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原稿)(大全)
欣赏《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
执教人:梁世慧
教学内容:欣赏《森林狂想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森林狂想曲》的音乐,能轻快活泼哼唱主题旋律。
2.让学生了解民族乐器曲笛,小提琴音色,感受乐器音色的丰富表现力,熟悉乐曲各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
4.让学生感受森林的无尽魅力与神奇,深刻体会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的情绪,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教学难点:
分辨主题旋律出现的顺序,在了解曲式结构的基础上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教学用具:手风琴、字母图片、竖笛、音响、打击乐器、有关乐谱、多媒体课件等。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森林狂想曲》是拥有全世界第一张台湾大自然音乐的光碟,是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自然观察家杨雅棠、留美制作人吴金黛、金曲奖制作人及演奏音乐奖得主范宗沛,全心全意为台湾森林量身打造的自然音乐创作。制作过程耗时5年,深入全台山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山羌、猕猴、飞鼠、溪流„„等近100
种台湾自然声音;新颖并充满创意的制作概念,使乐曲中的自然音源与音乐的节奏、调性相合无间。现在大家听到的是这张专辑的第一首曲子《森林狂想曲》。本曲由三个不同的主题旋律伴着多种自然声音组成的音效交替而成,乐曲开始由弱到强似由远及近的鸟声、蛙声„„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热带森林。随即奏响的第一主题节奏明快,旋律跳跃,似森林深处的溪水、山泉,紧接着曲笛和小提琴轮流奏响主题,虽然一中一洋,但不感到异样,配以轻快的伴奏配器,似乎带有一丝喜悦的感觉,似乎是一个热闹的开场白。你可以听听各种大森林的动物,合着曲子有节奏地叫着,还有蛙的声音。一场森林音乐会就要开始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阶段目标:开门见山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今天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一个神奇的地方去旅游,同学们认真听,看你听到了什么„„
二、完整听赏全曲(第一站:听森林)教师播放音响(课件1)。
1、学生聆听乐曲,初步感受乐曲情绪。
师:谁能告诉老师,在这首乐曲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在乐曲中你听到了几处没有音乐旋律伴奏的声音?(教师提示是在乐曲开始、结尾、还是中间?)
生:听到了蝉声、蛙声和溪水„„乐曲开始、中间、结尾共三处。
师:大家再来听一听这神奇的声音。听一听这三处的力度有什么不同?好像什么?
教师分别播放乐曲开始、中间、结尾的音效。(课件2)
2、教师讲解什么叫音效?
师;同学们,这些都是真实声音的重现,在音乐中被称之为“音效”,音效的作用就是给人一种真实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师:谁能来学一学这些好听的声音? 生1:吹口哨学鸟叫。(可能)生2:学布谷鸟叫。(可能)生3:学青蛙叫。(可能)
师:他们学得太棒了!我们大家都来学一学好吗? 学生即兴模拟蛙鸣鸟叫。
师:大家学得简直比音乐家现场录的还像,老师都陶醉了。
师:音乐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你们觉得这首乐曲应该叫什么名字?
生:仿佛来到了美丽的大森林。
师:同学们请为这首乐曲起个名字。(可能有:《美丽的大森林》《森林的早晨》等)
师:同学们给乐曲起的名字真好听,音乐家也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森林狂想曲》。
3、教师出示课题——《森林狂想曲》
三、听辩情绪(第二站:唱森林)阶段目标:听辩三个主题的旋律、情绪
1、这首乐曲这么好听,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第一主题。出示乐曲的第一主题旋律。师:这个主题的速度是什么样的?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
教师播放第一主题。(主题一:课件4)教师画出第一主题的情绪声线图 生:速度稍快,旋律跳跃。
师:大家来唱(奏)一唱(奏)这个主题,感受它欢快的情绪,老师用琴弹奏,学生轻声哼唱。
2、记忆第一主题
师:现在我们在来完整地欣赏一遍音乐。当听到第一主题时用一种动作表示,如拍腿或拍手等。听听这个主题出现了几次?
