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文献综述(最终版)

时间:2019-05-12 16:28: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绿色建筑设计文献综述(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绿色建筑设计文献综述(最终版)》。

第一篇:绿色建筑设计文献综述(最终版)

绿色建筑设计文献综述

摘要: 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新理念,绿色建筑理论引入到中国以后,绿色建筑成为日益流行的概念。但国内人们长期以加强具体的绿色技术应用 来实现绿色建筑,过程设计没有成为绿色建筑设计的研究重点,过程研究的滞后阻碍了绿色建筑多学科整合设计的实现,因此有必要对绿色建筑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基本的概念进行深入的剖析。本文从方法论的视角出发, 促使绿色建筑设计的重点问题转为如何提高设计与规划过程的效率和更合理使用技术。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技术;方法论;绿色建筑设计方法论;并行设计过程模型 绿色建筑

世界性的能源和环境危机使得“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思想在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从社会能源消费的构成来看,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30%~40%,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能耗将在一段时期内继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对于城市和建筑来说,由传统的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节能环保型模式成为必然的趋势,绿色建筑的概念应运而生。

绿色建筑的概念由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于20 世纪60 年代首先提出,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现在这一概念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在不少国家得到实践推广,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经过30 多年的发展,绿色建筑现在在国际上已有了许多成熟的评估体系,如美国的LEED、英国的BREEM、加拿大的GBC、日本的CASBEE、澳大利亚的NABERS 等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中国也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在2006 年6 月推出了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从法律和标准上规范了绿色建筑的发展。绿色建筑的内涵

2004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部颁发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作出了如下定义: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包括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过程),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从概念上来讲,绿色建筑主要包含了以下四点:

(1)节约资源,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主要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2)保护环境,强调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3)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4)循环利用可再生资源。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一个概念或象征,有些专家把绿色建筑归结为具备4R的建筑,即Reduce,减少建筑材料、各种资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Renewable,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材料;Recycle,利用回收材料,设置废弃物回收系统;Reuse,在结构允许的条件下重新使用旧材料。因此,绿色建筑是资源和能源有效利用、保护环境舒适、健康、安全的建筑,从而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

绿色建筑要求建筑物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实现“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因此,建筑的节能设计成为实现绿色建筑的关键。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中提高能源利用率,用最有限的资源和最小的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据粗略估算,采取周密、有效的建筑技术措施可降低2/3~3/4 的建筑能耗。从社会和经济长久发展的角度来看,绿色建筑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也必将得到高度的重视。

3.1 建筑规划与整体设计

建筑的规划与整体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关键环节,如果选址不当或者设计不合理将会在建筑后期运行中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在此阶段,建筑师应从整体综合设计概念出发,与结构工程师,设备工程师,能源分析专家和环境专家紧密配合,达到从策划、选址到设计都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具体的措施如下。

3.1.1 合理选择建筑的地址

选址时应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气候、文化、经济、交通、能源供应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以达到最为经济、合理的效果。

3.1.2 采取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

建筑外部环境对建筑能耗也有影响,如在建筑周围布置植被,水面等以改善局部微气候,避免热岛效应从而达到减少建筑内部能耗的目的。

3.1.3 合理设计建筑形态

建筑形态设计包括建筑整体体量和建筑朝向的确定以及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等,在设计中应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以减少建筑对设备的依赖。

3.2 围护结构的设计

建筑的围护结构包括门、窗、墙、屋顶、遮阳设施等,它们的设计对建筑耗能、环境性能、室内空气质量与用户所处的视觉和热舒适环境有很大的影响。国外资料表明,提高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所增加的投资,完全可以由节省的能源费用来补偿,一般情况下改善维护结构节能性能所增加的费用仅为总投资的3%~8%,而节约的能源可达20%~40%。墙体是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主体,起承重或分隔作用的单一材料墙体往往难以同时满足较高的保温隔热要求,因此,复合墙体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复合墙体不但解决了内外墙热桥的问题,而且具有增加室内实用面积,方便室内二次装修等优点。目前,主要采用的有模压或挤塑聚苯板、岩棉板、玻璃棉板、聚氨酯发泡等保温材料的复合墙体内外保温体系。窗的传热系数比外墙、屋面等围护结构大得多,住宅热损的35%是由于门窗与室外热交换造成的,使用中空玻璃、真空玻璃和低辐射玻璃代替单层玻璃是在建筑中降低门窗热耗的有效措施。屋顶保温技术应用较多的是加气混凝土,也有使用水泥聚苯板、水泥珍珠岩、浮石砂或采用架空保温屋面的。围护结构的设计随着新型材料的发展而发展,新型保温隔热、蓄热功能的墙体材料及复合化应用材料,高效热辐射材料,新型保温和密闭材料等,都会大大提高建筑节能功效。

3.3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据统计,在发达国家,空调采暖能耗占建筑能耗的65%,我国采暖空调和照明所用能量的增长速度已明显高于能量增长的速度。只有高能效的空调、照明系统与上述措施并行,才能真正的减少建筑能耗。要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首先,应根据建筑的特点、功能和当地的气候特点,设计高能效的暖通空调设备系统,如:热泵系统、蓄能系统和区域供热、供冷系统等。然后,在使用中采用高效的能源管理和监控系统监督和调控室内的舒适度、室内空气品质和能耗等情况。以在2006 年6 月在清华大学落成的我国首座超低能耗节能示范楼为例:节能楼中使用的是水循环空调,采用这种系统后能源消耗比普通空调系统减少30%。该楼中每个房间都安装了感应装置,人离开房间后感应装置自动关闭光源,停止供应冷气和热气,比同等规模的建筑节能约70%左右。另外,节能楼中还配备了雨水和地渗水收集系统,可将这些水进行深度处理后再次利用,用于冲厕和景观用水[5]。虽然节能建筑的初期成本的投入比较高,但其投入使用后的运行成本确比高耗能建筑低许多,随着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其经济效应将更加显著。

3.4 新能源的利用

在绿色建筑中,新能源的利用对节约传统能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能源危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大量使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能等非常规、可再生并且绿色无污染的能源成为发展的趋势,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目前主要的太阳能利用方式有:①被动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或真空管吸收太阳辐射热,为用户提供生活热水。此系统结构简单、经济适用,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②主动式太阳能系统,在太阳能居室采暖方面具有更大的选择性,但需要外在能源启动运行,并需借助电扇或泵等装置来转换和传递太阳能,以此获得生活热水或提供居室供暖;③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吸收太阳能,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提供室内设备用电或接入市政电网送电。此外还有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和太阳能干燥系统等。地热能的应用主要有:①利用高温地热能发电或直接用于采暖供热和热水供应;②借助地源热泵和地道风系统利用低温地热能。风能的利用较适用于多风海岸线山区和易引起强风的高层建筑,在英国和香港已有成功的工程实例,但在建筑领域,较为常见的利用形式是自然通风方式。总体而言,新能源的利用规模还不大,技术上不完善,商品化程度也较低,仍需继续深入广泛地研究。研究设计方法论对于绿色建筑设计的意义

现阶段我国绿色建筑研究在技术方面已达到一定水平,技术的逐步成熟与体系化,促使绿色建筑设计的重点问题转为如何提高设计与规划过程的效率和更合理使用技术,实现集成优化。当前在设计整合方面所出现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设计过程上。由于人们长期以加强具体的绿色技术应用来实现绿色建筑,而忽视了设计方法论层面的研究所能带来的巨大影响.过程设计没有成为绿色建筑设计的研究重点,过程研究的滞后阻碍了绿色建筑多学科整合设计的实现。因此,如何从设计方法论的层面改革绿色建筑设计过程是真正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首要问题。

