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析
中村学校 张爱琴
2016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0年版)》为编写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沉淀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语文教材究竟有哪些特点,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课文篇目设置
首先,从课文选篇来看,以一年级上册为例,共有14篇课文,从主题来看,基本分为“自然四季”、“想象”、“儿童生活”、“观察”4个单元,体现出人文主题的多样性。
从篇目数量来看,与原先全国其他地区使用的人教版相比,约有50%的课文被替换,篇目有所减少,难度降低,但题材丰富、体裁多样,联系学生生活、关注心理成长,体现出丰富的人文内涵。“人教版老版教材中有些课文很长,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读起来有些费劲”,一位语文老师说,而新版教材选文生活化、童话化、故事情节有趣,体现了生活阅读的理念。
二、认字/写字量
新教材的亮点之一是,一上来先是有简单的认字单元。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四个章节通过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来扩充认字量,且有图示帮助认知和记忆。
遵循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编排原则,科学安排识字写字序列,识字写字的安排,控制总量,降低难度,全册要求认识300 个常用字,会写其中的100 个字。在字种的选择和字序的排列上,力求科学。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要求认的字,都是出现频率高的生活口语常用字;要求写的字,大多是字形简单、构字能力或构词能力强的独体字,也适当选择特别常用的合体字,大体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独体到合体的顺序编排。
三、口语交际的设置
口语交际也是新教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教材充分尊重口语交际的自身规律,在教材中独立编排,自成体系。更加重视“交际”的功能,更加重视交际能力和交际习惯的培养。起步阶段,重在鼓励学生敢说,引导学生尊重他人,遵守交际规则,致力于培养文明有礼的社会公民。
口语交际内容的比重虽然不多,但很好玩,这个环节不同于孩子的日常说话,也不同于原先的听说互动,而是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在语境中运用的语言是否准确得体,而这也是口语交际成功与否的最高标准。看上去教的是口语表达,其实却能在运用中体现出综合素养。
四、拼音怎么教
在统编教材中,当孩子们诵读了“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虫,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的“对韵歌”之后,语文学习将进入连续13课的拼音集中教学时间。
新教材中的拼音教学第一课,将从“aoe”这三个单韵母开始,总之,就是零基础开始,但将加大汉语拼音集中教学力度,让孩子们有更充足的汉语拼音学习时间。
学习拼音的第一阶段,孩子们将集中学习单韵母,无识字、朗读儿歌等要求; 第二阶段,孩子们集中学习声母、复韵母、前鼻韵母、后鼻韵母、整体认读音节以及音节的拼读,此外将有少量配合拼音学习的汉字认读和儿歌朗读。
总之,通过加强汉语拼音“集中教学”,并在此阶段减少汉字认读数量,课堂中汉语拼音教、学、练的时间将大大增加,孩子们将有更充分的时间学习拼音、练习拼音,完全可以通过校内学习掌握汉语拼音。
五、其他变化
在每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则设有“识字加油站”“日积月累”等板块。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新增了一个“和大人一起读”的环节,加强了亲子阅读,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阅读兴趣很有帮助,这是引导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融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篇课文《小蜗牛》和前面的课文都不一样,不是全注音的,可能是编者想要让小朋友试着一边读,一边试着猜一猜,能不能用日常积累的字词把整篇课文读下来,这个设计很有匠心。注重传统文化也是这次新教材的一大特色,还加强了传统文化浸润的比重,插图很有中国风特色。
而且还在阅读部分收录了《春节童谣》等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内容。总体而言,从课文选篇、结构设置来看,统编语文教材体现出了文质兼美的特征,适宜教学,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此外,聚焦“语用”,明晰语文知识和能力点,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实践性。
虽然换了新版语文教材,但对老师们的教学其实并不会有特别大的冲击,因为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教学重点其实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所以,请让孩子满怀对新鲜事物的期待,成为一名快乐的小学一年级新生吧!
第二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析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教师:XXX
大家好!下面由我为大家简略的从整体的角度介绍六年级统编小学语文上册教材,然后我们再分别对这册教材的8个单元做具体介绍。
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讲述(框架结构、各领域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一、框架结构
我们来看这册教材的整体框架,本册教材一共有八个单元,包括27篇课文(18篇精读课,9篇略读课),4个口语交际,8次习作,7个语文园地,1个快乐读书吧。其中语文园地包含交流平台7个,习作单元有1个交流平台,一共8个,词句段的运用7个,书写提示2个和日积月累7个。
本册教材8个单元,其中有几个特殊单元:第三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第五单元习作单元。两个专题单元:第四单元小说单元和第八单元人物专题单元—走进鲁迅。其他四个常规单元。
每个单元基本上包括单元导语、3-4篇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板块组成。单元导语点明语文要素,即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课文落实要素,贯穿方法指导,交流平台梳理总结,进一步提炼方法,词句段运用、习作实践、运用方法。
整册教材单元导语、课后思考练习题、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等栏目是一个整体,阅读与表达的方法、能力有机联系,相互促进。
六年级没有安排识字,只有写字。本册书要求会写的生字180个,只在精读课文中有安排。关于写字,本册书还有两个书写提示,分别安排在第二单元和第八单元的语文园地里。第二单元的书写提示要求学生写字要行款整齐,布局合理等。第八单元的书写提示是介绍了柳公权的楷书,请学生欣赏。还有一个口语交际------聊聊书法,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
这是本册教材的整体框架。
二、各领域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下面我来讲本册书各个领域的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六年级上册没有综合性学习活动,所以我从识字写字、阅读、包括习作和口语交际这几个领域分别讲述:
1.关于识字写字
本册书要求会写的生字有180个,安排在精读课后没有识字安排。指导学生写这些生字,主要注意:
(1)要加强写字指导,千万不要认为学生是六年级学生了,写字指导就可以放任自流了。
(2)要调动学生已有的写字经验,请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写好它们,教师再对难写字和学生写不好的字,进行集中指导。
2.关于阅读单元
(1)双线结构
统编教材最大的编写特点,就是“双线组元”,即将“人文主题”和 “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相统一的方式进行编写。这是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与其相应的语文要素表,本册书将语文要素中必要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和适当的学习策略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融入到每个单元的课文中。见下表:
我们以第六单元为例,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保护环境,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词去把握文章主要观点。我们在备课时就要紧紧围绕这两条线尤其是语文要素线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环节的设计。
(2)“三位一体”阅读体系
本册教材对于课文的建构是三位一体,对于这个我们应该不陌生,我县自2015年就开始进行“大阅读”的实践研究,“大阅读”研究的核心内容就是“三位一体”阅读课型的建构,当时我们叫精读课、自读课和延读课。这和统编教材的“三位一体”阅读体系是完全吻合的。自读课就是略读课,延读课就是课外阅读课。
我们看教材,其中带星号的就是略读课。快乐读书吧是课外阅读课。本册教材1个快乐读书吧,安排在第四单元的后面。
八个单元除第五单元外每个单元都有一至两篇的略读课,一共9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精读课和略读课的区别,精读课要求讲的比较细,功能是举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阅读兴趣。略读课主要是学生自己读,把学到的方法用到阅读实践中。以泛读和自主性阅读为主。以往我们在授课时,不怎么区分精读和略读课文,几乎把所有的课文都上成了精读课,所以教学中我们认真的去研究精读和略读的区别和方法。
(3)加大学生阅读量
统编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加大学生阅读量,实现1+X阅读,课外阅读课程化。主要反映在快乐读书吧(1个)、阅读链接(6个)和资料袋(2个)方面。快乐读书吧会有老师专门讲,这里我不做重点讲。
我们主要看阅读链接。本册教材一共在课文后面安排了6个“阅读链接”。
单元和课文 | 阅读链接 |
第一单元精读课:2《丁香结》后 | 4个诗句 |
第一单元略读课:4《花之歌》后 | 《杨柳与水莲》 |
第二单元精读课:5《七律·长征》后 | 《菩萨蛮·大柏地》 |
第二单元略读课:8《灯光》后 | 《毛主席在天山》《狱中联欢》 |
第六单元略读课:20《三黑和土地》后 | 《在希望的田野上》 |
第八单元精读课:25《好的故事》后 | 两个片段《论“野草”》《鲁迅<野草>注解》 |
“阅读链接”侧重某篇课文或单元主题关联的文学作品的延伸阅读。本册书的阅读链接的题材有很多,诗句、文学评论、诗歌、词等,比如:第八单元精读课:25《好的故事》后的阅读链接《论“野草”》《鲁迅<野草>注解》就是文学评论。阅读链接的功能也不同,有迁移运用和拓展阅读等。如第二单元略读课:8《灯光》后《毛主席在花山》就是迁移运用。第一单元略读课:4《花之歌》后《杨柳与水莲》就是延伸拓展。