教师播放全曲。(课件5)
学生用动作表示第一主题,并回答共出现了7次。
3、听辩第二主题(课件6:播放课件主题
二、主题一的课件)教师画出第二主题的旋律声线图
师:我们再来听一听这段旋律与第一主题的旋律有什么不同? 生:音域比第一段旋律高。
师:大家来唱一唱这个主题,感受他的情绪和音高,学生轻声跟琴哼唱。
4、听辩第三主题(课件7:播放主题
3、主题2)教师画出第三主题的情绪声线图
师:我们来听一听这段旋律与上第二旋律在情绪上有什么不一样? 生:这段旋律很抒情。
师:大家用“啦”跟着老师的琴声轻声哼唱这着段旋律。
四、听辨结构(第三站:闯森林)阶段目标:听辨乐曲结构,了解曲式特点。
再一次听辩教师播放全曲。(课件8)
1、分辨民族乐器——曲笛和西洋弓弦乐器——小提琴的音色魅力及演奏方式。
师:这首乐曲的主题多次出现,欢快的旋律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那明快的音色你们知道是什么乐器主奏的吗?让老师告诉你们吧!
乐曲主题是由两种不同类别的乐器主奏的。一是民族吹管乐器——笛子;还有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西洋弓弦乐器——小提琴。它们同属于高音乐器,音域很宽,高音明亮,表现力非常丰富。现在老师放两段音乐片段,你们听一听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可以模仿一下这种乐器的演奏姿势。
2、听辩乐曲结构教师播放全曲。(课件9)
师:当听到主题A时,用“啦”演唱,再听一听还有几个和第一主题不同的旋律? 学生用“啦”演唱主题A,并回答还有几个和第一主题不同的旋律?(生:两个)
3、听辨多段体结构(可机动: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听辨结构)
师:同学们听辨得非常准确,全曲共由三个主题交替构成。我们分别用字母ABC表示三个主题。现在我请两位同学来到前边,将三个主题曲式结构用字母排列出来。其他同学听音乐表演(第一主题坐着拍手,第二主题起立二人对拍,第三主题可离开座位转圈等,音效部分模拟自然声音)。除三个主题外,听到的声音用你喜欢的图案表现。如:≈
学生活动:听音乐表演。学生板书(抽学生板书)
4、师生评价:结构图正确与否。
五、创造与拓展(第四站:护森林)阶段目标:感受音乐的情绪,自主创编节奏
1、创编节奏为乐曲伴奏
师:乐曲这么动听,你们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吗?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分组表现主题或音效。学生活动:
第1组律动表现第一主题。
第2组在座位上演唱主题并拍手伴奏
第3组吹口哨模拟鸟叫。第4组用打击乐为乐曲伴奏。
第5组奥尔夫节奏乐模拟动物界、自然界美妙的声音。
师:音乐家将自然界原音与音乐天然地结合在一起,我们也学他们,将你们喜欢的好听的声音与今天我们熟悉的主题结合在一起创作出更好听的《森林狂想曲》吧!(老师用琴弹奏乐曲的主题A.主题B.主题C,学生给老师伴奏)
2、渗透法制教育,(今天我们欣赏到的美妙音乐来自大森林,我们要怎样做,这美妙的音乐才不会消失)(播放课件10图片)
六、小结
师: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动植物更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为了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大家园,让我们从现在起,做一个环保小使者,努力让我们的家园更美丽。好不好?那么今天的森林之旅就到这里了,同学们开心吗?让我们大家在这动听的乐曲伴奏下,再一次走进那神奇的世界吧!
