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1章第3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和主要特征。
二、重点难点
重点: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2.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难点: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准备
河蚌的浸制标本、各种软体动物的图片、自制课件
四、引入新课
教师猜谜:“没有手,没有脚,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缩到房里头。”请同学们猜一下这是什么动物?
对,是蜗牛。那同学们知不知道蜗牛属于哪种动物啊? 对,那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软体动物。学生回答:蜗牛、软体动物。
趣味情景引入,设疑诱思,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探究新知
一、认识常见的软体动物
利用多媒体展示蜗牛、河蚌、石鳖、乌贼等几种常见软体动物的图片,并让学生进行识别,让学生想一想,这几种动物的形态、结构是否一样?
教师进一步指出:这些动物尽管在形态、结构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它们都属于软体动物。下面我们通过软体动物的代表——河蚌来了解软体动物的特点。
二、观察河蚌的内部结构
取出河蚌的浸制标本,组织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 1.贝壳的作用是什么?
2.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运动的?
3.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呼吸的? 4.它是如何获取食物的? 教师总结:
(1)河蚌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外套膜,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2)靠足缓慢运动。(3)用鳃呼吸。
(4)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摄取食物。
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标本,引导学生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观看图片,注意观察几种动物的形态、结构。学生分组观察河蚌标本,边观察边记录。小组派代表总结观察结果。学生讨论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总结,让学生明白软体动物共有的特征,增强学生的总结能力。
四、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教材13页最后一段,总结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益处:食用、药用、工艺品; 害处:传播疾病。
自学教材,讨论总结问题答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总结能力。
六、效果检测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动物界第二大类群——软体动物,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蜗牛、石鳖、乌贼、河蚌等软体动物,并且通过观察和比较,得出了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同时还了解了软体动物对我们人类的作用,当然不排除软体动物能传播疾病的有害的一面。
八、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常见的软体动物 河蚌、蜗牛、石鳖、乌贼
二、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三、与人类的关系 益处:食用、药用、工艺品 害处:传播疾病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2.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3.掌握昆虫的基本特征。4.掌握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重点难点
重点:1.昆虫的基本特征。2.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难点:学会区分昆虫和节肢动物。
三、教学准备
蝗虫模型、各种节肢动物的图片、自制课件
四、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动物界中的第二大类群,那同学们知道动物界中的第一大类群是哪种动物吗?
对,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节肢动物。学生回答:节肢动物。
对学生来说,节肢动物是比较陌生的一个类群,直接导入新课反而更好。
五、探究新知
一、观察与思考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14页图片中的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蜈蚣和虾,比较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完成教材15页的表格。
观察图片、讨论完成表格。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
二、昆虫
说明蝗虫和七星瓢虫都属于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种。出示蝗虫模型和观察提纲,让学生观察: 1.蝗虫的身体分为几部分?
2.各部分着生着哪些结构?有什么作用? 3.运动器官有几种?数量是多少?
4.蝗虫的体表坚硬的结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5.蝗虫的呼吸靠什么?气体进出的门户——气门位于身体的哪一部分?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特别强调蝗虫外骨骼的作用和强大的运动能力。师生共同总结昆虫的基本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等等。
三、其他节肢动物
课件展示常见的节肢动物图片
教师讲解:节肢动物除了昆虫外,还包括其他类群。例如,蜘蛛、虾、蜈蚣等,但这些动物都有一定的共同特征。
师生共同总结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四、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教材16页最后一段,了解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益处:食用、药用、传粉、实验材料; 害处:叮咬人、传播疾病。
分部观察,由前到后、由表及里,边观察边填写观察记录表,最后归纳出昆虫的主要特征。
和老师共同总结昆虫的基本特征。观看图片,认识常见的节肢动物。自学教材,总结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通过形象的蝗虫模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迸发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能力。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明确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辨别能力。
六、效果检测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常见的节肢动物,并且知道了节肢动物中最大的一个类群是昆虫,了解了昆虫的一些特点,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区别昆虫和节肢动物的特征,昆虫是节肢动物中唯一会飞的一种动物。
八、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昆虫——蝗虫 1.形态结构
头部:一对触角、三个单眼、一对复眼、口器 胸部:一对前足、一对中足、一对后足、两对翅 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听觉器官、生殖器官
2.体表:外骨骼包裹在体表外,保护和防止水分蒸发,具有蜕皮现象 3.呼吸过程: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
二、其他节肢动物:蜘蛛、蜈蚣、虾
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四、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二篇: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篇一: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2.能力方面
