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千米有多长》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准备
教具:米尺、课件。
学具:表、记录单。
切入举偶
活动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吗?
同学们可能一时想不起来,没关系,请每组选一位同学上来走一走,再请一位同学量一量,不就知道了吗?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走一走。
通过实际测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长时间。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分别用了多少时间,并做好纪录。
回到教室,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结果,在说一说走完100米后有什么感受。
2.估一估。
通过刚才学生的亲身感受,猜测思考1千米的长度。
(1)刚才我们测量出100米大约有多少步,思考: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估一估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3)(课件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2分钟)
那么沿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
3.想一想。
进一步体验感受1千米有多长。
(1)中街你们一定熟悉吧?请看课件:从文化大楼道光陆电影院、商业城、新玛特、沃尔玛之间的距离,约1千米。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在脑海里沿中街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
小结:1千米=1000米
4.读一读。
揭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1千米=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任意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2)讲解: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km表示。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出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呢?
指名板演
5.填一填。
初步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我们知道1千米有多长,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走1千米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呢?看图选择正确答案。
完成数中42页填一填。
(2)(课件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学校到中街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i.公路边的里程碑
ii.摩拖车的速度表
iii.限速标志
iv.指路标志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6.估一估。
(1)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有1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证实?学生发表个人意见。
(2)师小结: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呢?
学中做
1.完成43页的第1题。
2.完成43页的第2题。
第二篇:二年级下册《1千米有多长》学案
二年级下册《1千米有多长》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在观察和实践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手拉手”,“想一想”,“走一走”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
(2)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体验一千米有多长。
2、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很多长度单位,都有哪些呢?
它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
师:说得真好那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大约各有多长呢?
师:还有谁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当测量或形容比较短的长度时我们一般用米、分米、厘米、毫米。那我们在测量比较长的长度单位时一般用什么单位呢?这节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千米有多长”(并板书题)。
二、探究新知:
师:在你的印象中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生:我觉得1千米
大约得围着阳平关镇绕一圈吧。
生:1千米
就是1000
个1米。
生:也就是10个100米
。对不对老师?
师:对,你们说的很好,1千米就是1000个1米,也是10个100米那么长,那谁能告诉大家1千米是多少米?
生:1千米当然是1000米了
师:真聪明,那哪个同学能用手比划一下1000米有多长呢?
生:啊!老师我不能。
师: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到操场上体会一下呢?那你可要听清尚老师的要求,咱们到操场上走一走。为了节省时间,前老师在操场上为每个小组测量了10米的距离,咱们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做好记录,看看10米的距离你能走多少步,大约用了多长时间。下面咱们轻轻地走到操场不要打扰别人上,能做到吗?
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走一走,师旁边指导,小组长做好记录。
(一)走一走:体验100米
有多长
1、在操场上,请3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再请第四个小朋友来测量,向大家汇报测量结果。
2、想一想:几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是10米
长?确定10米
长的距离。
走一走;10米长的距离大约要走多少步?(提示:步子要像正常走路时大小,不要过大,也不要过小。)
3、多少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是100米
?测出100米
的长度。
走一走,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走完后示意
老师,帮助你记录所需要的时间。
(二)估一估:推测1千米
有多长
1、回到教室。我们已经感知了100米
的长度,想一想:10个100米
是多少米?1000米
也可以说是1千米
。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长度单位——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
2、汇报数的结果,并进行比较。并完成表格。
米数
10米
100米
1000米
所走的步数
所用的时间
约多少同学手拉手
3、小组交流后再汇报:你能结合刚才的活动,说一说,1千米
大约有多长?。
①10个100米;
②100个10米;
③走1千米大约需要20分钟;
④1000米能走多少步;
⑤学校操场跑道一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⑥0米的跑道,走20个那么长就是1000米。
……
4、教师小结:1千米
=1000米
或1
=1000
(1)1千米=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让人一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学生试读、齐读。
(2)讲解: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表示。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出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呢?指名板演。
(三)估一估(用走1千米
所需时间作参照)和我知道
1、从自已家到学校的距离够1千米
吗?
2、你知道从哪里到哪里大约1千米
?
3、你还知道哪些情况下用“千米”作长度单位?学生自由汇报,教师适时演示。
4、教师小结:
表示较远距离时,用“千米”作单位。将学过的长度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1千米和1000米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相同的点。
三、总结:
这节你有什么收获?
A、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本节的收获。
B、评价自己的表现如何?说说哪个小组表现的最好。
要求:后由组长负责在小组评比表中根据每位同学的表现加分。
四、习题设计
基本练习
书中37页1填完后说一说为什么选用这个单位?
2填完后说一说怎样想?
