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王维诗《画》教学设计-word文档

时间:2019-05-12 16:33: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王维诗《画》教学设计-word文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王维诗《画》教学设计-word文档》。

第一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王维诗《画》教学设计-word文档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王维诗《画》教学设计

《画》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伤。全诗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无穷,历来为人传诵。今天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王维诗《画》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大家哦~

教学目标:

1、会认“远、色”等11个生字,会写“人、火”等4个生字。认识偏旁“辶、忄”。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远”与“近”、“有”和“无”、“来”与“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写有反义词的头饰;一幅山水画(题写“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生字卡。

教学重点:

练习朗读、认字。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收入诗句

1、呈现一幅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画》的20个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师:小朋友,大家看到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

师:会认这四个字吗?(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再抽读)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师: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如生发现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直接板书课文的四句诗。如不能发现,则直接引导学生与书上的《画》比较)

2、学生读诗

师:四句诗中,你会认哪些字呢?读一读。

师:哪些字不会认,请用铅笔标出来。

二、初读正音,突出重点

1、学生自读诗句,用铅笔标出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自读,同桌互读互考。发现不对的,同桌教读。

3、全班齐读,轮读。

4、教师用生字卡片个别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1个生字。注意倾听下列生字的发音:“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近、春、人”是前鼻韵母,“声、惊”是后鼻韵母。有错及时纠正。

5、学生自由读,重点抽读,抽读重点。用生字卡抽读,主要抽读“声、春、近、人、惊”等5个易错的重点字;再抽读学生中平舌翘舌、前鼻韵母发音不准的重点学生。全班齐读。

提示新的偏旁:“辶”叫“走之旁”;“ 忄”叫“竖心旁。

三、背诵诗句,领会其义

1、看谁背诵得最快。(学生自由背诵)

2、背得不错!你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跟我们平时看到的现象正好想反)

师: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

师: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3、读一读,看看两道诗有什么不同。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

(待学生发现交流后)师总结性引导: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有“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如果学生说出是“画”,则肯定学生的答案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画”;若学生说“照片”,也肯定学生的答案“照片”也是图画的一种方式”。)

4、戴头饰,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 什么是来,什么地去?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2)高矮 哪种是高,哪种是矮?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3)远近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4)白黑 什么东西白,什么东西黑呢?说说相反的例子。

(5)晚早 什么晚,什么是早?说说相反的例子。

(6)读一读5组反义词。

四、写字指导,练习书写

1、呈现“人、火、文、六”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4个字形的笔顺、笔画特点。注意“火”先写“点”,再写短“撇,第三画是长“撇”,最后是“捺”。

2、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人”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的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4、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板书设计: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第二篇: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画》教案

牛场小学:王华

课时目标: 认识11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走之、竖心旁。2 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感受美景。教学重点难点:识记生字。教具准备:生字卡、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几个谜语,看谁最先猜出答案:①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花生)。②头戴小红帽,身穿大白袍,走路摇摇摆,游泳稳又快(鹅)。接下来这个可要听仔细了: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是什么?为什么是画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画》。二 看图说话 图:两个小朋友正在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那高兴的样子可真让人羡慕,我们也去看看。一分钟时间,请与你的同桌说一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2 指名说。

(激励:谁能说的完整些?可以由远及近,把看到的都说出来?谁能运用想象,说的更好些?)点评:刚刚同学们说得好极了。这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图上有高山流水,远处有一棵棵挺拔的树木、一座座整齐的房屋,近处还有美丽的鲜花和可爱的小鸟,美极了!三 识字 自由读一遍课文,有不认识的字,我们请拼音朋友帮忙,读准字音。2 初识生字。很多同学已经读完一遍了,在这篇课文中有许多的生字宝宝需要大家认识,请你对照课文下面的生字栏,先看一遍,再从课文中找出这些生字圈出来,读一读、认一认。3 识字。

课件出示:远近还 惊 色 听 无 声 春 人 来 ⑴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强调:yuan wu jin jing ting se sheng 的发音 ⑵形。

学了这么多生字,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呢?

①观察偏旁:“远”“近”,说说两个字的相同之处?

有共同的偏旁:走之。例:还„

“惊”:左边竖心旁,右边北京的京,合在一起惊惊惊。②编字谜:三人日下去春游——春

米上加横竖出头——来

③换一换:天——无 入——人近——听 ⑶意。

游戏:组词认字。

规则:选部分学生拿生字卡,教师和学生说词语,如果词中出现生字卡上的字,就高举过头读两遍。四 课中休息 五 朗读古诗 1 师配乐范读。指名读。谁来试一试模仿老师读?(男同学听发音,女同学听像不像)3 点评。

4自由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5好多同学喜欢第一、二句,谁来告诉我喜欢的原因?

提示:很美。读出喜欢的感觉、美的感觉。6第三、四句同样很美,我想听一个同学先读、齐读。提问:春天去了怎么花还在呢?人来了,小鸟却不理我们,这是为什么?——原来这是画!7多种方式读:

① 指名分:一三、二四读,男女分读。② 分组读:一二组读前两句,三四组读后两句。③ 齐读。④ 配乐读。8背诵 六 小结

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11生字,学习了课文,你们快乐吗? 板书设计:

第三篇: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1

一、说教材特点

《画》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课文部分第一课的内容,这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诗人用优美、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山水图,紧紧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课文里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看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色。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读:能够正确拼读拼音,读准古诗的每一个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

认: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认识11个生字。

理解: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学生反复地拼读,同桌正音,等方法,使学生读准每一个字音。学生通过听,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分小组朗读,齐读等不同的训练方法,能够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

⑵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无形地识字,再通过齐读,开火车读,男女读等方法巩固生字。

⑶通过学生自己找反义词,读反义词,理解反义词,再记住它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反复朗读,了解古诗内容,懂得这首古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三、说教学策略

1、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初读古诗,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这一点非常重要,假如学生连字音也读不准,哪来读的感悟。这里我安排了各种读法,由于学生已经学了所有的汉语拼音,能够独立地拼读音节,所以我先让学生自己拼读,再同桌互读,接着指名读(3~5名),然后分小组读,最后齐读。通过各种不同读的训练方式,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读好,有些基础比较弱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虽然这首古诗只有20个字,但是里面的字比较难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难区分,比如说“色”读成“shè”,“近”读成“jìng”,还有“听”、“声”、“春”、“惊”。“近听水无声。”这一句特别难读,学生容易把“近听”这两个字都读成后鼻音。我把这些字着重让学生练读,分开读,连起来读,放在诗句里读,直到学生读好为止。