“设计方法论”与“设计方法”仅一字之差,含义却相去甚远。设计方法是实现建筑的具体手段。会随着客观世界复杂性的增加而提高;而“设计方法论本身并不为建筑设计提供具体方法,它主要是把建筑设计这一种活动领域作为对象。”设计方法论是针对设计活动本质的研究方法。以方法论为基础,人们才能进一步提出各种具体设计方法。可以说,设计方法会不断更新,但始终要依托于设计过程。正如只有将各种绿色建筑设计方法融入到合理的设计过程之中,才能发挥作用。因此,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与方法的完美结合是实现绿色建筑的关键。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与其基本认知模型

回溯到20世纪60年代,从引入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学科成果,到建筑设计领域引发设计方法论运动开始,设计过程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信息科学更是成为设计过程研究的基础学科。建筑设计方法论就是从信息科学角度出发,以对信息的认知来分解建筑设计过程的分析方式。可以从文献针对国内外学者对于设计过程所作的研究总结中,我们可发现信息及其流动过程形成了研究建筑设计活动的基本认知模型(图1)。该基本模型表明 了设计活动中最重要的顺序性、交互性和叠代性,而我国传统建筑设计过程意图复杂的建筑设计过程则被概括为分析、综合和评价三种基本的思维活动。其中,分析的作用是根据事 物的功能需求,把客观世界简化为模型,把问题分解到可以解决的程度;综合的作用是把元素组合成一个能工作的整体,提供多个备选方案:评价的作用则是检验设计方案是否能实现既定目标“圆。因此,建筑设计过程可以看作是建筑信息的流动过程。简而言之.绿色建筑设计活动的基本认知模型是分析设计过程的基础和单位。掌握了基本认知模型,我们才能够清晰地分析绿色建筑设计过程的具体层次,从而利用新的方法论.把不同的设计阶段 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将合理的、具体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融入设计过程之中。

6我国现阶段绿色建筑设计的方法及存在问题

清华大学江亿院士曾表示:”要使建筑节能的推动模式真正运转起来,其关键是给出建筑能耗指标,建立起建筑能耗评估体系。“在我国,节能建筑评价指标体系既是正确评价建筑节能效果的标准,也是指导绿色建筑设计的依据。通过借鉴国外绿色建筑设计及评价方法,我国现行用来指导绿色建筑设计的方法主要有三类:按规定性指标、按性能性指标和年能耗对比评定法。着眼于设计过程,“按规定性指标进行的建筑节能设计中.整个设计过程与传统设计没有重大差别”;按建筑性能性指标设计的基本设计步骤。与传统建筑设计过程相比增加了反馈过程,但没有突破性的改进,年能耗对比评定法的设计过程与按性能性指标设计的过程基本相同,只是激发反馈的评价标准有所改变。

运用信息科学中的信息流模型分析上述绿色建筑设计过程,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这些设计过程存在的问题。从传统建筑设计过程改进而来的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仍保持着按要求顺序逐步完成任务、解决设计问题的线性思维方法。过程中由于专业分割明显,多数专业人员不能参与整个设计过程,无法掌握全方位信息。于是设计信息与信息反馈分散于建筑设计的各个阶段,无法保持完整和统一,造成信息与操作的片断性。这也致使建筑设计程序前后脱节,存在明显断层,不能进行有效信息反馈。另外,设计过程中如果更改设计,则需大量重复设计过程,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因此.这种各个环节相互脱节、典型的“抛过墙”式的设计过程明显无法适应绿色建筑设计的需要。绿色建筑设计过程重构的新方法——并行设计方法

N-拉森在《绿色建筑——走向可持续》一文中提到了建筑设计过程的整合,并给出了他理想中绿色建筑设计过程的框架。在框架的内容中,他一方面强调了建筑设计中信息反馈的重要性.即通过实时的能耗评价与计算,形成信息反馈以进行方案的优化和完善;另一方面,强调建筑师、设备工程师和结构工程师进行横向协调配合。这种观点清晰准确地将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与传统设计过程区分开来,具有借鉴意义。如果将其过程中的信息绿色建筑设计过程可被视为一个循序渐进并且不断反馈的过程,因此,目前广泛应用于工业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并行设计方法可以成为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突破性进展的重要手段。并行设计方法的特点是“集成”与“并行”。相对于传统的串行设计模式而言,并行设计中的同一时刻或时段内可以容纳更多的设计活动:在信息集成的基础上,更强调过程集成。即优化和重组设计项目开发过程。“环节重叠和压缩环模型”可以直观描述并行设计过程。并行设计充分体现了一种宏观上并行、微观上顺序的机制,是一种集成的平行的处理设计及其相关过程的方法,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设计固有的顺序性和并行设计要求的并行性协调起来,通过信息的实时反馈来实现多个设计主体的协作。比如,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先将其分成多个阶 段,并分解出各阶段包括的子任务,其中每个子任务分别工作于不同设计主体。由于在并行设计过程中不一定要等所有子任务完成后才开始后续设计活动,只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描述设计对象的方式,使得提前进行的下游环节子任务仍然有他们所需的完整信息,那就完全有可能把设计过程中子任务按其处理对象重新组成一些彼此相对独立的工作循环,并使这些工作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并行进行,从而实现信息实时反馈和缩短设计周期等一系列目标。绿色建筑并行设计过程模型的建立

目前.国内绿色建筑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所以对于过程的研究也局限于狭义的设计阶段。比较而言,国外的研究相对超前,已经进入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研究阶段,设计过程范围扩展,并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设计过程中的内容,为实现信息时代绿色建筑设计过程的并行化,甚至更远的协同化奠定了基础。也正是出于上述原因,国外绿色建筑设计内容的扩大使其对于设计并行或者集成的要求比国内强烈得多。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绿色建筑进入全寿命周期的设计程度后。会导致设计内容的迅速扩大,那么设计过程中效率的提高将是一种必然。经过研究,目前国内较为理想的绿色建筑设计过程模型是被动式建筑气候设计模型.其优点并不在于完备性,而在于良好的可集成性,即该城市建筑过程模型本身局限于传统设计过程,但却提供了组织并行设计过程模型的主干。另外,被动优先一直是绿色建筑设计的主导思想,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它也应成为实现绿色建筑并行设计模型的基础。笔者认为美国绿色建筑协会推荐的绿色设计程序是国外较为理想的设计模型,该程序虽未对设计过程中的技术与方法进行详尽的探讨,但完整地体现了全生命周期下的绿色建筑设计特点。这两个模型将成为重构绿色建筑并行设计模型的重要参考。所谓过程重构定义为“当设计过程在传统设计思想指导下无法取得新的进展或者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时,就必须对原有的设计过程加以改进和提高,甚至是进行破坏性的改造和变革”。因此.我们的目标即是以新方法论——并行设计方法为指导.重新确定绿色建筑设计过程的最佳设计活动次序,从而建立新的设计过程模型。并行设计中包含两个维度的并行,一方面是横向的并行,即实现绿色建筑设计机构的组织结构并行,无论是协调设计机构内部,还是联盟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则体现了并行工程的原理,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具体过程重组优化,属于纵向的并行。只有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设计的并行,即设计过程中设计组织与设计过程双向并行,所以必须充分考虑设计主体的因素。

在上述前提下,笔者重构的绿色建筑并行设计模型将以目前主导绿色建筑设计的三个专业(建筑设计、环境、设备)为主线,其中又以建筑设计专业为主导.在策划、组织、预设计、概念设计、初步设计,直到后设计等多个设计阶段中,从横与纵两个方向开展设计工作。由此建构出绿色建筑并行设计过程模型 绿色建筑并行设计模型的特点

