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教材解析

时间:2019-05-12 17:46: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的教材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的教材解析》。

第一篇:语文的教材解析

观摩《让瘪乒乓球鼓起来》心得体会

《让瘪乒乓球鼓起来》是一堂实验课。听了张丹老师讲了之后才知道许多不懂的知识。本课围绕物体的热胀冷缩设计了三个活动,分别探究液体、固体和气体受冷、受热后体积会发生的变化,通过实验得出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意识到物体遇冷、遇热后发生的变化是一种物理现象并用这一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从中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依据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本课分为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学习的更有兴趣,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我并没有按照教材讲述的顺序,而是灵活的掌握了让教材为同学们服务的宗旨,并不是一味的教教材。所以我把液体和气体的有关内容放在了第一课时。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科学探究”这一主线展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进行猜想——制定实验方案——交流、讨论其方案科学性——实验探究——讨论实验结果——师生总结”这几个步骤进行,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过程,运用“四动法”(动眼、动脑、动手、动口)通过“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四步来探究物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本课从怎样让瘪乒乓球鼓起来这样常见的生活现象引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一些常见现象,发现并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在实验中了解物体热胀冷缩这一科学原理。学生已经对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有一些了解,而且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还不能形成理论上的认识。而对固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了解又甚少,因为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不明显,而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气体又摸不着看不到,所以学生不容易观察,对其热胀冷缩的性质不容易理解。依据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需要设计形式多样、生活活泼的学习活动,使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采用实验操作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过程,体验液体、固体、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并能利用其性质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在教学中,将抽象的问题化简,教师可通过一个比方,一个故事、一个新闻等的插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谐发展的目的。启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对生活中热胀冷缩现象的探究、未来热胀冷缩现象的设想等,使学生懂得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激发学生课外探究的欲望,使得“科学探究无止境”的思想能够在课堂上,在生活中,在学生的实际行动中真正体现出来。让我们的科学课精彩不断呈现!

观摩《让瘪乒乓球鼓起来》

心得体会

龙王庄镇三楼小学

郭晓玉 2017、2

观摩《浮与沉》心得体会

《浮与沉》是《科学》上一个教学内容,我听了王老师的课之后感悟很深。这一课共安排了三个逐层递进的教学活动,目的是在学生已有的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以水为载体物体的浮沉现象,并亲自感受水中物体的浮力。而教学的重点则放在让学生初步尝试用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又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想象和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用不同方法或多种方法去解决同一问题。

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是:用一个关于浮沉的故事引入,然后出示两个外观、颜色一样,而比重(本课不涉及比重的概念)不一样的物体,让学生猜一猜,把它们同时放入水中会怎样?演示的物体放入水中后,让学生说一说所见到的现象,引入课题《浮与沉》,接着让学生做第一、第二个活动“物体的浮沉”和“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最后是活动三“感受浮力”和总结、评价等。

因势利导,有计划、有目标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并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引导是不断进行的,这种引导既有设计好了的,也有随机发生的引导。对于一个变化的学生群体和变化的课堂,引导又是无处不在的,既有群体的引导,还有个体的引导;有一般的引导,又有特殊的引导等。善于引导、把学生引导好成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地进行探究,这种引导是设计好的程序,是在预料之中的,而且都是整齐划一的,这样不但便于调控,也是完成本课教学目的所必需的。

新课程强调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而且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我遵循这些理念开展以引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探究气氛也更活跃,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但是,学生在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时,整齐划一的格局就会被打破。这时候,教师的引导就会作一些调整和变化。第一个活动中,学生在猜想与实验结果发生冲突时,如猜想塑料棒会浮在水面上,而实验却沉入了水中,又如在实验纸片这种材料时出现了开始浮而后来沉的现象,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许多不同问题,对实验中出现的困惑或者遇到困难时,教师的引导就显得更为重要,这也是展现教师在科学课课堂教学中引导魅力的时候。“为什么实验和我们的预测不一致?”“一会儿浮,一会儿沉,怎样用符号来表示?”“它为什么会这样?”……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正好表明科学课把学生带进了科学探究的情景中,这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接下来教师的引导就会出现不同的做法,一是引导学生把实验的问题列出来,选择一个或两个问题进行合作探究;二是把所有的问题都放在一边,让教学按原定计划进行;三是布置每个实验小组分别研究其中的一个问题,然后展示交流;四是布置课余分组分问题进行共同攻关等。具体采用哪一种引导,要根据班情和其他实际来定,但有一点值得一提,当学生刚进入探究时并兴趣正浓时,一定不要强行“急刹车”,用命令的方式去改变学生的兴致,而应采取富有弹性和艺术处理的手法进行调整、调控。不断地在探究中享受到科学带给他们的乐趣,教师也同时享受到了合理引导在教学中的愉快体验,创设一种师生共同探究的情境。

观摩《浮与沉》心得体会

我听了王老师的课之后感悟很深。浮与沉可以改变吗?这是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中的又一个展现亮点和高潮的活动,处理好引导的方法,指导好学生在活动中的科学探究,应该说是教师一个展示自我的大舞台。在师生的交流和互动中,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科学引导,给师生共同建立了一种新型的人与人的平等合作关系。教师在这个活动中,做得最多的引导便是提出许多问题,如空瓶子可以让它沉下去吗?橡皮泥能让它浮在水面上吗?石块还有什么办法让它浮在水面上?生活中有浮沉互相变化的例子吗?你想改变哪一种物体的浮和沉转化?这么多的问题的提出,其实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个性化探究空间,让每个学生的智慧在教师的引导下发出灿烂的火花。因为这个活动中学生小组各自实验的内容不同,所以教师就会走下讲台,参与到学生的实验中作不同的引导和学生对话,引导就成了更具体、更复杂的双边活动,不但要给予适时和具体、针对性的引导,又要处理好全班的总体探究性引导,让学生在一种自由、欢快和多样性的探究中获得知识,获得合作性学习的进步,以达到本课设计的探究总目标的实现。

教学引入可以实验直接进入,学生的分组实验可以在明确实验任务的基础上“放”,对学生的评价与鼓励应恰当,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驾驭能力,调控好学生做实验的气氛和纪律,轻声讨论时也基本上以自己小组里面为主,汇报时声音应该宏亮。深入挖掘教材,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探究过程进一步互动,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在思维、智慧上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加完善和科学,产生“1 +1>2”的效果。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合作互动.总之,正确、科学的引导是科学课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把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起来,不断地在探究中享受到科学带给他们的乐趣,教师也同时享受到了合理引导在教学中的愉快体验,创设一种师生共同探究的情境。

观摩《浮与沉》心得体会

龙王庄镇三楼小学

刘慧敏 2017、2

观摩《浮与沉》心得体会

龙王庄镇三楼小学2017、2

通过参加此次公开观摩课,我反思了一番。

一、学生在认识了温度计的使用后提出要测定气温。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使用温度计的技能训练,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保证了学生能较顺利地获取我们生活中的环境与气象台预报气温的环境下的各种温度数据的能力培养。

在强调动手实践的基础上,我也重视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得失形成更理性的思考,所以在本课教学活动中,对温度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把它放在本课的核心地位,以突出交流活动和结构性探究作为本课的基本教学方式。

为了充分保证上述活动和学生自主观测,我尽量为学生的活动做好各种准备并进行有效的指导。如:百叶箱的设置、观测地点的选择,学生用温度计的课前检测,带领部分学生用学校百叶箱观测一周气温。收集上课当天本地(教室)的气温实况等。把测定的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教学中我也注重指导学生们作折线图,通过折线图,让他们能清楚地看出当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二、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要十分明确。

