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篇一: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2.能力方面
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满怀激情爱科学,勇于探索学科学,求真务实做科学的精神。
(2)通过对课外读物的阅读,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育珠的国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发其学好科学的自信心和学好科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重点难点
1.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因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要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这个道理必须让学生明白。
2.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点。因为本章没有软体动物的特征,但是上完本节课又必须让学生知道哪些动物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的依据是什么。教具准备
河蚌的外形和结构挂图,蜗牛和乌贼的挂图;河蚌的浸制标本,饲养在水族箱中的河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创建情境→提出问题→导出课题→观察实物,识别某种软体动物的结构→讨论,归纳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比较几种软体动物,分析。归纳共同特征2.教学过程说明: 13
板书设计
第二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常见的软体动物
河蚌: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两片贝壳蜗牛: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外壳乌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内壳
二、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三、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食用、药用、工艺品
堂堂清
1、下列软体动物中,贝壳为螺旋形的是(B)A河蚌 B蜗牛C乌贼D扇贝
2、河蚌适于水中生活,其运动器官是(C)A鳃
B贝壳
C斧足D腹足
3、软体动物用 足 缓慢运动,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 摄食,并排除未消化的残渣,同时利用鳃进行呼吸
4、完成课后练习题 课后反思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1)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和世代的概念)。(2)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3)掌握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2.能力方面
通过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蝗虫的外部形态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树立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2)通过我国治蝗工作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通过了解蝗虫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农业生产的危害,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教学难点
1.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是本课的重点。2.蝗虫的发育既是重点又是难点。3.昆虫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4.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教具准备
活蝗虫、雌雄蝗虫标本、蝗虫模型、活蚂蚁(或蟑螂)数只、白糖5g和沙粒(或木屑)5g、解剖盘、镊子、解剖针、放大镜、胶水、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或挂图和投影片)、蝗虫发育过程标本。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实物导人→设疑启动→引出课题 →观察蝗虫标本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 →通过生理实验和观察实验理解其主要器官的功能 →观察并记录,归纳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2.教学过程的说明: 16 篇二: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材分析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节内容主要包括“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两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等一系列知识做好铺垫;通过分组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什么是软体动物,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我们周围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道动物是丰富多彩的,培养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时间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动画视频,并提出问题:鹬蚌相争的寓言故事大家都知道,那么故事中的蚌是什么动物?它有什么特征?与人类的关系怎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下面我们先一起学习软体动物。
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软体动物
1、常见软体动物的观察
按照学生的分组给学生分发河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观察河蚌贝壳的形状、花纹和年轮,柔软的身体,运动器官——足,内脏团和呼吸器官——鳃,还有外套一般的肉质膜。学生观察后思考以下问题:
(1)贝壳在身体外面起什么作用?贝壳是怎样形成的?
(2)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运动的?又是靠什么呼吸的?
(3)它们是如何获取食物的?
2、其他软体动物
进一步利用多媒体提供石鳖、蜗牛、乌贼等三种动物的图片,并请同学们观察图片,思考以下问题:
(1)石鳖贝壳是什么形状?它靠什么运动?
(2)蜗牛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贝壳是什么形状的?它靠什么运动?
(3)乌贼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贝壳有什么特点?它是如何捕食和运动的?
3、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小组共同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4、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利用多媒体展示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师生共同明确软体动物对人类的有益价值。
①食用
牡蛎、扇贝、鲍等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且脂肪含量低。
②饰品
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
③药用
鲍的壳、乌贼的壳、珍珠粉可入药。
(2)利用多媒体展示软体动物对人类有害的两个方面。
①蜗牛可以危害农作物
②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与血吸虫病的传播有关。
学习目标二:观察蝗虫
观察大屏幕上的蝗虫图片,并结合教材P15图5-16观察蝗虫身体的形态结构。
1、观察蝗虫的身体 通过观察完成下列问题:
(1)蝗虫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这几部分各有什么主要功能?(2)说出1至9的名称。
(3)轻轻捏一捏蝗虫的身体,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4)教师进一步提问:坚韧的外骨骼对蝗虫有什么作用呢?
2、观察蝗虫触角、足及翅的特点
3、蝗虫的呼吸
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将两只蝗虫分别放在甲、乙两支装满水的试管中,甲试管中的蝗虫头部朝下,乙试管中的蝗虫胸腹部朝下。提问:甲和乙两支试管中哪一只蝗虫先死亡?为什么?