绿色建筑并行设计过程与现有的设计过程存在显著差别,一方面,新过程模型的顺序性体现了传统建筑设计的特点.即设计过程依然是分阶段、不断细化深入的过程另一方面,其并行特性体现了信息时代与技术发展对绿色建筑设计效率的要求,即信息实时的循环反馈。总结其主要特点如下:

纵向并行

(1)被动式与主动式节能设计并行整个绿色建筑设计过程实际是在各个阶段针对可能的主动式与被动式策略的配置方案进行能耗分析与比较,从而通过业主与专家评定,确定技术配置方案。因此,将被动式的气候分析与能源选择前置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特点。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主、被动式节能策略的集成优化必须依靠这两种分析的先行与并行。

(2)重视前期设计准备阶段该阶段包含前期策划、项目预算、合理选择绿色评价标准、组建项目运作初期阶段绿色设计小组,明确发展合作战略等多项内容。目前,我国多数项目 缺少策划程序或者建筑师不能够提前进入到策划工作中去,因此有必要在设计工作开始前增加专门的建筑师为核心的绿色建筑设计小组共同策划任务书的阶段,从而减少建筑师对任务书的后期修改和避免后续工作的失误,提高整体效率。另外,合理地选择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可以为后续的绿色建筑设计阶段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综合考虑场地选择及设计、建筑设计、建造过程以及建筑运行与维护等诸多问题,指导和贯穿整个项目的绿色设计过程,也是设计阶段最为重要的环节。

(3)建筑能耗评价与绿色建筑设计并行经过重构的绿色建筑设计过程是一个不断反馈的过程,一方面由于任务不同,各阶段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耗模拟所面临的各种信息都不相同;另一方面,项目深入的同时,各阶段之间又存在联系.通过实时的评价与计算,形成信息反馈以进行阶段修改。这种共性与个性、统一性与阶段性的结合正是并行设计过程的主要特征。因此针对绿色建筑并行设计的特点,结合设计过程的能耗模拟也应是贯穿过程始终的分阶段的反馈式的循环模拟评价过程。

(4)环境生态规划设计与绿色建筑设计并行在绿色建筑的并行设计过程中,场地的生态化设计应该被提升到重要的位置。我们不单单要被动地考虑场地与建筑物的位置关系.更要通过贯穿绿色建筑设计全过程的场地生态效益最大化设计,充分挖掘建设用地对生态环境的生态补偿能力。

横向并行

(1)坚持以建筑设计专业为过程主导建筑专业能够全面了解建设项目的全方位信息,从前期策划到设计,再到建筑建成并投入运行,可以避免传统设计过程中专业分割导致的信息的片段性。另外,核心作用会使建筑师保持中立.使其既能作为业主的代理人,又是协调各成员的利益冲突的中间角色,保证业主利益的同时和对环境的损害减到最小。(2)兼顾理想绿色建筑设计机构新型组织结构特点我们应综合全面地考虑日益复杂的绿色建筑设计主体的组织结构.保证设计过程中流畅的信息流的形成,进而加强模型的可操作性。研究表明,目前最适合并行设计的组织模式为矩阵式的人员协同集成方法,这种以横向协调为主的模式加强了过程中的横向联系,有助于不同设计主体的信息交换,有利于促进各种专业人员的相互帮助与激发灵感,更有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该方式是国外建筑设计机构组织结构的主流模式,也是当前国内很多设计机构改革的方向。本文架构的设计模型以三大专业为主导,正是借鉴了这种组织机构方法。

(3)重视计算机技术在设计过程中的辅助作用通过与绿色建筑设计在多层面的融合,计算辅助建筑设计发展的最理想形式将是能够提供多种服务的数字化协同建筑设计平台。基于科学技术发展和信息时代的要求,国内外很多设计机构都开始进行建筑协同设计平台的建立.但都处于初级阶段。笔者认为理想的计算机平台可划分为两部分内容:借助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储存功能、多媒体技术及图形图象功能,建立能够结合建筑师构思与技术设计的信息平台,辅助进行建筑设计多类型信息的描述与交流;借助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模拟建筑的能 耗情况.建立计算机能耗评价模拟平台,以同步能耗评价、检验绿色建筑的绿色程度。建立完善的建筑协同设计平台是一项艰巨的研发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很难在短期内实现。但计算机技术发展至今,已经具备通过数字化来带动建筑生态化、配合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能力,我们应该对其充分利用。

结语

总之,近年来,绿色建筑设计理论得到了应用和发展,促进绿色建筑从设计思维到设计方法上的全面改革过程中发挥作用,并为最终建立以计算机为重要辅助的绿色建筑协同设计平台打下基础,真正意义上的并行设计方法对于信息流的态度和处理方式要更加复杂,需要予以计算和量化解决,给出绿色建筑设计过程的量化模型。

第二篇:绿色环保建筑设计分析

【精品文档】

绿色环保建筑设计分析

[摘要]绿色建筑是一种创新的思维设计模式,给使用者带来有益身心健康的建筑环境,最主要的是能做到环保节能。主要阐述了绿色建筑的概念、意义与价值观,为建筑类创造良好的成绩,加强结构的保温隔热,从冬暖夏凉来实现节约能源等环保节能设计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绿色建筑环保节能设计自然环境

近年来,我们一直倡导“保护生态环境,建造绿色家园”,它是全球范围展开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绿色建筑”、“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等概念在建筑行业成为了一种潮流,同时也成为建筑学科发展的前沿。这些现象充分体现了人类品质的升华,让人们重新回到自然的怀抱。打造人与自然的融汇贯通的绿色文明。

绿色建筑的概念。人类为了达到舒适的生活及工作环境,就要通过各种手段向大自然索取和消耗自然资源。然而,光有索取而没有回报必然对自然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为此,人类索取与回报之间的矛盾,己成为绿色建筑的核心问题。

绿色建筑实际上是这样的一种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条件并通过人工手段创造宜憩舒适的环境,同时又要严格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占有。确保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动态平衡。由此看来,可以这样说:绿色建筑是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在使用中对精神层面的重要性给予更多的关注,全方位的关心使用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的健康。

绿色建筑的意义。建筑师们跳出回归自然的思维模式,城市中的人们很难见到湛蓝的天空与明媚的阳光。开始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建筑的真意所在,思考建筑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虽然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足够理想的技术与材料支持“绿色建筑”的设计实践,在理论上讲只是纸上谈兵,但它的提出至少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指出了一种美好的方向。绿色建筑的最大意义是做到环保节能。

绿色建筑的价值观。事实上正是基于建筑领域中绿色人本主义价值的觉醒。然而从觉醒到占据主流的地位,这种价值观的确立还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因此绿色人本主义只能成为未来绿色建筑存在的动力,而在现阶段,在工业、后工业文明的人类中心论占主导地位的时期,绿色建筑的发展是不能仅仅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的;经济杠杆此时此刻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绿色建筑赖以生存的经济理由就是对运营费用的节省。正是为何„绿色建筑‟在实践的道路上如此举步艰难的原因之一。为此,国家对于建材选择,每平方米所耗标准等方面做一些必要的规定乃至立法,对可持续技术的研究,对新的洁净高效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的研究方面增加投入的力度,都将成为推进绿色建筑运动发展的主要动力。

绿色建筑在设计中的体现。基本原则不会改变,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第一,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省能源、尽量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第二,对使用者生活工作环境给予更多的考虑。第三,对于沟通人类与自然环境创造条件。第四,面向未来发展要有足够的发展弹性空间。

【精品文档】

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尊重

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是绿色建筑存在的根本.是一种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要求建筑师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但要有满腔创作激情,而且要有一颗平常的心,正确地认识到建筑作品仅仅是环境中的一份子,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去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注,这种关注主要体现在:

(1)对建筑场地的充分考虑,其内容有:建筑物的朝向、方位、布局、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场地气候条件的影响以及植被的关注。