这些具体内容在每个单元的解读时,还有老师为大家具体解读。
3.关于表达——读写并重,共同推进
本套教材按照阅读和表达并重、共同推进的思路综合编排。即将表达放在了重要的内容进行编排。本册教材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这一点:
(1)习作单元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教材中都安排了一个特殊单元,即习作单元。这是统编教材的一大亮点,也是一个新生事物。打破了以往教材都是阅读单元的模式,充分反映了编者对学生写作的高度重视。
在本册书中,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主题是“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这一单元下面会有一位老师进行详细解读,这里我不多讲。
(2)八次大习作
本册教材安排了八次大习作,每一个单元中都安排了一次:
六年上册习作内容一览表
所在单元 | 题目 | 习作要素 |
第一单元 | 变形记 | 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
第二单元 | 多彩的活动 | 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活动 |
第三单元 | 让生活更美好 | 写生活体验,表达自己的看法 |
第四单元 | 笔尖流出的故事 | 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
第五单元 | 围绕中心意思写 | 围绕中心意思 |
第六单元 | 学习倡议书 | 学习倡议书的写作格式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七单元 | 我的拿手好戏 | 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
第八单元 | 有你,真好 | 通过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
这八次习作的主题多数是契合着每个单元的阅读主题的,力图实现读写结合。例如第一单元阅读的主题是能够通过所读的内容想象开去,习作的主题就是发挥想象,把重点的部分写得详细。有的习作是和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贴近的,比如《学习倡议书》。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读与写的互相迁移,从读到写,读写结合。
(3)课文后的小练笔
六年级上册安排了三次课后小练笔:
六上课后小练笔一览表
所在单元、课文 | 小练笔内容 | 目 标 |
第四单元 《穷人》课后 | 写一写桑娜沉默时的内心活动 | 能联系课文内容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
第七单元 《月光曲》课后 | 选做题:听音乐,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 能把自己听音乐时联想和想象到的内容写下来。 |
第八单元 《少年闰土》课后 | 仿照第一自然段写一张自己的照片 | 能结合场景,写人的样貌、动作。 |
对于这些小练笔,我们在授课时,尽量随堂完成,时间不必太久。
(4)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栏目中的练写
统编教材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词句段运用”这一栏目,体现了从学到用的教学理念。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栏目中的练写,以本单元课文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发现有价值的语言规律和现象,加强段的综合学习,将语文学习引向生活实践运用。这样的练写,一共五处:
六上“词句段运用”一览表
语文园地 | 内容 |
语文园地二 | 写人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 |
语文园地三 | 描写人入迷的样子 |
语文园地四 | 描写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
语文园地七 | 修改说明书 |
语文园地八 | 选择一个词语来写一段话 |
以上四个方面是本册教材在突出读写并重、共同推进方面的特点和具体安排。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加以注意,要将学生习作放在重要的部分加以落实,帮助学生从读到写,注意平日的练笔,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4.关于口语交际
六上有4个口语交际,如下表。
六上口语交际内容一览表
所在单元 | 话题 | 交际要素 |
第二单元 | 《演讲》 | ·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 ·演讲时利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
第四单元 | 《请你支持我》 | ·先说想法,再把具体的理由说清楚。 ·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 |
第六单元 | 《意见不同怎么办》 | ·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断章取义。 ·尊重不同意见,讨论问题时,态度要平和,以理服人。 |
第七单元 | 《聊聊书法》 | ·有条理地表达,如可以分点说明。 ·对感兴趣的话题深入交谈。 |
教学这些口语交际时需要注意两点:
(1)重视教材中每个口语交际页的“小贴士”的作用。如《聊聊书法》这一口语交际页的小贴士:
这个小贴士就是本次口语交际课的交际要素,也是教学目标。教学中要通过“聊聊书法”这一交际话题,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的交际能力。教学中一定不要只聊书法,而忽视了交际要素的完成。话题和要素要有机融合,用话题练要素,显性是话题,隐性是要素。不要被话题“捆绑”住手脚,也不能为了要素而要素。
(2)重视课堂里现实生活问题的提出和真实情境的创设,满足现实交际的需要。一方面要解读好教材提供的话题下的交际情境,另外切忌受教材束缚,要做“真交际”。比如直接将教材提供的交际情境变成学生身边真实存在的情境。或者巧妙过渡。先完成教材情境下的练习,再连接生活,创设真实情境。
如《意见不同怎么办》这一次口语交际,教材中给出的事例并不是本课的全部教学内容,教学中要注意到本班学生的交际中真正发生的“意见”,讨论这些“意见”不同时怎么办,要让口语交际课真正解决学生身边真正发生的问题。
第三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析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析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8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本套教材学习到五年级下册,学生累计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学段识字量。故从本册教材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
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
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五年级保持一致。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
六年级上册教材,既注意落实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
为了落实一以贯之的目标,首先在选文上下功夫,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詹天佑》《穷人》《只有一个地球》《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月光曲》,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材还增选了新文章,如,《草虫的村落》《中华少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老人与海鸥》《最后一头战象》《伯牙绝弦》。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精选了律诗、词、散曲以及十四行诗、儿童诗、诗话等作为阅读材料,希望能帮助学生在关于“诗”的综合性学习中,对诗有一些感性认识。还在“回顾拓展”中系统地编进了古诗词、名言警句、成语故事等,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另外,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设置了关于爱国主义(“祖国在我心中”专题)、关爱他人(“心灵之歌”专题)、环境保护(“珍爱我们的家园”专题)、艺术情操(“艺术的魅力”专题)等方面的专题。为了提高感受力,培养想象力,编写了“感受自然”专题。这一组中的课文,大多有别于一般描写大自然的文章,想象丰富,表达方式独特,有的甚至有“物我两忘”之境。在第三学段安排这样一组课文,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设置了以“了解诗歌”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专题“轻叩诗歌的大门”。另外,上承五年级上册以人物为对象的专题“走近毛泽东”,本册教材编排了第五组“初识鲁迅”。鲁迅既可谓文坛巨匠,又可谓一面民族旗帜,能借助文质兼美的一组课文,让小学生尽己所能地了解、认识鲁迅,其意义不言而喻。
对于阶段性比较明显的语文学习目标,则作为本册教材的学习重点,加以妥善安排。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本册涉及到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其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册的学习重点。
(二)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注意加强整合。每一个专题从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练习、应用,后面有总结、拓展,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与五年级教材相同,本册各专题的导语(第六组除外)分为两个自然段,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精读课文后有练习题,从课文自身特点出发,结合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承上启下,提示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和内容大多与单元主题相关,“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与导语呼应,为学生总结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提供平台。
如,第五组“初识鲁迅”。
本组的学习内容包括认识鲁迅、感受鲁迅,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重点让学生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导语:第一段明确本专题我们要认识、了解鲁迅,第二段明确了要学习的读写方法。
