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同步练习

时间:2019-05-12 16:48: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武传》同步练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武传》同步练习》。

第一篇:《苏武传》同步练习

《苏武传》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重(zhîng)负国

扶辇(niǎn)

临(lìn)数月 阏氏(yān zhī)B.弋(yì)射

纺缴(zhuï)

驽(nú)怯 昆邪(hún yé)王 C.啮(niè)雪

牧羝(dī)

廪(lǐn)食 且鞮(jū dī)侯 D.熅(yūn)火

自分(fēn)

马畜(xù)丈人行(xíng)2.选出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前后十余辈(批)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行辈)C.因厚赂单于(贿赂)D.召苏武受辞(供....词)

4.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法令亡常 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单于召会武官属 D.信义安所见乎 E.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F.与旃毛并咽之 G.空自苦亡人之地 H.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汉亦留之以相当 B.武使匈奴明年,陵降 C.武等实在 D.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皆为陛下所成就 B.且陛下春秋高 C.我丈人行也 D.何面目以归汉 ........7.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的是:()A.惠等哭,舆归营。B.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C.收族陵家,为世大戮。D.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8.下列加点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是:()A.以状语武 B.得夜见汉使 C.天雨雪,武卧啮雪 D.杖汉节牧羊 ....9.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数通使相窥观 ②朝服衣冠,窥镜 B.①置币遗单于 ②小学而大遗 ....C.①凡随武还者九人 ②武留匈奴凡十九年 D.①恐汉袭之,乃曰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0.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是:()

A.收族陵家,为世大戮。B.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C.见犯乃死,重负国。D.终不得归汉,空自苦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11.下列句子,属于使动句的是:()

A.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B.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C.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D.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E.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12.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是:()

A.乃谴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B.子卿尚复谁为乎?

C.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 D.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13.选出“以”字用法与例句“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相同的一组:()

①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③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④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⑤士亦以此不附焉 ⑥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⑦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⑧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⑤⑦ D.④⑥⑧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14.下列句中的“于”字已按其作用作了分类,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赵氏求救于齐 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③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④望长安于日下

⑤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 ⑥而耻学于师 ⑦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⑧师不必贤于弟子 A.①⑦/②⑥/③④/⑤⑧ B.①⑥/②⑦/③⑤/④⑧ 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 D.①⑥/②⑦/③④/⑤⑧ 15.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A.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于是眼泪浸湿了衣襟,与苏武告别而去。)B.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常惠请求看守自己的人一道去见汉使。)C.来时,太夫人已不幸。(我率兵离开长安时,你母亲已去世。)D.勿复有云。(不再有什么云了。)

二、翻译下列句子:

①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答: ②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答: ③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答: ④武留匈奴凡十九年,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答:

三、课内阅读: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且鞮侯单于初立,„„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见为?”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常果引张胜

引:牵扯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候:拜 C.而收系张胜

收:逮捕 D.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 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③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①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④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②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空以身膏草野”中的“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使人止晋鄙军,留军壁邺 B.其一人夜亡 C.单于壮其节 D.欲因此时降武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年。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者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四.填空题

1、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通)②与旃毛并咽之(:通)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通)④空自苦亡人之地(:通)

⑤法令亡常(:通)⑥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通)⑦武父子亡功德(:通)⑧信义安所见乎(:通)

⑨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通 ; :通 ; :通)⑩前以降及物故(:通)

2、古今异义 ①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古义: ;今义:料理、筹划)..②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今义:业绩)..③我丈人行也。(古义:。今义:岳父)..④欲因此时降武。(古义:。今义:相当于所以)..⑤独有女弟二人(古义:。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⑥且陛下春秋高(古义:。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⑦武等实在(古义:。今义:诚实、老实)..⑧武使匈奴,明年(古义:。今义:今年的下一年)..⑨太夫人已不幸(古义: 今义: 不幸运)..⑩单于视左右而惊(古义: 今义:方位)..

3、一词多义

①使(1)数通使相窥观 使: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 第一个“使”:(3)单于使使晓武 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 ②语(1)以状语武 语:

(2)如惠语以让匈奴 语: ③引(1)虞常果引张胜 引:

(2)引佩刀自刺 引: ④食(1)绝不饮食 食: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食:

(3)廪食不至 食:

(4)给其衣食 食:

⑤发(1)方欲发使送武等 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发:

(3)恐前语发 发:

⑥乃 ⑪ 见犯乃死,重负国 乃:

⑫恐汉袭之,乃曰 乃:

4、词类活用

A、意动用法(1)单于壮其节(壮:)(2)屈节辱命(屈、辱,)(3)诚甘乐之(乐:)

B、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降:)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2)空以身膏草野(膏:)(3)反欲斗两主(斗:)C、名词活用等

(1)天雨雪(雨:)

(2)羝乳乃得归(乳:)(3)杖汉节牧羊(杖:)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 :)(5)惠等哭,舆归营(舆:)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5.指出下列病句类型 A、在空白处填什么句型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2)为降虏于蛮夷(,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3)何以汝为见(,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4)子卿尚复谁为乎(,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5)何以复加(,正常语序“以何复加”)(6)信义安所见乎(,正常语序为“信义见安所乎”)(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正常语序为“亡罪夷灭者大臣数十家 ”)

B、(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2)非汉所望也。(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句式:)C、(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句式:)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第二篇:《苏武传》同步练习

《苏武传》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填空。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

体体

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

”为“志”,取消“世家”并入“

”,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

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答案:纪传 断代 书 列传 班固 2.给加点字注音。

昆邪王()()

且鞮侯()()

阏氏()()

煴火()

左伊秩訾()

浞野侯()丈人行()

缑王()