2、细读古诗,读出韵味

细读古诗,就是要读好古诗。怎样读好,读出古诗的韵味?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朗读起来琅琅上口。为了使学生读出味儿来,读出感觉来,我设计了两个环节:①

让学生听读,我范读,学生听;②

标上停顿记号“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划两条线的地方声音延得长一点,划一条的地方声音延得稍微短一些。然后反复练读,采用自由读,个别读,男女读,小组读,配乐读多种形式,最后熟读成诵。

3、诵读古诗,读懂诗意:

我这里所说的“懂”,并不是说要说出每个字词的意思。根据一年级的特点,我只要求学生初步知道这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画。“水无声”、“花还在”描写的就是这幅画。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再反复读。读好后,我例举诗中的.一组反义词“远——近”,通过采用各种形式反复地读,让学生们理解什么是反义词,然后到书中找出其他两组反义词。

4、背读古诗,加深体会:

学生通过不同方式不断的练读,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能背出了,还不会背的学生,让他们课后再读,要求人人会背,这样就能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5、字词训练,反复认读:

在教学本课生字时,先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通过前面学生反复地读课文,再让学生圈出自己已经认识的字,这时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所有的字。当生字与生动有趣的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识字难度就大大降低了。然后我把要求掌握的生字拿出来,反复练读,采用齐读,开火车读,男女读,读的时候及时正音。然后把拼音擦了,再练读。通过这样反复认读训练,达到识字教学的目的。

本节课要学生会写两个生字“人”、“火”。写字时,首先还是要规范写字姿势,这是他们入学时就反复强调的。其次要着重强调写字的笔顺,要求学生一定要严格按照笔顺来写。最后要求写好每一笔,摆好每个字的结构。每课书后面都有“描一描,写一写。”我在教学这两个生字时,自己先在黑板上示范,然后让学生书空,书笔画,再描一描,最后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写一写,让学生在课内完成。

通过初读、细读、诵读、背读、认读这五部曲的层层深入,完成了读的教学目标。

当然,以上设计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诚望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忄”、“凵”。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难点是了解诗意。

【教学准备】

学生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游览,让他们看看山、水、花、鸟,亲身厂家大自然的美丽。一幅山水画,认字卡片及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2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

1、激趣:老师带来一样东西,请大家先闭上眼睛,等我数到三下再睁开眼睛。(教师边数数,边贴出图画,准备给学生一个惊喜)

2、指导整体观察图画,学生自由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感受。

3、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山、水、花、鸟。

二、学习课文

1、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山水画,现在来学一首古诗吧!

2、指导熟读诗句:

⑴学生借助汉语拼音练习读准字音。

⑵指名读诗句。师生共同正音,重点指导读准:“远、近、春”、“惊、听、声”、“色”等前后鼻韵母和平、翘舌音的生字。

3、理解诗句:

⑴四人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⑵猜谜:这是一首谜语诗,请大家猜猜谜底。(板书课题:画)

⑶结合图说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4、朗读古诗:

⑴师配示范读。学生闭上眼边倾听边在脑海中展现画面。

⑵指导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背诵诗文:

教师说诗意,学生说诗句。

依据板书,自己练背,同桌互查。

指名背诵,齐背。

5、识字:

⑴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⑵记忆字形,小组讨论:你认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用了哪些好办法?

用熟字形记忆“人”和“无”;区别“人”与“八”“入”、“无”与“天”音形义。

用熟字加笔画记“来”。

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认记“看”和“惊”,认识新偏旁“忄”。

用熟字和偏旁的方法记。启发学生发现“还、远、近”都是半包围结构,“之”旁里面都是熟字。

比较“远”和“近”、“近”和“听”的.字形。

6、写字:

⑴观察生字“人、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学生按笔顺先书空后练写。

⑵展评。

7、实践活动。回家找谜语,开展谜语竞猜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学过的生字,会在田字各中写“文”“六”两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创设情境,领会诗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惊、无、近、来、还、人”。

2、读句子找生字朋友,在具体语境中,巩固识记部分生字。如:

⑴春雨细细地下,远山变成了绿色。

⑵我听见小学生在大声读书。

⑶指名背诵课文。

二、学习诗句中的几对反义词

1、理解“远”和“近”:

⑴出示“远”和“近”两个词,让学生指着图,说说谁在“远处”,谁在“近处”。

⑵用“远”和“近”口头造句,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如:谁离老师远,谁离老师近;谁家离学校远,谁家离学校近。

2、出示诗中另外几组反义词,让学生找。

3、师生对说反义词,或同桌互说反义词。

4、说说生活中你还认识了哪些反义词。

5、做游戏:把“我会说”中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在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

三、写字

1、观察“文”与“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学生按笔顺选书空后练写。

3、展评,

四、创设情境

1、指名一位学生扮演小诗人,先站在教室后,一边看画面上的山,一边说“远看山有色,这山上一片翠绿,真美啊!”又走近图画,一边听一边说:“近听水无声,画上的流水一点声音也没有。”。小诗人指着画上的花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在盛开。”他又做赶鸟的动作,大家一齐说:“人来鸟不惊。”

2、多请几名学生上台表演并评议。

【板书设计】

远看山有色,山有──无

静听水无声。水

春去花还在,花去──来

人来鸟不惊。鸟

4、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人教版

《画》为初唐诗人王维所做的一首五言绝句。今天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人教版,希望能帮到大家哦~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3

一、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5个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部首。

三、教具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挂图。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平时我们看了许多画,今天请同学们仔细地来看一幅图,看看这幅画画面上画了些什么?(用红笔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

2、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来看看。

二、创设情境、补充诗句。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远看有色。)

2、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近听无声。)

3、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为什么它还开着?

