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教学考试技能要点
1.教学目标的设计
1.教学目标的功能?
①指导教师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明确教学应达到什么目标(知识、情感态度、技能),而后选择方法。②引导教师调控教学过程。明确告知教学目标,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教学目标制约着教学内容的确定;调节和管理教学进程。③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教学目标是教学效果的评价尺度。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①言语信息的学习;②智慧技能的学习;③认知策略的学习;③态度的学习;⑤动作技能的学习。
3.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
①认知领域目标。6个: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②情感领域目标。5个: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品格。③动作技能领域目标。7个:知觉能力、意向作用、引导反应、机械反应、复杂反应、适应能力、创造表现。4.奥苏伯尔“教学目标分类”?
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知识的运用、解决问题与创造。5.罗米斯佐斯基 “教学目标分类”?知识、技能。6.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
①定位明确: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陈述。②内容具体: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所提出的要求应力求具体、明晰,避免空洞、笼统。③层次清晰: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的各个层次应该在教学目标中清晰而具体地表达出来。④措辞得当:知识层次、领会层次、运行层次、分析层次、综合层次、评价层次等措辞各有不同,应根据需要恰当选择。7.教学目标陈述的方法?
①行为目标陈述法。优点能清晰、具体地表述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使学习结果便于观察和测量,有利于师生明确教学任务,同时便于对教学进行准确的评价。缺点是过于强调学生的外显行为,同时限制了师生的自由和创造力。②内在心理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方法。③表现性目标陈述方法。8.上好一堂课必须符合什么要求? ①目的明确;②内容正确;③方法得当;④组织得好;⑤教学效果好;⑥教学有法而无定法。9.在具体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什么?
①目标适应学生年龄、先前经验和能力发展的需要。②目标制定应有依据。③目标内容具有科学性、真实性、权威性。④符合学习规律和教学原理。⑤注重以学生兴趣和要求来设立目标。⑥目标内容涉及多个学习领域。⑦目标尽可能的培养学生较高思维水平。⑧目标应与本学科目标、本年级培养目标一致。⑨目标应具有适应性。
2.教学内容的设计
1.什么是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是衡量教学效益高低的重要指标。2.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区别?
教材仅仅是形成教学内容的载体,作为发挥实际作用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来自师生对课程内容、教材内容的加工。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并非等值对应,教学内容总是大于或小于教材内容。
3.分析教学内容的步骤?
①选择与组织单元。通常考虑两个方面:范围、重点。②确定单元目标。③确定学习任务的类别。④评价内容。⑤分析学习任务。⑥进一步评价内容。4.教学内容分析的方法?
①归类分析法。②图解分析法。③层级分析法。④信息加工分析法。5.教学内容编排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①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②确保从已知到未知。③按事物的发展规律来组织。④注意教学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方法:①布鲁纳的螺旋式排列教学。②加涅的直线编排教学。③奥苏伯尔的逐渐分化和综合贯通。
6.教学内容处理的基本原则:目的性、系统性、针对性、计划性原则。7.编写教案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①深入研究课程目标。②认真钻研教科书及开发相关课程资源。③做好学生的调查了解工作。④深入研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⑤合理设计教学程序及时间安排。⑥设计好板书。8.教案的内容?
教学课题、教学目的、课时分配、授课类型、教学重难点、教学手段和教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分析及教学参考资料。9.教案的一般要求? ①以课程标准为依据。②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③要求教书育人相结合。④要求环节完整、结构合理等使教案能对课堂教学活动真正起到指导作用。10.编写教案应注意的问题?
①教案要源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②教案繁简要适当。③编写教案要参考一定数量的其他有关教材和参考书籍,诱发和扩展编写的创新思路。④教案不必强求固定的模式。⑤教案可以根据课堂实际进行调整。
11.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开放性、实用性、针对性、地方性、经济性原则。12.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求教师应树立怎样的观念和具备怎样的能力? 观念:①课程资源观。②系统优化观。③潜在课程观。
能力:①筛选、鉴别能力。②组合、变通能力。③协调、沟通能力。13.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和途径?
①立足课堂学习,开发教材资源。②运用现代媒体,开发网络资源。③提高自身素质,利用教师资源。④关注学生状态,开发生成性资源。⑤联系学生经验,挖掘生活资源。⑥扩展教育时空,运用校园文化资源。⑦组织实践活动,开发社区资源。⑧联系家庭生活开发亲情资源。
3.教学方法的设计与运用
1、什么是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2、教学方法的分类?
①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②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演示法、参观法;③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④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艺术美和自然美的欣赏、道德美的欣赏、理智美的欣赏;⑤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发现法。
3、当代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的核心和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自由个性。②重视教学中学生认知和情感的整合统一。③加强学习方法的研究。④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4、教学方法设计的原则?
①注重科学性和艺术性。②注重教学的启发性。③一法为主,多法相助,有机结合。④教学无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5、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
①根据教学任务。②教学原则。③教学目标。④教学内容。⑤学科性质。⑥学生特征。⑦教师自身特点。⑧学校实际情况。
6、讲授法的运用?
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应注意的是:①讲授的内容有高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系统性和逻辑性;②讲授的语言具有艺术性,富有感染力;③讲授新材料时紧密联系新材料,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④讲解过程有计划的进行,组织好内容,条理清晰;⑤为使所讲解的内容易于理解,应适当的配合演示直观教具,并做好板书;⑥教师讲述要精神振奋,调动学生积极性。7.谈话法的运用的要求?
①教师认真备课,做好谈话前准备。②教师提问要目的明确,难易适度。③提出的问题应是知识点中的难点、重点和关键内容。④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⑤提问既要让学生有思考余地,又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⑥让学生有提问的机会。⑦谈话后,教师进行小结。8.“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怎样落实到教学活动中?
说明教学方法的设计不能机械死板的去硬套,而要因内容而异,因学生而异,因教师而异,因条件而异。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之前,要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特点,要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智能水平,要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和条件。既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与标准,又要灵活地、创造性地去实践、去发挥,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4.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
1.什么是教学组织形式?
指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即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2.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
师生直接交往:①班级授课制,把学生按年龄、学业程度编成固定人数的教学班。②分组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③个别教学,古代的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有利于因材施教。④复式教学,有利于以大带小,以小促大,有利于教师掌握各门课程,锻炼学生自学、自控、自治能力。师生间接交往:①学生的小组活动。②学生之间的个别互助(伙伴式教学)。③学生的个别学习活动能够。外来辅助形式:①道尔顿制。②设计教学法,克伯屈提出。3.什么是班级教学、优缺点?
概念:指把学生按年龄、文化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课程表上课的一种组织形式。可用班、时、课三字概括。优点: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培养人才;有利于教学达到统一的水平及学生获得系统科学知识;有利于之间的“相关而摩”;总之有利于“多、快、好、省”地培养人才。缺点: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和独特性;不利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4.课的类型和基本组成部分?
单一课和综合课。综合课的组成部分: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结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5.教学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求:①研究教学内容,开发课程资源。做到懂、透、化。②充分了解学生。③选择教学方法。④制定教学活动计划: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上课:教学的中心环节,要求:①目的明确。②内容正确。③方法得当。④组织得好,积极性高。⑤教学效果好。布置和检查作业:选题有代表,难度适中。作业要具有典型意义和举一反三的作用。6.座位排列的方式:
①秧田式。②马蹄形或新月形。③方形或圆形。讨论学习。④模块式。小组合作。7.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①改革、完善班级授课制。小班化教学(取消教师分科任教或延缓教师分科年限;改革现有班级制度以保证给予学生均等的机会)、加强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②分组教学被广泛采用。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基本要素: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设立小组目标;实施小组评价与奖励的机制;个人责任的明确;均等的成功机会)③个别教学成为改革方向。计算机辅助教学。④综合采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
5.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1.板书的基本形式和主要功能?
基本形式:①纲目式。要点型、递进型、并列型。②表格式。③图文式。④综合式。功能:①体现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②强化学生记忆,启发学生资源。③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规范学生书写行为。2.板书设计的原则与要求?
原则:整体性、直观性、准确性、简约性、启发性、规范性、艺术性原则。
要求:①深入分析,体现重点。②深化主题,画龙点睛。③合理布局,形象艺术。布局合理、版面美观、色彩丰富。3.什么是多媒体课件?
通常吧在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以特定教学策略用于执行教学任务而设计的计算机程序称为教学软件,即多媒体课件。
4.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原则、需要的元素、优势?
原则:有效性、易用性、艺术性原则。元素:文本、静图、动画、活动图像、声音。优势:①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多管齐下,强化学生记忆。③扩充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④呈现过程,降低教师教学难度。⑤交互、反馈功能显著,有利于教师教、学生学。
5.多媒体课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不可为“多媒体”而多媒体。②不可过量使用图像、声音等信息以及动画等效果。③教师不可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
6.课堂教学中的导入
1.导入的基本功能?
①激发学生兴趣功能。②集中注意力的功能。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动机、集中注意力。③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功能。④促进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功能。⑤调解学生学习情绪的功能。⑥承上启下的功能。2.导入的类型和要求?
①简介导入。②设疑导入。析题导入法、以旧引新法、悬念导入法。③直观导入。实物展示导入法、实验导入法、录音导入法、图示描绘法、录像导入法。④趣味导入。谜语导入法、歌谣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游戏导入法。要求:①八要:短、新、精、平、快、奇、巧、准。②六不要:不要冗长拖沓、不要平淡刻板、不要牵强附会、不能演独角戏、不能低级趣味。
7.教学中的提问
1.提问的功能? ①动机激活功能。②思维发展功能。③信息反馈功能。④交流与表达功能。⑤组织调控功能。2.提问的过程?