(2)对节省能源的考虑:建筑能耗是建筑物对自然界造成的主要间接危害之一,如何尽可能多地降低能耗提高效率成为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课题。

(3)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利用、天然冷源(地源热泵)的利用、自然的采光、通风、温湿度的控制等。

(4)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

(5)尽可能使用无污染、可再生的环保材料。

对使用者给予更多的关照

作为人类每日起居、生活、办公的微观环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建筑环境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的质量。绿色建筑在注重环保的同时还应给使用者以足够的关注,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1)尽可能利用自然的方法创造宜人的温度、湿度环境,在尽量减少能耗的同时保证甚至提高其舒适性。

(2)创造良好的声环境氛围,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安静、和谐、宜人的居住工作环境

(3)良好的照明系统、合理的房间进深、宜人的光环境。

(4)合理的空间布局、宜人的空间环境。

(5)对不同使用者的全方位考虑,包括对残疾人、老年人的关心。

(6)提高安全性,增强防灾能力。

(7)完善的通讯系统,让使用者可以方便快捷地与外界沟通。

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

建筑物作为联系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桥梁应该尽可能多地将自然的元素引入使用者身边,这也是绿色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在这里建筑提供给人们的是一种崭新的生活,空气来自树林与花园而非风扇与风机盘管;光线来自天空的太阳而非从各种发光顶棚与荧光灯管中洒落;人们耳边萦绕不绝的是鸟儿的啼鸣与泉水的流淌,而不是镇流器与各种马达的轰鸣。人们应该在这样的建筑中生活与工作,更加舒适,更加健康,更加充满活力,对于自然元素的引入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是绿色建筑追求的另一个主要目标。它的原则主要应该体现在以下几点:

(1)尽可能增加自然采光系数,建立建筑物内外高品质的自然采光系统。

(2)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建立自然空气循环系统。

(3)建立水循环系统,尽可能将水引入一些容易让人疲劳的环境中。

(4)建立立体的多层次绿化系统,净化小环境,改善小气候。

(5)创造开敞的空间环境,使用者能更加方便地接近自然环境。

【精品文档】

具有足够的弹性空间来满足未来科技的应用与发展

可持续的概念是一种动态的思想,体现在绿色建筑中就是建筑应具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这就体现在对建筑的结构、设备等灵活性的要求上。

(1)楼体的可生长性,包括基础的预留量,楼地板对承重的预考虑以及周边环境的生长预留地等。

(2)预留的管道空间,包括给水、排水、强电、弱电、采暖、通风的发展空间。

(3)依据上述绿色建筑在设计中所体现的四条基本原则,同时考虑建筑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城建大厦在城市建设中应为绿色建筑的典范,绿色建筑的切入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方案设计的构思:

①处理好大厦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以及地形地貌的特点,给自然环境予以高度的关照。

②为大厦工作的人员提供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在建筑顶层设计屋顶花园,其他工作层的共享空间集中设置阳光室并引入植被,建立高品质的绿色工作环境以及立体多层次的绿化系统。

③为了减少对能源的浪费与消耗,而利用一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顶层设置太阳能吸收板,实现太阳能庭院灯及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墙面在符合规范及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扩大窗面积,建立良好的建筑内外采光系统。

④最大限度控制水资源的消耗,在建筑内部设置中水设施,对各类废水进行处理,处理之后的中水用于冲厕和绿化灌溉;在建筑外部铺设透水性强的广场砖,同时对雨水进行有组织收集。

⑤利用自然冷源(地球)设置地源热泵,在大片的绿地中打百米管井,建立冷源场地,为大厦夏季提供冷源。

⑥大厦内部设置冰蓄冷系统,用电削峰填谷减少电网负荷和装机容量。

⑦采用高性能的保温材料,以及低辐射的玻璃进行外墙维护。

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新兴产物,对环保、节能的要求,值得探索、研究和尝试,这一道路是漫长而又艰辛的。随着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迈进,随着工业文明向绿色文明的转变,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绿色建筑理论的发展将导致建筑学技术内容的极大丰富与建筑艺术创造的相应发展,绿色建筑必将以自身的独特风格、千姿百态的建筑形态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

第三篇:绿色贸易壁垒英文文献

冲破绿色贸易壁垒,实现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傅尔林(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系)副教授,广东)[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尽管绿色壁垒带有很大的主观性,有的绿色壁垒也违背了WTO的规则,但总的来说,绿色壁垒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它起到了保护人类、动植物健康及环境的作用,因而是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我们一方面要运用WTO的有关规则,解决因绿色壁垒引起的贸易争端。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改善我国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这既是冲破绿色贸易壁垒的需要,也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 键 词]绿色壁垒;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249(2002)07-0031-04

随着我国加入WTO,关税壁垒对我国的贸易出口的阻碍作用将愈来愈少,但非关税壁垒,特别是绿色壁垒已经对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且这一障碍还呈发展的势头。我们应以什么心态来面对来势凶猛的“狼”?今后的战略对策是什么?本文认为,只要存在国际贸易就免不了国际贸易战,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注定了国际贸易战存在的长期性。但是,绿色贸易战不仅仅表现在贸易的层面上,且更深层次地反映一个国家生态环境状况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强弱。绿色贸易壁垒出现和强化既是为保护本国利益人为作用形成的,也是人类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绿色壁垒的形成,既带有主观的色彩,但总体上又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因此,我们应主动应战绿色壁垒,一方面利用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应对挑战,保护自己。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环境质量,这不仅是冲破绿色贸易壁垒的需要,更是改善我国12亿多人口生活质量、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的危机

绿色壁垒的形成虽然只是近10年的事,但目前已日趋全球化,并呈加快发展的态势。特别是1999年11月30日,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世贸组织第3届部长会议上,各成员国就环境与贸易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从此绿色贸易壁垒就成为世界贸易中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随着我国加入WTO,关税壁垒的作用将愈来愈小,但非关税壁垒的作用将逐渐凸显出来。它对我国影响最深刻的是农产品贸易。绿色壁垒主要表现为对农产品本身的质量要求和生产环境的质量要求两个方面。

(一)对农产品本身的包装、检验、安全、卫生等要求愈来愈高,从而形成阻碍贸易的绿色非关税壁垒。我国长期以来重视农产品的数量,忽视农产品的质量。对农产品中农药化肥残留、放射性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突如其来的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出现了农产品出口的危机。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最近几年中国农产品出口因农药超标而被退回的事件每年都有五、六百起,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70亿元,农药残留超标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一个瓶颈。前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官员、联合国粮农组织顾问鲁宾透露:2000年8月到2001年1月,仅数月间,美国FDA扣留了634批从中国进口的食品,主要原因是农药残留、食物添加剂和杂质的含量过高。从2002年1月25日至2002年3月15日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整个欧盟、挪威及俄罗斯先后宣布全面禁止进口中国动物源性食品。2002年2月19日,英国食品标准局建议英国商店停售所有产自中国的蜂蜜以及混合蜂蜜。此后,欧盟各成员国对其市场上的中国蜂蜜进行强制检查,对不合格货物予以查封、退货或销毁。随后,挪威、沙特等国也纷纷效仿。日本、加拿大、美国以及香港等市场也加强了对来自中国大陆的蜂蜜的检验。在茶叶贸易方面,欧盟一方面成百倍地提高了茶叶的农药残留标准,同时,把限制禁止使用的农药从原来的29种增至62种,这使得中国去年对欧盟的茶叶出口减少了37%,很多无法达标的中国茶出口企业面临着被赶出欧洲市场的尴尬局面。欧盟甚至提出要检验包括生产、加工各个环节的环境条件。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底前,仅中国出口日本的蔬菜就有96批次被日本海关检出农药残留超标。在全球有机产品市场以年20%-30%的速度增长的同时,我国农产品出口却累累受阻。这一问题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可喜的是我国的绿色食品目前还没有一宗出口受阻的记录,但我国去年绿色食品的出口额仅3亿美元。