课例:第一篇课文是鲁迅的小说《故乡》的一个片断《少年闰土》,课文后安排“资料袋”──鲁迅简介。后三篇是从不同角度写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安排有“阅读链接”:两个片断,第一个片断语言精炼、传神,可谓抓人物特点的范例;第二个片断与课文内容照应,既是对课文内容的阐释,又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一面》前的连接语,用有说服力的事例讲了鲁迅对青年的关心和爱护,与课文内容相对应;《有的人》对鲁迅的一生做出了总结和评价。
口语交际习作:内容亦与本单元内容相关联。口语交际“留在心里的印象”,有几个要点:“第一次相见时的情景”“(第一次相见时)他留给你的印象”“后来相处中发生的事”“你对他印象的变化”。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不难发现,这个交际话题的设计,与课文内容是有关联的,比如《少年闰土》《一面》。习作内容有两个,可任选其一。第一个要求写人,可以运用本单元以及以前学到的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第二个是扩写,写事为主体,亦可表现人。
交流平台有两个内容,一个是谈自己心目中的鲁迅,另一个是交流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及理解的方法。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教材在编排上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我们相信,只要教师充分开掘教材内容,学生学习完整组教材,单元学习目标是不难实现的。
本册教材联系教学实际确定各个专题在教材中的位置,关注各个专题及课文的内在关联,使整本教材成为一个整体。如,根据我国国庆节的时间和大部分地区的教学进度,将“祖国在我心中”这一“小综合”专题安排在第二组,便于教学,并将“大综合”“轻叩诗歌的大门”安排在后半学期。本册“大综合”以了解诗歌为中心,“诗歌朗诵会”是主要活动之一,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特意在“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专题中选编了朗诵诗《中华少年》,朗诵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学习要求,学生可以学到一些诗歌朗诵知识。“初识鲁迅”专题选编了《有的人》这首诗,提出了“有感情地朗诵”的学习要求;本专题也放在了“大综合”专题前,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便于“大综合”中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主要体现在:一是导语提示单元学习内容;二是精读课文的课后题,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注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独立思考;三是每组课文后的“词语盘点”便于学生自查自测;四是“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为学生讨论问题、交流认识提供了平台。
“交流平台”这个栏目,一般地说,引导学生在一组教材的学习之后,交流收获、体会,以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依据教学实际灵活掌握,交流、总结的内容可以不受其限制。有的专题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回顾其他学年、学段学过的课文,并与本单元课文作比较,找异同。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在新旧知识的碰撞、融合中获得新知,训练思维。
(四)“口语交际习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
延续五年级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册中口语交际?习作依然单列。编排形式亦比较灵活,有先说后写的,有先写后说的,有把两部分内容合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教材中的提示性文字,注意提供多个角度,拓宽话题范围,增加选择性,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留有较大的创造空间。
口语交际话题方面,有与专题内容相关的,也有意识地安排了指向技能的。与专题内容相关的,如,“珍惜资源”“讲关于动物的故事”“身边的艺术”;与口语交际技能相关的,如演讲(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学习汇报会中的一个供选择的内容)、辩论、朗诵(第二组、第六组涉及到的内容)、“劝阻”。
习作的编排注意兼顾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也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应用文。记实作文主要安排在第三组、第五组、第八组,分别是“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用一两件事介绍小伙伴”“学习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或写“一件艺术品”、“一次艺术欣赏活动”。想象作文有:第一组,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或听音响讲想象到的、感受到的;第四组,借助漫画写感受或编故事;第五组,根据材料扩写;第七组,根据图片报道写故事。应用文分别安排了写演讲稿或读后感,写建议书以及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尽量做到有明确的指导和要求。
教材中的提示性文字,首先对口语交际和习作内容给予提示、指导,或从生活实际谈起或从情境引入,注意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如,第一组,其中一个角度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教材提示学生“可以把自己当成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也可以当成一种自然现象;想想它们在大自然中是怎样生活或变化的,想象它们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又如,第三组口语交际安排的是辩论,教材注意把生活中的现象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分析辩题,提示辩论内容,学生容易理解、接受;教材还对辩论应当怎样进行给予了明确指导,有助于本次口语交际的顺利开展。
其次,教材根据阶段性目标,注意明确要求。关于这一点,习作内容体现得更为突出一些。具体地说:第一组结合本专题的读写点,突出了写“感受”的要求;第二组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提出“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可以看作是学习方法的提示,也可以看作是学习要求。如果写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第三组,写“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对于“真情”“感动”“关爱”等主题的习作,前面有几册教材曾做过安排,本册教材就这类主题,要求学生关注事情发生的环境,当时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侧重点不同,难度相应地有了提高;第四组的看图作文,明确要求写出“理解和感受”;第五组的续写,要求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第七组的根据图片报道习作,要求想象合理,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第八组则提示学习运用课文表达感受的方法。另外,与前几册一脉相承,教材还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是在“祖国在我心中”专题中,与课文的学习同步进行,要求学生开展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活动,交流收获和展示成果。
另一次安排在第六组,是一次大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这次综合性学习,首先在导语中提出学习任务──以“了解诗歌”为主题,开展搜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等活动。而后分成两大板块──“诗海拾贝”“与诗同行”,按两个阶段开展综合性学习。教材在这两大板块中,分别提出活动建议,提供若干必读材料。第一个板块引导学生搜集诗歌并进行整理、欣赏;第二个板块引导学生动手写诗、开诗歌朗诵会、编诗集和进行诗歌知识竞赛。最后,提出写一个简单的活动总结。综合性学习的编写,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除了学习专题和必读材料要予以落实以外,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等等,师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六)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材注意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编写注意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首先表现在精心编排“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其次表现在:一是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如,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重点语句,结合生活实际交流读了课文后的感想。二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小练笔、选做题的安排也注意引向生活。三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课外书屋”中重点推荐了《绿山墙的安妮》和《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这样的编排,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加强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上学期在第三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好铺垫。
(二)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对于书写练习,除阅读课上指导写字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三)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作文的能力。
1.首先理清专题的脉络,弄清楚课文在专题中的地位、作用,注意结合专题学习重点来组织教学内容。