教师播放全曲的flash动画(课件11)。
第二篇: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与反思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
大连瓦房店市实验小学 唐玥
【教材分析】
森林狂想曲》是拥有全世界第一张台湾大自然音乐的光碟,是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自然观察家杨雅棠、留美制作人吴金黛、金曲奖制作人及演奏音乐奖得主范宗沛,全心全意为台湾森林量身打造的自然音乐创作。制作过程耗时5年,深入全台山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山羌、猕猴、飞鼠、溪流„„等近100种台湾自然声音;新颖并充满创意的制作概念,使乐曲中的自然音源与音乐的节奏、调性相合无间。
本曲由三个不同的主题旋律伴着多种自然声音组成的音效交替而成,乐曲开始由弱到强似由远及近的鸟声、蛙声„„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热带森林。随即奏响的第一主题节奏明快,旋律跳跃,似森林深处的溪水、山泉,紧接着笛子和小提琴轮流奏响主题,虽然一中一洋,但不感到异样,配以轻快的伴奏配器,似乎带有一丝喜悦的感觉,似乎是一个热闹的开场白。你可以听听各种大森林的动物,合着曲子有节奏地叫着,还有蛙的声音。一场森林音乐会就要开始了„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森林狂想曲》的音乐,能轻快活泼哼唱主题旋律。
2、能分辨出主题A、B、C三段主题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
3、感受森林的无尽魅力与神奇,深刻体会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意识到保护环保意识从身边建起,从一点一滴开始做起。【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从身心两个方面都在快速的成长,对于知识的追求也与日俱增。语言的发展也是如此。他们对各种知识和新鲜事物都很感兴趣,同时对这个世界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同时他们对一些基本乐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 【教学内容】
一、律动进教室
师:在刚才的音乐中,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鸟)老师也听到了小鸟的声音,有只小鸟非常着急的告诉老师他迷路了,他遇见了一棵大树,大树说,你只要回答出我的问题,我就告诉你回家的路该怎么走?可是这些问题对于小鸟来说太难了,我们帮帮她好不好?(好)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大树提出来什么问题呢?
(以律动的方式使学生直接对乐曲有了初步的感受,再以小鸟为线索,使问题贯穿整堂课中,激起学生的积极性,也使课堂进入一种情景。)
二、听森林 1.初步感受音乐
①乐曲的情绪什么样的?(欢快、优美)
②在乐曲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鸟,青蛙,蝉,流水,风„„)③你可以给这首乐曲起个名字吗?(这描写是什么地方呢)师: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完整的听遍乐曲,听得过程中老师希望你可用身体的晃动来感受音乐,我看看谁可以帮到小鸟。
播放音乐,教师引导学生用动作感受音乐。学生回答
2.介绍《森林狂想曲》 师:提到这首乐曲,我要给大家讲个故事。台湾有位音乐家,有一天看了这样一则新闻:在南美洲有一种体积很小的鸟,每年都从南美洲飞到北美洲去产卵下蛋,而当地的政府为了经济利益,把大量的森林开采了,以至于小鸟越来越少,存活下来的也很瘦小。这位音乐家看到一个个生命就这样没有了深有感触,决定做点什么。于是和几个好友亲自深入到森林采集各种自然声音,再配上优美的旋律于是就形成了今天这首《森林狂想曲》。而这整整耗时了五年的时间。
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触呢?(保护环境)
二、唱森林 1.欣赏A主题
师:收起沉重的心情,我们还要帮小鸟呢,它遇见了另一颗大树,大树说“你可以哼唱出这美妙的乐曲嘛?”
师:有点难是不是,没关系。老师先带你们悄悄地进入森林听听第一段旋律是怎样出现的,他又有什么变化呢?(力度从弱到强,我们离森林的距离越来越近)(1)打节奏
师:那它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欢快 跳跃)
师:如果你感到开心欢快你会做什么动作(拍手)那我们就跟着音乐一起拍拍手,不忘了它的强弱关系是什么样的。
教师引导学生对A主题进行打节奏。(2)画旋律线
师:不知不觉中其实我们的节奏就出现了,那这么好听的音乐,旋律是什么样的呢? 播放flash 师:这两句有什么不同?(结尾处旋律不同)那我们就一起指一指吧。
师:刚才我们用拍手可以表示欢快,那加上旋律我们的拍手可以怎么表示,一起试一试吧。教师引领学生画A主题的旋律线
师:动作就出来了,配上音乐完整的而来一遍。教师引领学生展现A主题的肢体动作(3)模唱旋律 师:现在你可不可以试着唱一唱?我们唱什么好呢?刚才我们听到了好多的小动物声音,你会模仿哪一个。
学生用动物的声音来模唱(4)总结步骤
师:我们已经成功的唱出了A主题,回想一下我们刚才都用了什么方法呢? 第一步,打节奏 第二步,画旋律线 第三布,模唱旋律 2.欣赏B主题
师:我们先来听听下一段旋律是什么样子的,还是欢快跳跃的吗?(优美自由)师:这个B主题老师也不会唱了,你们可不可以用刚才的方法教教我。(1)打节奏
师:先干什么(打节奏)出示歌谱,你们会不会打?自己先试试。学生带领老师打节奏
师:我们一起打一下注意弱起 教师跟学生一起打节奏
师:那我们来看看打的对不对。跟音乐打节奏(2)画旋律线
师:节奏我们会了 接下来要干什么? 生带着指旋律线
师:像什么(四个山峰)
师:那你可以直接用肢体动作表示嘛? 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表现
师:动作这么快就出来了,你们真厉害。提到舞蹈我们还需要互动和配合,你们可以怎么做到吗?