(二)绿色壁垒也体现在生产环境或生产过程方面。有些产品即使其质量符合国际或地方性的标准,但在生产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这类产品也往往被某些国家的绿色壁垒所封杀。这类绿色壁垒有的也是WTO规则所不允许的,但如果一个国家的消费者因环境意识的提高自觉抵制这类产品,产品即使进入了这些国家的国门也没有市场。

二、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客观现实环境

为应对绿色壁垒的挑战,有必要了解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客观现实环境,因为农产品的生产直接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我国总体生态环境还在进一步恶化,如果这一恶化势头得不到彻底扭转,在国际贸易舞台上再高明的谈判能手也将会愈来愈被动。直接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的原因是土壤污染。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及滞后性的特点,其危害要通过食物链影响动植物和人的健康才显现出来,所以土壤污染往往被忽视。造成土壤污染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农药化肥,二是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出的“三废”。

(一)我国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的污染。据近年来统计,我国单位耕地面积农田的化肥使用量为世界平均用量的219倍。早在1990年我国受农药污染的土壤面积就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5。在以后的10多年中,我国的环境状况总体上在进一步恶化,土壤污染也更为严重。一般地讲,农药的有效利用率仅为20%-30%,大部分飘浮在空气中或降落在地面,后者又大部分进入土壤、水体、生物体内,通过食物链形成危害。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珠江三角洲某市所产的叶菜,因施用氮肥过多,几乎都受到一定程度的硝酸盐污染,相当比例的蔬菜仍可检出六六六与滴滴涕。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蔬菜的硝酸盐污染超标现象也十分普遍。硝酸盐在人体内转化成亚硝酸盐,成为致癌物质。

(二)生产生活的“三废”导致土壤的污染。全国85%的工业废水及8”%的工业废渣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环境,城市污水处理率不到5%,大部分废气亦未经处理而随意排放。特别是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而环保措施不力,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致使土壤遭受重金属、病原菌及放射性等污染。据报道,目前我国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5;其中工业“三废”污染耕地1000万公顷,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已达330多万公顷。我国每年生产的镉米1亿多斤,受汞污染的面积达48万亩,每年的汞米约有319亿斤。

早在1980-1988年,对珠三角发达地区的调查发现,该地区土壤污染问题已十分严重,如某地产“镉米”地区的青少年头发中镉的含量竟是正常地区的30多倍。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畜禽废弃物的污染也不容忽视,尤其在大城市的郊区,问题更为严重。仅在上海郊区,最近几年畜禽粪便的年排放量已超过12000000t。由于畜禽粪便的长期排放和土壤的N、P和生物污染,造成郊区的蔬菜、果树和草坪死亡事件多有发生。畜禽粪肥的过多使用,还引起了水体的富营养化。目前,在北京、武汉、沈阳、广州、杭州等大中城市的郊区,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南京市郊菜园供试土样中约50%以上的样点,不再适宜种植蔬菜作物而只宜作林业用地或城建、道路及工矿用地。

三、我国农产品应对绿色壁垒的战略对策

(一)以积极的心态迎接贸易壁垒的挑战

目前,有一种片面的观点,认为绿色贸易壁垒只是为了限制进口,保护贸易,所谓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只是一个借口,所以,对付贸易壁垒的手段也就是如何走借口的问题。

应该看到,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特别是从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大会之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一个国家或地区,若不热衷于可持续发展,就势必给国际社会留下愚昧、目光短浅、对人类社会不负责任的形象,从而可能在国际合作和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反之,则有利于开展国际合作和竞争。绿色壁垒是在这种国际背景条件下形成的。因此绿色壁垒的出现符合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是客观的和必要的。根据WTO规则,制定绿色壁垒是合理合法的。如在5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6中指出,不应妨碍任何国家采取必要措施保护人类、动植物的健康以及环境。因此,贸易绿色壁垒是不可回避的,我们应积极应对绿色壁垒的挑战。其实,绿色壁垒也不仅仅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通过迎战绿色壁垒挑战,改善我国的农业环境及提高农产品质量。而且,改善优化我国的生态环境,也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我国“九五”制定的未来50年生态环境建设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改变环境恶化的状况,使城乡环境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从2010年到2030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从2030年到2050年,全国建立起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经济系统。因此,迎战贸易绿色壁垒与我们自身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

当然,在认识贸易绿色壁垒是客观性和必要性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如何设定绿色壁垒以及绿色壁垒的高低等,却带有很大的主观色彩。因此,我们必须熟悉WTO的有关规则,充分运用这些规则,保护自己,冲破他人的壁垒。

(二)及时掌握国际农产品质量标准,并迅速作出反应

中国农产品要想顺利进入发达国家市场,除了质量要达到国际通用的食品卫生标准,还要满足发达国家各自制定的更为苛刻的技术标准,而且这些标准还在不断提高。所以,我们必须及时全面掌握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及其变化情况,以便尽快调整我们的对策。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十分重视农产品的数量,而忽视对食品安全的需求,直到2001年9月18日,农业部才出台了无公害农产品的行业标准。我们所说的“无公害农产品”,一般是指农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和硝酸盐含量不超过规定标准。但是我国的这些标准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对于有毒有机物指标和标准则根本没有考虑。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中共涉及62种化学污染物,主要包括化学农药以及诸如砷、汞、氰化物等污染物。然而,联合国食物与农业组织迄今已公布了有关农业在食品中的最大限制标准共2522项,美国则多达4”””多项,其他发达国家也有数百项至上千项。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差距是明显的。而且,我国农产品某些控制标准太松以及管理不力等缺陷,使其安全品质更无保证。

此外,我国大量的出口企业在“绿色”方面反应十分迟钝,对“绿色壁垒”视而不见。如欧盟茶叶委员会早在1993年便提出了茶叶农药残留新标准,并于1996年实施,后应产茶国要求给了一个“缓冲期”,然而就在此期间中国进入欧盟的茶叶农药残留超标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例如氰戊菊酯的超标率,1997年红茶为16.4%,绿茶为27.5%;1998年红茶为42.7%,绿茶为37.9%。目前,我国许多地方负责贸易的政府部门,不清楚国际标准认证,许多企业更不知ISO是何物,或者只知道ISO9000,却不知道ISO14000。因此,有必要加强政府、行业协会、行业性中介组织等相关部门的工作,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企业朝外向型农业健康发展。

(三)规范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公认的质量认证标准

我国绿色产品、绿色营销、绿色消费可谓是“生机勃勃”。有人曾统计,近年来报刊上频频出现有关产品和企业的“绿色”词汇竟达318个之多。但是,包括农产品在内,我国的许多所谓“绿色产业”或“绿色产品”,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企业或地方不断推出“绿色”大旗,推销产品,形形色色披着“绿色”的外衣的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上泛滥成灾。西方发达国家,主要农产品都已经建立了健全的质量标准。虽然我国也颁布实施了一些食品安全质量标准及法规,但我国农产品的质量标准还很不规范,且许多产品的质量标准低于国际标准规定的水平。为了使我国的农产品达到符合国际市场要求的质量标准,拿到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应该制定统一的、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标准体系技术条例和标准,使产中、产后的质量监督、管理都能与国际接轨。并在质量认证及实施过程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非政府机构的工作必须统一。使我国农产品安全生产走向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同时,给予绿色产品生产以优惠的鼓励政策,从信息、技术、税收、贷款等各方面,支持绿色农业基地的建设。WTO规则规定,当补贴不具有“专向性”时,补贴是被允许的。如政府对绿色农产品生产环境方面的补贴,不仅不对贸易造成直接影响,而且还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因而这种绿色补贴称为正常补贴,是被允许的。同时,应逐渐改变我国目前普遍使用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手段的做法,充分利用WTO守则中列入“不可起诉”范围的3项专向补贴,即RLD活动(researchandprecompetitivedevelopment)、地区扶贫和环保项目,通过立法将其归入WTO守则中“不可起诉”范围。目前,中国政府建立了唯一授权的绿色和有机食品的认证机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这家机构已先后与美国、德国及日本等国鉴定了认证合作协议,这为我国绿色农产品顺利进入对方市场打通了渠道。

