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设计优化(范文模版)
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设计优化
【摘要】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自从新课改以来逐步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它在教学中的实用性倍受中学语文教师的关注。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活跃课堂氛围,它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式。怎样在教学中优化课堂情境教学设计是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本文对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进行教学情境的优化设计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情境教学 设计优化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一般来说,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教师应当设置合适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不断演、说的方式下进行语文练习。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来活跃课堂氛围,这样既避免了课堂过分的枯燥,又能通过“看电影”的形式让文中人物的形象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教师可以模拟出一个情境话题,让同学之间对话交际。教师引导同学们挑选自己比较有兴趣的情境话题进行对话,这实际上也是情境教学的一种手段。举个例子:几个非常喜欢校园歌曲的中学生,可以就校园歌曲进行相互交流探讨。教师可以引入主题,让同学们说出自己喜爱的校园歌手,会唱哪些歌曲以及把自己觉得精彩的校园歌曲推荐给其他同样爱好校园歌曲的同学等等。学生只有在探讨自己颇有兴趣的话题的时候,才能够愿意开口讲,甚至完全沉浸于情境话题之中。通过这样的有效训练方法,学生不仅训练了语文交际,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也会比较活跃,更多的中学生会乐于参加到话题的讨论中。在训练时,语文教师要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特点来策划情境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训练。
这样的训练模式是由语文教师指定一个语文话题给学生训练。在此教师指定的话题可以来自于生活中的话题、可以是社会目前比较热的话题,也可以对课文或者阅读资料的延伸进行指定话题。我们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对社会有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因此,他们完全有能力对当前社会热点给出自己的见解。例如说:社会上关注得比较多的食品安全问题、水污染问题、空气雾霾等问题,都能选作是口语交际的训练话题。在这样的讨论下,能使学生关注社会,用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可以培养学生考虑问题的全面性,提高综合素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角色扮演,体会情境
高中语文课堂的情境教学,需要我们去思索,通过将教材中的文章或者阅读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提炼,让学生当文章的主角,体会文章的情境。在实际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通过设置情境教学让学生去体会礼貌用语的重要性,提高中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语文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学会表达以及不断实践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来设定主体让学生演讲。如以“我的理想”为主题进行演讲比赛。学生们可以先对这个主体进行构思,然后展开丰富的想象,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理想。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话剧或者小品表演。比如我们要针对讲文明展开一个话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来组织故事情节:小李同学请客吃饭,但一些之前被邀请的客人没来。小李感叹:“该来的不来”。这时来的客人听到了,感觉自己是不该来的,然后来的客人走了。小李同学又说:”不该走的都走了“。剩下的客人以为自己才是该走的,于是也走了,到最后人都走光了。在表演结束之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认真探讨,当自己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应该怎么办?我们应该怎么组织语言才不会让别人误解?在高中生相互交流得出自己的结论之后,教师再对文明交际进行讲解。
三、多元互动,注重语言能力的运用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我们对课程的学习效果评价提出如下建议:“要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评价,以便使学生的交际水平真正地反映出来。这要求教师要创设出真实的交际情境,对学生的语文交际行为进行评价,使评价方式变得更具多元化。”为此,教师不能仅仅依靠分数来评价学生的语言学习效果,而应该从学生看问题的观点和表达问题的综合素质来对学生语言应用的能力进行考查,最终结合各方面成绩给出综合性的学习评价结果。
教师要制定一系列的评价标准来实事求是地对高中生予以评价,这样才能使得评价的结果有据可查,有据可依,公开透明并且具有说服力。对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评价的内容和方法要有多样性,改变传统的以分数下定论的评价法,注意评价的导向性,这样既能对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又有利于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
四、结束语
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高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设计以及运用正是触及到了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因此,情境教学才能够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坚信,随着高中语文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随着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情境教学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必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才武“.情境”阅读 体验创作 感悟“情”“美”“理”――谈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鉴赏要法[J].课外阅读(中旬).2013.