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满怀激情爱科学,勇于探索学科学,求真务实做科学的精神。
(2)通过对课外读物的阅读,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育珠的国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发其学好科学的自信心和学好科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重点难点
1.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因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要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这个道理必须让学生明白。
2.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点。因为本章没有软体动物的特征,但是上完本节课又必须让学生知道哪些动物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的依据是什么。教具准备
河蚌的外形和结构挂图,蜗牛和乌贼的挂图;河蚌的浸制标本,饲养在水族箱中的河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创建情境→提出问题→导出课题→观察实物,识别某种软体动物的结构→讨论,归纳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比较几种软体动物,分析。归纳共同特征2.教学过程说明: 13
板书设计
第二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常见的软体动物
河蚌: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两片贝壳蜗牛: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外壳乌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内壳
二、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三、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食用、药用、工艺品
堂堂清
1、下列软体动物中,贝壳为螺旋形的是(B)A河蚌 B蜗牛C乌贼D扇贝
2、河蚌适于水中生活,其运动器官是(C)A鳃
B贝壳
C斧足D腹足
3、软体动物用 足 缓慢运动,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 摄食,并排除未消化的残渣,同时利用鳃进行呼吸
4、完成课后练习题 课后反思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1)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和世代的概念)。(2)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3)掌握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2.能力方面
通过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蝗虫的外部形态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树立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2)通过我国治蝗工作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通过了解蝗虫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农业生产的危害,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教学难点
1.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是本课的重点。2.蝗虫的发育既是重点又是难点。3.昆虫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4.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教具准备
活蝗虫、雌雄蝗虫标本、蝗虫模型、活蚂蚁(或蟑螂)数只、白糖5g和沙粒(或木屑)5g、解剖盘、镊子、解剖针、放大镜、胶水、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或挂图和投影片)、蝗虫发育过程标本。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实物导人→设疑启动→引出课题 →观察蝗虫标本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 →通过生理实验和观察实验理解其主要器官的功能 →观察并记录,归纳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2.教学过程的说明: 16 篇二: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材分析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节内容主要包括“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两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等一系列知识做好铺垫;通过分组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什么是软体动物,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我们周围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道动物是丰富多彩的,培养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时间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动画视频,并提出问题:鹬蚌相争的寓言故事大家都知道,那么故事中的蚌是什么动物?它有什么特征?与人类的关系怎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下面我们先一起学习软体动物。
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软体动物
1、常见软体动物的观察
按照学生的分组给学生分发河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观察河蚌贝壳的形状、花纹和年轮,柔软的身体,运动器官——足,内脏团和呼吸器官——鳃,还有外套一般的肉质膜。学生观察后思考以下问题:
(1)贝壳在身体外面起什么作用?贝壳是怎样形成的?
(2)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运动的?又是靠什么呼吸的?
(3)它们是如何获取食物的?
2、其他软体动物
进一步利用多媒体提供石鳖、蜗牛、乌贼等三种动物的图片,并请同学们观察图片,思考以下问题:
(1)石鳖贝壳是什么形状?它靠什么运动?
(2)蜗牛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贝壳是什么形状的?它靠什么运动?
(3)乌贼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贝壳有什么特点?它是如何捕食和运动的?
3、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小组共同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4、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利用多媒体展示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师生共同明确软体动物对人类的有益价值。
①食用
牡蛎、扇贝、鲍等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且脂肪含量低。
②饰品
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
③药用
鲍的壳、乌贼的壳、珍珠粉可入药。
(2)利用多媒体展示软体动物对人类有害的两个方面。
①蜗牛可以危害农作物
②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与血吸虫病的传播有关。
学习目标二:观察蝗虫
观察大屏幕上的蝗虫图片,并结合教材P15图5-16观察蝗虫身体的形态结构。
1、观察蝗虫的身体 通过观察完成下列问题:
(1)蝗虫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这几部分各有什么主要功能?(2)说出1至9的名称。
(3)轻轻捏一捏蝗虫的身体,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4)教师进一步提问:坚韧的外骨骼对蝗虫有什么作用呢?
