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将相和(10)_人教新课标
将相和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深入品析人物言行,感受蔺相如和廉颇忠于国家、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国家还没有统一,处在战国时期(出示战国形势图),七国有秦、楚、齐、燕、赵、魏、韩,其中秦国的势力最强大,经常欺负其他国家,与他相邻的赵国是一个弱国,经常遭到秦国的威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发生在这两个国家之间的故事——《将相和》。(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
师:课前安排大家进行了预习,现在我们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第 1 页 先来看一下题目:将是指
,相是指
,和的意思是。
生:将是廉颇,相是指蔺相如,和的意思是和好。
师:既然是和好说明以前他们俩的关系怎么样?
生:不和。
师:那么从题目来看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这篇课文讲的是廉颇和蔺相如从不和到和好的故事。
廉颇和蔺相如不和肯定有不和的原因,谁能快快速从文中找出说明他俩不和原因的句子。
生: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被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师:原来都是官职惹的祸,蔺相如官职比廉颇高了,廉颇很生气的说了一段话,是哪一段?
学生读这段话,教师出示这段话。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廉颇说这段话时,心里是什么滋味?
生A:生气,不服气。
生B:嫉妒。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第 2 页 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师:“能耐”是什么意思?
生:“能耐”就是“本事”的意思。
师:爬到我头上去了是指——。
生:“爬”是指由 上大夫升到上卿,从“爬”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他对蔺相如的不满。
师:你能把这种不服气、不满的情绪读出来吗?
生读,师生共同点评。
师:廉颇说的对吗?
生:廉颇说的不对。
师 :哪几个故事最能说明廉颇错了?
生:“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
师:那么我们就先来学习第一个故事(出示自学提纲)。
生按提纲自学完璧归赵的故事,然后进行交流。
师: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体现出来?
第 3 页 生:蔺相如是一个机智勇敢的人。从“蔺相如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你看。’”这句话可以看出来。(出示这句话)
师:蔺相如为什么说这句话?
生:他想把和氏璧要回来。
师:蔺相如为什么不把它抢回来?
生:抢的话有失礼节,也会受到秦王左右的阻拦。
师:老师觉得这句话中的“小”这个字有点多余,想把它去掉,同学们读一下,看看行不行?(教师演示)
生A:不行,如果有大毛病的话秦王也会看出来。
生B:如果有大毛病,这块璧也不会被称为无价之宝。
师: 那么 老师再把这个“小”加上,同学们读一读,比较一下,哪个更好?(教师演示)
生:学生读两句话,体会异同。
生总结:加上这个“小”字更能体现蔺相如的机智。
师:从哪里看出蔺相如的勇敢?
第 4 页 生: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所以把和氏璧拿了回来。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教师幻灯片出示)
师:这么好的璧撞坏了岂不可惜,蔺相如真的要撞吗?
生A:不会真的撞,真撞了就完不成使命了。
生B:蔺相如抓住秦王想得到和氏璧的心理,想保住和氏璧。
师:看来蔺相如心中有底,说话就有了气势,哪一个词语能表现出蔺相如当时的心情?
生:“理直气壮”。
师:哪位同学能把蔺相如理直气壮的语气读出来?
指读这段话,然后学生齐读体会。
师:一个“撞”字进一步体现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体现出蔺相如是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师:从这里看出,蔺相如是仅靠一张嘴就保住赵国的宝贝吗?
生:不是,而是靠他的机智勇敢甚至是性命才保住了赵国的宝贝。
师:那么,廉颇的话对吗?
生:不对。
第 5 页 师:第二个故事又体现了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读课文思考,小组交流。
生A:蔺相如是一个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人。
生B:我是从他逼秦王击缶看出来的。
师: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生A:因为他认为秦王要赵王鼓瑟并记录下来是在侮辱赵王。
生B:因为他认为侮辱了赵王就是贬低了赵国的地位。
师:蔺相如的几次要求均遭到秦王拒绝,他又是怎样做的?
生A:蔺相如说:“你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你不答应,我就跟你拼了!”