(板书:春去还在。)

4、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三、齐读诗句,板书课题。

1、齐读诗句。

2、给诗加上题目。

3、弄清题目与诗句的关系。(谜底谜面)

四、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找出生字并划上线,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

4、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五、齐读课文,试着背诵。

1、齐读课文。

2、试着背诵。(以最先用红笔板书的“山、水、花、鸟”四个字为线索来背。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课文。

2、找搭当背诗句,说诗意。(一人背一人说)

二、自学生字。

1、学习新的偏旁。

2、读课文,划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

3、分析字形。(说说你是怎么记的)

(1) “画”半包围结构。上面是“一”,下面中间是“田”,外面是“”。组词:画画,图画、画笔。

(2)色:上下结构,上面是“”,下面是“巴”。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等。

(3)听:左右结构,左边是“口”,右边是“斤”。斤的笔顺是:

(4)无:无一天,“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天”第四笔是“”。

(5)春:上下结构,上部是“”,下面是“日”,组词:春天、春色、春光。

(6)人:“人”可以与“八”比较。“人”撇笔长即捺笔低于起笔。

4、巩固生字。

(1)抽读卡片。

(2)口头组词。

5、指导写字。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

2、通过多元的识字方法,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解“犹豫、赦免、稚拙”等词语的意思

重难点

1、会认、会写生字,理解新词意思。

2、通过多元的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乐学善思办法

1、用开火车读、抢答、游戏等方法理解词语、熟记生字。

2、用小组赛PK赛的形式识记字形。

教学流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掌声》和《一节特殊的课》两课文,同学们可以尽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自学生字。争当记字“小明星”师板书课题

二、读文识字,培养能力

1、学生默读课文,画己喜欢的词语和生字

2、组内交流,互学互助展示词语,理解意思,不懂的词查找词典、字典互考认字,互助组词

3、汇报展示,多元认读

(1)生汇报字词(师板书)

(2)学生齐读,指读,轮读字词并组词,强调多音字字音

(3)抢答词语的`意思(优者奖星)

4、板前检测,认字注音

(1)开火车式给读字注音

(2)学生

5、识记字形,争夺明星

(1)学生汇报记字方法

(2)评出“记字小明星

三、重点指导,关注书写

(1)找出易错的字“圈、英、刷”

(2)书写时主笔的定位。

(3)学生书写在写字本上

四、作业,书写写字书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3个字。认识2个笔画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和朗读课文。

2、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

教学准备

悠扬的江南音乐、多媒体课件(或彩色粉笔)、字卡、词卡、导游旗帜、江南旅游介绍(介绍中包含有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等

教学过程

一、推荐旅游景点,组织小小旅游团。

1、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今天我这位导游想向各位推荐一个特色旅游景点,不知道各位是否有兴趣听我介绍一下。

2、用多媒体或是小黑板等展示旅游介绍。(介绍中包含有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

3、导游展示旅游景点介绍(文字全部注音),游客阅读。

各位游(you)客你们好,欢迎您阅读我们旅行社推出的江(jiang)南(nan)游介绍。江南一带位于中(zhong)国的东部,那里物产丰富,有“鱼米乡”之称;那里河流(liu)密布,两岸(an)树(shu)木茂密,禾苗(miao)油绿(lv)。在那里,您可以乘坐“竹排(pai)”这种特殊的水上交通工具领略如画美景。

4、各位小游客,对我们的旅游景点满意吗?如果介绍中的字让您为难了,请跟我读。学习红色字。

5、出示字卡(排、中、游、流、唱、两、岸、树、苗、绿、江、南),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

6、出示词卡(江南江水禾苗树苗树木树叶竹排木排两岸两天绿色绿地中国旅游流水河流唱歌),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

7、再读景点介绍。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教案精品

8、老师(导游)挥动导游旗,愿意参加这个旅游团的小朋友请报名。咱们出发吧!

二、乘竹排,畅游江南美景。

1、师:我们乘着飞机越过高山、河流,向着江南飞去,白云在向我们招手,太阳在向我们微笑。到了江南以后,我们开始了愉快的旅行。(播放江南乐曲)

2、多媒体展示“竹排”画面(或简笔画勾勒“竹排”)

导游:这是江南特有的水上交通工具,我们将乘坐“竹排”顺流欣赏两岸的美景,愿您此次旅途开心!

3、演示课件,展现课文中动态图画。游客们你们都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可以和身边的其他游客交流交流。游客们你们觉得江南的景色怎样?可以谈谈吗?请生交流。

4、看来大家非常喜欢江南的景色,我也和你们一样喜欢,我还写了一首小诗来赞美江南的景色呢,大家有兴趣读一读吗?

5、多媒体展现课文内容。开展多种形式朗读:示范读,个别读,同桌读,配图画读,配音乐读,赛读等形式。

6、游戏:我会找(在相应的图画旁贴上字条)

字条: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

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

三、创造性朗读:我也试着做导游。

小朋友们,喜欢这次江南游吗?你知道江南还有什么迷人景色吗?谁能做导游介绍介绍?老师建议你们用上书中的诗句,会把这个地方介绍得更美,看哪些导游最受人欢迎呢?

四、复习巩固生字,书写生字。

1、(课件出现生字)同学们书背得很好,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生字,注意读准生字读音。

2、开小火车认读生字。

3、现在请同学们拿起课本起读带有生字的词语。(课件出示)

4、今天我们来学习几个新的偏旁部首。“木字旁”“草花头”“绞丝旁”(先板书)这几个偏旁你认识吗?你想跟它交朋友吗?指名说。

5、老师正音后全班跟老师齐读。

五、学习写字

1、今天,我们除了学习新的部首还要学会新的笔画。“横折、横折钩”(先板书)你知道这笔画名称吗?指名后齐读。

2、我们还要学习写三个生字,谁能带读这三个生字的读音?小老师谁来当?

3、请小老师带读。

4、现在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三个生字?(小组汇报)

5、你能为这三个生字组词吗?

6、好,现在看这三个字的笔顺,注意它们在田字格的位置。(课件出示)

7、跟老师书空。

8、写在语文书上。

9、投影生字评议。

1、出示带田字格的“口、日、中”三个生字。

2、读准字音(日、中为翘舌音),认清字形(都为独体字)。

3、同桌交流看准关键笔画。

4、谈谈书写时注意的笔顺。

5、学生描红、书写。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6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来一个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8个。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从小就要懂得分工、合作的道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小学中真正做到分工、合作。

4、完成“语文天地”中“初显身手”。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语文天地”活动。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课文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海洋世界吗?海洋世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如果让你画美丽的海洋,你画些什么?

2、指名说说。

3、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一些小朋友是这样画海洋世界的,好吗?

