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学金属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题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教学中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也能体现化学学科的很多特点。在课题1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与酸反应以及金属与其他金属的化合物溶液的反应,以及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本课题主要以学生已知的内容为基础,以实验探究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采取分类研究、对比分析的方法认识置换反应,归纳总结金属的有关反应规律,并通过对规律的应用,达到落实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
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为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特意让学生补做铜片与氧气反应的实验,重点说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应金属的活泼程度;如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属不活泼。教材的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顺序的探究上,教学过程采用问题引入—实验探究—分析总结—应用规律的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由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学以致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镁、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金属的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体验和学习利用控制实验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运用控制实验条件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2)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2)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四、教学方法分析:
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试管、镊子、酒精灯、坩埚钳、镁条、铝丝、锌粒、铜片、稀盐酸、稀硫酸
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 情境导入、引入新课
活动目的:创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体现化学的现实性。活动过程:展示:金戒指、镁条和铝片,观察其颜色状态,用砂纸打磨镁条和铝片,再进行观察,学生根据现象进行归纳总结镁和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而金却不能。小结说明相同条件下镁和铝比较活泼,金最不活泼。要想更好的使用金属,就需要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环节 实验探究一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活动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运用对比实验得出如下结论: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金属的活泼程度,如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
活动过程:大家观察桌面上的镁条、铝片、铜片,用砂纸打磨铝条表面,观察表面颜色变化,然后将铝条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再观察表面颜色变化。把这些金属分别在空气中加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组织学生动手做实验。通过反应现象判断产物并书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设计问题:
1、“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什么?
2、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铝条在打磨前后或放置前后颜色会有变化?在打磨后铝能接触到什么物质而发生反应?
4、说明什么问题? 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如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根据上述事实,我们可判断出这些金属的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进一步提出问题:
5、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
小结:镁、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如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Al2O3)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讨论:使用铝制品应注意什么? 联系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励探究激情。感知三氧化二铝的保护作用并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留下悬念。
第三环节 实验探究二 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设问金属与酸反应现象是否也像金属与氧气反应一样存在差别呢?同学们可以先提出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教师先做演示实验:镁和稀盐酸反应并点燃试管口产生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分组实验,四人一组,两人做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两人做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讨论:1.如何控制实验条件? 2.如何应用比较方法? 3.如何收集并记录实验信息? 设计问题:
1、在镁、锌、铁、铜几种金属中,哪些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
2、哪些金属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
3、由此你能把金属分为哪两类?哪类金属活泼些? 结论:可分为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和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这两类。
过渡:大家观察这几个化学方程式 Mg+2HCl==MgCl2+H2↑ Zn+H2SO4==ZnSO4+H2↑ Fe+H2SO4==FeSO4+H2↑
设计问题:
1、请大家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如单质、化合物的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
2、它与我们学过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是否相同?
置换反应:A+BC→AC+B 讲解: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第四环节 实验探究三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实验
上述实验已经表明铁的活动性比铜的强,回忆以前做过的实验: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可观察到铁钉上会有紫红色的铜生成,而蓝色硫酸铜溶液的颜色变浅,表明活动性强的铁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由此提出假设: 课堂练习:
1.家用铝锅、铁锅为什么不能用来长时间盛放酸性食品?
