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情境教学带进语文课堂

时间:2019-05-12 16:55: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把情境教学带进语文课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把情境教学带进语文课堂》。

第一篇:把情境教学带进语文课堂

把情境教学带进语文课堂

【摘要】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创设,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实物演示、图画展示、角色扮演、音乐渲染、生活联系、语言锤炼等六个方面进行阐述,教师可灵活综合运用,发挥教育机智,创设富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情境,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境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总是在特定的语文环境中进行的。欲求语文教学的成功,不可不探究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作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情境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设计以形象为主题、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因此,语文教师应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语文课堂注入活力。那么,应如何创设教学情境,使语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方法。

一、实物演示法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实物演示,就是为了达到这“一见”的教学效果。运用实物演示法,关键在演示好情境的过程,使之既能增进学生的实感体验,又能帮助学生明白事理。【教例】

我在教学一年级课文《乌鸦喝水》时有个片段: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从“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到“乌

鸦就喝着水了”这段文字中,找出动词。生:想、叼、放、升、喝。

师:这段文字的内容用三个字——“喝着水”就可以概括,但作者却写了这么多,光动词就用了5个。我们再读一遍,细细体会一下,这对表现乌鸦的思想品质有什么作用? 生:(读书,体会。)

师:我们可以演示一下这一连串动作。试想自己是一只乌鸦,渴得实在不行了,于是就在那儿想办法,看到旁边的石子,一颗一颗叼起放入瓶中,水就渐渐升高了,教师边说边演示。乌鸦最后喝到水了吗?

生:喝到了。师:乌鸦聪明不聪明? 生:聪明

师:如果只写乌鸦喝到水而省略了细节描写,那还会看的出乌鸦的聪明吗?

生:不会

师:对了,细节描写的作用就是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性格,以便使文章的中心更突出„„

我在这里运用实物演示法创设教学情境,亲自演示乌鸦喝水的一系列动作,带领学生走进课文感知人物,使乌鸦的形象立体饱满起来,加深了学生对细节描写作用的认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图画展示法

语言文字的艺术形象是隐性的。图画展示法,就是通过对文字的视觉透视,引起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以达到外化语言艺术形象的目的。图画能直观地传递信息,明了易懂,简洁方便。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自然能迅速立体地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教“美丽的公鸡”一课时,有位教师将公鸡由昂头到低头的动作变化,把大公鸡原来趾高气扬、骄傲自大的样子变为低头思过、虚心接受批评的态度画于黑板,形象地展示大公鸡由高傲到谦虚的心理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小养成谦虚上进的品质,是可贵的。这样,既解决了课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很好地启动了学生的“由鸡到人”的联

想。

这是一个通过图画展示法创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懂得“美不美不关看外表,还要看能不能帮别人做事”。公鸡一开始是不对的,但后来改了,成了一只外表和心灵都很美的公鸡,教会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只公鸡。因此,图画展示法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对学生的感知作用又快又好,既省时又省力。

三、角色扮演法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或学生可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依所演角色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这样,学生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

【教例】

有位教师在教学泸教版第三册

22、《聪明的猴子》中,有段教学实录:

师:自读课文,你发现这篇课文和别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生:不是一小节一小节的。出示:课本剧

师:什么叫课本剧?快速找找规律。

生:冒号后面都是人物说的话,小括号内是神态,大括号里是动作。

师:小白羊好心把黑熊放了出来,它反而要吃小白羊,他真是忘恩负义啊!你还可以用其它词语来形容它吗?你觉得小白羊又是怎样的? 说一说:

的黑熊 被关在笼子里,的小白羊把它放了出来。但 的黑熊要吃小白羊。师:同桌两人合作演一演小猴出场前的一段。生:自由练习。

(自愿报名上来表演,师选择两对同学)„„

师:你们真棒!把白羊的善良,黑熊的忘恩负义表演得很逼真。师:轻声读课文,找找猴子怎么说的句子,用“ ”划出。挑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最能看得出猴子聪明的句子多读几遍。生:轻声读。师:把你认为猴子聪明的地方演一演。(找找你的好朋友一起演)

生:自由练习。(表演)„„

师:你们真会表演,让观众感觉到一只聪明的猴子正在和我们一起呢!