2、观察蝗虫触角、足及翅的特点
3、蝗虫的呼吸
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将两只蝗虫分别放在甲、乙两支装满水的试管中,甲试管中的蝗虫头部朝下,乙试管中的蝗虫胸腹部朝下。提问:甲和乙两支试管中哪一只蝗虫先死亡?为什么?
学习目标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常见的节肢动物,这些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这些动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图片,总结节肢动物对人有益及有害的方面。
1、食用
虾、蟹等为人类和其他海洋生物提供了动物蛋白。
2、药用
蝎、蜈蚣、蝉蜕等可以入药,治疗疾病。
3、仿生
人们生活中的诸多发明都离不开仿生学,而许多利用仿生学的例子中离不开昆虫,例如模仿蜻蜓的翅痣用于消除飞机颤振,利用萤火虫发出的冷光制作荧光灯等。
4、有些节肢动物可传播疾病
例如蚊、螨叮咬人,并传播疾病。课堂小结
通过思考题完成本课小结:
1、你知道美丽的珍珠是怎样孕育的吗?
2、蝗灾为何一般发生在干旱的年份,而且蝗灾一旦发生就很难控制?
3、在所有的动物类群中,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是最多的,想一想这与它们的哪些特征有关呢?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一、软体动物
1、主要特征
(1)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
(2)运动器官是足
2、与人类的关系
(1)有益
(2)有害
二、节肢动物
1、主要特征
(1)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2)足和触角均分节
2、与人类的关系
(1)有益(2)有害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篇三: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公开课
教案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学科:生物 课题: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课型:新授
年级:八年级 教师寄语: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河蚌等软体动物和蝗虫等节肢动物,学生能够举例说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典型代表,知道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思考“
1、你都了解哪些生物是软体动物?
2、你觉得软体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环节二:新课
合作完成-----观察蝗虫的结构:
1、蝗虫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
2、从外表上看,蝗虫与蚯蚓在形态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蝗虫、蟋蟀和蜜蜂的身体各分为几部分?
4、蝗虫、蟋蟀和蜜蜂、蝴蝶分别具有几对足和几对翅?
5、你觉得昆虫有哪些特征?
小组探究------外骨骼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大多数节肢动物都有外骨骼,什么是外骨骼?外骨骼包着身体就限制了生长发育,怎么办?
观察讨论:
1、蜘蛛是怎样结网的?
2、大多数蜘蛛是结网捕食,蜘蛛的网可以把落在上面的小虫粘住,为什么蜘蛛不会被粘
住?
环节三:归纳小结
环节四:练习巩固
课堂过关:(每空6分,总分90,70分过关)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7、取甲、乙两只活的蝗虫,将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乙蝗虫的胸腹部浸入水中,结果是
A、甲蝗虫先死B、乙蝗虫先死C、都死D、都不死
8、节肢动物门的昆虫活动和分布范围最大,主要原因是()
A、口器发达B、体表有外骨骼C、一般有两对翅D、适于陆地生活
第三篇:《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材分析
软体动物起源于扁形动物,跟环节动物有密切的关系,软体动物门种类很多。它们的身体柔软而不分节,具有皮肤延伸而成的外套膜,体表有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石灰质贝壳,具有保护作用。这是软体动物长期适应不太活动的生活方式的结果。节肢动物起源于环节动物或类似于环节动物的祖先。本节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各类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主要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身体都有许多体节构成,但节肢动物的分节是异律分节并且有外骨骼,对环境适应能力更强。是无脊椎动物中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类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常见的无脊柱动物。
(2)概括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3)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以及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过程中,继续培养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归纳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的观点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和难点:河蚌和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课前准备 课件、蝗虫模型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观察引入:课前,教师准备一些蚯蚓、水蛭、沙蚕、河蚌、田螺(或蜗牛)以及乌贼的图片。课上先将环节动物的三张图片依次展现给学生,同时提问:“它们是什么动物?”“有什么特征?”然后,出示河蚌等软体动物的图片,同时提问:“这些是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由于学生对学过的环节动物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对蚯蚓等能够很快地答出它们的名称和特征,但对于河蚌等未曾学过的动物,学生的回答就会多种多样。此时,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发言,不要急于解释,学生的回答越不一样,其兴趣性就越强。在掌握时间的前提下,教师给出正确的答案,并借此引出本课的主题。
二、新授课
(一)软体动物 1.初步认识软体动物