答案:hún yé jū dī yān zhī yūn zǐ zhuó hánɡ ɡōu 3.选出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A.前后十余辈。(批)

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行辈)C.因厚赂单于。(贿赂)D.召苏武受辞。(供词)解析:C.应为“赠送”。答案:C 4.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何以女为见? 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C.单于召会武官属。D.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

解析:A.女:通汝;B.畔:通叛;D.县:通悬。答案:C 5.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

A.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于是眼泪浸湿了衣襟,与苏武告别而去。)B.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常惠请求看守自己的人一道去见汉使。)C.来时,太夫人已不幸。(我率兵离开长安时,你母亲已去世。)D.勿复有云。(不再有什么云了。)解析:D.不要再说什么啦。答案:D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武与副张胜及常惠等百余人俱。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虞常果引张胜。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乃引刀自刺。卫律惊,驰召医,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单于壮其节,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见为?”

(缩写节选自《汉书·苏武传》)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常果引张胜

引:牵扯。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候:拜。C.而收系张胜

收:逮捕。D.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解析:D.阴:暗地里。答案:D 7.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答案:D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空以身膏草野

A.使人止晋鄙军,留军壁邺

B.其一人夜亡 C.单于壮其节

D.欲因此时降武 答案:A 9.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②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③副有罪,当相坐 ④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10.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年。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者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答案:B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①,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

②,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

③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2)武因平恩侯自白。(3)上以为郎。答案:(1)苏武在匈奴很久,有儿子吗?(2)苏武通过平恩侯向宣帝陈述。(3)皇帝让他做了郎官。

参考译文:苏武归汉第二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苏武的儿子苏元因参与上官安的阴谋,而被处死。起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上官桀父子屡次把霍光的过失记下交给燕王,使燕王上书给皇帝,告发霍光。又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到汉廷后,只做典属国。而大将军属下的长史官并无功劳,却被提升为搜粟都尉,霍光专权放肆。等到燕王等人谋反,被杀,追查处治同谋的人,苏武一向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交,燕王又因苏武功高而官小数次上书,替他抱不平,他的儿子又参与了谋反,主管刑狱的官员上书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过了几年,昭帝死了。苏武以从前任二千石官的身份,参与了谋立宣帝的计划,赐封爵位关内侯,食邑三百户。过了很久,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宣帝召来苏武在宦者令的衙门听候宣召。多次进见,又做了右曹典属国。因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苏武把所得的赏赐,全部施送给弟弟苏贤和过去的邻里朋友,自己家中不留一点财物。皇后的父亲平恩侯、宣帝的舅舅平昌侯和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苏武。

苏武年老了,他的儿子以前被处死,皇帝怜悯他。问左右的人:“苏武在匈奴很久,有儿子吗?”苏武通过平恩侯向宣帝陈述:“以前在匈奴发配时,娶的匈奴妇人正好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通国,有消息传来,想通过汉使者送去金银、丝绸,把男孩赎回来。”皇帝答应了。后来通国随汉使者回到了汉朝,皇帝让他做了郎官。又让苏武弟弟的儿子做了右曹。

苏武活到八十多岁,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病亡。

四、语言综合运用 16.用“独特的生活经历”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成为关于六朝后期生活的独一无二的文献,因为作者深受独特的生活经历的影响,熟悉时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时代社会政治场景观察敏锐,批评中肯。

改句:独特的生活经历

答案:对颜之推深有影响,使他熟悉时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社会政治场景观察敏锐,批评中肯,《颜氏家训》因而成为关于六朝后期生活的独一无二的文献。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铖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①明年()②除()③女弟()④忽忽()⑤自分()

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②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③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铖汤镬,诚甘乐之。

9.本文善用对照、映衬的艺术手法来塑造主人公的形象,这一段是非常典型的人物对比描写,试分析其所取到的艺术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听汉族民歌《苏武牧羊》和琴歌《苏武思君》,根据自己的感受以“不屈的使者”为题,写一段文字,全班交流。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一15题。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晏子曰:“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婴闻之,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事君之道,导亲于父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为子之道,以钟爱其兄弟,施行于诸父,慈惠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而维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邪?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者之寡邪?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群臣过而谏。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

11.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

①丰厚其葬,高大其垄()②据以其所有共我()③暮夜求,必存吾()④今四封之民()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跟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不对,则无以事君 B.钟爱其兄弟 C.诚信于朋友 D.废厚葬之令

13.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②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③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14.阅读文章,找出全部符合晏子所说“忠”的标准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并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丘据这个人是受齐景公宠爱的近臣,是个曲意逢迎的小人。他死后,齐景公想厚葬他,遭到晏子的反对。

B.晏婴认为梁丘据对君王不是真正的忠和爱,反而是蒙蔽了齐景公,阻塞了言路,使齐景公成了孤家寡人。

C.晏子犯颜直谏,指出齐景公宠信梁丘据是不对的,而且阐述了自己对于忠和孝的看法;他才是真正的忠臣。

D.齐景公是个开明的君主,他听从了晏婴的谏言,放弃了厚葬梁丘据的作法,而且广开言路,使朝政一新。

第三篇:《大铁椎传》同步练习

《大铁椎传》同步练习

一、基础考查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奉 B.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志节、行为 C.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 类:相像 D.欲以此驰骋当世 驰骋:纵马奔跑

解析:选D“驰骋”在文句中是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的意思 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余既耸然异之 他植者则不然

C.晚乃遁于光、黄间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呼余宿其家 其皆出于此乎

解析:选A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C.介词,在/ 介词,比;D.代词,他的/副词,大概,表推测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 B.但观之,慎弗声 C.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 D.余既耸然异之

解析:选AB项,“声”,句中作动词,出声;C项,“快”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感到痛快;D项,“异”,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惊奇