学习目标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常见的节肢动物,这些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这些动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图片,总结节肢动物对人有益及有害的方面。
1、食用
虾、蟹等为人类和其他海洋生物提供了动物蛋白。
2、药用
蝎、蜈蚣、蝉蜕等可以入药,治疗疾病。
3、仿生
人们生活中的诸多发明都离不开仿生学,而许多利用仿生学的例子中离不开昆虫,例如模仿蜻蜓的翅痣用于消除飞机颤振,利用萤火虫发出的冷光制作荧光灯等。
4、有些节肢动物可传播疾病
例如蚊、螨叮咬人,并传播疾病。课堂小结
通过思考题完成本课小结:
1、你知道美丽的珍珠是怎样孕育的吗?
2、蝗灾为何一般发生在干旱的年份,而且蝗灾一旦发生就很难控制?
3、在所有的动物类群中,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是最多的,想一想这与它们的哪些特征有关呢?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一、软体动物
1、主要特征
(1)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
(2)运动器官是足
2、与人类的关系
(1)有益
(2)有害
二、节肢动物
1、主要特征
(1)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2)足和触角均分节
2、与人类的关系
(1)有益(2)有害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篇三: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公开课
教案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学科:生物 课题: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课型:新授
年级:八年级 教师寄语: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河蚌等软体动物和蝗虫等节肢动物,学生能够举例说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典型代表,知道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思考“
1、你都了解哪些生物是软体动物?
2、你觉得软体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环节二:新课
合作完成-----观察蝗虫的结构:
1、蝗虫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
2、从外表上看,蝗虫与蚯蚓在形态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蝗虫、蟋蟀和蜜蜂的身体各分为几部分?
4、蝗虫、蟋蟀和蜜蜂、蝴蝶分别具有几对足和几对翅?
5、你觉得昆虫有哪些特征?
小组探究------外骨骼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大多数节肢动物都有外骨骼,什么是外骨骼?外骨骼包着身体就限制了生长发育,怎么办?
观察讨论:
1、蜘蛛是怎样结网的?
2、大多数蜘蛛是结网捕食,蜘蛛的网可以把落在上面的小虫粘住,为什么蜘蛛不会被粘
住?
环节三:归纳小结
环节四:练习巩固
课堂过关:(每空6分,总分90,70分过关)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7、取甲、乙两只活的蝗虫,将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乙蝗虫的胸腹部浸入水中,结果是
A、甲蝗虫先死B、乙蝗虫先死C、都死D、都不死
8、节肢动物门的昆虫活动和分布范围最大,主要原因是()
A、口器发达B、体表有外骨骼C、一般有两对翅D、适于陆地生活
第二篇:《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材分析
软体动物起源于扁形动物,跟环节动物有密切的关系,软体动物门种类很多。它们的身体柔软而不分节,具有皮肤延伸而成的外套膜,体表有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石灰质贝壳,具有保护作用。这是软体动物长期适应不太活动的生活方式的结果。节肢动物起源于环节动物或类似于环节动物的祖先。本节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各类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主要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身体都有许多体节构成,但节肢动物的分节是异律分节并且有外骨骼,对环境适应能力更强。是无脊椎动物中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类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常见的无脊柱动物。
(2)概括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3)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以及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过程中,继续培养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归纳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的观点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和难点:河蚌和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课前准备 课件、蝗虫模型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观察引入:课前,教师准备一些蚯蚓、水蛭、沙蚕、河蚌、田螺(或蜗牛)以及乌贼的图片。课上先将环节动物的三张图片依次展现给学生,同时提问:“它们是什么动物?”“有什么特征?”然后,出示河蚌等软体动物的图片,同时提问:“这些是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由于学生对学过的环节动物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对蚯蚓等能够很快地答出它们的名称和特征,但对于河蚌等未曾学过的动物,学生的回答就会多种多样。此时,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发言,不要急于解释,学生的回答越不一样,其兴趣性就越强。在掌握时间的前提下,教师给出正确的答案,并借此引出本课的主题。
二、新授课
(一)软体动物 1.初步认识软体动物
刚才说到的这些动物,贝壳内的身体非常柔软,因而称之为软体动物。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世界的第二大类群。河蚌、扇贝、文蛤等都是我们熟悉的软体动物。下面我们就以河蚌为例来认识软体动物
2.河蚌的形态结构
首先让学生观察河蚌的形状,再用手触摸贝壳的硬度,边思考贝壳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很容易想到贝壳能够保护河蚌内部柔软的身体。接着问“贝壳是怎样形成的呢?”留下悬念让学生思考。再观察贝壳内部结构并了解其作用并完成课本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
3.其他软体动物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再向学生介绍1~2种其他软体动物形态结构如:蜗牛、乌贼。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其他软体动物时,要有意识地点出他们相似的特点。为最后总结归纳出软体动物主要特征奠定基础。