刚才说到的这些动物,贝壳内的身体非常柔软,因而称之为软体动物。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世界的第二大类群。河蚌、扇贝、文蛤等都是我们熟悉的软体动物。下面我们就以河蚌为例来认识软体动物
2.河蚌的形态结构
首先让学生观察河蚌的形状,再用手触摸贝壳的硬度,边思考贝壳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很容易想到贝壳能够保护河蚌内部柔软的身体。接着问“贝壳是怎样形成的呢?”留下悬念让学生思考。再观察贝壳内部结构并了解其作用并完成课本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
3.其他软体动物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再向学生介绍1~2种其他软体动物形态结构如:蜗牛、乌贼。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其他软体动物时,要有意识地点出他们相似的特点。为最后总结归纳出软体动物主要特征奠定基础。
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5.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除了介绍一些经济价值外,应强调软体动物也是自然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类群。它的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人类对软体动物不仅仅是利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维持它的稳定性,从而达到维持地球环境稳定的目的。
(二)节肢动物
1.从实物引入:首先将蝗虫标本展示给学生,然后直接提出问题,如:“大家拿到的动物是什么?”“谁能描述一下蝗虫的形态?”“节肢动物的最大特点是足分节,大家看看手中的蝗虫标本,它具有这个特征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将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的分类地位向学生讲明,从而引出节肢动物。
2.观察认识几种节肢动物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完成课本观察与思考。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发现这些动物的形态结构相似,它们都属于昆虫。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3.蝗虫的形态结构
教师根据课上所讲的内容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最后归纳出昆虫的基本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等等。例如,在观察外部形态时,可以设计几个简单的问题:“蝗虫身体可以分成几部分?”“头部有些什么结构?”“胸部有什么?”“腹部什么特点?”“雌雄个体的腹部末端相同吗?”„„等等,以此来引导学生观察。
当观察头部时,教师可以提问:“蝗虫头上的这对触角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在学生积极的讨论之后,教师讲出答案:它是蝗虫的嗅觉器官,不信吗?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蚂蚁做的剪去触角的小实验,留作课外来完成,要求下节课汇报你的实验结果,学生对此会非常感兴趣。下面一个证明胸腹部的气门是蝗虫呼吸器官的小实验也可以让学生课后去做,然后在课上进行讨论。还可以将两个小实验设计成小论文的题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记录,最后写出论文在课上宣读。
4.其他节肢动物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再向学生介绍1~2种其他节肢动物形态结构如:蜘蛛、虾等。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其他节肢动物时,要有意识地点出他们相似的特点。为最后总结归纳出节肢动物主要特征奠定基础。
5.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6.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除了介绍一些经济价值外,应强调节肢动物也是自然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类群。它的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人类对软体动物不仅仅是利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维持它的稳定性,从而达到维持地球环境稳定的目的。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他们与人类的关系。板书设计
一、软体动物 1.河蚌
(1)生活环境:淡水(2)呼吸:肺(3)运动器官:斧足(4)外套膜的功能(5)珍珠的形成
2.蜗牛:用腹足运动,两对触角,贝壳呈螺旋形 3.乌贼:用鳃呼吸,足特化为碗,贝克在外套膜内 4.其他软体动物 5.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节肢动物 1.蝗虫
(1)身体分部:头、胸、腹三部分(2)口器:咀嚼式口器(3)运动器官:三对足,两对翅
(4)外骨骼:支持和保护作用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5)对人类的危害 2.其他节肢动物 3.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4.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课后反思
学生对蝗虫很“熟悉”,有着极大的兴趣;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能用实物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好。
第四篇:八年级生物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新人教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学习,提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难点】 节肢动物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用贝壳组成的装饰品。设疑:这些贝壳的动物是什么样子的?它们属于什么动物?(二)新课讲授 1.软体动物
指导学生观察教材“想一想,议一议”中的动物,教师讲述:由于贝壳内的身体非常柔软,因而称为软体动物。像河蚌、扇贝、文蛤这些软体动物,它们的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
设疑:
1(1)贝壳的作用是什么?(2)你所观察到的动物靠什么结构运动的?又是靠什么结构呼吸的?(3)试着想一想,它是如何获取食物的? 学生认真思考后回答,之后,指导学生在教材中找出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有哪些关系。2.节肢动物
