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气候类型的判读教学设计
高考专题复习
《气候类型的判读》教学设计
高考专题复习《气候类型的判读》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根据:
.尝试让学生动起来,探究和梳理气候分布的基础知识、在分析气候的成因和特征规律的基础上,最终搭建起判读气候的知识框架。因此本课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气温和降水数据坐标图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渐将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知识,通过对气候类型的判读的过程,帮助学生感知大尺度空间地理事物,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抽象这一认知规律。教材分析与命题趋势:
气候类型的判读是高考必考点,是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本节课是大气一章的综合和提升,地位非常重要。近年来所占分值比重不断提高。从历年出题方向上看,往往以区域地理为载体进行区域气候类型判读。通过讲练结合,提高学生判断气候类型的能力;通过题型转换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二、学情分析 :
1.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分析: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的特点。根据等压线画出风向、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2.认知特点:优势表现为高中学生能对具体事物进行分析,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自我意识高涨,为成为学习中的主体做好了准备。不足表现为不能独立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再现,原理和规律的归纳能力和图文转化能力较弱。所授班级为文科班的慢班,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弱。
三、复习目标:
1: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
2: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及成因;
3:掌握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方法(本节重点);
4:通过讲练结合,提高学生判断气候类型的能力,学会根据具体情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对高考真题的体验,提高判断气候类型的能力,并能区分各种气候类型。
复习重点:从气温和降水的坐标图判断气候类型
复习难点: 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及能力提高
四、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分析法、讲练结合法、图文转换法及多媒体展示
世界气候类型的判断主要根据气温、降水这两个主导要素进行,先根据气温、再根据降水的步骤来分析,简便易行。
五、教学过程
导入: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说出西安的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 3 高温多雨。西安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我们上节课讲了世界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世界有13种气候类型那么具体每一个地方是什么气候类型我们将如何判断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要任务。授课过程:
请大家翻开复习提纲按提纲顺序我们先总结出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我们将进行四个环节的学习。我们将采取竞赛的形式每一环节获胜者将会得到奖励卡片,下课有很多奖品等着各位。第一环节:按照热量带将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气候类型分类。第一个完成这项任务的同学回答。第二环节:看课件,总结判断南北半球的方法。第三环节:根据气温曲线找到判断热量带的规律。第四环节:根据降水量找出判断降水类型的规律。在四个环节的比赛中我们的选手都表现得非常出色,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找到了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我将这个方法总结成一副对联送给你们上联:以温定带看最冷,下联:以水定型看多少,横批:祝你成功。
判断方法和步骤
第一步:根据气温高低判断某气候所在的半球,如果7、8月份气温最高,为北半球;如果1、2月份气温最高,为南半球。
第二步:根据气温曲线中最冷月的气温值,判断气候类型的范围。热带型:最冷月>15℃,终年高温。
亚热带型:最冷月在0℃以上,冬温夏热。(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型:最冷月0℃以下(温带海洋气候除外,在0℃以上),冬冷夏热。
寒带型:最热月0℃以上——苔原气候,最热月0℃以下——冰原气候;
第三步:在第二步基础上根据降水特点判断具体的气候类型 年雨型——终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20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700mm左右,冬雨稍多)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最高月降水量400mm以下);热带季风气候(>1500mm,最高月降水量400mm以上);亚热带季风气候(>800mm),温带季风气候(>400mm)
冬雨型——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300-1000mm)
少雨型——终年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略集中在夏季):亚寒带与极地气候。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高考实战演习。下面是我们近年来在气候类型判读部分的高考真题,我们利用总结的方法实战演练一下。课堂总结:本节课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判断各种类型的气候图为学生归纳总结判断规律。
六 作业布置:完成复习提纲里的练习题。七 板书设计(后附)八 学生用复习提纲(后附)
第二篇:气候类型的判读教学设计1