第二篇: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设计方案的优化与分析
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设计方案的优化与分析
摘要: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被得到广泛推广和运用。本文主要从多媒体创设情境、角色扮演和多元互动三个方面探讨了课堂情境教学方案的设计优化,以期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高中 语文 情境 教学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谓情境教学,主要指的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通过营造生动活泼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全面地了解教材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法。相比较传统课堂教学法而言,情景教学法具有内容丰富化、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可以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进一步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方案,对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多媒体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一般来说,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创设课堂情境,不过从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多媒体教学法因为课堂教学效果较好,被得到广泛推广和使用。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不仅需要学习各科知识,还面临着升学压力,而高中的语文知识又比较枯燥乏味,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在进行课堂教学方案设计时,一定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以及学习特点,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课本上枯燥乏味的知识,转变为声音和图像相结合的立体化知识,化抽象为具体,这样一来,学生在面对新知识时,就会被有趣的课堂情境所吸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虽然朱自清先生笔下描绘的月夜荷塘非常唯美动人,但是,学生在面对枯燥乏味的文字时,如果缺乏想象力,是无法体会到美妙场景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一边给学生展示月夜下荷塘的唯美图片,一边播放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通过图片与声音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月夜荷塘的美,还可以让学生在如同身临其境般的场景中说出自己对这篇文章的见解,这样一来,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加完美地诠释这篇课文。并且在结束这篇课文的学习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校园或者生活中寻找荷塘美景,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将看到的美景描绘出来,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角色扮演,体会情境
高中语文知识具有复杂性、综合性的特点,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仅仅是对文章中表面字句进行分析和推敲,往往很难真正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深入了解课文。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整体把握的重要性,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与文章中的人物面对面交流,真正体会到作者想要抒发的思想情怀。
比如,在学习《鸿门宴》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按照四个人一组的方式将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分别扮演刘邦、项羽、范增以及张良等文章中的关键人物,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营造热闹、惊险的情境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般走进人物内心,准确把握刘邦听取忠言、能屈能伸的个性,项羽优柔寡断的性格特征,范增的老谋深算以及张良胆识过人、忠心耿耿的性格特征。一般来说,采用这种角色扮演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再现人物生动活泼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全面掌握课文知识,增强知识储备,另一方面还能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肢体表现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多元互动,评价情境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全面推进,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采用多元互动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另一方面还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一般来说,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多元互动教学方式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学习某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读一遍文章,然后让学生以小老师的角色来对课文进行情景评价,比如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怎样才能更好地诠释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等;
2.在课堂上进行赛读或者范读时,采用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的朗读,这样一来,学生与教师在互相交流中,可以探索出一套最优课堂教学方案,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3.在结束一篇课文的学习之后,老师可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进行课后小结,比如在课堂上学习到什么或者自己表现怎样等,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给教师提意见,让教师可以知道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从而实现对课堂教学方案的不断优化。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学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在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真实的课堂情境,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苏超.化学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的几种方法[J].吉林教育,2011(16).[2]徐敬.情境教学让语文课堂绽放美丽[J].成才之路,2011(8).[3]廖良键.浅谈高中生语文才情的提升[J].成功:教育,2011(1).(责编 金 东)
第三篇: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
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
