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语文课堂情境有效互动
让语文课堂情境有效互动
——读李吉林《美的彼岸》后感
在情境课程中,儿童是至高无上的,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体。而学习正是由认知的主体积极建榭的,离开了主体的建构活动,就不可能有知识的习得。一切为了儿童的发展,这是情境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李吉林
一、创设宽松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
情境课程的优越性就在于以情感为纽带,进行审美、道德、理智的陶冶和教育。
——李吉林
要实现课堂的有效互动,教师就应该蹲下身子,和学生平等合作,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够打开思想的阀门,畅谈心里所想。
1.尊重每一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做学生的朋友。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进入课文去体会人物的喜怒哀乐,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让他们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平等,从而对自己所想所说的话充满信心。
2.多一些表扬和鼓励,学生的表现会更出色:教师要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内向的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多提问不经常举手发言的学生,当他们回答正确的时候,要及时给予表扬,因为教师的一个眼神、动作或者一句话都能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对学生要多鼓励少批评,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培养互动基础,养成良妤习惯
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因此,学生能否主动投入,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情境教育将儿童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通过美与智交织的优化的环境,促使儿童主动投入,快乐地沉浸其中,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通过自身的感悟、操作、体验,从而得到充分的发展,是儿童的主体位置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保证。
——李吉林
互动是一种双向活动,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不但要求说者会说,而且要求听者会听。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清楚表达的习惯是提高互动质量的基础。
1.让学生“听”得入耳。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长,加上课堂互动“热闹”的氛围也会影响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听”的质量,可以采用积极引导、抓典型予以表扬的方式,还可以进行一些听力训练,如复述故事、传话游戏等。
2.让学生“说”得清楚。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想法有条理地表述出 来。对于一个问题,—下子要求学生说得清楚、具体肯定有难度,所以教师在课堂 互动的过程中,要发挥好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给学生搭建有序的梯度空间,如 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然后让他们把要说的话写下来,再进行表达交流。
三、方式灵活多样,确保互动有效
让儿童由被动角色转换为主动角色。因为角色的新异性和亲切感,它既引起儿童 再现教材角色或相关角色的活动,又引起儿童体验角色、评价角色的心理历程。角色 转换激起热烈的情绪,使儿童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在角色意识的驱动下,充分地投 入,全面地活动起来。角色扮演的热烈的情绪渲染了整个学习情境,不仅是扮演者,全体学生都在无意识作用下,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角色,最深切、最生动地经历了角色 的心理活动过程。
——李吉林
(一)表演让互动更有趣
教师可利用表演的方式渲染课堂氛围,注重工具性训练的同时也凸显了语文课的人文优势,使课堂互动有趣又有效。如在教学《春到梅花山》这篇课文时,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挨着”这个词语,我告诉学生换着就是靠着的意思,学生迷茫地点了点头,我知道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学会这个词语,所以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先指名让学生读词语“挨着”,再让两名学生上台表演。我辅导学生完成表演,并及时总结:“看,就这样,一个靠着一个,就是挨着。”接着,我出示了一张图片,说:“像这样,一朵梅花靠着一朵梅花就是挨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读“挨着”这个词语,学生的理解就深刻了。
(二)评价是心灵的交流
教育是一门艺术,而评价则是这门艺术中绚烂多姿的花朵。艺术性的评价能激发学生情感的碰撞,促进心灵的交流,让课堂实现有效互动。教学课文《春到梅花山》理解“欢乐的海洋”的意思时,我并没有直接问学生,这里的“海洋”是不是指真正的海洋,而是问他们:“如果你此时正在赏梅,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学生说:“开心。”那你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你的开心呢?”有的说:“我会在那里拍照。”有的说:“我会在那里唱歌跳舞。”有的在课堂上就忍不住哈哈大笑。这时我知道契机来了,及时给予评价:“人们的笑声、歌声融合在一起,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不直接告诉学生词语的意思,而是通过评价去让他们理解,这也是一种好方法。
(三)体验让互动升华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为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快速地进入文本,这种互动已经超越了语言的沟通,是一种自我理解能力的提升。教学课文《大禹治水》时,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千辛万苦”的含义。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爬山的时候,烈日当空,大禹满头大汗,但是他依然„„过河的时候,寒风凛冽,站在水里的脚已经冻得冰凉,可是他依然颤抖地„„快要到达山顶了,他的脚往下一滑,人滚下大山,伤痕累累,但他依然„„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想象,更深刻地理解了“千辛万苦”的含义。讲到大禹治水13年从来没迸过家门时,为了体会时间之长,我问学生:“如果你一天不回家,心里是什么感受?一个月呢?一年呢?大禹可是13年都没有回过家。”这样学生对书中所写的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反复体验、感悟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慢慢地积累起来了。
课堂互动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语言沟通、心灵交流的平台,是师生双方共同成长的舞台。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设宽松的氛围,营造美的情境,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多种方式,让互动更精彩,使知识在情境、互动的课堂中生成,进而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情境有效互动。
第二篇:让语文课堂扎实有效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让语文课堂扎实有效