每堂课的设计都应该先在内心问清楚自己:到底通过这节课,要达到什么教学目的?如果还不很清楚,就没法继续进行了,因为一堂课终究是需要围绕一个核,这就是教学目标(或者教学目的),以前总是说,似乎有点儿懂,实际上不是特别清晰,通过准备这次示范课,我天天都在琢磨,发现只有教师自己真正搞清楚,后面所有的设计才会有的放矢,更加清晰明了。

三、教学设计中寻找教学内容前后的内在联系要煞费苦心。在这堂示范课中,第一部分是在复习已经学过的一篇课文(基础语言),第二部分是商务英语(有关管理要素),如何将二者有效融合和衔接是我在这次教学设计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曾经想了很久很久,才发现在第一部分的小组活动的实践中无不渗透着管理的要素。所以在讲第二部分的时候,通过寻找关键字,关键问题提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第一部分课堂的小组活动的体验和实践来悟出管理的要素。所以这是在这次教学设计中最大的收获。在之前的课中,如何将基础语言和商务英语有效融合,都做过一些尝试,但总感觉是两张皮,脱节,衔接的太生涩,不自然,通过这次课,大胆探索了一些方法。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更要灵活多样,教学辅助手段是需要精心设计和准备的。

在这次课当中,用到了小组桌牌、白板、关键字卡片、多媒体和PPT,制作奖励笑脸卡,所有这些在外语教学中既简单又容易实现,但是每个方法和手段的背后都要深刻挖掘其目的和用途,只有这样,才能用到恰如其分。

观摩《气温的变化》心得体会

龙王庄镇三楼小学

郭晓玉 2017、2

第二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析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教师:XXX

大家好!下面由我为大家简略的从整体的角度介绍六年级统编小学语文上册教材,然后我们再分别对这册教材的8个单元做具体介绍。

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讲述(框架结构、各领域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一、框架结构

我们来看这册教材的整体框架,本册教材一共有八个单元,包括27篇课文(18篇精读课,9篇略读课),4个口语交际,8次习作,7个语文园地,1个快乐读书吧。其中语文园地包含交流平台7个,习作单元有1个交流平台,一共8个,词句段的运用7个,书写提示2个和日积月累7个。

本册教材8个单元,其中有几个特殊单元:第三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第五单元习作单元。两个专题单元:第四单元小说单元和第八单元人物专题单元—走进鲁迅。其他四个常规单元。

每个单元基本上包括单元导语、3-4篇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板块组成。单元导语点明语文要素,即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课文落实要素,贯穿方法指导,交流平台梳理总结,进一步提炼方法,词句段运用、习作实践、运用方法。

整册教材单元导语、课后思考练习题、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等栏目是一个整体,阅读与表达的方法、能力有机联系,相互促进。

六年级没有安排识字,只有写字。本册书要求会写的生字180个,只在精读课文中有安排。关于写字,本册书还有两个书写提示,分别安排在第二单元和第八单元的语文园地里。第二单元的书写提示要求学生写字要行款整齐,布局合理等。第八单元的书写提示是介绍了柳公权的楷书,请学生欣赏。还有一个口语交际------聊聊书法,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

这是本册教材的整体框架。

二、各领域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下面我来讲本册书各个领域的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六年级上册没有综合性学习活动,所以我从识字写字、阅读、包括习作和口语交际这几个领域分别讲述:

1.关于识字写字

本册书要求会写的生字有180个,安排在精读课后没有识字安排。指导学生写这些生字,主要注意:

(1)要加强写字指导,千万不要认为学生是六年级学生了,写字指导就可以放任自流了。

(2)要调动学生已有的写字经验,请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写好它们,教师再对难写字和学生写不好的字,进行集中指导。

2.关于阅读单元

(1)双线结构

统编教材最大的编写特点,就是“双线组元”,即将“人文主题”和 “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相统一的方式进行编写。这是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与其相应的语文要素表,本册书将语文要素中必要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和适当的学习策略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融入到每个单元的课文中。见下表:

“"

我们以第六单元为例,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保护环境,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词去把握文章主要观点。我们在备课时就要紧紧围绕这两条线尤其是语文要素线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环节的设计。

(2)“三位一体”阅读体系

本册教材对于课文的建构是三位一体,对于这个我们应该不陌生,我县自2015年就开始进行“大阅读”的实践研究,“大阅读”研究的核心内容就是“三位一体”阅读课型的建构,当时我们叫精读课、自读课和延读课。这和统编教材的“三位一体”阅读体系是完全吻合的。自读课就是略读课,延读课就是课外阅读课。

我们看教材,其中带星号的就是略读课。快乐读书吧是课外阅读课。本册教材1个快乐读书吧,安排在第四单元的后面。

八个单元除第五单元外每个单元都有一至两篇的略读课,一共9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精读课和略读课的区别,精读课要求讲的比较细,功能是举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阅读兴趣。略读课主要是学生自己读,把学到的方法用到阅读实践中。以泛读和自主性阅读为主。以往我们在授课时,不怎么区分精读和略读课文,几乎把所有的课文都上成了精读课,所以教学中我们认真的去研究精读和略读的区别和方法。

(3)加大学生阅读量

统编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加大学生阅读量,实现1+X阅读,课外阅读课程化。主要反映在快乐读书吧(1个)、阅读链接(6个)和资料袋(2个)方面。快乐读书吧会有老师专门讲,这里我不做重点讲。

我们主要看阅读链接。本册教材一共在课文后面安排了6个“阅读链接”。

单元和课文

阅读链接

第一单元精读课:2《丁香结》后

4个诗句

第一单元略读课:4《花之歌》后

《杨柳与水莲》

第二单元精读课:5《七律·长征》后

《菩萨蛮·大柏地》

第二单元略读课:8《灯光》后

《毛主席在天山》《狱中联欢》

第六单元略读课:20《三黑和土地》后

《在希望的田野上》

第八单元精读课:25《好的故事》后

两个片段《论“野草”》《鲁迅<野草>注解》

“阅读链接”侧重某篇课文或单元主题关联的文学作品的延伸阅读。本册书的阅读链接的题材有很多,诗句、文学评论、诗歌、词等,比如:第八单元精读课:25《好的故事》后的阅读链接《论“野草”》《鲁迅<野草>注解》就是文学评论。阅读链接的功能也不同,有迁移运用和拓展阅读等。如第二单元略读课:8《灯光》后《毛主席在花山》就是迁移运用。第一单元略读课:4《花之歌》后《杨柳与水莲》就是延伸拓展。

这些具体内容在每个单元的解读时,还有老师为大家具体解读。

3.关于表达——读写并重,共同推进

本套教材按照阅读和表达并重、共同推进的思路综合编排。即将表达放在了重要的内容进行编排。本册教材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这一点:

(1)习作单元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教材中都安排了一个特殊单元,即习作单元。这是统编教材的一大亮点,也是一个新生事物。打破了以往教材都是阅读单元的模式,充分反映了编者对学生写作的高度重视。

在本册书中,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主题是“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这一单元下面会有一位老师进行详细解读,这里我不多讲。

(2)八次大习作

本册教材安排了八次大习作,每一个单元中都安排了一次:

六年上册习作内容一览表

所在单元

题目

习作要素

第一单元

变形记

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第二单元

多彩的活动

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活动

第三单元

让生活更美好

写生活体验,表达自己的看法

第四单元

笔尖流出的故事

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第五单元

围绕中心意思写

围绕中心意思

第六单元

学习倡议书

学习倡议书的写作格式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七单元

我的拿手好戏

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第八单元

有你,真好

通过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

这八次习作的主题多数是契合着每个单元的阅读主题的,力图实现读写结合。例如第一单元阅读的主题是能够通过所读的内容想象开去,习作的主题就是发挥想象,把重点的部分写得详细。有的习作是和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贴近的,比如《学习倡议书》。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读与写的互相迁移,从读到写,读写结合。

(3)课文后的小练笔

六年级上册安排了三次课后小练笔:

