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让学引思”,追寻有效的语文课堂.doc

时间:2019-05-13 02:46: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践行“让学引思”,追寻有效的语文课堂.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践行“让学引思”,追寻有效的语文课堂.doc》。

第一篇:践行“让学引思”,追寻有效的语文课堂.doc

践行“让学引思”,追寻有效的语文课堂

——近年来任教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反思

滨海县陈涛镇中心小学 沈国富

从教二十多年以来,我一直担任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这期间,有过预设生成所带来的欣喜,也有没达到预想效果的沮丧,更有许多困惑。2016年 “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正在全市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开展,给全体老师带来一股清新的绿色空气。在学校组织的“让学引思”学习活动中,我初步理解“让学引思”的基本内涵,以及“让学”与“引思”辩证统一的关系。“让学引思”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打造“让学引思”课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核心理念的具体落实。结合多年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和学习“让学引思”心得体会,我对自己的最近几年来的语文教学进行了反思。

反思一:引领学生研读文本,让语文课堂更丰富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我在挖掘教材内涵和拓展外延的基础上,课堂上尝试让学生研读文本,“让学”的内容更丰富。

案例一

在一次公开课上,我执教《枫桥夜泊》时有过一段师生、生生挖掘文本的对话:

师:“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给诗人张继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生1:诗人考场失意,羁旅他乡,听到钟声,心情更加忧伤。生2:诗人在旅途中无法入眠,听到钟声,思念起了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

师:据记载,诗人在写就《枫桥夜泊》后并没有沉沦下去,而是更加发愤苦读,最后中榜受官,成就了一番功名,有人曾说,是寒山寺的钟声给了他启发。

生3:钟声怎么会给他启发?假如是我听到寒山寺的钟声,那也一定

会受益匪浅了?

(其余生大笑)

师:作为寺庙,历来重禅道。佛家中讲“闻钟声,心神净,智慧长,菩提生。”寒山寺的钟声远远传来,可能使深谙禅道的诗人猛然警醒,从而悟出了人生真谛,一下子振作起来。于是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枫桥夜泊》。

案例二

我在执教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山谷中的谜底》一课时,安排了这样的教学片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中心,我出示了文章的中心句“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让学生联系历史事件或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思考过后,想到了“卧薪尝胆”的勾践,想到了“忍胯下之辱”的韩信,以及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更有学生联想到俗语“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些富有创见的体会都极为准确地把握了文本的价值取向。但有位学生却提出了“独特”的见解:既然要退一步,学会弯曲,为什么革命时期那么多的烈士不先弯曲,而要与敌人抗争,白送性命呢?显然,这一理解有失偏颇,背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于是我引导学生针对这个观点集体讨论。学生联系时代背景,博思广义,认识到文中的“弯曲”并不是一味地投降服软,更不是人格的屈服,自尊的放弃,信念的背离,而是一种策略和智慧。就这样,通过一个巧妙的捕捉及错误资源的利用,学生的思维得到开拓,体验得到丰富,对文本的把握和理解也由肤浅走向了深刻。

可见,课堂是个小天地,天地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来感染学生,让课堂轻松一点,使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徜徉,在轻松的环境中成长。

案例三

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一个有力地回击时,学生情绪高涨,我在此时再补充课外知识:“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为清朝政府节余28万两银

子。”并让学生折合成人民币,学生一算,喜出望外,自豪神情不言而喻。最后再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各种人,有清政府要员,曾经看不起我们的帝国主义者,还有老百姓,目睹京张铁路会说些什么?学生的情感之窗与创造思维再次被敲响与打开,精彩纷呈地语句,听来令人感动,从而真正实现了“文以载道”的境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为了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充满成长的气息,我们在课堂上必须处理好“让学”与“引思”的关系,让预设和生成有机融合,使师生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得到共同提高。

