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梅艳)
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 】
重庆市綦江中学 梅艳 19号
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学习本文准确严密、生动典雅的说明语言。
2.默读课文,按要求快速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3.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 】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典雅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难点 】
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课时安排 】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条理清晰之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快速筛选信息并概括内容要点。一.设问导入:(3分钟)
师:大自然有语言吗?请大家齐读诗歌《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师:大自然有语言吗?从诗歌中你听懂了大自然的哪些语言? 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大自然的语言》。二.作者简介(1分钟)
竺可桢: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他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份成就都是和他的辛勤工作分不开的。
三、落实字词,积累基础(4分钟)
竺可桢(zhú zhēn)翩然(piān)簌簌(sù)萌生(méng)农谚(yàn)草长莺飞(yīng)孕育(yùn):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销声匿迹(nì):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的循环。注意多音字:
载 zăi(登载)(一年半载)翘 qiáo(连翘)翘首企盼 zài(风雪载途)(载歌载舞)qiào(翘尾巴)四.研读活动:
(一)研读课文,着眼全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条理清晰、非常讲究说明顺序的说明文。(12分钟)
1.默读课文,借助课后练习一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明确:
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浏览课文,勾画或概括内容要点筛选信息,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关于物候学的科学知识? 多媒体展示: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明确: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叫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3)纬度、经度、高下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3、理清全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问:以上四部分能否交换位置,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师小结:这篇文章从大自然春夏秋冬的物候变化说起,有序地介绍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物候学的作用——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物候学的意义。由现象到本质,层层递进深入,结构自然精巧,采用了逻辑顺序。是一篇条理清晰,讲究说明顺序的说明文。
(二)、精读课文6~10段,说明《大自然的语言》主体部分也是条理清晰、非常讲究说明顺序的。(18分钟)
1.学生齐读6~10段。
2.提问:
(1)这部分内容总体上是何种说明结构?第7、8、9、10段结构上有何异同?
明确:总体上是总分结构。由第6段的设问句总起,接下来四个语段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四个标志词连接,从四个方面分说,条理清晰。
同:都是首句中心句总起,然后具体说明。异:前三段都是中心句——解说科学道理——举例;第10段中心句——举例。每一段也都条理清楚,结构精巧。(2)四个因素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学生思考,同桌交流后回答。
明确:不能调换。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从主要到次要依次排列的。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地点的高下差异,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到时间又是一种排列顺序。条理清楚,结构严谨。(3)为了说明四个因素对物候来临的影响,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小结:主体部分为了说明四个因素对物候来临的影响,作者主要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实通俗易懂,条理清晰结构精巧。
五.总结:让我们用这样一首小诗来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1分钟)
美哉,《大自然的语言》!
美在……(条理清晰)
美在……(结构精巧)
无论……、……、……(全篇、主体、段落)
都有着值得我们欣赏的结构艺术之美。
六、布置作业(1分钟)
1.搜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2.课外搜集“二十四节气”的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语言丰美之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学习本文生动典、雅准确严密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和科学性。一.复习旧课(2分钟)
具体说说本文的说明顺序。
二、揣摩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典雅的特点:(20分钟)
1.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背诵你喜欢的第1段或第2段部分句子。(提示:注意时间顺序、首词提示法,时间3分钟)学生读背1、2段并指名展示。
2.说说第1、2自然段可以改成下面这段文字吗?为什么? 多媒体显示:
立春过后,大地回暖。各种花都开了,燕子也飞回来了。夏天,果实生长,秋天果实成熟,树叶也落了,昆虫也都过冬去了,一片凄凉。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年年循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明确:比较改文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效果:改文简洁,直白,缺乏吸引力;原文用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3.精读1、2段,具体说说这两段文字的语言之美及其表达效果?
