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让学生的兴趣发扬
论文材料
《谈“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上街基小学 林大力
《谈“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论文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上我要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从兴趣入手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时间提问题、讨论解答问题相信学生的能力。这样的开放课堂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从兴趣入手、点拨引导,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我现在简单地谈一下自己在课堂上是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的。
一、巧妙的教学导言
阅读既要通过对课文的语言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语言,也要用教师对课文理解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语言教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每节课都要根据不同类型课文,精心设计教学语言,使导言、结语、讲述、点拨、小结等都力争达到明晰,富于启发性,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教学《小草》这篇课文时,我巧设悬念,设计了这样的导言:“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给你们一样东西。”学生一听精神大振,纷纷猜疑。我马上接着说:“什么东西呢?”说完板书:小草,同学们产生这样的疑问:小草有什么奇特之处呀!老师为什么要给我们带来小草,这时我见时机成熟,顺势导入“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人们学习的榜样。”这样的导言,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小草的感情,从而在愉快而热烈的情绪中投入学习。当然,设计导言因文而异,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种:以中心命题的课文,适宜“开门
见山,直接释题,”那些节选的文章,则需要“交代出处,简介作者;成语故事,童话,寓言一类的课文,可以在导言中“揭示中心,说明道理”····总之,导言应当鲜明而富有启发性,简洁而富有艺术性,既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应引导学生定向思维。
讲解一篇课文,推敲导言固然重要,斟酌结语也不容忽视。结语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可以结合板书设计,有的应照应导言设计,有的应扣准文题设计,有的应抓住中心设计,有的应根据写作特点或训练要求设计,从而达到“课尽趣尚浓”的效果。还有《小草》一课,我结合板书说“同学们这节课结束了,那么你从小草身上获得了哪些启示?”学生回答说:“我学会了坚强,做事情不半途而废,要积极向上,我还要像小草一样回报父母的爱,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我最后总结说:“小草是多么的平凡,我们都应像小草一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我们自己的平凡演绎精彩的未来。”这样一来,虽然课结束了,但学生还停留在继续学习的艺术空间,回味无穷,给学生留下了深深的思索,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了良好的空间,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阅读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体会情节
我还注重从课文的情节入手,通过指导朗读引导复述等方法,调动学生记忆的各种表象,进行再造想象。如学习《燕子》一课时,可以先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的图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从南方赶回来了,它展翅飞翔,动作轻巧,之态优美。然
后让学生根据在脑中形成的表象,复述这幅图景。这样,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的图画,便在学生的脑海里显现出来了。学生在头脑中一边想着活灵活的小燕子,一边学习着课文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致很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地学习潜力,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三、注重创设课堂氛围
在语文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和谐、风趣、愉快的课堂气氛十分必要,学生可以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努力学习和探究。要形成这样一种课堂气氛,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才敢于大胆发言,才敢于自由争辩。而当学生一旦认识到自己的探索成果,那种焕发出来的自信心以及由此诱发出来的智慧,潜力往往是超出教师意料的。
我在指导学生给《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划分段落时,课堂上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是将全文分为两段,根据地点的变化来分(与教学参考书一致);一种是划分四段,他们是依据话别对象的变化来分;先写大娘告别,接着写跟小金花告别,再写跟大嫂告别,最后写跟所有亲人告别。课堂上双方据理力争,无论从人数上,还是从理由上,后者都占了优势。经过认真分析,我当即表态,两种说法都对,因为各有道理。学生们各自带着胜利的喜悦,学得有滋有味。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达到了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体验情感
教学艺术,是移情的艺术,在教学中,只有教师教课入“情”,学生读书才能入“境”。老师讲课总要带着一股激情,才能激发学生
情感,使学生也想像老师那样投入情感,倾情阅读。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我先用带感情的描述,把学生带入情景——一个又阴又冷的大年夜,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卖火柴。再引导学生了解小女孩是怎样卖火柴的,让学生体会,在那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苦的小女孩受尽了欺凌和痛苦;接着启发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去想象大年夜街头的情景,体会富人们是如何欢度佳节的,再让学生把穷富两方面对照,联系起来体会,唤起全班学生对小女孩的无限同情。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们想象课文中所描绘的闪亮明旺的大火炉,冒着香气的烤鹅,点着几十支明晃晃的蜡烛的圣诞树,并且启发学生——与可怜的小女孩的悲惨处境对比,然后把课文各部分内容联系起来,就使学生进入作者创造,老师再创造的情景中,再进一步激起他们对小女孩的无限同情,进而再一步要求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动用想象的艺术来抨击那人压迫人的不合理的社会,以表达作者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的。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不断地随着老师的引导,在十分活跃的状态下得到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情感也同老师和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很好地领会了文章的中心。