在新一轮课改的今天,要使课堂具有生命的活力,构建互动生成的课堂,老师不能独占舞台,必须转换角色的定位,从课堂的统治者、权威者逐步转向到做为课堂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成为“平等的首席”。只有在师生、生生之间的解读中,对文本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学生的研读赏析能力得到提升。当然,这需要我们深入钻研文本,并具有广博的知识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在适时引领学生研读文本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首先是一种思考过程,而不是一种思考结果。

反思

二、引导学生移情体验,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小学语文课堂如同生活中的舞台,学生是舞台的主角,教师则导演与策划。一台好戏需要导演的精心策划,一堂好的语文课也需要老师精心的导演,才能有活泼、宽松的课堂气氛,才能熏陶、感染学生,让其批文入情、移情入文,真正达到文人合一之目的。所以,我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移情体验和角色激情扮演,以达到“演出”中内化文体,移情熏陶,真正把文本内涵内化于胸,产生共鸣。

案例一

我在教学《詹天佑》一文课时,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铁路。学生对于“人”字形铁路,只流于表面,未曾通过文字形成具体表象。于是,我采用角色扮演来批文入情。让学生先当小画家,再当小司机。先根据课文中插图,引导学生动手画“人”字形铁路示意图、练习讲清图意;然后,在班级中开展“小司机赛车”,看看哪位小司机第一个顺利地

把“小火车”开上山去。这样学生一个个地动手操作,不少高明的“司机”成功登顶。这样几个简单的动作表演,不仅让学生立即从中领悟到詹天佑设计的意图,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对詹天佑的才干由衷地佩服。

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们从实践中体现学习的乐趣,比我们空洞的讲解更有创意也更有效。同时,也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学得更主动更积极,使课堂更具活力。

案例二

在镇开放日活动中,执教《苹果里的五角星》这篇课文时,我先请同学们读一读书上的“我”平时是怎样切苹果的呢?然后再4人一个小组拿出他们准备好的材料动手切苹果。我则巡视各组的操作情况。同学们都很快把苹果切开了。交流时,有的说:“我们组沿着顶部切到底部,看见了苹果核。”有的说:“我们组是斜着切苹果的,也看见苹果核的。”还有的组因为切苹果不够均匀,没有看见苹果核。因为学生有了真切的体验,所以课文读得特别有感情。

这样的巧妙设计就在于让学生在动态的操作中,回味成功与失败的感受。学生在这种自然的动态下生成了真实的情感,再去读课文,情感便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这样真正的“多元化”朗读感悟生成,真正开放了课堂。语文课堂教学只有引领学生潜心领会文本,才能进入一个充满诗意的、散发着文化馨香的意境,才能成为一条流淌生命的灵性之河。

案例三

我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一位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提出:“文章不太真实,作者在写作时,小珍珠鸟竟趴在他的肩膀上睡着了。作者在写作,小珍珠鸟怎么可能睡得着呢?”我紧紧抓住了这一信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是呀,为何小珍珠鸟睡得着吗?这样真实吗?”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积极地投身于朗读、探究之中,经过反复思考和交流,踊跃地参与了讨论。

生1:“小珍珠鸟淘气了一天,太累了,所以趴在作者的肩上睡着了。

这样写是真实的。”

师肯定地说:“是呀,淘气了那么久,能不累吗?”

生2:“我认为是真实的,因为作者喜爱珍珠鸟,小珍珠鸟也感受到作者对它的喜爱,所以在作者的肩上有安全感,自然能睡得着。”

师赞赏地说:“是啊!信赖,就能创造出一种美好的境界。那你们今后应该怎样做?”

