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生命奠基
为生命奠基
———窦桂梅课堂教学艺术解析
寿县正阳一小
为生命奠基
——窦桂梅教学艺术解析
引言:绽放的玫瑰
窦桂梅,女,网名“玫瑰”,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十杰教师提名,“建国六十年来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专家”之一。2001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演讲团主讲人之一,在人民大会堂作过专题报告。
窦桂梅老师1967年4月出生于吉林省蛟河县的一个小山村,1982年15岁的她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吉林师范学校,因成绩优异留校工作。但她当小学老师的痴心不改,经过多次努力,终于如愿,走上了梦寐以求的讲台。
几年积累,窦桂梅老师向书本学习,阅读量达300多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500多万字的文摘卡片;向实践学习,写下了10余万字的教后记;向名师学习,听了校内外1000多节课„„
收获是必然的,1992年5月,窦桂梅老师争取到在全省德育渗透各科教学现场会上上观摩课的机会,从此一鸣惊人,走向全国,先后在全省乃至全国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中多次获奖,应邀到许多地方作教学观摩课及师德报告„„
同时,窦桂梅老师有了自己的相关著作:《为生命奠基》、《我们一起成长》、《窦桂梅与主题教学》、《窦桂梅阅读教学精品录》、《窦桂梅与语文课改的三个超越》、《玫瑰与教育》、《做有专业尊严的教师》、《优秀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七件事》、《跟窦桂梅学朗读》、《玫瑰与教育》……
终于,她的“主题教学”有了深刻的影响力。
一、玫瑰的教育思想
(一)语文教学的“三个超越”
窦桂梅老师认为:“语文教学要要冲破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去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生活的积累,情感的积累,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为中华民族奠基„„让语文学习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语文学习绽放充满成长的动力。让语文学习绽放智慧的潜力!”
这三个超越具体为:
1、学好教材,超越教材
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扩大大篇章的阅读量;其次,不但应在量上扩展延伸,还应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策源地。
2、立足课堂,超越课堂
超越课堂,不光是把语文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活动中,还要触及学生的心灵里。此时的课堂语言已经不只是作为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语言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存在方式。当然,学生的生活活动,情感活动,心灵活动等所有的生命运动都是语文学习的过程。
3、尊重教师,超越教师
首先,就要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学生才敢和你无拘无束地交流,平等真诚地对话,才会实现超越教师的真正行为。
其次,就要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力交给学生。就要给孩子一个喜新厌旧的头脑,而不是让学生接受自己的答案。
(二)主题教学的三对关系
1、整合——建立第一对关系:人和自然、社会
整合的目的是也好把原来破碎分解的知识体系以及人文内涵整成一个“集成块”,由个及类,由类及理,个性与共性相融,从而形成立体的主题内容,学生阅读同一主题下的系列话题,多角度获取信息,并在同一主题的语境中,得到审美教育和情感熏陶。
2、积累——建立第二对关系:人和母语文化
主题教学除了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尊重地域文化和母语文化。教学内容应尽可能以母语和世界文学精品为主要内容,体现国家、民族的精神。惟其如此,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语言才不只是学生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更是学生的精神家园。
3、自省——建立第三对关系:自我的确立
如果说是积累强调对于文化的认同和传承,那么主题教学中的另一个层面——自省(自我的确立),就是强调对于个体人格或个性的养成。努力让所有孩子拥有个性化的精神世界是语文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
(三)主题教学的三个“维度”
1、温度——基本性 其实,文字中的情感思想就像人的气息一样,生来就要宣泄,需要生长、开花、结果。课文中的“好”的地方,如果老师不能或者不会帮助学生开发出来,语文的一切生机便遭窒息、阻塞、残损。而学生,也就是入宝山而空来回了一趟。
2、广度——开放性
教师必须把语文当作“课程”来开发——博览群书,扩展视野,深入思考,方可纵横驰骋于课堂间。因此,教师要从一节课、一篇课文的精雕细刻里走出来,把教学的触角伸向更深广的生活海洋。
3、深度——发展性
教育要面向未来——对于有意识的人生命而言,未来的生命应当是相当于当今的深化、开拓和伸展。只有建立在“深度”之上的课堂,才可能持久,才可能给生命以底气。
