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亢的西北腔微课教学设计
高亢的西北腔教学设计
宣化县第一中学
郝丽娟
一、教学设计 1.学情分析
学生们大部分喜欢流行歌曲,而对民间歌曲不是很感兴趣,认为演唱的很土、很落后,不大容易接受。这时候教师要抓住民歌源自生活,高于生活,民歌反应着当地的文化和历史。从阿宝演唱的流行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入手,探索、体验西北民歌淳朴、自然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欣赏观看视频、图片等手段实现在学习过程中三维一体,使学生主动、快乐的学习。2.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高中音乐必修模块《音乐鉴赏》中第二单元内容。所学的西北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均具有浓郁的西北音乐风格特点: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体现出西北人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及人的性格。3.目标与要点分析
⑴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⑵通过学唱《上去高山望平川》《脚夫调》体验西北“信天游”“花儿”的音乐风格及创作方法。
⑶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民歌,了解民歌。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发民歌。4.教学策略设计 在教学中运用图片、视频等网络资源的交互性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体现学习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领会西北地区民歌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并把这种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认识:西北民歌是我国民歌浩瀚海洋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真善美的最高艺术审美价值。
二、教学过程
1.导入:课前播放视频阿宝的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学生伴随音乐走进教室,并跟随音乐哼唱歌曲。
设计意图:采用具有西北风格的作品创设音乐情境提高学习兴趣;心情愉悦的情感交流,用歌声活跃课堂,让学生感受激情和爱。“先声夺人”活跃课堂气氛。师问:是否听过此作品,演唱者是谁?演唱的是什么地方的民歌?此作品具有什么样的音乐风格?
学生回答;听过这首歌,演唱者是阿宝,是西北地区的民歌,音乐风格是高亢、嘹亮、粗旷的。
师:阿宝的歌曲把我们带进了中国的大西北,请同学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大西北。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大西北。羊皮袄,白头巾,西北男人豪爽,能喝酒„„ 教学意图:营造轻松、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导入新课。
2、导入新课《高亢的西北腔》
(1)冼星海名言: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2)民歌的定义:群众在口头相传中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它的创作和演唱以即兴性为基本特征。民歌都是用方言演唱的。民歌的分类: 1)题材:社会生活、劳动生活、爱情生活、日常生活、传说故事、民间游戏等„ 2)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3)风格色彩:西北、华北、东北、西南、江浙、闽粤台、湘鄂、江淮八个民歌色彩区。
(3)以测试的方式在教材的“拓展与探究”的第4题的地图上找出西北西区的地理位置。师生:通过图片资料了解西北地区地理风貌、风土人情。用“晋、陕、宁、甘、青”等简称填写在相应位置。(4)欣赏西北地区图片
教学意图:让学生明白,地理环境、人的性格、生产方式、语言,这一切都与民歌的风格形成有关,渗透民族文化意识,为下一步做铺垫。(5)西北地区民歌的主要体裁是: “花儿”和“信天游”(6)欣赏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
①介绍花儿——又名“少年”或“野曲”。可分为“河湟花儿”和“洮(táo)岷(mín)花儿”, 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②集体朗诵歌词,了解歌词的形式和手法所表达的情绪? ③播放西北“花儿王”朱仲禄演唱的视频,师:提问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生:歌曲的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大。师:用了什么演唱方法?
生:用了方言和真假声结合的演唱方法 师:歌曲节奏怎样? 生:节奏自由,句末最为明显。
教师通过层层设问启发学生总结青海“花儿”特点。再次聆听激发情感
再次播放西北“花儿王”朱仲禄演唱的视频。请注意音乐要素(音色、节奏、旋律)在音乐中的表现。同学们可以边听边唱,体会青海民歌“花儿”的演唱风格 设计意图:认识音色要素对作品风格形成的意义。
师:经过再次聆听、学唱歌曲片段,并画出旋律线条。体验其音乐情感,对这首西北民歌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主动性学习,既可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又可激发其他同学了解西北民歌的愿望。
师总结:《上去高山望平川》歌词创作采用我国的古诗韵律,采用民间格律诗创作,双句双字尾”的格式。上句采用“2+2+3”的七言奇数结构,下句采用“3+3+2”的八言偶数句结构。例如:上去——高山——望平川,(上句)平川里——有一朵——牡丹;(下句)。
旋律的特点: 旋律高亢悠长,自由舒缓,高低起伏较大。演唱特点: 演唱时采用了方言和真假声结合的唱法。
(7)听赏山西民歌《刨洋芋》。你能想象出农民在劳作时的情景吗?注意“比兴”创作手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区西北民歌风格特点,是本次课的难点。这首歌曲旋律比较简单,同学们可以试着用方言模仿的唱一唱,感受一下歌曲的内涵。师总结:这是一首女生独唱,歌手采用山西方言进行演唱,唱得亲切而质朴,乡土气息颇浓。这首歌的演唱风格轻快活泼、风趣幽默,充满喜悦和乐观的生活情趣。
(8)欣赏歌曲《脚夫调》
《脚夫调》陕北信天游的代表曲目,体裁是“信天游”
信天游:又名“顺天游”或“小曲子”,是 流行在陕西北部、甘肃及宁夏东部、内蒙古西部的一种山歌。它常常可以用同一个旋律反复演唱多段歌词,民间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就无法解忧愁”的说法。什么是脚夫?
