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析

时间:2019-05-12 16:5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材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材解析》。

第一篇:教材解析

一、教材整体介绍

(一)教材主要内容

这一册教材共设16个主题单元。其中含三个集中识字单元(《丁丁冬冬学识字》和一个开放单元《书的世界》)。每单元大致包括2篇主题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共27篇主体课文,读背古诗7首,自读短文12篇。集中识字3个单元:二、七、十二。学习部首25个。

(二)全册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和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在语文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得到发展。

2、认字431个,学习偏旁部首累计达70个。

二、关于识字与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应是小学低年段的重点,二年级的识字教学和一年级相比,有什么区别?

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利用汉字规律(重点在汉字的表意特点)分析字形,识记生字。并对认字方法有个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初步学会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独立识字。

一二册渗透性学习字理事字:如字与画,“语文天地”中的一些识字活动(独体字+偏旁),但一直不作为知识点讲授,只要求学生接触,有感性认识,去发现、去思考。本册则在一、二册量的积累上,要求产生顿悟,产生飞跃,对汉字的表意功能有认识,有体会。而汉字的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也开始在本册渗透。第10、14单元出现这类设计:“半、伴(65页),成、城(93页)”,两个设计有一个梯度,又发现到比较。要由学生自己通过比较,发现汉字形声字的声旁特点,教师只应给予简单的提示。

这一册对形声字的声旁特点做了渗透,第四册将安排以形声字声旁归类的集中识字单元。

2、在三册结束时,学生应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基本上会分析字形。四册时将引导学生学会综合使用学过的认字方法,基本掌握独立识字所需的技能。

3、本册教材开始学习查字典,运用部手查字法,教材是怎样进行编排设计的?

本册从第二单元开始,学习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的学习安排在第四册。查字典的学习以“金钥匙”形式出现。从丁丁冬冬的视角,认识字典,学习查阅,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掌握。

第二单元:认识字典(方法见教参13页)。

第三单元:学习查字典(方法见教参19页)。

第四单元:查找难检字(方法见教参27页)。

第七单元:开始限时,要求学生通过练习,基本上能在一分半钟内查到要查的字。

4、关于学习部首查字法,有什么想法和做法可以介绍一下?

学习查字典,如果有老师来讲,将包含很多内容,极易枯燥乏味,要利用画面,引导学生读画,读画中的文字。可以像图中所画,分小组,用实物(字典),让学生自主学习。这里需要教师课前做设计,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查字典的欲望。

可以让学生分别读文字,边按照文字表述尝试做一做,这时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促使每一个学生在各自起点上有新的提高。况且学生之间的交流语言有时是直接而有效的。

部首查字法应当是独立认识生字经常使用的方法,教师要组织好各种活动,创设情境,应到学生爱查、会查、自觉查,把字典当作最可靠的识字方法来对待,把使用工具书当作最重要的阅读习惯之一来培养。

由于学生识字量小,读正文有困难,学习查字典,刚开始时只要求会查,能找到要查的字,读准字音,只练习查字典的技能,对认字的结果不做要求。初学时不应要求速度,日后通过反复练习,逐步加快速度。到第七单元时明确提出速度问题。15单元查字典比赛。

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确定部首、翻页、检录),及时让学生总结经验,交流方法。(方法见教参46页)

5、第三册教材在写字方面有哪些具体要求?

本册在写字方面的要求是学会书写294个字。

本册依旧在“语文天地”中设计了例字描红,并对字形结构的安排做了一些指导。《写字本》上也很具体的对所写汉字做了规范的指导。教师不要把这些指导作为知识来传授,也不必由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对照指导去写每一个字,而是由学生去感知、发现、体验汉字的美。在低年级阶段,不必强求每一个孩子都把字写的那么漂亮,首先是正确、工整、规范。学生的发展不平衡,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可指导学生注意关于书写的提示,能领悟多少是多少,能尝试多少是多少,逐步掌握。例如:由学生自己去看、去常识、去发现字的变异,字形的间架。(见教参2页)

“会写字”,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标准:可以指会笔顺笔画,也可以指能听写对,还可以指在使用时不出错别字,此外还可以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讲“会写”。二册的写字目标是指按照正确的笔画笔顺写(包括填空、连线等)下来。兼顾使用和写好。不要把几方面的要求同时下达,造成沉重的写字负担。三册重点指导怎样把字的间架结构写好。至于如何写对,不出错别字,三年级后写话活动多了,将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6、本册要继续练习抄写音节,能为生字标音,在查字典时准确读出生字字音。

7、写字本怎样使用?

写字本的设计基本上是随着单元走的,描红两个,自己书写两个。教师一般还要另外安排学生的抄写。原则上应该是以学生会写为准,不必布置多遍的抄写,也不必要求所有的孩子都写相同的遍数。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使用写字本。

8、复习拼音时,y和ī的用法,的拼写规则,uo和o的区别等等,需要教师反复指导、练习。

三、关于阅读

1、一般要求

⑴在第二册“借助手指但不出生,或者小声但不用手指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继续练习,在本册逐步过渡到练习不用手指、不出生的默独(见教参44页)。让学生逐步脱开手指、降低声调,学习默读。由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差异,不必强求所有的孩子一步到位。在三册结束时,大部分学生可以实现默读一个段落即可。个别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耐心、长时间的关注、引导。

⑵学会借助课文插图阅读。学会读图,能看懂情节简单的多幅画面讲故事(见教参36页),能看懂单幅图,根据文字提示和图中显示的各个细节了解图意,并联系自己的经验展开想象。⑶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学习不同句式,同时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愿意和书教朋友。

⑷朗读和背诵要按教材要求做到争取流利,可鼓励学生多背,在阅读中多识字。古诗只要求背诵,不作分析,学生可借助插图大致理解。

⑸在《书的世界》这个开放单元,要在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同时,学习查找目录,树立查找资料的意识,知道书应分类。

2、阅读课文的学习怎样把握尺度?