4.(2012·山东潍坊调研)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A.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 B.宋将军故自负 C.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 D.吾始闻汝名,以为豪

解析: 选BA项,古义:窗户和门;今义:墙壁上通风透气的装置C项,古义:请求客人;今义:请人吃饭等D项,古义:把„„当做;今义:认为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5.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

省:探望 B.故尝与过宋将军 过:访问 C.时座上有健啖客 啖:谈话

D.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扣:通“叩”,询问 解析:选C啖:吃

6.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

遽扑之,入石穴中 B.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久居,祸且及汝 若属皆且为所虏 D.夺其物,故仇我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解析:选B“以”:介词,用;连词,因为A项,“之”:代词,它C项,“且”:副词,将要D项,“其”:代词,他的

7.下列省略句中补出的省略内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北平陈子灿省兄(于)河南

于:介词,到„„(某地)B.故尝与(之)过宋将军 之:代词,他,指代大铁椎 C.吾始闻汝名,以(之)为豪 之:代词,你,指宋将军 D.客不得已,与(之)偕行 之:代词,他,指宋将军 解析:选B之:代词,他,指陈子灿

8.下列对《大铁锤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介绍宋将军的“工技击”“雄健”,是为了衬托大铁椎的勇武用了以勇衬勇的表现手法

B.文中描写了大铁椎的外貌和言行,表现了大铁椎身怀绝技,轻捷善战的个性特征

C.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说明他是一个胆小鬼

D.“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这几句渲染了战前的肃杀气氛 解析:选C写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是侧面衬托大铁椎不能说宋将军是胆小鬼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常秩,字夷甫,颍州汝阴人举进士不中,屏居里巷,以经术著称嘉祐中,赐束帛,为颍州教授,除国子直讲,又以为大理评事;治平中,授忠武军节度推官、知长葛县,皆不受

神宗即位,三使往聘,辞熙宁三年,诏郡以礼敦遣,毋听秩辞明年,始诣阙帝曰:“先朝累命,何为不起?”对曰:“先帝亮臣之愚,故得安闾巷今陛下严诏趣迫,是以不敢不来,非有所决择去就也”帝悦,徐问之:“今何道免民于冻馁?”对曰:“法制不立,庶民食侯食,服侯服,此今日大患也臣才不适用,愿得辞归”帝曰:“既来,安得不少留?异日不能用卿,乃当去耳”即拜右正言、直集贤院、管干国子监,俄兼直舍人院,迁天章阁侍讲、同修起居注,仍使供谏职复乞归,改判太常寺

七年,进宝文阁待制兼侍读,命其子立①校书崇文院九年,病不能朝,提举中太一宫、判西京留司御史台还颍十年,卒,年五十九,赠右谏议大夫

秩平居为学求自得王回,里中名士也,每见秩与语,辄欿然②自以为不及欧阳修、胡宿、吕公著、王陶、沈遘、王安石皆称荐之,翕然名重一时

初,秩隐居,既不肯仕,世以为必退者也后安石为相更法,天下沸腾,以为不便秩在闾阎,见所下令,独以为是,一召遂起在朝廷任谏争,为侍从,低首抑气,无所建明,闻望日损,为时讥笑秩长于《春秋》,至斥孙复所学为不近人情著讲解数十篇,自谓圣人之道,皆在于是及安石废《春秋》,遂尽讳其学

立,始命为天平军推官秩死,使门人赵冲状其行,云:“自秩与安石去位,天下官吏阴变其法,民受涂炭上下循默,败端内萌,莫觉莫悟秩知其必败”绍圣中,蔡卞荐立为秘书省正字、诸王府说书侍讲,请用为崇政殿说书,得召对,又请以为谏官卞方与章惇比,曾布欲倾之,乘间为哲宗言立附两人,因暴其行状事,以为诋毁先帝帝亟下史院取视,言其不逊,以责惇、卞惇、卞惧,请贬立,乃黜监永州酒税

(选自《宋史·常秩传》)【注】 ①立:指常秩的儿子常立②欿然:谦虚,不自满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进士不中,屏居里巷

屏:退隐 B.先帝亮臣之愚,故得安闾巷 亮:谅解 C.先朝累命,何为不起 累:屡次 D.请贬立,乃黜监永州酒税 黜:罢免 解析:选D黜:贬谪;降职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今陛下严诏趣迫,是以不敢不来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B.异日不能用卿,乃当去耳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闻望日损,为时讥笑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秩死,使门人赵冲状其行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解析:选CA项,前者是因果关系连词,可译为“因为”;后者是介词,可译为“把,将”B项,前者是副词,可译为“才”;后者是表示判断的副词,可译为“是”D项,前者是代词,可译为“他的”;后者是加强反问语气的副词,可译为“难道”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常秩屡次拒绝到朝廷为官,后来之所以改变态度,既是因为皇帝不断催促逼迫,不得不去,也是因为他支持王安石当时的变法运动

B.常秩认为当时社会有两个主要忧患,一是法令制度还没有制定建立,二是风俗趋向于奢侈靡费,有些普通民众过着王侯一样的生活

C.常秩做学问强调要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他本擅长《春秋》之学,但因觉得王安石废弃《春秋》之学很有道理,就放弃了自己的学说

D.这篇史传对常秩的叙述较为客观全面,并没有一味褒奖,也讲到他在担任谏官和侍从时恭顺谦让,缺乏建议,被当时的人嘲讽讥笑

解析:选C“觉得王安石废弃《春秋》之学很有道理”,无中生有,强加因果;“放弃了自己的学说”是对“遂尽讳其学”的误解,原意是指“他就完全回避谈论自己的学说”

12.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熙宁三年,诏郡以礼敦遣,毋听秩辞 译文:

(2)帝悦,徐问之:“今何道免民于冻馁?” 译文:

(3)秩在闾阎,见所下令,独以为是,一召遂起 译文:

答案:(1)熙宁三年,下诏让郡里以礼相待敦请遣送,不准许常秩推辞(2)皇帝很高兴,缓缓地问他:“现在有什么办法能够使得老百姓免于寒冷和饥饿?”