教材中安排的读写训练点,都是从课文而来,教学课文时引导学生关注相关问题,经历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力争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学习《少年闰土》一课。这一课所在专题是“初识鲁迅”,本专题要学习的内容包括:了解、认识鲁迅;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重点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及方法。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注意照应到以上内容。学习《少年闰土》,应当在了解、认识鲁迅的大背景中进行。要引导学生留意作者写人的方法,还要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总结方法、规律,以方便学生在单元末进行交流。
本册教材中保留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被编入了新的专题,体现了新的教学功能,教师要根据本册教材的编写意图,根据它们在专题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新的教学理念重新设计教学方案。
2.教学时注意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防止人为拔高或离题万里地发挥。
本册教材大多数课文思想性强、人文内涵丰富。关注人文内涵,体会思想感情,是学习课文要完成的任务之一,但是,人文内涵的开掘要适可而止,不可脱离文本,更不可不顾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
精读课文后的习题,从课文自身的特点出发,根据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应当是教学课文的主要依据。
本册教材课后题主要体现以下学习要求:
(1)指导朗读、默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如何教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下工夫。
本册的默读要求,重点是边读边思考和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默读速度,教师还可以选择课外的文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题等,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还可以结合其他方法,如,可以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在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脉络;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得出结论,并处理好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正确的导向的关系。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
阅读教学要注意提示阅读思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并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册教材每个专题都安排了读写方法方面的内容,需要重点学习的有三个:一个是“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安排在第一组和第八组。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内容,体会运用联想和想象后,课文有哪些不同,体会其表现力。另一个是“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安排在第四组。教学相关课文时,应当引导学生边读边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体会这样读书会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然后在单元末的“交流平台”中进行总结回顾。还有一个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及其方法”,安排在第五组。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地学习、总结。
(3)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精读课文,还要注意抓关键词句。本册相关练习主要安排在课后第二题或第三题,以不同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有的指向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的指向体会表达效果。
如,第三组的课文《穷人》课后第二题:
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如: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老人真的“耳朵聋了”吗?她为什么说自己“耳朵聋了”?)
……
又如,第七组的课文《最后一头战象》课后第三题:
课文许多地方对嘎羧的行为进行了具体的描写,如,“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需要指出的是,对课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把握,课后题有时候仅是一种引导,主动权应更多地掌握在教师和尤其是学生手中。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可以提示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议课文中需重点体会的部分,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4)积累语言,鼓励运用。
关于语言积累,本册教材课后练习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有的要求比较宽泛,如,“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抄写喜欢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权;有的要求比较明确,如,“找出文中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抄下来,再体会体会。”“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加强学习的指导性。
积累在于运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最好能与运用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教学生归类整理语言材料,高效、有序地做读书笔记。可以根据某方面的共同特征,把词句归归类,在课文里学过的词句旁边补充类似词句。可以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分成“写人”“叙事”“绘景”“状物”等几大类,再分别抄写下来;可以归类整理本单元或前几个单元复习过的词语,如,“狂风怒号”“碧空如洗”“波涛起伏”可以归为一类,“左冲右撞”“行色匆匆”“溜之大吉”可以归为一类;还可以补充以前课内外学习中积累过的词语,如,从课文中摘抄了“左冲右撞”一词,可以补充描写走路状态的词语“犹犹豫豫”“摇摇晃晃”“大步流星”等。这样归类整理语言材料,可以帮助学生采撷同类内容丰富语言系统,有助于提取运用。另外,还要注意帮学生在阅读和习作之间搭桥。课文中的某个词语用得好,某些语句写得好,可以随机设计相关练习,如,用词语写几句话,交流课文中的语句好在哪里,还可以用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中;还可以让学生在习作时,尝试借用相关语句或学习其写法。
以上几个方面,体现了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这是从整册教材来讲的。具体到每一篇课文,要根据课文特点各有偏重。教师可参照教材的安排,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使精读课文的教学既把握住重点,又教出特色。
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一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另外,略读课文的教学也要注意与单元学习重点结合起来。
(四)口语交际教学
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有的专题中口语交际提供了多个角度,给定一个话题的,注意拓宽话题范围。教师要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交流主题和话题范围,使学生的交际能够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有话可讲。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有的需要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力,如,听录音讲故事、谈感受;有的需要引导回忆,如,谈暑假生活,谈第一印象最深的人“留在心里的印象”;有的最好能提前布置,如,谈“身边的艺术”。第二组召开“祖国在我心中”学习汇报会,则要注意与综合性学习的安排结合起来。
交际目标要明确。教材安排的交际话题类型不一,每堂口语交际课的交际目标也应各有侧重。要注意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适时给予点拨、指导。对于辩论、演讲等需要专业技能的口语交际话题,要根据教材安排给予一定指导,但不能拔高要求。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合在一起,要注意处理好口语交际和习作指导、讲评的关系。总之,在口语交际课上,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五)习作教学
本册教材对习作做了两条线的安排。一是“口语交际习作”中安排了7次习作,其中有一次与口语交际安排在了一起。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3次小练笔。
对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前面说过,本册教材每一组习作,都根据习作内容,相应地提出了要求。教师在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中,注意渗透习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如,第一组,口语交际和习作合在了一起,教材提供了三个角度,有的先写后说,有的先说后写。对此,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师生共同商量,选定一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一种是自由组合,分别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然后再全班汇报、评议。如果采用第二种方法,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材内容,教材中提示先写后说的,可以改为先说后写等。
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教材没有在每一组中对习作修改给予提示,并不意味着某次习作可以忽视修改。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常常是因为平时素材积累不够。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小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的练习活动。本册安排了3次小练笔,老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教学时间,随时安排适于学生的练笔。“小练笔”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练习的时间宜短而快,教师不宜拔高要求。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练笔,写日记或写读书笔记,是积累素材的好办法。