五、形式多样的方法
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课堂、课外两方面入手。在课外使时我放下架子和小学生交朋友、玩乐,这样学生才能消除畏惧心理和老师无话不说,思想才能活跃,个性才能发展。我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从兴趣入手进行教学。
表演画画这些学生都喜欢用表演的形式教学《凤姑娘的信》,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课文内容;用画画的方法教学《家》更好的了解动物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时间提问题,讨论解答问题,相信学生的能力,这样的开放课堂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从兴趣入手点拨引导学生轻轻地了解课文内容,体现了师生的平等,互动合作。新课程为师生之间的交流预设了广阔的空间,期望教学能成为交流活动,所以唯有平等才有利于交流的顺畅,才能使课堂活跃,才能培养有广性的学生。
总之,在课堂上讲究教学的艺术和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就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第二篇:为了让学生提高课堂中的听课兴趣
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听课兴趣
基地附中蒋珍娟
为了让学生提高课堂中的听课兴趣,纳新将会产生很好的效果。这就是要使学生每节课都有新的收获。这个新收获不仅包括了教学的新内容,而且还包括了其它方面的知识、技能、收益与情趣。如一句格言、一个技巧、一个深刻的见解等。这样,听课的学生会得之自豪,不听课的会感到遗憾。例如我在上《羚羊木雕>>的第二堂课时,由于一开始是在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学生可能都懂,因此,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并不是十分投入,看到这种情形,我马上用简洁的语言结束复习内容,抛出一个新的更深入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又开始两眼放光,进入思考状态.这样,一堂课又得以顺利进行,而且学生也在愉悦中学到了新知识。
同时在课堂上使用优美的语言,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优美的语言就像音乐一样,可以使人随着旋律进入一个崭新的意境。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在教学《花的话》时,本文语言通俗易懂,为了增强生动性,我便抓住各种花的神态,同学生一起发挥想象,用上一些修辞手法并尽量用上成语按照文章的内容对各种花重新描写,这样就使各种花的形象更加鲜明、形象,用这种方法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除此以外,上课时教师本人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也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讲课,把握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就会使学生沉浸在一个美妙的旋律与意境中。比如在教《诺曼底号遇难记》时,尤其在最后沉船的那一刻,我用低沉而又悲伤的语调读完,只觉得孩子脸色很凝重。看来他们也被带进了这种悲壮的氛围中。从而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其实,能提高学生听课兴趣的因素还有很多,如崇尚效果、情感效果等等,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堂上应和学生平等交流、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努力争取获得学生的互动。,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学习效果。因为学生尊其师,才能信其道。
第三篇:发展兴趣,让学生学有所长
发展兴趣,让学生学有所长
心理学家认为 : 在学习的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知兴趣 , 它直接推动孩子们去探求新知识、发展新能力 , 而缺乏这种兴趣 , 就会使学习成为枯燥无味的负担。可见 , 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 , 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 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 , 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由于学生年龄小 , 注意力、控制力差 , 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老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 , 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 或就地取材 , 就文发挥编个小故事 , 做个小游戏 , 来个小表演 , 这些都不亚于播洒兴奋剂 , 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 , 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 “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欢乐和为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答问后 , 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 , 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 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 ,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 善于发现学生自身的闪光点 , 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 , 或根本无价值时 , 就可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姿等其他方面去鼓励 , 如你回答的声音真响亮!你能提问真勇敢!给他们以信心。评价应当有区别 , 要因人而异。如基础差的学生 , 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 , 他们能问敢答 , 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 评价时就应重在鼓励其参与。