①提问设计。提问内容的设计、提问形式的设计。②实施提问。引入、表述(准确、简洁、明晰)、等待、点名。③学生问答。④处理答案。积极倾听、准确判断、恰当提示。⑤及时评价。准确,及时,富有启发性,以正面鼓励为主。先提问、后点名,先思考、后回答,先讨论、后结论,先学生、后教师,先鼓励、后更正。3.提问的类型、策略、技巧?
类型:①按提问的思维方向分类。封闭型问题、开放型问题。②按认知水平的分类。识记型、理解型、分析型、综合型、评价型、应用型。③按提问的形式分类。设问型、疑问型、互问型、追问型、曲问型。
策略:提问有思维性、序列性、针对性、预测性、时机性、讲究呈现的密度、面向全体。技巧:抓住兴趣点、发散点、矛盾点、聚合点、模糊点。4.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①创设和谐教学氛围,使学生“敢问”。②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想问”。③精心指点、启发诱导,使学生“善问”。5.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①提问过易过难,缺少思维梯度。②提问过于笼统,缺少针对性。③提问过于含糊,缺少确定性。④提问千篇一律,缺少新颖性。⑤提问过于频繁,缺少密度控制。
8.教学语言的运用
1.教学语言的特点、功能?
特点:①从形式上看,是正规与随意、书卷体与口语体的结合。②从内容上看,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③从过程上看,具有反馈性和调控性。
功能:①传递信息的功能。②表达指示的功能。③情感功能。④美感功能。指教学语言达到优美动听、引人入胜、给听者以美的感受和体验的效果。⑤交际功能。2.教学语言的类型?
①教育语言。一般与学科无关,分为赞扬语、批评语、评论语、提示语。②教授语言。分为讲授语(叙述语、阐述语、分析语、抒发语)、提示语(发问语、归结语)、谈话语(启发性谈话、归结性谈话、指示性谈话)、组织教学过程语(导语、结语、过渡语)。3.教学语言的运用要求?
①必须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②必须适应不同学生的特点。③必须遵守语言规范。④必须清楚明白。吐字与声响清楚明白、说的话清楚明白。⑤语言简洁、精炼。⑥具有启发教育性。⑦应具有艺术性。生动性、情感性、个性化。
4.受学生喜欢的个性化教学语言类型和不受学生喜欢的类型?
受学生喜欢的:简洁明白型、随和亲切型、书卷理论型、风趣幽默型、生动活泼型。不受学生喜欢的:平淡无味型、油滑取宠型、照本宣科型。5.教学体态语的类型、功能、运用原则? 类型:表情语(面部、眼神表情)、手势语、体态语。功能:传递信息、交流感情、控制调解功能。原则:需要原则、少而精原则、朴素自然原则、美的原则。
9.课堂教学的管理
1.课堂教学管理的概念和分类?
概念:指教师对课堂中影响教学的诸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调控,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定义中含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因素:一是课堂教学管理目标;二是影响课堂教学秩序的因素,学生、教师、环境因素; 三是课堂教学管理的理念。分类:放任型、独断型、民主型、理智型、兴趣型。2.课堂教学管理的意义、特点? 意义: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对教学工作起着核心作用。②有利于减少或消除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分为外向性行为和内向性行为。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④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特点:教育性、及时性、参与性、规范性(基本特点)。3.课堂教学管理的内容?
教师的自我管理:①气质要素。仪表端庄,教态亲切;充分准备,充满自信;规矩明确,要求严格;精神饱满,方法得当。②职业道德要素。敬业精神、负责精神、富有爱心。③能力要素。亲和力、凝聚力、号召力、感染力、专业知识、教学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管理:①学生行为解析。②课堂纪律维护。③培养学生自律意识。教师对课堂时间的管理:①学生学习时间的层次分析。学习时间分为:名义时间、分配时间、教学时间、专注时间、学术时间。②课堂时间的优化管理策略。坚持时间效益观,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的损耗;把握最佳时域,优化教学过程,最佳时间上课前5分钟到20分钟;保持适度信息,提高知识有效性;提高学生专注率,增强学生的学术学习时间。教师对课堂环境的管理:①安排课堂自然环境。座位安排、教室布置。②创设课堂心理环境。课堂心理气氛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支持型;一种是防御型。4.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
①目标导向原则。课堂教学管理的目标是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最终指向教学目标。②以人为本的原则。严格要求和尊重学生相结合;自控和他控相结合;积极指导和民主管理相结合。③沟通原则。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需要;在一些重要的问题上要认真听取学生的看法,使学生理解和接受。④最小干预原则。提供情境帮助,使之专心于学习;采取非惩罚性的行为将学生唤回到学习活动中来;剥夺奖励以惩罚违纪行为。⑤预防为主的原则。确立学生活动规范;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建立积极课堂环境;建立和谐平等师生关系。⑥激励性原则。⑦反馈原则。⑧齐抓共管原则。5.课堂教学管理方法?
预防性管理,预防违规行为:①确立学生的行为标准。②促成学生的成功经验。③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教学管理的落脚点就是自我管理。
支持性管理,已出现违规行为预兆:熟记学生姓名、善用眼神传达警告或嘉许之意、善用声音变化提醒学生、运用走动和停驻、各种肢体语言的配合运用、正确强化、真诚赞赏每一位学生、随时发问、创设情境、转移注意、有意忽视、移除媒介、机敏豁达和善用幽默。矫正性管理,已出现违规行为:说理、增强(增强与问题行为相反的正当行为)、示范、削弱、惩罚、幽默化解。
10.学生学业评价
1.学生学业评价的作用(功能)?
①判断—确定学生已具备的学习基础。②引导—指明学生课业学习的努力方向。③反馈 —报告学生学习成就的真实情况。④激励—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⑤调节—协助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师决策。2.学生学业评价的类型?
根据评价的功能和运用时间:①安置性评价。确定每个学生在教学进程中的位置,以及最有效的教学模式。②形成性评价。目的不是给学生评定等第成绩或作证明,而是改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所必备的主观条件。③诊断性评价。④总结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的参照标准:①常模参照评价。根据个体在某个特定群体中的相对位置来解释个人表现的测验或评价方法。②标准参照评价。依据明确界定的学习任务范围来解释个体行为表现的测验或评价方法,用于描述学生具体的行为表现。3.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
①知识与技能。②学习动机与能力。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4.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
①纸笔考试:客观性试题(判断型、匹配型、完成型、选择型);主观性试题(有超过一个正确的答案;允许学生自由发挥;评卷依靠教师的主观判断。②行为观察评价。③表现性评价:特点是,评价的情景性、任务的挑战性、标准的多重性、评价的公开性、评价的过程性、信息的翔实性。④成长记录袋。
11.班主任工作技能
1.班主任工作的特点?
①专业性。②时代性和先进性。③全面性。④创造性。⑤经常性。⑥针对性。⑦示范性 2.班主任的素质?
班主任理论素养:①班主任的现代学生观。确认学生是独立、完整的生命体的全人观点;确认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的辩证观点。学生的主体性表现为: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②班主任工作的学科理论。
班主任基本能力:①深入了解、研究学生的能力。②组织、管理能力。③创建班集体的能力。④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的能力。⑤转化后进生的能力。⑥高度的社会信息能力。⑦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⑧进行心理健康指导的能力。⑨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公关能力。⑩灵活的教育机智。⑾进行班主任工作研究的能力。3.树立全人观点,班主任要做到什么?
①尊重每位学生的人格,并培养他们的自尊心。②不以教育者自居,真诚与学生为友。③关心学生的利益与需要,创造条件促使其实现。4.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
是按照德、智、体、美、劳全民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康的公民。5.班主任的日常工作? ①抓好德育,落到实处。②抓好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完成学习任务。③抓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的实施,培养学生坚持锻炼、讲究卫生的好习惯。④抓课外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⑤抓班级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6.班主任的教育效应?
①凝聚效应。指班集体对其他成员的一种吸引作用。②驱动效应。指班集体的影响能使个体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势,形成内部的驱力。③同化效应。指班集体成员接受了集体潜移默化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的产生了与集体的要求相一致的行为。7.营造班级文化的措施? 班级文化是无形的教育。①刻意追求以教室为中心的育人环境的自然美。积极实现以全班学生秩序与自由统一于一体的行为美。②全面发展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师群体形象的和谐美。③着力形成以班级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为特征的心灵美。8.班风建设的要素?
班风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方面,是班集体发展水平的标志。
班风建设的要素:学风、纪律、习惯、主人翁意识、道德、审美、文明礼貌、体育、卫生等。
班主任在学风建设上,要做的工作:①维护课堂纪律的舆论压力,让学生自我调控情绪和行为。②根据学生的从众心理,充分发挥执行纪律的反馈作用,强化学生遵守纪律的意向和行为。③在角色期待及同学和合作竞争中,及时认真地做好引导工作。9.培养优良班风的途径?
①明确方向,针对实际,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②正面教育,弘扬正气,树立正确的集体舆论。③选配干部,培养骨干,形成班级的领导核心。10.班级活动有哪些?