师:你们谈谈在剧中表演的感觉;观众也来说说观后感。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让一些学生担任角色,并出场表演。其余的学生观看表演,在表演结束时举行情况汇报。角色扮演者,观看表演者联系自己的感情体验议论,以了解某一场面,认识某些行为。通过角色扮演法可使书本中抽象的人物,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符合小学生心理要求,是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但无论在哪里应用,都应从实际出发。

四、音乐渲染法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创设语文教学情境,采用播放音乐渲染情境,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创造出生动形象的艺术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边是本人的一节六年级作文指导课教学实录《春色满园关不住》的片断:

【教例】

上课伊始,我说:“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和你们一起聊聊如何为文章拟个好题目。古人说,‘文题善,佳篇成一半’,可见题目的重要性。也有人把题目比做人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我们可以感受到人们内心丰富的世界。同样,通过文章的题目,我们也能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才情。一个好题目的诞生,有的是精雕细琢,有的是妙手偶得,有的是厚积薄发,有的是灵光乍现,但概括起来,无非是对一些基本技巧的灵活应用。希望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掌握一些拟题的基本方法,拟出的题目能像古人诗中那枝悄悄出墙的红杏,展现出题目背后关不住的满园春色。今天,我们这节课分六个板块进行,这六个板块是——”

我边说边板书:“听歌拟题,佳题亮相,佳题赏析,归纳方法,走近名家,老师试笔。”

学生有些不解,我说:“这六个板块的含义大家可能不太理解,不过,没关系,随着上课的进行,大家会逐渐明白。下面,我们先完成第一个板块:‘听歌拟题’!”

在按下录音机按钮前,我说:“大家来听一首歌,听完后我讲个这首歌背后的一件事,大家根据要求拟个题目。”

录音机放出优美的《十五的月亮》的歌曲。学生沉浸在美妙的乐曲中„„

歌停了,我问学生:“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 “《十五的月亮》!”许多学生异口同声地答道。

“对,是《十五的月亮》。看来这首八十年代流行的歌曲,现在仍被同学们知道,可见它有很高的知名度。”我说,“这首歌以优美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词感动着当时许许多多的中国人,传唱大江南北,可谓家喻户晓。但作词作曲者只拿十几元稿费,而歌星和唱片公司却成十万、百万的发财。这种分配不公引起了人们强烈的不满。假如同学们也处在当时那种社会环境中,要写篇文章揭露这一现象,该怎样给自己的文章拟个新颖的标题呢?”

„„(学生拟题并展示题目,略。)

该是“亮剑”的时候了,我说:“当时揭露这种现象的文章很多,但是有一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要是因为题目拟得好——”我故意停了停,学生的眼神催促我快点告诉他们“谜底”。我转身用正楷工整地板书:《〈十五的月亮〉岂能总是十六“圆”》。板书完,许多学生会心地笑了,因为刚才郑静同学和苏巧丹同学的题目跟黑板上的题目相似。这淡淡的会心一笑,是一种学习探究后所获得的惬意感。我请学生谈谈对这个题目的看法,学生都觉得这题目好极了。我概括道——这个题目用借代的手法,巧妙地把俗语“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化成《〈十五的月亮〉岂能总是十六“圆”》,真是巧妙至极。可见,一个好题目能给人留下历经多年而不被磨灭的深刻印象。

在这个教学实录中,本人用音乐渲染法创设了作文教学情境,让学生欣赏并沉浸在《十五的月亮》所传递的优美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词中。这种愉悦的感受越强烈,与分配不公的不合理现象就越形成强烈的反差,切中“愤悱”之机,让学生感奋起来,活跃起来,主动地探求知识。这节作文指导课获得了听课老师的好评,音乐渲染法的运用为这节作文课增色不少。

五、生活联系法

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生活联系法,就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授课内容沟通起来,以便更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语文是交流交际的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和服务于生活的。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因此,在教学中多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能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教例】

有位老师针对六年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的实际,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上一般不会自理,依赖性也较强,创设了一次有趣的作文活动,具体方法是:

①我手钉我纽。要求学生自备一块巴掌大小的碎布,一根线,一枚针,三个明眼纽扣。然后教学生穿针——打结——用线——钉扣。学生个个参与,兴趣很高,感觉新奇、有味。

②我口说我手。十几分钟后,学生们都相继亮出自己的“杰作”,互相观察,交流体会。大家争先恐后的发言。

③我手写我口。通过钉纽扣的实践活动,学生们有了写作材料,又经过口头表达,交流思想,这时作文就不再感到枯燥无味、无话可说。

这次作文,学生头脑似乎格外聪明,闪出佳句俯拾即是。作文有了活水,反映生活不再变得模糊一片或扭曲变形。

④我手改作文。师生先集体评改一篇示范,然后分成若干小组互评互改,兴味盎然。下面请看一段修改后定稿的文字:

困难生智慧,实践出真知。你说,怪不,平时笨拙不会做事,今天我感到思想敏捷,心灵手巧。纽扣穿针图案,一段思考后我就设计出“平行型”“口子型”。再说穿针,我捻针线头,慢慢地,对准针孔,抓住时机穿线。此时,我额头上已沁出汗珠,穿针还真不简单。管它呢,钉纽扣吧,我用力往上顶,针一歪,险些戳着手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终于体会到母亲“密密缝”的艰辛„„