生B:一个“拼”字就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不畏强暴。
师:可以说,蔺相如又一次用自己的性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我们再来看廉颇说的话,对吗?
生:错了。
师:他有没有认识到自己错了?
生:没有,而且还处处刁难蔺相如。
第 6 页 师:面对廉颇的刁难,蔺相如语重心长说了一段肺腑之言,谁来读一下。
学生读这段话,教师幻灯片出示。
师:蔺相如说,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这句话对吗?在文中哪个地方可以体现?
生:对,在渑池之会后,秦王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就是因为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
师:也就是说渑池之会也有廉颇的一份功劳,蔺相如认识到了将相和则国兴,将相不和则国亡的道理。谁能用语重心长的语气再来读一下这句话?
指名读,齐读体会语重心长的语气。
师:廉颇听了蔺相如的肺腑之言,猛然醒悟,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他是怎样做的?
生:负荆请罪
师:发生了感人的一幕(出示负荆请罪的图片),不管是蔺相如的肺腑之言还是廉颇的负荆请罪都体现了他俩有怎样的共同品质?
生:都有一颗爱国之心。
师:从廉颇的负荆请罪中我们应学习他什么品质?
第 7 页 生:勇于认错,知错就改。
师:一个战功赫赫的大将军敢于脱下战袍负荆请罪,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啊!让我们展开想象,穿越时空,回到当时,看当时的人是怎么说的?(出示拓展想象
1、如果当时围观的百姓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他们会说些么?
2、这件事传到赵王或秦王的耳朵里,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请你任意选择一个角色说一说。
3、这感人的一幕对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师: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都能像将相学习,以班级利益、学校利益、国家利益为重,就一定能把我国建设的更美好。
师:我们现在回过头来再看三个故事,如果再第一个故事中秦王能如愿以偿,会不会有第二个故事?
生:不会。
师:也就是说,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的发展。如果渑池之会后蔺相如没有被封为上卿,位居廉颇之上,还会有第三个故事吗?
生:不会。
师:所以说: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结果又是负荆请罪的起因。
师:这节课大家表现的非常好,听得很认真,想必也有很多收获,我们来做一下达标练习。(下发达标练习题)
第 8 页 达标练习:
1、课文由()、()、()三个小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其中()是()的发展。()的结果又是()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2、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师小结:这个故事已经发生两千多年了,但廉颇蔺相如的高大形象已经深深刻在我们心里,蔺相如今后的命运如何,赵国又是怎样灭亡的?课下请同学们阅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来了解一下。
第 9 页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 草原(一)
草原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①出人意料的 ②不常见的 ③惊异 2.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①理解 ②能够 ③合在一起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1.告诉大家草原是这样的。()的草原()的羊群()的蒙古包()的主人 2.美丽的草原唱出来。
翠色()()襟()带()舞 热闹()()骏马()()
3.你能用这其中的一两个词语,写一句话赞美草原吗?
三、各就各位。按要求填空。万古长青 千山一碧 翠色欲流
1.这三个词语里都有一个表示绿色的字,它们分别是、、。2.填上正确的序号。
①范围大 ②形态美 ③时间长
“万古长青”表示绿的();“千山一碧”表示绿的();“翠色欲流” 表示绿的()。
四、句子城堡。
1.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1)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2)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朝我们飞过来。()
--1--
2.给下列各句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唱的是什么,听者()会露出灰心的微笑。(2)()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五、理解下面的句子。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是什么使人惊叹?是什么使人舒服?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
(2)“奇丽”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来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
六、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对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有了不少了解吧,结合你已有的资料,完成填空。
住的是: 吃的是: 喝的是: 穿的是:
最喜欢的运动是:
《草原》参考答案:
一、② ②
二、1.辽阔 欢乐 美丽 好客
2.翠色欲流 襟飘带舞 热闹非凡 骏马奔腾 3.略
三、1.青碧翠
2.③ ① ②
四、1.拟人 比喻
--2--
2.不管„„ 都 虽然„„可是
五、小丘那么美,草原的一切都使人舒服,心旷神怡 美丽 美丽的草原
蒙古人和汉人之间有如此深的情谊怎忍分别,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说着说着,不知不觉太阳都有些斜了,要落山了。
六、略
--3--
第三篇: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组18《将相和》教学设计教案(精选)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组《将相和》教学设计
18.将 相 和
教材简析:
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要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二是学习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忍辱退让的高尚品质;学习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的精神以及他们两个的爱国精神。
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注重情感熏陶、注重体验感悟是语文学科的特点。本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人物的形象与品质并通过读把体验到的特点展现出来;以了
官方网站:a6613.asktang.com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解蔺相如为切入点,重点研读这个关键人物,正是教学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在读中悟,悟后读,“读”“悟”相辅相成,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读、悟中领略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隆重、胆怯、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
教学难点:
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
课时安排:www.xiexiebang.com 2课时