4、板书课题:《画里少了什么》(学生齐读两遍)

二、新授。

1、初读课文。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2)出示生字:

*指名教读。

*“开火车”读。

(3)出示生词:

绘画

搬到

画卷

除了

珊瑚

联合

剩余

班级

一群

同桌读、男、女同学接读。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1)指名分段读,并指名评价。

(2)在小组合作中学习:

①a再读课文,说说画里到底少了什么?为什么会少?

b指名回答。

c自由读第6——14自然段。

d分角色朗读6——14自然段。

e齐读6——14自然段。

②a讨论说说:他们的画里为什么只有大鱼呢?

b指名说说。

c自由读16自然段。

d小组中读16自然段。

e齐读16自然段。

③齐读课文。

a说说:画里少了什么?

b指名说说。

c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道理?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d指名说说。

3、小结:同学们,我们想为集体做一件好事,是需要

大家分工合作。

4、朗读课文。

正确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完成“语文天地”中“初显身手”。

*出示题目:请你和同学们一起,画一幅真正的《海洋世界》图。

*小组中开始活动。

*各组展示,并评出最好的。

三、布置作业: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板书设计:

画里少了什么

分工

合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7个字,并掌握每个字的笔顺规则。

2、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教学重难点:

1、书写“班、绘、除、联、群、剩、余”7个字。

2、抄写词语。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田字格黑板。

课型:写字课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文《画里少了什么》。

2、出示8个生字,学生认读。(开火车)

二、新课:

1、出示要写生字,学生认读。

班、绘、除、联、群、剩、余

2、学生分析字形,互相交流。

3、书写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生字。

(2)指名上台书写,并指名评价。

(3)书写生字,每字3遍。

(4)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绘画

显眼

其中

剩余

争先恐后

*抄写词语。

(5)合作学习:

*小组中,选出写最快、最好的作业,评选出来。

*上台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书写的。

三、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每字3遍。

2、抄写词语。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识“排”等12个生字,会写“口”等4个字。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初步感受

1、导入:我们祖国有着秀美的风光,北国的冰雪,高耸的白杨,南国的椰林,婀娜的杨柳。刚毅秀美,各有特色。今天我们就要来欣赏一下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光。(课件出示图片)小朋友们看,江南的风光多美啊,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条河,河里有小鱼跳出了水面。天空中有两只燕子飞来了。河的两边还有很多的树、禾苗、草地,都是绿色的。远处还有几幢房子,很漂亮……

2、师:江南的风光那么美,树木都是绿油油的,那里的`人也很美。你们看,谁来了?(课件演示:小朋友撑着竹排慢慢过来。)他是怎样来的呢?

3、板书:竹排

了解竹排的形状与用途。

师:看图说说竹排是怎样的?它有什么用处?

(通过交流知道竹排是江南水乡重要的交通工具,也可在此联系竹排的形状来记排这个字。)

4、师:在那么美的风景里,撑着小竹排,欣赏着两岸秀丽的风光,真令人陶醉。让我们也去感受一下吧!

二、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1、初读课文

师:书上又是怎样来描写江南美丽的景色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请小朋友们自己来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注意要读准字、词、句。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师:请小朋友看看上面的这些生字朋友,你都认识它们吗?赶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3、小组合作,认记生字。

师:现在请四人小组合作,你们想想好办法来记住这些字,看哪组记得最多。

4、游戏:“捉气球”。

(课件演示:每个气球上标有生字,读对了就用鼠标点击生字,把气球定住。)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谁愿意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3、小组合作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4、小组交流汇报

5、全班齐读课文

四、书写指导,掌握结构

1、谈话导入:小朋友,我们已经会写了好多字,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来学写几个新的字,你们有信心吗?

2、出示“口”,学生认读并组词

仔细观察,掌握结构

师:观察“口”这个字,我们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怎样写才好看?

3、师范写,生书空

4、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5、展示学生作业,生评议

6、继续写,争取比前一个有进步

7、同样方法学写其它的汉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认读(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二、合作交流,解疑质疑

1、读读想想,鼓励学生质疑。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3、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在不明白的地方上做记号。

4、四人小组交流问题,能在小组中解决的就直接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待会全班交流。

(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密”是什么意思?②为什么说江南是鱼米乡?

③小竹排是在水里游的,书上为什么要说“小小竹排画中游”?)

5、小结:江南一带河流很多,河里有许多鱼虾。那里还种了很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因此人们都把江南一带叫做“鱼米乡”。正因为这里很美,就像一幅山水画,所以才会说“小小竹排画中游”。

6、师补充课题,生齐读课题“小小竹排画中游”。

7、朗读指导。

a在这么美的地方,撑着竹排,看着两岸优美的景色,你的心情怎么样?

b那你能用快乐的心情来读一读吗?你自己来试着读一读。

c谁来试试看,把你高兴的心情读给大家听?(指名读,齐读。)

d拓展活动:评选“金嗓子”。(小组推荐人选,师生共同评比。)

e配乐朗读课文: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江南水乡美丽的风景,鼓励学生用适当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激发想象,丰富情感

⒈悟江南:小朋友都去过江南的很多地方,你能把你在旅游时看到的、听到的说给其他的小朋友听吗?

生交流介绍,师点评并指导说话。

⒉画江南:在课本的江南插图上填上美丽的一笔。

⒊诵江南:让学生根据画的内容改编课文。

⒋赞江南:小竹排顺水游到了江南的其它风景名胜区,让学生进行情境说话练习,说几句赞美风景的话。

四、课外拓展,实践活动

收集江南风景图片在教室中展览。

查找自己旅游时拍摄的照片,下节课向同学介绍旅游风景点的美丽风光。

9、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9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走进第五单元,我们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认识了古代的大思想家,欣赏了美丽的古代神话,走进了雄伟独特的赵州桥,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幅古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板书课题)

2、揭题:你知道“名扬中外”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自己理解回答)

说的真好,“名扬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国外都很有名气。(齐读课题)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发言)

(这是一副怎样的画?画上都有些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二、明确学法,初步感知

课题序号的右上方有个星号,表示这是略读课文。今天我们就根据阅读提示来学习这篇课文。

1、通读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并了解这幅画的画名、作者、年代、大小。

2、出示阅读提示:读了自读提示你知道了什么?(阅读方法:看图读文;阅读要求:知道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

3、自由阅读:请大家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找到答案后,四人小组内交流。

4、初步感知: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学生汇报)

(1)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2)画上的街市非常热闹,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3)介绍了北桥头的场景。

(2)我们分别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人物丰富、街市热闹、情景传神(相机板书)

三、精读课文。

1、现在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让我们一起再欣赏一下这幅画吧。

2、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神、赞叹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图的喜爱。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读懂了课文,你一定会更喜欢它。想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呢?引导学生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白学这一课可以用“图文对照法”。

3、自由读文,对照图画,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那些内容?简单地标注在文字旁边。

4、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1)读第2小节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通过读句子,并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体会张择端花了很大工夫,画出来的画了不起。

(2)读第3小节,重点也是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从而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3)读第4小节,先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老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5、朗读课文第5小节。引导学生: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你想说什么?