六上课后小练笔一览表

所在单元、课文

小练笔内容

目 标

第四单元

《穷人》课后

写一写桑娜沉默时的内心活动

能联系课文内容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七单元

《月光曲》课后

选做题:听音乐,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能把自己听音乐时联想和想象到的内容写下来。

第八单元

《少年闰土》课后

仿照第一自然段写一张自己的照片

能结合场景,写人的样貌、动作。

对于这些小练笔,我们在授课时,尽量随堂完成,时间不必太久。

(4)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栏目中的练写

统编教材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词句段运用”这一栏目,体现了从学到用的教学理念。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栏目中的练写,以本单元课文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发现有价值的语言规律和现象,加强段的综合学习,将语文学习引向生活实践运用。这样的练写,一共五处:

六上“词句段运用”一览表

语文园地

内容

语文园地二

写人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

语文园地三

描写人入迷的样子

语文园地四

描写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语文园地七

修改说明书

语文园地八

选择一个词语来写一段话

以上四个方面是本册教材在突出读写并重、共同推进方面的特点和具体安排。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加以注意,要将学生习作放在重要的部分加以落实,帮助学生从读到写,注意平日的练笔,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4.关于口语交际

六上有4个口语交际,如下表。

六上口语交际内容一览表

所在单元

话题

交际要素

第二单元

《演讲》

·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

·演讲时利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第四单元

《请你支持我》

·先说想法,再把具体的理由说清楚。

·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

第六单元

《意见不同怎么办》

·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断章取义。

·尊重不同意见,讨论问题时,态度要平和,以理服人。

第七单元

《聊聊书法》

·有条理地表达,如可以分点说明。

·对感兴趣的话题深入交谈。

”“

教学这些口语交际时需要注意两点:

(1)重视教材中每个口语交际页的“小贴士”的作用。如《聊聊书法》这一口语交际页的小贴士:

这个小贴士就是本次口语交际课的交际要素,也是教学目标。教学中要通过“聊聊书法”这一交际话题,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的交际能力。教学中一定不要只聊书法,而忽视了交际要素的完成。话题和要素要有机融合,用话题练要素,显性是话题,隐性是要素。不要被话题“捆绑”住手脚,也不能为了要素而要素。

(2)重视课堂里现实生活问题的提出和真实情境的创设,满足现实交际的需要。一方面要解读好教材提供的话题下的交际情境,另外切忌受教材束缚,要做“真交际”。比如直接将教材提供的交际情境变成学生身边真实存在的情境。或者巧妙过渡。先完成教材情境下的练习,再连接生活,创设真实情境。

如《意见不同怎么办》这一次口语交际,教材中给出的事例并不是本课的全部教学内容,教学中要注意到本班学生的交际中真正发生的“意见”,讨论这些“意见”不同时怎么办,要让口语交际课真正解决学生身边真正发生的问题。

第三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析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析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8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本套教材学习到五年级下册,学生累计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学段识字量。故从本册教材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

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

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五年级保持一致。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

六年级上册教材,既注意落实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

为了落实一以贯之的目标,首先在选文上下功夫,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詹天佑》《穷人》《只有一个地球》《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月光曲》,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材还增选了新文章,如,《草虫的村落》《中华少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老人与海鸥》《最后一头战象》《伯牙绝弦》。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精选了律诗、词、散曲以及十四行诗、儿童诗、诗话等作为阅读材料,希望能帮助学生在关于“诗”的综合性学习中,对诗有一些感性认识。还在“回顾拓展”中系统地编进了古诗词、名言警句、成语故事等,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另外,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设置了关于爱国主义(“祖国在我心中”专题)、关爱他人(“心灵之歌”专题)、环境保护(“珍爱我们的家园”专题)、艺术情操(“艺术的魅力”专题)等方面的专题。为了提高感受力,培养想象力,编写了“感受自然”专题。这一组中的课文,大多有别于一般描写大自然的文章,想象丰富,表达方式独特,有的甚至有“物我两忘”之境。在第三学段安排这样一组课文,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设置了以“了解诗歌”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专题“轻叩诗歌的大门”。另外,上承五年级上册以人物为对象的专题“走近毛泽东”,本册教材编排了第五组“初识鲁迅”。鲁迅既可谓文坛巨匠,又可谓一面民族旗帜,能借助文质兼美的一组课文,让小学生尽己所能地了解、认识鲁迅,其意义不言而喻。

对于阶段性比较明显的语文学习目标,则作为本册教材的学习重点,加以妥善安排。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本册涉及到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其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册的学习重点。

(二)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注意加强整合。每一个专题从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练习、应用,后面有总结、拓展,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与五年级教材相同,本册各专题的导语(第六组除外)分为两个自然段,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精读课文后有练习题,从课文自身特点出发,结合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承上启下,提示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和内容大多与单元主题相关,“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与导语呼应,为学生总结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提供平台。

如,第五组“初识鲁迅”。

本组的学习内容包括认识鲁迅、感受鲁迅,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重点让学生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导语:第一段明确本专题我们要认识、了解鲁迅,第二段明确了要学习的读写方法。

课例:第一篇课文是鲁迅的小说《故乡》的一个片断《少年闰土》,课文后安排“资料袋”──鲁迅简介。后三篇是从不同角度写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安排有“阅读链接”:两个片断,第一个片断语言精炼、传神,可谓抓人物特点的范例;第二个片断与课文内容照应,既是对课文内容的阐释,又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一面》前的连接语,用有说服力的事例讲了鲁迅对青年的关心和爱护,与课文内容相对应;《有的人》对鲁迅的一生做出了总结和评价。

口语交际习作:内容亦与本单元内容相关联。口语交际“留在心里的印象”,有几个要点:“第一次相见时的情景”“(第一次相见时)他留给你的印象”“后来相处中发生的事”“你对他印象的变化”。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不难发现,这个交际话题的设计,与课文内容是有关联的,比如《少年闰土》《一面》。习作内容有两个,可任选其一。第一个要求写人,可以运用本单元以及以前学到的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第二个是扩写,写事为主体,亦可表现人。

交流平台有两个内容,一个是谈自己心目中的鲁迅,另一个是交流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及理解的方法。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教材在编排上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我们相信,只要教师充分开掘教材内容,学生学习完整组教材,单元学习目标是不难实现的。

本册教材联系教学实际确定各个专题在教材中的位置,关注各个专题及课文的内在关联,使整本教材成为一个整体。如,根据我国国庆节的时间和大部分地区的教学进度,将“祖国在我心中”这一“小综合”专题安排在第二组,便于教学,并将“大综合”“轻叩诗歌的大门”安排在后半学期。本册“大综合”以了解诗歌为中心,“诗歌朗诵会”是主要活动之一,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特意在“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专题中选编了朗诵诗《中华少年》,朗诵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学习要求,学生可以学到一些诗歌朗诵知识。“初识鲁迅”专题选编了《有的人》这首诗,提出了“有感情地朗诵”的学习要求;本专题也放在了“大综合”专题前,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便于“大综合”中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主要体现在:一是导语提示单元学习内容;二是精读课文的课后题,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注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独立思考;三是每组课文后的“词语盘点”便于学生自查自测;四是“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为学生讨论问题、交流认识提供了平台。

“交流平台”这个栏目,一般地说,引导学生在一组教材的学习之后,交流收获、体会,以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依据教学实际灵活掌握,交流、总结的内容可以不受其限制。有的专题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回顾其他学年、学段学过的课文,并与本单元课文作比较,找异同。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在新旧知识的碰撞、融合中获得新知,训练思维。

(四)“口语交际习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

延续五年级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册中口语交际?习作依然单列。编排形式亦比较灵活,有先说后写的,有先写后说的,有把两部分内容合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教材中的提示性文字,注意提供多个角度,拓宽话题范围,增加选择性,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留有较大的创造空间。

