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综合复习教案(5篇)

时间:2019-05-12 16:25: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物理综合复习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物理综合复习教案》。

第一篇:初中物理综合复习教案

第十单元综合复习教案

知识点:

1、压力的概念、压强的概念

2、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公式

教学目标:

1、知道压力的概念,理解压强的概念。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公式。

难 点:压力及压力的作用效果,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点:液体内部压强的及实验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师:大屏展示思考题

(1)什么叫压力?压力和重力的区别有哪些?

(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可以用什么物理量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3)什么叫压强?压强的公式是什么?压强的单位是什么?如何确定受力面积?(4)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 生:学生讨论回答。

二、重点例题讲解

师:大家是否真正掌握了本章节的知识呢?还是让我们检验一下吧? 师:大屏展示问题1压力和重力的区别是什么呢? 生:讨论回答

师:(动画)区分压力和重力。生:习题训练(课件展示)

师:展示问题2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叫压强,那么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呢? 生:回答。

师:播放录像再次温习这部分内容。生:习题训练(媒体展示)

师:液体在某一深度的压强有多大,应该怎样计算? 生:讨论回答 师:播放录像

再次巩固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三、学习检测(见课件)

四、小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长进?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略)

第二篇:初中物理复习教案

2005年初中物理总复习系列练习(第一册 综合卷)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有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

1、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 A.音调低,响度大 B.音调低,响度小 C.音调高,响度大 D.音调高,响度小

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从早晨到中午阳光下旗杆的影子逐渐变短 B.人在泳池边看到水的深度比实际的浅 C.夏日在浓密树阴下的地面下出现了许多光斑 D.人们在湖边看到了小桥在水中的“倒影”

3、下列物质(或物体)都是导体的是

A 人体、空气、大地、酱油 B 塑料、金属、干木棒、煤油 C 盐水、陶瓷、食用油、汽油 D 碳棒、人体、盐水、酱油

4、将灯丝熔断的灯泡重新搭上,接在原来的电路中,继续使用,灯泡的发光功率将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5、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 C.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冷

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

6、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的距离要求为5m,由于医务室房间太小,医生首先将视力表贴在一面墙上,然后在对面墙上正对着视力表挂一大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m,检查视力时()

A.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m;B.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5m C.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2m D.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3m

7、下列自然现象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A.早春河面上冰的消融 B.初夏广场上雾的形成 C.深秋草木上露的出现 D.寒冬屋瓦上霜的形成

8、下雨天,张明和李宏在收看电视节目时,他们发现:打雷时,房间闪白光的同时,电视机屏幕会不断的闪烁,并会听到电视机会发出“咔咔嚓嚓”的声音,而且这些现象比听到雷声要早。关于此问题他们各自发表如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1)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比光快,但比声音慢,(2)电磁波和光的波速都是3×105km/s,它们都比声音的波速快

(3)电磁波和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它们在真空中能传播,但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4)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其传播速度就越快(5)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比光慢,但比声音快,(6)电视机屏幕会不断的闪烁,并会发出“咔咔嚓嚓”的声音是打雷时产生电磁波的干扰 A(1)(3)(6); B(1)(3)(4); C(2)(3)(5); D(2)(3)(6)

9、下列事例中,利用电流的化学效应的是()A.接通电路后电铃发声 B.接通电路后电风扇转动 C.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 D.电水壶通电将水烧开

10、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A.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号 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摩托车的排气管上装有消声器 D.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

11、下列关于光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人在平面镜中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B.物体在太阳光照射下产生影子是光的反射现象 C.人看到水中的鱼在游动是光的折射现象; D.用放大镜可看到放大的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12、移动电话已经成为普通民众的信息交流工具,下列对移动电话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相当于一个无线电发射台 B 相当于一个无线电接收台 C 既是一个无线电发射台,又是一个无线电接收台

D 既不是一个无线电发射台,又不是一个无线电接收台

二、填空题(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

13、图1是R1和R2两个电阻中的电流随它们两端电压变化的IU 图像,从图像可知,电阻R1__________R2(选填“<”、“>”或“=”)。

14、冬天在户外说话时,常看见人们的口中呼出“白气”,这是由 水蒸气__________形成的,它实际上就是由大量的浮于空气中的 __________组成的。

15、“神舟”五号飞船在轨道上正常运行时,飞船上的电子仪器都 依靠太阳能电池供电,太阳能电池把接收到太阳能的20%转化哦为电能,“神舟”五号飞船上的太阳能电池是由很多片单晶硅组成,每片单晶硅电池可输出0.6 V电压和0.1 A电流,则每小时照射到一片单晶硅电池上的太阳能为___________J。

16、两根阻值分别为R1=60Ω和R2=90Ω的电热丝,将它们串联后接在家庭电路上,经过25min产生热量Q。如果将这两根电热丝改为并联,仍接在家庭电路上,两电热丝并联后的总电阻 _________Ω,经过_________min可产生同样的热量Q。

17、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之间关系的实验中,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压和电阻,分别测得了如下两组数据:

分析表1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在电阻一定时,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分析表2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在电压一定时,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8、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距透镜40cm处,可以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的实像,________________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做成的。