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5.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除了介绍一些经济价值外,应强调软体动物也是自然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类群。它的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人类对软体动物不仅仅是利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维持它的稳定性,从而达到维持地球环境稳定的目的。
(二)节肢动物
1.从实物引入:首先将蝗虫标本展示给学生,然后直接提出问题,如:“大家拿到的动物是什么?”“谁能描述一下蝗虫的形态?”“节肢动物的最大特点是足分节,大家看看手中的蝗虫标本,它具有这个特征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将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的分类地位向学生讲明,从而引出节肢动物。
2.观察认识几种节肢动物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完成课本观察与思考。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发现这些动物的形态结构相似,它们都属于昆虫。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3.蝗虫的形态结构
教师根据课上所讲的内容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最后归纳出昆虫的基本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等等。例如,在观察外部形态时,可以设计几个简单的问题:“蝗虫身体可以分成几部分?”“头部有些什么结构?”“胸部有什么?”“腹部什么特点?”“雌雄个体的腹部末端相同吗?”„„等等,以此来引导学生观察。
当观察头部时,教师可以提问:“蝗虫头上的这对触角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在学生积极的讨论之后,教师讲出答案:它是蝗虫的嗅觉器官,不信吗?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蚂蚁做的剪去触角的小实验,留作课外来完成,要求下节课汇报你的实验结果,学生对此会非常感兴趣。下面一个证明胸腹部的气门是蝗虫呼吸器官的小实验也可以让学生课后去做,然后在课上进行讨论。还可以将两个小实验设计成小论文的题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记录,最后写出论文在课上宣读。
4.其他节肢动物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再向学生介绍1~2种其他节肢动物形态结构如:蜘蛛、虾等。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其他节肢动物时,要有意识地点出他们相似的特点。为最后总结归纳出节肢动物主要特征奠定基础。
5.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6.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除了介绍一些经济价值外,应强调节肢动物也是自然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类群。它的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人类对软体动物不仅仅是利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维持它的稳定性,从而达到维持地球环境稳定的目的。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他们与人类的关系。板书设计
一、软体动物 1.河蚌
(1)生活环境:淡水(2)呼吸:肺(3)运动器官:斧足(4)外套膜的功能(5)珍珠的形成
2.蜗牛:用腹足运动,两对触角,贝壳呈螺旋形 3.乌贼:用鳃呼吸,足特化为碗,贝克在外套膜内 4.其他软体动物 5.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节肢动物 1.蝗虫
(1)身体分部:头、胸、腹三部分(2)口器:咀嚼式口器(3)运动器官:三对足,两对翅
(4)外骨骼:支持和保护作用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5)对人类的危害 2.其他节肢动物 3.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4.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课后反思
学生对蝗虫很“熟悉”,有着极大的兴趣;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能用实物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好。
第三篇: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泸县福集镇龙脑桥初级中学
周林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初步确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增强我们适应大自然的意识。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节肢动物的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
探究式学习方法、提问法、分析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学生分析法等等。主要是突出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探究式学习,突显重要感念。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由一段动画儿歌《蜗牛和黄鹂》导入课题,提问学生蜗牛属于哪一类动物。然后出示本节课题以及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难点。
播放一段有关软体动物的视频,让学生大概了解一下软体动物的类型和生活状态,对于软体动物大致形成一个概念,从心理上消除在学习之前的一些错误认识。按照学生的分组给学生分发一些不同形态的软体动物,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观察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5分钟)由于本节内容要求的知识比较浅显,所以仅仅要求学生观察河蚌的贝壳性状、花纹和年轮,柔软的身体的斧足、内脏团和呼吸器官鳃,还有贝壳内部的外套膜。同时用多媒体出示河蚌内部结构解剖图,作为学生寻找和观察以上结构的依据。在寻找和观察河蚌的过程中,也是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和交流、合作学习,实现探究式学习的方式。然后让各学习小组选出代表来自己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的特点:
身体的表面有两片坚硬贝壳,贝壳上面有年轮般的花纹,不同的软体动物其贝壳的形态不同。贝壳的内面紧贴是一层柔软的外套膜,外套膜包裹着河蚌柔软的身体,身体有一肌肉质斧足----是运动器官,里面是更柔软的内脏团,在内脏团的两侧是呼吸器官----鳃。如果同学们仔细观察河蚌的外套膜,也许会寻找到珍珠哪!(为了激发学生观察和学习的兴趣)。
知识拓展:同学们是否知道珍珠是怎样形成的吗?