引导学生说出教材14页的动物名称,教师讲述:它们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讨论15页的讨论题。
指导学生观察教材第15页图,并尝试回答如下问题:(1)说出蝗虫的形态结构和动能。(2)昆虫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节肢动物主要特征是什么?(4)节肢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有哪些关系呢?(三)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知识点。
开放性作业:上网搜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认识更多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四、板书设计
第五篇: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材分析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节内容主要包括“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两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等一系列知识做好铺垫;通过分组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什么是软体动物,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2)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3)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我们周围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道动物是丰富多彩的,培养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时间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动画视频,并提出问题:鹬蚌相争的寓言故事大家都知道,那么故事中的蚌是什么动物?它有什么特征?与人类的关系怎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下面我们先一起学习软体动物。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软体动物
1、常见软体动物的观察
按照学生的分组给学生分发河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观察河蚌贝壳的形状、花纹和年轮,柔软的身体,运动器官——足,内脏团和呼吸器官——鳃,还有外套一般的肉质膜。学生观察后思考以下问题:
(1)贝壳在身体外面起什么作用?贝壳是怎样形成的?(2)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运动的?又是靠什么呼吸的?(3)它们是如何获取食物的?
2、其他软体动物
进一步利用多媒体提供石鳖、蜗牛、乌贼等三种动物的图片,并请同学们观察图片,思考以下问题:
(1)石鳖贝壳是什么形状?它靠什么运动?(2)蜗牛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贝壳是什么形状的?它靠什么运动?(3)乌贼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贝壳有什么特点?它是如何捕食和运动的?
3、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小组共同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4、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利用多媒体展示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师生共同明确软体动物对人类的有益价值。①食用
牡蛎、扇贝、鲍等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且脂肪含量低。②饰品
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③药用
鲍的壳、乌贼的壳、珍珠粉可入药。
(2)利用多媒体展示软体动物对人类有害的两个方面。①蜗牛可以危害农作物
②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与血吸虫病的传播有关。学习目标二:观察蝗虫
观察大屏幕上的蝗虫图片,并结合教材P15图5-16观察蝗虫身体的形态结构。
1、观察蝗虫的身体 通过观察完成下列问题:
(1)蝗虫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这几部分各有什么主要功能?(2)说出1至9的名称。
(3)轻轻捏一捏蝗虫的身体,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4)教师进一步提问:坚韧的外骨骼对蝗虫有什么作用呢?
2、观察蝗虫触角、足及翅的特点
3、蝗虫的呼吸
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将两只蝗虫分别放在甲、乙两支装满水的试管中,甲试管中的蝗虫头部朝下,乙试管中的蝗虫胸腹部朝下。提问:甲和乙两支试管中哪一只蝗虫先死亡?为什么?
学习目标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常见的节肢动物,这些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这些动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图片,总结节肢动物对人有益及有害的方面。
1、食用
虾、蟹等为人类和其他海洋生物提供了动物蛋白。
2、药用
蝎、蜈蚣、蝉蜕等可以入药,治疗疾病。
3、仿生
人们生活中的诸多发明都离不开仿生学,而许多利用仿生学的例子中离不开昆虫,例如模仿蜻蜓的翅痣用于消除飞机颤振,利用萤火虫发出的冷光制作荧光灯等。
4、有些节肢动物可传播疾病 例如蚊、螨叮咬人,并传播疾病。课堂小结
通过思考题完成本课小结:
1、你知道美丽的珍珠是怎样孕育的吗?
2、蝗灾为何一般发生在干旱的年份,而且蝗灾一旦发生就很难控制?
3、在所有的动物类群中,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是最多的,想一想这与它们的哪些特征有关呢?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一、软体动物
1、主要特征
(1)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2)运动器官是足
2、与人类的关系(1)有益(2)有害
二、节肢动物
1、主要特征
(1)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2)足和触角均分节
2、与人类的关系(1)有益(2)有害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