总之,教师须用勤勉作桨,用书籍作舟,用燃烧的智慧把握方向,在温度和广度中向着语文课堂的深度漫溯——最终让课堂、让师生共同拥有的,一定是高度。
二、玫瑰的课堂
观课如读诗,以美的眼光和视野观照,必定会有收获。观课如看花,可谓百花齐放,窦桂梅老师的课是最热情的、最浓烈的、最富生命力的玫瑰花。观窦桂梅老师的课,会让我们产生“激情不老、爱在细节”的艺术享受。
(一)教学思想境界:夯实基本理念,不断自我超越
从认识论的角度我们看到,窦桂梅老师是在民族、时代、生命几个关键词上构建自己的教学观的,这是大气、雄浑且有高度的。
窦桂梅的课堂教学无不体现这些基本点。像一个永远攀登的登山运动员,从《王二小》开始,窦桂梅为学生、听课教师贡献了一系列经典课。然而,打上“超越”意识烙印的窦桂梅,不断向自己设置的高度“超越”,到新近的《珍珠鸟》,我们已不能用嬗变来解说她课堂的变化,我们只能用“超越”来表述我们的惊喜。
(二)课堂构建艺术:承载着更深刻的生命成长元素
面对窦桂梅,我们绕不开的是她的“主题教学”。窦桂梅说:“:这里的主题,不是思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也不是写作主题,而是文化主题。即以‘话题’、‘情境’等人文因素为线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 与传统的“单元教学”不同,“主题教学”不是以知识点为线索贯通一组课文,而是以一篇课文所负载的人文词语作为契入课堂的“主题”。换句话说,传统的“单元教学”是知识教学视野下的单元,“主题教学”组合的是课程视野下的单元。我以为,窦桂梅的“主题教学”的根本要义,在于放大课堂承载的生命成长的元素。
然而,语文教学毕竟姓“语”,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基因,窦桂梅深谙其中道理,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地整合。以《秋天的怀念》为例。全课围绕“好好儿活”构建课堂,以“感受‘好好儿活’、会‘好好儿活’、思考‘好好儿活’”三个层次,层层推进,以读出韵味、读出思考为线,让学生置身于史铁生的一组作品,进行精神、语言的双重构建。
(三)教学个性之美:活力与抒情
教师的活力,不仅仅在于课堂上表现神采奕奕,更在于在文本感召下,与学生形成没有情感空隙的整体———感动学生,与学生悲喜相通。
课堂上的窦桂梅会在学生腼腆的时俯下身去,轻抚学生的后背,消融师生陌生与距离,使学生生命活力自然舒展,更能够在导引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候激活生命活力与情感。2005年在成都上《秋天的怀念》就有这样的细节。
与教师的这种活力与情感相一致,在窦桂梅营构的课堂氛围中的学生,都会表现出宏大和壮阔的语境与精神,他们的情感常常表现出大起大落,他们的体验常常会滋生惊奇、向往、震撼,雄伟之气、慷慨之气常常是他们活力的具体表现。像《晏子使楚》中学生滋生出的自豪向往,《圆明园的毁灭》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雄不以色、悲不以泪的心灵释放,无不昭示窦桂梅课堂教学的艺术成果。
(四)课堂节奏之美:开合大气
课堂节奏之美,美在课堂走向的张弛有度,课堂情绪的起伏变化,美在课堂情节的引人入胜,美在生命机体的有效调节。
窦桂梅的课,无疑具备热情激越的节奏美。情节处理上,从头至尾都高处着眼、自然妥帖。像《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按照“走近———走进———走出”的旋律,调动学生的体验由文本而思想,由语言而精神,国家民、族的概念在具体的语境中种植了。可谓大气磅礴,一气呵成。
(五)驾驭课堂境界:举重若轻
窦桂梅的课,课堂容量都比较大,这是她超越教材的具体化。我们可以略作这样的统计:《晏子使楚》补充教材有《胯下受辱》、《狼和小羊》、《晏子春秋》;《圆明园的毁灭》补充教材有《雨果致巴特勒的信》;《落叶》补充教材《秋姑娘的信》;《再见了亲人》补充教材《我的老师》;《朋友》则是由《记住的和忘却的》、《管鲍之交》、《胖子和瘦子》、《皮斯阿司和达蒙》一组文章组成„„这种在一个主题之下一篇带多篇的大容量课堂、没有大气的驾驭能力是难以把握的。
那么窦桂梅是怎样驾驭的呢?
我们来看《朋友》的教学设计。“引出来———初步感知四篇课文;走进去———体验第一个‘但’句,走进去———体验第二个‘但’句;走进去———体验第三个‘但’句;走出来———开展环境对话‘生’出来,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有人惊叹,四篇文章两节课完成,这本身就是对传统阅读教学方式的挑战。
为什么能够达到如此境界?首先是窦桂梅深谙语文螺旋式的学科特点,以层次递进的方法,波浪式地推进教学流程;其次是中心突破的主题引领,就像一个军事家,以有限的兵力,突入中军“擒贼擒王”。诚如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的评价:“从新课程观的高度,从生命成长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目光,先整体构建,而后又解构课堂———紧紧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与多文本的碰撞交融,形成一种深深浸润在文化之中的开放的语文课。”
小结:永远的玫瑰
如果说,我们平凡的老师喜欢抱怨自己没有成名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很好的成长环境,我也可以算是其中的一个。我一向认为自己很努力,可跟窦桂梅老师比起来,只能说是工作认真;我一向认为自己积累了一套教学经验,可那只能是经验,没有上升的一定的理论层次。所以说,在“结识”了窦桂梅老师之后,我才知道一个普通老师专业成长要做出哪些努力。在这里,我只想说,窦桂梅老师,你是我们所有热爱小学语文教学事业的一线教师心中永远的玫瑰!