(3)常秩在乡间,看到所颁布的法令,却唯独认为是正确的,一有征召就应聘出仕

参考译文:

常秩,字夷甫,颍州汝阴人考进士没有考中,退隐独居在乡里,凭借经术著称于世宋仁宗嘉佑年间,朝廷赐予捆为一束的五匹帛作为聘用的礼物,请他出任颍州教授,授予国子直讲的官职,又任命他为大理评事;宋英宗治平年间,授予忠武军节度推官、长葛知县等官职,他都没有接受

宋神宗即位,三次派人去聘请他,他都推辞了宋神宗熙宁三年,下诏让郡里以礼相待敦请遣送,不准许常秩推辞第二年,才来到朝廷皇帝说:“先帝多次命令,你为什么不应聘出仕?”他回答说:“先帝对我的愚昧比较谅解,所以我得以闲居乡里现在陛下用严厉的诏书催促逼迫,因此不敢不来,不是我能选择离去或留下的”皇帝很高兴,缓缓地问他:“现在有什么办法能够使得老百姓免于寒冷和饥饿?”(常秩)回答道:“法令制度没有制定建立,一些普通民众享受着王侯一样的食物,穿戴着王侯一样的服饰,这是今天的大患啊我的才能不适合任用,希望能够告辞回乡”皇帝说:“既然来了,怎么能不稍微留一段时间呢?有一天不能任用你了,才应当离开吧”于是任命他为右正言、直集贤院、管理国子监,不久兼任直舍人院,调任天章阁侍讲、同修起居注,并且让他担任谏官的职务他又请求退职回乡,于是改任太常寺

熙宁七年,擢升他为宝文阁待制兼侍读,任命他的儿子常立为崇文院校书熙宁九年,常秩生病不能上朝,任命他为提举中太一宫、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常秩回到颍州熙宁十年,常秩去世,年五十九,朝廷赠予右谏议大夫的官职

常秩平时做学问强调要有自己的心得体会王回是乡里的名士,每次见到常秩并同他交谈,总是谦虚地认为自己比不上他欧阳修、胡宿、吕公著、王陶、沈遘、王安石都称赞、推荐他,一致敬仰,因此名重一时

当初,常秩隐居的时候,既已不肯为官,世人都认为他是一个谦逊退让的人后来王安石担任宰相开始变法,天下沸沸扬扬,议论纷纷,认为不合时宜常秩在乡间,看到所颁布的法令,却唯独认为是正确的,一有征召就应聘出仕在朝廷担任谏官的职务,成为皇帝的侍从,恭顺谦让,没有什么建议和阐述,声望一天天下降,被当时的人讥讽和嘲笑常秩擅长于《春秋》之学,以至于斥责孙复所学的理论不合乎人的常情他撰写了数十篇讲解《春秋》的文章,自认为圣人的主张,都已在讲解之中等到王安石废弃《春秋》之学,他就完全回避谈论自己的学说 常立,一开始被任命为天平军推官常秩死后,他让门人赵冲记述常秩的生平事迹,其中写道:“自从常秩与王安石离任,天下官吏暗中改变他们所制定的法令,百姓处于极其困苦的境地朝廷上下循常随俗缄默不语,失败的征兆已经从内部萌生,却没有人清醒觉悟常秩知道变法一定会失败”宋哲宗绍圣年间,蔡卞推荐常立担任秘书省正字、诸王府说书侍讲,请求任用他为崇政殿说书,常立得以被皇帝召见并回答皇帝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又请求任命他为谏官蔡卞正在与章惇相互勾结,曾布想要排挤他们,就利用机会向宋哲宗说常立依附这两个人,于是揭露了记述常秩生平事迹的文章之事,认为他们在诋毁先帝皇帝急速让人到史院取来审阅,最后说常立很不恭顺,并以此责备章惇、蔡卞章惇、蔡卞十分畏惧,请求将常立贬官,于是贬为监永州酒税

四、语言运用

13.根据要求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每小题写出三个关键词(可以是短语), 由于司马迁认识到了,历史终归是“人”的历史,不是“天”的意志史,于是以“绍圣《春秋》”为使命的司马迁抛弃了孔子既定的历史纪年法——编年体,而改用纪传体这绝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观念问题他对那冰冷的历史巨轮投以轻蔑的一哂,然后满怀慈悲地去关心轮子下的那些泣血的生灵:从而,我们看到,一代一代的人物以及他们对历史必然性的反抗,对自身命运的体认,构成了《史记》的主色调文学成了人学,必然性成了戏剧性,逻辑的链条崩溃了,生命的热血喷涌而出„„

(1)历史纪年法的史学观:(2)人学的史学观:

答案:(1)冰冷、必然性(或“历史必然性”)、逻辑(2)慈悲、戏剧性、生灵(或“命运”或“生命的热血”)14.(2012·天津耀华中学质检)下列内容是从某学生“成长记录中”节选的,请根据这些内容为该同学写一段评价性的文字要求:评价要客观,语气要委婉,有利于该同学的发展,不超过60字

(1)月日上课迟到5分钟,并且扰乱了课堂秩序(2)月日在值日时,与同学发生争执,并辱骂同学

(3)月日在校外遇到一非法分子抢劫同学的财物,挺身而出,将其制止(4)月日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一曲萨克斯精妙绝伦,为班级争得了荣誉(5)月日上课迟到20分钟 答:

答案:你多才多艺又能够见义勇为,在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如果能够在生活细节和文明习惯方面再提高一点素养,你就是最棒的

第四篇:苏武传

《苏武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中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文章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过程与方法

3、借助工具书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4、通过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比较阅读,结合课外材料,体会《汉书》在艺术上继承《史记》所取得的成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突出弘扬爱国主题,引导学生探讨新时代中如何继承苏武的伟大民族精神。教学重点:

1、积累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特别是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等文言基础知识。

2、在对比中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体会运用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来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写法。教学难点:

体会《汉书》在艺术上继承《史记》所取得的成就。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在乐曲《苏武牧羊》声中用下文导入新课。两千年前,在北海边上,有一位杖节牧羊的老人,他坚守着热爱祖国、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地生存着,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其气节,令人肃然起敬。他没有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屈服,也没有在金钱、富贵面前动心。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亲爱的祖国,他餐冰卧雪、不辱使命,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一直以来,这种英勇义举激励着千秋万代的华夏儿女奋然前行.可以说,苏武,真正称得上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板书或多媒体显示课题)

二、推进教学:(过渡: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人物故事呢?还是来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吧。)

1、简介背景:

汉武帝开始对匈奴进行长期的讨伐战争,其中取得了三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时间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匈奴的威势大大削弱之后,表示愿意与汉讲和,但双方矛盾还是根深蒂固。所以,到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时,却被扣留,并迫使他投降。《苏武传》集中叙写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间的事迹,热烈颂扬了他在敌人面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饥寒压不倒,私情无所动的浩然正气,充分肯定了他坚毅忠贞,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2、作者介绍:

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续成的。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史实。《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六家》),则是其特色。

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预习课文

1.借助工具书、注释和下列“难句补注”,通读、试译课文。[难句补注]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汉制,官至二千石以上者,其子弟可任为郎(皇帝侍从)。苏武父苏建为代郡太守,故其子苏嘉、苏武、苏贤皆得循例为郎。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且鞮侯)单于自谓'我儿子,安敢望汉天子!汉天子,我丈人行。'”(《汉书•匈奴传》)

持节:节,使者所持信物,持节,指持代表皇帝的旄节出使。旄节,“以竹为之,柄长8尺,以旄牛尾为其眊,三重”(《后汉书•光武纪》李贤注)。

见犯乃死,重负国:“言被匈奴侵犯然后乃死,是为更负汉国,故欲先自杀也。”(《汉书》颜师古注)

蹈其背以出血:颜师古《汉书》注:“煴,谓聚火无焰者也。”煴火,指初燃未旺有烟无焰之火。覆武其上,指苏武面朝下,覆其身于坑之横木上。杨树达《汉书窥管》:“背不可蹈,况在刺伤时耶!'蹈'当读为'搯'„„搯背者,轻叩其背使出血,不令血淤滞体中为害也。”蹈其背,指搯其背,即轻轻敲打其背。杨说是。

何以汝为见:王念孙《读书杂志》称原句本作“何以见汝为”。王说是。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颜师古《汉书》注:“苏林曰'取鼠所去草实而食之。'张晏曰'取鼠及草实并而食之。'师古曰:苏说是也„„去,谓藏之也。”《汉书补注》引刘攽说:“今北方野鼠之类甚多,皆可食也。武掘野鼠,即得食之。乃颇弆藏耳。”两说皆通。2.标出课文结构层次,归纳段意。文章大致分为三部分,按时间顺序分。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2段,介绍了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

第二部分即文章第3~8段,重点记述了苏武留胡十九年备受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

第三部分即文章最后两节,介绍了苏武被放回国的经过。

(二)落实有关文言语言知识:借助注释完成下列各题。【注音】

1.稍迁至栘中厩监(); 2.数()通使相窥()观;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4.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5.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6.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7.置煴()火,覆武其上; 8.拥众数万,马畜()弥山;

9.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 【通假字】

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另有: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女:通“汝”,你。

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

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祠:通“祀”,祭祀。

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始以疆壮出 疆:通“强”,强壮。【古今异义】

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相抵偿。今义:副词,表程度。

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位列将 古义:位;官位。今义:位置、地位。

列:一般的,普通的。今义:排列。

兄弟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今义:动词,靠近。

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2.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3)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5)何久自苦如此!若:使动用法,使„„受苦。(6)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3.名词活用(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4)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祠:名词做动词,祭祀(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抬。(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特殊句式】 1.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2)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3)何以女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女为”(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5)何以复加

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2.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3.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3)皆为陛下所成就

四、课后巩固上述字、词知识,并翻译全文。第二课时

一、分析人物,总结手法

1、学生初步总结苏武的人物性格。

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答案不限)

2、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节描写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1)、卫律和李陵劝说的情形和说辞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明确:

卫律: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是个卖国求荣的小人。他先是“威逼”苏武,用杀死虞常的行为企图“杀鸡儆猴“结果吓倒了张胜,却吓不倒苏武。接着他又用死亡来威胁苏武投降,谁知苏武毫无畏惧。卫律见”威逼“不行,于是就”利诱“,想用荣华富贵来打动苏武的心,谁知苏武不但不吃这一套,还义正词严地指责卫律通敌叛国的可耻行径。卫律恼羞成怒,悻悻离去。