在这个教例中,教师用生活联系法创设了作文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过程,体验到生活中劳动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写起来就有真情实感。

六、语言锤炼法

无论创设哪一种语文教学情境,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来实施。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语言锤炼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学语言做到形象美、科学美、情感美和语声美,重视全面把握教学语言艺术整体的审美意义。【教例】

福清市何裕奋教师在执教四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时有个片段: 生读句子:①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②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烧熟食物,驱寒取暖,并用火来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猛兽„„

师:没有火,人们生活得怎样?(生:很难受,很痛苦。)师: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朗读这句话。(生读。)师:有了火人类生活得怎样?(生:很幸福,很快乐。)师:你能带着这种感受读好这句话吗?(生读。)

师:从你面带笑容的表情中,老师感受到了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在没有火的日子里,人类还会有哪些痛苦? 生:没有火,冬天的夜晚,人们冷得受不了,只好蜷缩在山洞里。生:没有火,人们吃生的动物,很容易生病„„ 师:那有了火,人类生活还会有哪些幸福呢?

生:有了火,寒冷的夜晚人们围在火堆旁,其乐融融。„„ 师:普罗米修斯取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幸福,带来了快乐。这就是造福人类。(师板书。)师:是呀,一句话,一颗心,现在你体会到普罗米修斯那颗美好的心灵吗?

生:我感受到了普罗米修斯对人类的爱,他为人类造福宁愿自己受苦。

生:我体会到了普罗米修斯有一颗同情的心,他不忍心人们在黑暗和寒冷中生活。

生:我感觉到普罗米修斯有一颗善良的心,因为只有善良的人才会不顾一切为人类造福。

何老师的这句话教学抓住“造福”一词作为语言训练的落脚点,在看似不经意的师生交谈中拓宽了“造福”一词的认知维度和内在含义。因此,语文教师要多锤炼教学语言,激起课堂的波澜,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朱绍禹先生曾经指出:“教师的基本作用在于创造一种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这既要靠教师的知识经验,还要靠他们的艺术和品格;而表明良好学习情境的标志是,使学生有广泛的思考自由„„”语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我会从教学实际出发,灵活地、综合地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把它们带进语文课堂,让课堂精彩纷呈,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篇:把美丽带进校园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的讲话是——把美丽带进校园

清晨,当我们踏进校园时,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她的洁净与美丽,操场侧面的一株株小树为我们提供了新鲜的空气,我们生活在其中,是多么的赏心悦目,可就在这优美的旋律中,不时会跳出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操场上不时出现一团团废纸、一个个塑料袋;楼梯上、走廊上有我们同学丢的纸屑;洁白的墙壁上那一串串的脚印;教室内卫生清洁工具随意摆放,垃圾没有及时入筒……同学们,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在我们的身上是否有过呢?

校园是我们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在一个清洁舒适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健康地成长,这需要我们每个同学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让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能为我们的家园带来美丽:当黑板未擦时,我们主动走上讲台;当看到楼道上出现果皮、纸屑时,我们自觉地弯下腰捡起;当我们看见有同学在校园内乱扔垃圾时,我们主动上前劝阻……

同学们,美丽而又洁净的校园需要我们共同营造,文明的习惯靠我们平时一点一滴地养成。因此,我们希望同学要认真做好每天的卫生值日工作,看到垃圾、纸屑等应主动拣起,放入废物箱。不把早餐、零食等食品带进教学楼,做到随手带走垃圾并投入垃圾箱,保持校园环境整洁优美。不随地吐痰、乱抛果皮纸屑和乱涂乱画。我们还要爱护校内绿化、草坪,不攀折花木及其果实、种籽,不随便进入草坪嬉闹、休息,更不能践踏绿草、嬉戏打闹。

同学们,现在我们拥有一个灿烂的年龄,就应该要有一个灿烂的灵魂,让我们用切实的行动来呵护我们的校园,用我们堂堂正正的人格伴随着我们的家园一起走向辉煌。

第三篇:把生活带进课堂

把生活带进课堂,让数学回归生活

内容提要: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教学更应融入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中大量生动鲜活的数学素材,为数学课堂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新课程惟有反映社会及生活的需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使学校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激发起学生热爱生活的强烈欲望,才能真正体现课程的本质功能。主 题 词: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案例1:

有这样一个试题是:每辆卡车可载36名士兵,现在有1128个士兵需要用卡车送到训练营地,问需要多少辆卡车?乍一看,这是个很简单的除法应用题,测试的结果也表明,有80%的学生正确地完成了计算,即得出了1128除以36商是31,余数为12。然而,在此基础上,只有23%的学生给出了32这一正确的答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说明了学生没有把这一问题看成是真正的问题,没有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去想这个问题,而只是把题目看成是虚构的数学问题,为了练习而杜撰的故事。他们所做的事就是进行计算把得数写出来,这也是一些学生的通病,只注重机械练习,而很少考虑其他问题。这只是数学教学中的小小一例,在教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我们的数学要加强真实感,要把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学数学要为生活服务,从而来增加学生的数学意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生活化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处理。