语文是母语教育教学。一直以来被放在重要学科的位置上,倍受关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施语文创新教学,让我们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呢?我想,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面临的挑战。多年的教学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学无定法,教也无定法。讲台上的磨砺和新课程理念的洗礼,促使我把语文教学的追求索定在这八个字上“着眼目标,求真务实”。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重训练,促进师生的交流与合作
课堂上,我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训练。我认为,不管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设计,都要通过学生以各种方式来呈现。注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训练,且训练注重实效,能使师生间的交流合作更加默契,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较好地实现一堂课的教学目标。
像我现在教的这个二年级班,学生一进校,我就进行了读书、说话、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训练。训练学生怎样以正确的姿势看书读书,现在全班学生一拿起书,就能从课题的第一字,一排一排地读到最后一个字,做到整齐、流利,书声琅琅;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说标准的普通话,还有就是站在自我的角度练习用“我认为„„我感觉„„我想„„”进行说话,树立学生学习的自我意识,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基础;训练学生小组合作怎样学,怎样汇报,怎样评价,并且注重每一个细节。比如,从小组学习过渡到汇报环节,我就训练学生对名言、诗句,我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生接“学海无崖苦做舟”等。每一项训练我都花了不少的工夫和时间,将训练目标落到实处,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成效也比较显著。现在我上每一堂语文课都比较得心应手,我们师生间的合作交流轻松自然,学生也学得轻松愉快。我想,这得归功于我对学生扎实的训练。
二、重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
丰富的语言来自于积累。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字词、古诗、名言谚语、课外阅读等方面的积累。我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分三步骤展开这方面的教学。第一步,我首先抓住教材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通过记忆比拼、开火车、快速接龙等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积累的乐趣和收获。第二步,我送给学生一句话——“日积月累求真知”,让学生铭记在心,懂得知识积累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知识积累”的意识;第三步,围绕“日积月累求真知”这个主题,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建小词库,设计语文小报,古诗配画、开心小练笔等,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学生在活动中读读写写画画,收获不小。(展示学生成果)孩子们很喜欢些活动方式,现在不少同学在家里也自主创设一些积累库,兴致勃勃地拿给我看。我想,只要我们用心引导、帮助学生学会积累,那么学生的语言就会越来越丰富起来。
三、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指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读中感悟”。我在教学中积极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每一篇课文的阅读都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引导学生理解,并且注重了朗读的指导。记得教学第三册23课《假如》这首诗歌的时候,有个学生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一句话是这样读的“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朗读。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朗读进行深入指导,引导学生把语言中蕴涵的感情色彩从朗读中充分表现出来,那么学生的感悟能力才能从中得到培养与提高。我还对学生进行过这样一次语感训练,出示了一句非常简单的话“这是我的”要学生读出不同感情来。学生反复读,反复品位。一句简单的话被学生读出了丰富的感情,有自豪的,有骄傲的,有疑问的,有害羞的,有毫不在乎的。就这样,只要我们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四、重拓展,活跃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在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资源,给学生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活跃学生的思维。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时常抓住一些词语来发散学生的思维,如,学到“猎人”这个词时,我就会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如果你看到猎人在捕杀动物,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学到“庄稼”这个词就激发学生“看到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等。另外,我还会抓住一些句子来拓宽学生的思路,如第八课《难忘的一天》中的结尾中有这样一句话:天,格外蓝;阳光,仿佛格外灿烂„„
还有一条重要途径就是抓住教材内容特点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激活他们的思维,例如,第三册第一单元就是以“秋”为主题的一组课文,待学完这单元后,我就组织学生以“秋的树叶”为主题开展了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捡树叶,在班上交流介绍树叶的样子;发挥想像用树叶贴画,并且给画命名,再次激发想像把贴画写下来。
在教学完《坐井观天》这则成语故事后,我让学生以“青蛙出井”为题续写了这个故事,其中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就跳出井来,它抬头一看,啊!天真的好大啊!一眼望不到边呢!青蛙不好意思地向小鸟道歉。它说:对不起,小鸟!是我错了,天真的是无边无际的!”小鸟说:“你明白就好,以后不要再坐井观天了。”„„
学了《风娃娃》这课后,我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改编:如果风娃娃轻轻一吹,会怎样呢?学生们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于是我又让学生以“风娃娃笑了”为题改编了故事:风娃娃轻轻一吹,吹干了人们晒的衣服,吹醒了路边的小树,吹乐了孩子们放的风筝。风娃娃笑了。广场上的人们都称赞风娃娃说:“你真好!谢谢你带给我们快乐。”风娃娃知道了,帮助人们做事不但要有美好的愿望,也要有好的办法。
这样,在教师的激发下,学生的潜力就能得到充分地展示。教材就是最好的学习资源,我们教师做到灵活地运用,学生就会学得更活更广。
五、重评价,树立学生的信心
教师的一句称赞,对孩子们来说,就是一种兴奋剂,能树立起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课堂上,我对学生的发言,从未用“不对、不行、错了”这样很否定的词语来评价学生。因为我感受到,孩子们很渴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很在意老师对他的评价。我对学生的上课表现一般都是用这样的语言来评价:很好,你给老师带来了惊喜,你真像个小老师,你为同学带了个好头,你的想像真奇特,你的朗读很动听,你真会观察,你的小脑瓜真会想问题等,如果学生答问有偏差,我会说,你的想法不一样,没关系,老师很欣赏你积极发言的表现,再静下来想想一定会找到答案了。我观察到,学生往往在得到这样的评价之后,表现都更加踊跃,更加主动大胆。孩子们的表现告诉我,教师善于用亲切的语言来评价学生,能带给学生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敢想敢说,更加充满自信,从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