李陵:李陵和卫律不一样,他不是彻底的卖国之人。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够坚定,对国家不够忠诚,因为一己之私背叛祖国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说明这个人物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因此李陵对苏武的劝说不像卫律那样威逼利诱,而是企图以情动人,用肺腑之言打动苏武。他先是说汉武帝年高而昏庸,苏武的兄弟为国尽忠却枉死,苏武自己也已是妻离子散,而后他又现身说法,叙述自己刚刚投降时的心情和调整过程。李陵企图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肺腑之言打动苏武,但苏武却始终忠贞如一,不为所动。李陵见状,惭愧不已,更加自责于自己的背叛祖国的行为,痛哭而去。由此可见,李陵从情感上是赞同甚至是崇拜苏武的宁死不屈,只可惜,他由于自己意志不坚已经投降了匈奴,铸成大错,所以他一直处在这种矛盾、痛苦的状态中。李陵的矛盾、痛苦在苏武归汉之际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他且饮且歌,且歌且舞,长歌当哭,泪如雨下,苏武十九年持节不屈的坚贞让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自己叛国变节的可耻卑劣,羞愧悲痛之情无以复加。这就是李陵,一个矛盾痛苦的悲剧人物。

2)、对于卫律和李陵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上有什么不同?

苏武:面对卫律的威逼利诱,甚至是死亡的威胁,苏武不但无所畏惧,而且对盛气凌人的卫律反唇相讥,义正词严地指责卫律的卖国行径,用南越、大宛和朝鲜杀汉使而终遭汉朝惩罚的历史教训来警告卫律,多行不义必自毙,使得卫律的威风一下子就没了,灰溜溜地走掉了。在这场劝说的斗争中,苏武取得了精神上的胜利。

面对李陵切中要害的真挚劝说,苏武的内心也一定翻腾着情感的浪花,亲人的惨死、妻离子散也一定让苏武倍受痛苦的煎熬,但为国效命的信念终于战胜了一切,苏武向李陵再一次表明自己忠君爱国至死不渝的信念,使得李陵羞愧而去。

不管是威逼利诱,死的威胁,还是肺腑之言的劝说,都打动不了忠贞如一的苏武,他实在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爱国忠诚的真君子!

3)学生分别总结卫律、李陵的性格特征,再次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分组讨论、探究、总结)

卫律: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是个卖国求荣的小人。

李陵:李陵和卫律不一样,他不是彻底的卖国之人。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够坚定,对国家不够忠诚,因为一己之私背叛祖国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说明这个人物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

二、指导学生总结文中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1、详略得当的情节安排。

2、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前面的总结中巳经谈及)

3、次要人物的对比、衬托。

文章里个性鲜明的各种人物对苏武也起了对比映衬的作用,请同学们把文章里各种人物的性格和苏武作一个对比,看看他们的映衬分别凸现了苏武怎样的性格特征。(1)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

(2)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一身正气,光明磊落(3)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

苏武: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 在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长达十九年守节的坚韧不拔。苏武的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对比下,更加具有勾魂摄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重点分析了各种人物特别是传主的性格特征,我们为这样一个有血有肉、不卑不亢、忠贞不渝的苏武而深深感动着。同时我们还点出了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详略得当的情节、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次要人物的对比映衬。

四、课后思考:试评论苏武的功过得失和价值意义,下节课讨论。第三课时

本节课进行拓展、探究,既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又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

一、导入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体会到苏武的人格魅力,但人无完人,苏武的行为也未必完全是对的,下面我们就围绕几个问题对这个人物的功过和价值进行讨论。

讨论方法:分小组讨论,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并记录小组讨论观点,最后全班汇总,将每个小组讨论的观点进行对比、评价,以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二、教师用幻灯片展示讨论问题 问题一:

先看一段文字:“齐庄公到大臣崔抒的家里,竟跟崔杼的太太通奸,崔杼不甘戴绿帽子,当场把齐庄公杀了。晏子是齐国大臣,皇帝被杀,别人不敢去看,但他要去吊,他到了崔家,他的左右问他:你为君死么?晏子答得好,他说皇帝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为什么我要一个人为他死?左右又问他:那么,你离开齐国逃走吗?晏子答得好:皇帝的死又不是我的罪,我为什么要逃?我为什么要出国?左右又问他:那么你就回家吗?晏子答得好:皇帝死了,回到哪儿去呢?晏子真是中国第一流的大政治家,看他这三段答话,不死、不逃、也不想回家,说得又识大体、又有感情、又义正词严。当时他去吊皇帝,大家以为崔杼必定杀他,但是他仍然去吊、去哭,并且‘枕尸股而哭’,一点也不怕刺激手里拿刀的崔杼。晏子识大体,是大智;有感情,是大仁;不怕死去哭,是大勇。晏子为什么有这种大智大仁大勇,我认为他是真正深刻洞悟‘死事’和‘死君’理论的人。他的理论是:做人君的,岂是高高在百姓之上的?而是主持社稷;做臣子的,岂是为领俸禄混饭吃的?而是维护社稷。所以人君死是为了社稷而死,做臣子的,就该和他一道死,‘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如果做人君的,死的原因不是为了社稷而是为了他自己,那么陪他死的,只合该是那些在他身边,跟他一起混一起谋私利、谋小集团利益的宠幸和亲信,才有份儿,堂堂大臣是不干的。齐庄公被杀以后,崔杼决定立齐灵公的儿子做皇帝,就是齐景公。那时景公年纪小,崔杼自立为右相,庆封为左相,他们把所有大臣都找来,在太庙里歃血发誓,说:‘诸君有不与崔庆同心者,有如日!’大家一一发誓,可是轮到晏子,晏子却要改变誓词,只发誓:‘诸君能忠于君、利于社稷,而婴不与同心者,有如上帝!’当时崔杼他们要翻脸,高国赶忙打圆场,说:‘二相今日之举,正忠君利社稷之事也!’高帽子一戴,弄得崔杼他们也只好接受晏子的大条件„„”(选自《北京法源寺》作者李敖)