口语交际话题方面,有与专题内容相关的,也有意识地安排了指向技能的。与专题内容相关的,如,“珍惜资源”“讲关于动物的故事”“身边的艺术”;与口语交际技能相关的,如演讲(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学习汇报会中的一个供选择的内容)、辩论、朗诵(第二组、第六组涉及到的内容)、“劝阻”。

习作的编排注意兼顾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也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应用文。记实作文主要安排在第三组、第五组、第八组,分别是“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用一两件事介绍小伙伴”“学习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或写“一件艺术品”、“一次艺术欣赏活动”。想象作文有:第一组,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或听音响讲想象到的、感受到的;第四组,借助漫画写感受或编故事;第五组,根据材料扩写;第七组,根据图片报道写故事。应用文分别安排了写演讲稿或读后感,写建议书以及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尽量做到有明确的指导和要求。

教材中的提示性文字,首先对口语交际和习作内容给予提示、指导,或从生活实际谈起或从情境引入,注意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如,第一组,其中一个角度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教材提示学生“可以把自己当成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也可以当成一种自然现象;想想它们在大自然中是怎样生活或变化的,想象它们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又如,第三组口语交际安排的是辩论,教材注意把生活中的现象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分析辩题,提示辩论内容,学生容易理解、接受;教材还对辩论应当怎样进行给予了明确指导,有助于本次口语交际的顺利开展。

其次,教材根据阶段性目标,注意明确要求。关于这一点,习作内容体现得更为突出一些。具体地说:第一组结合本专题的读写点,突出了写“感受”的要求;第二组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提出“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可以看作是学习方法的提示,也可以看作是学习要求。如果写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第三组,写“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对于“真情”“感动”“关爱”等主题的习作,前面有几册教材曾做过安排,本册教材就这类主题,要求学生关注事情发生的环境,当时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侧重点不同,难度相应地有了提高;第四组的看图作文,明确要求写出“理解和感受”;第五组的续写,要求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第七组的根据图片报道习作,要求想象合理,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第八组则提示学习运用课文表达感受的方法。另外,与前几册一脉相承,教材还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是在“祖国在我心中”专题中,与课文的学习同步进行,要求学生开展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活动,交流收获和展示成果。

另一次安排在第六组,是一次大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这次综合性学习,首先在导语中提出学习任务──以“了解诗歌”为主题,开展搜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等活动。而后分成两大板块──“诗海拾贝”“与诗同行”,按两个阶段开展综合性学习。教材在这两大板块中,分别提出活动建议,提供若干必读材料。第一个板块引导学生搜集诗歌并进行整理、欣赏;第二个板块引导学生动手写诗、开诗歌朗诵会、编诗集和进行诗歌知识竞赛。最后,提出写一个简单的活动总结。综合性学习的编写,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除了学习专题和必读材料要予以落实以外,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等等,师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六)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材注意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编写注意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首先表现在精心编排“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其次表现在:一是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如,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重点语句,结合生活实际交流读了课文后的感想。二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小练笔、选做题的安排也注意引向生活。三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课外书屋”中重点推荐了《绿山墙的安妮》和《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这样的编排,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加强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上学期在第三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好铺垫。

(二)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对于书写练习,除阅读课上指导写字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三)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作文的能力。

1.首先理清专题的脉络,弄清楚课文在专题中的地位、作用,注意结合专题学习重点来组织教学内容。

教材中安排的读写训练点,都是从课文而来,教学课文时引导学生关注相关问题,经历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力争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学习《少年闰土》一课。这一课所在专题是“初识鲁迅”,本专题要学习的内容包括:了解、认识鲁迅;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重点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及方法。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注意照应到以上内容。学习《少年闰土》,应当在了解、认识鲁迅的大背景中进行。要引导学生留意作者写人的方法,还要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总结方法、规律,以方便学生在单元末进行交流。

本册教材中保留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被编入了新的专题,体现了新的教学功能,教师要根据本册教材的编写意图,根据它们在专题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新的教学理念重新设计教学方案。

2.教学时注意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防止人为拔高或离题万里地发挥。

本册教材大多数课文思想性强、人文内涵丰富。关注人文内涵,体会思想感情,是学习课文要完成的任务之一,但是,人文内涵的开掘要适可而止,不可脱离文本,更不可不顾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

精读课文后的习题,从课文自身的特点出发,根据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应当是教学课文的主要依据。

本册教材课后题主要体现以下学习要求:

(1)指导朗读、默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如何教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下工夫。

本册的默读要求,重点是边读边思考和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默读速度,教师还可以选择课外的文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题等,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还可以结合其他方法,如,可以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在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脉络;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得出结论,并处理好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正确的导向的关系。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

阅读教学要注意提示阅读思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并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册教材每个专题都安排了读写方法方面的内容,需要重点学习的有三个:一个是“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安排在第一组和第八组。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内容,体会运用联想和想象后,课文有哪些不同,体会其表现力。另一个是“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安排在第四组。教学相关课文时,应当引导学生边读边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体会这样读书会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然后在单元末的“交流平台”中进行总结回顾。还有一个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及其方法”,安排在第五组。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地学习、总结。

(3)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精读课文,还要注意抓关键词句。本册相关练习主要安排在课后第二题或第三题,以不同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有的指向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的指向体会表达效果。

如,第三组的课文《穷人》课后第二题:

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如: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老人真的“耳朵聋了”吗?她为什么说自己“耳朵聋了”?)

……

又如,第七组的课文《最后一头战象》课后第三题:

课文许多地方对嘎羧的行为进行了具体的描写,如,“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需要指出的是,对课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把握,课后题有时候仅是一种引导,主动权应更多地掌握在教师和尤其是学生手中。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可以提示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议课文中需重点体会的部分,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4)积累语言,鼓励运用。

关于语言积累,本册教材课后练习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有的要求比较宽泛,如,“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抄写喜欢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权;有的要求比较明确,如,“找出文中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抄下来,再体会体会。”“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加强学习的指导性。

积累在于运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最好能与运用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教学生归类整理语言材料,高效、有序地做读书笔记。可以根据某方面的共同特征,把词句归归类,在课文里学过的词句旁边补充类似词句。可以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分成“写人”“叙事”“绘景”“状物”等几大类,再分别抄写下来;可以归类整理本单元或前几个单元复习过的词语,如,“狂风怒号”“碧空如洗”“波涛起伏”可以归为一类,“左冲右撞”“行色匆匆”“溜之大吉”可以归为一类;还可以补充以前课内外学习中积累过的词语,如,从课文中摘抄了“左冲右撞”一词,可以补充描写走路状态的词语“犹犹豫豫”“摇摇晃晃”“大步流星”等。这样归类整理语言材料,可以帮助学生采撷同类内容丰富语言系统,有助于提取运用。另外,还要注意帮学生在阅读和习作之间搭桥。课文中的某个词语用得好,某些语句写得好,可以随机设计相关练习,如,用词语写几句话,交流课文中的语句好在哪里,还可以用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中;还可以让学生在习作时,尝试借用相关语句或学习其写法。

以上几个方面,体现了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这是从整册教材来讲的。具体到每一篇课文,要根据课文特点各有偏重。教师可参照教材的安排,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使精读课文的教学既把握住重点,又教出特色。

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一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另外,略读课文的教学也要注意与单元学习重点结合起来。

(四)口语交际教学

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有的专题中口语交际提供了多个角度,给定一个话题的,注意拓宽话题范围。教师要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交流主题和话题范围,使学生的交际能够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有话可讲。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有的需要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力,如,听录音讲故事、谈感受;有的需要引导回忆,如,谈暑假生活,谈第一印象最深的人“留在心里的印象”;有的最好能提前布置,如,谈“身边的艺术”。第二组召开“祖国在我心中”学习汇报会,则要注意与综合性学习的安排结合起来。