摘 要:读和写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占据重要地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阅读能力。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效率,如何帮助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都是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实践和理论中探讨地问题。其中情景教学是高中语文课堂阅读中应用较多的教学模式,情景教学的灵活性和兴趣性,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中被广泛应用。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中穿插活泼生动的情景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综合能力。
情景教学模式是根据语文阅读文本进行模拟,能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加深对阅读的理解,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情景教学在我国的教育史上并不是新鲜词汇,已经被应用了近三十年研究史的情景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杰出的贡献。本文将从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模式入手,简要分析情景教学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意义和具体应用。帮助高中语文老师充分了解在阅读教学适时适当的应用情景教学的意义,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间接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能体会阅读的乐趣和文学的魅力之美。
一、高中语文课堂阅读的现状
阅读教学的定义是指教师帮助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和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实践活动,因此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大部分教师在高等教育的压力下,注重知识的讲解,忽视了语文阅读的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教学模式单
一、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形式落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学习指标的压力和教师思想的落后,常常出现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和“教师强硬地讲、学生被动地学”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和互动,忽视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不利于长久教育。尤其对于积累型的阅读教学,教师要明确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教学质量。
二、情景教学的必要性
情景教学是在课堂上引用阅读文本进行情感模拟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文本提供的背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这种体验式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还能丰富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帮助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情景教学的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响应新课改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情景教学的参与性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重要地位,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二丰富教学形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情景教学的灵活性,适应于阅读教学过程中多变的突发问题,教师只要正确的把握课堂的进度和收放程度,却把课堂教学气氛能学习能讨论能参与,就对应对课堂的突发状况;第三情景教学能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参与课堂活动,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充分应用有效的课堂时间,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因此完善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情景教学的应用,是与现代化教学模式接轨的有效措施之一。
三、情景教学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中的应用
1.情景课堂教学的原则
情景教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育应用中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其一,在情景教学的应用时,要针对阅读内容调整情景假设的应用,不能在讲解《荷塘月色》的美景时插入《陋室铭》的补充扩展,两者虽然都有着借景抒情的微妙相识之初,但《荷塘月色》是对生活淡淡的感伤,而《陋室铭》则是托物言志。如果阅读课堂中没有针对性的教学,会导致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不佳;其二是和谐性,即将阅读文本和情景设计有意识的糅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展示情景阅读的体验式阅读和情感交流的学习模式;最后是把握教师课堂引导的度,保证课堂的收放程度,可放可收,才能确保情景阅读教学的质量。
2.情景教学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中应用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教学成果不明显,如果教师只注重分数的积累,忽视了学生文学修养的培养,就会形成学无可用的尴尬情景,只有重视课堂教学的使用性,才能从教学思想上转变教学模式。情景教学在阅读课堂上的应用,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学方式,随着情景教学的发展和现代化课堂的进步,情景教学中看可以充分应用媒体教学设备,如在《荷塘月色》的朗诵中,播放背景音乐和相关画面,加深学生的理解。情景教学的另一个优势是在课堂知识框架的学习中,因为课堂情景的假设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也会在潜移默化中体现出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景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应用和实际意义,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育思维的创新和进步。在新课改的号召下,情景阅读不仅可以能充分展示新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还能体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修养的培养。因此完善情景教学的应用,改善教学方法,是现代化教学模式发展的需要。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课堂情境教学的探究
——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
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而语文课堂教学,更是风格万千,如深夜的点点繁星,璀璨生辉。人们都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求定法,但求得法。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到“得法”呢?我认为,课堂教学必须注重从开 展情境教学入手,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做到“得法”。
