他可能有什么动作? 生:……
师:那么,“处士笑而然之”的“笑”又是怎么样的呢,他会说什么话呢? 生:…… 大部分的教学,教师仅仅是浅尝辄止,只停留在课本本身的意义上。按照一般设计,学生在明白了诸如“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似乎就是已经完成了任务。
但是窦老师打破了这个模式。就在大家都认为这节课结束的时候,窦老师突然出示四幅图片,大家惊奇的发现原来自东汉至现代,很多的画家都是把牛尾画的向上,就连广告也是如此。这样的课堂设计则如于无声处起惊雷,难道牧童的话说错了吗?难道是画家都画错了吗?……一系列的问题立刻充满了大家的脑袋。窦老师不慌不忙,指导学生重新的寻找资料,依次探究画作后的背景资料,大家才明白原来那个“认真观察事物”的牧童也并不是对的,不同牛的种类在相斗的时候确实也是有尾巴竖起的,一下子让学生真正理解了“不迷信权威”的真实性涵义。窦老师仅仅以乾隆题戴嵩的《斗牛图》上两首不同的题跋变化,深刻的体现了“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者也”的主题。这节课的亮点不在于情感的熏陶,而在于哲理的思考,艺术是来源于生活并二度升华创造的过程。
我觉得窦桂梅老师前半节课如风平浪静的河流,自然流淌,平淡无奇。但后面拓展故事,质疑牛尾,思辨题跋,创作题跋课堂设计有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课堂容量增大,课堂思维加深、拓宽。很多东西我们听课的老师也不知道。这也要求我们备课时要充分,要博览群书,要辩证看待问题。
听薛法根老师教《珍珠鸟》,才真正地懂得语文的“根”在哪里,语文的生命力是什么。他能从学生的发言中,迅速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或肯定并深化,或更正并引导。薛老师评价言语亲切,很好的鼓励学生。他重视点拨,不着痕迹却又恰到好处。薛老师上课语言幽默,节奏舒缓,就像平时的常态课,很接地气。这节课薛老师采用倒学法,交流完两只大鸟和雏儿后,便直奔主题,也就是最后一段。然后问那些画面很美好?学生画下来交流后。问哪个画面最美好?自然过渡到小珍珠鸟在作者肩上睡着的这一部分。再问,这样美好的境界是怎样创造的?学生聚焦在课文第4段。接下来是最精彩的部分,变换角色,就是把小家伙变成“我”,把“我”变成他,让学生当一回珍珠鸟,体验小珍珠鸟一步步信赖作者的过程。在变化角色朗读中走了几个来回后,不用老师去说教,学生们都感受到小珍珠鸟越来越信任作者,作者特别喜欢珍珠鸟的情感,也自然受到爱鸟,护鸟的情感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朗读指导、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和课后习题。在朗读指导上,薛老师引导学生读好“雏儿”、“小家伙”,让学生比较“小家伙”,如果改成“老家伙”会怎么样?在读中感受作者对小珍珠鸟的喜爱。
听薛法根老师教《珍珠鸟》,我对板块教学有了进一步认识。教学活动对应教学目标,有几个目标设计几个板块。教学目标的达成用相应的教学活动来落实,一课一得。
课后吴忠豪老师的点评,建议我们的语文老师要向数学老师学习,一课就一个主要知识点,老师讲解用一节课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要给学生三分之二的时间去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习得。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不在于老师教了什么?而在于学生自己在实践、训练中习得。
语文的知识点比较多,一篇课文,生字词要学习,课文要读通,课文大意要知道,有分段、概括段意,有精读精彩片段,有读写结合,在课文学习中渗透写作指导......如此林林总总的目标,太多太杂。结合不同的文本,通过文本来教,一节课只针一个目标,比如一篇课文要教读写结合,就拿出时间,让学生从朗读、体会、理解地基础上,动笔去写,在反馈中随机指导。
年轻、文静的林莘老师竟然是福州市教育学院的校长。林莘老师的绘本课《咚咚咚,是谁呀》为我的教学思想打开一扇新的大门,注入一种新的理念——共同体课堂,U字型面对面的课桌摆放,不追求热闹的课堂,演绎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所谓构建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是指要构建安静安定安全自主合作民主自由的课堂,给予孩子自学的时间,提出合理的相关问题,注意同伴之间协助合作。这种共同体课堂教学强调听。尤其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注意到每一个细节,原来当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时,也许是孩子的遇到困难了,这是学困生发出隐性或显性的求助信号,一旦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就会有非常负面的影响。因此,老师应该及时予以关注。