温馨提示:生动形象的语言一般是比喻拟人句和描写句。
典雅指语言典范、高雅而不浅俗,有文化韵味。如“次第”、“衰草连天”。(1)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
如:“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采用拟人手法写春天到了,语言生动形象。下文“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燕子翩然归来……布谷鸟也来了”这些自然现象具体展现了“苏醒”的内涵,给人带来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
如“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如“繁花次第开放”,“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用词生动典雅。
如“叶子渐渐变黄”,“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如“簌簌地落下”,“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如“风雪载途”,“载”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如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大自然似乎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惟恐他们误了农事,运用拟人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
(2)师提示学生看注释①,问:“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
明确:不好。失去了说明的生动性。“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教师总结:说明文以给人知识为目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简洁、准确、严密。但有时为了通俗易懂地介绍知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本文即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3)师:大自然在四季里写着极其丰富的语言,请充分利用第1、2段的内容,用诗意的语言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一首小诗。
学生独立写作后展示。
三、揣摩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12分钟)
1.找出文中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例子并分析表达作用。如: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凡是”:包括一切,限制说明的范围。说明所有近海地方都如此没有例外,如果去掉,会让人觉得个别近海的地方不是这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学生找出例子并分析,例如:
(1).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3).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4).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5).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四.拓展迁移(4分钟)
请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农谚,并说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识。
例:
“清明前,开秧田”是根据节气确定“开秧田”的时间。
“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是根据物候现象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
“馒头云,天气晴”根据云彩的形状预测天气状况。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根据物候现象“雨中蝉叫”预测天气情况。
“麻雀囤食要落雪”“猪衔草,寒潮到”。
“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龟背潮,下雨兆”“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这些农谚都是根据物候现象预测天气情况。
……
五、课堂小结(1分钟)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本文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从而热爱科学。
六、布置作业(1分钟)
利用课余时间观察自己身边的物候现象,写出观察日记。
第二篇:《大自然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
二、理请文章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的作用
三、了解物候知识的掌握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是怎样分别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从“绿绿的”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色”知道冬天已经降临。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的。这是怎样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人们解释其中的道理。
(二)通读全文。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对一些难字难词也已经查阅过字典词典,下面一起读读课文中这几个字词。
[利用课文“预习提示”内的5组字词,让学生个别读,齐读。] 接下来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
3.对照注解①,说说看,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 1.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2.“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3.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下面再通读全文。先替各自然段标上序号(一至十二),用5分钟时间快读两遍,以小组为单位复述1—3段,体会文章说明语言的特点和结构,探讨说明方法及作用。
(三)理清层次,剖析条理。
说明文要把事理说明得清清楚楚,让人读了容易理解,就必须讲究条理性。请同学们围绕课文的中心——物候现象的介绍,划分段落,简要归纳段落大意。[在解答第一题的基础上,引导讨论,然后归纳] 第1大段(一至三段):从一年四季中自然现象的变化说明什么是物候,并进一步说明物候学和它研究的对象。第2大段(四至五段):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第3大段(六至十段):分项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4大段(十一至十二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课文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请再进一步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讨论后归纳] 说明应有条理,即使是并列的几个方面,也不能任意推测,而是要以一定的标准理清条理,依恰当的顺序逐项说明。课文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从主要(七、八、九段)到次要(十段),从空间(七、八、九段)到时间(十段)的顺序来安排的,并分别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弄清说明顺序是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四)师生总结《大自然的语言》摘要: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应用在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它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3.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四个因素:首先是纬度,第二是经度,第三是高下差异,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
4.物候学研究,首先是为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利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第三篇:《从现在开始》教案 杨艳梅
《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杨艳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各种动物不同的习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表演出来。
过程与方法:以表演课本剧的形式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朗读、表演,感受本文的情趣,懂得要尊重他人。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中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教学难点:在读中体会小动物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来帮助学生体会各个角色的特点。
教 法:在朗读中适时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悟。
学 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选举出心中的万兽之王,并且通过表演懂得要尊重别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小动物的头饰、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说给大家听听吧。现在森林里可热闹了,我们赶快一起去森林里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巩固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将本课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领读、齐读、开火车读,巩固生字词。
三、精析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这火车呀开得又快又稳,把我们带到大森林里,(出示课件:图片)瞧,狮子大王正在宣布一个决定,谁来做狮子大王宣布这个决定?注意狮子大王的语气。(指名读)
(2)哪位小朋友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得更有威力。(指名读)不愧是森林里的大王,说话这么有威力!让我们一起来做狮子大王宣布这个决定,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齐读)
(3)读得真好,那么都有哪些小动物当上“万兽之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到四自然段段,然后告诉老师。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阅读结束之后)第一个上任的大王是谁?(猫头鹰)(板书)
小朋友们知道猫头鹰都有哪些生活习性和特点呢?谁来说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课文中的猫头鹰,看看它是怎么当万兽之王的?谁来读读这一段?(指名读)
(2)通过她的朗读,你们想看看这只猫头鹰吗?(出示课件:猫头鹰图片)(3)猫头鹰当上大王后是一副怎样的神情?谁来向大家描述一下?(神气极了)(5)猫头鹰想到自己当上了大王,神气极了,立刻下令,谁来读读这句话?