官方网站:a6613.asktang.com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一些历史故事。2.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熠熠生辉的人物让今天的我们依然崇敬不已,你们知道哪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请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他所了解的历史人物,教师根据学生的谈话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学生进入高年级,已初步具有根据需要搜集资料的能力,课堂上的展示更能激发学生对远离我们现实生活的历史人物的兴趣。]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3.板书课题。
4.同学们已预习过课文,“将”、“相”各是谁?“和”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对于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
官方网站:a6613.asktang.com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将”与“相”之间为什么和好,他们之间为什么曾经不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围绕廉颇和蔺相如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自然段)完璧归赵。第二个故事(11—15自然段)渑池之会。第三个故事(16-18自然段)负荆请罪。[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3.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1)读准字音,“诸位”应读“zhū”“负荆请罪”读为” jīng”;多音字,着(zháo)急、上当(dàng)、答应(yìng)、为(wãi)难、便(pián)宜、上朝(cháo),据词定音。
(2)认清字形,比较形近字,璧(壁)、秦(奏)、归(旧)、克(刻)。
官方网站:a6613.asktang.com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3)体会词语的意思,找出课文中带这些词的句子读一读。攻无不克: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
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本课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这个成语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同心协力: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三、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同学们通过阅读,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能评价一下文中的某个人物吗?
(蔺相如临危不惧、机智勇敢,胸怀宽广;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秦王阴险狡诈„„)
[通过阅读,学生已经对人物有了初步感悟,孩子乐于表达,但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仍旧是浅层的,概念化的,尚需进一步揣摩。]
2、选读重点句段,自主感悟人物。
(1)同学们的感受真不少!我发现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蔺相如,这个人物贯穿三个小故事的始终,我们先进一步了解他,好吗?
官方网站:a6613.asktang.com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2)请同学们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中找出描写蔺相如的有关语句,细细去读,感悟他的个性想法。
(学生读书、批注、讨论。)
四、交流感悟,情境促读
课文中关于蔺相如的哪些细节描写,引发了你对他的进一步了解,请谈一谈。
学生讨论,交流:
1、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壁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①交流: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壁,就上前一步,故意说璧上有瑕,巧妙地将和氏璧要回手中,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的机智。
②机智的蔺相如当时是以怎样的语气跟秦王说话才使得秦王把璧交给他的呢,请同学读一读。
2、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官方网站:a6613.asktang.com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①交流:“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真是手中有璧,心中有底。蔺相如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于是抓住秦王喜欢璧的心理,威胁秦王,吓唬秦王。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也可看出他的才智过人。
②蔺相如的勇敢无畏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吓坏了非常喜欢和氏璧的秦王,请同学们在读一读蔺相如的动作,语言感受他的无所畏惧。
3、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①探讨:蔺相如非常聪明,派人把璧送回赵国,先发制人。蔺相如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惧色,由被动变主动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从中看出他机智勇敢、做事果断、不畏强暴的性格。
②板书:机智勇敢,不畏强暴
4、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官方网站:a6613.asktang.com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①蔺相如面对秦王对赵王的侮辱,奋起反抗,为了国家的尊严他不畏强暴,不畏牺牲。
②情境朗读,体会蔺相如的勇敢无畏。假如你就是蔺相如你会怎样对秦王说这些话,指名读。[以蔺相如为切入点重点研读,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去揣摩人物的个性品质,感受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五、置留问题,激发研读兴趣
1、蔺相如的出色表现在课文中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在课下读一读有关于他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下来。
2.提出自己感兴趣或者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召集、商议、隆重、胆怯、能耐、诸位、和氏璧、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回顾课文内容。
官方网站:a6613.asktang.com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3.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廉颇知错就改的大将风度以及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高贵品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再次零距离接触这些历史人物。
二、研读人物,体会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1.“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中蔺相如的卓越表现令赵王对他刮目相看,于是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这引发了廉颇的不满,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2.研读人物,体会表达
(一)分析蔺相如的语言、行动:
行动:“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语言:“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从蔺相如的语言、行动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3.再读蔺相如的语言,感悟人物形象。课件出示:
官方网站:a6613.asktang.com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a.“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这句话说得对吗?文中哪儿证明他说的话是对的?