《咚咚咚!是谁啊?》以猜测是谁为主要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根据地猜测,观察图片上不同人物,作为根据,进行猜测,学生安静讨论,老师与同伴倾听发言。课堂重在教会学生学习、思考,教师在课堂上不评价、不重复,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正所谓会倾听才会学习,让孩子自己思考,学会学习。这种同伴互助的学习方式对后进生来说益处很多,林老师注重引导不懂的孩子向同伴求助,勇敢说出“我不会,请你帮帮我;我不懂,请你告诉我!”这堂课给我的反思是平时上课关注的最多的还是那些举手的、外向的学生,对内向的学生和不敢举手的学生关注不够,以后要努力引导所有的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勇于说出不会、不懂。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在课堂上还要向学生传递倾听的重要性,尊重他人的必要性!整堂课学生都是在安静的环境中静静地思考,静静地学习。本课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倾听,倾听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更是提升自己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这也是我在日常上课中,要求学生的,我好像做得还不够,孩子们更愿意迫不及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一课我们不仅惊讶学生对绘本的解读,更感叹林老师的“学习共同体”的创新课堂对学生的“发现”。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问题应该是迎合他的兴趣(甜蜜点),要有一定难度,引发学生的思考。此外,林老师还指出行为习惯的引领,要慢慢渗透!要利用文化修养进行熏陶!
三、怎样使我们的课堂气氛和谐,教学效率达到高效呢?
1、吃透教材是根本。从一节节生动的课堂无不让人体会到老师的扎实语文功底,有着很高语文素养,能深入研读教材。我们都知道,要想上好一节课,就必须做足课前功,首要任务就是深入研读教材。当面对一篇课文,我们老师首先要当好第一读者,要字字句句认真反复读书。那么不管是词义的理解,抑或段内的知识,再到内容、中心的把握都可以在读中迎刃而解。只有踏踏实实地做好了“读者”才能成为合格的“教者”。
2、注重与学生的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的亲切微笑和应有的严格是同等重要的。但两者相比来说,时常微笑的教师会让学生感到更温和、更亲切。而严厉的教师会让学生感到敬畏,因此敬而远之。然而,那些善于在严厉中不时渗透亲切微笑的教师,则让学生更加敬爱。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并不意味着严厉而不苟言笑的教师就是好教师。因为学生并不是工厂里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工业产品,学生们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总是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差异。如果教师不善于自己调节自己,不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话,就只会产生一种课堂氛围,那就是每节课都深埋“火”源,每堂课教师或多或少都会带有怒气,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肯定低下。如薛老师与学生从陌生到熟悉到拥抱。在一定程度上就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自然就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感,也为自由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奠定了基础。
3、鼓励学生用心研读课文,激荡语文课堂的情感浪花。情感是语文课堂的灵魂,也是语文课堂的气之所在。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动的伴生者,是作者感活动的外观和升华。研读就是要扣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准确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轨迹,并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与课文交融在一起,从而实现教师情、学生情、作者情的情感交融,和谐共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科学地设计出巧妙、新颖、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上好一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一个巧妙而又适度的“留白”,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使他们思潮澎湃。
此次观摩课堂,让我领略到大师的课堂风采,他们的共同点是注重根据课堂实际进行课堂构思,板块教学设计明朗,更加注重感悟,注重语用的训练,思维的延伸,有选择性地讲授,有所取舍。不像我们平时的常态课,从头到尾,一段都不落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点化生命,润泽灵魂。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明确提出: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有句话说:只改变思维模式而不改变行为模式,永远不可能改变事实和结果。
本次学习,收获之多不是本文所能叙完的,更重要的,它带给我内心深处的震撼,它让我感到学习是不能停止的。一次次智慧的冲击,我们在品味中思考,我们在思考中进步,与名师相遇,我们拥有了方向,和“和美相遇”生命从此有了光亮。
以上就是本次学习的收获,感谢领导的重视,感谢各位老师的聆听,谢谢!