生3:“我要保护鸟类,与动物和谐相处。”

生4:“我们必须保护环境,不破坏我们生存的地球。”

从学生意外的问题进行引发思考讨论,大家纷纷对养鸟的乐趣有了自己的理解。他们学着并快乐着,在感悟出冯骥才养鸟的乐趣后,又进一步形成了热爱自然、爱护小动物的正确文本价值取向。

案例四

记得我在执教《牛郎织女》,在理清了情节,分析了性格后,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你看,这么多人中,我们最应该学习谁?”这个问题在大多数教师看来,纯粹是顺势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熏陶,不会产生太大的分歧,向孩子正义的行动看齐是毫无疑问的。可是教我的话音刚落,就有别样的声音传来:“老牛”“王母娘娘!”“王母娘娘!”“老牛!”我没有因此敷衍了事,也没有把主观的意念强加给学生。我不慌不忙地让学生进行表决,结果选择“老牛”的为21人,选择“王母娘娘”的为17人。此时,我当即作出了让双方辩论的决定。于是一场唇枪舌战开始了。双方都摆出了充分而显著的论据。下课铃声在欲罢不能的情况下毫不容情地响起。这场小小的磨合,让我明确了:我们是应该讲求教学的民主,但决不意味着放弃了自己教育的责任,而只做了学生“思想的尾巴”——如果这样,我们的教学就失落了它对学生应有的教育功能和发展意义。一个真正“游刃有余”的教师,应该处于“平等中的首席”这个位置,教师对学生成长所承担的道义上的责任,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是一个放任自流的旁观者或是毫无价值的引导者。我们要善于制造矛盾,推动学生在争鸣中去解决他们已经发现的问题;应针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偏差、弱点施以正确引导,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对话效果。

反思

三、引发学生思考,让语文课堂更灵动

预设是每节课都可以而且是必须做到的,而生成则如镜花水月,很飘渺,又似乎可遇不可求。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低年级教学中生成的感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教学时大都希望按计划行事,并不是那么企盼生成,恐怕一不小心“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几年前,我执教过二年级的校际语文公开课《云房子》一课。学生很多,七八岁的孩子都好动,我使尽浑身解数,才把他们留在座位上,课勉强得以按原计划进行。在让一个小女孩到讲台带读生字时,她的小棒碰掉了卡片“房”。

“老师!李新宇把卡片弄掉了!”于是,学生不再读字,七嘴八舌地喊起来,有的哈哈大笑,有的拍桌子,有的已站到了课桌上,带读的小女孩怯怯地望着我。我灵机一动,拍拍手示意他们安静:“哪一张卡片掉了?”他们很快找出了“房”。“为什么只有‘房’掉下去呢?一定是有的小朋友没有把音发准,‘房’生气了,从上面跑下去了吧?你们怎么做才能把它请回来?”孩子们开始认真地练习发音,我则把卡片拾起放回原处。此时,没有谁再计较卡片是掉下去还是跑下去的。

如此,预设与生成不再矛盾,相反能相互促进、相互映衬,使教学水到渠成。同时,把握好生成也是一种教学机智,经历的多了,经验也就有了,精彩必将不期而至。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往往与其认知水平、个体差异密切相关。我们的课堂上有时就会出现“阴错阳差”、“节外生枝”、“灵光一闪”,我们不能视而不见。而需要老师的智慧的引领,使师生的激情燃烧,个性彰显。让课堂教学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面对学生随时可能提出的知识难题,甚或与解读文本无关紧要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借题发挥,衍化生成,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迸溅出创新的火花。

我在执教《三味书屋》时,突然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老师,三味书屋那位先生家里的画为什么画着梅花鹿?为什么要学生对着梅花鹿行礼?”问题一出,全班哗然,连我自己也始料未及。但是,我马上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衍化生成的好机会。在学生讨论无获后,我进行了

点拨:为什么要画梅花鹿呢?只能从谐音上来理解其寓意。“梅花”的“花”谐音“华”,“鹿”谐音“禄”,意味着学生读书可以换来荣华利禄。这就是封建时代的“读书论”。我点拨到这里,学生的疑惑解开了,认知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是师生生命经历的重要场所,我们要“让学引思”,树立动态生成的正确态度,把握有利时机,运用有效策略,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有了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思维的火花才会绽放,凝固的课堂场景才会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生动的画面,流淌出生命的活力。我们的语文课堂只有处理好“让学”与“引思”的关系,才能简单有效,才能将语文课堂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灵动。