交际目标要明确。教材安排的交际话题类型不一,每堂口语交际课的交际目标也应各有侧重。要注意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适时给予点拨、指导。对于辩论、演讲等需要专业技能的口语交际话题,要根据教材安排给予一定指导,但不能拔高要求。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合在一起,要注意处理好口语交际和习作指导、讲评的关系。总之,在口语交际课上,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五)习作教学

本册教材对习作做了两条线的安排。一是“口语交际习作”中安排了7次习作,其中有一次与口语交际安排在了一起。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3次小练笔。

对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前面说过,本册教材每一组习作,都根据习作内容,相应地提出了要求。教师在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中,注意渗透习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如,第一组,口语交际和习作合在了一起,教材提供了三个角度,有的先写后说,有的先说后写。对此,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师生共同商量,选定一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一种是自由组合,分别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然后再全班汇报、评议。如果采用第二种方法,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材内容,教材中提示先写后说的,可以改为先说后写等。

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教材没有在每一组中对习作修改给予提示,并不意味着某次习作可以忽视修改。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常常是因为平时素材积累不够。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小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的练习活动。本册安排了3次小练笔,老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教学时间,随时安排适于学生的练笔。“小练笔”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练习的时间宜短而快,教师不宜拔高要求。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练笔,写日记或写读书笔记,是积累素材的好办法。

(六)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分别安排在第二组和第六组,与五年级教材相同,有两种呈现方式。随课文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在第二组,可与国庆节期间的庆祝活动结合起来进行。

第六组的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与五年级教材相同。关于本组教材,请注意以下几点:

把握阅读材料的学习要求。阅读材料后都有提示语,提示阅读要求、方法或提供相关信息。如“我能把这首五言律诗背下来”,点明这首诗是五言律诗,并提出背诵要求;“通过想象,我仿佛看到了这首诗描绘的情景”,提示注意运用想象了解诗歌内容。教学中要落实要求,背诵相关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相关知识。有的诗歌后附了注释、赏析,教学中要把这些内容运用起来,引导自主阅读、欣赏诗歌,并教给学生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情感的方法。

阅读材料辅助活动的开展。第一个板块“诗海拾贝”主要安排了“搜集诗歌”“整理资料”“欣赏诗歌”三个方面的活动,其中,安排后两个活动,其用意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读一读自己搜集到的诗歌,大致了解诗歌内容。提供的阅读材料,注意不同的诗歌种类,有从《诗经》中节选来的,有五言律诗、词、散曲,还有中国的和外国的两首现代诗;它们大多写的是自然景物。从这样一些角度安排阅读材料,目的是对学生整理资料、给诗歌分类给予一些启发。第二个板块“与诗同行”,安排了朗诵诗、同龄人写的诗、诗话以及与读诗的体会相关的文章,也是为动手写诗、开诗歌朗诵会等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

本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写一个简单的活动总结。活动之初最好加强计划性,把活动计划的落实与写活动总结结合起来,把活动计划的制订、活动的开展、计划的落实纳入活动总结中,更为科学、合理。当然,活动总结也可以写其他的内容。

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还要善于开掘教材资源。除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外,教材中安排的资料袋、阅读链接、日积月累、课外书屋、展示台甚至插图,都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把握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充分、灵活运用教材资源。

第四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析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析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8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

六年级上册教材,既注意落实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

为了落实一以贯之的目标,首先在选文上下功夫,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詹天佑》《穷人》《只有一个地球》《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月光曲》,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材还增选了新文章,如,《草虫的村落》《中华少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老人与海鸥》《最后一头战象》《伯牙绝弦》。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精选了律诗、词、散曲以及十四行诗、儿童诗、诗话等作为阅读材料,希望能帮助学生在关于“诗”的综合性学习中,对诗有一些感性认识。还在“回顾拓展”中系统地编进了古诗词、名言警句、成语故事等,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另外,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设置了关于爱国主义(“祖国在我心中”专题)、关爱他人(“心灵之歌”专题)、环境保护(“珍爱我们的家园”专题)、艺术情操(“艺术的魅力”专题)等方面的专题。为了提高感受力,培养想象力,编写了“感受自然”专题。这一组中的课文,大多有别于一般描写大自然的文章,想象丰富,表达方式独特,有的甚至有“物我两忘”之境。在第三学段安排这样一组课文,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设置了以“了解诗歌”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专题“轻叩诗歌的大门”。另外,上承五年级上册以人物为对象的专题“走近毛泽东”,本册教材编排了第五组“初识鲁迅”。鲁迅既可谓文坛巨匠,又可谓一面民族旗帜,能借助文质兼美的一组课文,让小学生尽己所能地了解、认识鲁迅,其意义不言而喻。

对于阶段性比较明显的语文学习目标,则作为本册教材的学习重点,加以妥善安排。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本册涉及到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其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册的学习重点。

(二)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注意加强整合。每一个专题从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练习、应用,后面有总结、拓展,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本组的学习内容包括认识鲁迅、感受鲁迅,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重点让学生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导语:第一段明确本专题我们要认识、了解鲁迅,第二段明确了要学习的读写方法。

课例:第一篇课文是鲁迅的小说《故乡》的一个片断《少年闰土》,课文后安排“资料袋”──鲁迅简介。后三篇是从不同角度写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安排有“阅读链接”:两个片断,第一个片断语言精炼、传神,可谓抓人物特点的范例;第二个片断与课文内容照应,既是对课文内容的阐释,又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一面》前的连接语,用有说服力的事例讲了鲁迅对青年的关心和爱护,与课文内容相对应;《有的人》对鲁迅的一生做出了总结和评价。

口语交际习作:内容亦与本单元内容相关联。口语交际“留在心里的印象”,有几个要点:“第一次相见时的情景”“(第一次相见时)他留给你的印象”“后来相处中发生的事”“你对他印象的变化”。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不难发现,这个交际话题的设计,与课文内容是有关联的,比如《少年闰土》《一面》。习作内容有两个,可任选其一。第一个要求写人,可以运用本单元以及以前学到的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第二个是扩写,写事为主体,亦可表现人。

交流平台有两个内容,一个是谈自己心目中的鲁迅,另一个是交流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及理解的方法。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教材在编排上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我们相信,只要教师充分开掘教材内容,学生学习完整组教材,单元学习目标是不难实现的。

本册教材联系教学实际确定各个专题在教材中的位置,关注各个专题及课文的内在关联,使整本教材成为一个整体。如,根据我国国庆节的时间和大部分地区的教学进度,将“祖国在我心中”这一“小综合”专题安排在第二组,便于教学,并将“大综合”“轻叩诗歌的大门”安排在后半学期。本册“大综合”以了解诗歌为中心,“诗歌朗诵会”是主要活动之一,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特意在“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专题中选编了朗诵诗《中华少年》,朗诵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学习要求,学生可以学到一些诗歌朗诵知识。“初识鲁迅”专题选编了《有的人》这首诗,提出了“有感情地朗诵”的学习要求;本专题也放在了“大综合”专题前,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便于“大综合”中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主要体现在:一是导语提示单元学习内容;二是精读课文的课后题,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注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独立思考;三是每组课文后的“词语盘点”便于学生自查自测;四是“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为学生讨论问题、交流认识提供了平台。

“交流平台”这个栏目,一般地说,引导学生在一组教材的学习之后,交流收获、体会,以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依据教学实际灵活掌握,交流、总结的内容可以不受其限制。有的专题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回顾其他学年、学段学过的课文,并与本单元课文作比较,找异同。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在新旧知识的碰撞、融合中获得新知,训练思维。

(四)“口语交际习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

延续五年级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册中口语交际?习作依然单列。编排形式亦比较灵活,有先说后写的,有先写后说的,有把两部分内容合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教材中的提示性文字,注意提供多个角度,拓宽话题范围,增加选择性,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留有较大的创造空间。