19、如图2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根据该图像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信息一:海波的初温为25℃;

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0、在做“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时,需要在电阻相同的条件下,比较通过不同导线的电流。下表是给出 的几种不同的导线。(3分)导线代号 A B C D E F G 材料 锰铜 钨 镍铬 锰铜 钨 锰铜 镍铬 长度(m)1.0 0.5 1.5 1.0 1.2 1.5 0.5 横截面积(mm)2 3.2 0.8 1.2 0.8 1.2 1.2 1.2(1)为研究电阻与导体材料是否有关,应在上表中选用导线C和导线________。(2)为研究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是否有关,应在上表中选用导线C和导线________。(3)为研究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是否有关,应在上表中选用导线A和导线________。

21、某同学做了一架简易照相机,镜头是一个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用这架照相机来照相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该大于____________cm。

22、如图3是李毅同学“研究电磁铁实验”的示意图,为了得到电磁铁产生的磁场的强弱与电流的关系,可以使,并比较 得出结论;

为了得到电磁铁产生的磁场的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 系,可以使,并比较 得出结论。利用这种方法来研究问题叫做。

23、张勇家安装了一个电能表,其表面如图4所示,他家已经安装标有“220V,40w”的日光灯6盏。

700W的微波炉一台,200W的电冰箱一台,1500W的电热水器一台,900W的空调2台。他家 同时使用这些用电器(填能或不能),若他家同时使用电热水器和两台空调,其他的用电器都不使用,则此时他家电路中的电流是 这两种电器使用2小时,他家电能表的表盘示数变为

24、如图5所示的电磁继电器,当控制电路接通时,灯______________ 亮。(填“ ”或“ ”)。

三、简答题(25题6分,26题4分,共10分)

25、张宇同学坐在教室第一排第一个座位上,他经常看不清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这种现象叫做“黑板反光”,“黑板反光”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善这种现象?

26、小明到姨妈家玩,他发现姨妈家在一个移动的插座插上许多用电器,如图6所示,小明告诉姨妈,这样用电危险,可能会导致电路中的导线燃烧起来引起火灾。小明的说法正确吗?请用你所学到的物理知识解析。

四、实验作图(27题6分,28题4分,29题6分,共16分)

27、(1)请在下图(甲)、(乙)的虚线框内分别画一个适当的光学 器件,使它满足图中改变光路的要求。

(2)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如图所示,请在图中标出电源的“+”、“-”极。

28、如图7所示是李刚同学探究小灯炮的实际功率与小灯炮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实验电路图,已知小灯炮的额定电压为2.5V,灯丝电阻约为10Ω, 测量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向B滑动,图8中是李刚同学实验过程中的草稿, 草稿中的读数记录和计算均是正确的,但顺序被打乱了,请你帮助他把这些数据整理后记录到下表中。

实验次数 电流表示数(A)电压表示数(V)小灯炮功率(W)1 2 2.5 3

分析上表可知,小灯炮的实际功率随着小灯炮两端的电压升高而(增大或减小)小灯炮的额定功率是。

29、图9中的电磁铁为一个中间有抽头的电磁铁的示意图,小明为了研究外形相同的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通电电流的大小及线圈匝数的关系,他做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为:

(1)先连接好如图7(甲)所示的电路,调整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示数较小,记为I1,发现电 磁铁吸引住大头针的数目较少;(2)调整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流表的示数增大到I2,发现电磁铁吸引住大头针的数目增加;(3)再按图9(乙)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好电路,调整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的示数保持为I2,发现电磁铁吸引住大头针的数目进一步增加; 从以上实验我们得出的结论是:①

在实验步骤(3)中为什么要强调电流表的示数与步骤(2)中电流表的示数(I2)保持相同?

五、计算题(30题6分,31题6分,32题8分,共20分)

30、如图10所示,R1=6Ω,电流表A的示数为1.5A,电压表V1的示数为6V, 求:(1)R2的阻值是多少?(2)电压表V2的示数是多少?(3)电路消耗的功率有多大?

31、搬了新家的李明到商场购买某品牌的电热水器,下表是该品牌热水器的铭牌,表中的主要技术参数计算时可选用

额定电压(V)220 电源频率(Hz)50 一档功率(w)1500 额定容量(L)35 二档功率(w)2000 设定最高温度(OC)75 最大漏电电流(mA)≤15 安全等级 一级 求:(1)这台电热水器在额定电压下,开关拔到一档加热,通过热水器的电流是多少?(2)这台电热水器在额定电压下,开关拔到二档加热,把一箱初温为15OC加温到最热功需多长时间。

(3)若李明在一个月内累计开一档时间为12小时,累计开二档时间10小时,这台热水器一个月共消耗电多少kwh?

32、医院、宾馆等公共场所普遍使用高温高压蒸气消毒锅对物品消毒。图11(甲)为自动测定锅内温度的电路原理图,其中RO为定值电阻,A为温度指示表(实质是一只量程为0~0.6A的电流表),RX为热敏电阻(其电阻值随锅内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关于热敏电阻的阻值与温度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锅内温度值/℃ 25 37.5 50 62.5 75 87.5 100 112.5 125 RX对应的电阻值/Ω 150 80 50 30 20 15 10 7

(1)锅内温度为75℃时电流表指针指向0.24A;若锅内温度为112.5℃时电流表指针指向0.50A,如图11(乙)所示,问电源电压U与定值电阻的阻值RO各是多少?