①晨会、夕会。②主题班会。③班级文体活动。④团队活动。⑤劳动锻炼。⑥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篇:教师教学技能考试常见题目
专题二 了解学生指导:开展学生指导、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第一部分 国外学生指导制度的发展历史
国外为什么要开展学生指导工作,其主要原因是为了解决就业与心理问题。(1)解决就业。当时城市化进程加快,有大量的移民,失业人口较多。为了社会的稳定,必须对这些人进行职业指导与培训。另外,更重要的是高中生由于没有给予升学的指导,盲目填写志愿,进入大学后,才发现所学专业和自己兴趣不符合,这也导致他们毕业即失业。(2)开展学生心理辅导。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说,中学生正好处于危机四伏的青春期,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一战的爆发和30年代经济萧条,很多人在心理上出现问题,学生也不例外,由此出现了给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基于上述两点原因,各国都把学生指导视其为解决失业、完善教育的良方而加以重视,并把职业指导和心理辅导作为学生指导的主要内容。
应该说,国外开展学生指导工作起点较早,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该制度建立最初就是为了解决当时就业的矛盾和心理问题,因此,职业指导和心理辅导后来成为学生指导的主要工作。
第二部分 国外学生指导的实践与特色
第三部分 我国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建立背景解读
时下流行的一个词汇是“新人类”或是称谓另类。关于“新人类”有许多种别称——“Y一代”、“七十年代人”、“新新人类”,或干脆称之为“另类”。关于“新人类”这一文化现象的意义,各家说法不一,不同之处尤在对“新”的文化阐释上。
新人类,并非我国当代文化的特产。十几年前,美国人就在“新人类”的意义上,称建国以来出生的第13代青年(1961~1981年期间出生)为“Y一代”。这是因为他们的上一代(战后及50年代出生)自称“X”一代,这里的“X”意味着“寻找未知”、“否定现实”、“反抗社会”等等含义。“Y”一代的青年人,对父辈的人生“意义”从怀疑到讽刺,不再相信世界上还有什么值得“寻找”的意义。“Y”一代是放弃了寻找的一代,是放弃了意义的一代,是所谓“clueless(没有任何头绪)”的一代。他们的名称,“Y”,让人联想到的唯一含义便是不断地追问“Why(为什么)?”因为他们不能理解这世界上发生的任何事情,在他们看来,这个世界真正是没有意义的世界。亚里士多德说:“关于最高的善的科学就是政治学……政治家的社会分工是指导人类至高的善。”在后里根时代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们说:让政治家和“至高的善”见鬼去吧!借用了美国人的说法,台湾人把60年代以来的青年人分为 “X”、“Y”和“Z”世代。通常“X世代”指1963~1973年出生的人,“Y世代”包括1974~1979年出生的人,而“Z世代”则所谓1980~1984年间出生的年轻人。“X世代”和“Y世代”的常被称为“新世代”或“新人类”,“Z世代”因而被称为“新新人类”。由于台湾孤岛处在美国的势力范围内,台湾的“新人类”与“新新人类”深深地受了美国文化的影响。他们生活自由、开放和放纵,朋克、摇滚、嬉皮,所有美国另类的文化都会在新人类或新新人类中唤起共鸣。
在中国本土,人们习惯称70年代出生的人为“新人类”,或“Y一代”,或“七十年代人”(国内一些讨论新人类的网站论坛的名字就叫“七十年代人”),而称80年代出生的为新新人类。这些新人类或新新人类具有与老一代“旧人类”不同的另类风格。他们没有继承“老革命”或“知青一代”苦难深重的精神传统,他们接受的几乎完全是西方的价值观念。从饮食(吃的是肯德鸡、麦当劳,喝的是可口可乐、雀巢咖啡)、服饰(穿的是耐克鞋、李维牛仔、露脐装)、音乐(摇滚、爵士乐)到文学(国外小说)、言语(“酷”、“哇塞”)……几乎处处要体现自我、个性与众不同。当然无论在美国、中国台湾还是中国本土,说到“新人类”或“新新人类”都有着泛指一代人的意义,但更多是指代表另类倾向的青少年,把青少年不同于其他人的另类做法称之为“新”——本文也着意讨论这一狭义所指。“新”和“另类”似乎是同义词。其实,“新”和“另类”意义相差甚远。网站:
豆瓣、饭否、煎蛋、左岸、Twitter 豆瓣:提供图书、电影、音乐、博客(blog)、旅游景点的介绍、分享,读者评论及网上书店的价格比较,社区。
饭否:是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个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类 Twitter 网站,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 页面、手机短信/彩信、IM 软件(包括 QQ、MSN、Google Talk)和上百种 API 应用在自己的饭否页面上发布消息(限定 140 字以内)或上传图片。用户间通过互相关注、私信、或@对话等方式互动。网站由校内人人网的创始人王兴于 2007 年 5 月建立,基于 LAMP 架构。目前的饭否团队中有穆荣均、刘丹、郭万怀、杨俊等十多人。
煎蛋:是一个团队博客,程序基于 wordpress平台。职能是与 digg、boing boing 等英文资讯网站同步,以译介方式传播境外新鲜资讯。自2006年10月12日上线以来倍受好评,已成为中文 Geek 们的集中地。
煎蛋网现在主要有视频、游戏、读图、评论及发布区,也有各种特色小店的广告。左岸:左岸网是面向本地高校的集论坛、博客、相册、资讯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网站,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文学交流,校际联谊,线下聚会,淘宝易物,共享资源等服务。
Twitter :Twitter(中文称:推特)是国外的一个社交网络及微博客服务的网站,它利用无线网络,有线网络,通信技术,进行即时通讯,是微博客的典型应用.它允许用户将自己的最新动态和想法以短信息的形式发送给手机和个性化网站群,而不仅仅是发送给个人。2006年,博客技术先驱blogger.com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创建的新兴公司Obvious推出了大围脖服务。在最初阶段,这项服务只是用于向好友的手机发送文本信息。2006年底,Obvious对服务进行了升级,用户无需输入自己的手机号码,而可以通过即时信息服务和个性化Twitter网站接收和发送信息。
博客:老
六、和菜头
老
六、和菜头
老六:本名张立宪,著名出版人,作家,《读库》主编。江湖人称老六。河北人,现居北京。曾任现代出版社副总编辑,策划过一些文艺类图书,如《大话西游宝典》、《独立精神》、《事关江湖》、《家卫森林》等,个人专著《闪开,让我们歌唱八十年代》。现任《读库》主编,以一人之力,独立完成一本书的策划、组稿、编稿、设计、印刷、宣传、发行各环节,涉及编辑、美术、财务、公关、销售诸领域。创出中国出版界持续出版一种读书品牌的奇迹。无论从内容、版式还是到装帧,其追求完美及一丝不苟。张立宪(老六)文风平朴风趣,为人勤慎,做事踏实,其摁住美编表达欲望的装帧理念,在国内图书界独树一帜,使得那些花里胡哨、华而不实的美术作风靠边站,可谓别出心裁。其所经营的《读库》所刊发的文章,被不少读者认为是“有趣、有料、有种”的“三有”标准,每本《读库》均邀有文人品位的画家绘制独具特色的藏书票,也成为读库一景,广为票友收藏。他在博客上刊登的出书信息,以及他人对于《读库》的评论,有效形成了编者和读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和菜头:和菜头,白族,网络写手。从1997年开始接触互联网,此后开始在几个网络论坛上发表大量的网文,其网文风格行文弱智夸张,意旨则犀利刻薄,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代表作有发表于新浪网论坛的对央视版《笑傲江湖》的评论文章《金刚金刚脸,把戏把戏学》,堪称此类文章的登峰之作。其人性格豪爽,交友无数,嗜烟酒,曾在中国青年报担任过专栏作者,出版过一本文集《我打不赢爱情》。先后于泡网,博客中国,新浪博客开过Blog,后终因陷入网络论战而主动关闭。后自购一域名自立门户开办独立博客槽边往事。
• FML,RPWT,XHW,loli,正太,秒杀,LZ8HD,5376
FML=Fuck My Life 是由外国一些搞笑的人自爆自己的囧事而开创的名词,并且在此名下有许多网站,然后在中国各大社区也开始风靡了。根据其缩写FML,在国内的一些网友也将其称为“发霉啦”。
今天,我发现怎样都打不开我的车门,于是开始抓狂并把钥匙拧断了在里边...然后我发现,那不是我的车。FML
今天,有个十分钟的大暴雨。暴雨在我停好车的30秒后开始,在我到公司后30秒后结束。现在阳光灿烂,蓝天白云,而我看起来像穿着衣服洗了个澡。而且我还穿着紧身白裤子。FML
今天,一个朋友愿意跟我OOXX,因为我是个19岁的处女,之前只跟别人接吻过,他提出要我的wii作为回报。FML RPWT
1.人品问题 白鹭林站常用缩写.XHW:小黑屋,猫扑的处理办法之一,封ID
loli,正太
没有发育完全的可爱的小女孩,都可以称为Lolita 或者loli 相反正太是指小男孩,御姐则是指比较成熟的女孩,也暗指对方比你大。
loli:是小女孩
正太:是小男孩;
SM:有几种解释,一个是性虐待(***y maltreat),一个是贴吧和天涯名人舒穆禄雪梅的简称,一开始是玉米吧的大姐,由于率先挑起玉米和凉粉之争,名气大振
HD:厚道,一般说LZ8HD,就是楼主不厚道的意思
5376:我生气了。53719:我深情依旧。53770:我想亲亲你。53782:我心情不好。53880:我想抱抱你。53980:我想揍扁你。540086:我是你女朋友。
HC=花痴
GJM=抄袭或复制,郭敬明的简称,由于那个梦里花落知多少的抄袭事件,被鄙视的不行,于是GJM也成了抄袭或复制的代称
CJ=纯洁,也来源于郭敬明,小四的“我习惯纯洁地45度仰望”被一再引用,CJ开始流行
MS:貌似
FB:腐败,意指吃饭
34、恐龙:长得不漂亮的女性网民,含贬义。与之相对的是“青蛙”,形容相貌抱歉的男性网民。
38、……ing:动词进行时的一种用法,来自英文语法。例句:侠友们如此支持《武侠版》和侠客社区,青眉感动ing。
1、3166:沙哟娜拉,日语,再见。
2、886:拜拜喽,再见。
3、3Q:Thank You,谢谢。
4、7456:气死我了。
5、9494:就是就是。
12、木有:没有。“木”不知道是来源于哪里的发音。同样用法的还有“米有”。
24、奔四:笨死的谐音。
25、果酱:过奖。
26、马甲决:马家爵。
29、口年:可怜。
30、人参公鸡:“人身攻击”的通假。
《最小说》是一本青春文学杂志,主编郭敬明,2006年10月份全面上市,该杂志以青春题材小说为主,资讯娱乐以及年轻人心中的流行指标为辅,每月发行两...《悬疑志》是一本2007年6月起全新改版的悬疑类文学月刊,原本是专门刊登文学作品的杂志,在中国著名悬疑作家蔡骏加盟之后专门刊登悬疑类作品。由悬疑大师蔡骏主笔,每刊定价7.80元。虽然在杂志界还是初生牛犊,却已有极好的口碑。
现共出11期(蔡骏主编),现由鱼悠若主编(8期,定价15.0元)
这是一本喜爱悬疑的人的必买图书,它能够及时提供悬疑大师的新作品。
照相的姿势的都不一样
70后拍照姿势是:两手规矩的交叉放到腹部,或则自然垂直到裤缝。80后拍照姿势是:一手“耶”。90后拍照姿势是:腮帮子一股气。~~
世博会 SB 介于SA个SC之间
在华中科技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感性动情的“根叔”让人泪流满面,院士校长被学生称为“根叔”,他的毕业致辞引发追捧,7000余名学子起立高喊“根叔”;“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大学校长是一所大学的精神代言人”,被学生亲切称作“杰哥”的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院士;而在浙江大学,一位温情儒雅的教授也因为毕业赠言为学生追捧,他就是浙大数学系教授邵剑,人称“邵爷爷”。(综合新华网)
今年毕业季,红遍全国高校的,不是什么哥啊姐啊的潮学生,而是一批哥哥、叔叔、爷爷级的人物,一声声“杰哥”、“根叔”、“邵爷”,多么亲切的称呼,多么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这个分别的日子,给毕业生留下款款情深,让整个社会群体无不动容!理所当然成为了当今社会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知道,你们还有一些特别的记忆。你们一定记住了“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从热闹和愚蠢中,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记住了“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从麻木和好笑中,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乐,还是哥的寂寞?