教师引导学生和同桌相对完成舞蹈动作 跟着音乐做一遍。(3)模唱旋律
接下来呢?唱一唱 换个动物(看旋律线)(4)听辨乐器
师:B主题在同学们的努力下我们也学会了。老师截取了用不同乐器演奏的B主题,我们来听听都有什么乐器呢?(笛子 小提琴 吉他)
师:笛子是民乐,小提琴是西洋乐,两者之间并不感到冲突反而声音更加美妙,所以音乐是不分国界的。3.欣赏C主题
师:两段旋律我们都学会了,那接下来这段旋律它的情绪又是什么样的呢(热烈欢腾)首先干嘛跟音乐拍打节奏,旋律线 你们可以设计什么肢体动作呢?根据先开始的经验我们可以有什么样的肢体动作 教师提示 感觉有点不对 强弱关系改变 我们来看看跟音乐配合怎么样 那还能有什么动作呢?教师做几个书法操动作 你们喜欢哪个 就用那个做跟音乐 这回加难度 你可不可以唱谱呢?
现在三个主题你们会不会唱了,回忆一下 情绪 动作
三、辩森林
小鸟非常高兴,因为大树也为他指明了方向,接下来他又会遇到什么问题呢? 在整首乐曲中,ABC三个主题分别出现了几次,你可以将以下的表格吗?
音 B
C
B
A
音B
C
B
音
听到之后快速的动作表现 然后告诉老师是哪个
四、演森林
喜欢用什么方式 中间起立走出教室
《森林狂想曲》教学反思
《森林狂想曲》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的一首欣赏曲。整堂课我以小鸟在森林迷路为主线根据教学环节提出教学问题供学生讨论解答。开始就把学生带入到森林的氛围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课共有四个大环节“听森林”“唱森林”“辨森林”“演森林”每个环节都要求学生共同参与合作交流。其中最难的就是第二个环节唱森林。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flash形象的表现出各个旋律的走向,生动活泼激起学生的兴趣,再运用肢体语言表现旋律的方式让孩子动起来,从而进行律动,达到音乐和舞蹈动作同步的效果,解决辨别主题音乐的难点。整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先聆听后想象,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活跃音乐课堂,让学生在听中“玩”、“学”并潜移默化的“会”。不足之处:经验不足,教态不够亲切,不能够深入的和孩子在一起。课程思路还需要完善。
第三篇:欣赏《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
欣赏《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欣赏《森林狂想曲》
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2.熟悉乐曲各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
3.了解民族乐器曲笛,进一步了解小提琴音色,感受乐器音色的丰富表现力。
4.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体验、感受,能用深情、和谐的歌声、乐声表达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一起生活多愉快”的欢乐心情。并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创造和谐的乐声——《森林狂想曲》。
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的情绪,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
分辨主题旋律出现的顺序,在了解曲式结构的基础上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教学用具:钢琴、字母图片、竖笛、音响、打击乐器、有关乐谱、多媒体课件等。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森林狂想曲》是拥有全世界第一张台湾大自然音乐的光碟,是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自然观察家杨雅棠、留美制作人吴金黛、金曲奖制作人及演奏音乐奖得主范宗沛,全心全意为台湾森林量身打造的自然音乐创作。制作过程耗时5年,深入全台山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山羌、猕猴、飞鼠、溪流„„等近100种台湾自然声音;新颖并充满创意的制作概念,使乐曲中的自然音源与音乐的节奏、调性相合无间。
现在大家听到的是这张专辑的第一首曲子《森林狂想曲》。
本曲由三个不同的主题旋律伴着多种自然声音组成的音效交替而成,乐曲开始由弱到强似由远及近的鸟声、蛙声„„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热带森林。随即奏响的第一主题节奏明快,旋律跳跃,似森林深处的溪水、山泉,紧接着曲笛和小提琴轮流奏响主题,虽然一中一洋,但不感到异样,配以轻快的伴奏配器,似乎带有一丝喜悦的感觉,似乎是一个热闹的开场白。你可以听听各种大森林的动物,合着曲子有节奏地叫着,还有蛙的声音。一场森林音乐会就要开始了„.