情境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这些都是将教学内容给予到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以使学生深刻感知所学内容,明确教学的具体目的,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刻记忆。
情景教学法是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提出的,它主张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创设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从形中、从情中去感知教材,逐渐感受到作品所赋予的美。
下面将以我所从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实例,具体谈一下,这种情景教学模式在我实际教学工作当中的应用。在我看来,小学生的求知欲都很强,而且很喜欢读书,同时要求上进,彼此互相“比”的劲头十足,他们好动,好胜,也很好新,他们的大脑处于发育阶段,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度很强,正是基于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我在实践的教学中比较青睐这种情境教学的方法。以李吉林老师提出的这种情境教学策略为基点,探讨在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根据教材重、难点来设计情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天性是好玩,注意力易分散,那么良好的课堂气氛就能够让他们的注意力保持在你所讲的内容上。
1、情境导入
首先就要一个良好的导课,使学生尽快的进入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讲六年级的一课《北京的春节》,首先让学生自由的说一说当地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过节时自己内心的心情如何,然后通过多媒体播放幻灯片的方式再现各地各民族过春节时的氛围、让学生体会不同文化习俗下的春节场景,与学生交流看过后的一些感受,最后播放北京的春节是什么样的,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从而引出对这一课的学习。
2、设疑情境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现在的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很强,当我提出一个新问题时,他们都会积极思考,以不同的方式将所知道的答案告诉我。课堂设疑是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到达知识彼岸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如果“疑”设到了点上,那么这些小学生们就会不由而发地给出答案。这一过程,必定会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与记忆。
3、游戏情境
我始终认为“寓教于乐”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不论是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更是在小学生的学习中,他们会很乐意的玩,教师在玩的同时,将所要教授的知识传递给他们,这样必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讲《小马过河》这一课时,我让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也让小朋友根据书中的提示语来再现故事情节,如“小马连蹦带跳地说”“老马亲切地说”,让学生体会“连蹦带跳”“亲切地”这 样的情境。根据多媒体上的动画图面让学生尽量的按自己喜欢的情境去表演。激发他们独特的表演欲望,并适时的给予鼓励。
二、联系实际,激发语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语言艺术也是十分的有趣。一句话、一个词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它与生活的联系密不可分。小学是学生知识储备的最初阶段,所以,我们必须要准确的表达自己要传授的内容,并在实际的生活中去发掘那些与课本联系密切的知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是一篇刻画有关时间流逝的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的无奈与惋惜。也许小学生无法理会到作者这样的一种情感,于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抓住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内容开始想,首先朗读课文,思考一下都提出了什么问题,作者是否回答,你又从中都感受到了什么,然后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想想自己平时的生活都是怎样过的?自己每天都做了些什么?又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做过什么正能量的事?你身边人的生活又是怎样过的?如果你是他,你会像他那样去过吗?......目的就是让学生以生活的实例来感受作者当时创作时的情感。
三、创设情境,获得切身感悟
1、描绘画面,呈现形象,产生美感,使儿童因爱美而要学;
如学习课文《春天的颜色》描绘一些春天的美丽景象,让孩子们感受体会春天的美好,孩子们因爱美而要学。
2、出示实物,在观察中引起思考,使儿童因探究而要学;
3、联系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亲切感,使儿童因贴近生活形成关注而要学;把课文中的情境设计成贴近孩子们生活的故事,我通常都会设计成德育故事一方面设计课堂情境吸引孩子们关注一方面进行生活中的德育教育。如《云儿》设计成云姐姐和云妹妹在空中挤来挤去,挤破了衣服挤出了眼泪、、、、故事情境既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又教给了孩子们有关下雨的知识。同时还教育了孩子们要学会谦让,让活动室等不要挤。课堂教学、德育教学效果都非常的好。
4、触及儿童的情绪领域,唤起心灵的共鸣,使儿童因情感的驱动而要学„„无论是好奇求知,还是情感、关注的需求求知,都能促使儿童形成一种努力去探究的心理。这种探究心理的形成,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望的儿童来讲,本身就是一种满足,一种乐趣。其过程可简单地概括为:探究→满足→乐趣→内发性动机产生。这就保证了儿童在接触新课时,带着热烈的情绪,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事物的理解也比较直观,若要使他们真正的理解作者的感受及语言文字要表达的内容,就应该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感悟课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有时,不妨让学生真正的去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去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样一来,哪怕只是口头表达都会得心应手,不会无感而发。