第二篇:为生命奠基
为生命奠基——谈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窦桂梅)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当孩子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这取决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更取决于教师全新的适应未来的教育理念。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当教师?我们的语文教育应该如何关注学生的生命?我的思考和实践是——语文教学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要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要超越教师。
超越教材
可以说,我们使用的教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必须学好它。不过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来说,凭一本语文书、一篇课文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语文教材已经不是学生惟一的学习资料,在认识上,我们要打破教材作为惟一课程资源的神话。正如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里面描述的那样:只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只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只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的特点”的文章,都可以拿来让学生学习。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理念对教学的束缚。有了这种新课程意识,就能把教材看做是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手段,认真地学习课本教材,做到科学地补充教材,做到准确地加工教材。
大家都知道,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加强积累,首先要扩大篇章的阅读。自1994年以来,我在教好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延伸扩展,由一篇带多篇,精讲了课本教材的180篇文章;泛读了84篇文章;适当整合部分课文后,新增加了72篇文章。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低年级推荐一些民间故事、童话故事,中高年级推荐一些儿童文学、杂文随笔、科幻漫画等书籍。从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到“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的部分书目„„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读不同种类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告诉学生,读书就是用精神的牙齿咀嚼她,用思想的胃消化她;告诉学生,读书不是学习的惟一,但要天天读书,用好书滋养自己,使自己的精神高贵起来。这是一天也不能断的潺潺小溪,一天也不能少的精神食粮。她充实着思想的流脉,支撑着人格的大山。中华民族的文化资源是丰厚的,可我们却看到青少年一代的人文素养呈下降趋势。从事“人之初”教育的我们,若不能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童子功”季节,引导他们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我们的民族将来怎么会拥有高尚的、文明的、创造的现代人呢?还会有“曹雪芹”、“鲁迅”横空出世吗?“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说的真
是太好了。那么这个阶梯的第一个平台,首先应该由我,由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来搭建。
6年来,我带领学生在学好教材中的诗词基础上,阅读并积累了300多首古今诗词。从《诗经》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毛泽东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孩子们积累着诗的语言,感受着诗的情怀,抢救了记忆的黄金时代,摒弃了“课内背教条,课外背广告”的不良现象。张一帆同学在一次期末语文考试中没考好。可第二天,我意外地收到了他送我的三首词《西江月》、《生查子》和他自己独创的词牌子——《独笑傲》。他在这首词中写道:
泪眼已过,朦胧,成绩难留心中。
风光还是旧时同,恰似一场梦。
往事不堪回首,回首必见伤痛。
荣辱成败瞬念空,仍笑,明朝春风。
试想,对一个小学生来说,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创造!强化语文的诗教,时时拨动学生心中诗的琴弦,就会把那些经过一代又一代生命参与和历史证明了的诗词精品,同空气一样从学生的口中进入大脑、流入血液,最后渗透到生命深处。这些融会在诗中的智慧、风骨、操守、人生态度等,将成为建立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
6年的语文学习中,学生还积累了l000多条成语、100多个寓言故事、200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这些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但是,超越教材不能单单停留在量的积累上。就教材来说,引导学生不是告诉、分析、支解,而是唤醒、体验、批判、感悟;引导学生去真正领悟其精华,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策源地。《人民教育》曾发表了我的《敢向教材“发难”的孩子们》一文。文中讲了对《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等课文进行延伸课文内容、续编故事情节的创造;讲了对《荷花》、《小站》等课文如何修改教材内容的情景。六年级有一篇李大钊女儿写的《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如果只学这一篇课文,学生对李大钊不会有深刻的认识,我们可以用这篇教材作为一个点,引发开去。于是我给学生出了一个题目——《感悟李大钊》。让学生通过上网、请教别人、读有关李大钊的书籍,进行收集、加工、定稿,培养他们获取信息、收集资料、处理文字的能力。几天后,学生们写出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论李大钊的博学多才》、《浅谈李大钊的性格特点》等文章,组成了一个鲜活的多维立体的李大钊形象。
超越教材就是基于教材、但不囿于教材,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从书籍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
超越课堂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少年的学习生活,可以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试书”,其结果夸张点说是“悠悠六年里,肚中空如洗”。现在,我成为了为学生生命奠基的教师,我时时提醒自己:教育的蓬勃发展告诉我们,今天的学生再也不能像我那样活。我们知道,学生的童年只有一次,他们的生命不能等待。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的40分钟生命得以增值。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坐在课堂上已经不是学习惟一的渠道。“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应该让学生懂得:在课堂上要好好学语文,生活就是语文学习的课堂,语文学习就在广阔的天地里,生命的成长中。如何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对语文教育的影响,使学生在广阔的语文天地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在“大语文观”指导下,我努力探求语文教育“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效应,尽可能地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课上,我们一起讨论读书的心得,讨论西部开发、腐败现象、庸俗文化,一起和大师对话,和专家讨论素质教育,听教授的专题讲座;课下,我们组织红领巾志愿者服务队,到部队进行夏令营活动,到农村去体验生活,和学生一起滑雪,玩老鹰捉小鸡游戏。当然,最重要的还要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及生活内容,带入自己的课堂,写进自己的考卷。把生命的内在感悟转化为一种精神产品。智慧与创造就表现在学生的手指尖上:从他们自己动手编辑的《萌芽文集》、《创造文集》,到《诗词配画文集》、《信息资料文集》;从《感悟文集》、《心灵日记》,到在诸多语文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及省教委为他们出版的10万册《爱与爱的交流——窦桂梅学生作文选》„„,这一项项的创造,让学生把生命中的潜在表现力尽情地释放了出来。
超越课堂,不光把语文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活动中,还要触及到学生的心灵里。我们开展了家长和孩子的心灵对话活动。家长在来信中,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少年生活、工作压力、下岗困惑、母子情深和父子隔阂„„学生的回信,家长看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又回信交流读后感。感情的交流,加深了两代人心灵的碰撞。一位家长用1300多字讲了自己的经历和感想,讲了自己自幼患小儿麻痹,参加高考超出录取线35分但未被录取,现在下岗在家的遭遇。他没有被生活的重重打击击倒,仍然顽强地自学了中文函授的专科和本科,还学会了雕刻和画画。家长在结尾中写道:“亲爱的六年五班同学们,身体的健全是父母赐予你最宝贵的财富,一定要用大脑好好地使用它们„„”这位家长拖着残疾的双腿来到学校后说:“老师,那天您念完信后,儿子回家,眼睛含着泪水,他把我开的小吃部里的小餐桌擦了一遍又一遍,晚上还特意提醒我,明天早晨他要和我一起去早市买菜,我哪舍得让他去呀!这些年,我儿子不让我来开家长会,怕我让他没面子,在人多的地方他从来不喊我爸爸。你
知道吗,我看了儿子的回信后很激动,他在信中说:‘爸爸,以前我错了,现在我觉得您比谁都伟大!’你们搞的活动,不光是教孩子学语文、学作文,而是在教孩子做人呐„„”家长流泪了,我也流泪了。家长来信虽然来自不同文化阶层,有不同的差异,孩子的回信虽然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见解,但这真实和真情的交流所凝聚成的,却是共同的道德力量,共同的精神力量!