一提到教育,就不免想到“教”(“教授”或“教学”)。除了教学,仿佛就别无他法。其实,教学不过是教育的一种方式。教学之外,教育尚有诸如指导、训练、环境熏陶之类的方式。即使在教学势力强大的今天,世界各地的中学依然建立了与教学并行的指导体系。我国大陆的学校教育中也不乏指导活动,但这个方面的努力还不够系统,不够自觉,不够专业。我们对学生的指导,一部分附属在教学工作上,一部分包含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并没有整合成为一种专门的教育职能。这与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有关,也跟我们对指导的认识和定位有关。为了在普通高中建立起一个合乎高中生发展特点和需求的指导体系,我们需要确立学生指导必不可少的信念。这种专业信念,建立在对学生指导的理性认识基础上。
学生指导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职能。作为一种专门化的学校职能,学生指导是在美国施行“六三三”学制之后出现的,起初是为高中阶段设置的一种专项教育工作。后来学生指导逐渐扩展到生活、学业和心理辅导等领域,同时也从高中逐渐下延到初中和小学。但是,在指导尚未成为学校分工体系中的一项工作之前,它一直就是教育的一种基本方式,甚至是教育的主要方式。
赫尔巴特强调用教学实现教育的可能目的,用训育实现教育的必要目的,如此架构教育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失之机械,过于简单,且不切实际。事实上,教学可以在实现教育必要目的上发挥作用,训育可也以在实现教育可能目的上发挥作用。换句话说,实现同一个教育目的,可以使用多种手段。
且以一个德育实例说明之。课间休息时,甲乙两位一向要好的学生在教室里嬉戏打闹。甲生不小心踩在乙生脚上,乙生疼痛不已。两人因此发生口角,拉拉扯扯,吵吵嚷嚷,闹到教师办公室,请老师评理。假使你就是他们的班主任,了解事情原委之后会怎么处理?你会通过什么方式对学生施加道德影响呢? 你可能会用强硬的方式管住学生的不当行为:“你们两个都给我闭嘴!不许吵架!今后也不许在教室里打闹了!”你也许性情温和,不大可能使用如此刚性的语言和口吻。但是,稍有教育经验的人都明白,无论你有多么耐心周到的教育方案,都得先设法让这两个情绪激动的学生平静下来。制止他们的争吵行为,必然是你的第一反应。否则,就无从进一步教育。
你也可能建议甲生向乙生道歉,同时劝乙生原谅甲生。这是在通过告诉学生正确的行为方式具体指导学生解决矛盾和冲突。如果学生不接受你的建议,你很可能会进一步劝导乙生:“甲不是故意的,请你原谅他。你也可能无意之中伤害别人,这种情况下你不也希望对方原谅你吗?”回头又对甲生说:“你虽然不是故意的,但你还是踩痛了乙,你该主动向他道歉,请求他原谅你。”这种劝导跟前面的具体行为指导稍有不同,是在通过指导学生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间接地指导学生的行为。
有位中学校长回想起多年前担任班主任的经历,他也遇到过类似的学生摩擦。这位老师既没有用管理的方式,也没有用指导的方式,解决问题。他临时决定把阅读课改成作文课,让全班学生以《白球鞋上的脚印》为题,记述班级里发生的这起冲突,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两位当事人在全班同学的解劝下相互谅解,达成和解。许多教师都有类似的教育经验——利用教学内容劝导学生和睦相处,或在教学过程中为当事人创造和解的机会。
某小学有个班级在课间休息期间时常发生小摩擦,曾令班主任教师烦恼不已。后来,她发动学生,自己去设计游戏和同学一起玩,让大家来评选文明而有趣的游戏。这就是在用训练的方法锻炼学生,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游戏中学会快乐游戏,在休息中学会文明休息,逐渐养成课间活动的良好习惯。
以上分析显示,教师可以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课间打闹问题作出反应。广而言之,教师可以通过管理、指导、教学、训练等多种渠道对学生施加道德影响。这就意味着,学校中的管理、指导、教学、训练等工作都是学校实施德育的途径,学校的道德目的通过学校的各项工作来落实。[6]同样的道理,促进学生心智、身体、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也是通过管理、指导、教学、训练等工作来落实的。总而言之,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是通过学校的全部工作来落实的。换而言之,学校的任何一项工作,其目的都不是单一的。如同管理不仅仅适用于德育,教学不仅仅适用于智育,训练不仅仅适用于体育,指导也不仅仅适用于美育。指导和管理、教学、训练一样,是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基本手段。
学生管理与指导是学校中密切关联但有严格区别的两项工作,管理无法替代指导。首先,管理旨在制止学生的不当行为,指导却是指引学生正确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前者在做减法,是消极的工作;后者是在做加法,是积极的工作。学校是教育机构,不是监狱。光管制学生的不当行为、不让学生出事是不够的,还要帮助和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我们不能只强制“红灯停”,还要告知“绿灯行”。我们不能只禁止穿越隔离带或攀越隔离栏,还要正面告诉大家正确的交通行为——从人行横道、人行地道、天桥过马路。这就是指导。
其次,管理发生在学生出现问题的场合,但是,管理仅适用于迟到、作弊、打架、欺负弱小之类的行为问题,不适用于早恋、厌学、上网成瘾、考试紧张焦虑等思想或心理问题。用管的方式处理学生的心理、思想、态度、情感、精神方面的问题,难以取得正面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假使有人禁止学生考试紧张,威胁说“谁紧张就扣谁的分数”,那反而会加剧学生的紧张情绪。学生诸如此类的思想或心理问题,只能通过指导、辅导、疏导等方式予以解决。
第三,指导不仅适用于解决学生内部思想问题,也适用于解决外部行为问题,具有矫正错误行为的功能。如前所述,学生因误会而发生摩擦,教师劝导一方道歉,另一方谅解,这种指导使学生有了纠正错误、解决矛盾的方向和方法。第四,指导和管理一样具有预防的功能,但管理常以惩罚的威慑来预防过错,指导则以晓以学生正确的应对方式来避免过错。例如,预防性指导可以帮助高中生在男女交往中避免许多困难和问题。而在男女生交往发生严重问题之后,无论是强制性管理,还是矫正性指导,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第五,指导还有强大的发展功能。跟管理、矫正性指导、预防性指导针对学生的问题和缺陷不同,发展性指导针对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潜质,引导和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了解教育,了解职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建立广泛的友谊,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和特长,树立生活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规划自己的人生,逐步实施自己的人生规划。简而言之,学生指导有着不同于管理的独特性,发挥着管理无法取代的教育职能——矫正、预防和发展功能。
第四部分 我国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构建的设想
法国中学方向指导得到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广泛参与、家长与社会力量的极大支持以及学校从领导到老师的积极配合,为法国初高中生的升留级和就业问题的抉择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其做法对我国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颁布学生发展指导的法律法规,使指导工作有法可依
法国在20世纪初开始开展学生发展指导的探索,并于1938年颁布了《职业方向指导和职业义务教育法》,才正式建立了方向指导的有关制度,从而使学生发展指导工作走向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道路。因此,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建立学生发展指导相关法规政策,使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有法可依。
(二)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学生发展指导大纲,明确细化指导内容
我国对于学生的教育指导方法、种类较多,但大多是以传统方式为主,一些指导方法主要依赖教师的工作经验积累,侧重于说教、灌输,缺乏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科学理论知识的支撑;此外,对于学生发展指导的管理及评价较为混乱,一些学校没有制订关于学生发展指导的详细而科学的工作计划,学校部门之间的协调、教师间的协作等较为缺乏,家校联系的随意性很大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学生发展指导的效果,阻碍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应广泛征求意见,并会同相关专家和一线教师制定学生发展指导的细则,明确指导的内容,这对于我国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开展顺利,很有必要。
(三)建立专门的学生发展指导组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法国的Onisep、CIO、班级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在中学方向指导制度对学生的升留级和就业问题的抉择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工作,除了制定法律法规外,还应建立如下专门的组织推进该项工作。
1.教育行政部门应设立专门的学生发展指导管理部门。该部门主要负责学生发展指导政策的制定、对全国或地区的有关工作进行指导。另外,该部门还应会同劳动、就业、企业等有关部门和组织,设立“全国学生发展指导咨询委员会”,为全国学生发展指导的开展提供智力支持。
2.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学生发展指导机构。学校可以设“学生发展指导处”或扩大现有的德育处的职能,全面负责学生的学业、心理、升学、就业等各个方面的指导。具体来讲主要有:(1)学业指导。包括学习、升学、自学能力等方面的指导。(2)发展方向和就业指导。指导学生了解自己个性特点、社会需求和职业特点,以此为基础确定发展方向,明确奋斗目标,并为就业作好准备。(3)思想品德指导。主要包括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劳动习惯。(4)生活指导。指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有意义地利用劳动和学习以外的余暇时间,合理地安排活动,让生活丰富多彩、充满希望。(5)健康指导。指导学生学会健康地生活,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的指导。(6)性格指导。主要是有关道德生活和情感生活方面的指导,尤其对性格异常和有早恋倾向的学生进行特别的指导。
(四)加强学生发展指导人员的培养,提高其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
为提高学生发展指导的科学性,必须要有专业的指导人员来承担学生发展指导工作,这主要靠高校培养,并建立职业准入制。
1.高校应开设学生发展指导方向的教育硕士,培养专业的指导人员
法国的指导顾问是通过招考的方式选拨的,工作前还要进行为期两年的硕士学历教育。另外,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对学生发展指导人员学历要求都很高,一般为硕士文凭,有的甚至还要获得相关的资格证书。为了提高我国学生发展指导从业人员的素质,我国高校的心理系、教育学系、社会学系可以开设学生发展指导方向的教育硕士,也可以采用联合培养的方式。在专业设置方面可以借鉴法国对学生发展指导顾问的培养,加强心理学、教育学系、职业技术学等科目的教育。
2.设立学生发展指导职业准入制度,专职人员必须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从我国学校实际情况看,一些教师对于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不够了解,这就造成了对于学生教育及指导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为避免这种情况,提高学生发展指导的科学性,必须要有专业的指导人员参与承担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学校可以设置学生发展指导的专职人员,而且专职人员必须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真正具有从事指导学生各方面的专业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对于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在职培训,提高他们开展学生发展指导活动的理论及实践水平,并要经常组织班主任、科任教师交流工作经验,以提高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水平和实效。
总之,学生发展指导是为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而进行的一种科学的、有效的指导。它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重视个别差异和自主性,它有着课堂教学和学生管理所取代不了的功能。因此,建立健全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是我们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法国的成功做法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而当务之急是我们如何吸收、借鉴其精华,更好地为我国基础教育服务,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第三篇: 教师教学技能
《教师专业标准》指导下的教师教学技能
北京教育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新思考网首席专家
朱筱新
一、正确理解《教师专业标准》
《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
《教师专业标准》作为一部教师职业的国家标准,旨在规范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这对于促进全国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教师专业标准》首次明确了中小学教师必须理解和掌握的专业理念,必须具备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理论、学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明确了基础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教育教学素养和技能。
《教师专业标准》为中小学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教育和管理学生、组织和实施学科教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指标。
二、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技能