(渑池会见时,秦王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廉颇已经在边境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说明廉颇在保卫赵国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b.你怎样理解蔺相如的这段话?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的语言。
(二)分析廉颇的语言、行动:
1、画出描写廉颇的语言、行动的句子,说说廉颇的性格特点。
语言:“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①在这里“嘴”指什么?蔺相如真的只是靠他的“一张嘴”吗? ②从廉颇的话中,你发现廉颇有什么特点?
(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
行动: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官方网站:a6613.asktang.com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①出示幻灯片,观察第二幅插图,想象人物当时的言行,说说廉颇负荆请罪的情景。
[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各抒己见,只要合文章情理即可。] ②从 “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讨论、交流、点拨: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廉颇的语言、行动,深化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思维扩展,深化认识
1.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你为赵王感到幸运吗?为什么?
(蔺相如具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廉颇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而他们两人的共同特点是爱国,有这样两位大臣,赵王是非常幸运的。)
2.讨论: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官方网站:a6613.asktang.com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交流、点拨:
①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两次立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致使廉颇不服气才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因此,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着什么关系?
(“负荆请罪”是果,前两件事均是因。)
②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的爱国。板书:爱国 [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部联系是本课的难点,而通过整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的课文内容,再通过教师巧妙的引领,这个难点不攻自破。]
四、鼓励编排课本剧
本文由三个故事组成,内容较长,关系较为复杂,同学们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小故事表演。
友情提示:
1.熟读课文,注意人物的语言、语气。
2.在有感情地熟练朗读之后,可以适当编排一些动作,朗读中做一些表演。
3.合理地分配角色,指定合适的人读叙述语言。4.朗读表演的练习中,同组评议,看是否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官方网站:a6613.asktang.com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五、激发阅读兴趣,鼓励读书
本文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史记》是我国古代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其中,成功地描写了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叙述了许多曲折生动、引人入胜的故事(组织学生阅读文后“资料袋”),希望今后同学们去读一读原著,也可听人讲讲其中的故事。
练习设计: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① 正在为(wâi wãi)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nán nàn)题。
② 这话传(chuán zhuàn)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假(jià jiǎ)不上朝(cháo zhāo),免得跟廉颇见面。
2.读读古人的话,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①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官方网站:a6613.asktang.com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②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教学建议:
1.预习时,可了解一下战国的历史,使学生明白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七雄并峙,战火频繁。秦国是最强的一个。
2.教学中,除了以上教案所提供的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读了解人物特点;研读人物动作、语言体悟品质;回归整体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全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给3个故事加小标题,并说说3个故事之间的联系;然后精读每个小故事,深入研究每个小故事涉及的有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评价故事的主要人物,并适度总结、拓展。
官方网站:a6613.asktang.com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3.感受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时,利用语言把学生带到情境之中,让学生在读、议、辩、演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补充资料 《史记》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尽读史官所藏图书。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最初该书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全书130篇,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迹)、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十表(记大事年月)、三十世家(记侯国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功)5个部分,共52万字。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三千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历史,比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社会面貌,对后世史学研究有深远影响。