教学相长,经过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提升了,我自己的业务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今年是我市“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启动年,让我们乘着这徐徐东风,不断探索和研究,构建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范式,体验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参考文献:盐城市中小学“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方案(2016—2020年)

第二篇:践行“让学引思”-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追寻让学引思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

响水县张集实验学校 王兵

从教二十多年以来,我一直担任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这期间,有过预设生成所带来的欣喜,也有没达到预想效果的沮丧,更有许多困惑。今年 “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正在全市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开展,给全体老师带来一股清新的绿色空气。在学校组织的“让学引思”学习活动中,我初步理解“让学引思”的基本内涵,以及“让学”与“引思”辩证统一的关系。“让学引思”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打造“让学引思”课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让学生从“学会”转到“会学”上来,即会运用“学法”学会知识,掌握运用技能;突出“引思”二字,从让学生“学答”,转到引导培养学生“学问”上来,即引导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大胆发问,大胆质疑;将课堂教学始终置于积极而和谐、欢愉的气氛之中。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使学生想参与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日本心理学家木村久一特别强调:“千万不要忘记:毅力、勤奋、入迷和忘我的出发点实际上是在于兴趣,有了强烈的兴趣,自然会入迷,入了迷自然会勤奋、有毅力。”可见,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才有内驱力,才会全神贯注。这样,其内心是愉快的,行动是积极的,思维、观察、想象等多种智能活动,才会最主动、最有效,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

教师和蔼的教态,亲切的语言,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然而,要使学生真正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必须使学生对学习过程本身感兴趣,把语文学习变成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

1、精心设计导语,引发学生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的导入环节,往往教师要设计精心的导语。出色的“开头语”,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从课一开始就对新课内容产生兴趣,兴起探究的欲望,迫切地想参与课堂。

①、开门见山式:这种导入直奔中心,化时少,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向学生直截了当地提出新的课题,说明学习的具体目标与要求,使学生具体了解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把握学习方向,从而激起学生对学习的期望,为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做好了心理准备。如教学《云房子》一课,教师便可直接谈话导入: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云的美妙世界。天上的云一朵朵,一片片,多美啊!同学们,你们眼中的云什么样啊?你们想跟云打个招呼吗?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一同来学习《云房子》。

②、谜语式:是指教师采用“猜谜”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情趣和求知的欲望,从而在他们积极思考中进入新课的学习。如教《美丽的丹顶鹤》时,先让学生猜一个谜语:红冠黑嘴白衣裳,双腿细瘦走路晃,漫步水中捕鱼虾,凌

空展翅能飞翔。待学生得出谜底后,师再谈话引入:你们想知道丹顶鹤的美丽样子吗?想听听它的声音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美丽的丹顶鹤》。

③、问题式:也叫设疑式。是指在新课学习前,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和教材特点,设计一些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求解的兴趣和愿望。如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一开始,教师便可设置以下悬念:“公仪休最爱吃鱼,可是当有人送他鱼,他为何说自己不爱吃呢?”这时,学生处于好奇的心理状态,教师乘势引导一导:“相信大家学了课文,大家就会明白了。”

④、背景式:是指在进行新课学习前,教师介绍课文中人物或事件所处上午历史或现实的社会、自然和政治环境,从而使学生进入课文的特定情景,对学习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早发白帝城》始,先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这首诗的背景:有这么一个晚上,李白在灯下挥笔作诗,写着写着,听见窗外传来一阵狗叫声,接着是咯咯的脚步声。李白刚想出门看个究竟,门哗啦一声开了,闯进来几个手持刀枪的官兵,不容分说就把他押走了。一家人望着李白远去的背影呆呆发愣,个个哭成了泪人。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李白在一个大宫人的手下做事,这个大官人要谋杀皇帝没成,被皇帝全家斩首,还罚在他手下做事的人到边疆服罪。这样,李白受牵连也成了“犯人”,被押往边疆。当到白帝城时,忽然传来了皇帝的一道圣旨,宣布释放李白,让他回家了。你们想想,当时李白是什么心情?(喜悦)一天早晨,他从白帝城出发,乘船沿长江顺流而下,要回到他原来住的地方——江陵。李白在返回江陵的途中,诗兴大发,挥笔写下这首气势雄伟的诗篇。这样以故事结合背景介绍的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诗人无比欢快的心清。