1.《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专业技能的表述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小学生,遵循中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2.教师教学技能的理论依据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合成的一种共同活动。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内,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经验、方法、能力并指导其学习的活动过程。
教学技能是由各种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行为能力,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孔子的“因材施教”,就是一种教学技能。
教师的教学技能,与自身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师德)和专业知识关系密切。专业理念与教师职业道德,包括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和认识、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个人的修养与行为等要素。
专业知识,包括学生发展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和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教师的专业理念和职业道德,决定着教学技能的功能。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教书匠”、“读书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韩愈《师说》
韩愈对教师职业的解释,就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教育观和教学论。教师承担的是向学生传输哲理、知识,解答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或问题,其实质是“教师中心论”。
传统的学校教育,教师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学习方法,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技能,主要是讲和传授学生读、写、背、默等技巧和方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转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
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技能的理论依据。
所谓学生主体,并非简单地指学生个体或群体,还包括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和特点,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教会学生学习。
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技能,主要是引导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即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必要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搭建必要的认知途径、提供所需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运用相应的学习方法,鼓励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3.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的构成 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学科教学设计、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学业评价、反思与发展等方面的能力,是由学科教育教学理论、学科专业、学科教学、学生教育、自我发展等要素构成。
教师的教学技能,实际属于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从事学科教学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教师的教学技能,是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涵盖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教学设计,到教学的组织实施;从组织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到指导学生学习;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到正确评价教学和学生学业。
三、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即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为组织课堂教学或社会实践活动课制订的实施方案。教学设计与备课(教案)的区别:
备课(教案)是以教材为依据,侧重于解读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依据,侧重于指导学生学习。《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学设计能力的表述(节选)小学:
合理制定小学生个体与集体的教育教学计划。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中学:
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和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1.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根据学科专业知识的特点和所教学生的实际,确定学生能够达到的学习目标。并随学习的进程,形成梯度目标,循序推进。
搭建教学重点与知识目标、教学难点与学习过程、教学难点破解与学习技能和方法应用的桥梁。
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兼顾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立足于转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熟悉的社会生活相连系。
强调理解,不鼓励死记硬背,不限制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方向。鼓励学生参与和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在教学中,对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及活动,应及时作出信息反馈。
规划除教科书之外,学生的学习领域和范围,并向学生提供针对性强的学习资料。2.教学设计的基本技能
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分析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分析学情、设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精选和补充教学资源、确定教学方式和方法、编排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等能力。
(1)认识学科《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学科《课程标准》是为学生制定的学习标准。明确规定学生通过学习,应该在知识、技能及综合素质方面达到的目标。
学科《课程标准》是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和需要出发,规定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需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教师应从学科《课程标准》中,准确把握本学科教学的目标,正确处理知识与学习方法、技能的关系,知识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关系。
教师应从学科《课程标准》的“前言”中,提炼本学科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等信息,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参考和依据。
依据“课程目标”,设计学生学习本学科课程应该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需要具备的学习基本技能;学生学习本学科知识主要的认知途径,需要运用的基本学习方法;可以应该生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学习目标。
(2)教科书
教科书,是教师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对教科书的分析,不仅要了解每一课的内容和具体的知识内容,还应分析每一课的结构、内容与单元主题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知识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或地位,每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正确处理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一、正文(大字)与阅读材料(小字)的关系。
二、文字与图片的关系。
三、课文与补充资料的关系。
四、课文学习与课堂活动的关系。
五、师生同用一本教科书的关系。(3)学情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能否采用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是学生能否实现学习目标,教师能否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不同学段、年龄段的学生,在学习心理、认知规律和特点、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储备,以及兴趣和爱好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应了解和掌握所教学生的这些具体情况,作为选择和补充教学资源、选用教学方式和方法、组织课堂活动的依据。
(4)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
正确处理学习目标(三维目标)的关系
学科《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项具体目标,或称“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是为学生制订的学习目标,理应称为“学习目标”。
在“三维目标”中,知识目标是落实其他二项目标的关键和基点,也是实现其他二项目标的载体和平台。不同类型和内容的知识,决定了学生应掌握的学习能力,也决定了相应的学习过程和需要应用的学习方法,更决定了学生能够生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方案。通过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引导和帮助、指导学生达到和实现这些目标。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亦即重点知识。在每课中均处于核心的地位,具有统领性、代表性、典型性等特点。
教学难点需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确定,而非教师的教学角度。是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存在认知障碍、理解困难或实践难度大的知识内容。
教学难点的确定,应是知识学习与学习方法、技能的训练和培养相结合的最佳契合点。难点绝对不能以知识点的形式表现出来。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尤其是学生在理解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困难等,确定本课教学的难点问题。
教学重点,属于知识的范畴,需在知识的层面上确定。
教学难点,属于认知的范畴,需在认知层面上确定。即必须依据学生在分析、理解时的难度,亦即学生认知的水平和能力确定。
对于不同学校、不同班级,每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一致的,难点则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
第四篇:教师教学技能
教师教学技能大全(共七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期课堂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称为教师的课堂组织技能。这个技能的实施,是使课堂教学得以动态调控,以便使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它不仅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与学生思想、情感、智力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一个组织方法得当,秩序井然的课堂,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教师谆谆善诱,必然会使课堂教学得到好的效果
1、组织教学的目的
(1)组织和维持学生的注意:中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主要作用,情绪易兴奋,注意力不稳定。为了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教师必须重视随时唤起学生的注意。
(2)引起学习兴趣和动机: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激发学生兴趣,形成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因此要根据不情况创造不同情景。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在课堂秩序管理方面,采用不同的组织方法对学生的思维、情感等方面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效果。任何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对于个别学生既要严格要求,认真管理,又要看到他们的长处,肯定他们的长处,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
(4)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良好的课堂秩序,要靠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建立。教师在讲情道理的同时,用规章制度所确立的标准来指导他们,约束他们。帮助学生履行规则,实现自我管理,树立良好的行为标准,是课堂组织的任务之一。