(四)全面整治农业环境,逐步规范绿色基地的建设中国经历了五千年的文明,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财富是祖祖辈辈精耕细作没有被污染的耕地。然而,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破坏已从城市扩散到农村。为了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提高我国农产品环境质量水平,必须加强对农业环境、草原牧区、渔业水域等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充实基础环保队伍,利用法规、行政及经济等手段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特别是对大中城市郊区、工矿企业周围等重点区域的土壤环境,开展常规性监测,及时掌握环境污染、损失状况,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同时,严格按照绿色产品的标准,逐步完善我国绿色基地的建设。各地区应有计划、分区域、分步骤、有重点地开展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的建设。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树立农产品品牌意识,利用许可证、质量认证等手段,创立农产品优质品牌,通过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以经济杠杆调整优化农产品结构。

(五)加大科技投入,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1.加大科技投入。

科技投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绿色产品的开发,二是农药化肥的生产和使用,三是土壤污染的治理。

(1)应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社会、生态、经济效益为中心,开发和生产更多的绿色产品。(2)要调整农药化肥结构。我国缺乏高效低毒的新农药,在不足200种农药中,产量最高的21种大多是高毒农药。应积极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和化肥,淘汰对人体危害很大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推广有机肥工程,减少无机肥的用量。逐步引导和发展准确农业,改变偏施、重施化肥的习惯。(3)研究开发并引进农药降解技术。有些技术如利用臭氧消毒降解技术,在国外运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我国用于解决农药残留问题才是最近几年的事。

2.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要充分利用世界银行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建立的“全球环境基金”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环保领域的优惠贷款的条件,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我国农业环境保护及绿色农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积极参与国际性及区域性的环境技术合作,通过环保技术的转让,促进我国绿色农产品的发展。(责编:斌)'Green Barrier' Stifles China's Agro Exports

China's agricultural exports are being stifled by “green barriers”--import restrictions on the grounds of environmental and food safety issues--but Chinese farmers are now fighting back with “green” produce.China's agricultural exports are being stifled by “green barriers”--import restrictions on the grounds of environmental and food safety issues--but Chinese farmers are now fighting back with “green” produce.Increasingly formidable non-tariff barriers placed by import countries have created a pressure on China's farm produce exports even with the lowering of tariffs after China's entry in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China's tea exports to the European Union dropped by 37 percent last year on an annual basis, which was principally attributed to intensified import criteria--examination categories soared from six to 62 after November last year.Officials with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conceded that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multiplied import examination items and heightened the requirements on China's exports.According to figures from United Nations organizations, 7.4 billion U.S.dollars of exports from China covering agriculture and other industries were stifled by the growing green barrier annually.In an effort to deal with the difficulties, China has taken up the challenge to improve its own agricultural structure.“China has pinpointed green food as a vanguard to break the barrier and boost agricultural exports.The development can also greatly improve the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said Liang Zhichao, of the China Green Food Development Center(CGFD).The organization is solely authoriz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issue the authentication of “green” and organic food to producers.Liang said that the quality of China's farm produce has to meetthe internationally popular CAC Standard on food hygiene, and more rigorous requirements which vary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in orderto enter markets in developed countries.He said that the CGFD has just signed a contract with the Organic Food Program with the Agriculture Department of the State of Washington on opening market to each other's organic farmproduce.Prior to this, the CGFD had clinched similar agreements with green food authorities in Germany and Japan to help promote international markets for China's green food.Liang said that China's green food has matched the strict quality and quarantine standards in developed countries.So far, the CGFD has not registered a single record of an export setback.The term “green food” only appeared in China 10 years ago.However, exports have been increasing at an annual rate of 50 percent to 300 million U.S.dollars last year.China has decided to make even bolder efforts to tap its huge potential, since green products make up only two percent of total agricultural exports.After successive bumper harvests, China has reached a supply-demand balance on the agricultural market.With an obviously improved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importance and food safety, the country's emphasis on green agriculture also complies with theenhanced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Chinese people.China is aiming to raise the output of green food to 45 milliontons by 2005 from 10 million tons recorded last year, when the more than 1,000 authorized producers had a sales revenue of 40 billion yuan.China has built a nationwide network providing authentication monitoring, technical services and quality inspection of green food producers, whose products are specifically regulated by some 80 clauses of state requirements.Meanwhile, related departments are drafting a law on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which is expected to hold producers and dealers of poisonous and harmful farm produce legally responsible.China launched an action plan last year, calling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agriculture, industry, market and health departments at various levels to make a “field-to-the-table” supervision of the safety of farm produce.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has overseen more than 3.2 million hectares of farmland, pasture and water ecology being brought under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friendly farming of green products.In these areas, farmers' income has been substantially increased.In northeast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s largest green food exporter, 40 percent of farmers' income growth was realized by developing green food.

第四篇:绿色贸易壁垒文献

目 录

摘要..............................................................................................................................................................2 关键词........................................................................................................................................................2

一、引言...................................................................................................................................................2

二、绿色贸易壁垒概述...................................................................................................................3

1、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3

2、绿色贸易壁垒形成和发展的原因..........................................................................................3

3、绿色贸易壁垒的形式.................................................................................................................4

4、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4

三、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

1、对我国外贸的积极影响............................................................................................................5

2、对我国外贸的消极影响............................................................................................................5

四、我国外贸应对全球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6

六、结语...................................................................................................................................................7 参考文献...................................................................................................................................................7

第 1 页(共7页)

关于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摘要:绿色贸易壁垒由于具有表面上的合理性以及隐蔽性等特点,成为当今国际贸易领域行之有效的贸易保护手段之一。这引起了我国众多学者的关注,他们从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形式、特点入手,对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市场范围,出口商品结构,出口贸易增长速度,经济效益和国际贸易关系的影响。并针对我国出口贸易面临绿色贸易壁垒日益增多的现实状况,提出我国外贸应对全球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本文将众多学者的观点进行了梳理,并进行了一定的评论。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 出口经济 措施

Abstract:Green barriers on the surface as a reasonable and hidden features, to become effective in today's international trade is one means of trade protection.This has led to the concern of many scholars in China, they are from the concept of green trade barriers, form, features start on the green trade barriers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was studied to analyze the green range of trade barriers on China's export market, export commodity structure, exports trade growth,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relations.And green for China's export trade is facing increasing trade barriers, the reality of the situation, put forward China's foreign trade measures to address global green trade barriers.This will be the point of view of many scholars of the sort, and make some comments.Key Words:Green trade barrier;Export Economy;Measures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人们的消费观念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对绿色产品显示出了旺盛的需求。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世界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但是随之而来是环境的破坏,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绿色壁垒是20 世纪环保浪潮的产物,初衷在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安全。但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家间的贸易竞争也更加激烈,而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受到了严格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保护国内产品和市场的绿色壁垒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成为一种新型的非税壁垒形式。绿色壁垒作为一种“合法”的贸易壁垒,越来越多地影响到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为了保护国内环境和市场,发展我国相关产业,更好地维护我国利益,寻找跨越绿色壁垒的方法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本文将众多学者对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第 2 页(共7页)