脚夫,又称“赶脚的”或“脚户哥’,就是以为他人运送生活用品为生的劳动阶层。
欣赏歌曲,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1)歌曲的旋律特点?
2)歌曲中表达了脚夫怎样的一种心情? 歌曲的旋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的;另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的,歌词大多数为七字一句。
歌曲表达了脚夫赶脚时的那种寂寞惆怅、凄恻无助的心情。
(9)山歌包括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一般山歌又包括花儿、信天游、山曲等
(10)西北民歌风格形成原因是什么呢?让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刚提出,学生迫不及待地各抒己见,课堂掀起了小高潮。师总结:民歌创作的素材来自于生活,反映人们的生活情况,可以说民歌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如此,地理环境也是形成西北民歌重要的原因。另外,我国古诗词对它也有深远的影响!
补充:西北地区是我国一个地域辽阔、人口较少、民族众多、自然条件复杂、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地区。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受气候的影响,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表现为四个方面:(1)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风蚀作用显著,西部有浩瀚的戈壁、沙漠;(2)由东向西,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3)河流稀少,且多内流河;(4)农田、村镇、城市多沿河流或山麓水源地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西北民歌是中华民族音乐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由于西北地区地广人稀,风俗淳朴而民风骠悍,加之茫茫草原、高山大川对民族性格和乡土文化直接的影响,因此大部分西北民歌粗犷、豪放,高亢而挺拔,极富阳刚之气,西北民歌是中国民歌的脊梁,是中国民歌之魂。
西北地区的民歌旋律、高亢悠长,起伏大;节奏自由、舒展。表现了西北人民粗犷豪放的格特征。歌曲内容大都表现平民生活。让学生明白,民歌的美就在于她的:“原生性”。人们情绪的宣泄和抒发都包含在高亢的歌声中,体现和渗透着传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11)课后同学们可以欣赏一些西北歌曲,比如《三十里铺》、《走西口》、《血色浪漫》中龚琳娜唱的《满天的花哟满天的云》、《房前大路》、《圪梁梁》 等,深刻的体会西北民歌的风格,加深对西北民歌的认识。
第二篇:《高亢西北腔》教学设计
《高亢西北腔》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亢西北腔》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积极的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特点强调,使同学们能够对西北民歌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对《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等民歌的`欣赏,来认识了解“花儿”和“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3)初步认识西北地区的风格特点与当地环境、生存状态、人物性格等。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三首民歌的学习,能够对西北民歌的特点和风格做出适当审美评价。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西北民歌的特点,理解西北民歌的艺术价值。
三、教学过程:
1、提问导入:听一段西北民歌风格的音乐后,提出问题。
问:大家听完这些音乐有什么感觉,歌曲是民歌还是通俗歌曲?
问:请大家拿出笔和纸,一起来画曲中的旋律线。
由旋律线引出西北地区的地形地貌与所属范围。多媒体展示中国行政图,简单介绍一下西北的地理位置以及涉及省份。点明这里的歌曲和此地区地形地貌、人文特点风俗习惯有着密切地联系。引出本课课题—《高亢的西北腔》
播放视频片段:电影插曲《信天游》、《黄土高坡》等。
问:这些歌曲是大家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听到的,大家讨论一下,这两首歌是民歌还是通俗歌曲?引导学生回答:是具有西北特征的通俗歌曲。
教师演唱一遍《信天游》,有会唱的同学一起唱。
问:同学们猜测一下原汁原味的西北民歌是怎么样的?