因此在把儿童带入情境后,我们要根据课文情节的发展、内容的需要,使情境成为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客体一直贯穿在我们的教学之中。如我在教学中为了把孩子们一步步带入课文描写的相关情境,让儿童感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中”,我进行了很多的尝试例如大家常用到的闭上眼睛想课文描述的画面你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说一说,我发现孩子们的兴趣不大,发言不积极,由于孩子们小他们的语言也不够丰富。后来我想到了一个方法改变了我的教学方式。“大脑电影院”让孩子把把课文中的情景设计成自己的电影,一幕一幕的把它描述出来。孩子们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我就说你可以给它配音表演啊,这样孩子 们就进入了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特定空间,儿童可涉足其中,仿佛进入了其人可见、其声可闻、其景可观、其物可赏的境地。孩子们进入情境后的热烈情绪又反过来丰富了入胜的情境。他们发自内心的微笑、忍不住的哭泣、震动心灵的义愤、争先恐后地表述自己的感受、见解„„都使儿童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与“境”相互作用的持续中得到强化。这样,教学就成为“我”高兴参与的、有趣的、有意义的活动。他们禁不住挥动着举起的小手,向我暗示:“我知道”、“我会”、“老师,请让我讲吧”,这时学习已成为儿童的“自我需要”。在这里,没有丝毫沉闷的学习空气,没有强制,没有指令,完全摆脱了被动应付的状态。探究的乐趣,也绝不仅属于少数拔尖的学生,而是属于全体学生。在这种热烈的内驱力推动下,学生群体为求知而快乐,为探究而兴奋、激动,达到了一个比预期教学目标还要丰富得多、广阔得多的境界。有时候课上没说到的同学下课时,他们又涌到我的跟前,把上课没来得及提的问题、心里想说而未能有机会表达的感受,说给我听。在教师听完了他们的表述微笑点头时,满足的平衡感会使他们感到无穷的乐趣,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在此情境中的教师,自己的情感也禁不住升腾了,一种工作的乐趣驱动着他(她)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努力地丰富精神世界的兴趣,真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使学习动机稳定、持续、强化,从课堂到课余,乃至延续到日后漫长的学习生活中。
情境的运用,给课堂带来了生气,带来了欢乐,改变了以往的“注入式”教学那种闭门读书、单一的“听分析”、运用复现式的记忆学习语言所造成的儿童负担重、效率低的被动学习的状况。它针对儿童思维的特点和认识规律,以“形”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智慧的源泉,促使儿童合理地使用大脑,且又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证,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探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儿童的学习兴趣、审美兴趣、认识兴趣,乃至向往丰富精神世界的兴趣,也在其间培养起来。这样的教学为儿童将来成长打下了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坚实基础。
在我看来,情境教学就是给学生们创设一个立体的教与学的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知识素养和生活素养的提高。丰富他们的见识,扩展他们的视野。不论是小学生还是高中生,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必不可少。
第五篇:把情境教学带进语文课堂
把情境教学带进语文课堂
【摘要】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创设,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实物演示、图画展示、角色扮演、音乐渲染、生活联系、语言锤炼等六个方面进行阐述,教师可灵活综合运用,发挥教育机智,创设富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情境,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境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总是在特定的语文环境中进行的。欲求语文教学的成功,不可不探究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作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情境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设计以形象为主题、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因此,语文教师应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语文课堂注入活力。那么,应如何创设教学情境,使语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方法。
一、实物演示法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实物演示,就是为了达到这“一见”的教学效果。运用实物演示法,关键在演示好情境的过程,使之既能增进学生的实感体验,又能帮助学生明白事理。【教例】
我在教学一年级课文《乌鸦喝水》时有个片段: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从“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到“乌
鸦就喝着水了”这段文字中,找出动词。生:想、叼、放、升、喝。
师:这段文字的内容用三个字——“喝着水”就可以概括,但作者却写了这么多,光动词就用了5个。我们再读一遍,细细体会一下,这对表现乌鸦的思想品质有什么作用? 生:(读书,体会。)
师:我们可以演示一下这一连串动作。试想自己是一只乌鸦,渴得实在不行了,于是就在那儿想办法,看到旁边的石子,一颗一颗叼起放入瓶中,水就渐渐升高了,教师边说边演示。乌鸦最后喝到水了吗?
生:喝到了。师:乌鸦聪明不聪明? 生:聪明
师:如果只写乌鸦喝到水而省略了细节描写,那还会看的出乌鸦的聪明吗?
生:不会
师:对了,细节描写的作用就是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性格,以便使文章的中心更突出„„
我在这里运用实物演示法创设教学情境,亲自演示乌鸦喝水的一系列动作,带领学生走进课文感知人物,使乌鸦的形象立体饱满起来,加深了学生对细节描写作用的认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图画展示法
语言文字的艺术形象是隐性的。图画展示法,就是通过对文字的视觉透视,引起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以达到外化语言艺术形象的目的。图画能直观地传递信息,明了易懂,简洁方便。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自然能迅速立体地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教“美丽的公鸡”一课时,有位教师将公鸡由昂头到低头的动作变化,把大公鸡原来趾高气扬、骄傲自大的样子变为低头思过、虚心接受批评的态度画于黑板,形象地展示大公鸡由高傲到谦虚的心理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小养成谦虚上进的品质,是可贵的。这样,既解决了课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很好地启动了学生的“由鸡到人”的联
想。
这是一个通过图画展示法创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懂得“美不美不关看外表,还要看能不能帮别人做事”。公鸡一开始是不对的,但后来改了,成了一只外表和心灵都很美的公鸡,教会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只公鸡。因此,图画展示法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对学生的感知作用又快又好,既省时又省力。
三、角色扮演法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或学生可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依所演角色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这样,学生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
【教例】
有位教师在教学泸教版第三册
22、《聪明的猴子》中,有段教学实录:
师:自读课文,你发现这篇课文和别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生:不是一小节一小节的。出示:课本剧
师:什么叫课本剧?快速找找规律。
生:冒号后面都是人物说的话,小括号内是神态,大括号里是动作。
师:小白羊好心把黑熊放了出来,它反而要吃小白羊,他真是忘恩负义啊!你还可以用其它词语来形容它吗?你觉得小白羊又是怎样的? 说一说:
的黑熊 被关在笼子里,的小白羊把它放了出来。但 的黑熊要吃小白羊。师:同桌两人合作演一演小猴出场前的一段。生:自由练习。
(自愿报名上来表演,师选择两对同学)„„
师:你们真棒!把白羊的善良,黑熊的忘恩负义表演得很逼真。师:轻声读课文,找找猴子怎么说的句子,用“ ”划出。挑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最能看得出猴子聪明的句子多读几遍。生:轻声读。师:把你认为猴子聪明的地方演一演。(找找你的好朋友一起演)
生:自由练习。(表演)„„
师:你们真会表演,让观众感觉到一只聪明的猴子正在和我们一起呢!