后来,我们班又开展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灵对话。我给每一个学生写了一封2000字左右的长信,用6年中发生的真实的故事,叙说每个学生的性格、特长、优缺点等,我在信中谈看法,叙说我们朝夕相处的感悟„„学生看后纷纷回信。一封封含着浓浓的情、带着滚烫的泪的回信,让我的心伴着幸福的泪飞翔。省教委又为学生们出版了《我们一起成长——一位老师和她的学生的心灵对话》。学生们在毕业留言中这样写道:“也许再过20年,这份精神礼物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老师,在2000多个校园生活的日子里,您不是站在人生的高峰上召唤我,而是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和我们一起经历风雨、享受彩虹、攀登人生阶梯,高唱生命的同一首歌!”我当然知道这是学生对我们当老师的鼓励,不过,还有什么能比得了此时的幸福呢!
超越课堂,语言已不只是作为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语言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和存在方式。学生的生活活动、情感活动。心灵活动等所有的生命运动,都是语文学习的过程。
超越教师
尊重教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超越教师是富有时代魁力的精神境界的表现。超越教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点化后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批判,最终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真正关系应该是活生生的人的关系,应该是教学的相长、双向的互动。师道之尊,可以使学生仿之、效之,但不是不可超越。我们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去探求真理、发现真理,开创教师和学生真正平等的对话平台。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超越了教师之后,放飞了他们的理想,解放了他们的灵魂,开掘了他们的智慧,学习成为了学生终生追求“真善美”的友人和伙伴,那才是理想的教育和理想的学习。
让学生超越教师,就必须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学生才敢和你无拘无束的交流、平等真诚的对话,才会实现超越教师的真正行为。这种感觉需要教师精神的浇灌。我常想,面对灿烂的生命,笑不起来的教师不能算是好老师。我还想,教师的笑是为了什么?难道见到学生只是机械笑一笑?故意摸摸孩子的头?让学生坐在屋子里去感受窗外的阳光吗?不,教师的微笑只有一条,那就是唤起学生心灵的微笑。
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做好孩子的愿望,教师的使命就是强化这种愿望,呵护这种愿望。
让我们用淳朴的微笑和真诚的鼓励,划出学生幸福的人生起跑线。只有这样,学生的心灵才会长出快乐。自信、坚韧、向上的庄稼,排除掉狭隘、自私、自卑、失败的杂草。不然的话,学生超越教师就只能成为遥远的童话。
要学生超越教师,就需要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利交给学生。只有这样,我们的眼前才会出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学生和你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自己上台当老师;敢和教师对话,敢挑教师的毛病,敢于提出和教师不同的见解和观点„„
在讲《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我重点抓住了“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也没发出一声呻吟”这两句话,让学生体会这位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同学们讨论了之后,有的说:“他的牺牲可不是被一颗子弹射中,而是被烈火活活地烧着,他还一动不动,邱少云真了不起。”有个学生说:“我想,邱少云肯定像电影中的英雄人物那样,在心里高喊:祖国万岁!共产党万岁!”这时有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说:“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被开水烫过一次,那种疼痛实在难忍,当时我什么也没想,就是挺着没有哭。大火在邱少云的全身燃烧,他肯定没有想那么多,心里保证只有一个念头:挺住,挺住,再挺住!坚持,坚持,再坚持!才一动不动,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发出一声呻吟。”正在我要表扬这位同学的独特见解时,突然有一位学生大声说:“不对!我觉得有问题,火势多大呀,他身上带了子弹、手榴弹,火烧了那么长时间,这些一点就着的易燃物,怎么没有爆炸呢?”我惊呆了,这可是我教了好几遍这篇课文,从来没想过的问题。我不知道怎么回答。课堂一时静了下来。我想,这正是学生敢于向教材、向老师挑战的思考,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讨论。最后,这个问题还是发问者给了一个说法。他说:“老师,枪支弹药一爆炸,整个形势就会发生变化,就会影响战斗的胜利,导致战士的伤亡。邱少云会想,光身体一动不动可不行,他肯定会把一只手深深往泥土里抠,使劲地抠,奋力想把子弹或手榴弹埋在泥土下面,同时还要忍受大火对他无情的燃烧。最后用身子死死压住泥土,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当时同学们建议给邱少云当年所在的部队写封信,了解了解当时的真实情况。且不管他的回答是否符合当时情况,但他这种敢于超越教材和教师的思维方法,让我们为之喝彩。今天的孩子,有今天孩子思维的敏锐;今天的孩子,有今天孩子看问题的视角。他们能够问倒老师,能够想到课文写不到的地方。这种创造思维正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新世纪的教育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教师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在发生着变化。今天的教师,在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的同时,要注意向学生学习,把自己当做和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做到“和学生一起幸福成长”是新世纪教师成熟、睿智的标志。
超越教师,是学生体验自己学习所获得知识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思想碰撞与观点交锋的过程,是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过程,更是追求真实、探求真知、献身真理的过程。
所以,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超越习惯、超越传统、超越自我的过程,就是生命奠基的过
第三篇:师德演讲稿:为生命奠基
生命需要教育的培育,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当孩子们进入学校,开始他学习的生命体验时,教育给予生命主体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完全系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
面对21世纪,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怎样完善我们的职业道德?怎样翻阅学生的生命,怎样关注学生生命的内容,从而更好的为生命奠基呢?