二年级的课文都是浅显易懂的,只要能够读下来,就可知道大衣。上课能够指导学生学会生字新词,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即可。不必逐句逐段分析讲解,品词品句。学生会随着阅读量的增加,阅读经验的积累,逐渐学会品位、体会。

四、关于使用教材的几点说明

1、“金钥匙”的处理:不能当作教学内容讲解,要引导学生从丁丁冬冬的角度看他们的探讨,同时参与进去。(看,丁丁冬冬又在讨论什么了?你们想说说自己的想法吗?你们还有什么好建议?看看谁的办法更高明?……)

2、口语交际和口语表达:(52页商讨营救计划;58页介绍一本书;66页环保考题。)设置问题情境,自然引出话题。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学会讨论(39页在课堂上怎样做才算勇敢?53页“金钥匙”--学习在讨论中与同学和作)。书面表达方面:练习写话,鼓励平时作记录,学记事(86页学记事:培养习惯,练习、积累);开始学习写日记(115页学完《松鼠日记》后,开始提出明确要求:在寒假里写几篇日记)。

3、积极、认真地参与各项语文活动,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尊重他人。能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向。

4、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几点建议

(一)关于备课

1、备课背什么?

⑴准备教参以外的相关资料;

⑵对每个单元的总体把握、了解;

⑶了解学生原有基础水平,针对性设计教学策略、方式;

⑷树立科研意识,把教学和科研联系起来,理性地备课。

2、教案的形式要有变革,不再是线形的形式,由一连串序号组成,按固定的模式排列。

⑴教案应是模块式的,网络型的,学生、教材、三维目标、教师自身优势,都应考虑;

⑵教案要设计多个方案;

⑶教案要留白;

⑷教育是在动态环境下的主体创新活动,要有学生的创造,教师的创造。因此备课时要注意:不能无视儿童头脑中的知识结构,要了解他们头脑中装的东西。教案中要有对学生的分析,要根据自己班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⑸教育应以人为本。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的利益和需求为主要依据,为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服务,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再一相情愿的编写导演剧本。

(二)关于上课

1、要转变几个观念

⑴由重讲知识结论,转变为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⑵有重视学生记住现成知识,转变为重视引导学生再次发现和重组知识;

⑶有重视书本知识转变为重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地考虑问题和灵活性的解决问题;

⑷有重视单科独进、单个知识点的教学转变为重视学科间和知识点间的综合贯通;

⑸由重视统一要求转变为重视学生的差异资源和个性发展。

2、几点注意

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愿望;

⑵把学生的发展需求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⑶给学生的思考留下充分的空间;

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

⑸师生双方都有发展的教学是理性的教学。

3.课堂的即时评价目前有哪些想法和做法

二册提出让学生设立评委.如第一单元“元宵节”的口语交际,由学生轮流担任评委.三册仍继续采用学生评委的形式.目前课堂评价出现的偏差,一是一律化——你真棒!对学生的称赞并不是发自内心.我们要认识到让学生看到差距也会是一种激励.二是一边倒——或者都挑刺,或者都说好.这些都不是科学的评价.学生对别人做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客观地看待自己,看待别人.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别人.教师的指导要具体,不要走形式.三册应有评价水平的提高.评价时要讲出理由:为什么给这个成绩还应能提出建议:

需要怎样改进教师

可进一步组织学生评价评价者,这种评价是一种示范,一种提高,教会学生如何评价,也是一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所以,评价应当作一个教育的过程来对待.4.期末评价应注意什么

请参阅《语文课程标准》中“评价建议”,认字,写字,阅读,写话.5.怎样真正体现学生自主学习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学习内容等不同情况组织自主学习的形式.提出自主学习的要求,不要空泛地开展,没有具体措施或要求过多.6.关于整体推进

现实课程中存在两种偏向:活动和学习剥离,趋向两极,形成单一课型:

(1)过多地单纯地传授知识,训练能力,放弃了情感态度的价值观的教育,忽视了过程与方法.仅保知识单线出击,明显表现在识字,写字上.(2)单纯搞活动,为活动而活动.例如:《怎么都快乐》.让学生表演掰手腕,拔河.学生不能体验快乐,同时忽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做任何学习活动都要考虑三个维度,促使学生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有临场发挥,要有教学机智,新就新在前面没有,教案上没有.教师需创新,也需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三)相应策略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意识——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培养语文素养.2.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习者与他人互动的社会环境是学习的媒介.鼓励参与,探究,合作.合作学习要讲究“适当”二字,当多个人比一个人更好时,才应采取合作形式.分享交流对每个人是有益的时候,才应采取合作形式.合作学习不要流于形式,要有个人体验的过程和空间.3.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观念,要让他自行修正,学生是通过修正来实现学习的发展的.4.重视学生自我评价有效的学习,需要学生自己控制学习过程,认知监控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要重视学生思维过程,采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展示出这个过程.5.教师要创设情境,给学生思考,探究,寻求答案的机会(如学查难检字)

第二篇:浅谈教材解析

浅谈教材分析

——围绕教材,结合生活,与时俱进,展现智慧

每个教师手上都会有科目教材,对于教材的使用大致氛围三种:一是“照本宣科”;二是“另起炉灶”;三是“立足教材,发散课堂”。有些教师迷信教材,在教学中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处理,仅仅是照搬、复述教材内容。这样的教学就容易使课堂变得异常乏味,也丢失了必要的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算法的过程,效果可想而知。有些教师则认为每节课中都要创设鲜活的生活情境,把教材“改头换面”才是创造性使用教材,才是充分开掘教学资源。这样的教学虽然上课气氛活跃,但是容易偏离教材重点。如何正确使用教材,我认为“立足教材,发散课堂”的模式可以被教师借鉴。下面就围绕教材使用问题,浅谈我对教材分析的理解。