2.不法商贩常常用铝制的假银元坑害消费者,小明在市场上买了一枚银元,请你用化学方法帮他鉴别这枚银元的真假。
3.如何鉴别真假黄金?你能有几种方法?看谁想的更多
联系生活,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运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体会“生活处处有化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已经不仅是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其提高。因此,教师在观念上必须真正转变,找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在教学设计上,要切实以“学生发展”为本,利用一切条件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师
生互动、生生互动,不断建构和丰富自己的知识。让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新方法,让学生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创新精神。
主要的缺陷是时间较为紧张,课堂上学生极为兴奋,控制探究的进程较难。课堂各种活动亦应作好更充分的准备,多媒体应用尽可能贴切,实验探究安排亦应更合理(如金属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将学生分为两部分分别进行以节约时间)。
第二篇:教学设计奇妙的金属性质[模版]
6.1奇妙的金属性质 林甸二中任林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⑵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⑶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⑷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⑴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实物性质的讨论入手,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并学会区分金属和非金属。
⑵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金属制品材料选择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并形成以下认识: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⑶通过实验比较黄铜片和紫铜片、焊锡和锡及铅的多种性质,认识加入其他金属可以改良金属特性,以及合金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⑵在了解金属性质的基础上,了解材料选择要考虑的问题:如价格、资源、是否美观、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金属制品、金属制品的图片、铁架台、铁片、酒精灯、焊锡、铅、火柴等。
学生用具:大小形状相同的铁、铜,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合金的资料等。【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半课”教学环节 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回顾、交流 展示
设计方案实验探究 交流 汇报 板书 讨论 过渡 比较 介绍 讨论 小结
巩固、转折 过渡 阅读 归纳 介绍 实验探究 阅读 拓展
“半课”预习环节
教师督促学生组长检查本小组预习情况 【学习情景】展示金属制品的图片。
【提问】图片中的制品主要由什么材料制成? 【讲解】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新课引入】本单元我们就来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展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板书】6。1 奇妙的金属性质
【设问】根据生活经验,你所知道的金属有哪些?你见过哪些金属制品? 我所知道的金属
„
我所见过的金属制品
„
【学生回答、交流】
【小结】金属的种类有很多,而我们最常见的金属有铁、铝和铜。
【展示】铜和铁是人类使用较早的金属,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铝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得多,那仅仅是100多年前的事情。但由于铝的密度小和具有抗腐蚀等优良性能,现在世界上铝的年产量已超过了铜,位于铁之后,居第二位。
【板书】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过渡】下面,我们就以铜、铁为例,来对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探讨。【活动与探究】学生分组进行
1、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
2、感觉一下同体积不同金属块的质量大小,由此判断它们的密度大小。
3、试试不同金属片是否容易被弯曲、折断,并感觉它们硬度是否相同。
4、用电池和小灯泡等试试他们能否导电,并比较灯泡的亮度是否相同。
5、用手拿着金属片的一端,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烘烤它的另一端(注意:时间不要长,防止烫伤),试试它能不能传热。
【学生实验探究、完成报告、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实验
现象
说明金属具有什么性质
举例说明该性质的用途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五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板书】
【实验1的结论】金属都有颜色、有光泽。
【实验2和实验3的结论】不同金属的密度、硬度不同。金属能被弯曲,而且不易折断。【实验4的结论】金属具有导电性,不同金属的导电能力各不相同。【实验5的结论】金属具有导热性。【学习情景】展示细铜丝、薄铜片等。
【介绍】抽成细丝的性质为延性,打轧成薄片的性质为展性。金属的延展性决定了金属一般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教师总结并板书】有颜色和光泽,常温下为固态(汞除外);不同金属的密度、硬度不同;金属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且熔点较高。【讨论】
1、制造飞机和制造机器底座,对所用金属的密度和硬度会有什么要求?
2、电炉丝是用金属钨制成的,你认为它利用了钨的哪些性质? 【过渡】金属不仅具有以上共性还有各自的特性。【投影】一些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P169表)【学生分析比较汇报】