(六)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分别安排在第二组和第六组,与五年级教材相同,有两种呈现方式。随课文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在第二组,可与国庆节期间的庆祝活动结合起来进行。
第六组的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与五年级教材相同。关于本组教材,请注意以下几点:
把握阅读材料的学习要求。阅读材料后都有提示语,提示阅读要求、方法或提供相关信息。如“我能把这首五言律诗背下来”,点明这首诗是五言律诗,并提出背诵要求;“通过想象,我仿佛看到了这首诗描绘的情景”,提示注意运用想象了解诗歌内容。教学中要落实要求,背诵相关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相关知识。有的诗歌后附了注释、赏析,教学中要把这些内容运用起来,引导自主阅读、欣赏诗歌,并教给学生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情感的方法。
阅读材料辅助活动的开展。第一个板块“诗海拾贝”主要安排了“搜集诗歌”“整理资料”“欣赏诗歌”三个方面的活动,其中,安排后两个活动,其用意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读一读自己搜集到的诗歌,大致了解诗歌内容。提供的阅读材料,注意不同的诗歌种类,有从《诗经》中节选来的,有五言律诗、词、散曲,还有中国的和外国的两首现代诗;它们大多写的是自然景物。从这样一些角度安排阅读材料,目的是对学生整理资料、给诗歌分类给予一些启发。第二个板块“与诗同行”,安排了朗诵诗、同龄人写的诗、诗话以及与读诗的体会相关的文章,也是为动手写诗、开诗歌朗诵会等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
本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写一个简单的活动总结。活动之初最好加强计划性,把活动计划的落实与写活动总结结合起来,把活动计划的制订、活动的开展、计划的落实纳入活动总结中,更为科学、合理。当然,活动总结也可以写其他的内容。
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还要善于开掘教材资源。除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外,教材中安排的资料袋、阅读链接、日积月累、课外书屋、展示台甚至插图,都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把握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充分、灵活运用教材资源。
第四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析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析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8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
六年级上册教材,既注意落实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
为了落实一以贯之的目标,首先在选文上下功夫,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詹天佑》《穷人》《只有一个地球》《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月光曲》,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材还增选了新文章,如,《草虫的村落》《中华少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老人与海鸥》《最后一头战象》《伯牙绝弦》。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精选了律诗、词、散曲以及十四行诗、儿童诗、诗话等作为阅读材料,希望能帮助学生在关于“诗”的综合性学习中,对诗有一些感性认识。还在“回顾拓展”中系统地编进了古诗词、名言警句、成语故事等,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另外,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设置了关于爱国主义(“祖国在我心中”专题)、关爱他人(“心灵之歌”专题)、环境保护(“珍爱我们的家园”专题)、艺术情操(“艺术的魅力”专题)等方面的专题。为了提高感受力,培养想象力,编写了“感受自然”专题。这一组中的课文,大多有别于一般描写大自然的文章,想象丰富,表达方式独特,有的甚至有“物我两忘”之境。在第三学段安排这样一组课文,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设置了以“了解诗歌”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专题“轻叩诗歌的大门”。另外,上承五年级上册以人物为对象的专题“走近毛泽东”,本册教材编排了第五组“初识鲁迅”。鲁迅既可谓文坛巨匠,又可谓一面民族旗帜,能借助文质兼美的一组课文,让小学生尽己所能地了解、认识鲁迅,其意义不言而喻。
对于阶段性比较明显的语文学习目标,则作为本册教材的学习重点,加以妥善安排。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本册涉及到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其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册的学习重点。
(二)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注意加强整合。每一个专题从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练习、应用,后面有总结、拓展,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本组的学习内容包括认识鲁迅、感受鲁迅,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重点让学生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导语:第一段明确本专题我们要认识、了解鲁迅,第二段明确了要学习的读写方法。
课例:第一篇课文是鲁迅的小说《故乡》的一个片断《少年闰土》,课文后安排“资料袋”──鲁迅简介。后三篇是从不同角度写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安排有“阅读链接”:两个片断,第一个片断语言精炼、传神,可谓抓人物特点的范例;第二个片断与课文内容照应,既是对课文内容的阐释,又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一面》前的连接语,用有说服力的事例讲了鲁迅对青年的关心和爱护,与课文内容相对应;《有的人》对鲁迅的一生做出了总结和评价。
口语交际习作:内容亦与本单元内容相关联。口语交际“留在心里的印象”,有几个要点:“第一次相见时的情景”“(第一次相见时)他留给你的印象”“后来相处中发生的事”“你对他印象的变化”。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不难发现,这个交际话题的设计,与课文内容是有关联的,比如《少年闰土》《一面》。习作内容有两个,可任选其一。第一个要求写人,可以运用本单元以及以前学到的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第二个是扩写,写事为主体,亦可表现人。
交流平台有两个内容,一个是谈自己心目中的鲁迅,另一个是交流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及理解的方法。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教材在编排上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我们相信,只要教师充分开掘教材内容,学生学习完整组教材,单元学习目标是不难实现的。
本册教材联系教学实际确定各个专题在教材中的位置,关注各个专题及课文的内在关联,使整本教材成为一个整体。如,根据我国国庆节的时间和大部分地区的教学进度,将“祖国在我心中”这一“小综合”专题安排在第二组,便于教学,并将“大综合”“轻叩诗歌的大门”安排在后半学期。本册“大综合”以了解诗歌为中心,“诗歌朗诵会”是主要活动之一,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特意在“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专题中选编了朗诵诗《中华少年》,朗诵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学习要求,学生可以学到一些诗歌朗诵知识。“初识鲁迅”专题选编了《有的人》这首诗,提出了“有感情地朗诵”的学习要求;本专题也放在了“大综合”专题前,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便于“大综合”中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主要体现在:一是导语提示单元学习内容;二是精读课文的课后题,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注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独立思考;三是每组课文后的“词语盘点”便于学生自查自测;四是“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为学生讨论问题、交流认识提供了平台。
“交流平台”这个栏目,一般地说,引导学生在一组教材的学习之后,交流收获、体会,以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依据教学实际灵活掌握,交流、总结的内容可以不受其限制。有的专题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回顾其他学年、学段学过的课文,并与本单元课文作比较,找异同。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在新旧知识的碰撞、融合中获得新知,训练思维。
(四)“口语交际习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
延续五年级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册中口语交际?习作依然单列。编排形式亦比较灵活,有先说后写的,有先写后说的,有把两部分内容合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教材中的提示性文字,注意提供多个角度,拓宽话题范围,增加选择性,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留有较大的创造空间。
口语交际话题方面,有与专题内容相关的,也有意识地安排了指向技能的。与专题内容相关的,如,“珍惜资源”“讲关于动物的故事”“身边的艺术”;与口语交际技能相关的,如演讲(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学习汇报会中的一个供选择的内容)、辩论、朗诵(第二组、第六组涉及到的内容)、“劝阻”。