小结:难怪有人说《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的一个小百科全书,我们可以从画卷中看到宋代各种各样的行业,还能看到热闹的街市、有趣的场景,仿佛置身于八百年前的的古都,了解到当时的民俗、民风和人民的生活场景,真是画中瑰宝,《清明上河图》不愧为(齐读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四、再赏美图,抒发情感

1、再现画面,激情朗读第五自然段。

2、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名画,现在你最想说什么?你会怎样它,赞美它!(学生自由表达)

3、(出示小诗)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记住这幅名扬中外的画。(齐读)

历经风雨八百年,繁华古都在眼前。

千姿百态众生相,尽在绵绵画中间。

名扬中外震国威,惊世之作传万年。

课堂练习

作业安排

1、把《清明上河图》介绍给家长朋友,与大家共享。

2、搜集更多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为下节课的《口语交际》作好准备。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教学方法】

情境法欣赏法朗读法

【教学媒体】

1、课件或挂图,民族音乐的磁带。

2、学生课前自制的生字卡片,水彩笔。

【教学时数】

2课时。

一、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5个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部首。

三、教具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挂图。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平时我们看了许多画,今天请同学们仔细地来看一幅图,看看这幅画画面上画了些什么?(用红笔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

2、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来看看。

二、创设情境、补充诗句。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远看有色。)

2、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近听无声。)

3、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为什么它还开着?

(板书:春去还在。)

4、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三、齐读诗句,板书课题。

1、齐读诗句。

2、给诗加上题目。

3、弄清题目与诗句的关系。(谜底谜面)

四、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找出生字并划上线,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

4、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五、齐读课文,试着背诵。

1、齐读课文。

2、试着背诵。(以最先用红笔板书的“山、水、花、鸟”四个字为线索来背。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课文。

2、找搭当背诗句,说诗意。(一人背一人说)

二、自学生字。

1、学习新的偏旁。

2、读课文,划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

3、分析字形。(说说你是怎么记的)

(1) “画”半包围结构。上面是“一”,下面中间是“田”,外面是“”。组词:画画,图画、画笔。

(2)色:上下结构,上面是“”,下面是“巴”。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等。

(3)听:左右结构,左边是“口”,右边是“斤”。斤的笔顺是:

(4)无:无一天,“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天”第四笔是“”。

(5)春:上下结构,上部是“”,下面是“日”,组词:春天、春色、春光。

(6)人:“人”可以与“八”比较。“人”撇笔长即捺笔低于起笔。

4、巩固生字。

(1)抽读卡片。

(2)口头组词。

5、指导写字。

板书设计: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

★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谈话引入

①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

教师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齐读课题,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二、自主阅读,理解内容

①平时我们遇到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学法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②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三、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①“我来告诉你!”

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

(注意:相同内容不重复交流)

②“我要请教你!”

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帮助解答。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①教师启发思考: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准备读给大家听。

③展示台: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说)。

五、课外作业

把近期了解到的我国传统文化整理一下,准备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八百多年人物街市

(完整保存)五百多个热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忄”、“凵”。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难点是了解诗意。

【教学准备】

学生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游览,让他们看看山、水、花、鸟,亲身厂家大自然的美丽。一幅山水画,认字卡片及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2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

1、激趣:老师带来一样东西,请大家先闭上眼睛,等我数到三下再睁开眼睛。(教师边数数,边贴出图画,准备给学生一个惊喜)

2、指导整体观察图画,学生自由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感受。

3、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山、水、花、鸟。

二、学习课文

1、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山水画,现在来学一首古诗吧!

2、指导熟读诗句:

⑴学生借助汉语拼音练习读准字音。

⑵指名读诗句。师生共同正音,重点指导读准:“远、近、春”、“惊、听、声”、“色”等前后鼻韵母和平、翘舌音的生字。

3、理解诗句:

⑴四人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⑵猜谜:这是一首谜语诗,请大家猜猜谜底。(板书课题:画)

⑶结合图说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4、朗读古诗:

⑴师配示范读。学生闭上眼边倾听边在脑海中展现画面。

⑵指导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背诵诗文:

教师说诗意,学生说诗句。

依据板书,自己练背,同桌互查。

指名背诵,齐背。

5、识字:

⑴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⑵记忆字形,小组讨论:你认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用了哪些好办法?

用熟字形记忆“人”和“无”;区别“人”与“八”“入”、“无”与“天”音形义。

用熟字加笔画记“来”。

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认记“看”和“惊”,认识新偏旁“忄”。

用熟字和偏旁的方法记。启发学生发现“还、远、近”都是半包围结构,“之”旁里面都是熟字。

比较“远”和“近”、“近”和“听”的字形。

6、写字:

⑴观察生字“人、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学生按笔顺先书空后练写。

⑵展评。

7、实践活动。回家找谜语,开展谜语竞猜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学过的生字,会在田字各中写“文”“六”两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创设情境,领会诗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惊、无、近、来、还、人”。

2、读句子找生字朋友,在具体语境中,巩固识记部分生字。如:

⑴春雨细细地下,远山变成了绿色。

⑵我听见小学生在大声读书。

⑶指名背诵课文。

二、学习诗句中的几对反义词

1、理解“远”和“近”:

⑴出示“远”和“近”两个词,让学生指着图,说说谁在“远处”,谁在“近处”。

⑵用“远”和“近”口头造句,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如:谁离老师远,谁离老师近;谁家离学校远,谁家离学校近。

2、出示诗中另外几组反义词,让学生找。

3、师生对说反义词,或同桌互说反义词。

4、说说生活中你还认识了哪些反义词。

5、做游戏:把“我会说”中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在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

三、写字

1、观察“文”与“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学生按笔顺选书空后练写。

3、展评,

四、创设情境

1、指名一位学生扮演小诗人,先站在教室后,一边看画面上的山,一边说“远看山有色,这山上一片翠绿,真美啊!”又走近图画,一边听一边说:“近听水无声,画上的流水一点声音也没有。”。小诗人指着画上的花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在盛开。”他又做赶鸟的动作,大家一齐说:“人来鸟不惊。”

2、多请几名学生上台表演并评议。

【板书设计】

远看山有色,山有──无

静听水无声。水

春去花还在,花去──来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13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所以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展开想象,乐于表达,结合图画感知自然美、