及对策等观点做了一个文献综述。

二、绿色贸易壁垒概述

1、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

袁伟,贾建华(2011)指出绿色贸易壁垒指一国或地区为了保障人类生命健康、保护动植物安全或维护生态和环境,凭借自身的经济和科技优势,利用本国制定的法律法规或协定的环境保护条款,对进口的产品设置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以限制或禁止进口的一种手段【1】。

陈丽红(2010)认为绿色贸易壁垒常被简称为绿色壁垒,也叫环境壁垒,是指国际贸易中一些国家或地区以保护生态环境、有限资源以及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为由,以保护本国市场和贸易为根本目的,通过制定、颁布、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苛刻的环境保护技术标准,以限制国外产品或服务进口的贸易保护措施【2】。

杨志龙,房裕(2008)认为绿色贸易壁垒其实质是一些发达国家打着生态保护的旗帜,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高科技优势,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苛刻的技术标准和复杂的动物卫生检验检疫措施,对来自国外的产品或服务进行限制和制裁,目的是为了进行贸易保护【3】。

王庆利(2011)认为绿色贸易壁垒,是为了保护环境,通过制定环境标准和法规, 对可能形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一些国际贸易活动采取直接或间接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目前,绿色壁垒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障碍。绿色壁垒的产生和发展是国际社会环境保护需求和国际贸易活动的必然结果。通过这种手段发达国家就限制了对发展中国家商品的进口, 是继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之后的又一种重要的非关税壁垒形式,它的核心是借保护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的健康为理由,利用环保、技术差别优势,通过单方指定苛刻的标准,限制进口,以达到借环保名义保护本国市场的目的【4】。

综合众多学者的观点,可以发现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避免了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苛刻的环境标准,限制了各国间的贸易往来。

2、绿色贸易壁垒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付跃超(2010)认为绿色贸易壁垒形成和发展的原因表现在:(1)世界环境的恶化,引起了全人类、特别是发达国家人们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这是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直接原因;(2)传统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弊端日益突出是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根本原因;(3)各国环境保护标准存在较大差异,世界各种绿色组织影响的不断加大是绿色贸易壁垒形成的强大动力【5】。

第 3 页(共7页)

冯靖然(2010)认为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原因:(1)环境面临不堪重负的危险,已经危害到别国的生态环境;(2)生活品质的提高也对消费品要求发生相应的改变;(3)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优势各有不同【6】。

魏鹏(2011)认为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主要是(1)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对绿色产品显示出旺盛的需求;(2)贸易保护主义抬头;(3)绿色壁垒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的特点【7】。

马寅普(2011)认为环境问题的全球化是形成绿色贸易的外部原因,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选择,引发了全球性的环境保护活动;绿色贸易壁垒的广泛性及其合法、合理性成为绿色贸易壁垒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绿色贸易壁垒形成的客观原因是由于各国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的差异【8】。

金柯(2010)也从环境方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和矛盾方面、经济方面来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形成原因【9】。

3、绿色贸易壁垒的形式

马寅普(2011)认为绿色贸易壁垒的形式主要包括绿色技术标准和绿色环境标准。赵少平(2008)认为国际市场上绿色壁垒一般有以下表现形式:(1)绿色技术标准;(2)绿色环境标准;(3)绿色包装制度;(4)绿色卫生检疫制度;(5)绿色补贴;(6)产品加工标准制度【10】。

陈健(2009)认为绿色贸易壁垒的形式包括:(1)环境附加税;(2)产品加工标准制度;(3)绿色包装制度;(4)绿色补贴制度【11】。

4、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

付跃超(2010)认为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特征体现在(1)具有很强的扩散性;(2)较大的隐蔽性;(3)形式上的合法性和名义上的合理性。

通过对历史背景和现实状况的考察,杨志龙,房裕(2008)认为绿色壁垒除了具有技术上的歧视性, 保护对象的广泛性以及存在的动态性等基本特点, 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飞速发展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它具体体现在(1)环境技术标准日趋繁杂;(2)绿色检验检疫措施日益苛刻;(3)绿色认证制度方兴未艾。

袁伟、贾建华(2011)认为绿色贸易壁垒还具有以下新特征(1)自愿性措施向强制性措施转变;(2)范围不断扩大且标准日益严格;(3)延伸至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4)以动物福利构建绿色贸易壁垒;(5)绿色贸易壁垒与传统贸易壁垒的结合;(6)综合性贸易壁垒正在快速发展。

陈建(2009)认为绿色贸易壁垒的特征表现在(1)名义的合理性;(2)保护形式

第 4 页(共7页)的合法性;(3)隐蔽的保护方式;(4)有广泛的保护内容;(5)不公正性和歧视性。

三、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1、对我国外贸的积极影响

袁伟、贾建华(2011)认为绿色贸易壁垒对我过出口贸易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1)企业开始积极的向国际标准靠拢,加强与环境有关的认证;(2)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意识,突破绿色壁垒,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陈建(2009)认为绿色壁垒对我国的积极影响表现在(1)有利于促进我国出口产品的跨越式发展;(2)促进我国绿色产品的生产与出口,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3)可以促进我国充分的利用国际上的资源和先进技术,从而迅速提高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水平。

程晨、黄韵(2011)认为绿色壁垒对我国的正面影响在:一是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运行的质量;二是有利于促进我国的技术进步;三是有利于我国环境的保护;四是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赵少平(2008)认为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积极影响体现在(1)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2)有利于我国企业推行ISO14000国际认证;(3)有利于扩大海外市场、增加创汇能力;(4)有利于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2、对我国外贸的消极影响

由于我国的绿色产业处于刚起步的阶段,环境的保护标准相对降低,技术不先进,使得我国成为绿色贸易壁垒的最主要的受害国之一。

陈建(2009)认为绿色壁垒对我国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1)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市场准入造成消极影响;(2)减缓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3)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产品的竞争力;(4)影响对外贸易关系,产生贸易摩擦。袁伟、贾建华(2011)认为绿色贸易壁垒对我过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1)增加了出口成本;(2)市场注入更加困难。

王庆利(2011)认为绿色贸易壁垒对我过出口贸易的影响是:(1)使我国出口份额下降(2)企业出口竞争力降低;(3)容易产生连锁示范效应。程晨、黄韵(2011)认为绿色壁垒对我国的负面影响在:一是影响了我国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二是影响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12】。赵少平(2008)认为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消极影响体现在(1)低附加值产品面临绿色贸易壁垒强有力的冲击;(2)苛刻的条件使我国的出口市场日趋缩小;(3)减缓我国贸易增长速度;(4)提高出口商品成第 5 页(共7页)

本,影响经济效益提高【13】。

白江涛(2011)认为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表现在(1)出口行业方面:绿色贸易壁垒带来的冲突、贸易纠纷已经严重制约出口的发展,这些主要集中表现在机电产品、纺织品、农产品、食品软包装等行业;(2)出口数额的影响:出口产品种类减少造成了出口额的减少和出口市场萎缩引起的出口的减少;(3)对出口成本的影响:需要绿色认证的产品成本递增,产品环保成本导致了成本上升;(4)出口效率的影响。我国出口效益受绿色壁垒的影响是长期的、严重的【14】。

郑盈泽(2010)认为绿色贸易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在:(1)增加了公司对外贸易的成本,影响了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2)不断引发贸易摩擦,对外贸易公司面临的外部风险较大【14】。

四、我国外贸应对全球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由于绿色贸易壁垒的阻碍,我国出口产品遭遇拒收、退货、扣押、索赔、终止合同等等现象已经十分突出,严重影响到企业和国际的利益。为此,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努力,突破绿色贸易壁垒。通过阅览近年来众多学者对我国外贸应对全球绿色贸易壁垒对策的研究,不同表述之间存在许多共性。