第二篇:和美课堂
“和美课堂—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和而不同 美美与共
张亚琴
2017年10月14、15日,我有幸参加了第十届“和美课堂”全国小学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在这两语天的时间里,观摩了来自上海的吴忠豪教授、北京的窦桂梅老师、福建的何婕老师等11位老师的观摩课以及专题讲座。一系列教学活动,使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多姿多彩。课堂教学是一个发展的共同体,正如林莘老师所说,各家之言,各成一派,各有各的风采,需要我们从中学会整合,学为所用。一堂堂生动的示范课让我领略到了语文教学课堂原来可以如此的精彩、生动,无论是课文教学,绘本教学还是作文教学都让我在笑声中学到了知识。下面我就几位教师的课来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以学生为本,进入课堂
课前每一位教师都与学生轻松的交流,使学生的心情得到了放松,学生自然就以饱满的热情及亢奋的斗志投入到了新内容的学习。如老师在课前与学生交流的是:“你认为你们班为什么是一班?”“你们知道我的名字吗?”“你来自哪个年级哪个学校?”等等。通过这种谈话的方式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自然就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感,也为自由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观念的与时俱进,南北方教学理念的碰撞。
本次研讨会的11位专家我大致把他们分为北京上海为代表的北方专家与以福建广州为代表的南方专家,北方专家是以窦桂梅、薛法根、吴忠豪为代表,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基石,倡导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融入课堂学习,进而有所收获。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陈琴老师的吟诵,见字如歌,只要是古诗文就可以吟诵,倡导弱而能言、胸藏万卷、化识成智、母语情怀、下笔成文。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一个夫大人者。南方专家是以林莘、何婕为代表,在小班教学模式,座位都是对面而坐,或者马蹄形,以便更加融入学生。林莘老师提出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学习共同体。简言之,每一个人高品质的学习。强调协同学习,相互学习,从而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林老师的课堂是静悄悄的,在一堂课上只需要提
一、两个问题,其他的时间教给学生轻声的讨论,老师只是一个观察员的角色。林老师说这次教学的转变是学习日本和台湾的教学理念,因为现在的学生面对的社会不仅仅需要知识,更重要的一种学习的能力或者说学习的策略。概而言之,学生为主体,以民主、平等的教学方式,培养创造型创新型人才。
三、重视学情,习得方法。
本次研讨会,吴勇老师和何婕老师都在讲解作文的教法,却是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作文的维度。吴勇老师主张一课一教,一课一得,从整篇着眼落实回归全篇。抓精准知识强调教什么、练什么、评什么?从而提高学生学生的生产力,用吴老师的话说就是精准知识在产生“语力”。诚如古语所言“宁凿一口井,不开一条河。”如果说吴老师强调作文的点的话,那么何婕老师就是强调面的问题,何老师直接提出写作内容和写作目标的区别,课堂上需要完成写作目标的教学而非写作内容。例如课堂上教学《写喜爱的动物》,通过学写喜爱的动物来学习怎么写喜欢?何老师倡导建构模板、教在上位、教在构思。针对教材作文,强调用教材教,范文引入、例文支架。通过观察学情,用上位理念放入,同伴习作的方式帮助学生完习作。何老师的经典之处在于,成就感优于掌握句式与修辞,框架介绍清楚优于文从字顺,语言模型转化优于精致表达。两位老师的共同之处在于课堂氛围及其活跃,诙谐、幽默、风趣,主持人统计过一个多小时的课程我们竟笑了80多次,可见两位老师的功力深厚。也让我们知道只有活跃轻松的课堂的氛围,学生才能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此次课堂观摩与讲座学习活动,让我认识到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篇:和美课堂