此外,游戏式导人、故事式导入、小品式导入、观察式导入和情景式导入等导人的方法,都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积极参与课堂。

2、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正广泛地运用于小学生的课堂中。它以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电子计算机等教学机器及带、片、课件为媒介,来传递教与学的信息。其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将越来越普遍。因多媒体教学采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因此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很乐意参与课堂。如教《梅兰芳学艺》一课,因为梅兰芳的年代离学生太遥远,教师可充分利用电脑光盘,让学生走近梅兰芳,感受梅兰芳的艺术造诣,这样不仅让学生通过画面感知课文人物感知内容,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用激励策略,使学生获得成功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形象生动的语言是掀起课堂教学高潮、启动学生激情的添加剂,会使学生产生较强的“向心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①、以“需要”激励学生

需要作为一种生理和心理现象,是人对某种事物、某种对象的期求、渴望和欲念。它因人的内在要求、社会的需要而产生,表现为人的思想、行为的动机,是产生人的思想、行为的原动力和积极性的源泉。在课堂上,教师要会艺术地去启发学生形成这种需要,使它产生激励学生兴致盎然地投入学习的作用。如教《祁黄羊》这一课,教师可这样问:“祁黄羊这样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行为不是看起来那么容易啊,如果你是祁黄羊,你开始时会怎么做呢?你会推选你的

仇人吗?这样,就刺激了学生的说的欲望,说完后还可以让学学说说写写自己的感受。

②、以“目标”激励学生

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如能事先了解是为了达到什么目标,便会有助于他们提高实现目标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及时提出明确而适度的目标或是引导学生自己来定出恰当的目标,使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就会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学《九寨沟》一课,首先引导学生制定出学习本课的目标,感受九寨沟的美以及语言的美。学生确立了学习目标,内心处于失调状态,迫切需要达到既定的目标,他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并且便于他们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③、以“成功”激励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实行异步指导,使人人都能获得一些成功的机会,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学习上取得局部的成功,实质上也就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满足,而这种满足又会刺激产生更高更多的需要。

④、以“竞争”激励学生

竞争给人以勇往直前、奋力进取的动力,调动、激发人和团体的积极性。合理的公平的竞争可以育人才、出效益,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激励”方法。课堂中,教师可组织小组与小组、座位与座位、排与排、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以调动学生强大的内驱力。如一位老师教二年级语文《水的脾气》这一课,其中有一个生字“暴”,不仅笔画多,而且字型长,笔划复杂,学生不易认记,不易写。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了两块带大田字格的挂板,开展了“小组接力赛”写“暴”字的活动。两个小组,每人上来在田字格中按笔顺只写一笔,然后跑下去把粉笔传给后一人,让后一人跑上来接着再写一笔,如此传下去,看那一组先写完这个字,而且经群众评定谁写得正确,而且写得好。于是,在一片“加油”声中,人人都为集体争得荣誉而十分努力,不仅要写得快,还要注意写好笔顺、笔画形状、间架结构。显然,这种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益,不是学生作业本上自己写能够达到的。

(二)多渠道、全方面地创造时机—一使学生能参与

1、创设学习情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这里的“学习情景”是指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现,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情景。我们认为创设学习情景对于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创设学习情景的方法很多,或让学生表演,或让排练课本剧,或开故事会,或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或实践操作等。

如教学《詹天佑》时可举办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事迹展,学生做事迹展览管特聘讲解员。课文《伞花》教学中组织课本剧的编排。教学《说茶》一课,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按照正确的程序上台沏茶。

2、安排小组活动,提供参与的机会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全员参与”的基本形式主要表现为“自读、书面作业和小组讨论”三种。教师可着力使学生之间形成由“个体学习”到“同桌或四人小组讨论”的人人到位,直至最后全班讲评点拨的活动方式的优化组合,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积极参与课堂。