一、感悟生活,架构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世界之大,无处不有数学的重要贡献。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又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你自己的身边。案例2:

例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导入中,我设计了这样一段: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例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底长与身高长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很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合适你穿;如果你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些都是用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应用题源于生活,每道应用题总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蓝本。因此,我们在应用题教学中如果把应用题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3:

在教学“折扣”时,我作了如下设计:“老师昨天逛街,发现有两家超市卖完全相同的商品,却标着不同的打折方法,京香超市标着九折优惠,而百事利家标着八折大酬宾,你们说老师应该上哪家超市去买这种商品?”同学们顿时活跃起来,各抒己见,有的说到打八折的超市去买,因为它打的是八折,比九折低;有的说去打九折的商店去买,因为它本来的价钱可能低一些;还有的说,先看看两家超市的原来的标价后再下定论。这时候,我马上问学生,原来的标价就是百分数应用题中的什么量?有的学生马上回答,原来的标价就是百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的量,我作了肯定的答复,这样使学生无形中意识到单位“1”的量的训练,学生在学习有关“折扣”的应用题就不会感到乏味了,他们就会满有兴趣进入角色中。

案例4:

在学习了“折扣”后,我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题:“我校五年级共有学生79人,在过“六。一儿童节”时,派一位同学去商店购买果汁,商店规定:单盒买每盒2元,买40盒装的一箱九折优惠,买50盒装一箱八八折优惠。问怎样购买才能让每个同学都能喝到一盒果汁,并且又最省钱?”这题的答案不唯一,因此,我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并讨论,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了有以下几种购买方法:

(1)买单盒79盒:2×79=158(元)

(2)买40盒装一箱,再买单盒39盒:2×40×0.9+2×39=150(元)(3)买50盒装一箱,再买单盒29盒:2×50×0.88+2×29=146(元)(4)买40盒装两箱:2×40×0.9×2=144(元)

比较决策,买40盒装的两箱,既让每个同学喝一盒果汁还剩余1盒,又最省钱。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让学生体会到了在生活中如何做到精打细算。

案例5:

例如,在学习归一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习题。“使用139全球通手机,月租费50元,每分钟通话费0.4元;而用136神州行手机,没有月租费,每分钟通话费0.6元,有个人用136手机,每月计费150元以上,若他要换用全球通手机合算吗?”这些题目,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又很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让学生的计算,既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对现实生活的了解,又很好地创造了生活的新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的时候,可以设置疑问。“为什么自来水的管道是圆形的而不是长方形的”、“你们有没有见过正方形的自来水管”,这样一个带有生活常识的问题。一提出,学生马上对它充满兴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样使教材的内容融入趣味的生活情节中,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新知识,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诱发学生再次学习的兴趣。

三、还原生活本质,培养学生思维

在注重数学生活化的同时,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发展学生的思维。生活化并不意味着数学知识的简单化,相反,还原数学以生活本质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从这以后,我开始有意识的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案例6:

例如,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中,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母亲节快到了,小明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1角硬币都拿出来,一数有30个,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爷爷来帮忙想办法,老爷爷说这好办,收了小明的30个1角硬币,又给了小明3张1元钱,小明有点不高兴,觉得有点吃亏。你们说小明拿30个1角硬币换3张1元钱的纸币亏不亏?为什么?首先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将这30个硬币一角一角地数,每10个1角放在一起,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个1角就是1元,3个10个1角就是3元,所以30个1角和3元是相等的;第二,根据学生的分析,再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看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元10角相等”,“10个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个1角”,“1元=10角”。

这样教学,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经验,通过创设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进行数学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实现生活需要,促进主体发展

从教育心理学来看,在生活中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最高需要便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一种决策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一旦把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这种潜在的需要就更加强烈。

案例7:

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有一种牛奶盒长5厘米、宽3厘米、高8厘米,厂方准备一箱装24盒,如果你是厂方的设计人员,请你结合厂家利益考虑外包装的长、宽、高各应该是多少?”学生都很兴奋,先是讨论,然后计算。通过各种意见的对比,几种方案的计算,使学生了解使用材料少,就节省成本,厂家利润就增加;同时携带要方便,外观要美。从而进一步使学生熟练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并使学生更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案例8:

在教学了“百分数应用题”后,我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题:“为了节约用水,某市自来水公司规定:凡用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20吨的,每吨水收费1.8元,超过20吨的,超过部分增收50%。小明家十月份交纳水费46.8元,问小明家十月份用水多少吨?”学生见了这题目,纷纷陷入了沉思,在我的点拨下,学生很快求出了这题的正确答案:因为每月用水量不超过20吨,每吨收水费1.8元,这样小明家只要交纳水费:1.8×20=36(元);而小明家十月份实际交纳水费46.8元,多交纳了:46.8-36=10.8(元),因为用水量超过20吨的,每吨要增收50%,即每吨要交纳:1.8×(1+50%)=2.7(元),10.8÷2.7=4(吨),因此可得,小明家十月份用水为:20+4=24(吨)。

通过这题的练习,既使学生懂得了要节约用水,又使学生懂得解应用题的时候,要认真进行分析推理。

五、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不仅要做到以上几点,还应该注意一些问题。

(一)联系生活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教师应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挖掘出知识,联系实际应由近到远,由小到大,先从学生的生活开始,逐步扩大到学校,社会等领域,要考虑到地域性,城乡差别及学生的年龄特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计算。其实,加工零件问题也是现实中的问题,但离学生太远,学生就会没有兴趣。有关种菜,种庄稼这类问题,农村的学生非常熟悉,但把它放到城市学生的课堂中就不合适了。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联系生活要恰到好处,要适当。

(二)联系生活要恰当,不要生搬硬套,不要为了联系生活而联系生活。

数学生活化是当今数学界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之一,因此,很多教师都在做这方面的尝试。一些教材也刻意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这些现象固然可喜,但有些联系实际的例子并不恰当,会误导学生。有些例子甚至是编者、教师想当然编造出来的,名为联系实际,实则违背了生活实际。

案例9:

例如人教版教材数学广角中有这样一道题:摊熟1个煎饼需两分钟,一个饼铛可以同时摊2个煎饼,问摊3个煎饼最快需几分钟。很多学生认为应该是4分钟,显然两个煎饼一块摊,另外一个单独摊。但书上的答案却不是这样,而是用3分钟,即先摊两个煎饼,一分钟后,一面熟了,拿走一个煎饼,再摊第三个煎饼,再过一分钟,第一个熟了,再放上第二个煎饼,再过一分钟,后两个煎饼就熟了。这个答案乍看来很巧妙,很节约时间,但仔细想想,哪有这样摊煎饼的呢?仅仅为了节约一分钟,弄得手忙脚乱,这样值得吗?哪有煎饼摊一半拿出去,再摊另一个的摊法?这样无疑违背了生活实际。学生们都亲眼目睹过摊煎饼,知道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书上这种摊法。因而,这道题根本没有说服力,根本不是从生活中来的,而是编者为了联系生活而联系生活,牵强附会编造的,这样效果比不联系实际还差,误导了小学生。所以,有这样的例子,还不如不联系实际。联系不上就不要硬联系。

(三)联系生活不要局限于当前所学知识点,应培养学生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数学中的知识是一点一点学得的,而有时生活中很多实例用当前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未必是最恰当的。所以,教师要灵活,要多鼓励学生用最佳方案去解决问题。

案例10:

我曾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某天去买梨,价钱是5元4斤,买了6斤梨。我正默默算帐,小贩张口就说:“7块5。”我大吃一惊,不明白小贩怎么算得这样快,难道堂堂一个大学生不如一个小贩会算账?问过之后才知道,小贩并不像我那样先算一斤多少钱,而是这样算的:5元4斤,2斤2.5元,再加上4斤的价钱5元,所以6斤梨一共2.5+5=7.5(元)。我不得不惊叹这种算法的巧妙,同时我也体会到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有巧妙的解决方法,所以不要拘泥于常规的方法,遇到问题一定要多动脑,用最好的办法去解决它。

案例11:

还有一个例子:母亲带着上四年级的儿子和上学前班的女儿去吃比萨。要了两个比萨,99元一个,母亲让两个孩子算算共花多少钱。儿子嘟囔着“二九一十八,二九一十八”,认真地算,一会儿问母亲能不能给他一支笔和一张纸,而这时,女儿已经把答案说出来了“198元”。为什么女儿算得这样快呢?她是神童吗?不是的。她之所以算得这样快,是因为她并没有像哥哥那样按常规直接去算99+99等于多少,而是这样想的:1个比萨付100元,多付了1元,2个比萨付200元,就多付了2个1元,所以2个比萨的价钱就是200-2=198(元)。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把它们搬到课堂上,让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交流,找到巧妙的解决方案,使他们增加生活经验,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将数学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把数学当作一种兴趣,一种需要来研究,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个能够活学活用的人,而不是做题的机器。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开辟了广袤的原野。“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让学生亲自体会参与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第四篇:把春天带进课堂

把春天带进课堂

——践行素质教育的几点启示

香山道中学焦森林

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已有多年,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今天就将我在践行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几点心得与大家共谈,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正。

素质教育主要以培养人的个体自主、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为目的,突出学习的乐趣性、思维的创造性、精神的愉悦性和心理的健康性。用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素质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我认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我的第一点体会是要想跑的快,鞋子就要合脚。