2、欣赏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
(1)问:大家能说说听过这首歌曲的感受吗?
讨论过以后,简单介绍一下民歌的知识。
(2)再次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介绍此曲特点:乐曲气息较长,多用装饰音,节奏松散,较自由,旋律起伏较大。
(3)介绍作品:《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在全国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这首歌曲的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歌词表面上是述说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受阻,而实质上是揭露旧社会封建以及旧礼教迫使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难以实现。这首歌由“花儿王”朱仲禄演唱。演唱时采用了方言和真假声结合。
3、了解“花儿”:“花儿”主要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地。亦称“少年”或“野曲”。
4、欣赏《脚夫调》
(1)欣赏视频《脚夫调》,问;演唱者是做什么的?歌曲情绪是怎样?
(2)介绍“脚夫”,“脚夫”又称“赶脚的”或“脚户哥”。
(3)介绍歌曲
5、欣赏《刨洋芋》
(1)、聆听歌曲《刨洋芋》
(2)介绍歌曲
(3)欣赏音谱,熟悉一下旋律,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特征。
主旋律——轻快活泼,乡土气息
歌词——生活化、口语化、风趣幽默
整体感觉——充满了生活的喜悦
(4)学唱《刨洋芋》
四、小结:
通过对三首歌曲的学习,了解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五、课后小结:
同学们唱得好,听得仔细。民歌只有唱,才能体会中国民歌的精髓,才会体味其中的腔调和情调!
第三篇:高亢的西北腔教案及说课
第二节 高亢的西北腔-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第二节 高亢的西北腔
[ 课 题 ]:高亢的西北腔
课 时 ]:1课时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 教学内容 ]:
一、《上 一、《上去高山望平川》(青海民歌)
二、《刨洋芋》(山西民歌)
三、《脚夫调》(陕西民歌)[ 教学目标 ]:
一、通过对西北民歌的学习与探究,激发学生喜爱民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感受民歌“原生性”的质朴美。
二、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三、探究民歌的创作手法:“鱼咬尾”、“起、承、转、合”等。
[ 教学重点 ]
一、认真细致地聆听三首民歌,感受、体验、理解三首民歌的内容、感、风格及其创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二、了解民歌体裁 “花儿”与“信天游”。[ 教学难点 ]:
一、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二、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教材分析 ]: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民歌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民歌的起源和音乐的历史一样久远。早在原始社会就伴随着人类的狩猎、搬运、祭祀、仪式等活动而萌生。它与人类一切生活实践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那些反映生产和生活的民歌却流传至今,成为宝贵的历史资料和艺术珍品。因此,马克思说“民歌是惟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即兴性为基本特征,同一首民歌曲调因不同的唱词,可以随兴所至地发挥,有所创新,有所变化。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这首歌的歌词采用“民间格律诗”的形式和手法写成。其典型特征是采用“双句双字尾”的格式。这首歌的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
《刨洋芋》这首歌生动地表现了农民的劳动生活。在表现主题时用叙事的口吻,先叙述刨洋芋的过程,最后再抒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整首歌曲在写实的基础上含蓄地表露了劳动者——也是歌唱者的内心世界。可以说是借景抒情的一首佳作。
《脚夫调》又名《拉骆驼》,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它主要流行于陕北的绥德、、米脂一带。“信天游”是陕北人民喜爱的一种山歌。由于它常常可以用同一个旋律反复演唱多段歌词,所以在民间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的说法。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播放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学生在音乐声中入座
营造民歌氛围
一、导入
师生唱西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片段。
1、刚才听到的歌曲曲名是什吗?(《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2、会唱的同学跟老师一起领唱,合唱部
分在老师的指挥下全体合唱。〔会唱的多唱,不会唱的也能唱。〕
3、导入新课。、1、从熟悉的民歌入手,冗余度高,提高学习兴趣。、2、心情愉悦的情感交流,用歌声活跃课堂,让学生感受激情和爱。“先声夺人”活跃课堂气氛。
3、3、全体参与,既面向全体,又照顾到歌唱基础好的学生,师生平等、人人平等。营造轻松、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探究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1、以测试的方式在教材的“拓展与探究”的第4题的地图上找出西北五省的地理位置。
2、欣赏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
3、欣赏山西民歌《刨洋芋》
4、欣赏陕西民歌《脚夫调》
了解“脚夫” 常年赶者牲口行走在黄土高原的沟壑,在寂寞无助中,借景抒情,消愁解闷的心情。
3、理解第一句旋律上扬的原因是唱“景”,第二句下行是因为唱得是郁闷的“心情”;“情”与“景”、“上行”与“下行”形成