魏鹏(2011)认为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突破绿色贸易壁垒;(2)实行绿色营销,适应市场需求;(3)取得国际认证,从而得到世界认可;(4)进行海外投资,获得最先进的技术;(5)加强企业间的合作,营造绿色基地;(6)借助政府力量,寻求政府支持。

袁伟,贾建华(2011)认为(1)要跟踪国外的环境壁垒动态信息建立并完善针对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时信息报道系统,构筑绿色贸易壁垒的防范预警机制;(2)要强化公民绿色环保意识加大对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绿色产品的宣传力度,培养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认同,引导消费者识别和采购绿色产品;(3)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规加快环境立法步伐,积极推广绿色环保标志的认证,使之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树立我国产品绿色环保的新形象;(4)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并积极认证。(5)要完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

王庆利(2011)认为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包括(1)建立研究咨询机构,提供有关绿色壁垒的信息支持;(2)积极开展国际绿色认证,健全我国的环境标准和技术法规体系。(3)积极开展环境外交活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4)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环保产业(5)采用绿色生产体系,提高技术质量水平。

第 6 页(共7页)

金柯(2010)提出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及措施体现在(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开发无公害绿色商品;(2)加强健全我国的各项标准,并保证有效执行,向国际先进标准看齐,以提高我国产品在我国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加重我国在谈判中的砝码;(3)完善环保法律,建立我国的绿色贸易壁垒;(4)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5)加快培养熟悉国际贸易和WTO规则的人才。

赵少平(2008)认为突破绿色贸易壁垒应做到(1)树立绿色贸易经济观念;(2)积极的实施ISO14000和环境标志认证;(3)健全我国的绿色保障法律体系;(4)加快中国绿色会计实施进程,建立绿色核算体系。

张玉洁(2010)认为突破绿色贸易壁垒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型作用;其次要发挥行业协会的协助性作用;最后突破出口企业的主体性地位【14】。

六、结语

本文从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定义和特征入手,明确绿色贸易壁垒的含义和绿色贸易壁垒的形式及特征。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是本文的核心。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外贸带来的是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应对,我们将在绿色贸易中不断的成长,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方式,在国际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另一方面绿色贸易壁垒也将给我国出口贸易带来诸方面的难题,我们应该认真的加以研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以便尽可能的减少各种可能付出的代价,使绿色贸易为我国带来更大的正面经济效应。所以我国应加强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推行绿色贸易战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熟悉各环境保护标准,积极申请各种绿色认证,抓住时机采取一系列的有效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贸易与环境保护持续发展的双赢。

参考文献

[1]袁伟,贾建华.谈绿色贸易壁垒的新特征及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商业时代,2011 [2]陈丽红.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经济论坛,2010 [3]杨志龙,房裕.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学术纵横,2008,03 [4]王庆利.入世后我国出口贸易应对绿色壁垒的策略分析.天津经济,2011,03 [5]付跃超.论我国外贸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应对.中国商贸, 2010,3 [6]冯靖然.浅谈绿色贸易壁垒的成因及对策.现代商业,2011

第 7 页(共7页)

[7]魏鹏.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学术探讨,2011,05 [8]马寅普.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及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经济观察,2011,07 [9]金柯.我国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问题及对策.视点.Perspective, 2010,05 [10]赵少平.浅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北方经贸,2008,04 [11]陈健.浅析绿色壁垒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现代商业,2010 [12]程晨、黄韵.浅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现代商业,2011 [13]白江涛.浅析绿色瓶颈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中国商贸.2011,06 [14]张玉洁.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现代经济信息,2010,12

第 8 页(共7页)

第五篇:第二届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定稿)

第二届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

第一届全国建筑院校绿色建筑课程设计及竞赛规模空前,共有76个建筑院校参加,代表了目前中国绿色建筑设计的最高水平!收到667个参赛表,实收作品632份,其中三年级组(大

二、大三)323份;四年级组246份;专业组(大

五、研究生、设计单位)63份。

为了唤起全社会对绿色建筑的关注,提高绿色建筑设计水平,引导在校大学生培养绿色建筑技术、生态模拟分析以及健康建筑理念,加强合作与交流将生态绿色理念整合于建筑行业的发展之上,特在全国建筑院校中发起绿色建筑课程设计及竞赛活动,使绿色建筑设计成为建筑设计专业必修课,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认识学习建筑节能的所必备的技术能力,培养低碳减排建筑设计思维理念,创新新型建筑节能技术;在竞赛过程中互相交流学习提高,将绿色建筑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从而将建筑行业推向绿色生态为主导的新阶段。

活动举办的宗旨:改善现有大学教育体制的弊端,加大大学生交流的意识!通过这种交互式学习模式,让自己在大学期间学到更多实用的东西,他们是新一代的设计者,他们承载着中国绿色建筑的未来,他们用最好的方式,提高综合设计水平,学习交流新的设计理念,将来势必在国际设计圈里占的一席之位!入围作品代表了现在在校大学生最高水平,他们将来都是建筑设计行业的领军人物,他们有更多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在新的一轮设计变革中,他们必将有一番作为!

活动发起单位:

绿色建筑论坛

中国绿色建筑协会

深圳市深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深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述单位本着对社会建筑事业的高度责任感,本着对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高度危机感,本着对新型建筑人才的高度重视感,发起这次课程设计活动,领航绿色建筑新天地,此必为功在当前,利在千秋之举。希望更多的单位和个人积极

响应并参与到这次活动来,力求在中国各院校建立一套绿色建筑设计人才培育体系,让中国的建筑节能技术领先于世界,从而为全人类创造出绿色、和谐、健康的人居环境。

技术支持:

深圳市深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绿色建筑论坛http://www.xiexiebang.com/),深绿设绿色建筑论坛(http:// www.xiexiebang.com),敬请关注最新动态。

下载绿色建筑设计文献综述(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绿色建筑设计文献综述(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年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

    2011年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 2010年全国建筑院校绿色建筑课程设计及竞赛规模空前,共有76个建筑院校参加,代表了目前中国绿色建筑设计的最高水平!收到667个参赛表,实收作品632份,......

    绿色建筑设计标识材料申报清单要点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证明材料要求及清单(住宅 材料属性 材料分类 材料名称 要求说明 土地使用证 立项批复文件 项目审批文件 规划许可证 施工许可证 建设单位简介 建设单位......

    全国第四届绿色建筑设计竞赛邀请函

    第四届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 暨首届世界大学生绿色建筑课程设计竞赛 邀请函 尊敬的院校领导: 你们好! 首先感谢贵校对绿色建筑事业发展的大力支持与厚爱。 为了促进学校加强合......

    文献综述绿色建筑[小编整理]

    浅述绿色建筑的发展与节水技术 摘 要: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

    某项目绿色建筑设计-结构优化报告

    结构优化报告 项目名称: 委托单位:编制单位:编制人:审核人:报告日期:2018年04月 一、基础方案优化设计 本工程无地下室,根据有限公司提供的《湖北黄石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从±0.......

    绿色建筑设计之烟囱效应资料5篇范文

    绿色建筑设计 --------动态节能技术 在静态节能技水中,其中一项设计思想是“提高幕墙气密性能减小热量对流损失”。而动态节能拄术是在采用静吝节能技术构建的建筑幕墙基础上......

    建筑设计

    微机绘图大作业经过1周的上机练习,同学们已经能够掌握天正绘图软件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我们再通过完成一个大作业,来系统加深软件使用技能并进一步提高应用技巧,最终达到初......

    建筑设计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系列指导书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课程学习指导书 (配套教材:《高层建筑结构》) 贾 彬 编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二○○六年六月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