习作的编排注意兼顾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也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应用文。记实作文主要安排在第三组、第五组、第八组,分别是“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用一两件事介绍小伙伴”“学习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或写“一件艺术品”、“一次艺术欣赏活动”。想象作文有:第一组,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或听音响讲想象到的、感受到的;第四组,借助漫画写感受或编故事;第五组,根据材料扩写;第七组,根据图片报道写故事。应用文分别安排了写演讲稿或读后感,写建议书以及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尽量做到有明确的指导和要求。
教材中的提示性文字,首先对口语交际和习作内容给予提示、指导,或从生活实际谈起或从情境引入,注意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如,第一组,其中一个角度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教材提示学生“可以把自己当成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也可以当成一种自然现象;想想它们在大自然中是怎样生活或变化的,想象它们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又如,第三组口语交际安排的是辩论,教材注意把生活中的现象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分析辩题,提示辩论内容,学生容易理解、接受;教材还对辩论应当怎样进行给予了明确指导,有助于本次口语交际的顺利开展。
其次,教材根据阶段性目标,注意明确要求。关于这一点,习作内容体现得更为突出一些。具体地说:第一组结合本专题的读写点,突出了写“感受”的要求;第二组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提出“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可以看作是学习方法的提示,也可以看作是学习要求。如果写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第三组,写“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对于“真情”“感动”“关爱”等主题的习作,前面有几册教材曾做过安排,本册教材就这类主题,要求学生关注事情发生的环境,当时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侧重点不同,难度相应地有了提高;第四组的看图作文,明确要求写出“理解和感受”;第五组的续写,要求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第七组的根据图片报道习作,要求想象合理,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第八组则提示学习运用课文表达感受的方法。另外,与前几册一脉相承,教材还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是在“祖国在我心中”专题中,与课文的学习同步进行,要求学生开展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活动,交流收获和展示成果。
另一次安排在第六组,是一次大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这次综合性学习,首先在导语中提出学习任务──以“了解诗歌”为主题,开展搜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等活动。而后分成两大板块──“诗海拾贝”“与诗同行”,按两个阶段开展综合性学习。教材在这两大板块中,分别提出活动建议,提供若干必读材料。第一个板块引导学生搜集诗歌并进行整理、欣赏;第二个板块引导学生动手写诗、开诗歌朗诵会、编诗集和进行诗歌知识竞赛。最后,提出写一个简单的活动总结。综合性学习的编写,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除了学习专题和必读材料要予以落实以外,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等等,师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六)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材注意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编写注意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首先表现在精心编排“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其次表现在:一是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如,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重点语句,结合生活实际交流读了课文后的感想。二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小练笔、选做题的安排也注意引向生活。三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课外书屋”中重点推荐了《绿山墙的安妮》和《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这样的编排,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加强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上学期在第三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好铺垫。
(二)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对于书写练习,除阅读课上指导写字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三)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作文的能力。
1.首先理清专题的脉络,弄清楚课文在专题中的地位、作用,注意结合专题学习重点来组织教学内容。
教材中安排的读写训练点,都是从课文而来,教学课文时引导学生关注相关问题,经历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力争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学习《少年闰土》一课。这一课所在专题是“初识鲁迅”,本专题要学习的内容包括:了解、认识鲁迅;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重点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及方法。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注意照应到以上内容。学习《少年闰土》,应当在了解、认识鲁迅的大背景中进行。要引导学生留意作者写人的方法,还要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总结方法、规律,以方便学生在单元末进行交流。
本册教材中保留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被编入了新的专题,体现了新的教学功能,教师要根据本册教材的编写意图,根据它们在专题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新的教学理念重新设计教学方案。
2.教学时注意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防止人为拔高或离题万里地发挥。
本册教材大多数课文思想性强、人文内涵丰富。关注人文内涵,体会思想感情,是学习课文要完成的任务之一,但是,人文内涵的开掘要适可而止,不可脱离文本,更不可不顾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
精读课文后的习题,从课文自身的特点出发,根据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应当是教学课文的主要依据。
本册教材课后题主要体现以下学习要求:
(1)指导朗读、默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如何教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下工夫。
本册的默读要求,重点是边读边思考和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默读速度,教师还可以选择课外的文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题等,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还可以结合其他方法,如,可以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在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脉络;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得出结论,并处理好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正确的导向的关系。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
阅读教学要注意提示阅读思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并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册教材每个专题都安排了读写方法方面的内容,需要重点学习的有三个:一个是“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安排在第一组和第八组。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内容,体会运用联想和想象后,课文有哪些不同,体会其表现力。另一个是“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安排在第四组。教学相关课文时,应当引导学生边读边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体会这样读书会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然后在单元末的“交流平台”中进行总结回顾。还有一个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及其方法”,安排在第五组。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地学习、总结。
(3)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精读课文,还要注意抓关键词句。本册相关练习主要安排在课后第二题或第三题,以不同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有的指向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的指向体会表达效果。
如,第三组的课文《穷人》课后第二题:
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如: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老人真的“耳朵聋了”吗?她为什么说自己“耳朵聋了”?)
……