回顾过去,很多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伟大人物都在学校里受过折磨,爱因斯坦直到九岁才学会看书写字。雕刻家罗丹被称为全校最差的学生,13岁的贝多芬怎么也学不会简单的算术。恰恰是这些在根据学校评定标准被认为是差生的学生却在今后的人生里对社会作出巨大的贡献。素质教育更应注重的是个人的发展和人性的健全,而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传授,漂亮的鞋子肯定不如合脚的鞋子跑的快。

虽然一名普通的教师无力改变现有的考试制度,但我们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做到不否定任何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有一个非常生动的故事。动物们决定建立一所能让所有的动物全面发展的学校,在哪门课作为主课学习的这一问题上,大家意见不统一,所以便决定所有的学生修相同的课程。兔子擅长跑步,但在一次游泳课上差点淹死,鹰是飞行高手,但当它在学习挖洞课时,竟然显得如此欠缺,因而在修补洞上花去大量的时间,连该怎么飞翔都忘记了。这和我们现有的教育方法差不多,哪科不行就补哪科,把老鹰教育成了小鸡。所以我在教学中以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为基础,同时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爱好特点,采取差异性教学,突出个性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提高,就是教师要知道学生想学什么,他能学会什么,教师从那些方面加以指导,使学生获得提高。

我的第二点教学体会是,要想知道花儿的美丽,就请您变成一只蝴蝶。1

懂得欣赏每个学生身上不同的美,理解当代学生的审美情趣,包容他们身上的缺点,并能够运用学生的方式和手段教育引导他们,这就要求我们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够用学生的视角看问题,再用教师的理性分析问题。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美,善于在平凡中找出不平凡。爱因斯坦就这样说过:别人赞美他思维能力强,有创新精神,他一点都不激动,他作为大科学家听这类话听腻了,但如果谁赞扬他小提琴拉得棒,他一定会兴高采烈。因此,赞扬不要老是停留在学生习以为常的优点上,而是要去挖掘学生身上一些鲜为人知的优点,表现出教师的独特眼光,让学生得到一些新的肯定,效果反而更好。有个学生带我去家访走到哪里她都有认识的人,并且主动跟人打招呼,于是我不是表扬她带我家访之事,而是赞扬她人缘好,很懂礼貌,她兴奋不已。

另外,对于那些行为不规范,思想偏激的学生,我们也不要一味的责备,而是应该深入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现在有很多学生喜欢看类似《死亡日记》这类的恐怖小说,这是不是因为他们生活空虚,心里压力大;有的同学特别讨厌穿校服,所以在校服上画画、写字,这是青少年喜爱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心里特点,要因人而异适当疏导,发现他构图设计的特长,给他展示自己的机会,不一定非要表现在校服上。我所教的一个女学生很爱表现自己,春节放假回来,她在左右鬓角接了约15公分的假发,班主任、政教处老师轮流教育她,让她剪掉,都没有成功。中午午休的时候我找她谈了一次话,下午上课时鬓角的假发就不见了,班主任很好奇我对她说了什么。我对她说,“寒假回来,我发现你变了许多,举止变得很文明了,是不是注意改变了自己的形象,但是有一点我觉得很不成功,就是你鬓角的两绺头发,像两根小拐棍,特别不适合你的脸型,如果去掉后,你看看是不是显得更有朝气和活力,照毕业照的时候,我一定挨着你照。”5月份照毕业照的时候,她还真记得这件事,一定要我坐在她的前面。

现代教育理念的内涵在于建立新型的朋友式师生关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从教师中心地位向学生中心地位转移,确保教师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从而有利于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怎样才能走进学生呢,我觉得做到下

面这句话,至少你将会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会说小孩的话,会用时尚的词,会玩流行的游戏,能接纳学生标新立异的想法。与孩子们接触,要有俯下身听蚂蚁唱歌的心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思想。

我的第三点教学体会就是,要想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就请蝴蝶把春天带进课堂。

教师形成教学艺术的目的之一就是使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使教学变成学生获得发展的精彩活动。只从技术、模式的层面考虑问题,教学就会死板,缺乏活力。只有当教学达到艺术的水平,它才会呈现出不拘一格、生动活泼的局面。提高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优化教学过程,在教学中,一个班几十人,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为课程实施做出贡献,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例如复分解反应是初中化学的难点,我把男生分为阳离子组,女生分为阴离子组,各派代表阴阳离子形成酸碱盐化合物,然后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能不能反映,生成气体举手,沉淀蹲下,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考试时很少有错的。再如关于化学双基概念,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我采取了在综艺节目里经常出现的游戏形式,一个同学比划一个同学猜他比划的什么物质或概念,在规定的时间里给每组积分,还比如正月十五我组织学生们搞化学灯谜节,在寓教于乐中学生掌握了化学知识。