另外,应当明确——古诗是识字的载体,识字始终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这个重点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除了通过反复认读、多次强化巩固认知以外,教学中还要大力开掘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来识字、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等,让识字自然地与阅读、看图、想象、游戏整合在一起,让识字变得更轻松、

课前准备

1、写有反义词的头饰;一幅山水画(题写“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1、教师呈现一幅彩色的大幅的课文插图、(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教师引学: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些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

3、教师引问:会认这四个字吗?引导学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抽读等多种读书方式进行朗读、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图上还有——),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5、教师导言: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

预设:如生发现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直接板书课文的四句诗、如不能发现,则直接引导学生与书上的《画》作比较、

6、学生读诗、

7、教师引学:这四句诗中,你们认识哪些字呢?读一读、哪些字不认识?请用铅笔标出来、

设计意图:由看画引入读诗,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图中有诗,诗中有画、在读诗看画中认识事物和生字,把读诗、学字引入活动情境中,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致、

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

1、学生朗读诗句,对于在自学过程中用铅笔标出不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朗读,同桌互读互考、同桌之间充分发挥合作和帮扶的精神,把会读的大声读一遍、如果发现同桌读错了,一定要教给同桌多读几遍、

3、全班齐读,齐读之后轮读、考查学生是否都会读了、

4、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0个生字、注意倾听下列生字的发音:“色”是平舌音,“声”是翘舌音;“近、远、还”是前鼻音,“声、听”是后鼻音、有错及时纠正、

5、学生读生字,教师检测、

(1)学生自由读、

(2)重点抽读,用生字卡片抽读,主要抽读“声、色、近”3个易错的重点字、

(3)抽读重点字、

(4)全班齐读、

6、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古诗,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

7、学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读诗节奏,纠正字音、

8、师导学:下面我们开展一个朗读比赛,比一比读古诗的时候,谁声音最洪亮,句子读得最正确、最流畅、

9、学生先在小组内赛读,选出优胜者一名,然后派优胜者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赛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选手、

设计意图:本环节遵循了汉字认知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结合古诗这个语境,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而且还能在语境中加深对汉字音、形的印象,感受汉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先看图读诗句,再识字、通过初读古诗,读通句子,认读和积累本诗中的词语,学生们扫除了生字障碍、读通、读顺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思想也有了整体的感知、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引导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感悟和体验语言的优美、

三、熟读成诵,感知大意

1、教师导言:同学们朗读得很棒啊!我想很多同学都已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得最快、

2、学生自由背诵、

3、教师抽测学生背诵古诗情况,表扬背诵好的同学,鼓励背诵稍慢的.同学、

4、教师引言:大家背得不错!你们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这首诗写的景色跟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色正好相反、)

5、教师引问: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

6、教师引问: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哪位同学见过“山”?说说“山”是什么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7、学生正确朗读两首诗,比较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

8、教师总结: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引出课文题目、

9、学生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找学生现场演一演,体会“来、去”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2)远——近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通过课件演示,体会“远、近”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3)你还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词语?先找一找,然后再说一说或演一演、

生汇报:有—无高—矮多—少早—晚

(4)同桌相互读一读反义词、

(5)教师引领学生游戏:我们一起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吧,我说一个词,你们来说它的反义词,看看谁先找到朋友、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领会诗句的意思,从而体会诗句描写的奇怪现象,原来诗句说的是“画”、组织表演等活动,理解反义词的意思并巩固识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趣味提示,指名背诵古诗、(学生背诵一句,课件出示一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多种形式背诵古诗、

(1)师生搭档每人背一句、

(2)学生分小组在组内互相背诵、

(3)男女生互相比赛背诵、

(4)教师点名挑战背诵、

(5)学生互相点名挑战背诵、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一年级趣味阅读的思想、在各种形式的诵读中,激发学生背诵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同时又在诵读中巩固识字教学、

二、自学生字

1、指导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

2、小组内利用生字卡片识记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导学:拿出生字卡片,找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识记的,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1)“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土+厶=去”;“米+一=来”、

(2)色,上面是“”,下面是“巴”、可以用想象法识字:尾“巴”顶戴个小帽子、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

(3)听,左右结构,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左边是“口”,右边是“斤”,合起来就是“听”、组词:听见、听到、听声、听说、

(4)无:可以用区别形近字的方法识记,“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竖弯钩”,“天”第四笔是“捺”、也可以利用换一笔变新字的方法识记,“天”换一笔变成“无”、

(5)远、还、近:都有“辶”、用偏旁归类法来识记、“近”——“斤”加走之旁;“远”——“元”加走之旁;“还”——“不”加走之旁、

(6)不:猜谜语识字、谜语:“木不出头”、组词:不好、不用、

(7)声:上下结构的字、组词:声音、大声、声乐、声母、

4、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偏旁“辶、”、

5、同桌之间互相考查识字、

6、游戏:识字大转盘、(课件出示转盘,转盘上面标有本课生字)让学生上来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那个字组词并说一句话、巩固识字、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本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教学,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同桌互考、识字大转盘游戏等活动方式,引领学生掌握多种识记汉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三、指导书写

1、呈现“水”“去”“来”“不”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4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教师逐字范写,学生书写、

3、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水”的竖钩写在竖中线上,横撇从横中线起笔、“去”的竖在竖中线上,第一横短,第二横长、“来”的竖要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注意“不”的竖要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点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在书上描红,对比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

6、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指导书写时必须细致、不仅应该从整体上观察生字,还要从笔画的占格位置、正确笔顺,生字的大小,甚至笔画从哪里起笔,怎样收笔都要提醒、教师范写指导要贯穿整个的学生书写过程、

四、积累诵读

1、教师导言:(充满激情)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个字就描绘了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学生拓展背诗,产生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2、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诗,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

3、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通过开展“古诗诵读会”的形式,引导学生积累古诗,激发学生兴趣,丰富积累、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回家为爸爸妈妈猜谜语的活动再现情境,加深印象的同时感受到成就感、

板书设计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教学反思

反思《画》这篇课文的设计与实践,总的来看非常务实:务实的思想、务实的设计、务实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在情境中学习,体现了语文教与学的理性回归、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课识字写字是重点、课堂上,以读为主,始终让“读”贯穿学习、采用不同方式朗读,学生边读诗句边认生字,让孩子既在文中识记生字,又注意了生字的应用、老师在其中少范读、带读,把充分读诗的机会交给学生,而老师在其中借机点拨对重点词的理解,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赏图、读诗、识字是轻松的,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2、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能够从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学生自主自学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根据阅读提示,对照图画,通读课文。

2、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通过图画对照,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让学生当小讲解员讲讲文中涉及的风景和人物。

3、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用恰当的方法来解决。(查字典、观察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历史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

三、教学策略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作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写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学习描写方式,体会语言的生动,在课文学习中理解句子表达效果并体会、积累表达方式的多样性,领悟细节描写的细致。

2、展现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自己讲解学到的内容,提出质疑,选择恰当的方式解决。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在我们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多种艺术作品散发出璀璨的光芒。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名扬中外的古画。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理解词语意思。

(1)什么叫“名扬中外”?名扬中外:很有名气,名字传遍了世界。

(2)让我们一起用赞美的语气再读读课题,读出你的感情。

4、读题质疑。

(1)这幅名扬中外的画叫什么名字?你对他有多少了解?