一、紧扣教材

教材可以说是知识的起点,它存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才能领略学习的重点所在。紧扣教材,研读教材,才能提高教师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最终才能将学生向知识的边推进,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育教学的质量。如果脱离教材,则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点混乱,学习盲目,只是系统繁杂的后果。

二、结合生活实际

知识是为生活运用服务的,且来源于生活,它向生活和生命开放。这就要求教师在认真研读教材,紧扣教材时,要求我们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入更多的生活实例与因素,重组数学材料。“结合生活实际”不但要求教师要进行正确的课前导入,而且要有课中的旁征博引及课后的实际运用。这样才能建设具有“学以致用”的数学课堂,使学生成长为数学、生活中的“对话者”。

三、与时俱进,有效备课

《礼记·中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就要求我们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做好准备。作为教师,我们课前准备——备课,一定要结合教材,有效备课。有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会进入这样一个误区:我经验已经很丰富了,不需要看教材我都已经完全可以授课了。于是备课时间相对来说减少了许多。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里,沿用旧知已经很难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管经验丰富与否)一定要与时俱进,研读教材,根据教材调整知识结构。教师可以借助相关教辅、视频进行备课。只有上课前的运筹帷幄,才能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教师授课轻松,学生听课也轻松,达到“双赢”的效果。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先有一缸水。这是对教师的要求。要基本达到这一要求,教师首先要做到对教材的分析成竹在胸,以教材为“圆心”,以生活实例为“半径”,让知识的“圆”不断扩大,但又不超过范围。教师还要阅历广泛,视野开阔,这样才能与时俱进,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也能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达到有效、高效的数学课堂。

第三篇:白鹅 教材解析

《小学语文教学》杂志向王崧舟工作室的学员约关于“同一文本,不同基点细读”的稿件,并让我根据三份细读稿,写一篇总评,侧重课堂教学建议。感谢王冬精老师和郭艳红老师的厚爱,斗胆试写,希望能给大家的课堂教学有点滴启发,更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和帮助。

爱我所爱

取我所需

——《白鹅》文本细读的课堂运用

杭州市长寿桥小学 曹爱卫

《白鹅》基于三种不同崇拜的文本细读,让我们对丰子恺先生文学作品特色,有了比较全面、整体的把握;对白鹅这种傲慢的动物,有了比较立体的、诗书画理合一的印象;对《白鹅》一文的语言表达特色,更是有了“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感受。那是不是这些细读成果,都要在课堂里一一展示呢?不可能是,也不应该是。

作为一个普通阅读者,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用不同的方式细读文本。但作为一个课堂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还必须要立足学生视角。因为教师的文本细读,是基于课堂教学意义的文本细读:学生阅读此文本,会产生哪些困难,需要哪些帮助?这些困难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解决,这些帮助应该在什么时候、通过怎样的形式来提供?哪一些内容又是学生该以怎样的方式必须掌握的?……那些与学生精神世界和学习需要有一定距离的细读内容,要舍得放弃。正所谓“爱我所爱,取我所需”。

那《白鹅》这个文本,三种不同方式的细读中,哪些内容与学生的阅读会产生交集呢?

第一,语言。《白鹅》的语言幽默风趣,采用“对比”的写作方法和 “明贬暗褒”的表达方法,表现鹅的高傲,表达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三位老师在细读时,都对文本的“丰氏”特色语言,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如文中体现形容白鹅“叫声、步态、吃相”的四字词语,写白鹅高傲的对比句子(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对比,鹅的步调从容与鸭的局促之态对比,鹅的架子十足与狗的窥伺偷吃对比)等。这说明,不管是基于哪一种崇拜的解读,语言永远是基石和根本,也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不二的着力点。在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上,教师要设置一两个核心问题,如“这是一只怎样的白鹅,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作者把„高傲‟这个词用在白鹅身上,是他讨厌白鹅吗?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作者的这种情感?”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让学生直面文本,在文本中来回走,理解“言内之意”,品悟“言外之趣”。

第二,情感。三位老师对文本细读时,都读出了丰老对白鹅的欣赏和爱怜,感受到他用漫画式的独特视角,把鹅高傲的老爷架势刻画得入木三分。刘勰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丰老因喜爱白鹅而写下《白鹅》,作为读者呢?需因读了《白鹅》而喜欢丰老笔下的这只白鹅。课堂上,教师要借助文本,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从而感受到文本带来的审美愉悦,学习诗意地去面对现实生活。

第三,结构。《白鹅》文章结构严谨,是学生学习篇章结构的典范。文章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分别从“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具体写出特点,每个部分都有一个总起句(过渡句),从一开始抱回家的印象“左顾右盼,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到“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过渡句统领全文,接着分别从“严肃郑重”的叫声、“大模大样”的步态、“从容不迫”的吃相具体细致刻画了鹅的高傲。这一点,何平老师的细读中已有体现。学生的课堂阅读,除了学习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还要学习文本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文章结构。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先总后分”的写法是应该掌握的一种习作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关注,去学习。

当然,本课涉及的生字,难以理解的词语等,都是学生必须掌握和了解的,在此不再赘述。因为《白鹅》的语言,带有作家个人和时代的语言文化烙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明贬暗褒”的表达方法也会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课堂教学,教师必须首先考虑如何带领学生突破语言障碍,理解文字包含的意思,然后去领略“言外之趣”,最后学习文章的结构、“对比的写作方法”和“明贬暗褒的表达方法”的运用。