这段文字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真正的值得提倡的忠诚?晏子认为真正的忠诚是忠诚于国家、人民,而非忠诚于君主。换句话说,就是要忠诚于明君(因为明君善治国),而非昏君。而那些不分黑白,一味盲目服从君主,为君主作无谓的牺牲的行为我们称之为“愚忠”,那么你认为苏武的忠诚是愚忠吗? 问题二:

前段时间,国家教育部对高中历史教科书的教学大纲进行修改,其中备受争议的是如下一段文字:“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是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是‘兄弟阋墙,家里打架’,有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不宜有侵略和反侵略的提法„ 对于岳飞、文天祥这样的杰出人物,我们虽然也肯定他们在反对民族掠夺和民族压迫当中的作用与地位,但并不称之为民族英雄。”

按照教学大纲的说法,苏武也就不能称之为民族英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一)学生分组讨论、探究。

(二)各组组长向教师递交各组的总结。

(三)教师利用幻灯片展示各组的讨论成果。

(四)全班同学互相交流

(五)教师提供参考观点 参考观点一:

苏武的忠诚不能说是愚忠。首先,他忠诚的对象是国家是人民,身为汉使,当卷入匈奴的政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汉使身份,不能引起汉匈两国的不必要的误会和纷争,他甚至愿意以性命来平息祸端,可见他是把边界的和平、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其次,他保持民族气节十九年,始终忠贞如一,这种忠诚表面看起来是对汉武帝,但实际上是对国家人民的,因为汉武帝是一个善于治国的明君,忠诚于他就是忠诚于汉武帝治理下的国家。

但是苏武的忠诚里有没有愚忠的成分,我认为还是有一些的。比如:李陵劝降时曾经提到苏武的两个兄弟尽心为国却枉死,但苏武却一味坚持汉武帝对他们父子有莫大的提拔之恩,因此愿意为皇帝肝脑涂地。我认为,皇帝的知遇之恩固然应该感激报答,但兄弟的枉死也不应该回避,皇帝的恩情不能抵消皇帝对亲人的伤害之过,该报的恩要报,该澄清的事实,该争取的权利也还是要争取。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权利与义务的问题。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不能苛求苏武,因为他毕竟是古代人,他的思想有着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性,如果他能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说不定也能像我们这样争取自己的应有的权利。参考观点二:

反驳岳飞是民族英雄的人,一般是从民族英雄的定义出发,然后导出结论的。至于民族英雄的具体定义是什么,人民群众不关心,但似乎专家的定义和广大群众的不一样。是让专家修改定义,还是人民改变认识向专家看齐,值得探讨。但是一般来讲,在诸多英雄称号中,诸如打虎英雄、抗洪英雄,民族英雄的称号是最高的,我想凡是对于民族、国家的独立、解放和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并且具有巨大人格力量的人,都应该称作民族英雄。尤其是民族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爱国和献身精神,是构成一个民族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的文化传承的关键内容。民族英雄的英雄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甚至敌我双方。所以康熙给袁崇焕平反,乾隆给史可法立祠,日本人给抗日英雄送葬。因此,有人所说的称岳飞为民族英雄,不利于民族团结,纯属无稽之谈、庸人自扰。事实上,好象也没有哪个少数民族对称岳飞为民族英雄提出过异议,或觉得伤害了谁的民族感情,金人的后代乾隆还拜谒过岳王庙呢。参考观点三:

如何描述中华民族的起源和演变,看起来容易、做好却很难。既要反映当时历史情况,又要反映中国地域和民族合并、共处、融合的演变,也要照顾到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感情,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更微妙的是,太多去谈各民族间纷争的痛苦和少数民族被兼并的详情,恰好启蒙了少数民族和族群(甚至包括中国南方和边远地区)被兼并的意识,激发了他们对属于历史上外来民族(特别是汉族或北方民族)的怨恨,导引少数民族和地方的分离倾向。从历史的处理来看,一个带积极性的做法,是承认民族之间曾经出现过压迫或掠夺与反压迫或反掠夺的历史,承认各民族有一些特有文化。指出特有文化的有些方面丰富了中华民族。但是,更加强调民族合并、融合、共处、互助、互利、共同发展的历史,更多去挖掘民族融合历史积极的方面和必要性。老去挖历史伤疤,只能让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兄弟民族间善意和兄弟情感淡漠,互相指责,相互的怨恨加深,引起民族大家庭的分裂。

如果说岳飞、文天祥是民族英雄,他们首先是汉族英雄,在当时反抗外族压迫和掠夺时,其事迹勇气令人敬佩。在当今各民族共处和形成的中华民族,在反抗外敌人入侵时,可以发挥他们的精神。但是,在描述民族冲突和民族融合历史时,有必要了解少数民族的感受,方法应讲究,需要微妙和成熟。中华民族需要有理性包容的民族主义和民族观,也需要属于各民族的民族英雄。

三、课后作业:(任选一项)

1、搜集一些外交官(古今中外皆可)的资料,为他们写一篇传记,要求兼顾历史真实性和文学艺术性,可适当运用《苏武传》里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字数在800字以上。

2、《假如我是苏武》

假如你正在面对苏武所面对的局面,作为汉使出使匈奴,匈奴有骄横的单于,你的一个糊涂的部下参与了匈奴亲王的谋反,身为汉使的你会怎么做?你要怎样处理这种复杂的外交局面?运用你的智慧,结合你平时知道的历史和外交知识,看你能否做一个比苏武更加出色的使节。

第五篇:苏武传教案

苏武传

教学目标:

1、了解班固的生平和《汉书》的撰写体例。

2、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文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分析课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4、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爱国情操,理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真正内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作用。