《气候类型的判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气候类型知识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地球上其它自然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历年高考中都涉及到该知识点,而且出题角度也越来越富有新意。从历年出题方向上看,往往以区域地理为载体进行区域气候类型判读。因此我们在复习中应予以高度重视。突破气候难点的瓶颈,关键在于对气候类型做出正确的判断。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逻辑思维能力极强,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对前面所学基础知识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因此要求基础知识十分扎实。图表阅读能力要求高,本节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通过读图、绘图等方法习得,特别是对等温线图的使用要求较高。基于以上学习上的难点,学生出现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1)对形成气候的原因的理解表面化,并且对非地带性的因素的影响过程不理解。(2)对容易混淆的气候类型记忆不牢。(3)对区域地理知识模糊。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练结合,提高学生判断气候类型的能力,学会根据具体情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高考真题的体验,提高判断气候类型的能力,并能区分各种气候类型。从各种文字图表中,尤其是统计图表中读取有关气候的定性、定量信息 教学重点:从气温和降水的坐标图判断气候类型 教学难点: 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及能力提高
教学方法:综合分析法、讲练结合法、图文转换法及多媒体展示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复习提问有关问题导入复习课程 板书: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1、从成因上判读:
(1)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让学生举例说明)(2)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让学生举例说明)
(3)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让学生举例说明)(4)受气压带或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让学生举例说明)
2、从分布上判读:
习题巩固
(2013年新课标Ⅱ卷)11.夏季,S市主要受()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3、从特点上判读:世界气候类型的判断主要根据气温、降水这两个主导要素进行,先根据气温、再根据降水的步骤来分析,简便易行。
判断方法和步骤
第一步:根据气温高低判断某气候所在的半球,如果7、8月份气温最高,为北半球;如果1、2月份气温最高,为南半球。
第二步:根据气温曲线中最冷月的气温值,判断气候类型的范围。热带型:最冷月>15℃,终年高温。
亚热带型:最冷月在0℃以上,冬温夏热。(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型:最冷月0℃以下(温带海洋气候除外,在0℃以上),冬冷夏热。寒带型:最热月0℃以上——苔原气候,最热月0℃以下——冰原气候; 第三步:在第二步基础上根据降水特点判断具体的气候类型
年雨型——终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20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700mm左右,冬雨稍多)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最高月降水量400mm以下);热带季风气候(>1500mm,最高月降水量400mm以上);亚热带季风气候(>800mm),温带季风气候(>400mm)
冬雨型——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300-1000mm)
少雨型——终年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略集中在夏季):亚寒带与极地气候。习题练习
通过习题引出下一个内容——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辨别
相似点: 1.气温:终年高温(>20℃)2.降水:明显的干湿季(旱雨)不同点
1.年降水量不同: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降水更多更集中(6-9月),全年降水1500-2000mm;热带草原气候降水相对较少(5-10月),全年降水750-1000mm。2.降水变化趋势不同:热带草原气候从干季到湿季降水呈阶梯渐变的趋势,而且某些月份会滴水不降;而热带季风气候从旱季到雨季是突变现象。
3.雨季降水量不同:热带季风气候至少3个月的月降水量超200mm,而且降水最多的月份超过600mm;而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超过200mm的月份不超过3个月。习题练习总结全文
第三篇:世界气候类型判读教案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读简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学会判读不同的气候类型图
3、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重难点】气候类型的判读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比较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珠海气候舒适宜人,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们不少人前来定居。世界气候形形色色,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富多彩的世界气候,学会判定不同的气候类型。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
二、根据气温降水量图判读气候类型
(一)、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合作探究1】
第一步:判读气温曲线图,区别南半球和北半球
第二步:判读气温曲线图,区分气候类型所处的热量带 第三步:判读降水柱状图、区分同一热量带的不同气候类型
(二)、易混淆气候类型的判别: 【自主探究1】(1)、区别热带季风和热带草原气候(2)、区别温带季风和温带大陆气候 【教师小结】板书展示
【承接】常见的气候统计图表有:气温降水统计表、各月气温降水坐标图(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气温降水玫瑰图等等,无论何种类型,只要掌握气候类型判断的“三步曲”的技巧,此类问题都可迎刃而解。【典例分析】(见学案)【高考链接】(2014年上海地理20)(见学案)
【承接】常见的气候类型判读除了利用统计图表以外,有时需要根据地理位置判读。这里需要我们结合上一节课所学的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来进行。
三、利用气候模式图判断气候类型
【自主探究2】 完成地带性气候分布模式图(见学案)
【合作探究2】 请判读右图所示的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题目见学案)由此归纳根据模式图判读气候类型的步骤是什么?