(6)猫头鹰让小动物们干什么呀?
(7)创设情境:假设你们是其中一种动物,你们以前是怎样生活的?现在这只猫头鹰让你们这样去生活,你们听了之后有什么想法?请同学们自由讨论。
(8)刚才小朋友们你说我说他说,课本上一个词是什么呀?(提示:议论纷纷。)
小朋友们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谁来说说?(提示:指对某事物产生广泛的谈论;形容意见不一,议论很多。)
(9)猫头鹰让小动物们白天休息,夜里做事,它们愿不愿意呀?可是它们能不能不服从呢?为什么呢?
是啊,猫头鹰是大王,小动物们不得不服从命令,只好天天熬夜,一星期下来,它们都怎么样?谁来读读最后两句话?
小朋友们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谁来说说?(提示:指因过分辛苦而连连发出抱怨的声音,形容苦恼至极而诉苦不已。)(10)听说狮子大王要来考察猫头鹰这星期的情况,小朋友们,你们熬了一星期的夜,有什么委屈就赶快向狮子大王汇报吧?谁来说说?听了小动物们的诉说,我们终于理解它们为什么叫苦连天!(11)那现在就让我们带着感情把所受的委屈和不满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请同学们齐读这一段。(齐读)
3、学习第三那自然段:
(1)终于熬过一个星期了,第二个星期上任的是谁呢?小动物们又会有哪些烦恼?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段,并结合图片告诉老师。(出示课件:图片)
(2)第二个上任的是谁?(袋鼠)(板书)
哪位小朋友告诉大家你对袋鼠都有哪些了解的?
(3)那课文中的袋鼠是怎么当大王的呢?它说话时的心情怎样?(激动)(板书)他为什么要激动?
(4)那谁来带着激动的心情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出语气。(5)袋鼠让小动物们干什么呀?
(6)听了袋鼠的话,大家有什么反应?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7)大家有什么反应?(直摇头)(板书)(8)为什么直摇头?
(9)小动物们愿不愿意跳着走路呀?(10)难怪大家听了袋鼠的话都直摇头。
(11)就让我们带着感情把所有的委屈和痛苦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请同学们齐读这一段。(齐读)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第三个上任的是谁呢?(小猴子)(板书)
(3)面对小猴子大王,小动物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担心)(5)然而小猴子当上大王之后是怎么说的呢?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6)大伙儿听了之后什么反应?(欢呼)(7)小动物们为什么会欢呼?谁来说说?(9)那就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齐读这段话。(齐读)
5、学习第五自然段:
(1)你认为谁会当上大王呢?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
(2)那么狮子大王看见后,到底会选谁呢? 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自然段,找找答案吧。
(3)你们有什么话想对猫头鹰、袋鼠、小猴子说的吗?谁来说说?(4)小猴子当上大王,从此小动物们过上幸福的日子„„
6、总结:
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要学习小猴子那样尊重别人,这样别人也才会尊重你,那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幸福和快乐。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尊重别人。
四、作业布置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思考:假如你是班干部,你准备怎么做? 板书设计
21、从现在开始 猫头鹰 夜里做事 袋 鼠 跳着走路 小猴子 自己的方式 学会尊重他人
第四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上传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谁来告诉老师,大自然有语言么? 有没有!大声地说!
同学们,我们生长在美丽的华佗故里,药材之乡,你看,那芬芳的泥土,辽阔的天空,已经让我们爱上了这里的的一草一木。爱上了大自然,爱上了大自然的语言。芍花盛开,那是在绽放生命的姿态,芍花低垂,那是在吟诵生命的轮回。所有的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紫燕翩舞,落叶翻飞,那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合作,去破译大自然语言的密码(板书)同时问:大家认真预习了吗?
好。来看两幅图片:多媒体
谁来做个翻译官,翻译一下大自然的语言 图片一:大家好,我叫夏„„图片二: 以上这些都是大自然特有的语言
师: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称它为:什么。(班里提前布置)
物候。那么,编者为什么不用物候或物候学作为文章的题目呢?这样不是跟着直接、更明白吗?