笛子、小提琴与腹斑蛙、中国树蟾,白腹秧鸡、褐鹰鸟、山飞鼠等20种声音对唱,山中精灵也疯狂„„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人。
阶段目标:开门见山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今天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一个神奇的地方去,首先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做三个热身运动。你们的做的真不错,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那神奇而又美妙的世界吧,你们听„„
二、完整听赏全曲
教师播放全曲1次(课件1)。
学生聆听乐曲,初步感受乐曲情绪。
师:谁能告诉老师,在这首乐曲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在乐曲中你听到了几处没有音乐旋律伴奏的声音?(教师提示是在乐曲开始、结尾、还是中间?)
生:听到了蝉声、蛙声和溪水„„乐曲开始、中间、结尾共三处。
师:大家再来听一听这神奇的声音。听一听这三处的力度有什么不同?好像什么?
教师分别播放乐曲开始、中间、结尾的音效。(课件2)
师:谁能来学一学这好听的声音?
生1:吹口哨学鸟叫。(可能)
生2:学布谷鸟叫。(可能)
师:他们学得太棒了!我们大家都来学一学好吗?可以用你的小乐器或竖笛。
学生即兴演奏、模拟蛙鸣鸟叫。
师:大家学得简直比音乐家现场录的还像,老师都陶醉了。
师:音乐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你们觉得这首乐曲应该叫什么名字?
生:仿佛来到了美丽的大森林。
师:同学们请为这首乐曲起个名字。(可能有:《美丽的大森林》《森林的早晨》等)
师:同学们给乐曲起的名字真好听,音乐家也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森林狂想曲》。
教师出示课题——《森林狂想曲》
师:同学们知道吗?台湾有一位音乐家,有一天看了一则“残忍”的生态故事:在南美洲有一种体积很小的鸟类,每年都从南美洲飞到北美洲的森林区里去产卵,并固定在森林中下蛋。而政府为了经济利益,将森林部分地区开垦成牧区,而以牧区牛身上虫子为食的游牧鸟,自己不会筑巢,便将自己的蛋下在这种季节鸟的鸟巢中,还把巢中原有的蛋拨走。由于游牧鸟的体积很大,蛋孵化之后,老是跟季节鸟的幼鸟抢食,季节鸟的幼鸟老是吃不到母鸟喂的食物,食物都给游牧鸟的幼鸟霸占去了。一个多礼拜之后,只见游牧鸟的幼鸟茁壮成长,季节鸟的幼鸟却眼眶凹陷,身处饥饿,丝毫没有成长。后来生态学家仔细研究之后,才知道是开垦森林的结果。
这位音乐家看到了这段故事,不禁热泪盈眶,眼看着生命就这样一个一个没有了,一种对自然的感动与保存之心油然而生。为留下宝贵的森林原始声音,他邀请了荒野保护协会理事长徐仁修,跋山涉水,历时5年,深入热带森林,共收集蛙鸣、鸟叫、溪流近100种自然声音,再配以悠扬的乐曲,创造了这动听的乐曲。让我们大家都来做保护大自然的小卫士吧!