【介绍】金属之最(课本P169)【讨论】投影展示: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4、用来铸造硬币的金属材料需要具有什么性质?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总结】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容易回收利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
【转折】展示飞机图片,思考制造飞机的材料中为什么大量使用铝合金而不用纯铝? 【设疑】那么,什么是合金?合金的性质与其组分金属有何不同?合金的应用范围怎样?我们常用的合金有哪些?哪些合金最有前途? 【阅读】课本P173-176《合金》的内容。
【设问】我们应该怎样定义合金?谈谈你的看法。
【归纳】
1、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介绍】生铁和钢。
【比较】
2、合金与组成它们的金属性质比较。【实验探究】(备注:焊锡和锡的比较课外完成)
1、比较黄铜片和铜片的光泽、颜色。
2、将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划,比较它们的硬度。性质比较
现象
黄铜
铜
焊锡
锡
光泽和颜色
硬度
结论
【过渡】合金的熔点与其组分金属相比,又有何特点呢?下面我们以焊锡为例,进行实验。【演示实验】将绿豆粒大的焊锡、锡和铅放置在铁片上,加热铁片的中心部分,观察,比较焊锡和组成它的纯金属锡、铅的熔化温度。现象
结论
【总结】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存在差异,从而使合金更容易适合于不同的用途。
【讲解】
3、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展示】几种常见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课本P175)。【过渡】合金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新的金属和合金一直在被不断的发展和应用。例如,钛和钛合金就是近30年来引起人们普遍重视和关注的一种新型金属材料。【板书】
4、钛和钛合金新型金属材料
【展示】钛和钛合金、新型金属材料的有关资料。【小结】课本P176。
【布置课外作业】习题1、2 【做一做】家庭小实验——淬火与回火 第二课时:金属的化学性质
与氧气的反应(回忆氧气的化学性质)
与酸反应
三、与某些金属化合物反应
上述三个化学性质都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记忆金属活动顺序表),各个性质是如何探究的。
(投影)巩固练习题
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让学生感知学习的对象,激发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学习对象。学生阅读,了解人类使用金属材料的历史。
分组探究,形成共识,感知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其与非金属的差异。学生通过交流、汇报,认识金属的物理性质。巩固提高
比较分析,培养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进一步认识金属的性质及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并认识性质不是决定用途的唯一因素。
学生通过自学,归纳合金的定义。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能力。进一步认识合金
通过实验演示与探究,比较合金与其组分金属的性质差异。了解合金的用途及其发展、应用前景。为下一节课做好预习,使学生锻炼自学能力
【板书设计】
6.1 奇妙的金属性质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有颜色和光泽,常温下为固态(汞除外); 不同金属的密度、硬度不同。
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熔点较高;
二、合金
1、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
2、合金与组成它们的金属性质比较(存在差异,体现优异)。
3、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4、新型金属材料 钛和钛合金 形状记忆合金
第三篇:《金属》教学设计
《金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进行探究金属性质的研究
2、知道金属有光泽、易传热、具有延展性的特点
3、了解常见的金属性质,知道性质决定了金属的用途。教学重点:探究金属的共同性质
教学难点:探究金属具有延展性,即能变形。课时安排:一课时
活动准备:学生课前准备一些金属片,如铁钉、易拉罐(铝的),粗铜丝,砂纸、铁锤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一些金属材料制成的物品,今天你带来了哪些金属材料的物品呢?学生出示金属物品。金属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厨房用具、常用工具、高雅电线、交通工具、金银首饰等,哪一个方面都少不了金属。
过渡:金属到底有哪些特殊的本领使得它的用途如此广泛并深受人们喜爱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金属。(媒体呈现生活中的金属图片)
二、探究金属的共同性质
(一)猜测金属的特点
1、师:同学们,金属有什么特点呢? 生1:比较硬件 生2:有的有光泽 生3:有的容易生锈 生4:有的易变形 ……
2、师:教师已经对金属的特点做出了猜测,你们猜测的理由分别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各自猜测的理由。
4、班内交流猜测成果。
组1:我们组是根据日常生活中常见金属,常见的现象。组2:我们组是根据一些书上、网上所了解到的。……
(二)设计实验方案
师:同学们已经根据自己的理由对金属的特点做出猜测,那么怎样才能确定你所做出的猜测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在进行实验前,我们首先要设计好实验方案。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方案。其他学生做出补充。
(三)实验
1、老师出示研究材料及工具,认识实验器材:砂纸、锤子、小刀……
2、出示铁丝、铜丝、开始探究。
3、师巡视指导,特别提醒注意安全,并随时纠正不正确的实验方法。
4、实验后小组内交流实验现象,回报收获,教师随时板书。金属的共同性质:金属的质地一般比较坚硬、有光泽、容易导热、具有延展性、经敲打后比较容易变形,金属还具有导电性质
三、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师:刚上课时,同学们展示的金属物品,你知道它是利用了金属的什么特点吗?