“和美课堂”教学观摩心得
10月14、15日在徐州观摩了多位名师的课堂,为期两天的培训让我让我受益匪浅,下面说说自己的体会。
一、课堂特色鲜明,和而不同。
窦桂梅老师、薛发根老师、何捷老师,管建刚老师、孙庆博老师等七位老师进行授课并阐述自己的教学思想,我觉得每节课都各有特色,带给我不同的感受。一堂堂生动的示范课让我领略到大师的课堂风采,精彩的预设与生成,精当的点拨与启发,他们对语文教学的研究与剖析,让我触摸到现在语文教学的脉搏,明确了语文教学的不同理念。而何捷老师和管建刚老师的课堂及教学理念让我心有戚戚焉。但各位专家教学思想的阐述内容少,有蜻蜓点水之感。
管建刚老师的指向写作表达的阅读课,让我耳目一新,让我产生共鸣。回想自己曾在赛课中设计的《一个这样的老师》不是也有这样的影子吗。管建刚老师说:“会阅读不一定会写作,读者读着读着不会成为作者,一个读者最大的悲哀就是最终变成了老读者。”在网上,我看到这种思想引起争鸣。但我对管老师的这种理念深表赞同。叶圣陶先生曾说:“课文无非是例子。”我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法、文章的结构,表达的语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积累、有所仿作,不是很好的践行吗?以前懵懂前行,今后计划再买一本管老师《管老师和他的阅读教学革命》仔细研读,进一步学习,进一步践行课堂。
窦桂梅老师讲的《戴嵩画牛》是一篇文言文,为北宋苏轼写的一篇题跋。窦教授跳出惯有教文言文的思维,真实还原古文本来面貌,与学生对话。整堂课的设计思路围绕读,解,拓展故事,质疑牛尾,思辨题跋,创作题跋来进行,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最后学生课上生成效果非常好,让台下老师啧啧称赞!
我觉得窦桂梅老师前半截课如风平浪静的河流,自然流淌,平淡无奇。但后面拓展故事,质疑牛尾,思辨题跋,创作题跋这样的课堂设计则如于无声处起惊雷,课堂设计有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课堂容量增大,课堂思维加深、拓宽。长期运用,学生的语文素养定不可估量。
我深深感到语文课堂应跳出教案书固化的设计,在语文教师备课时就应该从深层次解读文本,从多个角度挖掘文本,交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注意言语训练,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每堂课都应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努力。
听薛法根老师教《珍珠鸟》,感觉到他以真诚、淳朴打动、走进学生,我感觉到他的可爱。他能从学生的发言中,迅速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或肯定并深化,或更正并引导。薛老师评价言语亲切,很好的鼓励学生。他重视点拨,不着痕迹却又恰到好处。
听了他的课,我对板块教学有了进一步认识。他整合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对应教学目标,有几个目标设计几个板块。教学目标的达成用相应的教学活动来落实。我觉得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更明确,思路更清晰,更能践行一课一得的教学思想,这样的教学设计更有效。
何捷老师的《慈母情深》授课将“怎样表达深情”作为本节课的核心目标展开,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在用“阅读教学”。逐步让学生知道如何表达深情,真实地把课文当成一个例子。而跟目标无关的点,他一概忍痛割爱。他没有面面俱到,但我从内心觉得他的课无论在课堂效果上,还是学生收益方面,何老师的课当属最佳。我喜欢和解老师的教学设计,喜欢他充满灵动的课堂。
本节课再次让我懂得一课一得,课课有得的重要与实效。教学目标集中简洁,教学更能有明确的指向,教师要抓语文学习的大目标,不忘紧扣“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目标展开教学。这何尝不是简约课堂的形式之一呢?