又如有些学生性子急 , 爱冲动 , 他们往往没经过深思熟虑就说就问 , 这时评价就重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习惯。另外 , 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 , 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 , 会失去进取和探索欲。因而 , 对于基础好的学生 , 评价就应提高要求 , 重在鼓励创新。如一次我让学生用 “ 增添 ” 一词造句 , 一位学生立刻站起来说 :“今年我们学校又增添了不少先进的教学设备。”我听后并没有马上肯定 , 而是又追问 :“ 有什么用呢 ? 你有什么感想 ?” 那学生一经提醒 , 好似恍然大悟 , 略思考一会 , 马上将原来的话改成 :“ 今年我们学校又增添了不少先进的教学设备 , 我们的学习条件更优越了 , 我想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 不辜负老师们的期望。”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 又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学有所长。
心理学家通过实践证明 , 人们的思维有一种套用习惯的定势倾向 , 这种倾向愈强 , 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越单调 , 思路就越狭隘、呆板 , 就不能进行灵活的创造性的思考。在教学中当学生一时思路阻塞 , 跳不出定势的影响 , 老师就要看准时机 , 巧妙地加以引导,挑起争论 , 激起波澜 , 让他们从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开朗 , 越思越勤 , 越思越精 , 乐趣无穷。
第四篇:让学生点亮课堂
让学生点亮课堂
——浅谈小学语文中的“先学后教”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形式已日渐表现出难以满足新课堂教学的需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建议部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基于这一理念,“先学后教”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并逐渐获得肯定。
现阶段,语文教学应当是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不能再以传统的教师教授为主,教师也不能单纯的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应当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行“先学后教”,更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意识
“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学生的思考只有建立在相互交流沟通的基础上,才能最大限度的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激发其探究的热情。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各展所长,实现优势互补,不但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也使每个人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
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因此,在课堂上应该有意识地、尽量多地为每位学生创设展示的机会,提供展示的舞台。在班级中,根据学生的层次划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中学生的水平都有梯度,避免了“强弱”的过分悬殊。在小组讨论中,水平、能力较高的学生可以对相对较差一些的学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另外,在实践中发现,在小组讨论中,平时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往往可以通过小组内的良好引导,提出新颖甚至是很有讨论价值的观点。这种良好的氛围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为学生树立了自信。在《蝙蝠与雷达》一课中,我让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的填写训练,并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蝙蝠的飞行原理以及雷达的工作原理图。通过小组内学习,学生很快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堂气氛轻松而活跃,学生掌握起来也很容易,而且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遵循“合作”的原则,不能作形式,走过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在某位学生或某个小组发言时,应让其他学生学会倾听,注意思考,善于发现不同之处。另外,教师要在交流的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给予适度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
“先学后教”顾名思义就是以“学”为开头,这里的“学”是自学的意思,这种“学”不是让学生随意的学,盲目无章法的
学。而是让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有既定目标的自学。学生的自学成为一堂课的起点,是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大特色和亮点。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自学能力。
(一)充分做好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预习了解课文的阶段,其实质在于把学生引领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之上,提高他们学习课文的起点。另外,预习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阅读和独立思维的过程,它是学生根据一定的预习要求进行独立练习的过程。在学习每个新单元之前,我都会让学生读通单元导读中的文字,抓住本单元的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在学习每篇新课文之前,我都会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读熟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由于我所教的小学中学段的学生,因此在让学生熟读课文、掌握字词的前提下让学生概括文章的大意,画出存在疑问和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对课文有了一定的认识,培养学生自学质疑的意识,为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中善用启发性问题
问题是创新的关键,也是激发学生不断去发现、去探索的动力。“学贵乎疑”,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再次回归课