窦桂梅老师在《为生命奠基》一书中做了很好的诠释,有幸读了本书,感受非常深刻。
读完此书,最让我感动的是窦桂梅老师的为人。她大胆、乐观、上进、勤奋和她的拼搏精神。在她的日记本上,一直摘录着这样的一句话“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其乐无穷;得大道恩师而学之,乐在其中。”
窦桂梅原本并不是一位老师,她是在学校做一些杂物事。但成为一名真正的老师是窦桂梅的终生愿望。为了能成为一名老师她想尽一切办法,争取每一个、每一次的机会。有时学校老师有事请假,校长会安排她去代课。她非常珍惜每一次的代课机会。每担任某一科目,她都全身心投入。教一科、爱一科、钻研一科,因而综合业务素质不断提高。由于窦桂梅的执着追求和秒年个里强烈的事业心,终于感动了学校的领导,学校才正式聘任窦桂梅为语文老师。
从教后的窦桂梅老师,博览群书,深入钻研教材,教学一丝不苟,因而在1992年的5月她选《王二小》这篇课文代表学校参加吉林市阅读教学现场会公开课时,一鸣惊人,使与会的专家和老师无不为之感动和称赞。
成名后窦桂梅老师并没有在赞誉声中停滞不前,而是更加勤奋地积淀教学经验,她阅读大量名著和教学专著,比学赶帮,教学相长,她把自己融入班级,在学生们成长的同时,她也在不断地丰富着自己。短短的几年间她背诵了500多篇优秀诗词,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名著和教育文献。教学成就更加辉煌。
想想自己,也是在努力践行着教师的誓言。
记得刚刚走进优美如画的校园,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面对的是一张张如花的笑脸,满脸的天真无邪,满脸的纯真烂漫。看着他们,我分明知道,那是一株株期待雨露滋润,渴望阳光照射的嫩苗,如果我不把自己的爱心痴情奉献给他们,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摧残啊!
所以任职以来,我始终怀着一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教师情,“一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的无私奉献情,兢兢业业地工作,勤勤恳恳地付出。一方黑板,半截粉笔,三尺讲台,两本教案,成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主题。兢业、奉献、积极、进取成为我生活的主旋律。
数不清多少的静谧的夜晚,我挑灯夜战钻研教法;记不清多少个双休日伏于案前,潜心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为了上好一节课,设计一个自己满意的教案,我常常通宵达旦,冥思苦想。功夫不负苦心人,我终于从一名普通教师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成为学校的学科带头人。教学成绩连年居于全镇前矛。
永远玩不了2005年的六月份,学校安排我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题,并准备参加优质课评选,担任五年级毕业班的班主任并且已经有五个月身孕的我为了我钟爱的教育事业,毅然决然地接受了任务,开始精心准备。为了准备材料,不知牺牲了许多个休息日。长时间地在电脑前工作,家人担心受到电脑辐射影响孩子的健康,曾无数次地抱怨我,而我依然无悔。当我凭着自己的努力换来优质课证书的时候,我的心里无比欣喜。亲人朋友经常问我工作干劲那么大,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一笑代答。说句实话,我现在又不等晋职称,的确不需要如此辛苦,然而我知道,我的力量来自于“我是一名教师”,来自于我们默默奉献、来自于我们的求实创新的精神。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托起的是明天的希望;寄托的是祖国的未来。每当我看到自己的学生成长,看到自己取得的点滴成就,就有一种满足感。
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教育是爱,爱就是教育。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
我力求用一颗宽容的新去爱每一个学生,去照亮他们的内心深处,去点燃他们的希望与理想,去升华的纯真和善良。
记得我刚进入中心小学的第一年,新接的班里有个叫姚鲁超的同学,从小父母离异,跟随父亲和年迈的奶奶生活,家庭情况的特殊性使他从小养成了孤僻的性格,不爱与人交流,不喜欢和同学玩,学习的积极性不太高涨,成绩一直不理想,今年五一过后,他出现了逃课、厌学现象。怎么办,现在是五年级,是他小学生涯的最后一年,放弃他,意味着他不能毕业,看到他那苍老的父亲,想到孩子辍学后渺茫的前途,我想:我决不能放弃他!一定要伴他走好小学生涯的最后一程。分析了他的情况,我认为为他树立起自信心是关键。课余,我主动和他接触、亲近。一起聊天、拉家常,零距离的接触,打消了孩子的顾虑,他开始愿意敞开心扉与老师交谈了。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提高。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考试前2个周发生的这件事,又使他产生了厌学情绪。那天,班里几个调皮的孩子和鲁超打闹,孩子毕竟是孩子,一会,他们就闹翻了,那几个调皮的学生一起把鲁超按倒在水坑里,还嘲笑鲁超有个邋遢父亲,忍受不了羞辱的鲁超完全被那群孩子伤透了心,任凭老师和同学怎么拉他就是不起来,还口口声声说要退学。得知此事,我当即对全班同学进行了教育,教育他们要关心班级的每一个同学,那几个调皮的学生知道自己的错误,向鲁超道了歉。后来,我又把他带回了自己的家,让他洗了澡,换洗了干净的衣服,并让父母为其做了一顿可口的饭菜,再次让他感受到了老师对他如亲人般的关爱。自己的爱心又让他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心。升级时语文数学成绩均达到了优秀,他终于顺利的毕业了。