俄国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要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推进素质教育还需要从提高教师素质做起,以上是我的几点浅薄体会,今后我还会坚持不懈地探索教育的规律和技巧,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增强育人能力,让我的这一片森林里有永远都充满教学的春天!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课堂情境教学的探究

——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

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而语文课堂教学,更是风格万千,如深夜的点点繁星,璀璨生辉。人们都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求定法,但求得法。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到“得法”呢?我认为,课堂教学必须注重从开 展情境教学入手,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做到“得法”。

情境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这些都是将教学内容给予到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以使学生深刻感知所学内容,明确教学的具体目的,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刻记忆。

情景教学法是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提出的,它主张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创设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从形中、从情中去感知教材,逐渐感受到作品所赋予的美。

下面将以我所从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实例,具体谈一下,这种情景教学模式在我实际教学工作当中的应用。在我看来,小学生的求知欲都很强,而且很喜欢读书,同时要求上进,彼此互相“比”的劲头十足,他们好动,好胜,也很好新,他们的大脑处于发育阶段,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度很强,正是基于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我在实践的教学中比较青睐这种情境教学的方法。以李吉林老师提出的这种情境教学策略为基点,探讨在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根据教材重、难点来设计情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天性是好玩,注意力易分散,那么良好的课堂气氛就能够让他们的注意力保持在你所讲的内容上。

1、情境导入

首先就要一个良好的导课,使学生尽快的进入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讲六年级的一课《北京的春节》,首先让学生自由的说一说当地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过节时自己内心的心情如何,然后通过多媒体播放幻灯片的方式再现各地各民族过春节时的氛围、让学生体会不同文化习俗下的春节场景,与学生交流看过后的一些感受,最后播放北京的春节是什么样的,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从而引出对这一课的学习。

2、设疑情境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现在的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很强,当我提出一个新问题时,他们都会积极思考,以不同的方式将所知道的答案告诉我。课堂设疑是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到达知识彼岸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如果“疑”设到了点上,那么这些小学生们就会不由而发地给出答案。这一过程,必定会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与记忆。

3、游戏情境

我始终认为“寓教于乐”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不论是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更是在小学生的学习中,他们会很乐意的玩,教师在玩的同时,将所要教授的知识传递给他们,这样必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讲《小马过河》这一课时,我让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也让小朋友根据书中的提示语来再现故事情节,如“小马连蹦带跳地说”“老马亲切地说”,让学生体会“连蹦带跳”“亲切地”这 样的情境。根据多媒体上的动画图面让学生尽量的按自己喜欢的情境去表演。激发他们独特的表演欲望,并适时的给予鼓励。

二、联系实际,激发语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语言艺术也是十分的有趣。一句话、一个词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它与生活的联系密不可分。小学是学生知识储备的最初阶段,所以,我们必须要准确的表达自己要传授的内容,并在实际的生活中去发掘那些与课本联系密切的知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是一篇刻画有关时间流逝的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的无奈与惋惜。也许小学生无法理会到作者这样的一种情感,于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抓住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内容开始想,首先朗读课文,思考一下都提出了什么问题,作者是否回答,你又从中都感受到了什么,然后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想想自己平时的生活都是怎样过的?自己每天都做了些什么?又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做过什么正能量的事?你身边人的生活又是怎样过的?如果你是他,你会像他那样去过吗?......目的就是让学生以生活的实例来感受作者当时创作时的情感。

三、创设情境,获得切身感悟

1、描绘画面,呈现形象,产生美感,使儿童因爱美而要学;

如学习课文《春天的颜色》描绘一些春天的美丽景象,让孩子们感受体会春天的美好,孩子们因爱美而要学。

2、出示实物,在观察中引起思考,使儿童因探究而要学;

3、联系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亲切感,使儿童因贴近生活形成关注而要学;把课文中的情境设计成贴近孩子们生活的故事,我通常都会设计成德育故事一方面设计课堂情境吸引孩子们关注一方面进行生活中的德育教育。如《云儿》设计成云姐姐和云妹妹在空中挤来挤去,挤破了衣服挤出了眼泪、、、、故事情境既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又教给了孩子们有关下雨的知识。同时还教育了孩子们要学会谦让,让活动室等不要挤。课堂教学、德育教学效果都非常的好。

4、触及儿童的情绪领域,唤起心灵的共鸣,使儿童因情感的驱动而要学„„无论是好奇求知,还是情感、关注的需求求知,都能促使儿童形成一种努力去探究的心理。这种探究心理的形成,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望的儿童来讲,本身就是一种满足,一种乐趣。其过程可简单地概括为:探究→满足→乐趣→内发性动机产生。这就保证了儿童在接触新课时,带着热烈的情绪,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事物的理解也比较直观,若要使他们真正的理解作者的感受及语言文字要表达的内容,就应该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感悟课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有时,不妨让学生真正的去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去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样一来,哪怕只是口头表达都会得心应手,不会无感而发。