二、教师语言激活课堂,升华课堂。
薛发根老师真情参与课堂,与学生共舞,走近学生,走进学生。何捷老师语言幽默,让听课师生如沐春风。管建刚老师冷幽默是课堂优质润滑剂。三位老师的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奠定了基础。三位老师语言简洁,有指向、有目标,在关键处巧妙点拨,疑惑处巧妙化解,平淡处巧妙激活,让听课师生陶醉在其中,深入心灵深处。
此次学习我再次深深感受到语言的美丽,我也下决心改变自己,调整自己的课堂的教态,继续锤炼自己课堂的语言,让自己的语言有温度,有内涵、有魅力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课堂教学思维的重建。
此次观摩课堂,我深深感到几位老师的课不再是以前的那种精品课堂深刻、琐碎的的分析,而是注重根据课堂实际进行课堂构思,板块教学设计明朗,更加注重感悟,注重语用的训练,思维的延伸。他们的共同点是有选择性地讲授,有所取舍。不像我们平时的常态课,从头到尾,一段都不落下。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明确提出: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我想以前的精品课堂远离我们的课堂是必然趋势,通过教材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方法,找到阅读策略,培养阅读能力,从教教材走向教阅读。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本次学习,收获之多不是本文所能叙完的,更重要的,它带给我内心深处的震撼,它让我感到学习是不能停止的。今后,我将进一步细化学习,特别是和解老师和管建刚的教学思想更让我怦然心动。
有句话说:只改变思维模式而不改变行为模式,永远不可能改变事实和结果。接下来从行为模式开启是我为之努力的。
第四篇:和美课堂学习心得
与大师约会,碰撞心灵火花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上周末,“和美课堂”第十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合肥顺利举行。在校领导的安排下我有幸去到观摩会现场,近距离聆听教育界大师们智慧的语言,学习他们教书育人的独到技艺,我收获颇多,也感受颇深。
此次学习,最令我兴奋不已的是,我见到了自己的“偶像”,著名特级教师,教授,清华附小党总书记、校长——窦桂梅。在我上班之初,还不知道如何去上课的时候,我就在网上浏览一些教学视频,当我看到窦桂梅老师视频的时候,便被她艺术化的教学语言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深深吸引。这次能在现场看到窦桂梅老师,我是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窦老师这次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教学的形式与方法,更多的是一种教学氛围。窦老师告诉我们清华附小在十一月份有个“苏轼文化周”,届时清华附小的教师将围绕“苏轼”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语文老师分工合作,分别对苏轼的诗、词、散文、题跋等不同文体进行公开课教学,数学老师则研究断桥的建造结构,音乐老师教唱苏轼的词,美术老师教学生画出苏轼的诗,还有老师负责研究苏轼的“朋友圈”,也就是跟苏有关的人,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及其他朋友,可谓是全校总动员。窦老师还告诉我们他们在研究鲁迅的时候有对鲁迅的一篇文章进行教学,也对他的一本书比如《朝花夕拾》进行解读。学生们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劲头也十足,在放手让学生自行研究的时候有的学生还研究到鲁迅为什么总留“一字胡”,为什么头发总是平头而且是竖着的,思维的火花是强烈的碰撞,为我们呈现出多彩的艺术品。这种“全校总动员”式的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处于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之中,真正全方位的了解一位文人,而且对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打造的清华附小独有的校园特色。
这次教学观摩会为我们带来精彩的视听盛宴的还有教育界的国学大师——陈琴老师。陈琴老师以《赋得古原草送别》为例教我们如何去诵读,我知道了我们在读“离离原上草”的时候不再是摇头晃脑传统式诵读,还可以是“离离原上草,原上草”或是“离离,离离原上草”,如果我们之前背书背的快要睡着的时候,若听到这样的读书声,可能会立刻精神抖擞。陈琴老师对《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老子》等这些国学经典熟读成诵,而且她说他们班的学生也是如此,如果不喊停,他们都停不下来,我不得不为之惊叹。
此次培训给我印象深刻的教育学者还有福建省名师、作家,何捷,何老师风趣幽默,短短的一节课会场发出了八十多次的笑声;江苏省特级教师,“童话作文”的倡导者,吴勇,他提倡“宁凿一口井,不开一条河”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教学习作的时候认真学习。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些教育者们令我敬仰的不仅是他们所取得的成就,还有他们的人格魅力。十四日上午第一节课是由薛法根老师执教,在开始之前,主持人做开场白的时候,我发现黑板后面站着一个人,原以为他是会场的工作人员站在后面扶黑板或是摄像,结果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薛法根老师。还有林莘老师跟学生说话声音特别温柔,就想跟自家孩子说话一般。著名教授吴忠豪在评课的时候总是先给老师们充分的肯定,然后委婉提出自己的建议,并且到时间时他会询问大家“我可以讲下去吗?”见过几位以前只能在电脑上见的“大师”之后,原来“大师”不“大”,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而且是那样的亲和自然。
总之,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作为现在还是一名普普通通教师的我,可能几辈子都达不到这几位专家的水平,但是我会继续努力,为我的个人成长之路积累一点经验,争取一点进步!