出示河蚌贝壳内部的珍珠和珍珠形成的原因,河蚌的外套膜可以分泌珍珠质,形成河蚌贝壳里面光亮的珍珠层。当外套膜受到沙粒或者异物刺激时,珍珠层会分泌大量珍珠质把异物包裹起来,就形成了光彩夺目的珍珠。
然后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不同的软体动物,增加学生知识面,有乌贼为了逃避敌害而喷射烟雾的图片,还有很多不同的外形很奇特的贝壳。并且让学生简略的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从而让学生形成对于软体动物的概念。并且利用图片出示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最后通过练习题来检测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二部分:出示一组节肢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属于哪一类动物,从而引入本节要学习的第二部分内容----节肢动物。还是通过视频让学生大概了解一下节肢动物的类型和生活习性以及外部形态,从而使得学生对于节肢动物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
出示蝗虫的结构模型,让学生结合课本78页的要求,分组观察并讨论解决所出示的有关问题。(5分钟)然后让学生自愿到讲台上分析回答,不到之处由其他学生一一补充分析。并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利用多媒体出示有关问题的答案。
观察的要求:
1.观察蝗虫身体胸部、腹部和足、触角的分节情况。提示:胸部分部,腹部和足以及触角分节。2.观察蝗虫足、翅的着生部位以及翅的特点。提示:蝗虫的前足、中足和后足分别着生在前胸、中胸和后胸上。前翅革质起保护后翅的作用着生在中胸、后翅膜质着生在后胸。
3.观察蝗虫气门的位置。
提示:蝗虫的气门着生在腹部的两侧。
4.轻轻地捏一捏蝗虫的身体,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提示:蝗虫的头部和胸部坚硬有外骨骼保护,腹部稍微柔软一些。
讨论的问题:
1.蝗虫的躯体分为哪几部分?
2.蝗虫的足、翅、触角各有何特点?这对蝗虫的生活有何意义?
3.推测蝗虫气门的作用。
4.体表坚硬对于蝗虫有什么意义? 答案:
1.蝗虫身体可分为头部有触角一对、复眼一对、单眼三只、口器一个,是取食和感觉中心。胸部有前足、中足、后足各一对,是运动中心。腹部有生殖器和气门,是生殖和呼吸中心。
2.足和触角均分节,两对翅。使得蝗虫运动更加灵活,活动范围更加广泛,更有利于取食和逃避天敌。3.气门是气体进出蝗虫的“门户”,其内连接不断分支的气管,依靠细支气管直接和细胞进行气体交换。所以蝗虫依靠气管进行呼吸。
4.坚韧的外骨骼既保护和支持内部器官,又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使蝗虫更加适应陆地生活。
小活动: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身体和四肢分节的优点,可以挑选几位学生到讲台上来演示一下,在躯干和四肢都不打弯的情况下,来进行走路、奔跑等各种动作。
知识拓展: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循环系统都是开管式循环,血液循环中没有毛细血管,血液在开放的血窦中由动脉血管流进静脉血管。而大多数动物和人类都是进行闭管式循环即血液仅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封闭的管道里流动,在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之间由毛细血管连接。
问题:蝗虫的呼吸是通过微细气管直接和细胞进行气体交换,那么蝗虫的血液是否还运送氧气?