师:你们谈谈在剧中表演的感觉;观众也来说说观后感。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让一些学生担任角色,并出场表演。其余的学生观看表演,在表演结束时举行情况汇报。角色扮演者,观看表演者联系自己的感情体验议论,以了解某一场面,认识某些行为。通过角色扮演法可使书本中抽象的人物,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符合小学生心理要求,是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但无论在哪里应用,都应从实际出发。
四、音乐渲染法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创设语文教学情境,采用播放音乐渲染情境,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创造出生动形象的艺术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边是本人的一节六年级作文指导课教学实录《春色满园关不住》的片断:
【教例】
上课伊始,我说:“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和你们一起聊聊如何为文章拟个好题目。古人说,‘文题善,佳篇成一半’,可见题目的重要性。也有人把题目比做人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我们可以感受到人们内心丰富的世界。同样,通过文章的题目,我们也能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才情。一个好题目的诞生,有的是精雕细琢,有的是妙手偶得,有的是厚积薄发,有的是灵光乍现,但概括起来,无非是对一些基本技巧的灵活应用。希望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掌握一些拟题的基本方法,拟出的题目能像古人诗中那枝悄悄出墙的红杏,展现出题目背后关不住的满园春色。今天,我们这节课分六个板块进行,这六个板块是——”
我边说边板书:“听歌拟题,佳题亮相,佳题赏析,归纳方法,走近名家,老师试笔。”
学生有些不解,我说:“这六个板块的含义大家可能不太理解,不过,没关系,随着上课的进行,大家会逐渐明白。下面,我们先完成第一个板块:‘听歌拟题’!”
在按下录音机按钮前,我说:“大家来听一首歌,听完后我讲个这首歌背后的一件事,大家根据要求拟个题目。”
录音机放出优美的《十五的月亮》的歌曲。学生沉浸在美妙的乐曲中„„
歌停了,我问学生:“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 “《十五的月亮》!”许多学生异口同声地答道。
“对,是《十五的月亮》。看来这首八十年代流行的歌曲,现在仍被同学们知道,可见它有很高的知名度。”我说,“这首歌以优美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词感动着当时许许多多的中国人,传唱大江南北,可谓家喻户晓。但作词作曲者只拿十几元稿费,而歌星和唱片公司却成十万、百万的发财。这种分配不公引起了人们强烈的不满。假如同学们也处在当时那种社会环境中,要写篇文章揭露这一现象,该怎样给自己的文章拟个新颖的标题呢?”