第五篇:和美课堂心得体会
第九届和美课堂小学语文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九姑乡赛滨小学
朱俊
2017年3月18日、19日,2017年“和美课堂”第九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暨核心素养下教学理论、学术指导和实战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合肥银瑞林国际大酒店举行。我们乡里选派了10位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我们带着期待的心情参加了此次活动。没有让我们失望,这次活动,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此次外出学习,我从诸位教育专家的教学与讲座中汲取和借鉴的东西实在很多,总共有7位名师给我们上课,在这里,看到戴建荣老师上的《泊船瓜洲》,作为名师讲课态度和蔼,平易近人。语言平实,特别有幽默感。在他朴实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了他深厚的语文功底。他的这节散文科的教学并没运用太多幻灯、课件,没有丰富的游戏、表演,教师的说教也并不是多么的激情满怀,但课堂却能深深的吸引着听者。回头想想这节课,戴老师把这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实现的真真切切,恰如其分。可以这样说,陈老师真正做到了是语文课洗尽铅华,返璞归真。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基本性质,戴老师的这节课更好的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统一。
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乳交融的关系,在戴老师的这节课中被很好地体现了出来。学生将语文知识掌握得透,情感体会深入。这不禁是我把自己的课堂与之比较,发现我们的课堂在教学改革历程中,或是犯了左倾的错误:即之中是工具性,在语文课堂上,一味的让孩子们读字写词,理解生词,概括文章中心,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然后就是读、背、写,没有别的花样。后来,逐渐强调了人文性,强调了要运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时间,在优质课评比中,幻灯、课、游戏、表演满天飞,老师上的激情满怀,学生学的兴趣盎然。而我们也一度被这样的课堂气氛沾沾自喜,沉醉其中。。。今天,我们再静下心来与戴老师的课对比却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因过度借助多媒体而渐渐忽视了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工具性薄弱,重度轻写,重视轻说,都是现今语文优质课的弊病。而我们真正的课堂上,不少教师则多用原有的旧办法,每节课都一个样子,学生都能猜得出老师每一步要做什么,目中无学生,重教不重学,以一遍遍的让学生抄写,做题来提高语文成绩。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不可忽视的是我们教师地语文本质性的东西没有深刻的认识,不能用创新的思维进行教学设计,这与当今弘扬的‘培养创新性的人才’的形式及不相称。
语文是比较纯净的课程,阅读教学更是纯而又纯的课程。但现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语文味道淡泊,远离灵动的语言文字,上沉了索然无味的说教课,分析内容课,难怪有的课堂让人听了觉得不是在上语文课。其表现是语文教师没有从语文的根本上钻研教材,不是从学语文的角度思考问题,而是多从无关紧要的内容上下功夫。一个肤浅的东西充斥着整个课堂,结果丢了西瓜捡芝麻。这样远离文本的过度分析,正是缺乏以人为本,从语言文字入手的语文观。把学生当成了静止不变的容器,凭主观愿望灌输,以教师个人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其结果比是学生想的死,想得少。久而久之,会使学生消极,停滞不前。如果再有机会,还想去听听这些名师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