又如,第七组的课文《最后一头战象》课后第三题:
课文许多地方对嘎羧的行为进行了具体的描写,如,“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需要指出的是,对课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把握,课后题有时候仅是一种引导,主动权应更多地掌握在教师和尤其是学生手中。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可以提示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议课文中需重点体会的部分,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4)积累语言,鼓励运用。
关于语言积累,本册教材课后练习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有的要求比较宽泛,如,“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抄写喜欢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权;有的要求比较明确,如,“找出文中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抄下来,再体会体会。”“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加强学习的指导性。
积累在于运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最好能与运用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教学生归类整理语言材料,高效、有序地做读书笔记。可以根据某方面的共同特征,把词句归归类,在课文里学过的词句旁边补充类似词句。可以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分成“写人”“叙事”“绘景”“状物”等几大类,再分别抄写下来;可以归类整理本单元或前几个单元复习过的词语,如,“狂风怒号”“碧空如洗”“波涛起伏”可以归为一类,“左冲右撞”“行色匆匆”“溜之大吉”可以归为一类;还可以补充以前课内外学习中积累过的词语,如,从课文中摘抄了“左冲右撞”一词,可以补充描写走路状态的词语“犹犹豫豫”“摇摇晃晃”“大步流星”等。这样归类整理语言材料,可以帮助学生采撷同类内容丰富语言系统,有助于提取运用。另外,还要注意帮学生在阅读和习作之间搭桥。课文中的某个词语用得好,某些语句写得好,可以随机设计相关练习,如,用词语写几句话,交流课文中的语句好在哪里,还可以用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中;还可以让学生在习作时,尝试借用相关语句或学习其写法。
以上几个方面,体现了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这是从整册教材来讲的。具体到每一篇课文,要根据课文特点各有偏重。教师可参照教材的安排,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使精读课文的教学既把握住重点,又教出特色。
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一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另外,略读课文的教学也要注意与单元学习重点结合起来。
(四)口语交际教学
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有的专题中口语交际提供了多个角度,给定一个话题的,注意拓宽话题范围。教师要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交流主题和话题范围,使学生的交际能够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有话可讲。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有的需要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力,如,听录音讲故事、谈感受;有的需要引导回忆,如,谈暑假生活,谈第一印象最深的人“留在心里的印象”;有的最好能提前布置,如,谈“身边的艺术”。第二组召开“祖国在我心中”学习汇报会,则要注意与综合性学习的安排结合起来。
交际目标要明确。教材安排的交际话题类型不一,每堂口语交际课的交际目标也应各有侧重。要注意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适时给予点拨、指导。对于辩论、演讲等需要专业技能的口语交际话题,要根据教材安排给予一定指导,但不能拔高要求。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合在一起,要注意处理好口语交际和习作指导、讲评的关系。总之,在口语交际课上,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五)习作教学
本册教材对习作做了两条线的安排。一是“口语交际习作”中安排了7次习作,其中有一次与口语交际安排在了一起。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3次小练笔。
对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前面说过,本册教材每一组习作,都根据习作内容,相应地提出了要求。教师在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中,注意渗透习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如,第一组,口语交际和习作合在了一起,教材提供了三个角度,有的先写后说,有的先说后写。对此,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师生共同商量,选定一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一种是自由组合,分别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然后再全班汇报、评议。如果采用第二种方法,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材内容,教材中提示先写后说的,可以改为先说后写等。
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教材没有在每一组中对习作修改给予提示,并不意味着某次习作可以忽视修改。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常常是因为平时素材积累不够。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小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的练习活动。本册安排了3次小练笔,老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教学时间,随时安排适于学生的练笔。“小练笔”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练习的时间宜短而快,教师不宜拔高要求。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练笔,写日记或写读书笔记,是积累素材的好办法。
(六)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分别安排在第二组和第六组,与五年级教材相同,有两种呈现方式。随课文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在第二组,可与国庆节期间的庆祝活动结合起来进行。
第六组的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与五年级教材相同。关于本组教材,请注意以下几点:
把握阅读材料的学习要求。阅读材料后都有提示语,提示阅读要求、方法或提供相关信息。如“我能把这首五言律诗背下来”,点明这首诗是五言律诗,并提出背诵要求;“通过想象,我仿佛看到了这首诗描绘的情景”,提示注意运用想象了解诗歌内容。教学中要落实要求,背诵相关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相关知识。有的诗歌后附了注释、赏析,教学中要把这些内容运用起来,引导自主阅读、欣赏诗歌,并教给学生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情感的方法。
阅读材料辅助活动的开展。第一个板块“诗海拾贝”主要安排了“搜集诗歌”“整理资料”“欣赏诗歌”三个方面的活动,其中,安排后两个活动,其用意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读一读自己搜集到的诗歌,大致了解诗歌内容。提供的阅读材料,注意不同的诗歌种类,有从《诗经》中节选来的,有五言律诗、词、散曲,还有中国的和外国的两首现代诗;它们大多写的是自然景物。从这样一些角度安排阅读材料,目的是对学生整理资料、给诗歌分类给予一些启发。第二个板块“与诗同行”,安排了朗诵诗、同龄人写的诗、诗话以及与读诗的体会相关的文章,也是为动手写诗、开诗歌朗诵会等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
本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写一个简单的活动总结。活动之初最好加强计划性,把活动计划的落实与写活动总结结合起来,把活动计划的制订、活动的开展、计划的落实纳入活动总结中,更为科学、合理。当然,活动总结也可以写其他的内容。
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还要善于开掘教材资源。除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外,教材中安排的资料袋、阅读链接、日积月累、课外书屋、展示台甚至插图,都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把握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充分、灵活运用教材资源。
第五篇:教科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教科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会小
刘海艳
本册教材总体上分成4个部分:第一部分,入学教育3课;第二部分,拼音与识字15课;第三部分,识字6组,分别安排在“拼音与识字”及阅读单元后;第四部分,主题单元5个单元。
现将本册教材情况简介如下。
一、入学教育 “入学教育”共有3课,其内容分别为:我们爱学校;语文大课堂;写字读书的姿势。“入学教育”呈现方式以生动、活泼的图画为主,其编写意图是: 考虑学校教育与学前教育的衔接,在儿童学前口语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儿童来到学校新的环境后敢说爱说,初步规范学前语言。通过观察图画、说说、走走、看看、做做等活动,了解学校这个新环境。引导学生认识学习语文的新课堂,向学生渗透“生活处处可以学语文”的大语文观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的习惯。
二、拼音与识字 为了充分发挥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作用,本册教科书在入学教育之后安排了15课“拼音与识字”的教学内容。考虑到汉语拼音对初入学的儿童比较枯燥和抽象,教科书在拼音部分特别注重为儿童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安排活泼有趣的练习活动,引导儿童在游戏中找到学习拼音的门径和规律,并把学拼音与识汉字及学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学习拼音的乐趣,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拼音与识字”部分编写的特点: 多元化的灵活多样的字母呈现方式,引导儿童运用多种方法学习字母。1用儿歌描述字母的音形。嘴巴张大字母读音及发音口形 公鸡唱歌ooo字母的发音及发音口形 水中白鹅eee字母的音与形象 我学拼音多快乐培养儿童学拼音的兴趣。