总之,点点滴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需要教师学会抓住语文的每一个教学因素,将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目标落到实处,我们的学生才会真正的学有所获,得到发展。
第三篇:情境互动
“情境互动”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三师教育局实行课改以来,我校根据师教委的教育教学精神,积极参与改革,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学校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情景互动” 教学模式。作为本校的一名教师,我积极参与本次教学模式改革,认真学习钻研,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通过几年的学习、研究、实践,初步掌握了我校的“情境互动”教学模式,学生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能力得到提高,现把几年来的实践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模式,必须关注《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重新定位和对语文教学的新的要求,要以师生互动为中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乐学,好学。在此背景下,我校依据农三师教学理念,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形成了“情境互动”教学模式。
2.我校的教学模式是“情境互动”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法”的具体实践中,我更新思想观念,积极探索教改的新思路。我在实际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尤其关注专业教室的建设。专业教室建设过程中,我和学生共同合作,建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生活实际,开放、真实、快捷、有效的“专业化教室”,努力让教室成为学习资源的超市。在专业教室张贴写作知识、经典语录、名人演讲、诗歌散文作品、学生作品等。建立班级图书角,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专业教室建设提高了生动手能力、创兴能力、综合素质、个性发展的阵地,成为学生想学、乐学、会学的园地,学生每天带着好奇走进教室。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3.几年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我犹豫过,退缩过,失败过,但课改的浪潮不会因为我的退缩就停止,唯有不断适应才能跟上课改的节拍。所以,暂时的失败没有使我停止不前,而是更加激励我学习、研究、实践。课改途中,我要求自己“精心设计每一节课,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体,都有收获”是我上课的准则。课堂上,无论哪种程度的学生,都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我为学生最大可能的创设学习情境,方便学生学习,并使他们入情入境的学习,我不仅花时间、花心思认真创建专业教室,还利用校本资源、课堂生成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有个体验和感受的过程。有了他们的亲身体验,相信学过的知识会记得牢,思想内涵领悟的深入。在教学过程中,我处处从学生角度去考虑和设计自己的教学,尽可能多地为每位学生提供发展个性、展示能力的空间和舞台。
4.尽管“情境互动”教学模式在我的课堂已日趋成熟,但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有部分课堂,教师只局限于在课堂上对讲读课文的讲、练、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被忽视,讨论、研究、表达被限制,教学的封闭导致了学生知识狭窄,能力低下。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实行开放式教学,教材开放,课堂开放,内容开放,思维开放,教学活动开放。一方面要多创设开放式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多查阅、收集、操作、实践、动脑、动口、动手,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由性、开放性,鼓励充分讨论、交流、表达,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长才干;另一方面,一定要鼓励学生多课外阅读,增大阅读量,更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多积累感悟,可以“读书笔记”等方式体现阅读深度,以提高语文素质。
总之,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第四篇: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打造魅力语文课堂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打造魅力语文课堂
摘 要:如今,各种语文教学新理念和新方法层出不穷,但是,大家依旧不能否认高中语文课堂越来越无趣呆板、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这一现实。作为一名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育事业的工作者,认为,原因根植于教学方法无法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所以,教师必须努力寻找一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启学生心智的教学方法。于是,情境教学便应运而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情境;直观式;体验式;问题式
所谓情境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材中的知识点,有目的地创设一些富有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场景,从而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更好理解,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良好发展的教学方法。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实施情境教学可以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觉投入,进而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探索语文的奥妙。那么,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情境创设策略来打造有魅力的高中语文课堂呢?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经验,对此话题做几点详细描述和讨论。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式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意识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各科教师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工具,特别是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它可以将语文教材中枯燥、抽象的语文文字以视频、音频相融合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为学生创设一种直观式教学情境,既能使原本呆板无趣的语文课堂变得富有生机和活力,又能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意识,使学生以最真实、最饱满的情绪去对语文教材中所描写的情境进行想象,进而深刻理解和把握作者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信息和情感。
比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首先,我为学生播放古筝笛子曲――《荷塘月色》,让学生闭目凝思,倾听我对这篇课文的朗诵,由于配乐与文章意境相吻合,使课文朗诵变得更加具有现场感染力,朗诵完毕后,我为学生播放了名为碧叶红蕖之美的幻灯片,将课文中所描写的月色下的荷塘情景以逼真、生动的方式展现在了学生面前,如,田田的荷叶、饱满盛开的荷花、凝碧的波痕、脉脉的流水等,看着眼前亦真亦幻的情境,学生仿佛真的走进了文中所描绘的素雅、朦胧、静美的意境中,调动了学生多重感官的意识,并且使学生深刻感知和把握了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