(2)若锅内温度为125℃时电流表指针指向0.60A,求此时热敏电阻RX的阻值。

33、阅读理解题(6分)

磁悬浮列车——21世纪人类理想的交通工具

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并不深奥。它是运用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使磁铁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即“磁性悬浮”。科学家将“磁性悬浮”这种原理运用在铁路运输系统上,使列车完全脱离轨道而悬浮行驶,成为“无轮”列车,时速可达几百公里以上。这就是所谓的“磁悬浮列车”,亦称之为“磁垫车”。

由于磁铁有同性相斥和异性相吸两种形式,故磁悬浮列车也有两种相应的形式:一种是 利用磁铁同性相斥原理而设计的电磁运行系统的磁悬浮列车,它利用车上超导体电磁铁形成的磁场与轨道上线圈形成的磁场之间所产生的相斥力,便车体悬浮动物运行的铁路;另一种则是利用磁铁异性相吸原理而设计的电动力运行系统的磁悬浮列车,它是在车体底部及两侧倒转向上的顶部安装磁铁,在T形导轨的上方和伸臂部分下方分别设反作用板和感应钢板,控制电磁铁的电流,使电磁铁和导轨间保持10─15毫米的间隙,并使导轨钢板的吸引力与车辆的重力平衡,从而使车体悬浮于车道的导轨面上运行。

磁悬浮列车与当今的高速列车相比,具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点:由于磁悬浮列车是轨道上行驶,导轨与机车之间不存在任何实际的接触,成为“无轮”状态,故其几乎没有轮、轨之间的摩擦,时速高达几百公里;磁悬浮列车可靠性大、维修简便、成本低,其能源消耗仅是汽车的一半、飞机的四分之一;噪音小,当磁悬浮列车时速达300公里以上时,噪声只有65分贝,仅相当于一个人大声地说话,比汽车驶过的声音还小;由于它以电为动力,在轨道沿线不会排放废气,无污染,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绿色交通工具。阅读后请回答:

1、磁悬浮列车是怎样使列车浮起来的?

2、磁悬浮列车具有哪些优点?

第三篇: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授课教师:李志荣 授课班级:119班 授课时数:2课时

授课时间:2017年3月30日第三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会计算浮力的方法。(3)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4)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基本的解题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3)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

(2)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基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三)基础知识复习

1、引导语:同学们,浮力的知识在每年的中考题中或多或少都出现,在社会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应用,例如造船、游泳、飞机设计制造等方面,所以我们必须要学好,同时还要复习好!大家有信心吗?

2、定义:

浮力: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3、浮力的三要素:

(1)作用点:在物体上。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2)方向:竖直向上。(3)大小:F浮=G液排=ρ

gV排

4、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

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5、怎样判断物体的浮沉

(1)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若只受重力和浮力的作用,则: 当F浮>G物(ρ当F浮=G物(ρ当F浮ρ物物)时,物体上浮→漂浮(F浮=G物).=ρ<ρ)时,物体悬浮.)时,物体下沉→沉底(F浮+F支=G物).液物(2)词语解释:

1)漂浮: 物体独自静止地浮在液面上,有一部分体积在液面下为V排,有一部分体积在液面上为V露。

2)悬浮: 物体独自静止地悬在液体中任何位置,此时V排=V物.3)沉底: 物体在液体中沉到容器底,容器底对它有一个支持力.4)浸没: 物体全部浸在液体中,此时V排=V物.6、注意:

1)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2)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F浮 = G 不同:悬浮:ρ

;V排=V物

漂浮:ρ液<ρ物;V排

3)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 与G或比较ρ

与ρ

.7、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G排或F浮=ρ

gV排),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自身的质量、密度、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注意:在用F浮=ρ液

gV排计算或比较浮力大小时,关键是分析液体的密度ρ液和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的大小.8、物体浮沉的应用

(1)轮船:采用”空心”办法,使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达到增大浮力.(2)潜水艇: 浮力不变,通过改变“自重”来实现上浮、下沉的.(3)气球与飞艇: 用小于空气密度的氢气或氦气充入气球和飞艇中,通过改变气球和气囊的体积而改变浮力的大小,实现升降.(四)习题训练及辅导

1.某种材料制成的空心球漂浮在甲液体的液面上,但沉于乙液体中.利用这个信息可得()

A.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小于甲液体的密度

B.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C.该材料的密度一定等于甲液体的密度

D.该材料的密度一定等于乙液体的密度

2.目前,制造中国自己航母的呼声越来越高,如图所示是某位网友提供的中国航母的设想图。一艘航母的舰载机飞离航母后,则有()

A.航母将上浮,所受浮力减小

B.航母将下沉,所受浮力增大

C.航母将下沉,所受浮力减小

图5

D.航母始终漂浮,所受浮力不变

3.浸没于水中的钢球,在继续下沉的过程中,它受到的()A.浮力增大,压强减小 B.浮力减小,压强减小 C.浮力不变,压强减小D.浮力不变,压强增大 4.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决定于()。