预设2:吸引人
预设3;比喻。作用,生动有趣。举例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有三个:
1、狼吞虎咽——立足全篇,找一找(整体把握课文)
2、细嚼慢咽——抓住一小段,品一品(语言特色)
3、深入探究——顺着几大段,理一理(说明的顺序)
课文都认真读了吗?那么完成老师给大家布置的阅读小任务了吗?
第一项小任务:字词积累,找出难记或者需要特别提醒的字词(学生板演)第二项小任务:(多媒体显示:l狼吞虎咽)整体把握,你读出了哪些信息,概括一下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1,2,3段)
2、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4,5)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6—10)
4、意义(11-12)
5、多媒体显示:细咀慢咽
过渡:123前三段说明了什么叫物候学,那么让我们先来读第一段,尝一尝语言的味道 齐读
小组合作:前后左右。找出第一段中你最喜欢的好词,好句,品一品好在何处 找出先读,再说
多媒体显示:深入探究
过渡语:无论是桃红绿柳的春日,还是冰天雪地的冬夜,都是大自然的现象。那么,他们是有什么决定的呢?让我们马上揭开这个奥秘:
1、迅速地浏览6——10段,思考:
2、物候现象的决定性因素有哪些?理一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明确:由主到次的顺序,叫逻辑顺序。作用:条理清晰。多媒体几幅图片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用:准确,具体
抛砖引玉:其实,这种物候现象在我国古诗中也有体现:多媒体显示:《大林寺桃花》 一生读《大林寺桃花》,理解诗意
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个因素
(三),即高度的差异。体现了文中的那一句话: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预设;还有一首词:秋词——姑且理解为秋天的语言,大家背过这首诗吗?老师背一下。积累:你的搜集:大自然的语言(根据时间取舍,灵活使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胡天八月即飞雪”(维度影响)
结合本课前后的语言学习,我们看到了,生动性的说明确实增添了说明文的魅力,但是,本文呢,是一科普说明文,是一介绍科学知识为主的,所以,他的语言除了生动以外,还必须是准确的,严密的,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呢,因为准确严密是说明文的生命,正如本文的作者竺可桢,他是一位严谨的科学家,作为物候学的创始人,他研究物候学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席,他还用颤抖的笔写下了当天的气温和风力,并端正的写下了二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我们将在下一节进行深入的谈谈,在这里作为一项作业留给大家,就是品味本文准确、严密的语言特点。
我们本堂课,学会了什么是物候学,还学会了怎样既生动、又能条理清晰的把对象介绍清楚,还学到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习科学家严谨的工作作风。
第五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
【教案设计】:崔文华(主备人)时间:2011年4月18日
宋娟(授课人)时间:2011年4月27日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型】:讲读课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和11个词语,认识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指导识字、学词。
【教学难点】:
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语句较难理解。
【课前准备】
1.课文及有关大自然的课件、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2.到郊外等自然景区游览:看有关大自然的电视节目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和11个词语,认识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课文及有关大自然的课件、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2.到郊外等自然景区游览:看有关大自然的电视节目等。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新课
世界上谁有语言?小时向我们介绍了一种神奇的语言,那就是——
(出示并齐读课题)。
大自然也有语言?它的语言是怎样的?我们能读懂吗?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共同去学习、发现吧!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读),学生静听,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给足时间,照顾差生)
(2)、自由读课文,读后在课文中找出9个生字和6个要求会认的字,反复拼读,读准为止。
(3)、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用序号标出节次。
(4)、这首是有没有总说的小节?其他小节是怎么排列的?能不能颠倒顺序?“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特点?