生:金属的质地一般比较坚硬、有光泽、容易导热、具有延展性、经敲打后比较容易变形,金属还具有导电性质。
四、认识金属是人造材料。
1、师:根据生活经验来你能说说金属是从哪儿来的? 生1:工厂 生2:冶炼厂 生3:矿石 ……
2、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视频,大家能更好地了解金属的来源。(播放铁的冶炼过程)
3、师:金属不但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还能进行节约使用、回收利用金属,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随便丢弃它们,我们可以收集与利用,希望我们能节约利用好金属。
第四篇:《金属》教学设计
《金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了解铜、铁、铝的用途。教材首先提出,铜、铁、铝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许多用品都是用它们制成的。紧接着呈现了铝制品、铁制品、铜制品三组插图。生活中铜、铁、铝制品是很常见的,学生应该也很熟悉的,除了教材上所列举的这些之外,学生一定还能说出很多来。
第二部分,探究铜、铁、铝有哪些共同特点。分别选取铜丝、铁丝、铝丝各一段,研究它们有哪些特点。教材上呈现了四幅插图分别是连接到电路中、把一端置于热水中、用砂布打磨和用小锤敲砸,分别研究的是铜、铁、铝的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四个方面的特点。实验还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的过程和发现的现象,教材上出示了一个表格,列举了材料名称栏(铜、铁、铝),做法栏只是为学生做了个示范,填写了“连接到电路上”一栏,剩下的三栏要求学生补充完整,现象栏空缺,要求学生边实验边作好记录,这种类型的表格可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填写。实验完后,分析实验记录,找出铜、铁、铝有哪些共同特点,把结果记录下来。这就需要学生对所做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出铜、铁、铝三种物体的共同特点。
第三部分,概括金属的共同特点。教材首先提出问题,在生产生活中,还可以见到哪些和铜、铁、铝有相同特点的材料?它们有什么作用?紧接着呈现了锌制品、铅制品、锡制品三组插图,除了教材所列举的这些之外,学生能说出具有相同特点的材料,教师都要予以肯定。接下来,教材呈现了一段文字,铜、铁、铝以及和它们具有相同特点的材料,都是金属材料。人们利用金属的特点,可以制作各种工具、物品,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水平。在这一部分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先找到与铜、铁、铝有相同特点(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的材料,再告诉学生铜、铁、铝以及与它们具有相同特点的材料都是金属材料,由此推想出金属的共同特点是: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
第四部分,利用金属的特点设计作品。就是要求学生根据金属的特点(四个特点当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设计制作一件作品,把自己的设想写或画出来。
1/4
教材上也为学生留出了写或画的方框。可以由学生在课堂上设计作品,在课外完成作品。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大多喜欢实验,但孩子们只是凭自己的兴趣边玩边做,导致于观察不仔细,实验无序操作,科学探究的习惯尚未养成,也常常使学习任务难已按教学计划完成,需教师有效引导。
学习目标
1.知道金属具有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等共同特点。2.经历对金属共同特点的探究过程,能利用简单的表格整理实验现象。3.意识到人们在认识到金属的共同特点后,就能够更好的利用金属为人们服务
教学重难点
认识金属的各种特点。评价任务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铜、铁、铝等的特点,进而归纳出金属的特点。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分组材料:铜丝、铁丝、铝丝、砂纸、导线、电池、小灯座、电池夹、小灯泡、烧杯、热水、小锤子等。
演示材料:金属制品的实物及图片或者视频资料。学生准备:课前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铜、铁、铝。教学过程
一、了解铜、铁、铝的用途
1.铜、铁、铝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许多用品都是用它们制成的,你能列举生活中的这三种金属制品吗?
2.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认知回答。
3.让学生看课本上的铝制品、铁制品、铜制品三组插图:除了这些之外,同学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金属制品呢?
二、探究铜、铁、铝有哪些共同特点
2/4
1.下面我们分别选取铜丝、铁丝、铝丝各一段,研究它们有哪些特点。2.引导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四幅插图分别连接到电路中、把一端置于热水中、用砂布打磨和用小锤敲砸,认识它们的特点。
3.引导同学们记录实验的过程和发现的现象,然后填写课本上的表格,要求学生边实验边作好记录,教师指导学生填写。
4.实验完后,分析实验记录,找出铜、铁、铝有哪些共同特点,把结果记录下来。
5.小结:铜、铁、铝等金属有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四个方面的特点。
三、概括金属的共同特点
1.在生产生活中,还可以见到哪些和铜、铁、铝有相同特点的材料?它们有什么作用?