三、听辩情绪
师:这首乐曲这么好听,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第一主题。
师:这个主题的速度是什么样的?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
教师播放第一主题。(开始的A段)(课件3)
生:速度稍快,旋律跳跃。
师:大家用啦模唱这个主题,感受它欢快的情绪。
四、听辨结构
阶段目标:听辨乐曲结构,了解曲式特点。
1.记忆第一主题
师:现在我们在来完整地欣赏一遍音乐。当听到第一主题时用一种动作表示,如拍腿或拍手等。听听A主题出现了几次?(课件4)
教师播放全曲2次。
学生用动作表示第一主题,并回答共出现了7次。
师:当听到主题A时,用“啦”模唱,再听一听还有几个和第一主题不同的旋律?
教师播放全曲3次。(课件5)
学生用“啦”演唱主题A,并回答还有两个和第一主题不同的旋律。
2.听辨多段体结构(可机动: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听辨结构)
师:同学们听辨得非常准确,全曲共由三个主题交替构成。我们分别用字母ABC表示三个主题。现在我请两位同学来到前边,将三个主题曲式结构用字母排列出来。其他同学听音乐表演(第一主题坐着拍手,第二主题起立二人对拍,第三主题可离开座位转圈等,音效部分模拟自然声音)。除三个主题外,听到的声音用你喜欢的图案表现。如:≈
教师播放全曲4次。(课件6)
学生活动:听音乐表演。学生板书。
师生评价:结构图正确与否。
五、听辨音色
阶段目标:分辨民族乐器——曲笛和西洋弓弦乐器——小提琴的音色魅力及演奏方式。
师:这首乐曲的主题多次出现,欢快的旋律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那明快的音色你们知道是什么乐器主奏的吗?让老师告诉你们吧!
乐曲主题是由两种不同类别的乐器主奏的。一是民族吹管乐器——笛子;还有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西洋弓弦乐器——小提琴。它们同属于高音乐器,音域很宽,高音明亮,表现力非常丰富。现在老师播放两段音乐片段,你们听一听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可以模仿一下这种乐器的演奏姿势。
教师播放主题A,播放主题B。(课件6)
生:主题A是用笛子演奏的,主题B是用小提琴演奏的。
师:作者用笛子和小提琴一中、一洋两种乐器,轮流奏响主题,似一个热闹的开场白。
六、创造
师:乐曲这么动听,你们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吗?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分组表现主题或音效。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表现一个主题。
学生活动:
第1组律动表现第一主题。
第2组在座位上演唱主题并拍手伴奏。
第3组吹口哨模拟鸟叫。
第4组竖笛创造模拟动物界、自然界美妙的声音。
第5组奥尔夫节奏乐模拟动物界、自然界美妙的声音。
七、展示
师:音乐家将自然界原音与音乐天然地结合在一起,我们也学他们,将你们喜欢的好听的声音与今天我们熟悉的主题结合在一起创作出更好听的《森林狂想曲》吧!
学生分组创作插部主题(学生模拟鸟叫、竖笛模拟小鸟对唱、打击乐器——蛙鸣筒模拟自然界声响等做为插部主题)。
乐曲组合展示:A B A C A D A(可由学生安排顺序)
八、小结
师:让我们大家在这动听的乐曲的伴奏下,走进那神奇的世界吧!