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塑造人类灵魂的重任,我会用爱去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理解、宽容每个学生,充分信任每个学生,对学生,我始终坚持无论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我都给予他们同样的关爱。尤其市有困难的学生,更要给予百倍的关爱和帮助。满眼都是学生,满心都是学生,在我的世界里,学生是最大的事;把爱献给学生,把心献给学生,在我的字典里,学生是最大的字,一心为着学生,一心想着学生,在我的生活里,学生是最美的诗。
班上的燕,就是我帮助的对象。
就在刚开学的一天早上,我正在和学生忙于课文的背诵,学生大声背诵着,我的眼光偷偷地朝窗外瞟了一眼,因为在窗外,我发现了一个陌生的身影朝我们的教室走来:佝偻着腰,衣着陈旧,满脸皱纹,头发还有些许的发白,走路一瘸一拐……说实话,看到这场面,心里有点可怜……莫非是收破烂的?还是?……猛然间,我想到了救助贫困生的事情,莫非他是(燕的父亲)?我看到他吃力地朝班级走来,我快步跑上前去,询问道:“您找谁啊?”“我……我找燕……老师,我是来问补助贫困……”话语有些吞吐,面色有些羞怯,我的猜想果然没有错!他的话没有说完,我多余问了一句:“你是燕的……?”“我是她的爸爸。”其实听完的时候,我好后悔……眼前的这个苍老的父亲真的是需要帮助。
我赶紧看了他的证件,帮助他完成了手续……事情进行的异常顺利,他的救助很成功!
后来,我又听说了燕一家的一些事情,家中有93岁高龄的奶奶,还有精神不太正常的母亲,而燕的父亲则已经是53岁了,身体以及家庭的特殊状况使得家庭的经济状况十分艰难……唉,这样的一家,真的是需要人们的关爱和帮助,看到燕的眼睛,想到她与周围孩子的差别,心里有一丝丝的痛!在此后的日子里,我尽自己的所能给与她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是啊,作为教师,所能够做的不就是这些吗?点点滴滴的一切汇成涓涓溪流,融入他的心田。她的学习的劲头足了,上课回答问题积极了,脸上时常挂着灿烂的微笑。是啊,这就是爱的力量。
细微的小事让我一步步地走到了学生的心里,我懂得了孩子的需要,孩子的渴望,我也体验到了教育的魅力。
我永远忘不了2005的7月2日,姚鲁超那淳朴憨厚的亲人特意制作了一面“无私奉献、为人师表”的锦旗送给学校和老师,他们那充满感激的话语和目光让我感到了为人师的快乐;永远忘不了教师节和毕业前学生把用自己的零花钱买来的康乃馨送给我时那感人的场面,那时,我的心被幸福填得满满的,眼睛一次又一次地被学生的爱潮湿着,爱与感动就这样充实着我的生命。
也许有人要问:付出了这崇高的爱,却要守着一辈子的清贫,值得吗?的确,教师微薄的工资无法让饭碗浮起富有的油花,生活环境的艰难,无法摆脱清贫与寒酸。但是,当清晨走进校园,听到那一声声清脆的 “ 老师早 ”;当走进圣洁的课堂,看到那一双双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睛;当课间跟孩子们泡在一起,看到那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每天放学,当孩子们依依不舍地离开校园,用留恋的目光注视着我,伸出小手与我说再见;当夜深人静,欣赏孩子们那一篇篇优秀习作,工作一天的疲劳便化做喜悦涌上心头。我是多么激动,多么满足,多么富有,多么自豪!
借用窦老师的话:教师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教师的价值在学生身上体现。作为一名真正的教师,是在用生命在歌唱,用生命在实践。
我不会用华丽的辞藻去赞美什么,不会用优美的语句去诉说什么,我没有红烛燃烧自己的那份勇气,没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慈母般博大的胸怀,虽然我早已知道,那间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奉献的是自己。但是!对于当初的选择,今生我无怨无悔。我将趁着年轻,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用今朝的热血去谱写明日的辉煌。我将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中国明天的太阳!
第四篇:师德演讲稿: 为生命奠基
师德演讲稿: 为生命奠基
生命需要教育的培育,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当孩子们进入学校,开始他学习的生命体验时,教育给予生命主体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完全系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
面对21世纪,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怎样完善我们的职业道德?怎样翻阅学生的生命,怎样关注学生生命的内容,从而更好的为生命奠基呢?