A.物体浸人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

B.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

C.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

D.物体的体积和形状

5.有一木块漂浮在水面上,若在水中加一些食盐,木块仍漂浮在水面上,则它受到浮力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6.把质量相等的铁球和铝球,分别挂在弹簧秤下,然后将它们分别全部浸入水中,比较弹簧秤示数则()

A.挂铁球的读数大于挂铝球的读数 B.挂铁球的读数小于挂铝球的读数 C.挂铁球的读数等于挂铝球的读数 D.无法研究读数大小

7.体积为3×10-4米3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求:(1)该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2)该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

8.一金属球在空气中称重是14.9N,浸没在水中称重是4.9 N。已知这种金属的密度为2×103kg/m3,此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其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五)课堂小结

(六)课外作业

2017年《考试说明》第61页练习5.3

第四篇:初中物理复习内能和比热容综合复习(一)

内能和比热容综合复习(一)

模块一

分子动理论和扩散现象

一、知识点

1.分子动理论

⑴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间有间隙;

⑵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为引力和斥力;

⑶分子是不停无规则运动的,温度高,运动快.

2.扩散现象

⑴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

⑵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⑶扩散现象不局限于气体和液体,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⑷扩散现象也不局限于同一状态的不同物质,固体、液体、气体之间同样能发生扩散现象.

二、例题精讲

【例1】★

用分子运动论对下列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A.

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B.

破镜不能重圆﹣﹣分子间存在斥力

C.

氧气被压入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隙

D.

铁丝很难被拉断﹣﹣分子间存在引力

考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解析:

A、花的芳香类物质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通过扩散充满空间,所以花香四溢,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B、破镜之所以不能重圆,是因为破碎的镜片间的距离较大,大于分子力的作用距离,并不是由分子间的斥力造成的,B解释正确,符合题意;

C、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氧气分子在压力作用下,分子间距变小,被压入钢瓶,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于钢丝分子间存在引力,所以钢丝很难被拉断,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测试题】

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

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排斥力

C.

桂花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分子之间有引力

考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解析:

A.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物体的分子间的距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A不正确;

B.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玻璃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超出了分子力的作用范围,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故B不正确;

C.花香四溢,是因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结果,故C正确;

D.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故D不正确.

答案:

C

【例2】★

如图,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说明()

A.

两铅块被压得太紧

B.

下面所吊的重物还不够重

C.

两铅块分子之间有引力

D.

大气压作用使它们不能分开

考点:

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

两块表面平整的铅放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下面能吊起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答案:

C

【测试题】

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A.

不变,因为玻璃板重力不变

B.

变大,因为玻璃板沾水变重了

C.

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了浮力作用

D.

变大,因为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

考点:

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

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不是因为沾水,故ABC错、D正确.

答案:

D

【例3】★★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个铅拄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现象说明()

A.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

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C.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

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考点:

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两个铅柱的分子间的距离很近,分子间的引力使它们紧紧结合在一起.

物质的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但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两个铅柱下面能吊起重物,只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答案:

A

【测试题】

两滴水银接近时能自动结合为一滴较大的水银滴,这一现象说明()

A.

分子间存在引力

B.

分子间存在斥力

C.

分子间有间隙

D.

物质间有扩散现象

考点:

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

两滴水银之所以会合成一滴是因为当分子相互靠近时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吸力,将两滴水银合成了一滴.

答案:

A

模块二

内能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一、知识点

1.内能

⑴物体所有分子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统称为内能;

⑵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

⑶分子势能: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具有分子势能.分子作用力越大,分子势能越大.

2.改变内能的方式:

⑴热传递;

⑵做功.

二、例题精讲

【例4】★

物体的内能是指()

A.

物体中个别分子所具有的能

B.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C.

物体做机械运动所具有的能

D.

物体做机械运动和热运动的能的总和

考点:

内能的概念.

解析:

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所以ACD错误,B正确.

答案:

B

【测试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内能是由于分子运动所具有的,就是动能

B.

0℃时,物体的内能为零

C.

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上没有能量

D.

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外一种形式的能

考点:

内能的概念.

解析:

A、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故说法错误;

B、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说法错误;

C、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上没有机械能,但是有内能,故说法错误;

D、说法正确.

答案:

D

【例5】★★

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一定和0℃的水内能一样大

B.

0℃的水一定比5℃的水内能小

C.

0℃的水一定比5℃的水热量小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考点:

内能的概念.

解析:

A、0℃的冰变为0℃的水,这是熔化现象,熔化要吸热,所以同质量的0℃的水内能大,A选项没有说质量,因此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于没有说明质量的大小,因此0℃的水不一定比5℃的水内能小,因此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热量是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的热量”,因此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答案:

D

【测试题】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一定减少

B.

热量总是由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C.

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D.

温度相等的1kg水和1g水内能相同

考点:

内能的概念.

解析:

A、同一个物体质量不变,状态不变,温度降低,物体内能一定减少.符合题意.

B、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热量传递方向跟物体的内能没有关系.不符合题意.

C、温度为0℃的物体也有内能.不符合题意.