片片“落英”蓄情味

——基于作者崇拜的《白鹅》文本细读

王崧舟工作室学员 徐金祥

《白鹅》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儿童散文。为了对文本有更准确的把握,笔者将从作者崇拜的角度,走进丰子恺先生和他的作品,以便对丰老及其文学作品、语言特色有一个比较全面、整体的印象,从而实现对文本意义较为准确的解读。

一、丰子恺散文解读集萃。1.作者丰子恺简介

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现代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早年曾师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深受其佛学思想影响。1924年开始发表漫画,特别喜爱取材儿童题材,漫画有《子恺画全集》。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主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续笔》等。

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和钱锺书的《写在人生边上》以及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同被司马长风列为中国20世纪30年代“铮铮有声”的散文名著,在我看来,如果用相声大师作比的话,我觉得钱锺书像侯宝林,作品文雅华丽,擅长文人学者式的挥洒;而丰子恺像马三立,作品则通俗质朴,注重平民心态和生活风情的刻画。

丰子恺曾经这样评价自己:一方面是一个“虚伪的、冷酷的、尖利的老人”,另一方面又是一个“天真的、热情的、好奇的、不通世故的孩子”。他的文章正是这“二重人格的苦闷象征。”但总体说来,丰子恺出世的、超然物外的性格则略占上风,礼赞儿童的创作占主导。丰子恺自小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这种温情浸透在他的性格里,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仁的画风。

2.丰子恺散文风韵

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称赞丰子恺是“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他的独特文风并不是一时的兴致所至,也不是天生如此。这不仅与作家童年体验分不开,还与佛教思想的影响有关。他的散文能“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起到睹微知著,小中窥大的的最佳效果。他的的散文,洋溢着艺术家的真率和真情,富于情趣。

(1)童趣。丰子恺家中“这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常常让他深受“启示”,他常常换位成孩子的视角来对这个世界进行“审美观照”。我们阅读丰子恺那些描写童真的散文,常常感到孩子就是这样最坦诚最完善的人。他对孩子的爱是平等甚至是谦卑的,他对于孩子的言语与行动从来都是认真对待。在他的散文中,我们看不出他如何威严、摆父亲的架子,也看不出他对孩子怎样宠爱,更不会有对孩子的所谓期待或教诲,有的只是他对于孩子世界的肯定、赞美与憧憬。而当他虔诚地守着这个信念的时候,他自己也就成了一个“天真的、热情的、好奇的、不通世故的„孩子‟”了!

(2)画趣。丰子恺既是名画家又是散文高手,他经常自觉地为散文配画漫画,图文并茂,妙趣横生。丰子恺的散文大都有高潮或“文眼”,即文中最精彩的部分,而他的漫画往往画下最精彩的部分。看过散文,再欣赏漫画,更能体会其中的情趣。丰子恺散文的画趣不仅表现在散文中有漫画,图文并茂,而且还表现在漫画式的“印象的描写”。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物,丰子恺通过这种“印象的描写”,寥寥数笔,就能把动物突显得特点鲜明,就能把人物刻画的细致传神。

(3)谐趣。丰子恺是 “幽默大师”。幽默的核心是“乖讹”,孩子天真幼稚,其言行和想法常常显得“乖讹”,如实描述这种“乖讹”就会产生幽默的效果。他随笔中的幽默大都是和颜悦色,心宽气朗的。不过凡幽默总含有程度不同的嘲讽意味的,其中有很大的“乖讹”,具有嘲讽带来的幽默。丰子恺散文的第二种幽默是语言的幽默,主要体现在巧妙设喻和适当夸张。幽默中透出强烈的反讽意味。

(4)禅趣。日本现代作家谷崎润一郎所言:“他所取的题材,原并不是什么有实用或深奥的东西,任何琐屑轻微的事物,一到他的笔端,就有一种风韵,殊不可思议。”这种浅显却韵味深厚的风韵正是丰老散文中流露的浓厚的悲天悯人的宗教意识所致。在他的文中,多从佛理的角度来阐释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以宗教式的思维方式来观照人生。因此他的文中除了表现小儿女天真无邪的生活情趣之外,更多的也表现出佛教中悲智双运、利他无我的大乘菩萨行精神。

再回头细读《白鹅》,对丰先生的语言特色有了新的感受,对文本有了新的解读。

二、《白鹅》的文本细读。

1.本文写于1946年夏天。抗战期间,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外一座荒村里。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而人们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这成了作者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

2.《白鹅》全文共7个自然段,729个字,八个“二会”生字,十二个“四会”生字,是一篇精读课文。

3.本文选自丰子恺散文集《缘缘堂随笔》,作者善用语言文字状物绘形,表现视觉色彩。以自己的所感,用最质朴的文字坦率地表达出来,在朴素到接近白描的文字中,倾注了一股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探究人生、自然的佛理真谛,神游于儿童纯真的情趣之中,于日常生活中吟味世态人情,描写细腻。语言风趣幽默,使人如临其境,很容易打动读者的心灵而引起共鸣。

4.本文的生花妙笔主要表现在:(1)词语通俗、准确:“左顾右盼”、“厉声呵斥”、“三眼一板”、“从容不迫”……(2)句子生动有趣:“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侯不可,真是架子十足!”……(3)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渡段统领全文,进行了细致刻画。(4)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来印证鹅的高傲:叫声高傲、步态高傲和吃相高傲。表达了自己的对鹅的喜爱之情。

5.本文重点表现的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如,用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对比,表现鹅的叫声“大”和“严厉”的特点;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显示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通过对狗“躲在篱边窥伺”“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等如小偷般的委琐相的描写,彰显鹅的老爷派头。这一系列对比,白鹅幽默风趣的形象通过文字展现在眼前,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6.本文作者还善于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用“我们的鹅老爷”“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似乎含有贬义的词语表现鹅的个性,更显得这只鹅虽然固执迂腐,却率真质朴,憨态可居。白鹅在丰先生的笔下已然不是动物,而是一位率真、不通世故的儿童,文中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