窦桂梅老师在《为生命奠基》一书中做了很好的诠释,有幸读了本书,感受非常深刻。
读完此书,最让我感动的是窦桂梅老师的为人。她大胆、乐观、上进、勤奋和她的拼搏精神。在她的日记本上,一直摘录着这样的一句话“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其乐无穷;得大道恩师而学之,乐在其中。”
窦桂梅原本并不是一位老师,她是在学校做一些杂物事。但成为一名真正的老师是窦桂梅的终生愿望。为了能成为一名老师她想尽一切办法,争取每一个、每一次的机会。有时学校老师有事请假,校长会安排她去代课。她非常珍惜每一次的代课机会。每担任某一科目,她都全身心投入。教一科、爱一科、钻研一科,因而综合业务素质不断提高。由于窦桂梅的执着追求和秒年个里强烈的事业心,终于感动了学校的领导,学校才正式聘任窦桂梅为语文老师。
从教后的窦桂梅老师,博览群书,深入钻研教材,教学一丝不苟,因而在1992年的5月她选《王二小》这篇课文代表学校参加吉林市阅读教学现场会公开课时,一鸣惊人,使与会的专家和老师无不为之感动和称赞。
成名后窦桂梅老师并没有在赞誉声中停滞不前,而是更加勤奋地积淀教学经验,她阅读大量名著和教学专著,比学赶帮,教学相长,她把自己融入班级,在学生们成长的同时,她也在不断地丰富着自己。短短的几年间她背诵了500多篇优秀诗词,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名著和教育文献。教学成就更加辉煌。
想想自己,也是在努力践行着教师的誓言。
记得刚刚走进优美如画的校园,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面对的是一张张如花的笑脸,满脸的天真无邪,满脸的纯真烂漫。看着他们,我分明知道,那是一株株期待雨露滋润,渴望阳光照射的嫩苗,如果我不把自己的爱心痴情奉献给他们,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摧残啊!
所以任职以来,我始终怀着一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教师情,“一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的无私奉献情,兢兢业业地工作,勤勤恳恳地付出。一方黑板,半截粉笔,三尺讲台,两本教案,成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主题。兢业、奉献、积极、进取成为我生活的主旋律。
数不清多少的静谧的夜晚,我挑灯夜战钻研教法;记不清多少个双休日伏于案前,潜心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为了上好一节课,设计一个自己满意的教案,我常常通宵达旦,冥思苦想。功夫不负苦心人,我终于从一名普通教师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成为学校的学科带头人。教学成绩连年居于全镇前矛。
永远玩不了2005年的六月份,学校安排我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题,并准备参加优质课评选,担任五年级毕业班的班主任并且已经有五个月身孕的我为了我钟爱的教育事业,毅然决然地接受了任务,开始精心准备。为了准备材料,不知牺牲了许多个休息日。长时间地在电脑前工作,家人担心受到电脑辐射影响孩子的健康,曾无数次地抱怨我,而我依然无悔。当我凭着自己的努力换来优质课证书的时候,我的心里无比欣喜。亲人朋友经常问我工作干劲那么大,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一笑代答。说句实话,我现在又不等晋职称,的确不需要如此辛苦,然而我知道,我的力量来自于“我是一名教师”,来自于我们默默奉献、来自于我们的求实创新的精神。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托起的是明天的希望;寄托的是祖国的未来。每当我看到自己的学生成长,看到自己取得的点滴成就,就有一种满足感。
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教育是爱,爱就是教育。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
我力求用一颗宽容的新去爱每一个学生,去照亮他们的内心深处,去点燃他们的希望与理想,去升华的纯真和善良。
记得我刚进入中心小学的第一年,新接的班里有个叫姚鲁超的同学,从小父母离异,跟随父亲和年迈的奶奶生活,家庭情况的特殊性使他从小养成了孤僻的性格,不爱与人交流,不喜欢和同学玩,学习的积极性不太高涨,成绩一直不理想,今年五一过后,他出现了逃课、厌学现象。怎么办,现在是五年级,是他小学生涯的最后一年,放弃他,意味着他不能毕业,看到他那苍老的父亲,想到孩子辍学后渺茫的前途,我想:我决不能放弃他!一定要伴他走好小学生涯的最后一程。分析了他的情况,我认为为他树立起自信心是关键。课余,我主动和他接触、亲近。一起聊天、拉家常,零距离的接触,打消了孩子的顾虑,他开始愿意敞开心扉与老师交谈了。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提高。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考试前2个周发生的这件事,又使他产生了厌学情绪。那天,班里几个调皮的孩子和鲁超打闹,孩子毕竟是孩子,一会,他们就闹翻了,那几个调皮的学生一起把鲁超按倒在水坑里,还嘲笑鲁超有个邋遢父亲,忍受不了羞辱的鲁超完全被那群孩子伤透了心,任凭老师和同学怎么拉他就是不起来,还口口声声说要退学。得知此事,我当即对全班同学进行了教育,教育他们要关心班级的每一个同学,那几个调皮的学生知道自己的错误,向鲁超道了歉。后来,我又把他带回了自己的家,让他洗了澡,换洗了干净的衣服,并让父母为其做了一顿可口的饭菜,再次让他感受到了老师对他如亲人般的关爱。自己的爱心又让他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心。升级时语文数学成绩均达到了优秀,他终于顺利的毕业了。
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塑造人类灵魂的重任,我会用爱去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理解、宽容每个学生,充分信任每个学生,对学生,我始终坚持无论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我都给予他们同样的关爱。尤其市有困难的学生,更要给予百倍的关爱和帮助。满眼都是学生,满心都是学生,在我的世界里,学生是最大的事;把爱献给学生,把心献给学生,在我的字典里,学生是最大的字,一心为着学生,一心想着学生,在我的生活里,学生是最美的诗。
班上的燕,就是我帮助的对象。
就在刚开学的一天早上,我正在和学生忙于课文的背诵,学生大声背诵着,我的眼光偷偷地朝窗外瞟了一眼,因为在窗外,我发现了一个陌生的身影朝我们的教室走来:佝偻着腰,衣着陈旧,满脸皱纹,头发还有些许的发白,走路一瘸一拐……说实话,看到这场面,心里有点可怜……莫非是收破烂的?还是?……猛然间,我想到了救助贫困生的事情,莫非他是(燕的父亲)?我看到他吃力地朝班级走来,我快步跑上前去,询问道:“您找谁啊?”“我……我找燕……老师,我是来问补助贫困……”话语有些吞吐,面色有些羞怯,我的猜想果然没有错!他的话没有说完,我多余问了一句:“你是燕的……?”“我是她的爸爸。”其实听完的时候,我好后悔……眼前的这个苍老的父亲真的是需要帮助。
我赶紧看了他的证件,帮助他完成了手续……事情进行的异常顺利,他的救助很成功!