因此在把儿童带入情境后,我们要根据课文情节的发展、内容的需要,使情境成为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客体一直贯穿在我们的教学之中。如我在教学中为了把孩子们一步步带入课文描写的相关情境,让儿童感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中”,我进行了很多的尝试例如大家常用到的闭上眼睛想课文描述的画面你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说一说,我发现孩子们的兴趣不大,发言不积极,由于孩子们小他们的语言也不够丰富。后来我想到了一个方法改变了我的教学方式。“大脑电影院”让孩子把把课文中的情景设计成自己的电影,一幕一幕的把它描述出来。孩子们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我就说你可以给它配音表演啊,这样孩子 们就进入了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特定空间,儿童可涉足其中,仿佛进入了其人可见、其声可闻、其景可观、其物可赏的境地。孩子们进入情境后的热烈情绪又反过来丰富了入胜的情境。他们发自内心的微笑、忍不住的哭泣、震动心灵的义愤、争先恐后地表述自己的感受、见解„„都使儿童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与“境”相互作用的持续中得到强化。这样,教学就成为“我”高兴参与的、有趣的、有意义的活动。他们禁不住挥动着举起的小手,向我暗示:“我知道”、“我会”、“老师,请让我讲吧”,这时学习已成为儿童的“自我需要”。在这里,没有丝毫沉闷的学习空气,没有强制,没有指令,完全摆脱了被动应付的状态。探究的乐趣,也绝不仅属于少数拔尖的学生,而是属于全体学生。在这种热烈的内驱力推动下,学生群体为求知而快乐,为探究而兴奋、激动,达到了一个比预期教学目标还要丰富得多、广阔得多的境界。有时候课上没说到的同学下课时,他们又涌到我的跟前,把上课没来得及提的问题、心里想说而未能有机会表达的感受,说给我听。在教师听完了他们的表述微笑点头时,满足的平衡感会使他们感到无穷的乐趣,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在此情境中的教师,自己的情感也禁不住升腾了,一种工作的乐趣驱动着他(她)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努力地丰富精神世界的兴趣,真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使学习动机稳定、持续、强化,从课堂到课余,乃至延续到日后漫长的学习生活中。

情境的运用,给课堂带来了生气,带来了欢乐,改变了以往的“注入式”教学那种闭门读书、单一的“听分析”、运用复现式的记忆学习语言所造成的儿童负担重、效率低的被动学习的状况。它针对儿童思维的特点和认识规律,以“形”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智慧的源泉,促使儿童合理地使用大脑,且又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证,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探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儿童的学习兴趣、审美兴趣、认识兴趣,乃至向往丰富精神世界的兴趣,也在其间培养起来。这样的教学为儿童将来成长打下了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坚实基础。

在我看来,情境教学就是给学生们创设一个立体的教与学的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知识素养和生活素养的提高。丰富他们的见识,扩展他们的视野。不论是小学生还是高中生,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必不可少。

下载把情境教学带进语文课堂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把情境教学带进语文课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把文明带进校园讲话稿

    把文明带进校园讲话稿 把文明带进校园讲话稿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年级xx班的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文明的学生》。还记得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吗?......

    把美丽带进校园(五篇范文)

    把美丽带进校园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的讲话是——把美丽带进校园。 清晨,当我们踏进校园时,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她的洁净与美丽,操场前的一株株小树为我......

    如何把小孩子带进体育课 摘抄

    如何把小学生带进体育课? 从理论上讲,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上体育课的人群。从实际的教育教学生活中看,也是如此。但是随着近年来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学校和家长在片面追求学生升学......

    把美丽带进校园(精选5篇)

    把美丽带进校园 高一(7)班 一、班会目的 1.认知目的:通过班会,学生认识到一切良好的行为都是美丽的,自己是学校的主人翁,并学会以主人翁的精神爱校,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关于语文课堂导入情境教学的几点经验

    关于语文课堂情境导入教学的几点经验 河北省武安市北安乐乡迂城学校-------王书斌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课伊始,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调动学生,创造出各......

    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设计优化(范文模版)

    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设计优化 【摘要】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自从新课改以来逐步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它在教学中的实用性倍受中学语文教师的关注。通过教学实践证明,......

    浅谈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

    浅谈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 课文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进入课文中的情境中去,仅仅象以往,靠老师的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课本,就能打动学生,就能让学生进入情境,是很难......

    把“研究性学习”带进课堂(五篇材料)

    把“研究性学习”带进课堂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由京文多媒体教育有限公司与美国DCI公司及多家国内外著名的教育文化传播机构集体合作开发的《Discovery研究性学习立体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