D、1kg水和1g水状态相同,温度相同,1kg水质量大于1g水的质量,所以1kg水

内能大.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例6】★★★

质量相同的0℃的冰、0℃的水、0℃的水蒸气中,它们的内能()

A.

一样大

B.

冰的内能最大,水蒸气的内能最小

C.

水的内能最大,冰的内能最小

D.

水蒸气的内能最大,冰的内能最小

考点:

内能的概念.

解析:

质量相等温度相等的冰、水和水蒸气,分子动能相等,冰的分子势能最小,水蒸气的分子势能大,所以水蒸气的内能大一些.

答案:

D

【测试题】

一杯0℃的冰和一杯0℃的水,比较其内能的大小()

A.

水的内能一定较大

B.

冰的内能一定较大

C.

若冰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大,则冰的内能一定比水的内能大

D.

若冰和水的质量相等,冰的内能一定比水的内能小

考点:

内能的概念.

解析:

⑴由于不知道质量大小,因此不能单独从温度上分析内能的大小,故选项AB说法不正确;

⑵如果冰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大,但是水变成冰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因此还是分析不出它们内能的大小,故选项C说法不正确;

⑶0℃的冰在熔化成0℃的水的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但是温度不变.因此相等质量的冰和水,冰的内能一定比水的内能小,故选项D说法正确.

答案:

D

【例7】★★★

科考队员在野外考察时经常利用冰雪来获得生活用水,如图所示的是将一定质量的冰,从

﹣20℃加热到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不考虑水中有杂质产生的影响),下列对图像分析正确的是()

A.

冰的熔点是0℃,水的沸点是100℃

B.

科考队员所处位置的大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

C.

冰熔化的过程中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都增大

D.

水沸腾的过程分子动能不变、分子势能增大

考点:

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内能的概念.

解析:

A、由图可见冰的熔点是0℃,水的沸点是8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而实验中水的沸点是80℃,说明科考队员所处位置的大气压高低于标准大气压,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冰熔化的过程,温度不变,分子动能不变,分子势能增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分子动能不变,分子势能增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

D

【测试题】

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内能增加

B.

分子运动速度加快热量增加

C.

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机械能增加

D.

分子运动速度不变内能增加

考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内能的概念.

解析:

A、分子运动得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地越剧烈;又物体内能的大小和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当质量和状态一定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故A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热量是发生在热传递过程中,是一个过程量,不是状态量,因此不能说物体的热量,可以说物体的内能,故B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物体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但机械能的大小与物体温度无关,故C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物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故D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例8】★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没有热传递,是因为具有相同的()

A.

热量

B.

熔点

C.

内能

D.

温度

考点:

热传递.

解析:

如果两个物体间的温度相同,那么它们之间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答案:

D

【测试题】

两个物体相接触,热量不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传递的原因,是两个物体具有相同的()

A.

温度

B.

热量

C.

内能

D.

比热容

考点:

热传递.

解析:

热传递总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进行传递.

高温物体内能减小,低温物体内能增加;当两个物体没有温度差后,热传递现象也就停止.

答案:

A

【例9】★★

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

B.

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

C.

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考点:

热传递.

解析:

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所以没有温度差就没有热传递,冰因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能继续熔化.

答案:

C

【测试题】

质量相等的一块铁和一杯水,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把铁块投入水中,那么()

A.

热量由铁块传给水

B.

热量由水传给铁块

C.

铁块和水之间没有热传递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考点:

热传递.

解析:

水的比热容最大,相同质量的铁块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水的温度变化较小,但由于铁块和水的初温没有告知,无法判定两者末温的高低,因此它们之间的热传递方向也无法确定.

答案:

D

【例10】★

(多选)下列现象及做法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烈日下的石凳表面温度升高

B.

铁丝多次弯折处温度升高

C.

冬天利用暖气取暖

D.

钻木取火

考点: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

A、烈日下的石凳表面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石凳的内能,符合题意;

B、铁丝多次弯折处温度升高,是对铁丝做功增加了铁丝的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C、冬天利用暖气取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符合题意;

D、钻木取火,属于摩擦生热,是克服摩擦力做功增加了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不符合题意.

答案:

AC

【测试题】

下列所描述的场景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冬天人们搓手取暖

B.

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感觉到热

C.

温室效应使得多年的积雪熔化了

D.

古代的人钻木取火

考点: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

冬天人们搓手取暖,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感觉到热,古代的人钻木取火都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B、D都不符合题意;

外界温度升高,热量从大气转移到积雪,使积雪熔化,是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符合题意.

答案:

C

【例11】★

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天寒地冻,人们在室内烧炭火取暖

B.

感冒发烧,人们用湿毛巾敷额头降温

C.

烈日炎炎,人们走进空调房避暑

D.

电炉通电,电热丝发热变红

考点: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

在室内烧炭火取暖,用湿毛巾敷额头降温,走进空调房避暑,这三种方法都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能量的转移过程,故A、B、C都不符合题意;

炉丝发热变红是电流做功,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符合题意.

答案:

D

【测试题】

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两手互搓,手会发热

B.

晒太阳时,人觉得热

C.

对手哈气,手会变热

D.