答案:蝗虫的血液循环仅仅运输营养物质,而氧气是通过微细气管直接与细胞进行气体交换。
节肢动物的分类: 通过多媒体出示节肢动物分类的图片,让学生了解节肢动物还可以分为昆虫纲、珠形纲、多足纲和甲壳纲。并且还配有相应代表动物图片,让学生知道哪些节肢动物才属于昆虫。
让学生自己总结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有很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巩固提升:
通过练习题来检测和巩固学生所学习知识点。有课堂速效达标、课堂巩固提升、知识应用。知识应用还可以作为弹性的练习题,来调节课堂时间。
课堂反思总结:
1.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体表通常有坚硬的外壳。
2.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壳或者内骨骼,它们骨骼能随身体的生长而增大。
3.节肢动物的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有的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生长,出现蜕皮现象。
第四篇: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材分析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节内容主要包括“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两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等一系列知识做好铺垫;通过分组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什么是软体动物,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2)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3)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我们周围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道动物是丰富多彩的,培养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时间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动画视频,并提出问题:鹬蚌相争的寓言故事大家都知道,那么故事中的蚌是什么动物?它有什么特征?与人类的关系怎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下面我们先一起学习软体动物。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软体动物
1、常见软体动物的观察
按照学生的分组给学生分发河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观察河蚌贝壳的形状、花纹和年轮,柔软的身体,运动器官——足,内脏团和呼吸器官——鳃,还有外套一般的肉质膜。学生观察后思考以下问题:
(1)贝壳在身体外面起什么作用?贝壳是怎样形成的?(2)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运动的?又是靠什么呼吸的?(3)它们是如何获取食物的?
2、其他软体动物
进一步利用多媒体提供石鳖、蜗牛、乌贼等三种动物的图片,并请同学们观察图片,思考以下问题:
(1)石鳖贝壳是什么形状?它靠什么运动?(2)蜗牛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贝壳是什么形状的?它靠什么运动?(3)乌贼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贝壳有什么特点?它是如何捕食和运动的?
3、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小组共同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4、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利用多媒体展示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师生共同明确软体动物对人类的有益价值。①食用
牡蛎、扇贝、鲍等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且脂肪含量低。②饰品
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③药用
鲍的壳、乌贼的壳、珍珠粉可入药。
(2)利用多媒体展示软体动物对人类有害的两个方面。①蜗牛可以危害农作物
②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与血吸虫病的传播有关。学习目标二:观察蝗虫
观察大屏幕上的蝗虫图片,并结合教材P15图5-16观察蝗虫身体的形态结构。
1、观察蝗虫的身体 通过观察完成下列问题:
(1)蝗虫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这几部分各有什么主要功能?(2)说出1至9的名称。
(3)轻轻捏一捏蝗虫的身体,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4)教师进一步提问:坚韧的外骨骼对蝗虫有什么作用呢?
2、观察蝗虫触角、足及翅的特点
3、蝗虫的呼吸
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将两只蝗虫分别放在甲、乙两支装满水的试管中,甲试管中的蝗虫头部朝下,乙试管中的蝗虫胸腹部朝下。提问:甲和乙两支试管中哪一只蝗虫先死亡?为什么?
学习目标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常见的节肢动物,这些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这些动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图片,总结节肢动物对人有益及有害的方面。
1、食用
虾、蟹等为人类和其他海洋生物提供了动物蛋白。
2、药用
蝎、蜈蚣、蝉蜕等可以入药,治疗疾病。
3、仿生
人们生活中的诸多发明都离不开仿生学,而许多利用仿生学的例子中离不开昆虫,例如模仿蜻蜓的翅痣用于消除飞机颤振,利用萤火虫发出的冷光制作荧光灯等。
4、有些节肢动物可传播疾病 例如蚊、螨叮咬人,并传播疾病。课堂小结
通过思考题完成本课小结:
1、你知道美丽的珍珠是怎样孕育的吗?
2、蝗灾为何一般发生在干旱的年份,而且蝗灾一旦发生就很难控制?
3、在所有的动物类群中,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是最多的,想一想这与它们的哪些特征有关呢?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一、软体动物
1、主要特征
(1)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2)运动器官是足
2、与人类的关系(1)有益(2)有害
二、节肢动物
1、主要特征
(1)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2)足和触角均分节
2、与人类的关系(1)有益(2)有害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五篇: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2课时)学习目标:
1、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重点:
1、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难点:
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课时安排:2个课时。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以《蜗牛的谜语》和蜗牛的彩图引入新课
即谜语是:名字叫做牛,不能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打一动物。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看看这个谜语的谜底到底是什么?