7.本文一大特性是:教材除了文字文本呈现外,还呈现了丰子恺的关于鹅的两幅漫画,图文并茂,妙趣横生。形神兼备的漫画从多个角度对文本进行形象地诠释。丰子恺这种随笔配漫画的形式,正可让随笔和漫画相互取长补短,以增加表达效果。

8.《白鹅》原文中写道:“原来一切众生,本是同根,凡属血气,皆有共感”。可见,丰子恺以慈悲为怀,利乐有情的精神不仅表现在日常待人处世上,还推己及物,对植物动物也都抱着平等、悲悯的态度。

无玄无妙复归于朴

——基于读者崇拜的《白鹅》文本细读

王崧舟工作室学员 李丹阳

没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文章,白鹅的印象深入人心。头戴红冠,浑身白羽,脚穿红靴,站姿挺拔,叫声爽朗,不可小觑。走起路来,迈着方步,慢条斯理,气宇轩昂,目空一切,大有绅士风度。它不以自己的家禽身份而自卑,全身傲气,一副傲骨。

白鹅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吟咏挥毫寄情的对象,对白鹅的喜爱单纯而童趣,由白鹅的形象可以想开去:

一、鹅的随想

(一)鹅与诗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咏鹅》诗,感情真挚,直抒胸臆:“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

晚唐诗人李商隐眼中的鹅“眠沙卧水自成群,曲岸残阳极浦云。”好个“眠沙”“卧水”逍遥自在的一群鹅!

更有骆宾王七岁写得《咏鹅》诗,虽无深刻的思想内涵,却用白描的手法,清新欢快的语言,自然、真切、传神地勾勒出白鹅戏水的活泼画面。

(二)鹅与书

晋朝大书圣王羲之非常爱鹅,他养鹅、赏鹅、画鹅、写鹅。书法家爱鹅,超越常人,他将书法与鹅的形神有机结合。鹅的脖子细长,并有弹性,当鹅的脖子摆动时,自然形成一幅曼妙的舞姿。王羲之的执笔、运笔、行笔模仿鹅的动态,力道倾注笔端,所写的字雄厚飘逸,刚中带柔。其中集书法之大成的《兰亭序》中,最多且最具特色的是“之”字,共20个,个个精彩,无一雷同,也是描摹鹅的变化才气韵生动,神采飞扬。

(三)鹅与画

在徐悲鸿的画中,鹅洁白高贵,形体墩实,顾盼生姿。在当代书画家范曾笔下白鹅,形神具备,呼之欲出。

但凡入画者都是大师们的动情之物,画白鹅也是“画语乃情语”的体现。

(四)鹅与理

《增广贤文》云: 与人不和,劝人养鹅;与人不睦,劝人造屋。

意思简单:如果你私心里与某人有疙瘩,存心要给对方找点麻烦,最好的方式绝对不是横眉立目争长论短,如何出心中气呢?劝他养鹅。为何?鹅生性顽劣,与它完全不相干的人走过面前,也顺口威风八面“昂”一声咬过去。久而久之,鹅的主人人人见而远之。

这一观点虽是在“性恶论”的前提下提出的,但也不难发现,白鹅不仅入诗,入书,入画,也入情,入理。

二、丰子恺的《白鹅》

第九册教材中选取的《白鹅》,比照丰子恺先生的原文有所节略,但文画相映成趣,凸显出漫画家、散文家丰子恺的多才多艺,仍是教材中“亮点”。在翻阅了作者的原著、书评、画评后对作者的文风、画风有了宏观的把握,走进《白鹅》有了个性化的发现。

(一)无禅语才是大禅境

这篇儿童散文是作者基于“万物同根,万物有灵,本无贵贱,众生平等”的思想认识创作出来的。作者用儿童的眼睛观察白鹅,用儿童的心灵走进白鹅,文章表达的内容是儿童充满了“真”、“趣”、“情”的世界。都说丰子恺的文章有禅意,这篇文章中没有相关的字眼儿,却使得有悟性的读者有“豁然开朗”之感,点化归于无形。在作者生活的特殊年代,人与人之间“壁垒森严”,白鹅却能“慰我寂寥”,怎能不让人喜欢、留恋呢?

(二)超越玄妙复归婴孩

作者的写作追求不以“玄妙”“生涩”为高,而是有着“复归于婴孩”般的质朴。画中的鹅成人看不出“高傲”,却能被儿童所喜欢;文中的鹅初读并不觉“喜欢”,但那就是活生生的常使我们发笑的宠物。字里行间流露出超然物外的洒脱,丰子恺先生的作品是他“心灵生活的需要”,是他寄予广大读者“生活的调味剂”。

文章通篇拟人,重点段举实例、比较,不经意间的反语点缀,两幅漫画的穿插都让本文区别于其它文字,但是悟语、悟文每次要点中一个“穴位”,捕捉一个精神内核,凸显语文意识,这篇文章的秘妙又在何处呢?

(三)文本细读个性解读

这篇精读课文我设计两课时,第一课时整体入手,重点在三四自然段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执教时一抓重点词语,初步感知白鹅的高傲: 厉声呵斥 厉声叫嚣 引吭大叫 昂首大叫 厉声叫骂

白鹅每次大叫都伴随着居高临下的神情,自有威仪,无所恐惧。人说“狗眼看人低”,白鹅亦然,将万事万物都不放在眼里,傲由心生。左顾右盼 步调从容 大模大样 三眼一板 一丝不苟

白鹅以主人自居,凡事讲究,凡事认真,凡事执著,与其它动物的苟且形成对比,傲在生活的点滴。重点教学三、四自然段时抓住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研读。例如第四自然段: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可否这样写——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认识基于生活经验,在比较中写活了鹅的傲,在比较中增强了事物之间的联系。第二课时的设计以鹅的吃相为重点,反观全文。第五自然段第一句话: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

“笑”与“傲”有没有关系,作者怎样写的? “常常”笑,说明了什么? 除了“笑”吃相,还可以笑什么?