第三篇: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一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嘉陵小学 马秀玲
《1千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厘米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时,我通过引导学生了解1米有多长,1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进而引导学生推测1千米有多长。部分学生对学过的四个单位,有了空间上感性的认识。学生对寓学于乐的数学教学方式,很感兴趣,乐于参与。因此,我充分利用教室里的有限资源,从1米有多长开始入手。再让学生感受10米有多长(十个学生张开双臂手拉手的距离),接着引出100米有多长,让学生分组到走廊看学校操场的一百米直道,并告诉学生,这个距离就是100米,如果10个这样的100米会有多长呢?学生开始思考,利用之前学习过的知识:10个100是1000,知道了10个100米就是1000米,我们还可以这样记录1千米。这样一步一步让学生理解1千米到底有多长。由于1千米的距离比较长,仍有个别学生在空间想象上存在困难,较难理解。这是客观条件限制。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基础上学习的,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太大了,学生很难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我在本课中分成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复习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并用手势比划,接着提问如果要表示株洲到长沙的距离选用什么单位呢?学生思考着好像选用这里长度单位都不行,于是引入新课。第二阶段:在室外进行,让学生分小组实际走一走,10米和100米的距离,在小组内交流所走的步数和所用的时间,以及走完后的感受,为突破重点做好铺垫。第三阶段:课外体验。今天的家庭作业是体验〈1千米有多长〉。先组内交流,想象出一千米有多长,走完一千米要用多少时间,同时写出自己的感受,交一篇数学日记,其中部分同学的感受不错。一千米真长啊!学生通过体验,充分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实践经验,巩固学生已形成的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同时对生活中米与千米的运用也有待提高。
第四篇:1千米有多长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千米有多长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 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教学准备
教具:米尺、课件。学具:表、记录单。切入举偶
活动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吗?
同学们可能一时想不起来,没关系,请每组选一位同学上来走一走,再请一位同学量一量,不就知道了吗?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 走一走。
通过实际测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长时间。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分别用了多少时间,并做好纪录。
回到教室,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结果,在说一说走完100米后有什么感受。2. 估一估。
通过刚才学生的亲身感受,猜测思考1千米的长度。
(1)刚才我们测量出100米大约有多少步,思考: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2)估一估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3)(课件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2分钟)那么沿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 3. 想一想。进一步体验感受1千米有多长。
(1)中街你们一定熟悉吧?请看课件:从文化大楼道光陆电影院、商业城、新玛特、沃尔玛之间的距离,约1千米。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在脑海里沿中街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小结:1千米=1000米 4. 读一读。
揭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1千米=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任意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2)讲解: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km表示。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出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呢?
指名板演 5. 填一填。
初步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我们知道1千米有多长,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走1千米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呢?看图选择正确答案。
完成数中42页填一填。
(2)(课件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学校到中街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i.ii.iii.iv.公路边的里程碑 摩拖车的速度表 限速标志 指路标志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6. 估一估。
(1)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有1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证实?学生发表个人意见。(2)师小结: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呢?
学中做
1. 完成43页的第1题。2. 完成43页的第2题。
第五篇:北师大版数学《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实践活动中体验1千米有多长,知道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学生是在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后认识千米的,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太大了,学生很难形成对1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生活中体验,才能更好地感知我们的数学,运用好我们的数学,特别是像千米这种抽象又难理解的长度。备课时,我想通过实践活动完成本课教学活动。我计划让学生在手拉手活动中体验1米、10米、100米分别有多长,从而推理1000米有多长;再实际走一走,感受实际长度。因此,我将本课分成了3大部分。
一、复习导入。
复习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并让学生用手势比划,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已学过的长度的单位的空间观念。接着提问如果要表示从你的老家到晋江的距离需要选用什么单位呢?学生思考着好像选用这些长度单位都不行,于是引入新课。
二、体验感知。
(1)手拉手活动:让学生思考并到操场上手拉手体验,从小到大、循序渐进,让学生的行为与思维一步步靠近我们需要的大数。
1、一个同学把手张开大约1米长,那需要几个人才能手拉手站成大约10米长的一排呢?
2、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够不够100米长?
3、多少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够100米长?
4、沿着100米长的路线走10圈就是1000米,还可以表示成1千米。即1千米=1000米,用字母表示是1km=1000m。
(2)走一走:学生通过走一走体验到千米真的很长。
1、让学生沿着1米的米尺走一走,需要几步?
2、10米需要走几步?100米呢?1000米呢?
3、下课时间可以去操场上来回走10圈看用了多少时间。
这里学生通过体验,在原有知识概念的基础之上充分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实践经验,使学生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同时对生活中米与千米的运用才会灵活。
三、生活中的运用与单位互换。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是学生生活中常常要用到的,但部分学生学完后还不能够理解千米的实际意义导致生活中运用错误、单位呼唤错误,因此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千米的度量意义。因此在教室里可以利用张开的手大约长1米这种学生容易直观的现象入手,一步步延伸到千米。
有些数学知识必须让学生感受、体验,不能嫌麻烦,学生没有理解的知识强加给学生,学生在做题就不能灵活运用好知识。从这里,我更进一步体会到,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让学生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才能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