2创设情境引出字母。提供一幅情境图画,如爸爸妈妈带我上山坡看大佛游览观赏文物古迹,引出b、p、m、f,引导学生感悟情境、词语、音节与字母的联系。
3读多功能儿歌学字母。蜻蜓低空飞。鱼儿水上跳。蚂蚁忙搬家。长蛇溜过道。乌云布满天。大雨要来到。儿歌的多功能作用表现为: 可引出要学的字母;可用来复习学过的字母;可从中找出音节拼读或整读;可利用拼音自主识汉字;可激发儿童兴趣,引导阅读,发展语言;可从儿歌中学到科普知识等。以上列举的几种方式仅为本册教材中字母呈现方式中比较典型的几个例子。这些富于变化、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呈现方式,总结了长期以来我国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经验,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儿童学习拼音的兴趣,同时引导儿童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掌握知识。体现教学要求的多层次,以适应不同程度、不同地区师生的教与学,为师生留有选择的空间。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教科书为音节的学习提供了多种方法:①连线拼读;②音节不出现连线,用变化的色彩分开声韵母可拼读,也可整读;③带介音的音节,书中同时出示三种方法,一是声母、介母与韵母三部分连读,二是声介合母与后随韵母连读,三是声母和带介母的复韵母连读。用哪种方法进行教与学由师生自主选择。游戏性的趣味练习,寓练于乐,及时巩固拼音知识。教材中的拼音巩固练习多是在游戏中进行的,使传统拼音教材枯燥单一的练习面貌焕然一新,变得生动有趣。主要的游戏形式有:摘苹果,连一连,我帮小动物拼一拼,我比小猴子摘得快,找朋友等。学生对游戏练习很感兴趣,希望教师在教学中多探索更好的游戏活动方式。在“拼音与识字”的1~10课与11~15课之间安排了两个“语文七色光”,及时进行拼音知识的阶段性复习巩固,突出了拼音知识的整合运用,注意通过趣味游戏的方式揭示学习拼音的规律,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针对ü上两点规律这一难点,安排了“小ü见了n和l,泪珠滴了两大颗;小ü见了j、q、x,擦干眼泪笑嘻嘻”形象有趣的练习。“语文七色光”承上启下,既总结了前面的拼音学习内容与方法,又为下一步的拼音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边学拼音边识少量汉字共安排了61个只识不写的字和13个会识会写的字,在会写的字中认识9种常见笔画。这些汉字是从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学生常用字表中选取的。这样使识字提早起步,同时使拼音在识字中得到巩固和应用。
通过学生导学的方式,激发儿童学习兴趣,揭示学习方法,引导儿童发现规律,自主学习。如“我跟老师学字母”、“我喜欢学儿歌”、“我会讲图”、“我发现……”等。
三、识字 本册教科书认真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识字的要求,体现了对识字教学的充分重视。识字教材的编写,力求用儿童熟知的语言素材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意教给儿童识字方法,揭示识字规律,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地识字,多识快识。
本册识字部分编写的主要特点是,总结了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经验,集各家识字教学改革之所长,采取了多元化的识字方式,开辟了多种识字渠道。主要表现在: 坚持在阅读中识字,识写分步进行,多识少写,逐步达到识写统一。每一课都安排有要求会认和要求会写的字。单编识字教材,配合在各单元后本册编有6组识字,共12课。这些单编的识字教材有两条线索:一是识儿童身边的、生活中熟知的字,如数字一到十,姓氏,学校生活中每天要见到的教室、办公室等标牌,家里的家具名称,水果名称,书本文具名称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服装、日用品、食品、街道名称等,体现了生活中处处都可以识字的理念。另一条线索是利用汉字规律识字,使儿童在认识汉字规律的同时运用规律,自主识字,多识快识。这两条线纵向贯穿本年段的教材中。
本册体现汉字规律的主要呈现方式有儿歌、韵语、分类揭示规律等,主要形式有: 1会意字。如小大尖、小土尘、日月明、一火灭、二木林、三木森、二人从、三人众…… 2形声字。如:天气晴,河水清,草青青,立蜻蜓。小青蛙,大眼睛,呱呱叫,不安静。捉害虫,不用请,保庄稼,好卫兵。3还有一类字是根据儿童常用字表选择出使用频率高的字,编成意境优美的词串,组合成优美的画面,使学生在读词串体会意境的同时,提高审美品位,掌握汉字。天上 一片 白云 阳光 在花上 跳着 水上 一片 白帆 月光 在水上 游着 白云 白帆 星光 在天上 闪着 两个 伙伴 灯光 向孩子 笑着 识字教材中字的编选,是以我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儿童常用字表和当代中国人3500个姓氏中使用频率最高的19个姓氏等资料为根据的。本册教科书共安排认字323个,其中写字135个。比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识字最低线高,加上教材中大量地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识字总量可超过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册教科书,十分注重为儿童打好识字写字基础。教材在拼音部分就已经开始,系统地安排了汉字笔画、笔顺、偏旁部首等基础练习,并在每课后安排了写字的笔顺练习,引导儿童认认真真写好汉字。另外,本册教科书十分注重结合词语巩固识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有利于词语的积累,同时可有效防止形近字、同音字混淆现象。如清水、清静、清凉、青草、青蛙等组词教学。在识字教材后边,安排了组词练习。
四、主题单元 本册教科书共设有五个主题单元,单元主题分别为:第一单元,爱学校;第二单元,爱家庭;第三单元,秋天;第四单元,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五单元,爱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主题单元分成“阅读”“你说我说”“语文七色光”三个板块。“阅读”部分包括阅读课文10篇每单元2篇。快乐读书屋阅读材料7篇前三单元各1篇,后两单元各2篇,总计阅读篇数17篇;“你说我说”板块设有5次口语交际; 各单元后均设有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语文七色光”。(一)阅读 选文。本册教科书阅读部分选文最突出的特点是“新”,在17篇阅读教材中,新篇为11篇,占全部篇目的64,使教材呈现出清新亮丽的面貌。如 许多阅读材料令人眼亮心动,《快快乐乐》《这样做多好》《鞋》《家》《轻轻地走路》《小红花》《山爷爷和孩子的对话》《小小的希望》等。阅读材料贴近儿童生活,具有童心童趣,兼顾题材、体裁的多样性,包括儿歌、童话、故事、诗歌等多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这些阅读材料配合单元主题独特组合,使每个单元均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和基调。如爱学校单元整体上洋溢着校园生活的快乐气氛,爱家庭单元充满了温馨的情调和温暖的爱意,秋天单元的高远、清凉和可爱,良好习惯单元的平实,就像在讲述孩子身边发生的故事,爱环境单元的清新。这些鲜明的特色和基调使整册教科书呈现出独特的清新面貌。文后练习的设计。主体课文后练习的设计,突出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主要指向三个方面:一是对课文内容的感悟理解,二是扩展创造性的学习,三是打好语文基础。习题设计力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综合性和实践性。习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感悟、探究、讨论型,如《鞋》文后第一题“诗中说大大小小的鞋都像什么呢,你觉得说得好吗”②想象 如说话表演型,《小闹钟》 文后第一题“小闹钟好像说了些什么想一想它还会对你说什么”《风姑娘送信》文后第二题“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演一演”。③综合实践型,如《绿》文后第二题“看一看你周围的环境,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添新绿”。④打好语文基础型,如主体课文后要求学生朗读背诵,还设计了自选词语,让学生有选择地积累词语。快乐读书屋。“快乐读书屋”是围绕单元主题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形式对主体课文进行的补充、丰富、扩展和延伸,是为儿童开辟的半独立或独立阅读的园地。它是送给孩子们的礼物,使他们在读书屋中能读到他们喜欢的连环画、儿歌、童话、故事等,为儿童展示和发展自己的阅读能力,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提供了较丰富的内容、机会和空间。“快乐读书屋”的每篇阅读材料前均设有文前提示。提示语的设计立足于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和愿望,如《小小的希望》提示语“说说你的„小小的希望‟好吗”“快乐读书屋”在教材中还起到了连接课内外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例如《山爷爷和孩子的对话》文前提示语“你也有话对山爷爷说吗这样有趣的儿歌还有很多,你还能找一首读一读吗”
(二)你说我说 “你说我说”板块的设计目的是,体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突出口语训练的交际功能。本册口语交际的设计围绕单元主题,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交际话题,如《互相介绍》《商量户外活动计划》《大家都要讲礼貌》《说说这样的环境》等,以提示语或图画为学生提供和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引导儿童联系实际,展开联想,进行交际对话。
(三)语文七色光语文综合学习活动 这一板块的内容也是围绕单元主题设计的,其目的是拓宽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的领域,创建开放的、有活力的语文综合学习园地,使学生发展所学,运用所学,促进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和游戏中得到发展与提高。本册“语文七色光”内容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语言文字规律性知识;第二类是语言积累;第三类是语文实践活动。
在设计上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综合性,如“请你在校园里走一走,留心看一看,校园里都有什么,然后几个同学合作,画一幅画儿,在画上写出画的是什么地方。”
实践性,例如:“花开了,草绿了,多美呀你给新建的花坛、草坪设计一个小提示牌,提示大家要爱护花草。来,试试看。” 趣味性,如《合作多快乐》《说问号》等。开放性,如“班级组织一次户外活动,到大自然中去采集落叶,做成标本,配上标牌,开一次小小的展览会。” 本册教科书在体例上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设计了人物导学。教科书设计了两个聪明好学、活泼可爱的儿童形象龙龙和文文,贯穿于全册的主要学习环节中,让他们参与、引领、点拨、提示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