通过“常常”“笑”如何理解一些看似“贬”白鹅的词句?

笑眼中看出作者对白鹅的爱,笑眼中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爱,万物都有可笑之处,万物皆有可爱之处。就是这样一只白鹅、这样一只雪白的“大鸟”、这样一只鹅老爷让作者在困难时期以物观我,复归于朴,怡然自得。

言内之意与言外之趣

—— 基于文本崇拜的《白鹅》文本细读

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何平

没有文本,作者无所栖身,读者无所依凭,一切都成了一纸空文。正是文本,将作者和读者拽到了一起。文本崇拜,就是立足文本,关注和分析文本言说了什么,坚信文本本身就是一个意义具足的完形。

从文本崇拜的角度解读文本,大多从两个层面展开。其一是语义层面,简单地说是“字面意思”、言内之意;其二是语用层面,就是在一定语境下的“言外之意”。好的文本,既包含了充足的言内信息,也蕴含着丰富的言外意图。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带领学生了解文字的语义信息,更要引导他们对语用意义进行分析、挖掘,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完成与文本的生命对话。

比如选入四年级下册的《白鹅》一文,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学生在阅读《白鹅》时,很容易找出“高傲”这一统领全篇的关键词。这在课文开首一段中即有体现: 我抱着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而在课文最后,作者更是得出结论,说白鹅“真是架子十足”。这样写,既强调了白鹅“高傲”的性情,也使得文本前呼后应、构思严谨。

显然,白鹅的“高傲”成了整个文本的言内之意。但是,就语义层面看,“高傲”一词往往带有贬义色彩。《韩非子·八说》中有“离世遁上,谓之高傲。”可见“高傲”表“清高”、“自以为是”。这是我们根据自身的理解能力而非文本情景所做的假设,是基于我们所掌握的常识、知识结构和推理能力;但当我们阅读《白鹅》之后,我们对白鹅非但没有产生厌恶之感,反倒越发喜爱,越发对其“高傲”的性情执玩不尽。这就涉及到语用层面的“蕴含”一说了,即文本之中隐含的、尚不为人知的含义。事实上,挖掘文本中“蕴含”着的意义和价值,才是我们理解文本的关键所在。

那么,《白鹅》一文,我们该从哪些方面来挖掘其“蕴含”的意义呢?

为了表现白鹅的“高傲”,作者分别从其叫声、步态和吃饭三个方面来阐述。其中的语言表达和运用颇有特色: 第一,四字词语的使用。本文中,四字词语非常多,如: 厉声呵斥:用很严厉的声音训斥。厉声叫嚣:非常严厉的大声的吵闹。

引吭大叫:放开嗓子大吼大叫,意指歇斯底里地叫。步调从容:迈步不慌不忙,不紧不慢的样子。大模大样:形容态度傲慢,目中无人的样子。

毫不相让:一点也不让,一点机会也不给,根本不可能让。三眼一板:比喻言行谨守法规,沉著而有条理。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从容不迫: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再细读,我们还会发现,这些词可以进一步分类为: 形容叫声的: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形容步态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毫不相让 形容吃相的: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

四字词语的使用,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白鹅那有条不紊、“严肃郑重”乃至刻板呆滞的“鹅老爷”神态。从行文上看,这些词语的使用,都指向“高傲”这一核心特性。但有趣的是,白鹅毕竟不是真的“老爷”,它也无法真正“高傲”,正如《白鹅》原文中所说的:“家畜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因此,四字词语的端庄严肃,反而造成一种戏虐效果,令读者捧腹。

第二,对比写法。

就写作手法而言,这篇文本中用了大量的对比、反衬,从而突出白鹅的“高傲”特点。譬如作者写白鹅的“引吭大叫”时,用狗的“狂吠”与之陪衬;写白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时,又不失时机地与狗的“躲在篱边窥伺”“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等猥琐状态相对比;在《白鹅》原文中,还有白鹅的“头”与狼、狐、狗、猪猡、乌龟的对比,以衬托其“高傲的性格”。这些对比,一方面可以带来直接的画面效果:白鹅的庄重、拘谨,在与其他动物相比时,显得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另一方面也可以带来篇章的音乐效果:描摹白鹅的慢节奏文字,与状写其他动物时的急促、细碎相比较,更显出白鹅那尊贵、稳重的气质。

这种对比,就效果上来看,绝非仅仅为了描写白鹅的“高傲”,其弦外之音恐怕是作者借对动物的描写,映射身边之大千世界中的群丑百态,以此强化其心目中的人格追求。正如《白鹅》原文中所言:“环境实在太荒凉,生活实在太岑寂了。赖有这一只白鹅,点缀庭院,增加生气,慰我寂寥。”这就是白鹅带给我们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贡献。

第三,行文中的戏剧色彩。

语言一旦被置于特定的语境之中,它便成了“言语行为”,这是语用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白鹅》这篇文本中,我们发现,对于白鹅之“高傲”的特性,作者并非采用简单的静态描摹,而是用一种近乎动态的叙述来详尽地刻画。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净角”是京剧表演主要行当之一,其音色宏亮宽阔,演唱风格粗壮浑厚,动作大开大阖,顿挫鲜明。把白鹅喻作“净角”出场,可以让读者从鹅的步伐中体会其不可一世的傲慢,但就文字表现效果而言,则又无不造就一种戏剧效果。再如:

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堂倌”是旧时饭店、茶楼中的侍者。将白鹅比作“老爷”,并需要人的服侍,可谓是“正话反说”,其真正的情感,是作者对于白鹅的喜爱、欣赏。但此处的行文色彩,颇能体现出民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很有老舍《茶馆》中的俗文化效果。如此我们可以知道,既便是对动物的描摹,也能深刻地反映人生、社会这一幕错综复杂的戏剧。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白鹅》一文对于动物的描写,并非是一对一的白描,而是“说东道西”,借白鹅来表达作者对于周遭世界的观点看法,也表达他对于人格价值的判断。因此,“高傲”二字,落在白鹅身上,便造成了一种陌生感,造成了文本阅读时的审美张力。从语用的角度看,难道我们不能从白鹅的叫声中体会出它对于工作的尽职尽责?难道我们不能从白鹅的步态中体会出它的镇定沉着以及藐视群丑的果敢?难道我们不能从白鹅循规蹈矩的吃相中体会出它的执著认真、做事有序?因此,从语用层面看,《白鹅》一文,明贬实褒,除却给读者一副有趣的众生相之外,更包含了作者对于世事的判断和追求。

基于文本崇拜的文本细读,对于我们的教学大致也有如下启示:

其一,对文本的理解,不仅需要潜入(语法),也要深究(语义),更要寻趣(语用)。潜入语言,需要我们带领孩子对文本语言中的“语文知识”进行梳理、熟知,譬如本文的篇章结构、字词读音等;深究语言,则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幽默风趣的行文风格,同时学习作者为了状写白鹅的“高傲”而采用的诸种修辞手法(如拟人、对比、反语等);而寻趣阶段,则更多的是分析关键语句在特定语境下的实际含义。通过这种方式,深入地了解特定情景中特定话语的“言外之意”。在笔者看来,这是我们对于阅读教学的三个基本要节。

其二,互文研读。有趣的是,本册教材中同时选入了一篇略读课文——《白公鹅》(作者为俄罗斯的叶•诺索夫),与《白鹅》相比,其在语言风格和表达效果上具有强烈的可比性:

1.两个文本都善于运用拟人、反讽、对比等手法; 2.两个文本都体现白鹅的高傲与自由;

3.两个文本都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同时又包含了对白鹅身上所具有的人格特性的追求。

但是,这两个文本,其文化背景、摹写重点以及语言风格又有不少差异,如《白鹅》中称呼鹅为“鹅老爷”,而《白公鹅》则称之为“海军上将”,再如《白鹅》中写到了“吃相”,而《白公鹅》中却没有,这大约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饮食文化”的影响;而《白公鹅》中将场面置于自然的“浅水滩”中,则又与《白鹅》中的“家”环境互为对比。此种等等,可使读者借助对于白鹅的不同描写,体会不同“写作风格”和文化背景对语言表达效果的不同影响。

总之,倘若我们能带着学生“在文本中多走几个回合”,我们一定能把握作者的真正意图,悟出其“话外之音”,同时将这种感悟,迁移至我们的写作之中。如此这样,语文的阅读教学,方能有效、有趣。

第四篇:泉城 教材解析

《泉城》教材解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课文,介绍了泉城最具有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可分为三大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写济南的泉多而且美。第二段(第2-5自然段)是全文重点,其中4个自然段构段方式相同,都是先介绍泉的位置,再描绘泉的特点。珍珠泉的“神奇”;五龙潭的“多”;黑虎泉的“喧腾”;趵突泉的“大”、“清”、“美”。作者的描绘生动而详细,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第三段(第6自然段)写泉城名字的由来。教法建议:

一、通过关键的词句,读中了解各泉的特点,体会泉的美。

《泉城》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介绍了泉城济南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文章是很典型的总分总结构的课文。而且各段的布局及写法也很相似。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珍珠泉和趵突泉上,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泉水的特点。五龙潭和黑虎泉这两段比较简单,老师设计一张表格,让学生通过自读填表来体会泉的特点。这种处理文本的方式必须调整文本的顺序,先学珍珠泉和趵突泉,再放手学五龙潭和黑虎泉。例如:在珍珠泉的处理上,让学生去细细地品读文章的语言文字,抓住“涌””、“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等关键词,让学生想象体会珍珠泉的美丽和神奇,再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学生没有见过珍珠泉,我们就必须借助文本描写引导学生想象,让语文的学习有更广阔的空间。

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第一段时,在要求学生把握全段内容发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朗读品味写泉的4个分句。前两个分句: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作者用了“好像银花盛开”与“好像明珠散落” 两个比喻来绘形。后两个分句: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作者又用了“如虎啸狮吼”与“如秋雨潇潇”两个比喻来摹声。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朗读,默读课文,想象泉水喷涌的种种形态和声音,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意思和情味,感受作者描绘的真切细致。在此基础上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教学第二段时,仍可采用第一段的教学思路。通读全段,感知主要内容;品读词句,理解重要内容;诵读课文,表达思想感情。在引导学生品读词句时,要让学生充分读书,想象课文所描绘的图景。品读之后,还应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说说对文章的理解,谈谈自己品读的收获。如通过“清澈见底”、“往上涌”、“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拎到了水面上”等词语体会珍珠泉的神奇;通过“石头雕成”、“喷吐”、“水声喧腾”、“昼夜不息”等词语体会黑虎泉的气势;通过“开阔”、“水很清”、“往上冒”、“三堆白雪”等词语体会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的缘由。