(5)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整个班级在课堂上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表现,只有积极的课堂气氛才符合学生求知欲的心理特点。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一种具有感染力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教学的角度来看,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易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更好地接受知识。并且能够使所学知识掌握牢固,记忆长久。
2、教学组织技能的类型
课堂组织从其基本特征出发,可归纳为十个行为方面。即行为的作用、方法、活动、题目、认知过程、参加人、时间、陈述、教学辅助和规则确定。
(1)管理性组织:管理性组织的目的是进行课堂纪律的管理。其作用是使教学能在一种有秩序的环境中进行。课堂是学习的场所,既要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又要有纪律作为保障。
(2)指导性组织:这种行为特指教师对某些具体教学活动所进行的组织,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课程的方向为目的。包括对阅读、观察、实验等的指导组织,对课堂讨论的指导组织等。(3)诱导性组织:诱导性组织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充满感情、亲切、热情的语言引导、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在这样的教学组织中,教师不是生硬地灌输知识,也没有代替学生思考,把结论灌注给学生。而是积极启发诱导,使学生沿着一定的思考路线,科学正确地得出结论
二、导入技能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通过导入,把学生引导到一个特定的学习方向来,因而又叫定向导入。
1、导入的作用
导入的作用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明确学习的目的、要求,为学好新知识创造良好的前程。有效地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导入可以点燃学生的思维的火花,开拓学生的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富有启发性的导入,不但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还能起到培养学生定向思维的作用。运用正确的方法导入新课,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思维方向,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内在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的一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境界,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2、导入的类型
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一堂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由于教育对象不同、内容不同开头不会相同。即使是同一内容,不同教师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为了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导入新课。理科教学中的导入形式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通过复习旧知识的方式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探索的目标,这是理科教学最常用的方式。
②利用直观演示的方式导入。根据学科的特点,要尽量采用直观教学。采用直观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因此,采用直观教具来揭示道理或规律是十分重要的。③用实验演示的方式导入。教师巧妙地设计一些小的实验或练习,指出一些现象让学生自己观察和分析,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的结论就是本节要讲的主要内容,因而课题随之被揭示出来。这种导入方法,能帮助学生掌握抽象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④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问题导入。生产和实际生活中,有不少现象,人们往往能感觉它而不能理解它。一旦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便能引起浓厚的兴趣。教师利用这种心理,使许多问题都可以从学生亲身经历过的实际问题或本身的生理现象导入新课。通过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或自身的生理现象引入,能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和实用感,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⑤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中学生的特点是求知欲强,颇具好奇心。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这个心理,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积极活跃起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引入一些材料,从与教材有关的趣事轶闻出发导入,能激起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⑥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导入。推理是人们头脑中根据已有的判断,经思维的分析综合,引出新的判断的过程。它是根据已有的概括性认识和有关材料或事实,对过去进行推断或对未来进行预测。
3、导入技能的构成
导入的类型是在深入钻研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分析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而确定的。因此,每种导入都应从教学目标出发,为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教学内容,启发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寻求答案的迫切心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导入的设计必须具有合理的结构。典型的导入由以下四个方面构成。
①集中注意
导入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对教学无关的活动得到抑制,迅速投入到新的学习中来,并使之得到保持。
②引起兴趣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求知欲的起点。导入的目的即用各种方法把学生的这种内部积极性调动起来。
③明确目的在导入的过程中只有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才能把他的内部动机充分调动起来,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④进入课题
通过导入自然地进入新课题,使导入和新课题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才能发挥导入的作用。
4、设计导入应注意的问题 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效果。在设计导入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导入要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相适应,即针对性
教师设计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而不能脱离教学内容。所设计的导入方法要具体、简捷,尽可能用少量的语言说明课题要学习的内容、意义和要求。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思路带入一个新的知识情境中,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产生认识上的需要。导入只是一个开头,从课堂结构的角度来看,它的作用是为教学打开思路。如果脱离课堂整体,即使是再精彩的导入也失去它应有的作用,这是不可取的。
(2)导入要有启发性
导入对学生接受新内容具有启发性,以便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通过浅显而简明的事例,使学生得到启发。用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能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好的理解新教材,启发性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而思维活动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又深入问题之中,它始终与问题紧密联系,学生有了问题就要去思考去解决,这便为学生顺利地理解学习内容创造了前提条件。
(3)导入要有趣味性
设计导入要做到引人入胜,使教材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学生去接受新教材,防止学生产生厌倦心理。
(4)导入要考虑语言的艺术性
要想使新课的开始扣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想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就需要教师讲究导入的语言艺术,考虑语言艺术的前提是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还有考虑可接受性,不能单纯地为生动而生动。所以设计导入要根据导入方法的不同,考虑采用不同的语言艺术。
总之,无论采用哪种导入的方法,教学语言都要求确切、精炼,有画龙点睛之妙。教学语言应该朴实,通俗易懂,实事求是。除此以外,教学语言还要生动活泼、饶有风趣,给人以幽默感。
三、提问技能
1、什么是提问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是实现教学反馈的方式之一,是师生相互作用的基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手段。因而,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提问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在各种教学技能中,提问是比较复杂的教学技能。
2、提问的类型和特点
在教学中,需要学生学习的知识是多种多样的,有事实、现象、过程、原理、概念、法则等;有的需要记忆,有的需要理解,有的需要分析、综合等;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有不同的形式和水平。这就要求教学中所提的问题不能是千篇一律,应包括多种类型。
根据提问的概念,提问的种类课分为检查知识和创造知识两大类。检查知识的问题一般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学习者用所记忆的知识照原样回答即可,步需要深入的思考,判断时也较容易,只简单地分为正确或错误,这类问题又称为低级认知问题。创造知识的问题时在学习者的内心引起新知识的问题,通常不是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答案需要学生自己思考出,判断时根据提问的意图,判断答案是否有道理,有无独创性。或者在几个答案中比较哪一个更好一些。因此,这类问题又被称为高级认知提问。低级认知提问和高级认知提问包括哪几类提问,它们的特点是什么,分述如下:(1)低级认知提问
①回忆提问
要求回答是与否的提问,或称为二释一的问题。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不需要进行深刻思考,只需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即可。回答这类问题,一般多是集体应答,不容易发现个别学生掌握的情况。
简单的回忆提问限制学生独立思考,没有他们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因而教师在课堂上不应过多地把提问局限在这一等级上。有些课堂看上去好像很活跃,师生之间好像交流很多,但细分析学生除了回答“是”或“不是”外,很少有其他经过较高级思维的回答,是不可取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类问题不能使用,只是应有所节制。一般用在课的开始,或对某一问题的论证初期,是学生回忆所学过的概念或事实等,为学习新的知识提供材料。
②理解提问
根据要求学生理解程度的不同,理解提问课分为三种类型: 用自己的话对事实、事件等进行描述,以便了解学生对问题是否理解。用自己的话讲述中心思想,以便了解学生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对事实、事件进行对比,区别其本质的不同,达到更深入的理解。一般来说,理解提问用来检查最近课堂上新学到的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情况。多用于某个概念或原理讲解之后,或课程的结束。学生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解释或重新组合,因而是较高级的提问。
③运用提问
运用提问是建立在对一个简单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和回忆过去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理科的概念教学常用这类提问。(2)高级认知提问
①分析提问
分析提问是要求学生识别条件与原因,或者找出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因为所有的高级认知提问不具有现成的答案,所以学生仅靠阅读课本或记住教师所提供的材料是无法回答的。这要求学生能组织自己的思想,寻找根源,进行解释或鉴别,进行较高级的思维活动。如果学生只是简单地回答,或者死记硬背课文中的有关内容,这不是高级思维活动。
②综合提问
这类问题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对综合提问的回答,学生需要在脑海中迅速地检索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对这些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得出崭新的结论,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综合提问的表达形式一般如下: 根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为了„„我们应该„„? 如果„„会出现什么情况? 假如„„会产生什么后果?
③评价提问
在分析提问或者综合提问后,无论答案怎样出色,都应要求学生分析其理由是否充分,结论是否正确,表达是否准确,对答案进行分析,估计其价值。杜威认为,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判断和给出判断的理由,这样做会使他们回答问题时的理由十分明晰。因此,对评价提问的回答也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在进行这种提问之前,必须让学生独立建立起正确的价值、思想观念,或者给出判断评价的原则,以作为他们评价的依据。评价提问的表达形式通常如下: 你同意„„?为什么? 你认为„„?为什么? 你相信„„?为什么? 你觉得„„?为什么? 你细化„„?为什么?