„„(学生拟题并展示题目,略。)
该是“亮剑”的时候了,我说:“当时揭露这种现象的文章很多,但是有一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要是因为题目拟得好——”我故意停了停,学生的眼神催促我快点告诉他们“谜底”。我转身用正楷工整地板书:《〈十五的月亮〉岂能总是十六“圆”》。板书完,许多学生会心地笑了,因为刚才郑静同学和苏巧丹同学的题目跟黑板上的题目相似。这淡淡的会心一笑,是一种学习探究后所获得的惬意感。我请学生谈谈对这个题目的看法,学生都觉得这题目好极了。我概括道——这个题目用借代的手法,巧妙地把俗语“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化成《〈十五的月亮〉岂能总是十六“圆”》,真是巧妙至极。可见,一个好题目能给人留下历经多年而不被磨灭的深刻印象。
在这个教学实录中,本人用音乐渲染法创设了作文教学情境,让学生欣赏并沉浸在《十五的月亮》所传递的优美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词中。这种愉悦的感受越强烈,与分配不公的不合理现象就越形成强烈的反差,切中“愤悱”之机,让学生感奋起来,活跃起来,主动地探求知识。这节作文指导课获得了听课老师的好评,音乐渲染法的运用为这节作文课增色不少。
五、生活联系法
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生活联系法,就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授课内容沟通起来,以便更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语文是交流交际的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和服务于生活的。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因此,在教学中多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能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教例】
有位老师针对六年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的实际,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上一般不会自理,依赖性也较强,创设了一次有趣的作文活动,具体方法是:
①我手钉我纽。要求学生自备一块巴掌大小的碎布,一根线,一枚针,三个明眼纽扣。然后教学生穿针——打结——用线——钉扣。学生个个参与,兴趣很高,感觉新奇、有味。
②我口说我手。十几分钟后,学生们都相继亮出自己的“杰作”,互相观察,交流体会。大家争先恐后的发言。
③我手写我口。通过钉纽扣的实践活动,学生们有了写作材料,又经过口头表达,交流思想,这时作文就不再感到枯燥无味、无话可说。
这次作文,学生头脑似乎格外聪明,闪出佳句俯拾即是。作文有了活水,反映生活不再变得模糊一片或扭曲变形。
④我手改作文。师生先集体评改一篇示范,然后分成若干小组互评互改,兴味盎然。下面请看一段修改后定稿的文字:
困难生智慧,实践出真知。你说,怪不,平时笨拙不会做事,今天我感到思想敏捷,心灵手巧。纽扣穿针图案,一段思考后我就设计出“平行型”“口子型”。再说穿针,我捻针线头,慢慢地,对准针孔,抓住时机穿线。此时,我额头上已沁出汗珠,穿针还真不简单。管它呢,钉纽扣吧,我用力往上顶,针一歪,险些戳着手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终于体会到母亲“密密缝”的艰辛„„
在这个教例中,教师用生活联系法创设了作文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过程,体验到生活中劳动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写起来就有真情实感。
六、语言锤炼法
无论创设哪一种语文教学情境,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来实施。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语言锤炼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学语言做到形象美、科学美、情感美和语声美,重视全面把握教学语言艺术整体的审美意义。【教例】
福清市何裕奋教师在执教四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时有个片段: 生读句子:①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②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烧熟食物,驱寒取暖,并用火来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猛兽„„
师:没有火,人们生活得怎样?(生:很难受,很痛苦。)师: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朗读这句话。(生读。)师:有了火人类生活得怎样?(生:很幸福,很快乐。)师:你能带着这种感受读好这句话吗?(生读。)
师:从你面带笑容的表情中,老师感受到了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在没有火的日子里,人类还会有哪些痛苦? 生:没有火,冬天的夜晚,人们冷得受不了,只好蜷缩在山洞里。生:没有火,人们吃生的动物,很容易生病„„ 师:那有了火,人类生活还会有哪些幸福呢?
生:有了火,寒冷的夜晚人们围在火堆旁,其乐融融。„„ 师:普罗米修斯取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幸福,带来了快乐。这就是造福人类。(师板书。)师:是呀,一句话,一颗心,现在你体会到普罗米修斯那颗美好的心灵吗?
生:我感受到了普罗米修斯对人类的爱,他为人类造福宁愿自己受苦。
生:我体会到了普罗米修斯有一颗同情的心,他不忍心人们在黑暗和寒冷中生活。
生:我感觉到普罗米修斯有一颗善良的心,因为只有善良的人才会不顾一切为人类造福。
何老师的这句话教学抓住“造福”一词作为语言训练的落脚点,在看似不经意的师生交谈中拓宽了“造福”一词的认知维度和内在含义。因此,语文教师要多锤炼教学语言,激起课堂的波澜,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朱绍禹先生曾经指出:“教师的基本作用在于创造一种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这既要靠教师的知识经验,还要靠他们的艺术和品格;而表明良好学习情境的标志是,使学生有广泛的思考自由„„”语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我会从教学实际出发,灵活地、综合地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把它们带进语文课堂,让课堂精彩纷呈,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