重点品悟“涌”和“冒”、“汇注”和“喷吐”用词妙处。在写泉水的流动时一共有4句,却用了4个不同的词。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味和讨论,尊重学生的感受和见解,不强求同意答案。“涌”与“冒”前者说泉水多而快,后者说泉水少而缓。“汇注”与“喷吐”前者说泉水从几个方向流入,后者则强调泉水流量多流势猛。把握勒了这些要点,就可以正确引导学生去探讨,品味用词的妙处。

三、总结文中四处泉水的写法:先介绍景点的位置,再介绍景点的特点。迁移训练:联系实际写一处校内的景点。

第五篇:《g__k__h__》教材解析

《g k h 》教材解析

一、教学要求

4二、教材说明

本课包括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g、k、h,配有一幅图。图上一只和平鸽衔着弯曲的橄榄枝飞来,鸽子的“鸽”提示g的音,橄榄枝的形状提示g的形。湖边有水草和小蝌蚪,蝌蚪的“蝌”提示k的音,小蝌蚪和水草构成的形状提示k的形。两个小孩坐在靠背椅上喝饮料,“喝”提示h的音,椅子侧面的形状提示h的形。

第二部分是g、k、h与单韵母的拼音练习。

第三部分是g、k、h的书写格式和笔画笔顺。

第四部分是三拼音,包括两项内容:一是以音节guā为例,借助图画教学三拼音的方法;二是三拼音的练习。

第五部分是认字,配有图画和一首儿歌。画面上一个小哥哥在湖边画荷花,弟弟拉着妈妈在一边看。

g、k、h的发音及三拼音的拼音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格的小黑板。

2(二)字母教学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让学生模仿、感悟,体会发音要领。

g、k、h的发音部位不容易看清楚,可借助图上“鸽”“蝌”“喝”的读音帮助

学生读准g、k、h。也可以用手掌对着嘴试验气流强弱:发g时感觉不到

/ 4

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5个生字,会读儿歌。

气流冲出;发k时有气流冲出;发h时虽有气流冲出,但气流比发k时的气流弱。

要充分发挥图的表音表形作用,让学生读音记形。注意区别形近字母g—p、h—n。

(三)拼音教学

两拼音练习,要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拼音方法,自己练习拼读,相互评议,教师指点。

本课开始学习三拼连读,教学可分以下几步进行。(1)指导学生看音节图,提示guā就是“瓜”的音节。

(2)分解三拼音节guā。g是声母,在前边;u是介母,在中间;a是韵母,在后边。由声母、介母、韵母组成的音节叫三拼音节。

(3)讲解三拼音节的拼音方法。三拼音节的拼读与两拼音节一样,快速连读气不断。如图中的小女孩猛推g、u、ā三个卡片,表示三个字母快速连读拼出guā。可用口诀帮助学生领会拼音方法:“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

三拼音节是初学,可适当设计带调音节练习,还可以和两拼音节对比练习,帮助学生学会三拼连读的方法。

(四)书写指导

讲清g、k、h的笔画笔顺及其在四线格中所占的位置。笔画名称:“”叫竖左弯;“”叫左斜右斜。

(五)认读字词,读儿歌

本课五个生字分别出现在识字情境图和《猜一猜》里,谜语中有五个本课新学的音节。这部分的教学可分以下几步进行:1固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2“能写会算还会画”看图读词,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和轻声;4个生字,注意区别画—花、个—哥每组字的声调。

(六)扩展活动

1huā(花)guō(锅)huǒ(火)

2gā—guākā—kuāhā—huā

/ 4

3gū—guōhú—huókù—kuò

3huā 画huà 花gē 哥gè个

(七)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复习单韵母和学过的声母

(二)学习声母g

123的形。

(三)练习拼音

23—a、g—e、g—u。

9字带钩就是g”来记忆g

边读边讲解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四)学习声母k、h(教学思路同上)

(五)指导学生在四线格中书写g、k、h

(六)教学三拼连读法

1和我们前面学的声母和韵母相拼的音节有什么不同?

2图示,g是声母,u叫介母,a是韵母,小女孩猛推g、u、ā三

?它个卡片,提示把三个字母快速连读,拼成音节guā。

5(七)读儿歌,读词认字

五、参考资料

/ 4

(声母g读得轻短些,介母u要快读,韵母ā读得响亮些)

g、k、h的发音方法发g时,舌根抬起,顶住软腭,然后突然放开,较弱的气流冲出来,发出又轻又短的音。发k时,跟发g大体相同,只是冲出的气流比较强。发h时,舌根靠近软腭,形成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g、k、h是由舌根抵住或接近软腭形成的音,叫舌根音。

/ 4

下载教材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材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丁丁冬冬学识字教材解析

    《丁丁冬冬学识字》单元教材解析 二语组 王珍珍 一、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是低年级学段的最后一个集中识字单元。与以前的集中识字单元不同的是:本次集中识字中,没有简单地安排......

    《小摄影师》教材解析

    《小摄影师》教材解析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照相。当得知一......

    《灰雀》教材解析

    《灰雀》教材解析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

    语文的教材解析

    观摩《让瘪乒乓球鼓起来》心得体会 《让瘪乒乓球鼓起来》是一堂实验课。听了张丹老师讲了之后才知道许多不懂的知识。本课围绕物体的热胀冷缩设计了三个活动,分别探究液体、......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析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解读教师:XXX大家好!下面由我为大家简略的从整体的角度介绍六年级统编小学语文上册教材,然后我们再分别对这册教材的8个单元做具体介绍。我从以下两......

    解析中段教材习作内容

    解析中段教材内容,寻求写作资源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的目标制定中,作文教学从低段的“写话”过渡到中段的“习作”。从这两个称呼中,可以看出,写作由低段到中......

    教材解析第五单元教案

    6画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偏旁字归类等方法,认识 10 个生字和 2 个偏旁, 会写“来、去”2 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 3、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有—无”......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析(精选合集)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析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