是蜗牛,蜗牛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软体动物,什么是软体动物呢?
二、学与导
同学们请看老师手里的彩图,蜗牛表面:有贝壳,体内有非常柔软的身体的动物就叫做软体动物。
1、种类
软体动物的种类很多,目前已经命名的就10万多种,是动物界的第二类群。由于之类之多,本节课我们把它分成两部分来学习,一类是双壳类软体动物,另一类是其他软体动物。首先我们来学习双壳内软体动物,所谓双壳类:就是它们的身体表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体内有非常柔软的身体的动物。
2、讨论问题
(1)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双壳类软体动物有哪些呢?
常见的有河蚌、扇贝、文蛤、縊蛏等等。现在我们以縊蛏为代表来认识双壳类软体动物具有哪些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双壳类縊蛏为例: A贝壳;
B外套膜:包裹着柔软的身体,分泌物形成贝壳; C运动:用足运动; D呼吸:用鳃呼吸;
E摄食及排泄:入水管、出水管)(2)、贝壳的作用是什么呢?
它具有保护的功能,贝壳由外套膜分泌物质形成。(3)、什么外套膜呢? 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犹如外套一一般的肉质膜,称为外套膜。(4)、縊蛏是靠什么运动的呢?靠什么呼吸呢?
(5)、它是如何获取食物的?
它是靠身体后端的入水管吸入水,水流经过身体的一些器官后,再通过出水管排出体外。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摄取了水中的食物颗粒并将未消化的残渣排出体外。入水管其实就是一个摄食器官,出水管就是一个排泄器官。
双壳类软体动物我们就学到这,接下我们来学习其他类软体动物,同学们想一想除了我们上课时猜的谜语蜗牛外,你们知道的还有哪些呢?同学们看书上13页三幅彩图结合彩图下面的文字,告诉我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是不是都有壳,用足来运动?
(二)、其他软体动物类
共同特征:有壳、用足来运动、有外套膜。
那么我们刚刚学习了双壳类软体动物中壳是由什么分泌物质形成的呢?
外套膜。
有外套膜分泌物质形成的,所以其他类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也仍然具有外套膜。
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都具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2、讨论一下软体动物与我们的人类生活有哪些关系呢?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食用;(2)药用;
(3)装饰和工艺;
(4)有的对人类的有危害。
三、练
1、判断
软体动物都生有贝壳。()
2、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柔软的身体表面都具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四、悟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引入:
谜语:
体躯三段头胸腹,两对翅膀三对足;一对触角头上生,骨骼包在体外部;一生形态多变化,遍布全球旺家族。
谜底:昆虫
动物界中第一大类群又是什么动物呢?请我同学们将书翻到14页,我们来学习节肢动物,它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经命名的120万种以上,占已知动物种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二、学与导
节肢动物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是无处不在,无所不见。列如树上的鸣蝉,草丛里的蟋蟀,房檐下的蜘蛛,石块下的蜈蚣,以及餐桌上的美味虾和螃蟹等等。由于节肢动物之多,我们不可能把它一一介绍,现在我们学习最具代表性的节肢动物昆虫类,其他类型的的节肢动物我简单介绍介绍,让后归纳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首先我们来学认识昆虫类,昆虫类是节肢动物中最多的一个类群。我们以蝗虫为例来分析昆虫类具有哪些基本特征。请同学看15页蝗虫的彩图,结合15页第二段和16页第一、二段文字,看看蝗虫具有哪些形态结构和特征。
节肢动物
(一)、昆虫类节肢动物(如蝗虫)
(二)、蝗虫
1、形态结构:身体分头、胸和腹部
2、运动:三对足,善于跳跃;两对翅,适于飞行。
3、外骨骼:保护身体、防止水分蒸发;具有蜕皮现象。
4、昆虫的基本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等
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下一蝗虫的形态结构及特征。首先蝗虫的整个身体分三个部分,分别是:头部、胸部及腹部。
(三)、讨论
1、蝗虫的头部是由哪些结构组成的?
一对触角,三个单眼和一对复眼,及口器。触角、单眼和复眼是负责感觉,口器是负责摄食。
2、蝗虫胸部又是有哪些结构组成的呀?