【教师总结】①依据纬度位置,判断南、北半球和温度带;②依据经度位置,判断位于大陆的东部和西部还是内部(熟悉世界海陆分布);③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在模式图中确定类型。
【承接】有关气候的试题是地理高考试卷中的“钟情点”,其解题的关键是气候类型的判断。
【高考链接】(2013年江苏地理 13)(见学案)
【承接】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加之影响气候的因素复杂,同一种气候类型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气温和降水量。因此大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 2
四、头脑风暴:你还知道其他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吗? 【高考链接】(2015年浙江文综)(见学案)
【教师总结】气候类型的判读还可以根据该地区景观图判读,也可以通过分析气候类型形成原因来推测气候类型。方式多种多样,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加以综合使用。
五、课后作业
1、【变式训练】(2014年浙江文综 10)(见学案)
2、【迁移应用】请自己选取气候统计资料,设计一条有关气候判读知识的题目。
六、板书
一、数据图表
1、以“温”定球
2、以“温”定带
3、以“水”定型
二、模式图
1、以纬度定带
2、以经度定海陆位置
3、模式图中定类型
三、其他判别法:
景观图、气候成因判别法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判读
/ 2
第四篇:探究气候类型教学反思
探究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反思
陈代雄20121206
通过知识回顾,重温本节课需要读取的地理信息图: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气温变化曲线图与降水柱状图。复习年较差与逐月降水量变化,为下面热带、亚热带气候类型图的判读与运用铺垫。
利用自主学引导学生回归课本,读取地理信息。结合《熊出没》动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发现问题,探究气候特征的差异,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教学过程,贯穿《熊出没》的故事情节,问题的设置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运用气候特征的判读,来认识气候主要气候类型。
在小组合作创感体验“感受气温”——重温地球五带;“邂逅热带”探究热带气候特征对植被的影响,强化热带的共同特征,以及搭配不同的降水差异,组合而成的4种热带气候类型。探秘亚热带,同样从温度带入手,引导学生判读亚热带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的降水季节变化,总结“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判读方法,小组合作分享学习成果。
本节课虽然利用多媒体,并没有脱离课本知识,打破了原有的课文结构,从地球五带认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强化温度带与气候特征的关系;板书设置,简练清晰,有利于引导学生培养地理思考的能力,观察不同类型气候的降水变化,有利于总结“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判断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掌握这一判断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特征及分布的方法。最后利用水稻习性喜高温多湿;油橄榄的叶子表面有蜡质层,可以防止水分过分蒸发。读以下气温变化曲线-降水柱状图,连线适应其生长的气候类型,引导学生将掌握的气候类型特征,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课外作业:带着气候类型图周游世界:读书本P98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说你寒假,想去哪个城市旅游,它属于什么气候类型,有什么气候特征?引导学生读图和温习书本,理解与运用。学会从地图和资料中获取和表达地理信息,形成地理空间能力,提高学生对气候知识的理解与实践能力。最后达成课表要求:读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知道热带、亚热带气候类型名称,描述比较气候特征。
第五篇:初中地理《世界的气候类型》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世界的气候类型》教学设计
导入: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天气预报吧?哪位同学来学一学中央台的天气预报?
生答:
过渡:引入天气概念,那什么又是气候呢?他们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看图,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时间在世界不同地方的气候景象?
引入新课:说明世界的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过渡:为什么世界的气候具有多样化呢?主要是由于决定气候类型的要素多样化。
复习提问:决定气候类型的主要的两个要素是什么?
讲述:气温高低跟所处的五带位置有关
演示动画:五带的划分
问题:
1、地球上五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2、地球上总共可以划分为哪五带?划分的界限是什么?
归纳:五带划分是根据地表获得太阳热量多少划分的,共分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五带,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讲述:由于不同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加上地球表面不同的地形和洋流性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使得世界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演示动画: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分组活动:把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要求:
1、找出你所在组的气候类型
2、用语言描述每种气候的分布范围和位置
演示动画:提供各组探讨学习的结果
出示几中不同气候类型的景观图
问题:为什么他们在景观上具有如此大的差异?主要受什么影响?
资料:给出各位小组的气候类型及气温和降水量图:
分组讨论:
讨论项目:
热带组:
1、各月气温都在多少度以上?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各是多少度?
2、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异?哪种气候类型降水最多,哪中气候类型降水量最少?
3、每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温带组:
1、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各是多少度?哪个季节气温高和气温低?
2、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异?哪种气候类型夏季少雨,冬季多雨?
3、归纳出每种气候的特点?
寒带组:
1、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各是多少度?哪个季节气温高和气温低?
2、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异?哪种气候类冬季干燥而夏季多雨?哪种气候类型各月降水比较均匀?
3、归纳每种气候的特点?
高原和高山组:
1、哪种气候类型最高月平均气温在0度以上,哪种气候类型最高月平均气温在0度以下?
2、年降水量各约多少?
3、每种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各小组成果展示:每组代表发言阐述讨论成果
教师总结: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以温定带:”1.最冷月在15°C以上的为热带。
2.最冷月在0°C~15°C之间的为亚热带或温带海洋性气候。
3.最冷月在0°以下,最热月在20°C以上,为温带季风或温带大陆气候。
4.最热月在10°C~20°C,为亚寒带。
5.最热月在10°C以下,寒带。
“以水定型:”
1.、热带雨林气候——年雨型
热带季风、草原气候——夏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少雨型
2、.温带海洋气候——年雨型
温带季风气候——夏雨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少雨型
3、.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雨型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冬雨型
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极地气候——夏雨型
课件演示:根据各组情况出示相关的图片或资料出示表格和学生共同完成表格
温度带
气候类型
基本特征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寒带
高原和高山地区
本课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小组交流从不同角度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类型及分布位置以及每种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请谈谈你对这种组学习方法的体会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