2.除了课本上所列举的这些之外,请同学们说说还有哪些具有相同特点的材料。
3.学生找到与铜、铁、铝有相同特点(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的材料。
4.小结:铜、铁、铝以及与它们具有相同特点的材料都是金属材料,由此推想出金属的共同特点是: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
四、利用金属的特点设计作品
根据金属的特点(四个特点当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设计制作一件作品,把自己的设想写或画出来。
教学反思
1.整体把握本课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金属的共同特点,首先从学生熟悉的铜、铁、铝入手,了解铜、铁、铝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研究铜、铁、铝各有什么特点,再通过比较,找到铜、铁、铝的共同特点,然后找一找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具有与铜、铁、铝相同的特点,最后归纳为它们都是金属,所以金属的特点就是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从教材编写来看,是逐步展开了不完全归纳法,从铜、铁、铝的个体特点研究开始,然后找铜、铁、铝三个个体的共同特点,再找与铜、铁、铝有共同特点的物
3/4
体(这样的物体越多越好),最后因这些物体都是金属,所以铜、铁、铝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也是金属的共同特点。
2.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电路的材料应提前检测好,避免课堂上又去为检测电路而耽搁时间;
二、教材上用加热烧杯中的水做传热实验,这样比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金属会安全得多,但是,这种方法的弊端是要花去较多的时间,所以,可以把这个实验改成直接把铜、铁、铝放进热水中,这样既安全,又能用较短的时间见到实验效果;
三、用小锤敲砸铜、铁、铝的实验,要注意下面要垫上一些硬的物体,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教室里上此课时,不要影响别的班级的教学。使用小锤子也要强调安全使用的问题;
四、实验记录需要教师指导,像教材上所呈现的那样的表格,学生可能还是第一次接触到,所以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填写,教师可以制一个相同的大表格,在学生做完一个实验后在黑板上示范填写一个,讲解记录方法,其他的由学生自己记录。
4/4
第五篇:《金属》教学设计
《金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进行探究金属性质的研究
2、知道金属有光泽、易传热、具有延展性的特点
3、了解常见的金属性质,知道性质决定了金属的用途,但同时也考虑价格、资源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它因素。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金属的共同性质
难点:探究金属具有延展性,即能变形。时安排:一时
活动准备:学生前准备一些金属片,如铁钉、易拉罐(铝的),粗铜丝,砂纸、铁锤等。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金属制品
1、出示常见金属制品,说说是用什么做的?为什么要用这个做?
2、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铁、铜、不锈钢„„
3、师:像铜、铝、铁等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金属”。(出示题)
4、你知道我们这个教室里哪些东西也是金属做的?、金属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厨房用具、常用工具、高雅电线、交通工具、金银首饰等,哪一个方面都少不了金属。
6、过渡:金属到底有哪些特殊的本领使得它的用途如此广泛并深受人们喜爱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金属。
二、探究金属的共同性质
1、老师出示研究材料及工具,认识实验器材:砂纸、榔头、小刀„„
2、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做完以后,你能更好地发现金属的一些性质。你准备如何使用这些工具来做实验呢?小组讨论一下。
3、交流:可以用砂纸摩擦金属表面,看一看。
用力弯曲金属,或用榔头敲打金属。
用小刀割金属。
把金属放在热水里,过一会再拿出来摸一摸。
„„
4、学生分别取出三种金属:铁丝、铜丝、铝丝,开始探究。、师巡视指导,特别提醒注意安全,并随时纠正不正确的实验方法。
6、实验后小组内交流实验现象,回报收获,并推选一人把组内的成功填写在黑板上。金属的共同性质:
7、全班看板书,说说异同。
8、小结:金属的质地一般比较坚硬、有光泽、容易导热、具有延展性、经敲打后比较容易变形。(师补充:金属还具有导电性质)
9、谈话:金属还具有其它一些很重要的性质,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中了解到。
三、金属的区别与不同用途
1、同学们刚才通过自己探究发现了金属有很多共同之处,其实不同金属之间各方面的性能也是有差别的。你知道哪种金属强度最大吗?哪种金属最贵?哪种导热最好?哪种延展性最好?
2、学生猜测
3、你们说的对不对呢?快看书上的表格。(看懂图示,了解不同金属的特点)
4、由于不同金属在地球上含量各不相同。“物以稀为贵”,所以它们的价格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人们在使用时除了考虑金属的性质也会考虑到它的价格。、讨论:根据上面的资料想一想,制作下面的这些物品你会选择哪种金属?为什么?(锅、易拉罐、项链、斧头„„)
6、师补充一些特殊金属:汞也叫水银,它是很特别,常态下是液体的,所以一般可以做温度计中的液柱。但汞有毒。铅也是有毒的金属,也会使人引起铅中毒。
7、总结: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同它的性质和价格紧密联系的。性质决定应用。合理使用金属可以为生活带来方便,当然,如果选择不正确则有可能带来灾难。
8、补充:1912年,英国斯科特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天气十分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以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后来发现,原来装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的,而锡却莫名奇妙地化为了灰尘。1867年冬天,俄国彼得堡的气温降到了—38摄氏度,这时海关仓库的大批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只留下泥土一样的灰色粉末。沙俄军队的锡制大衣扣也不翼而飞。这些都是什么原因呢?原来,锡在—33摄氏度,会变成灰色粉末状的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