3、检查自学情况
检查生字读音:同桌互读互查,教师利用不带拼音的字卡采取开火车、指名读、互相帮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点检查“仔、那、永、诉”的读音。
四、指导读好一、二、三节
1.学读第一节。
(1)教师范读。看课件:以春天为背景,蝌蚪在水中游动;大鱼跃出水面;雪山、三叶虫化石„„等自然现象揭示自然奥妙的片断。
(2)学生自由练读。
(3)小组讨论:通过看插图、结合课前的郊外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4)全班交流:相机处理“说话、语言、仔细观察、发现”等词语。
(5)个人自由反复练读,同桌互读互评;指名读。
(6)全班齐读第一节。
2.学读第二节。
(1)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2)看课件:春天的背景,小蝌蚪在水中游来游去。
(3)指名读一句,(贴小蝌蚪图)范读,齐读。
(4)启发学生想像讨论:小蝌蚪在说什么呢(相机进行口语训练)
(5)师生合读。
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生:春天已经来到人间。
(6)学生反复练读,同桌互读,从读中知道这一节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人们看到水中游着的蝌蚪,就会知道春天到了。
(7)看课件:春、夏、秋、冬各季节特征的片断,加深扩展学生的感受,以帮助突破难点。
(8)反复练读,指名读、评,最后齐读第二节。
(9)齐读一、二节。
3.学读第三节。
(1)指名读第三节。
(2)看课件:真实图像:大鱼及其鱼鳞的特写。动画:小鱼渐渐长成大鱼,鱼鳞上的圈圈逐渐增多。(配以简单讲解)
(3)自由练读,思考:这一节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4)自由练读,同桌互读,指名读,评后齐读。
(5)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
(6)看课件:树的年轮与年龄。
(7)齐读一至三节。
【板书设计】
总起:大自然是有语言的大自然的语言具体介绍:
归纳全文:
【教学反思】: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首文字浅显、文笔优美的诗歌,从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奥秘,告诉我们只有爱学习,勤于思考才能有所发现。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喜爱之情。本节课上,我引导学生根据自学提示,通过自学整体感知诗歌内容,激发学生自学兴趣。然后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诗歌,从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大自然的语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2、利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年轮、圆圈、汪洋、妙不可言、思考、发现”等词语在课文中的作用。
3、体会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
1、指导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2、利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年轮、圆圈、汪洋、妙不可言、思考、发现”等词语在课文中的作用。
3、体会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语句较难理解。
【课前准备】
1.课文及有关大自然的课件、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2.到郊外等自然景区游览:看有关大自然的电视节目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指导读好第四、五节
1.学读第四节。
(1)指名读第四节。
(2)看课件:“三叶虫”化石的特写,简介。出现词语“化石”,读词语“化石”。看课件:海洋逐渐演变成雪山。简介“三叶虫”化石年代久远,出现词语“古老”,读词语“古老”。
三叶虫是生活在海里的微生物,可是现在是在哪里找到它的化指名读第一句。范读,齐读。
这是在告诉人们什么指名答,读第二句,范读、齐读。
(3)自由试读第四节。指名读、齐读。
(4)这个奥秘是大自然告诉我们的。——出示词语“告诉”,读词。
大自然还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些奥秘——看课件:动物化石(恐龙蛋等)、植物化石。
2.学读第五节
(1)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太奇妙了,我们怎么才能发现它的语言、读懂它的语言呢?
(2)指名读最后一节。读词语“粗心大意”、“永远”。
(3)范读第五节,必读。
(4)总结:不爱学习,总也看不懂大自然的语言;粗心大意永远也看不见大自然的语言;只有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善于观察的人,才能发现大自然更多的“语言”,探索更多的奥秘。
(5)齐读全文
四、思考小结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诗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3.口头练习,相机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
(1)水里游动的蝌蚪,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2)鱼鳞上的一个个圈圈,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3)喜马拉雅山上的“三叶虫”化石,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记忆本课生字。
2.指导书写。
(1)观察字的间架结构,指名发言。
(2)范写“就、诉、永”。
就:左右结构(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诉:右边是“斥”不是“斤”。
永:独体字。
(3)学生描写、临写。教师巡回辅导。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五、扩展活动。
1.准备三个头饰(蝌蚪、鱼、三叶虫)边表演边读诗。
2.说一说,画一画,你还知道大自然能告诉我们什么(相机完成课后第4题)
3.召开一次《和大自然交朋友》的主题班会。
【板书设计】
领起(1)---大自然是有语言的蚂蚁搬家要下雨
大自然的语言具体介绍(2--8)水中蝌蚪春天到
大雁南飞秋天到
大树圆圈是树龄
鱼鳞圆圈是鱼龄
总结全文(9)---爱学习、勤思考才有发现
【教学反思】: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在诗歌教学中始终微笑着面对学生,我认为是注重情感投资。注重情感投资,就能在教学中起“鼓舞、唤醒、激励”的作用。以亲切的态度设置问题情境,以期待的心情等待着学生去思考面临的问题,以热情帮助的态度给学生以点拨和启迪,以饱满的情绪去讲解新知识,以亲切、信任的态度去聆听学生的回答。这种具有吸引力的教学,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乐于学习,积极思考,并且在学习中获得满足,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