难点:分析课文如何通过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播放李娜的《苏武牧羊》

师:“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这是一外妇孺皆知的历史故事。作为汉武帝的使臣,苏武受命出使匈奴。由于副使与匈奴内部谋反,苏武遭到牵连。在自杀未遂、劝降不成的情况下,他被单于发落到遥远的北海,开始了牧羊的生涯。唐代的温庭筠曾写过一首《苏武庙》: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该诗颂扬了富有民族气节、忠贞不屈、心向故国的苏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苏武传》。

推进新课

教具展示:

班固(32—92),东汉著名学家和文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父亲班彪是一个史学家,曾作《后传》六十五篇来续补《史记》。《汉书》就是在《后传》的基础上完成的。和帝永元元年,班固随从车骑将军窦将军窦宪出击匈奴,参与谋议。后因事入狱,永元四年死在狱中。那时《汉书》还有八表和《天文志》没有写成,汉和帝叫班固的妹妹班昭补作,马续协助班昭作了《天文志》。班昭是“二十四史”中绝无仅有的女作者。

《汉书》是我车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继《史记》以后出现的以一部史传文学典范之作,因此历史上常把司马迁和班固并列,《史记》和《汉书》对举。《汉书》的体例与《史记》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它的记事始于汉高祖刘邦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

创设氛围

师:苏武是汉朝史臣怎么会到冰天雪地的北海牧羊呢?苏武到底经历了哪些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苏武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同学们,为打开心中的这些疑团,请先阅读课文书下注释疏通大意,有疑问处做好记号。

(学生阅读注解疏通大意)

师:又到了“答记者问”时间了,欢迎同学们踊跃发问。

生:第一段“匈奴使留在汉者”,注解释为“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可否据此判断这句是定语后轩句呢?

师:你对问题的分析推断思路很好。大家应该不记得我们刚学过的《谦颇蔺相如列传》,也有一个类似的句子:“求人可使报秦者”,结构与“匈奴使留在汉者”相同,这两句都是定语后置句。

生:第五段:“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这句话怎么翻译? 师:有几个地方要解决:“且”为“况且”之意,“使”后省略了代词“你”,“不平心持正”就公道。

师:很好。

生:第七段:“今得杀身自效”是什么意思?

师:请我们的课代表回答你吧。

生:我试试吧。应该是“现在能有机会牺牲生命报效朝廷”意思。

师:翻译得流畅准确,哪位同学若还有翻译难题请找他。

生:最后一段:“前以降及物故”怎么解释?

生:老师我也不会,请您解答好吗?

师:不要紧。人非圣贤,哪有万事皆晓的道理。我们来看看,难点就在这个“以”字上。这里的“以”是个通假字,注解没有标出,能“已”,“已经”的意思,再结合注解,意思就是:除了已降及已死的外。

知识拓展、提升

师:解决了“疑难杂症”后,现在分几块“自留地”给大家包干: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请各组派代表来认领。

(各组派代表认领,归纳文言知识)

(学生代表发言)

生:我们级找的是能假字,书下注释共有9,加上老师补充的一共是10个。

(1)畔主背亲(“畔”通“叛”,叛变。)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这(“去”通“弃”,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现)

(6)与武决去(“决”通“诀”)

(7)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生:我们组归纳的是词类活用:

(1)宜皆降之(降,使动用法)

(2)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

(3)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

(4)反欲欲半两主(半,使动用法)

(5)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作动词)

(6)得夜见汉使(夜,名词作状语)

生:我们组归纳的的是古今异义。

(1)置币遗单于(古义:财物、礼品;今义:货币)

(2)假吏常惠等士斥候百余人俱(古义:临时充任;今义:虚假)

(3)皆为陛下成就(古义:栽培、提拔;今义:事业上的业绩)

(4)如惠语以让单于(古义:责备;今义:躲闪、避开)

(5)虞常引张胜(古义:牵攀、招供;今义:牵引、引导)师:同学们可以选择例子填在练习二的表格里。

生:我们找的是文盲句式。

1、判断句

(1)汉天子我丈人行业。

(2)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2、定语后轩句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3、宾语前置句

(1)虽生,何面以归汉!

(2)子卿尚复谁为乎?

4、被动句

(1)见犯乃死

(2)幸蒙大恩

5、省略句

(1)使牧羝(“使”后省略宾语“之”)

(2)会候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谋反”后面省略介词“于”)(老师给出重要句子翻译)

1于,答其善意。

(老师指名学生翻译,并点出翻译的语言)

下载《苏武传》同步练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武传》同步练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班固《苏武传》

    《苏武传》 《苏武传》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是《汉书》中的名篇,此传是最能显示班固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才华的优秀篇章之一。它记叙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

    《苏武传》教案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二、......

    苏武传教案

    授课 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课题苏武传 班固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⒈了解班固的生平和《汉书》的撰写体例。 ⒉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

    《苏武传》教案

    《苏武传》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班固及《汉书》。 ②积累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③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反......

    苏武传读后感

    苏武传读后感苏武传读后感1. 阅读是是关注人物生存状态的过程,苏武传读后感。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样,为人物这种生存状态进行合理的归因。有了这一思考过程,人物就不只是“......

    苏武传人物形象

    《苏武传》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一、导入十九年的艰难困苦,没有使他倒下,十九年的威逼利诱,没有使他屈服,十九年的孤独寂寞,没有使他忘却那远方的祖国。历史用丹青铁笔镌刻下他的名......

    苏武传说课稿

    苏武传 说课稿 苏武传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作业布置和板书设计六......

    《苏武传》教案

    苏武传 教学目标: 1、 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 2、 朗读断句,讲述课文故事梗概。 2、 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翻译文句。4、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