3、提问过程的构成
从教师的最初提问初的反应、回答,再通过相应的对话,引导出事先希望得到的回答,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分析和评价,这个过程称为提问的过程。提问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引入阶段
教师用不同的语言或方式来表示即将提问,使学生对提问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因此,提问前要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界限标志,表示由语言讲解或讨论等转入提问。
(3)陈述阶段
陈述所提问题并做必要的说明
①点题集中
引导学生弄清要提问的主题,或使学生能承上启下地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②陈述问题
清晰准确地把问题表述出来。
③提示结构
教师预先提醒学生有关答案的组织结构。(3)介入阶段
在学生不能作答或回答不完全时才引入此阶段,教师以不同的方式鼓励或启发学生回答问题,主要考虑以下五个方面:
核查:核对查问学生是否明白问题的意思; ②催促:让学生尽快作出回答或完成教学指示; ③提示:提示问题的重点或答案的结构;
④重复:在学生没听清题意时,原样重复所提问题; ⑤重述:在学生对题意不理解时,用不同词句重述问题。(4)评价阶段
当学生对问题作出回答后,教师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学生的回答,主要有: ①重复:教师重复学生的答案;
②重述:教师以不同的词句重述学生的答案; ③追问:根据学生回答中的不足,追问其中要点; ④更正:纠正错误回答,给出正确答案; ⑤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⑥延伸:依据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思考另一个新的问题或更深入的问题; ⑦扩展:就学生的答案加入新的材料或见解,扩大学生成果或展开新的内容。⑧核查:检查其它学生是否理解某学生的答案或反应。
4、提问的要求
提问不仅是为了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已学过的知识,并利用旧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或使学生向更深一层发展。为了使提问能达到这些预期的目的,教师还必须掌握提问的要求。提问的要求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即清晰与连贯、停顿与速度、指导与分配、提示与探询。
(1)清晰与连贯
要使问题表述清晰,意义连贯,必须事前精心设计,尤其在进行高级认知提问时,显得更为重要。这就要求在设计时对所提问题要进行仔细推敲,不但要考虑问题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还要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和接受。对于某一问题,教师或对这个问题有专门研究的人可能认为时简明的,清晰的和连贯的,而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由于基本知识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就可能认为在概念上是混乱的。另外,问题的措辞是否恰当,表达是否准确,也会影响到提问的清晰与连贯。(2)停顿与语速
在进行提问时应有必要的停顿,使学生作好接受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准备。停顿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有一定的意义。教师提出问题后停顿一下可以环顾全班,观察学生对提问的反应,这些反应一般都是非语言的身体动作或情绪反应。
关于提问的语速,是由提问的类型所决定的。低级认知提问由于问题比较简单,可以用较快的速度叙述,而高级认知提问是针对比较复杂的问题,除应有较长时间的停顿外,还应仔细缓慢地叙述,以使学生对问题有清晰的印象。如果以较快的节奏提比较复杂的问题。学生很可能听不清题意,就会造成混乱或保持沉默。(3)指导与分配
在任何一个班集体中,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及性格特点等都是各不相同的。有些学生理解能力强,并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往往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很快举手要求回答,教师对答案也比较满意。这样教师对他们注意较多,乐于让他们回答问题。有些学生理解问题并不慢,可不愿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一般不积极要求回答问题。还有一些学生成绩较差,又不善于表达。于是,教师往往对后两种人注意较少,这就有意或无意地把班级分为一小组积极参加者和一大组被动学习者。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必须对提问进行适当的分配。首先,教师必须细心观察班级里谁积极参与活动,谁对活动不感兴趣;其次,对于不善于表达的学生要给予锻炼的机会,对于学习不好的学生要让他们先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不断的给予鼓励和帮助,使他们逐步地赶上去。最后,要特别注意坐在教室后面和两边的学生,这些区域常常被教师忽略。
指导主要是对不愿意参加交流的学生的指导。在时,总有一些学生不愿意参加讨论,这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没有威胁的问题,引导他们参加活动,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提示。(4)提示与探询
提示是由为帮助学生而给出的一系列暗示所组成的,当学生应答不完全或有错误时,为了使应答完整就需要提示。提示的目的主要是是学生的回答要点突出,指示解决问题的方向以及引起学生的进一步思考,更好地回答问题。为了使提示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要根据出现的问题有意识地提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使起回忆已知的知识或生活经验(回忆)如果是因为旧知识遗忘太多,不能把已学知识和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或因为思想紧张不能联系生活中的常识,而不能回答问题时,应提示其回忆从前学过的事实、概念或生活经验、体会等。
②使其理解已学过的知识(理解)如果是因为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没有理解,而不能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就应了解对以前的学习内容理解的情况。了解的方法是让学生对与问题有关的知识进行叙述、比较、说明等。③使其明确回答问题的根据和理由(分析思考)
如果是因为学生找不出回答问题的根据和理由,或者证据不足,理由不充分,而对问题不能进行完满的回答,就应提示其对和问题有关的事实、概念等进行解释,分析思考,从而使其明确回答的根据和理由。
④使其应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应用)
如果是因为不能把已学过的概念、原理、法则或技术等和问题联系起来,不能应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就应有意识地提示其回忆这些概念等的内涵和外延,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⑤引导思考,活跃思维,产生新的想法(综合)根据学生已回答的事实或条件,提示其进一步思考,进行推理和判断,预想事物的可能结果。或者加入新的材料,引导其预想事物的进一步发展,进行新的综合,产生新的想法。⑥使其进行判断和评价(评价)根据已有的事实和结论,提示其依据已学过的原则、概念或定律、规则等进行有根据的判断、及评价其价值。
5、提问的原则
作为提问的一般原则,是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和提问过程中都应当遵循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要准备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的多种水平的问题,使多数学生能参与回答。②要特别注意明确问题的重点,问题的内容要集中。
③要注意问题的表达用简洁易懂的语言,最好用学生语言。
④要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把问题设计合理,并能预想到学生的可能回答和你的处理方式。
⑤要依照教学的进展和学生思考的进程提问,把握提问的时机。⑥要以与学生仪器思考的心情提问,不用强制回答的语气和态度。
⑦提问后不要随意地解释和重复,有时用词稍微不同,问题的意思便会发生微妙的变化。⑧当学生理解不透彻或抓不住重点而不能回答时,教师不要代替学生回答,应从不同侧面给予启发引导,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⑨教学过程中教师头脑中临时浮现的问题不要脱口而出,要考虑它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⑩学生回答后,教师要给予确认和分析,强化学生的学习。
四、教态变化技能
1、教态变化在教学中的意义
所谓教态变化主要是教师的口头语言的变化,它的中心任务是要掌握和抓住学生的注意,传授知识,交流思想感情。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变化应用不同的刺激来配合教师的口语,即用非语言来组织学生注意,更生动地传授知识和交流感情,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例如,变换不同的教学活动方式,使用不同的教学媒体,改变课堂的教学节奏,教师声音和声调的变化,教师身体的运动和适当的手势。教师的表情和眼神以及沉没等,都是教师的口语的有力辅助手段。用信息传播的观点来分析,非语言信号可以传递丰富的信息,而这种作用又常常是口语所不能代替的。需要指出的是,刺激的变化并非绝对的刺激等级的变化和增强学生的惊觉反应。有充分的生理证据证明,刺激变化对学生所产生的激发作用主要是获得和抓住学生的注意。在教学中,只有你抓住学生的注意时,他们才更喜欢向你学习。
在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中,许多教育工作者对教师的热情与学生的成就做了一系列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教师会极大的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其原因在于非语言和外加语言的提示作用。他们认为非语言的提示与我们的身体运动所发出的信息是分不开的,它传递着情绪和感情,并增强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外加的语言提示是指音质和音调的变化,以及使用“哼”、“嗯”、“啊”等语气助词,它同样传递着情绪和感情,并形容我们的语言内容。例如,“你是好学生”这句话,加上不同的语气助词,意义和感情是完全不同的。
非语言和外加语言提示是教师教学生中生动性的主要部分,教学的生动活拨基本上是由于不断变换对学生的刺激方式,不断引起和抓住学生注意。有些课堂之所以枯燥乏味,主要是授课人语言呆板,很少有身体运动和面部表情的变化,以及缺乏手势的协助等。
2、教态变化的作用
(1)教育作用 身教重于语言。
(2)激励作用 教师除了能使课堂生动活拨外,还能为学生的学习的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3)启发作用 教师非语言的教学行为的重要特点是模拟性和象征性,它能引起学生对事物的丰富联想。尤其是一些难于用语言表达清楚的动作和感情,通过教师的非语言教学行为能较好地表现出来。因此,它对学生具有启发思维、促进理解的作用。(4)强化作用
教师非语言教学行为的强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它能把学生的视听有机会地结合起来,用视听两个方面的刺激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增大了接收的信息量。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楣拉列斯总结了人接受信息的效果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38%音调+55%面部表情 从公式中我们可以充分地看出,教师的非语言教学行为对于学生接受信息具有重要的强化作用。
3、教态变化的原则
①要充分认识教师的教态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及情感上的激发作用。
②非语言行为的运用必须明白、准确,只有使学生能理解才能发挥较大的作用。③非语言行为的运用要繁简适度。过繁会弄得人眼花缭乱,过简会显得呆板,都会影响效果。④非语言行为的运用要恰当掌握分寸,不宜夸张。教师在课堂上教学不同于戏剧表演,动作要适度,否则会造成喧宾夺主,影响教学效果。
五、强化技能
强化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使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称为强化”。强化是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强调不可缺少的关键。
强化的理论基础,早先源于条件反射和反应性条件反射、刺激和反应理论。现代又源于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中的信息强化理论。
所谓强化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一系列促进和增强学生反应和保持学习力量的方式。
1、强化技能的目的 ①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活动上,防止和减少非教学因素刺激所产生的干扰,提高学生注意的持续性。
②引起学生学习动机,激起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
③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活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
④形成和改善学生的正确行为,如遵守纪律、正确观察等,使学生的努力在心理上得到适当的满足。
教师要研究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以便进行适合于学生心理特征的强化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特征都会有某种个人的色彩。教师若能在强化的同时关注他的心理特征,会更有助于增强强化的效果。另外,同一个学生在不同时期,心理状态也不同。教师在给予强化时也应考虑这种不同的因素。
2、强化技能的类型
强化技能的方式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诸如激励赞扬的语言,期望称赞的目光与眼神,赞美的手势,会心的微笑,以及利用面部表情、体态和活动方式,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最佳环境,增强情感的感染力,强化学生的学习情绪。强化技能主要有语言强化,活动强化,符号强化等类型。(1)语言强化
它是教师用语言评论的方式,如表扬、鼓励、批评。语言强化一般有三种形式:口头语言强化、书面语言强化和体态语言强化。(2)活动强化
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硬逼着学生去做,就会使他们感到枯燥、厌烦,把学习看成一种苦涩的事情。(3)符号强化
符号强化又称标志强化。教师用一些醒目的符号,色彩的对比来强化教学活动。
3、强化技能的应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强化技能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多样性