官方网站:a6613.asktang.com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史记》既是历史的“实录”,同时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官方网站:a6613.asktang.com
第四篇:最新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桥(9)_人教新课标-word文档
16《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胸膛、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利用等多种阅读方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多种方法品味语言,深刻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4.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反复朗读,品词析句,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学习过雄伟、坚固、美观的赵州桥,有感人至深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仅用一个字“桥”做题目,作者会写些什么呢?这又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第16课《桥》
2、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是一座怎样的桥? 出示: 窄窄的木桥 不结实的木桥
板书: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
3、可就是这座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在怎样的情境下却成了人们逃生的唯一通道?(洪水来的时候)
4.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让我们回到课文中,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并写下你的感受,然后交流。◆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a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雨大而猛)
b再读这句话,你还有什么发现?(短短的四个字构成两句话)
c为什么独立成句呢?两个短句,只有四个字,却字字千钧,短促、有力,更突出了雨非同寻常地大,来势凶猛。指名读,评价,小组读。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a从这句话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洪水非常凶猛)b理解“咆哮”(形容洪水奔腾轰鸣)“狂奔”(迅猛地奔跑)
“势不可当”(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c从这句中你发现了什么?(是一个比喻句)把山洪比作野马,突出了洪水的迅猛。指导读出洪水的凶猛。读后评价。)◆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a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此时,洪水还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b你觉得是人在跳舞吗?(是死神在跳舞)c当时的情形怎样?(无比紧张,令人恐惧))◆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a理解狞笑就是凶恶的笑,b作者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
2.师:多么可怕的洪水啊!简直就是魔鬼,从这几句话,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欲望。我们来看看村民们是如何逃生的?一起读。3.出示
a从这里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人们惊慌失措,求生)
b同学们,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那窄窄的木桥,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c急需要什么?(沉稳的组织者,有序地疏散)
d是的,现在的情形是这样的危机!村民们惊慌失措!在这危难时刻有一个人出现了,谁?(老汉)e让我们走进老汉,自由读读这段话,在势不可挡的洪水面前,在惊慌失措的村民看到了什么? 出示
4: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a拥戴是什么意思?
b老汉为什么受到村民们的拥戴呢、想象一下老支书
为村、为人民着想的事迹),这位老汉在村民们生死攸关之际作出了怎样的抉择呢? 出示
5:请同学们认真读7-2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仔细读一读:想想你感受到了什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3
(五)品读句子,感悟老汉的形象 小组汇报: 出示
6: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a在这些惊恐不安的村民的眼里,老汉像什么?——一座山 b哪个动作,让你感觉到此刻的老汉像一座山?
c是啊,老汉像一座大山稳稳地、镇定地站在木桥前,挡住了肆虐的洪水,挡住了乱哄哄的村民。谁能站起来,像老汉一样稳稳地站着,读这段话。d我们全班站起来,像老汉一样稳稳地站着,一起读这段话。2.在这危难时刻,老汉下了一道命令,什么命令? 出示 7: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a好一句“党员排在后边”,谁排前面?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b在这个危难时刻,老汉会如何下这道命令呢?哪一个标点引起了你们的注意?(感叹号!连续出现三次!)c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让咱们铿锵有力地读读这段话!)小结:
a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他就像一座山巍然屹立,岿然不动。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老汉临危不乱、沉着镇定)b“党员排在后边”那谁排在前面?(群众)从这里看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看出他先人后己,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急着逃生的人们有没有听从他的指挥?文中是怎样写的?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理解“竟”
从这里可以看出老汉在人们的心中就是一座靠山。(指导朗读,读出这种出乎意料)这时情况怎样?洪水已经到哪了?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出示
8: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一只豹子。
a从这句话中你感受了什么?