在火炉旁,身体变热

考点: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

A、两手互搓,对手做功,手的内能会增大,温度会升高,符合题意;

B、晒太阳时,通过热传递改变人的内能,人因此会感觉热,不符合题意;

C、对手哈气,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手的内能,所以手会变热,不符合题意;

D、在火炉旁,火会以热辐射的方式使身体变热,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模块三

比热容和热值

一、知识点

1.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C所吸收(或放出)的热能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⑴单位:焦/(千克·摄氏度)、J/(kg·°C);

⑵物理意义:c水=4.2×103

J/(kg·°C)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1°C所吸收的热量为4.2×103

J;

⑶同种物质的比热容相同,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⑷热量的计算公式:,.

2.燃料的燃烧值:燃烧值是燃料的特性,不是所有物质都具有的特性.它反映的是燃料燃烧过程中所释放热量本来大小的物理量.

⑴意义:表示相同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同;

⑵燃料燃烧发热计算公式:Q=mq,m为燃料质量,q为热值,单位为J/kg(焦每千克).

二、例题精讲

【例12】★

沿海地区同沙漠地区相比,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小.这是因为()

A.

水的密度比沙石的密度小

B.

水的比热容大于沙石的比热容

C.

水的热量大于沙石的热量

D.

水的传热本领比沙石的传热本领差

考点:

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

解析:

沿海地区和沙漠地区相比,沿海地区水多,水的比热容大,在相同的吸放热条件下,水的温度变化小,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小.

答案:

B

【测试题】

炎热的盛夏,人站在水中时感觉凉爽,而当人赤脚走在沙土上时却感到烫脚.这主要是因为水和沙具有不同的()

A.

热量

B.

质量

C.

比热容

D.

密度

考点:

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

解析:

沙子烫,海水凉,它们的比热容有关,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在同样的日照条件下,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沙子的温度变化大,所以海水凉,砂子烫.

答案:

C

【例13】★★

在测定汽油热值的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表中Q为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m为燃烧汽油的质量.请根据表中数据写出Q与m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

Q/J

2.3×107

4.6×107

6.9×107

9.2×107

1.15×108

1.38×108

m/kg

0.5

1.0

1.5

2.0

2.5

3.0

考点:

燃料的热值.

解析:

由表中数据可得:

=4.6×107J/kg,∴Q=(4.6×107J/kg)×m

答案:

Q=(4.6×107J/kg)

×m

【测试题】

0.3kg的酒精完全燃烧放出了9.0×106J的热量,则酒精的热值为_____×107J/kg;5kg酒精的热值又是多少呢?答:_____×107J/kg.

考点:

燃料的热值.

解析:

∵Q=mq,∴酒精的热值:

q==3.0×107J/kg,热值是物质的特性,与物质的质量无关,5kg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

答案:

3.0;3.0.

模块四

热机和汽油机的四个冲程

一、知识点

1.内燃机

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装置叫做热机.燃料直接在发动机气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叫做内燃机,最常见的是汽油机和柴油机.

2.汽油机工作过程:

⑴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上端向下运动;汽油和空气组成的燃料混合物从进气门吸入气缸.当活塞运动到气缸的最下端时,进气门关闭.此过程中无机械能变化.

⑵压缩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由气缸的最下端向上运动;燃料混合物被压缩,混合气体的压强增大,温度升高.此过程中机械能转换成内能.

⑶做功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火花塞产生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由上向下运动,并通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此过程中内能转换成机械能.

⑷排气冲程: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由下向上运动;废气排出气缸.为下一个循环最好准备.此过程中无机械能变化,活塞的惯性使汽油机进入下一个循环.

⑴吸气冲程

⑵压缩冲程

⑶做功冲程

⑷排气冲程

二、例题精讲

【例14】★★

热机工作时,能量的转化过程是()

A.

内能→化学能→机械能

B.

化学能→内能→机械能

C.

化学能→机械能→内能

D.

内能→机械能→化学能

考点:

热机.

解析:

热机工作时需要燃料,即通过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而后通过内能做功,即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答案:

B

【测试题】

某机器的能量流向图如图所示,据此推测该机器可能是()

A.

热机

B.

电动机

C.

发电机

D.

电热水器

考点:

热机.

解析:

A、如图该机器将一部分内能转化成了机械能,还有一大部分内能散失掉了,所以该机器是热机.

B、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C、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机器;

D、电热水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的机器.

答案:

A

【例15】★★

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

吸气冲程

B.

压缩冲程

C.

做功冲程

D.

排气冲程

考点: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解析:

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压缩冲程活塞向下运动,压缩燃料混合物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做功,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带动曲轴转动,对外提供动力.

答案:

C

【测试题】

在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将机械转化成内能的冲程是()

A.

吸气冲程

B.

压缩冲程

C.

做功冲程

D.

排气冲程

考点: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解析:

在压缩冲程中,燃料混合物被压缩,混合气体的压强增大,温度升高.此过程中机械能转换成内能.