单调会引起学生乏味,故强化的方式要经常变化,强化的类型要根据所授课内容的特点经常变化,使用的语言也要变化,要又幽默感。
(2)个性化
强化要顾及强化对象的个性及行为程度,强化的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生的表现,注意以内部强化为主,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多用正面强化,不用或少用反面强化。
(3)针对性
给学生的强化应明确、具体。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用不同的强化方法,不同分行为用不同分方法。要特别注意鼓励较差学生的微小进步。
(4)实效性
对学生的反应要及时给予强化。强化的时间对于强化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过早易使学生慌乱,阻碍探究活动分进行,过晚易使学生失去帮助的良机,甚至可能接受不了正确的信息。
4、应用强化技能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运用强化技能时,一定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学习上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帮助学生采取正确的学习行为,并以表扬为主,促进学生的学习。
(2)恰当性原则
要注意运用强化技能应合适、自然、恰到好处。如采用动作强化时,过分频繁的走动和接触学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要适合班级、年级和学生能力及特点。
(3)情感性原则
教师要热情真诚,对学生充满希望、关怀和信任,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情感产生积极的影响。(4)及时性原则
当所期望的行为一经出现,教师就应抓住时机给予奖赏,力求得到强化。对于学习行为或纪律行为较差的学生,要注意强化他们的微小进步。
(5)间歇性原则
当期望的某种行为已经相当巩固了,要逐渐减少强化的次数,直至最终在每一间隔时间后,偶尔给予强化。这种间歇性的强化对于保持已养成的行为,比经常强化更为有效。
六、板书技能
板书技能是教师以凝练的文字语言和图表等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板书既是教师应当具备的教学基本功,又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独具匠心的板书和板图,既有利于传授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既能产生美感陶冶情操,又能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活跃学生思维。人们把精心设计的板书称为形式优美、重点突出、高度概括的微型教科书。
1、板书的作用
①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递教学信息的有效手段,是教师口头语言的书面表达形式。在教学中它有增强语言效果,加深记忆的作用。②板书和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是相辅相成的,可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在表达问题上它更准确,更清晰,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③板书通过学生的视觉器官来传递信息,比语言富有直观性。尤其是板图在表现事物的发展变化方面,是挂图、幻灯不可比拟的,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④板书对教学内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能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提示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一节课的内容通过板书可以一目了然。
⑤一般是在讲解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时进行板书,并且在关键的地方可以圈圈点点,或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书写和绘画,因此,它能突出教学重点、关键,解决教学难点。
⑥形式优美、设计独特的板书具有激发学生兴趣,启发思维的作用。独具匠心的板图,能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有的甚至使他们终身难忘。
2、板书的类型
板书的形式和教学的其它活动形式一样,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恰当地运用。板书的种类很多,从语言的运用来分有提纲式、语词式;从表现形式分有文字式、表格式、图示式;从内容来分有综合式、单项式;从结构来分有总分式、对比式、分列式、提纲要点式等。选择最佳的板书形式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常用的板书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提纲式
是按教学内容和教师的讲解顺序,提纲契领地编排书写的形式。这种形式能突出教学的重点,便于抓住要领,掌握学习内容的层次和结构,培养分析和概括的能力。(2)词语式
它的特点是简明扼要,富有启发性,通过几个含有内在联系的关键词语引起学生连贯思索,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表格式
这种形式的板书式根据教学内容可以明显分项的特点设计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表格,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后提炼出简要的词语填入表格。也可教师边讲解边把关键词语填入表格。还可先把内容分类有目的的按一定位置书写,归纳、总结时再形成表格。
(4)线索式(流程式)
以教材提供的线索(时间、地点等)为主,反应教学的主要内容,这样能把教材的梗概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它的全貌有所了解。这种板书指导性强,对于复杂的过程能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便于记忆和回忆。(5)图示式
在板书中辅有一定意义的线条、箭头、符号等组成某种文字图形的板书书法。它的特点式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许多难以用语言解释清楚的事物往往一经图示,便一目了然了。它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长久地欣赏玩味。
(6)总分式(括弧式)
适合于先总体叙述后分述或先讲整体结构后分别讲解细微结构的教学内容。这种板书条理清楚、从属关系分明,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的结构,给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
(7)板图
教师边讲边把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事物形态、结构等用线图画出来,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板图在辅助讲解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方面,不但优于语言,有时也优于挂图。
3、板书与语言的配合
板书与语言讲解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较好地传递教学信息。结合的形式有先写后讲、先讲后写、边讲边写等几种,但又是经常结合使用的。
先写后讲,一般在需要学生对某一事物先有一全面概括的了解,然后再逐步细致地讲解。先讲后写,通常在教师利用板书帮助学生回忆所学过内容的要点或讲解新知识时使用。边讲边写,图示式、板图等形式的板书适合于边讲边写。
4、板书的原则
(1)书写规范、有示范性(2)语言准确、有科学性(3)层次分明,有条理性(4)重点突出,有鲜明性(5)合理布局、有计划性(6)形式多样、有趣味性。
七、结束技能
结束是教师完成一个教学任务或活动采用的行为方式。
1、结束的作用
所谓结束从技术上可以定义为:将学生的注意引导到一个特定的任务或者学习步骤的完成。结束是一个任务的完成,不是简单地说一声“这个问题(或这节课)就讲到这里”就可以结束的。最加的方法是在一个问题或一节课的末尾,将问题的论点、要点等简明地交待给学生,以使学生掌握问题的实质。也是不仅要使以被感知的科学事实和所形成的概念的记忆中巩固下来,而且要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使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向高一级升华。
2、结束的类型
在教学中,结束主要有两种形式,即认知型结束和开放型结束。其方法如下:
(1)认知型结束
又称为“封闭型结束“。其目的是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程的要点上去,这种方法虽然是对问题或课程的归纳总结,对结论和要点的明确及强调,但也应该是有趣的,尽可能引出新的问题,把学生刚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新问题中去。
(2)开放型结束
它是一个与其它学科、生活现象或后续课程联系比较密切的教学内容完成以后,不只限于对教学内容要点的复习巩固,而且要把所学的知识向其它方向伸延,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起学生更浓厚的研究兴趣,或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
结束的方法除了对全课归纳总结、引伸拓宽、与后续课承上启下外,还有一些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具体采用什么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要求来决定。在对一堂课的设计中,怎样来结束一个课题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只有这样你的教学才有了清楚的目标和方向。假如你自己都不知道这课的要点是什么,怎样归纳到一起,或最后把学生引导到什么方向,那么,你怎能把这一课教好呢?
3、结束的过程
在结束一个课题的时候,大体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1)简单回忆
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简单回顾,整理认识的思路。
(2)提示要点
指出内容的重点、关键是什么,必要时可做进一步的具体说明,进行巩固和强化。
(3)巩固和应用
把所学知道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解决新的问题,在应用中巩固知识,并进一步激发思维。
(4)拓展延伸
有时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或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而把课题内容扩展开来。
4、结束的原则
①结束时要及时多所学知识进行回忆,并使之条理化。②归纳总结要紧扣教学目标、提示知识结构和重点。
③重要的事实、概念、规律等结束时要进行总结深化和提高。④结束时要提出问题或采取其他形式检查学生学习情况。⑤归纳总结要简明扼要。
⑥有些内容要拓展延伸,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⑦结束可采取多种形式,既巩固知识又余味无穷
第五篇:桥梁工程教师技能考试说课稿
说课稿
各位评审专家:你们好!
我是来自**大学**学院的老师,我叫**。今天我要讲授的课程是《桥梁工程》第一章内容。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程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做具体阐述。
首先,我们选用的教材是范立础先生主编的《桥梁工程》教材,这本教材是教育部“全国百本精品教材”,出版以来一直受到国内桥梁界的普遍好评,作为本科教材在国内各高校广泛使用。
其第一章内容为桥梁工程总论,详细介绍了桥梁工程的发展史及国内外桥梁工程的建设成就,以及桥梁工程未来的发展方向;并着重介绍了桥梁的基本组成及分类。本章节通过大量生动而丰富的桥梁图片,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和掌握桥梁工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和专业术语名词。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国内外桥梁发展史的介绍,增强学生的荣辱使命感,并引导学生对桥梁结构的设计、施工的理论学习产生浓厚兴趣;通过桥梁结构组成和分类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桥梁结构的组成及一些桥梁工程中的专业名词术语,为后续的桥梁工程理论学习打下基础。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桥梁结构组成、桥梁工程的基本概念和专业术语名词、按结构形式划分的各种桥梁类型。
难点有:桥梁的专业术语名词、各桥型的受力特点、设计要点等 确定依据:只有理解和掌握了以上重点内容,才能为后续深入、详细的理论学习铺平道路;而学生在上本次课之前,很少能接触到桥梁工程专业术语,或者只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有些专业名词又比较抽象,所以对这些知识点的教授是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使学生能够达到预订的教学目标,完全吃透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我选择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了图文并茂的PPT教学课件,在讲授过程中穿插了大量的桥梁图片,让学生能够形象直观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加深记忆。
本节课我采用提纲式板书形式,这样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很好地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了突出本次课程的重点、难点,我将重要知识点加以板书进行强调,以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掌握。
最后说一下教学过程设计。因为本堂课是《桥梁工程》第一堂课,所以先从桥梁工程的概念入手,让学生充分明白桥梁在国民经济和交通事业中发挥的作用,了解本课程的主要教授的知识内容。然后转入介绍桥梁工程的发展史,通过由古至今的著名桥梁介绍,让学生大致了解桥梁的结构形式及其在历史潮流中发挥的作用,并明白当前桥梁工程研究的发展方向。其次,对桥梁结构的详细组成及分类进行图文并茂的介绍说明,使学生能够直观掌握桥梁工程中的基本概念和专业术语。最后对按结构形式划分的各种桥梁类型进行详细说明,为本课程以后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本堂课的结尾,通过布置思考题作业的形式,巩固加深学生对本堂课的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以上就是本堂课的主要教学安排。本堂课的设计,我注意突出重点,做到条理清晰、紧凑合理。采用大量丰富的桥梁图片,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能够直观的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学习兴趣。但因水平有限,有许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