补充《清明上河图》的简介:闻名中外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不朽珍品,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这幅画是谁画的?这幅画都画的什么?这幅名扬中外的画独特在哪儿?

【设计意图】

让学生对课题产生兴趣,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影响力与艺术价值,激发学生祖国传统文化的崇敬之情。培养对课题质疑的能力,学会思考提问,带着问题读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给我们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让我们了解了这幅名画,知道了关于它的很多知识。

2、指名分段读文,重点正音。三个多音字“作”“溜”“乘”,分别组词。

作zuō(作坊)溜liū(溜冰)乘shèng(千乘之国)

作zuò(作业)溜liù(一溜烟)乘chéng(乘法)

3、请你们试着概括一下每段段意。

第一段:概括介绍《清明上河图》背景。

第二段:写画上人物多,各行各业,各色人物都有。

第三段:写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

第四段:写画面上有险些发生“交通事故”的.场景。

第五段:写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以怎样划分段落?可以分为几部分?

总结:简介、内容、历史价值。

【设计意图】

将语言概括的能力放在理解课文的前期来培养,培养学生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要求抓重点词语。初读的过程中读准字音,完成读通顺、读准确的要求,并能大致概括文章内容。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现在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让我们一起再欣赏一下这幅画吧。

2、出示阅读提示:读了阅读提示你知道了什么?

总结:阅读方法──对照图画读课文。阅读要求──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哪些内容;交流读后感受。

3、读了第一段,你都了解到了什么?

总结:《清明上河图》的年代、作者、名字;尺寸,画面内容;现状。

4、学习第二段。

(1)这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总结:《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

(2)用什么方式描写的?你感受到了什么呢?省略号的含义是什么?

出示课件:

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

小结:用排比的修辞方法描写的。省略号表示画面上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物没有被写出来,表示人物之多。

(3)这段话不仅在写人多,还从哪个方面让我们感受到人多的?在书上把你找到的词语画一画。(从各种行业这个方面,向我们描述了人十分多,有各种职业)

(4)课文不仅详细地给我们举例说明有各行各业的人,还有哪句话向我们直接说明了人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5)请你来说说你的感受,当你看到这幅画上有这么多的人。

预设:体会出张择端花了很大工夫,这么多人都能画出来很了不起。

5、学习第三段。

(1)这段主要写的哪儿?

总结:街市。

(2)你能找出这段的中心句吗?

第一句: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3)这段的结构怎么划分呢?

总起句;各类商店,形态各异的人;画技精湛。

(4)从这段体会到什么: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5)谁来给我们当小导游,发挥你的想象,先给我们介绍介绍街上的人,再补充还会有什么样的?

6、学习第四段。

(1)说说看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

总结:局部情景。

(2)“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如何理解“传神”?

预设:画得十分逼真,就像真的一样!

小结: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或物生动逼真。“传”又读“zhuàn”,如“自传、小传”。

(3)这句话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敬佩)

总结:这句话是一个感叹句,写作者在欣赏画家的作品后,情不自禁的赞叹,所以作者是饱含赞美之情的。请大家也带着这份赞美之情来读读这句话。

7、朗读课文第五段。

(1)这段是在介绍它的历史价值,那么你是怎么理解它的价值的?

能再现八百年前的古都风貌,这是十分难得的。

(2)你想对这幅画的作者说些什么呢?

预设:谢谢您,为我们留下这么好的作品,能为我们再现八百年前的场景,让我们理解到百姓的生活,仿佛看到了他们热闹的场景。

【设计意图】

将内容理解作为文章学习的主线,情感理解作为理解内容后的提升。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及其中油然而生的赞美之情;观察作者的表达方式,将句式与以前学习过的内容相结合,如“有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与《赵州桥》一课的相似句式作比较,对比学习,激发学生读书乐趣。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自由抒发情感,表达心中感慨。

(四)课后思考,扩展延伸

1、谁来为我们当一下解说员,当我们在博物馆看到这幅画时,你会怎么给别人介绍?

北宋名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2、你还知道我国哪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绘画作品,你能说说它们好在哪儿吗?

【设计意图】

在巩固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口语表达的能力,在实际运用中学会熟练、简洁地组织语言。同时也会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在说的过程中这种热爱之情也会油然而生。

(五)布置作业

1、继续了解有关《清明上河图》的相关知识。

2、结合课堂所学内容,回家向父母介绍一下《清明上河图》这幅画。

第四篇: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 陈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5个字。过程与方法: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部首。教法与学法:

师:引导法

生:观察法、朗读法。

教具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挂图。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平时我们看了许多画,今天请同学们仔细地来看一幅图,看看这幅画画面上画了些什么?(用红笔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

2、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1)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2)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3)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4)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来看看。

二、创设情境、补充诗句。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远看有色。)

2、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近听无声。)

3、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为什么它还开着?(板书:春去还在。)

4、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三、齐读诗句,板书课题。

1、齐读诗句。

2、给诗加上题目。

3、弄清题目与诗句的关系。(谜底谜面)

四、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找出生字并划上线,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3、谁愿意把课 文读给 老师听一听。(指名读)

4、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五、齐读课文,试着背诵。

1、齐读课文。

2、试着背诵。(以最先用红笔板书的“山、水、花、鸟”四个字为线索来背。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课文。

2、找搭当背诗句,说诗意。(一人背一人说)

二、自学生字。

1、学习新的偏旁。

2、读课文,划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

3、分析字形。(说说你是怎么记的)(1)“画”半包围结构。上面是“一”,下面中间是“田”,外面是“”。组词:画画,图画、画笔。

(2)色:上下结构,上面是“”,下面是“巴”。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等。

(3)听:左右结构,左边是“口”,右边是“斤”。斤的笔顺是:

(4)无:无一天,“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天”第四笔是“”。(5)春:上下结构,上部是“”,下面是“日”,组词:春天、春色、春光。(6)人:“人”可以与“八”比较。“人”撇笔长即捺笔低于起笔。

4、巩固生字。(1)抽读卡片。(2)口头组词。

5、指导写字。板书设计:

远 看 山 有色,近听 水 无声,春 去 花 还在,人 来 鸟 不惊。

第五篇:《诗配画》教学设计

《诗配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将美术和语文两学科相整合,通过对古诗的诵读和理解,感受古诗的意境,用已学的水墨画技法表现画面,让学生感受两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同之处。本课以春天为主题,鼓励学生说说、写写、画画有关春天的古诗,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以及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认知:通过欣赏,感受水墨表现情趣,学习诗配画的创作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意境的感悟和对水墨能力的运用。

技能:运用传统的笔墨技巧,以春天的古诗为主题,合理构思构图,恰当表现古诗意境。

情感:感受诗、画两种传统文化的相同之处,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诗配画的创作方法,熟练运用笔墨技巧及传统水墨技法表现诗配画,将二者巧妙结合。

难点:巧用笔墨、表达古诗的意境。

四、教学准备:ppt、水墨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知识回顾

课前连续播放山水画图片,学生欣赏作品,初步感受山水画的艺术魅力。尝试了解学生:你画过水墨山水吗?你对水墨画了解多少? 生:中锋、侧锋的运用,山石的勾勒、皴擦等等。生小练笔,师简单评价。

2、导入古诗

出示一张水墨画,问:你觉得这幅水墨画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生:桃树、竹子、鸭子戏水。

师:让我想起了苏轼的一首古诗《惠崇春江晚景》,学过吗? 生读一读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师:画面表现了诗中哪两句内容?(前两句),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3、完成诗配画,揭示课题:像这样根据古诗内容表现画面,把古诗的意境表达出来,称为诗配画。(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感受水墨山水的魅力,温顾前面学习的相关水墨画知识,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运用水墨画知识,结合语文学科中的古诗,给诗配画。

(二)、技法交流

1、交流古诗

师:春天,万物复苏,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除了这首《惠崇春江晚景》,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呢?

生:《春晓》、《清明》、《咏柳》、《鸟鸣涧》······ 拿出纸,写出有关春天的古诗或诗句。

师:唐代诗人王维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春天,送走了他的一位故友,写下了这首《渭城曲》。

ppt出示王维古诗《渭城曲》 生读一读。

师:如果给诗配画,可以抓住古诗中哪些关键词句来表现画面?生:柳树、细雨、饮酒的故人。

师:你的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情境?

2、访问艺术家

出示现代画家傅抱石《渭城曲》。

师:青苍的柳色,带着浓浓的雨意,成为画面的主体,把诗中特有的惜别之情表现了出来。这就是诗的意境。(板书:意境)

师小结:所以给诗配画,首先就要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再进行景物的描绘。(板书:抓住词句、描绘景物)

师:仔细观察,画面中用到了哪些水墨技法?

生交流、师小结技法:中锋勾勒枝条、人物,绿色晕染出柳色、淡墨晕染远山、云雾,突出整首诗的意境。(板书:突出)

【设计意图】:以春天为主题,让学生先说说、写写有关春天的古诗。通过欣赏大画家的作品,感受诗的景物描写与画面表现之间的关系,掌握水墨画的表现技法及诗配画的创作方法,体会诗配画的意境美。

3、欣赏学生作品

出示学生作品2幅《绝句》、《游园不值》

师:与大师相比,学生的诗配画又有着怎样的异曲同工之处呢? 学生欣赏,比较作品的意境、技法的运用。

4、教师示范

以古诗《忆江南》为例,示范。

出示古诗,可以抓住古诗中哪些关键词来表现景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可以用哪些水墨技法表现画面?(浓墨中锋表现房子、河岸、皴擦泥土,逆锋表现江边的树,大红和曙红点染桃花,淡墨晕染远山、花青晕染江水)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难点之在,通过欣赏学生作品,了解更多的诗配画表达的诗的意境,教师的示范中将更多的水墨技法呈现,让学生不仅了解诗配画对诗的传递的过程,更能深刻掌握水墨画的构图与章法。

(三)自主表现

给刚刚的古诗配画。想一想可以抓住哪些关键的景物表现画面,用熟悉的水墨画技法突出古诗的意境。

(四)评展作品

组织学生根据古诗内容评价作品。对画面的构图、意境的表达、技法的运用、墨色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大胆用笔,自主创新。

(五)课后延伸

出示完成的画作:在《忆江南》诗配画空白处写下古诗句,让学生注意字句的排列,从右往左书写,最后落款,刻上印章。

鼓励学生课后也能在画面空白处添加诗句,将绘画与书法巧妙结合,完善作品,体现诗配画的内涵。

【设计意图】:将古诗与画面相统一,二者结合,真正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同之处,更加完善作品,真正体现诗配画特有的魅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板书设计:

诗配画 水墨画 抓住词句 中锋、侧锋

表现景物 浓、淡、干、湿 突出意境 勾、皴、点、染

下载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王维诗《画》教学设计-word文档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王维诗《画》教学设计-word文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配画》教学设计

    《诗配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诗配画,培养学生对古诗意境的感悟。 2.运用自己的绘画技巧,以月亮古诗为主题,合理构思构图,恰当表现古诗意境。 3.感受诗、画两种传统文化......

    《诗画童年》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我想》、《童年的水墨画》、《山村孩子的画》教学目标1、 能够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通过朗读,学习“想象”“入情入境”等朗读技巧3、 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分类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分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第40页练习六1~3题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加法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加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例题及做一做,第27页练习三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

    画汽车(人美版)一年级美术上册教学

    画汽车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分析,学习概括、表现不同种类的汽车的外观特征。 2.在对汽车的观察分析表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发展综合学习能力。......

    一年级《画》教学设计

    《画》教学设计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猜一猜》“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

    (部编)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 (共五篇)

    《画》教学设计 学校:南村镇梅江小学 班级:一年2班 教师:邬嘉励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字归类等方法,认识10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四个字。认识“辶、”两个偏旁。 2.联系生活实际......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画》人教(部编版)

    6 画 教材解析 这首古诗是一则五言谜语诗,谜面描述了山、水、花、鸟等景物,通过远、近、来、 去等方位或动作的变化,凸显“画”的形象特征。这首谜语诗诗句对仗工整,读起来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