口语交际话题方面,有与专题内容相关的,也有意识地安排了指向技能的。与专题内容相关的,如,“珍惜资源”“讲关于动物的故事”“身边的艺术”;与口语交际技能相关的,如演讲(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学习汇报会中的一个供选择的内容)、辩论、朗诵(第二组、第六组涉及到的内容)、“劝阻”。

习作的编排注意兼顾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也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应用文。记实作文主要安排在第三组、第五组、第八组,分别是“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用一两件事介绍小伙伴”“学习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或写“一件艺术品”、“一次艺术欣赏活动”。想象作文有:第一组,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或听音响讲想象到的、感受到的;第四组,借助漫画写感受或编故事;第五组,根据材料扩写;第七组,根据图片报道写故事。应用文分别安排了写演讲稿或读后感,写建议书以及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尽量做到有明确的指导和要求。

教材中的提示性文字,首先对口语交际和习作内容给予提示、指导,或从生活实际谈起或从情境引入,注意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如,第一组,其中一个角度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教材提示学生“可以把自己当成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也可以当成一种自然现象;想想它们在大自然中是怎样生活或变化的,想象它们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又如,第三组口语交际安排的是辩论,教材注意把生活中的现象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分析辩题,提示辩论内容,学生容易理解、接受;教材还对辩论应当怎样进行给予了明确指导,有助于本次口语交际的顺利开展。

其次,教材根据阶段性目标,注意明确要求。关于这一点,习作内容体现得更为突出一些。具体地说:第一组结合本专题的读写点,突出了写“感受”的要求;第二组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提出“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可以看作是学习方法的提示,也可以看作是学习要求。如果写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第三组,写“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对于“真情”“感动”“关爱”等主题的习作,前面有几册教材曾做过安排,本册教材就这类主题,要求学生关注事情发生的环境,当时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侧重点不同,难度相应地有了提高;第四组的看图作文,明确要求写出“理解和感受”;第五组的续写,要求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第七组的根据图片报道习作,要求想象合理,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第八组则提示学习运用课文表达感受的方法。另外,与前几册一脉相承,教材还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是在“祖国在我心中”专题中,与课文的学习同步进行,要求学生开展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活动,交流收获和展示成果。

另一次安排在第六组,是一次大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这次综合性学习,首先在导语中提出学习任务──以“了解诗歌”为主题,开展搜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等活动。而后分成两大板块──“诗海拾贝”“与诗同行”,按两个阶段开展综合性学习。教材在这两大板块中,分别提出活动建议,提供若干必读材料。第一个板块引导学生搜集诗歌并进行整理、欣赏;第二个板块引导学生动手写诗、开诗歌朗诵会、编诗集和进行诗歌知识竞赛。最后,提出写一个简单的活动总结。综合性学习的编写,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除了学习专题和必读材料要予以落实以外,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等等,师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六)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材注意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编写注意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首先表现在精心编排“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其次表现在:一是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如,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重点语句,结合生活实际交流读了课文后的感想。二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小练笔、选做题的安排也注意引向生活。三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课外书屋”中重点推荐了《绿山墙的安妮》和《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这样的编排,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加强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上学期在第三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好铺垫。

(二)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对于书写练习,除阅读课上指导写字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三)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作文的能力。

1.首先理清专题的脉络,弄清楚课文在专题中的地位、作用,注意结合专题学习重点来组织教学内容。

教材中安排的读写训练点,都是从课文而来,教学课文时引导学生关注相关问题,经历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力争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学习《少年闰土》一课。这一课所在专题是“初识鲁迅”,本专题要学习的内容包括:了解、认识鲁迅;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重点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及方法。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注意照应到以上内容。学习《少年闰土》,应当在了解、认识鲁迅的大背景中进行。要引导学生留意作者写人的方法,还要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总结方法、规律,以方便学生在单元末进行交流。

本册教材中保留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被编入了新的专题,体现了新的教学功能,教师要根据本册教材的编写意图,根据它们在专题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新的教学理念重新设计教学方案。

2.教学时注意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防止人为拔高或离题万里地发挥。

本册教材大多数课文思想性强、人文内涵丰富。关注人文内涵,体会思想感情,是学习课文要完成的任务之一,但是,人文内涵的开掘要适可而止,不可脱离文本,更不可不顾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

精读课文后的习题,从课文自身的特点出发,根据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应当是教学课文的主要依据。

本册教材课后题主要体现以下学习要求:

(1)指导朗读、默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如何教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下工夫。

本册的默读要求,重点是边读边思考和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默读速度,教师还可以选择课外的文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题等,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还可以结合其他方法,如,可以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在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脉络;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得出结论,并处理好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正确的导向的关系。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

阅读教学要注意提示阅读思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并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册教材每个专题都安排了读写方法方面的内容,需要重点学习的有三个:一个是“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安排在第一组和第八组。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内容,体会运用联想和想象后,课文有哪些不同,体会其表现力。另一个是“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安排在第四组。教学相关课文时,应当引导学生边读边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体会这样读书会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然后在单元末的“交流平台”中进行总结回顾。还有一个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及其方法”,安排在第五组。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地学习、总结。

(3)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精读课文,还要注意抓关键词句。本册相关练习主要安排在课后第二题或第三题,以不同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有的指向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的指向体会表达效果。

如,第三组的课文《穷人》课后第二题:

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如: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老人真的“耳朵聋了”吗?她为什么说自己“耳朵聋了”?)

……

又如,第七组的课文《最后一头战象》课后第三题:

课文许多地方对嘎羧的行为进行了具体的描写,如,“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需要指出的是,对课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把握,课后题有时候仅是一种引导,主动权应更多地掌握在教师和尤其是学生手中。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可以提示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议课文中需重点体会的部分,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4)积累语言,鼓励运用。

关于语言积累,本册教材课后练习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有的要求比较宽泛,如,“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抄写喜欢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权;有的要求比较明确,如,“找出文中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抄下来,再体会体会。”“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加强学习的指导性。

积累在于运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最好能与运用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教学生归类整理语言材料,高效、有序地做读书笔记。可以根据某方面的共同特征,把词句归归类,在课文里学过的词句旁边补充类似词句。可以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分成“写人”“叙事”“绘景”“状物”等几大类,再分别抄写下来;可以归类整理本单元或前几个单元复习过的词语,如,“狂风怒号”“碧空如洗”“波涛起伏”可以归为一类,“左冲右撞”“行色匆匆”“溜之大吉”可以归为一类;还可以补充以前课内外学习中积累过的词语,如,从课文中摘抄了“左冲右撞”一词,可以补充描写走路状态的词语“犹犹豫豫”“摇摇晃晃”“大步流星”等。这样归类整理语言材料,可以帮助学生采撷同类内容丰富语言系统,有助于提取运用。另外,还要注意帮学生在阅读和习作之间搭桥。课文中的某个词语用得好,某些语句写得好,可以随机设计相关练习,如,用词语写几句话,交流课文中的语句好在哪里,还可以用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中;还可以让学生在习作时,尝试借用相关语句或学习其写法。

以上几个方面,体现了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这是从整册教材来讲的。具体到每一篇课文,要根据课文特点各有偏重。教师可参照教材的安排,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使精读课文的教学既把握住重点,又教出特色。

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一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另外,略读课文的教学也要注意与单元学习重点结合起来。

(四)口语交际教学

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有的专题中口语交际提供了多个角度,给定一个话题的,注意拓宽话题范围。教师要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交流主题和话题范围,使学生的交际能够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有话可讲。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有的需要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力,如,听录音讲故事、谈感受;有的需要引导回忆,如,谈暑假生活,谈第一印象最深的人“留在心里的印象”;有的最好能提前布置,如,谈“身边的艺术”。第二组召开“祖国在我心中”学习汇报会,则要注意与综合性学习的安排结合起来。