b从哪几个字看出老汉很凶?(冲、揪、吼)
c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小伙子是党员,是老汉的儿子)d此时情况是那样危急,站在队伍前面就有可能逃生,站在后面就有死的危险,老汉却从队伍里揪出了他的儿子,从这里看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不徇私情、关心群众)师:是啊,洪水越涨越高,情况是越来越危险,此时老汉想到的是村民的安危,他还把儿子从队伍中揪出来,他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和儿子。多么令人敬佩的老汉!拿起书,我们再好好读这句话。分角色读、小组读。在危在旦夕的时刻,老汉把他的儿子从队伍中揪出来,那是他的亲身骨肉啊!他是不是不爱他的儿子?你从哪看出老汉爱他的儿子? 出示
8:老汉吼道:
“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a从这句话中你又感受到老汉是个怎样的人?(有父爱的人,爱自己的儿子)
b你从哪几个字看出老汉爱自己的儿子?(吼、推)
c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把儿子推上木桥的?“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在洪水爬上胸膛,木桥就要断裂的时候,他把儿子推上木桥,把生的希望留给儿子,因为他深爱着自己的儿子。当儿子和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他把儿子揪出来,把生的希望留给村民,他真是一个怎样的老汉?(舍己为人、不徇私情)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猜想老汉想喊什么?)是啊,眼见自己的骨肉被洪水吞噬,世间哪个父母会不痛心疾首? 师配乐激情朗读最后四个自然段。
同学们,洪水退了,村民们得救了。但老汉却与自己的儿子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他们的亲人更是肝肠寸断、长跪不起。假如你是获救的村民,你最想对老支书说点什么吗?
(老支书,你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老支书,你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 留给自己,你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远不会坍塌的桥。
老支书,是你挽救了全村人们的生命,人们感激你。老支书,你虽然远离了我们,但是你的精神却永远记在我们心中。)
(六)再读课题,理解含义。
1、同学们,让我们再齐读课题。此时,你认为课题“桥”还仅仅是那座窄窄的桥吗?你认为是一座怎样的桥?
(这座桥是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老汉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
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七)以诗结课,升华情感。
是啊,老汉是一座山,一座屹立不倒的山;他更是一座桥,一座党员和群众之间用血肉之躯架起的生命桥。同学们,让我们用这首句话来祭奠老汉的英灵吧!请大家怀着对老汉的那份崇敬大声地读。
师: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座桥上发生的可歌可泣的故事,记住这位了不起的像一座 山一样的老汉。
第五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桥(19)_人教新课标-文档资料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6.桥》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深刻感悟老汉的光辉形象。
2.通过品味语言,了解课文环境描写、巧设悬念等方面的表达特点。【教学重点】
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通过环境的紧张,烘托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以《桥》为例,来学习文章在刻画人物形象上的表达方法。
二、自学回顾
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精读感悟
(一)感悟老汉的形象
1.学习建议: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老汉的语句,并标一标共有几句。
2.自读描写老汉的句子,你读出了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 3.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体会到的?(找到句子,联系上下文入情入境地读,体会老汉的形象。)
4.用这种方法再读读其它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5.再次梳理老汉的句子,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老汉?
6.结合文字推想:假如你是老汉,你站在木桥前,你会想什么? 7.朗读描写老汉的句子,读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8.归纳阅读方法:梳理文章内容、聚焦主要人物、体会人物形象
(二)环境衬托
1.学习建议: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直接描写暴雨、洪水的句子,并用“——”画出来。选择一两处感情诵读、体悟。2.出示句子: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3.学生朗读描写洪水的句子,你觉得洪水有什么变化?像什么? 4.山洪、暴雨是什么描写?文章的主角是老汉,那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笔墨描写环境呢?
教师引导:这几句话是集中起来写的吗?中间穿插着写了谁?(点出烘托)
5.这篇文章共有618个字,那你有没有发现它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呢?(简洁)作者为什么用了这么多短句呢?(与环境相适应)教师点出:这样篇幅短小的小说我们称为“小小说”。
(三)设置悬念
1.你在读第一遍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
2.为什么作者最后才点出他们的关系呢?(教师直接点明:设置悬念)3.设置悬念有什么好处呢?
(四)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同学们,学完这课,你觉得这是一座什么桥?(生命桥)
四、总结
今天,我们接触了一篇新题材的文章,题目是桥,就内容来说她是一座生命桥,就表达来说他是架起我们认识小说的体裁桥,因为通过学习我知道小小说有很多特点,比如:语言简洁、环境衬托、结尾巧妙。
五、拓展阅读
阅读《百年百篇经典微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