答案:

B

第五篇:初中物理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案(3000

字)

《简单机械、功》复习教案

授课教师: 主备教师:胡伟 备课时间:2011.10.30 no:12 教学目标:

1、认识杠杆的要素和符号,会画力臂,辨析三种杠杆。

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能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简单计算。

3、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及其实质,会分析滑轮组问题。

4、了解功的原理,理解机械效率,会测量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5、识别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重点:机械效率的计算、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难点:力臂作图、滑轮组的绕线

一、知识网络

二、基础诊测

(一)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 转动的硬棒称作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是:、、、、。

3.杠杆的平衡条件:⑴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处于 状态。

⑵实验前应调节,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

⑶杠杆的平衡条件:

。用公式可写成:。4.杠杆可分为 杠杆、杠杆和 杠杆。

(二)滑轮 1.定滑轮:①特点:。②实质:。

③F移动的距离S和G移动的距离h的关系。

2.动滑轮:①特点:。②实质:。

③F移动的距离S是G移动的距离h的。3.滑轮组:①特点:即可以,又可以改变。

②省力情况:若不计摩擦和绳重,有几段绳子拉着动滑轮,则拉力就是物重的。1.定义: 2.公式:W=。

3.单位:,符号是,4.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

(四)功率(P)

1.意义:引入功率是表示 义: p= =。

4.单位:,符号是 械效率(η)

W)

。1J=1N〃m

② 的物理量。2.定。3.公式:,1W =1J/s

(五)机

(三)功(1.有用功:。额外功:

。总功:

。2. 和 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3.计算公式是:。注意:任何机械的效率都 1。4.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有:机械自重及。

5.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公式是: ;斜面机械效率的公式是。

(六)功的原理

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 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

三、典例解析

1.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例1 如图1所示,曲杆AOBC自重不记,O为支点,AO=60cm,OD=50cm,OB=30cm,BC=40cm,要使曲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作出最小力F的示意图及其力臂,并求出最小力的大小。

2.探究机械的机械效率

例2 如图2所示,小明学过机械效率后,提出了一个问题:“斜面的倾斜程度与斜面的机械效率有没有关系?”针对这个问题,他做了在斜面上匀速拉动物块的探究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1)第三次实验填入表格中的数据:有用功为_______J,总功为________J,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

(2)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你认为斜面省力情况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是:斜面越陡,越___________。(3)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你对斜面机械效率的问题可获得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4)如果小明还想探究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实验时应该控制哪些条件不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机械效率功率的综合计算

例3 如图3所示,小明同学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10s的时间将重6N的物体匀速提升了0.3m,所测拉力F为2.5N,求:(1)有用功为多少?(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3)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四、针对练习

1.人们常用的镊子是一种杠杆。如图4所示,用镊子夹取物体时,手压在B处,则支点在 处,它是 杠杆(填“省力”、“费力”或“等臂”)。

3.学校升旗仪式上,当升旗手缓缓向下拉绳子时,旗子就会徐徐上升。这是由于旗杆顶部有一个 滑轮,它能改变力的方向,但(选填“能”或“不能”)省力。

4.起重机在20s内把重物匀速提到楼顶,起重机所做的总功是4×104 J,额外功是1.6 ×104 J,则起重机的总功率是________W,机械效率是________。

2.如图5所示的杠杆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有,属于省力杠杆的有。

5.一物体质量为18kg,其所受重力为 N。如图6所示,小明用定滑轮将该物体在4s内匀速提高2m,所用拉力为200N。此过程中,小明做的有用功是 J,定滑轮的机械效率是,拉力的功率是 W。(取g=10N/kg)

6.如图7所示,用甲、乙两个不同的滑轮把同一货物提到同一高度,使用 滑轮能够省力,使用 滑轮机械效率较高。

7.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宗旨是“绿色”和“人文”。在所有的比赛场馆都为残疾人(特别是乘坐轮椅的)建立了专用通道,为残疾人上下台阶提供了方便。它实际上也就是一种我们所学过的简单机械──斜面;使用它的好处是。

8.如图8所示的滑轮组,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不计。将质量为3kg的物体A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以1m/s的速度匀速拉动时受到的摩擦力f=G/10,则物体的重力为 N;在2s内物体移动的距离为 m;拉力F为 N;在2s内物体移动的距离为 m;拉力F为______N;拉力F的功率为 W。(g=10N/kg)

9.一座高达40米的大桥,总长为8350米,其中正桥只有850米,而两侧引桥却长达7500米。一座大桥为什么要有这么长的引桥呢?小明很奇怪,请教老师后,他明白了引桥相当于一个斜面。(1)小明用如图9所示的斜面进行模拟实验,在保持斜面高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斜面的长度,发现斜面越长,拉动小车匀速上升的力F越小。由此他明白了很长的引桥在汽车上桥是能起到(“省力”或“省功”)的作用。

A.杠杆仍保持平衡 B.杠杆的A端向下倾斜 C.杠杆的B端向下倾斜 D.无法判断

(2)一辆总质量为2000千克的汽车以10米/秒的速度匀速通过一侧引桥(长3750米),需要的时间为______秒,所做的有用功为______焦。(g取10牛/千克)