交际目标要明确。教材安排的交际话题类型不一,每堂口语交际课的交际目标也应各有侧重。要注意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适时给予点拨、指导。对于辩论、演讲等需要专业技能的口语交际话题,要根据教材安排给予一定指导,但不能拔高要求。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合在一起,要注意处理好口语交际和习作指导、讲评的关系。总之,在口语交际课上,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五)习作教学

本册教材对习作做了两条线的安排。一是“口语交际习作”中安排了7次习作,其中有一次与口语交际安排在了一起。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3次小练笔。

对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前面说过,本册教材每一组习作,都根据习作内容,相应地提出了要求。教师在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中,注意渗透习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如,第一组,口语交际和习作合在了一起,教材提供了三个角度,有的先写后说,有的先说后写。对此,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师生共同商量,选定一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一种是自由组合,分别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然后再全班汇报、评议。如果采用第二种方法,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材内容,教材中提示先写后说的,可以改为先说后写等。

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教材没有在每一组中对习作修改给予提示,并不意味着某次习作可以忽视修改。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常常是因为平时素材积累不够。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小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的练习活动。本册安排了3次小练笔,老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教学时间,随时安排适于学生的练笔。“小练笔”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练习的时间宜短而快,教师不宜拔高要求。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练笔,写日记或写读书笔记,是积累素材的好办法。

(六)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分别安排在第二组和第六组,与五年级教材相同,有两种呈现方式。随课文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在第二组,可与国庆节期间的庆祝活动结合起来进行。

第六组的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与五年级教材相同。关于本组教材,请注意以下几点:

把握阅读材料的学习要求。阅读材料后都有提示语,提示阅读要求、方法或提供相关信息。如“我能把这首五言律诗背下来”,点明这首诗是五言律诗,并提出背诵要求;“通过想象,我仿佛看到了这首诗描绘的情景”,提示注意运用想象了解诗歌内容。教学中要落实要求,背诵相关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相关知识。有的诗歌后附了注释、赏析,教学中要把这些内容运用起来,引导自主阅读、欣赏诗歌,并教给学生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情感的方法。

阅读材料辅助活动的开展。第一个板块“诗海拾贝”主要安排了“搜集诗歌”“整理资料”“欣赏诗歌”三个方面的活动,其中,安排后两个活动,其用意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读一读自己搜集到的诗歌,大致了解诗歌内容。提供的阅读材料,注意不同的诗歌种类,有从《诗经》中节选来的,有五言律诗、词、散曲,还有中国的和外国的两首现代诗;它们大多写的是自然景物。从这样一些角度安排阅读材料,目的是对学生整理资料、给诗歌分类给予一些启发。第二个板块“与诗同行”,安排了朗诵诗、同龄人写的诗、诗话以及与读诗的体会相关的文章,也是为动手写诗、开诗歌朗诵会等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

本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写一个简单的活动总结。活动之初最好加强计划性,把活动计划的落实与写活动总结结合起来,把活动计划的制订、活动的开展、计划的落实纳入活动总结中,更为科学、合理。当然,活动总结也可以写其他的内容。

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还要善于开掘教材资源。除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外,教材中安排的资料袋、阅读链接、日积月累、课外书屋、展示台甚至插图,都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把握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充分、灵活运用教材资源。

第五篇:教材解析

一、教材整体介绍

(一)教材主要内容

这一册教材共设16个主题单元。其中含三个集中识字单元(《丁丁冬冬学识字》和一个开放单元《书的世界》)。每单元大致包括2篇主题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共27篇主体课文,读背古诗7首,自读短文12篇。集中识字3个单元:二、七、十二。学习部首25个。

(二)全册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和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在语文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得到发展。

2、认字431个,学习偏旁部首累计达70个。

二、关于识字与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应是小学低年段的重点,二年级的识字教学和一年级相比,有什么区别?

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利用汉字规律(重点在汉字的表意特点)分析字形,识记生字。并对认字方法有个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初步学会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独立识字。

一二册渗透性学习字理事字:如字与画,“语文天地”中的一些识字活动(独体字+偏旁),但一直不作为知识点讲授,只要求学生接触,有感性认识,去发现、去思考。本册则在一、二册量的积累上,要求产生顿悟,产生飞跃,对汉字的表意功能有认识,有体会。而汉字的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也开始在本册渗透。第10、14单元出现这类设计:“半、伴(65页),成、城(93页)”,两个设计有一个梯度,又发现到比较。要由学生自己通过比较,发现汉字形声字的声旁特点,教师只应给予简单的提示。

这一册对形声字的声旁特点做了渗透,第四册将安排以形声字声旁归类的集中识字单元。

2、在三册结束时,学生应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基本上会分析字形。四册时将引导学生学会综合使用学过的认字方法,基本掌握独立识字所需的技能。

3、本册教材开始学习查字典,运用部手查字法,教材是怎样进行编排设计的?

本册从第二单元开始,学习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的学习安排在第四册。查字典的学习以“金钥匙”形式出现。从丁丁冬冬的视角,认识字典,学习查阅,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掌握。

第二单元:认识字典(方法见教参13页)。

第三单元:学习查字典(方法见教参19页)。

第四单元:查找难检字(方法见教参27页)。

第七单元:开始限时,要求学生通过练习,基本上能在一分半钟内查到要查的字。

4、关于学习部首查字法,有什么想法和做法可以介绍一下?

学习查字典,如果有老师来讲,将包含很多内容,极易枯燥乏味,要利用画面,引导学生读画,读画中的文字。可以像图中所画,分小组,用实物(字典),让学生自主学习。这里需要教师课前做设计,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查字典的欲望。

可以让学生分别读文字,边按照文字表述尝试做一做,这时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促使每一个学生在各自起点上有新的提高。况且学生之间的交流语言有时是直接而有效的。

部首查字法应当是独立认识生字经常使用的方法,教师要组织好各种活动,创设情境,应到学生爱查、会查、自觉查,把字典当作最可靠的识字方法来对待,把使用工具书当作最重要的阅读习惯之一来培养。

由于学生识字量小,读正文有困难,学习查字典,刚开始时只要求会查,能找到要查的字,读准字音,只练习查字典的技能,对认字的结果不做要求。初学时不应要求速度,日后通过反复练习,逐步加快速度。到第七单元时明确提出速度问题。15单元查字典比赛。

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确定部首、翻页、检录),及时让学生总结经验,交流方法。(方法见教参46页)

5、第三册教材在写字方面有哪些具体要求?

本册在写字方面的要求是学会书写294个字。

本册依旧在“语文天地”中设计了例字描红,并对字形结构的安排做了一些指导。《写字本》上也很具体的对所写汉字做了规范的指导。教师不要把这些指导作为知识来传授,也不必由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对照指导去写每一个字,而是由学生去感知、发现、体验汉字的美。在低年级阶段,不必强求每一个孩子都把字写的那么漂亮,首先是正确、工整、规范。学生的发展不平衡,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可指导学生注意关于书写的提示,能领悟多少是多少,能尝试多少是多少,逐步掌握。例如:由学生自己去看、去常识、去发现字的变异,字形的间架。(见教参2页)

“会写字”,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标准:可以指会笔顺笔画,也可以指能听写对,还可以指在使用时不出错别字,此外还可以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讲“会写”。二册的写字目标是指按照正确的笔画笔顺写(包括填空、连线等)下来。兼顾使用和写好。不要把几方面的要求同时下达,造成沉重的写字负担。三册重点指导怎样把字的间架结构写好。至于如何写对,不出错别字,三年级后写话活动多了,将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6、本册要继续练习抄写音节,能为生字标音,在查字典时准确读出生字字音。

7、写字本怎样使用?