教师播放全曲的flash动画(课件7)。
第四篇:《森林狂想曲》教学反思
《森林狂想曲》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内容是欣赏音乐《森林狂想曲》,以音乐为主线展开整节课的教学,大致的思路是总听——分段聆听——主题A听辨音色加图形谱表示——主题B听辨音色加图形谱表示——主题C听辨音色加图形谱表示——总听演奏顺序完成思考与练习——总听听辨音色——拓展欣赏。
通过播放视频,音像结合,使学生从各方面感受热带雨林的神奇,体会乐曲中描绘的景象,感受音乐传达给人们的不同情绪,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然后让学生听辨乐曲小片段,辨别是哪些乐器演奏的,使学生认识笛子、小提琴、吉他,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通过图形谱的方法认识掌握三段主题旋律,再听辨,加深学生对主题旋律的印象,然后完整欣赏乐曲给旋律排顺序。整个教学环节很流畅,孩子们的兴趣高昂,课堂气氛活跃。
同时经过评课也认识到一些问题:
1、课堂教学模式较单一,三个主题都采用了相同方法,记忆主题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把这三个主题分开来唱一唱,配伴奏,或表演都可以。
2、教师语言不精练,可以少说,让孩子多听多练。
3、学生主动性不强,教师应该适时引导。
4、课前准备做的不好,应该提前细心检查课件在更换设备后是否能够正常使用。
第五篇:森林狂想曲欣赏 教学设计和 钢琴谱
教学内容:欣赏《森林狂想曲》(附钢琴谱)
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2.熟悉乐曲各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
3.了解民族乐器曲笛,进一步了解小提琴音色,感受乐器音色的丰富表现力。
4.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体验、感受,能用深情、和谐的歌声、乐声表达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一起生活多愉快”的欢乐心情。并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创造和谐的乐声——《森林狂想曲》。
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的情绪,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
分辨主题旋律出现的顺序,在了解曲式结构的基础上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教学用具:钢琴、字母图片、竖笛、音响、打击乐器、有关乐谱、多媒体课件等。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森林狂想曲》是拥有全世界第一张台湾大自然音乐的光碟,是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自然观察家杨雅棠、留美制作人吴金黛、金曲奖制作人及演奏音乐奖得主范宗沛,全心全意为台湾森林量身打造的自然音乐创作。制作过程耗时5年,深入全台山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山羌、猕猴、飞鼠、溪流„„等近100种台湾自然声音;新颖并充满创意的制作概念,使乐曲中的自然音源与音乐的节奏、调性相合无间。
现在大家听到的是这张专辑的第一首曲子《森林狂想曲》。
本曲由三个不同的主题旋律伴着多种自然声音组成的音效交替而成,乐曲开始由弱到强似由远及近的鸟声、蛙声„„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热带森林。随即奏响的第一主题节奏明快,旋律跳跃,似森林深处的溪水、山泉,紧接着曲笛和小提琴轮流奏响主题,虽然一中一洋,但不感到异样,配以轻快的伴奏配器,似乎带有一丝喜悦的感觉,似乎是一个热闹的开场白。你可以听听各种大森林的动物,合着曲子有节奏地叫着,还有蛙的声音。一场森林音乐会就要开始了„.
笛子、小提琴与腹斑蛙、中国树蟾,白腹秧鸡、褐鹰鸟、山飞鼠等20种声音对唱,山中精灵也疯狂„„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人。
阶段目标:开门见山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今天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一个神奇的地方去,你们听„„
二、完整听赏全曲
教师播放音响(课件1)。
学生聆听乐曲,初步感受乐曲情绪。
师:谁能告诉老师,在这首乐曲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在乐曲中你听到了几处没有音乐旋律伴奏的声音?(教师提示是在乐曲开始、结尾、还是中间?)
生:听到了蝉声、蛙声和溪水„„乐曲开始、中间、结尾共三处。
师:大家再来听一听这神奇的声音。听一听这三处的力度有什么不同?好像什么?
教师分别播放乐曲开始、中间、结尾的音效。(课件2)
师:谁能来学一学这好听的声音?
生1:吹口哨学鸟叫。(可能)
生2:学布谷鸟叫。(可能)
师:他们学得太棒了!我们大家都来学一学好吗?可以用你的小乐器或竖笛。
学生即兴演奏、模拟蛙鸣鸟叫。
师:大家学得简直比音乐家现场录的还像,老师都陶醉了。
师:音乐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你们觉得这首乐曲应该叫什么名字?
生:仿佛来到了美丽的大森林。
师:同学们请为这首乐曲起个名字。(可能有:《美丽的大森林》《森林的早晨》等)
师:同学们给乐曲起的名字真好听,音乐家也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森林狂想曲》。
教师出示课题——《森林狂想曲》
师:同学们知道吗?台湾有一位音乐家,有一天看了一则“残忍”的生态故事:在南美洲有一种体积很小的鸟类,每年都从南美洲飞到北美洲的森林区里去产卵,并固定在森林中下蛋。而政府为了经济利益,将森林部分地区开垦成牧区,而以牧区牛身上虫子为食的游牧鸟,自己不会筑巢,便将自己的蛋下在这种季节鸟的鸟巢中,还把巢中原有的蛋拨走。由于游牧鸟的体积很大,蛋孵化之后,老是跟季节鸟的幼鸟抢食,季节鸟的幼鸟老是吃不到母鸟喂的食物,食物都给游牧鸟的幼鸟霸占去了。一个多礼拜之后,只见游牧鸟的幼鸟茁壮成长,季节鸟的幼鸟却眼眶凹陷,身处饥饿,丝毫没有成长。后来生态学家仔细研究之后,才知道是开垦森林的结果。
这位音乐家看到了这段故事,不禁热泪盈眶,眼看着生命就这样一个一个没有了,一种对自然的感动与保存之心油然而生。为留下宝贵的森林原始声音,他邀请了荒野保护协会理事长徐仁修,跋山涉水,历时5年,深入热带森林,共收集蛙鸣、鸟叫、溪流近100种自然声音,再配以悠扬的乐曲,创造了这动听的乐曲。让我们大家都来做保护大自然的小卫士吧!