10.在下列情况下,力对物体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A.铅球出手后,水平方向移动7m,手对铅球做了功B.用30N的水平推力,将重为180N的物体推动9米,推力对物体做了功 C.关闭发动机后,火车仍向前滑行50m,火车的惯性对它做了功 D.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滚动,支持力对它做了功 11.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的效率越高,做功越多 B.机械的效率越高,做功越快 C.机械的功率越大,做功越多 D.机械的功率越大,做功越快

12.小华同学骑着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以正常速度匀速行驶时的功率约为70W,则他骑车时所受阻力约为()A.2000N B.200N C.20N D.2N 13.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如再加一个力F后,杠杆仍处于平衡,则力F()A.一定在阻力一边 B.一定在动力一边 C.作用线通过支点 D.无法判断

14.张强要抬起一根粗细均匀、重为800N的树干的一端,另一端不离地,他至少用力()A.800N B.600N C.400N D.200N 15.如图10所示的轻质杠杆,AO小于BO。在A、B两端悬挂重物G1和G2后杠杆平衡。若将G1和G2同时向支点O移动相同的距离,则()

A.杠杆仍保持平衡 B.杠杆的A端向下倾

斜 C.杠杆的B端向下倾斜 D.无法判断

16.在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的情况上,用10N的拉力不能提起重20N的物体的简单机械是()A.一个动滑轮 B.一个定滑轮 C.杠杆 D.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17.平直公路上的甲、乙两辆汽车,在相同牵引力作用下匀速行驶,如果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则甲与乙()

A.牵引力做功之比为2:3 B.牵引力做功之比为3:2 C.牵引力的功率之比为1:1 D.汽车所受的阻力之比为3:2 19.如图12所示,物重为20N,摩擦不计。绳的一端拴在地面上,用力F使滑轮匀速上升2m的过程中(滑轮自重不计),则有()

A.重物上1m B.F为40N C.重物上升2m D.F为10N 20.甲、乙两台机器,它们做功之比是4:5,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之比是4:3,则甲、乙两台机器功率之比是()

A.3:5 B.5:3 C.4:5 D.4:1 18.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利用如图11所示的甲、乙两装置,分别用力把相同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用η甲、η乙表示甲、乙两装置的机械效率,W甲、W乙表示拉力所做

的功,则()

A.η甲=η乙,W甲=W乙 B.η甲>η乙,W甲>W乙 C.η甲<η乙,W甲<W乙 D.η甲>η乙,W甲<W乙

21.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13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1)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①表中有一个数据的记录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是 ,应改为 ; ②第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③滑轮

组的机

无关。

(2)小红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多使用一个滑轮也做了实验,如图13乙所示。

①小红多使用一个滑轮,目的是为了改变 ;

②当这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若忽略绳重及摩擦,它们的机械效率(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

22.如图14所示,用滑轮匀速提起1200N的重物,拉力做功的功率为1000W,绳子自由端的上升速度为2m/s,(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作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多大?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大?

(3)若用此滑轮组匀速提起2400N的重物,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多少?

23.如图15所示是搬运工人用滑轮组将仓库中的货物沿水平轨道拉出的示意图。已知货物的质量为600kg,所受轨道的摩擦力为其重力的0.1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若人以0.5m/s的速度匀速前行,经100s将货物拉出仓库,g取10N/kg,。求在此过程中:

(1)人做的有用功为多大?(2)人的拉力为多大?(3)人拉力的功率为多大?

荐初二物理《浮力》教学案例(5000荐荐初初二中物物理

教理

案教

案物

态例

字)

荐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和反思(3000

字)荐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密度》(800字)

下载初中物理综合复习教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物理综合复习教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模版)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课 题:制作可调节亮度的小台灯 [设计意图]制作可调节亮度的小台灯(或制作可调节转速的小风扇)的实践活动是一项集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甚至涉及......

    初中物理热学复习

    一、选择题 1、交警在查“酒驾”时,先请司机打开车窗,若闻到酒精气味,则要求司机必须接受酒精含量的测试。交警能闻到酒精气味是因为酒精 A.分子间有空隙 B.分子很小 C.分子在......

    初中物理复习摩擦力

    摩擦力模块一静摩擦力一、知识点1.摩擦力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

    初中物理复习经验材料

    九年级物理复习备考经验社旗县城郊一中物理教研组高冰2014.2一、复习计划第一轮:抓住课本,夯实基础. (本轮复习从2月17日至4月23日)本轮复习以课本为线索,将逐章逐节教材中的知识......

    浅谈初中物理复习策略

    浅谈初中物理复习策略 玉林市玉州区仁东镇初级中学梁明 提要:结束新授课程,进入中考复习。复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轮复习,以课程标准为主线,以教材为本,解决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第二......

    初中物理综合目录

    初中物理实验总目录教师演示(44个)1 水的沸点 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 八年级上p42 纸盆振动 跳舞的小人 八年级上p43 盐水中的鸡蛋 在有鸡蛋的水中慢慢加盐,观察现象 八年级上......

    初中古文综合复习

    初中古文综合复习初中古文复习是中招中复习中的难点,我认为按文体复习能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各类古文,效果会好些。初中阶段我们接触到的文体大致有以下几种: 游记:是一种描写......

    综合复习教案

    苏州思学堂教育 综合复习教案一:宪法与法律 1.从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到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提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