1、运用口头检查法和直观检查法,根据测试题检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情况。
2、让学生明白,民歌的美就在于她的:“原生性”。人们情绪的宣泄和抒发都包含在高亢的歌声中,体现和渗透着传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文化与情感之中,易接近,贴近民众。
三、拓展与升华 民歌的发展与继续学习。
1、举例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西北民歌?〔教师和学生都说自己知道的民歌。教师唱出所说的所有民歌片段——好似赛歌。〕
2、听王宏伟的《西部放歌》、彭丽媛的《刮春风》〔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课堂时间,作为机动内容〕
3、同教材上的民歌有何关系?〔现代民歌的创作手法和演唱方法艺术性、时代性更强,教材上的民歌更质朴、纯真,靠口传心授繁衍至今;民歌素材是创作的源泉。〕
1、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民歌的愿望,进一步感悟民歌的真谛。
2、引导学生用动态的、发展的审美意识鉴赏民歌,使我们的学生能受到开放的、最佳的音乐教育生态气候的滋润。为终生喜爱和学习音乐奠定基础
高亢的西北腔说课
一、说大纲
根据《大纲》要求,欣赏民歌的学习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民歌,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2)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3、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利用超级女声这样一种流行要素的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听”歌曲的旋律、节奏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音乐,从而来分辨西北民族的民歌特点。
四、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的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成功地达成教学目标。
五、说教学程序
本课主要是欣赏少数民族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目标教学模式进行。
1、前提测评
这环节中我运用创设情境,兴趣引入法。
1)首先了解学生对我国民歌曲调的地域划分,知道多少?有没有谁能说出各个地域的民歌风格? 2)然后我将会运用课件向学生展示超级女声演唱民歌的视频,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及兴趣。
2、认定目标
我将口述2个学习目标(略)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2)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3、导学达标
在这一环节中,我用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法。
1)采用听--想--观看--讨论的程序,让他们听三首歌曲的旋律片段,了解各首民歌的风格特点及表现情绪等。
阅览歌曲简介、欣赏歌曲、知识链接、互动链接 2)然后我将结合流行歌曲,给学生介绍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阅读音乐知识,了解花儿、信天游,欣赏歌曲,互动链接
4、拓展探究
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深入地感知、体验、理解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并结合流行乐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自然地导出下节课的内容。
六、总结
总的来说,这是一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的音乐感受能力和电脑多媒体课件运用的的音乐欣赏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节省了教师板书和传统播放音乐进带倒带的时间,教学内容紧凑丰富,课堂气氛生动有趣而富于吸引力。当然这种尝试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今后将努力改进,取得好的效果。
第四篇:高亢的西北腔 教案
高亢的西北腔
教案
教学内容:
高亢的西北腔 教学目标:
一、仔细聆听西北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感受、体验音乐情绪;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西北民歌的愿望。
三、介绍“花儿”“信天游”
二、通过聆听、比较和探究,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教学重点:仔细聆听西北民歌,感受、体验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通过聆听、比较和探究,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课时:1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观看视频短片,从而引出西北民歌。
师:首先,我要给同学们看一组视频短片,同学们的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这些电影是在什么地区拍的。
生:略
师:对的,这些电影都是在西北地区拍的,那么同学们对西北地区还有哪些了解呢? 生:略
师:同学们知道的很多,那今天呢,我就要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西北民歌。
二、新授课
(一)知识回顾 1.民歌的概念及分类
师:在上新课前呢,我们要先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有谁能告诉我民歌是什么意思? 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民歌来源于人民的生活,也反映着人民的生活。它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人民的喜怒哀乐,无一不反映在浩如烟海的民歌之中。常见的民歌体裁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儿歌和风俗歌等。
2.西北民歌简介
而西北民歌,是指流传在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歌。同学们能不能从地图上找出我刚说的五个西北省区?