后来,我又听说了燕一家的一些事情,家中有93岁高龄的奶奶,还有精神不太正常的母亲,而燕的父亲则已经是53岁了,身体以及家庭的特殊状况使得家庭的经济状况十分艰难……唉,这样的一家,真的是需要人们的关爱和帮助,看到燕的眼睛,想到她与周围孩子的差别,心里有一丝丝的痛!在此后的日子里,我尽自己的所能给与她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是啊,作为教师,所能够做的不就是这些吗?点点滴滴的一切汇成涓涓溪流,融入他的心田。她的学习的劲头足了,上课回答问题积极了,脸上时常挂着灿烂的微笑。是啊,这就是爱的力量。
细微的小事让我一步步地走到了学生的心里,我懂得了孩子的需要,孩子的渴望,我也体验到了教育的魅力。
我永远忘不了2005的7月2日,姚鲁超那淳朴憨厚的亲人特意制作了一面“无私奉献、为人师表”的锦旗送给学校和老师,他们那充满感激的话语和目光让我感到了为人师的快乐;永远忘不了教师节和毕业前学生把用自己的零花钱买来的康乃馨送给我时那感人的场面,那时,我的心被幸福填得满满的,眼睛一次又一次地被学生的爱潮湿着,爱与感动就这样充实着我的生命。
也许有人要问:付出了这崇高的爱,却要守着一辈子的清贫,值得吗?的确,教师微薄的工资无法让饭碗浮起富有的油花,生活环境的艰难,无法摆脱清贫与寒酸。但是,当清晨走进校园,听到那一声声清脆的 “ 老师早 ”;当走进圣洁的课堂,看到那一双双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睛;当课间跟孩子们泡在一起,看到那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每天放学,当孩子们依依不舍地离开校园,用留恋的目光注视着我,伸出小手与我说再见;当夜深人静,欣赏孩子们那一篇篇优秀习作,工作一天的疲劳便化做喜悦涌上心头。我是多么激动,多么满足,多么富有,多么自豪!
借用窦老师的话:教师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教师的价值在学生身上体现。作为一名真正的教师,是在用生命在歌唱,用生命在实践。
我不会用华丽的辞藻去赞美什么,不会用优美的语句去诉说什么,我没有红烛燃烧自己的那份勇气,没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慈母般博大的胸怀,虽然我早已知道,那间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奉献的是自己。但是!对于当初的选择,今生我无怨无悔。我将趁着年轻,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用今朝的热血去谱写明日的辉煌。我将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中国明天的太阳!
第五篇:读《为生命奠基》有感
读《为生命奠基》有感
生命需要教育的培育,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当孩子们进入学校,开始他学习的生命体验时,教育给予生命主体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完全系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面对21世纪,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怎样完善我们的职业道德?怎样翻阅学生的生命,怎样关注学生生命的内容,从而更好的为生命奠基呢?
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在我心目中,教育是一块圣土,教师是这块圣土上的耕耘者。蔡元培先生说得好:“教育者,非为以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我们作为教师,永远都是过去和未来之间活的环节,是克服人类无知与恶习的最重要的社会成员,是过去历史上所有崇高而伟大的历史人物与新一代之间的中介人。教师的职业与祖国宏伟事业紧密相连,和提高民族素质紧密相连,和家家户户紧密相连,和孩子的现在与将来紧密相连,因此,教师胸中要有一团火,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朝气蓬勃,对学生有感染力、辐射力,应该以生命投入,奉献青春、心血和智慧,培养学生成长、成人、成才。
爱岗敬业是从事任何一种职业所必需的,对于教师这个职业尤为重要。因为我们面对的对象是活生生的、肩负未来生命的个体。工人做工、农民种田、商人经商,工作若有失误,损失的可能仅仅是物质利益,还可以重来,而我们教师的疏忽会毁掉孩子的一生,生命不可能重来。我们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的精神境界、职业道德必须高尚,否则我们可能成为历史的罪人。
用爱心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
最优秀的教师必定是充满爱心的人道主义者。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文中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教育是爱,爱就是教育。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拥有爱心,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和成功的事业“护照”,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
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关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爱学生,并不意味着姑息、迁就学生的缺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如果我们师爱荡漾,爱满天下,我们的教育事业一定会更加成功!
现代教育已经不是“授以鱼”和“授以渔”的问题了。教师是教育事业和人类精神生命的重要创造者,这项工作所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充满生命活力的青少年,教师若把“人的培育”而不是把“知识的传递”看作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燃烧起来,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让他们拥有一个充满信心、勇于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高远志向,才是当代中国教育特有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价值。让我们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和游戏,带领孩子们一起去探索未知领域。让我们为生命奠基,为教育事业的明天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