胸部是它的运动中心。通过它的三对足和两对翅,可以知道蝗虫运动方式是十分的很灵活,三对足可以跳跃、可以爬行,两对翅用来飞行。运动范围及其广泛。
3、它的腹部又有哪些结构,及其它的作用?
体表有气门,用于呼吸。腹部主要是用来容纳内脏器官。
4、有没有同学在野外捉过蝗虫呢?
用手触摸蝗虫的身体,能感觉到体表比较坚硬,那是因为它体表包裹着坚韧的外骨骼。
5、外骨骼对蝗虫有什么作用?保护身体,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具有蜕皮现象。蝗虫一生一会蜕皮4到5次,到成虫以后就不再蜕皮了。请同学们将书翻到16页,将第三段文字齐一读一遍:“由上可知,齐:昆虫的基本特征包括: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等等”同学们用笔把它画下来记住。以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去辨别哪些动物属于昆虫了。
6、蜘蛛和蜈蚣属于昆虫吗?
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说明还是不很清楚,有些懵懂懵懂的。那么同学们请把书翻到14页,观察方框内的五幅彩图,并将15页讨论的第一题,并将表格把它完整,可以相互讨论。比较一下哪些动物是最相似的?
蝗虫和七星瓢虫,它们都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身体都分节、体表坚硬等。所以七星瓢虫也属于昆虫。那么现在还有没有人说蜈蚣、蜘蛛、虾还是昆虫呢?通过表格的比较,很容易知道蜈蚣、蜘蛛、虾都不具有昆虫类最基本的特征。
7、附肢分节对于昆虫有什么意义?
附肢分节,出现了关节,使昆虫的运动更加灵活。
8、找出这五种节肢动物的共同的特征?
看第一行,体表都是坚硬的,说明它们体表都有坚韧的外骨骼;还有下面第二行身体都分节;第三行触角和第五行足都分节,触角和足又附肢分,其他的没有相同的了吧。这五种动物都属于节肢动物,它们的共同特征也便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都分节、触角和足分节(附肢分节)请同学把它勾画下来,然后请同学们把它齐读一遍,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都分节、触角和足分节(附肢分节)
节肢动物总类之多,对人类产生的作用也是很多的,有句俗话“叫做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所以节肢动物对我们人类有好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9、节肢动物到底对人类有哪些好处和坏处呢?
请同学们翻到书的16页最后一段……虾、螃蟹等是餐桌上很美味的佳品,它们为人类提供动物蛋白; 蜜蜂等昆虫为地球上几十万种开花植物传播花粉;蜈蚣、蝉蜕等可以入药,治疗疾病。果蝇是非常典型的科研材料。
但是也不少节肢动物对人类带来诸多的困扰。例如:蝗灾,它和旱灾、水灾并列为三大自然灾害之一。所谓蝗灾是指蝗虫引起的灾变。一旦发生蝗灾,大量的蝗虫会吞食禾田,使农产品完全遭到破坏,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以致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蝗虫极喜温暖干燥,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有所谓“旱极而蝗”、“久旱必有蝗”。蝗灾是备受国家的重视的,今年六月份中国的新疆和哈萨克斯坦联合成立了很多防止蝗灾的措施。还有蚊子、苍蝇等会传播疾病。食用;药用;帮助植物传粉;科研材料;传播疾病,危害农作物等。
三、练
1、用线将以下动物类群与对应的特征连接起来 腔肠动物 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
扁形动物 身体分节,运动器官为刚毛或疣足 线形动物 身体表面有外套膜
环节动物 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有外骨骼 软体动物 身体表面有刺细胞
节肢动物 身体不分节,体表有角质层
2、软体动物的贝壳与昆虫的外骨骼,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均能保护内部柔软的器官。
不同之处在于:软体动物的贝壳在保护动物的同时,也限制了动物的运动能力;昆虫身体和附肢的外骨骼分节,可使动物的运动更加灵活,外骨骼还可减少体内水分的丧失。
3、在所有的动物类群中,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是最多的,想一想这与它们的哪些特征有关呢? 繁殖能力强;
体表具有保护功能的外骨骼;
身体和附肢分节,运动更加灵活; 感官器官发达;
昆虫的呼吸系统完善,适应陆地生活;
体形较小,对空间和食物的需求较小,利于在有限的空间内容纳更多的个体等等。
四、悟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