(二)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1.介绍“花儿” 在西北民歌中以“花儿”、“信天游”“山曲”最有代表性。那么,有谁知道“花儿”是什么意思呢? 生:略
师:“花儿”是流传在青海、甘肃、宁夏三省(区)广大地区的民歌。“花儿”又称“少年”。男青年唱的叫“少年”,女青年唱的称“花儿”。据说,“花儿”至少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自由活泼,语言生动形象,曲调高昂优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深受回、汉、藏、东乡、土、撒拉等民族的喜爱。
2.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下面呢,我要请大家对照着歌词来听一首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3.分析《上去高山望平川》
师:大家都听完了,有没有发现这首歌的歌词有什么特点啊? 生:略
师:老师给你们画了下划线,现在发现了吗?对了,歌词的格式是223.,332,223,332,这种格式称为“双字双句尾”。这两段歌词,第一段是写景,给人一种苍茫辽阔的意境,第二段意在抒情,从表面上看呢,是一位男子将自己心中的女子比作了牡丹,表达了自己对心中的女子的倾慕之情,但是,实质上是揭露了旧社会的封建势力及其礼教迫使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难以实现。
师:那你们觉得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啊? 生:略
师:全曲采用西北民歌中的“调为契机,推动曲调的进行。真假声
”典型音列,并以 “
”这一四度音这首歌的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多使用假声和真假结合的演唱方法,非常的富有西北民歌的特点。
(三)欣赏《脚夫调》 1.介绍“信天游”
我们听刚过了一首青海“花儿”,下面我们来听一首“信天游”体裁的歌曲,同学们对“信天游”有什么了解么? 生:略
师: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是流行在陕西北部、甘肃及宁夏东部的一种山歌。其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而表现则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信天游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另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起伏较大的。2.介绍“脚夫”
由于时间关系呢,今天我们就听第二种类型的信天游,《脚夫调》。那同学们知不知道“脚夫”是什么意思? 师:在陕、甘、内蒙、山西、青海一带,过去有靠赶着骡、驴、马等牲畜帮人运输的人,这种人称作“赶牲灵”,或“脚夫”。“脚夫”的生活很困苦,走南闯北,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一走就是十几天或至数月、数年,全凭两只脚谋生糊口。因此,他们在路途上总是靠着唱歌来排解内心的寂寞和忧愁。3.带着问题聆听
现在呢,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听这首歌。(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4.谈感受
我们都听完了,就请同学们回答一下老师的问题,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呢? 生:压抑、愤懑、低沉„„
师:这首歌曲的旋律基本上采用了上下句的单乐段结构。上句呢,旋律起伏较大,表现了脚夫激动的心情,下句则立刻低沉下去,并且呈下行状态结束在调式主音上,表现了一种压抑、愤懑的心情。
(四)欣赏《刨洋芋》 1.介绍《刨洋芋》这首歌曲
接下来要听的就是第三种了,山曲,《刨洋芋》,你们知不知道洋芋是什么啊?
洋芋其实就是土豆。《刨洋芋》这首歌,歌词是采用比兴的手法,先以“土溜溜的蚂蚱”做起兴,而后引出主题——刨洋芋,生动的描写了刨洋芋的动态、神态,表现了农民看到了自己丰收的来动成果时的那种满腔喜悦的自豪的心情。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试着去感受一下收获的喜悦。
2.欣赏并感受
师:听完了这首歌曲,你们觉得这首《刨洋芋》和前面两首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刨洋芋比较轻快、活泼,前两首比较高亢,深沉,自由。
(五)总结
师:那你们觉得西北民歌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总结:西北民歌的旋律很高亢、悠长,起伏较大,节奏自由。歌曲的内容大都表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爱情和劳动等方面。
(六)问题探究:形成了这种高亢风格的原因有哪些?