三、听辩情绪
师:这首乐曲这么好听,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第一主题。
师:这个主题的速度是什么样的?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
教师播放第一主题。(开始的A段)(课件3)
生:速度稍快,旋律跳跃。
师:大家来唱(奏)一唱(奏)这个主题,感受它欢快的情绪。
四、听辨结构
阶段目标:听辨乐曲结构,了解曲式特点。
1.记忆第一主题
师:现在我们在来完整地欣赏一遍音乐。当听到第一主题时用一种动作表示,如拍腿或拍手等。听听这个主题出现了几次?(课件4)
教师播放全曲。
学生用动作表示第一主题,并回答共出现了7次。
师:当听到主题A时,用“啦”演唱,再听一听还有几个和第一主题不同的旋律?
教师播放全曲。(课件5)
学生用“啦”演唱主题A,并回答还有两个和第一主题不同的旋律。
2.听辨多段体结构(可机动: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听辨结构)
师:同学们听辨得非常准确,全曲共由三个主题交替构成。我们分别用字母ABC表示三个主题。现在我请两位同学来到前边,将三个主题曲式结构用字母排列出来。其他同学听音乐表演(第一主题坐着拍手,第二主题起立二人对拍,第三主题可离开座位转圈等,音效部分模拟自然声音)。除三个主题外,听到的声音用你喜欢的图案表现。如:≈
教师播放全曲。(课件6)
学生活动:听音乐表演。学生板书。
师生评价:结构图正确与否。
五、听辨音色
阶段目标:分辨民族乐器——曲笛和西洋弓弦乐器——小提琴的音色魅力及演奏方式。
师:这首乐曲的主题多次出现,欢快的旋律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那明快的音色你们知道是什么乐器主奏的吗?让老师告诉你们吧!
乐曲主题是由两种不同类别的乐器主奏的。一是民族吹管乐器——笛子;还有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西洋弓弦乐器——小提琴。它们同属于高音乐器,音域很宽,高音明亮,表现力非常丰富。现在老师放两段音乐片段,你们听一听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可以模仿一下这种乐器的演奏姿势。
教师播放主题A,播放主题B。(课件6)
生:主题A是用笛子演奏的,主题B是用小提琴演奏的。
师:作者用笛子和小提琴一中、一洋两种乐器,轮流奏响主题,似一个热闹的开场白。
六、创造
师:乐曲这么动听,你们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吗?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分组表现主题或音效。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表现一个主题。
学生活动:
第1组律动表现第一主题。
第2组在座位上演唱主题并拍手伴奏。第3组吹口哨模拟鸟叫。
第4组竖笛创造模拟动物界、自然界美妙的声音。第5组奥尔夫节奏乐模拟动物界、自然界美妙的声音。
七、展示
师:音乐家将自然界原音与音乐天然地结合在一起,我们也学他们,将你们喜欢的好听的声音与今天我们熟悉的主题结合在一起创作出更好听的《森林狂想曲》吧!
学生分组创作插部主题(学生模拟鸟叫、竖笛模拟小鸟对唱、打击乐器——蛙鸣筒模拟自然界声响等做为插部主题)。
乐曲组合展示:A B A C A D A(可由学生安排顺序)
八、小结
师:让我们大家在这动听的乐曲的伴奏下,走进那神奇的世界吧!教师播放全曲的flash动画(课件7)。
附钢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