二、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致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具有完整情节和清晰人物关系的叙述性故事,这时,我们就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即让学生通过假设或设想,对角色进行扮演,从而将故事情节完整、准确地演绎出来。这样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感悟,一方面能与文章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进而深入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另一方面因为形式新颖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言文时,因为文言文本就是学生觉得最枯燥的、最难以理解的一种题材,所以,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我就采取了角色扮演的方式: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教师的适当帮助,将这篇文言文的故事情节完整、清晰地演绎了出来,并且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也表现得活灵活现,如,烛之武的善于言辞、深明大义,佚之狐的为国分忧、知人善荐,晋文公的头脑清醒、理智仁义等。这样,教师通过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使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促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三、依据文章教学内容,创设问题式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疑问是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和积极思考的有效动力。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依据文章具体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具有一定启发性和悬念性的问题,从而为学生创设一种问题式教学情境,如此,便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打开学生学习思维的闸门,使学生产生“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心理状态。
比如,在学习《十八岁和其他》这篇课文时,因为本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作者对两代人的矛盾、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看法,于是,依据本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我向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1)你喜不喜欢东东的父亲,为什么?(2)标出文中最能引起你共鸣的语句,并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是什么。(3)你对自己的父母满不满意?为什么?(4)尝试换位思考:如果你是父母,你会如何面对孩子与你的代沟和他的逆反心理?如此富有趣味和与学生生活实际贴近的问题,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满腔热情地进入到对本篇课文的阅读和学习中。
总之,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掌握各种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和技巧,并依据文章具体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进行合理选择和运用,从而使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充满魅力,并由此获得优质、高效的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李景平.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设计优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04-21.编辑 王团兰
第五篇:实施对话与互动 语文课堂和谐有效(叙事)
实施对话与互动 语文课堂和谐有效
当今社会,从国际争端到经济往来,从电视访谈节目到邻里生活交往,对话与互动无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达成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同样离不开对话与互动。
一、要“对话”,不要“一言堂”
“对话教学”相对于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是启发式教学的有效体现。教师、学生、文本之对话三方相互作用,共创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以文本为话题,以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实现学生知识的增长和个性的发展。学生对话则是学生间语言的交流、思想的交换。学生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又互相倾听,共享语文的精彩与智慧的火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最能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本,实现与作者心的交流与情感的碰撞,得到人生的感悟,获取语文的滋养。
二、应“互动”,需要讲策略
“互动”相对于教师过动而学生不动或被动。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只有学生敢于动、乐于动、勤于动、善于动,学生才能得到集体的成长和个性的张扬。
互动以主动为根本。课前,老师细读文本,“潜心会文本”,“披文以入情”,与作者和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预习教材,自读课文,学习词语,大概了解文章内容。课中,教师从细读文本中取其精华,运用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学习语言,体悟情感,学生既得到鲜活的“鱼”——知识,同时也得到“渔”——发展智力,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
“互动”需要口动、手动,更重要的是心动。只有师生全身心地投入,才会有学生生命的成长,才能构建有效、高效的课堂。在课堂教学行动中,教师要适时运用恰当的评价彰显学生言行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学生关系。
三、巧“预设”,重“生成”,追求课堂和谐有效
当今,党和政府在创建和谐社会,同样,我们在创建和谐课堂。
和谐课堂的根本是学生的发展,是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创建和谐课堂,必须让“预设”与“生成”和谐共进。
我们要“巧预设”,以有效为依据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和方法,着眼、着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叶澜教授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 “呈现者”、对话的 “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信息的重组者。是的,我们要让“预设”有一定的弹性,为课堂上生成性资源的重组留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并且灵活、妥善地去应对意料之中、之外的“生成”。我们教师应适时地把自己的地位由“太阳”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尊重学生大小不一的学习成果,及时鼓励、赞赏,适时引导、点拨,这样才能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拓展思维的空间,彰显生命的力量。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和谐、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