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形成了西北民歌这种高亢的、自由的风格呢?可以从西北人民的性格、生活和地形等方面去思考。
老师总结:同学都知道,西北地区的地貌主要都是黄土高原,这高原都是千沟万壑、连绵起伏的,而当地的人民也经常站在坡上,远距离的呼喊、交谈着,为此,他们常常把声音拉的很长,因此便形成了这种高亢、自由的旋律。而当地人民的性格粗犷豪迈、不拘小节,在他们的劳动生活中唱歌,就是他们抒发感情的最好手段,他们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爱情的赞美与渴望。
(七)介绍有民歌风格的通俗歌曲。师:其实,现在又很多的流行歌曲和通俗歌曲都加入了民歌的元素,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你知道的呢? 生:略
师:《黄土高坡》《一无所有》《在那遥远的地方》„„
三、课外拓展,《茉莉花》和西北民歌的差异
师:接下来,我要给同学们听一首你们非常熟悉的歌曲。师:同学们,知不知道这首歌叫什么? 生:《茉莉花》
师:那同学们知不知道这首哪个地方的民歌呢? 生:知道,江苏;不知道。
师:若学生知道:啊,同学们真的很棒。若学生不知道:不知道啊,那我来告诉大家,这是江苏民歌。
上节课呢,同学们也都学习了音乐要素,我们就从音乐要素上将这首《茉莉花》和西北民歌对比一下,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在旋律上,《茉莉花》是怎样的呢? 生:优美流畅、柔和婉转„„ 师:那么西北民歌呢?
生:高亢悠扬、开阔起伏„„
师:在音色上呢?《茉莉花》是什么样的?西北民歌又是什么样的? 生:《茉莉花》是优雅甜美的,西北民歌是粗犷有力、音域宽广的。师:速度上呢? 生:《茉莉花》是缓慢的,抒情的。西北民歌是缓慢的,自由的。
四、课堂总结
民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正是所有艺术共同追求的最高境界,希望同学们能从这些歌曲中,学会鉴赏民歌的方法,体会民歌所表达的真、善、美,为将来更好的学习其他地域、风格特点的民歌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五篇: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高亢的西北腔
合江县马街中学 王玲
教学内容:欣赏 :
《上去高山望平川》
《脚夫调》
音乐知识 :
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花儿”、“信天游”。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2)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3)通过西北民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能根据演唱者的音调、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a、播放《超级女声民歌联唱》的视频
b、学生欣赏超级女声演唱的几首民歌后,提问:
你知道超级女声演唱的是什么歌曲吗?歌名是什么?
(湖南—龙船调
四川—康定情歌
台湾—阿里山的姑娘)
c、引出课题:多彩的民歌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心目中民歌的概念?(什么歌曲才是民歌?)提示:流行歌曲有作者吗?民歌呢?
(①民歌多为群众口头相传,没有作曲者,是集体的创作;②现今的谱子仅代表一个民歌的版本,不同歌手演唱都不一样,演唱者同时也是创作者。)
介绍民歌的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
二、教学新课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欣赏西北地域的民歌。
首先请同学们联系你们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完成21页第四题。“在我国地图中将西北地区的各行政区勾画出来。说说西北地区的地理概况。
西北地区的特征:西北地区高原纵横、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 接下来,我们欣赏几首西北民歌。
1、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想一想
这首歌曲是什么体裁?为什么?
歌曲中演唱者的音色如何?高音是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的?低音部分呢?
提示:真声?假声?
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如何体现?
2、欣赏《脚夫调》
播放音乐,欣赏《脚夫调》。提出问题:
这首歌曲的体裁是什么?
这首歌演唱者的音色与刚才演唱者的音色一样吗?具体是如何的?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特色?
提示:西北地区的地形、地貌是如何?
脚夫是什么?你认为民歌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三、拓展与研究
1、欣赏几首具有西北民歌特征的通俗歌曲。
欣赏《信天游》 李娜演唱 欣赏《一无所有》崔健演唱
欣赏《少年壮志不言愁》刘欢演唱
2、思考:
为什么说这几首通俗歌曲是具有西北风格的?如何体现?
【展示课件】书本第20页第2题:唱唱下面的旋律框架,体验它的运行特点。这种运行特征概括了西北民歌的一些风格特征。
5→1→2→5
2→5→1→6→5
展示《上去高山望平川》谱例,示范划出西北民歌的旋律框架作示例。 展示通俗歌曲《少年壮志不言愁》谱例,划出西北民歌的旋律框架。 发现:说明这些通俗歌曲具有西北民歌特征,是因为它们具有西北民歌的旋律框架。练一练
请尝试在《脚夫调》的谱例上找出西北民歌的旋律框架,并把它圈出来。
课堂结语:
今天我们欣赏了西北的民歌,初步体验了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了解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和西北民歌的旋律框架等。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听到民歌的时候,可以按照西北民歌的特征去分辨地区。还可以根据西北民歌的旋律框架,写作几首具有西北民歌风格的流行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