文,独立找寻问题的答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学习,从中体验自学的乐趣。如:学习《麦哨》这篇略读课文时,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利用多媒体出示:阅读感悟哪些句子写出了乡村孩子的淳朴可爱?哪些句子写出了孩子活动的丰富多彩?哪些句子写出了乡间景色的美丽亲切?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孩子情感的热烈活跃?学生通过自读自画很快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并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美,激发了他们对于乡村美景的向往,每个人都有感而发,写出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以学带教,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变被动地接受为学生自主学习。正如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中所说:解放他们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他们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们的嘴,使他们能说;解放他们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们的时间,让他们有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们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们自己高兴干的事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乐于学习,享受学习。但要注意的是,在课堂自学的环节中教师要注意掌控好时间,不能让学生无休止的自学和讨论,造成课堂混乱的局面,要讲求时效性,保证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
三、注重课堂中的及时点拨
“先学后教”中的“教”不是教师进行系统的教授,而是“点
拨”的意思,也就是教师根据学生课堂中的自学情况适时地进行点拨与指导。使学生对课文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上升到更高的情感层次。在学习《自然之道》一课时,在让学生体会作者及他的伙伴的错误举动给龟群带来了极大的伤害时,我向学生提出问题:想想鱼贯而出的场面是怎么样的?幼龟为什么会鱼贯而出?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想象龟群受害的惨烈景象更加理解了本文的主旨,即:大自然的规律是不可违背的。
又如在《夜莺的歌声》一课中,在学习小夜莺给敌人带路部分,分析夜莺与德国军官对话时,我适时提出问题:小夜莺所说的野兽指的是什么?他问什么这样说?学生根据课文的背景及事件内容很快分析出文中的“野兽”指的就是侵略者,很好地感受到了小夜莺的勇敢与机智,为下面地深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可以说,语文课堂中的适度引导和及时点拨,既保证了语文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又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灵活和创新性,从而收到 “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创新思维。
四、注重当堂练习
“当堂练习”就是在课堂中完成本节课的练习题,这样不仅可以检测出学生是否都圆满的完成了本节课的任务,而且可以通过练习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练习中,学生不能
借助任何其它手段,教师也不能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课上所学独立解决问题。当然,联系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在《花的勇气》一课的教学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______,因为______;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草时,感到______,因为______;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__,因为______;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因为______;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______,因为______。通过此练习,让学生再次熟悉了文章的脉络,感悟到了小小的野花所具有的顽强的生命力,这种不屈的精神是令人敬畏的。
有效的课堂练习是“先学后教”课堂模式的有力保障,教师可以通过其强大的反馈作用,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积累经验,做到适时调整,不断完善提高。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逐渐显现出它的独特优势,我们应以此为契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以合作探究为手段,变以“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让学生点亮课堂,让其成为课堂中的最美风景。作为一名新教师的我,也会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知识和专业素养,和学生一起共同进步,让他们成为点亮我未来方向的航灯。
第五篇:沉闷课堂让学生沉闷课堂让学生沉闷课堂让学生沉闷课堂让学生
沉闷课堂让学生沉闷课堂让学生沉闷课堂让学生沉闷课堂让学生““““活受罪活受罪活受罪活受罪””””据了解,1997年前,杜郎口中学在全县23所初中中连续10年排名在后三名,考上高中的人数一直为个位数,而且主要靠复读生。看到农家子弟连个高中都考不上,当地群众对杜郎口中学非常不满,学校面临撤并。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说,他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因主要有两条:一是教学成绩太差,二是学生辍学率太高。有一个班,初一时有70名学生,到初三中考前只剩下11人了,其中转学的只有个别学生,大部分学生辍学回家了。崔其升对辍学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他们辍学的主要原因不是家庭经济困难,不是家庭发生变故,而是他们感到学习困难,不愿意在学校“活受罪”。崔其升说,学生厌学是导致教学成绩不好、辍学率高的直接原因。1998年暑假过后,作为一校之长的崔其升开始进入课堂寻找学生厌学的症结,他发现课堂上往往是教师独霸讲台,一节课滔滔不绝地讲下来,口干舌燥,非常卖力,但许多学生却昏昏欲睡,学生走神、搞小动作的现象非常普遍。教师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罐装桶”,课堂由教师一统天下,学生像被驯服的小绵羊,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激不起学习兴趣,每班有一半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一个初中毕业生,如果考不上高中,基本上就像是处于半文盲状态。一些学生家长告诉崔其升校长,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混了3年,痛苦了3年。加减组合使课堂焕发生机加减组合使课堂焕发生机加减组合使课堂焕发生机加减组合使课堂焕发生机没有讲台的教室,教师不讲课的课堂,学生或站、或坐、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