写字本的设计基本上是随着单元走的,描红两个,自己书写两个。教师一般还要另外安排学生的抄写。原则上应该是以学生会写为准,不必布置多遍的抄写,也不必要求所有的孩子都写相同的遍数。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使用写字本。

8、复习拼音时,y和ī的用法,的拼写规则,uo和o的区别等等,需要教师反复指导、练习。

三、关于阅读

1、一般要求

⑴在第二册“借助手指但不出生,或者小声但不用手指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继续练习,在本册逐步过渡到练习不用手指、不出生的默独(见教参44页)。让学生逐步脱开手指、降低声调,学习默读。由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差异,不必强求所有的孩子一步到位。在三册结束时,大部分学生可以实现默读一个段落即可。个别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耐心、长时间的关注、引导。

⑵学会借助课文插图阅读。学会读图,能看懂情节简单的多幅画面讲故事(见教参36页),能看懂单幅图,根据文字提示和图中显示的各个细节了解图意,并联系自己的经验展开想象。⑶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学习不同句式,同时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愿意和书教朋友。

⑷朗读和背诵要按教材要求做到争取流利,可鼓励学生多背,在阅读中多识字。古诗只要求背诵,不作分析,学生可借助插图大致理解。

⑸在《书的世界》这个开放单元,要在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同时,学习查找目录,树立查找资料的意识,知道书应分类。

2、阅读课文的学习怎样把握尺度?

二年级的课文都是浅显易懂的,只要能够读下来,就可知道大衣。上课能够指导学生学会生字新词,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即可。不必逐句逐段分析讲解,品词品句。学生会随着阅读量的增加,阅读经验的积累,逐渐学会品位、体会。

四、关于使用教材的几点说明

1、“金钥匙”的处理:不能当作教学内容讲解,要引导学生从丁丁冬冬的角度看他们的探讨,同时参与进去。(看,丁丁冬冬又在讨论什么了?你们想说说自己的想法吗?你们还有什么好建议?看看谁的办法更高明?……)

2、口语交际和口语表达:(52页商讨营救计划;58页介绍一本书;66页环保考题。)设置问题情境,自然引出话题。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学会讨论(39页在课堂上怎样做才算勇敢?53页“金钥匙”--学习在讨论中与同学和作)。书面表达方面:练习写话,鼓励平时作记录,学记事(86页学记事:培养习惯,练习、积累);开始学习写日记(115页学完《松鼠日记》后,开始提出明确要求:在寒假里写几篇日记)。

3、积极、认真地参与各项语文活动,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尊重他人。能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向。

4、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几点建议

(一)关于备课

1、备课背什么?

⑴准备教参以外的相关资料;

⑵对每个单元的总体把握、了解;

⑶了解学生原有基础水平,针对性设计教学策略、方式;

⑷树立科研意识,把教学和科研联系起来,理性地备课。

2、教案的形式要有变革,不再是线形的形式,由一连串序号组成,按固定的模式排列。

⑴教案应是模块式的,网络型的,学生、教材、三维目标、教师自身优势,都应考虑;

⑵教案要设计多个方案;

⑶教案要留白;

⑷教育是在动态环境下的主体创新活动,要有学生的创造,教师的创造。因此备课时要注意:不能无视儿童头脑中的知识结构,要了解他们头脑中装的东西。教案中要有对学生的分析,要根据自己班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⑸教育应以人为本。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的利益和需求为主要依据,为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服务,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再一相情愿的编写导演剧本。

(二)关于上课

1、要转变几个观念

⑴由重讲知识结论,转变为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⑵有重视学生记住现成知识,转变为重视引导学生再次发现和重组知识;

⑶有重视书本知识转变为重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地考虑问题和灵活性的解决问题;

⑷有重视单科独进、单个知识点的教学转变为重视学科间和知识点间的综合贯通;

⑸由重视统一要求转变为重视学生的差异资源和个性发展。

2、几点注意

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愿望;

⑵把学生的发展需求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⑶给学生的思考留下充分的空间;

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

⑸师生双方都有发展的教学是理性的教学。

3.课堂的即时评价目前有哪些想法和做法

二册提出让学生设立评委.如第一单元“元宵节”的口语交际,由学生轮流担任评委.三册仍继续采用学生评委的形式.目前课堂评价出现的偏差,一是一律化——你真棒!对学生的称赞并不是发自内心.我们要认识到让学生看到差距也会是一种激励.二是一边倒——或者都挑刺,或者都说好.这些都不是科学的评价.学生对别人做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客观地看待自己,看待别人.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别人.教师的指导要具体,不要走形式.三册应有评价水平的提高.评价时要讲出理由:为什么给这个成绩还应能提出建议:

需要怎样改进教师

可进一步组织学生评价评价者,这种评价是一种示范,一种提高,教会学生如何评价,也是一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所以,评价应当作一个教育的过程来对待.4.期末评价应注意什么

请参阅《语文课程标准》中“评价建议”,认字,写字,阅读,写话.5.怎样真正体现学生自主学习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学习内容等不同情况组织自主学习的形式.提出自主学习的要求,不要空泛地开展,没有具体措施或要求过多.6.关于整体推进

现实课程中存在两种偏向:活动和学习剥离,趋向两极,形成单一课型:

(1)过多地单纯地传授知识,训练能力,放弃了情感态度的价值观的教育,忽视了过程与方法.仅保知识单线出击,明显表现在识字,写字上.(2)单纯搞活动,为活动而活动.例如:《怎么都快乐》.让学生表演掰手腕,拔河.学生不能体验快乐,同时忽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做任何学习活动都要考虑三个维度,促使学生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有临场发挥,要有教学机智,新就新在前面没有,教案上没有.教师需创新,也需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三)相应策略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意识——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培养语文素养.2.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习者与他人互动的社会环境是学习的媒介.鼓励参与,探究,合作.合作学习要讲究“适当”二字,当多个人比一个人更好时,才应采取合作形式.分享交流对每个人是有益的时候,才应采取合作形式.合作学习不要流于形式,要有个人体验的过程和空间.3.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观念,要让他自行修正,学生是通过修正来实现学习的发展的.4.重视学生自我评价有效的学习,需要学生自己控制学习过程,认知监控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要重视学生思维过程,采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展示出这个过程.5.教师要创设情境,给学生思考,探究,寻求答案的机会(如学查难检字)

下载语文的教材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的教材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教材解析

    浅谈教材分析 ——围绕教材,结合生活,与时俱进,展现智慧 每个教师手上都会有科目教材,对于教材的使用大致氛围三种:一是“照本宣科”;二是“另起炉灶”;三是“立足教材,发散课堂”。......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析

    人教二年级上全册教材简析一、教材编排: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

    白鹅 教材解析

    《小学语文教学》杂志向王崧舟工作室的学员约关于“同一文本,不同基点细读”的稿件,并让我根据三份细读稿,写一篇总评,侧重课堂教学建议。感谢王冬精老师和郭艳红老师的厚爱,斗胆......

    泉城 教材解析

    《泉城》教材解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课文,介绍了泉城最具有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可分为三大段,第一段......

    《g__k__h__》教材解析

    《g k h 》教材解析 一、教学要求1 2 3 4二、教材说明 本课包括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g、k、h,配有一幅图。图上一只和平鸽衔着弯曲的橄榄枝飞来,鸽子的“鸽”提示g的......

    小学语文教材主编杭州解析(合集五篇)

    小学语文教材主编杭州解析:小学语文应该怎么学?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学习,将呈现怎样的变化和趋势?小语语文的教学,会迎来怎样的调整?学生和家长又该如何适应? 上周六,在浙江......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析 中村学校 张爱琴 2016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0年版)》为编写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沉淀课程改革的......

    丁丁冬冬学识字教材解析

    《丁丁冬冬学识字》单元教材解析 二语组 王珍珍 一、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是低年级学段的最后一个集中识字单元。与以前的集中识字单元不同的是:本次集中识字中,没有简单地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