其中,小组讨论能积极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等多向交流活动,扩大了信息交流量,提高了教学成效。同时,由于小组环境创设一种表现自我的氛围,便于形成宽松的心理状态,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从而调动学生运用自己的潜在能力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3、提倡偏爱差生,达到全员参与

教学过程中,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除了让基础好的学生能有所得外,更要关心部分基础差的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这些学生在读读议议、讲讲练练中展开讨论,各抒己见。例如:在课堂提问时,要给他们思考的时间,给他们“再说一遍”的特权;在课堂练习中要让这些学生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如上台表演、操作等。教师在这些活动中则及时了解情况,调整教学,积极鼓励他们参与。

(三)教给各种参与方法——使学生学会参与

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平等的参与者和热心的辅导者,要教给学生参与的方法,使他们会参与。

1、鼓励质疑问难,形成质疑习惯

①、提高学生的认识。通过经常教育,使学生树立以下观念:不懂就问,敢于发问才是个好学生:学问的积累就是要靠好学、好问。

②、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它不仅固定在某一教学环节之中。传统教学常在新授结束学生看书后提问:同学们,对今大所学的内容有问题吗?这种无任何意义的所谓的鼓励“质疑”,完全是形式主义的翻版。我们应让学生的质疑时刻穿插于整个教学环节中,不仅在授新课前,课后练习前,还可以在组间交流、教师精讲时发问,甚至在课堂教学中随时都可以问,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

③、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气氛。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教师都要给予鼓励,要号召全班学生向其学习,比一比谁提出的问题多,谁提出的问题好,努力创造良好的、民主的、宽松的课堂氛围。

2、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了,教师还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善于提问。在必要的地方加以点拨、启发,使学生逐渐能围绕课文内容提出一些值得探索的问题。

如初读《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后,学生提问:“小骆驼为什么自卑呢?”“他妈妈为什么要带他到沙漠走一趟呢”“最后小骆驼明白了什么?”等问题,教师可启发学生对这几个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第三个问题更有思考价值,更有深度?通过分析引导,提高学生质疑的质量。

3、积极引导释疑,增强参与强度

质疑问难只是探索问题和发现问题的开始,而最终的目的是排疑解难。教学中教师只有在学生产生强烈解疑动机之时,因势利导,启发释疑思路,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脑,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思维和主动创新的过程。

对此,教师要从问题设计上下功夫,充分地信任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实践。致力于问题的精心设计,化繁琐的课文情节分析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内容或文章中有些看起来“自相矛盾”之处,让学生自主理解、体会,往往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理解课文,体会感情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巧妙地以问激问,就会使学生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4、教给小组活动方法,让学生有章可循。

教师在组织课堂小组讨论时,要落实四个“定”。

①、任务定向。即在小组讨论前以明确的任务激发学生定向思维,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活动中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使小组中的成员都能够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②、时间定量。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这个单位时间里分组活动一定要有时间控制。因此,教师对讨论内容所需的时间有一个大致的估计,要求学生对研讨论问题处理要及时,尽可能缩短思考的时间,形成“抢答”的情景。这便会造成紧迫感,让学生有适度的亢奋,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③、方式定序。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逐步教给学生各种分组讨论的方式;中心发言式(即选一代表发言,其余组员补充或指正);辩论式(指讨论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将不同的意见归类,相同的意见为一方,相互争辩,表达不同见解,让思想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联唱式(即让小组成员围绕一个问题依次发言,如对句段的质疑等,学生每人提出一个答案,然后进行比较筛选,评出最佳答案)。

④、骨干定位。即在小组中选出一位具有协助合作精神,学习成绩好,表达能力强,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的同学担任组长,让他在分组活动中发挥组织带头的作用,引导组员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长长的路,慢慢地走„„”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的结尾处深情地叙述着自己的教育思考。虽然基于儿童立场的“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还处于起始阶段,但是我想,每一名语文老师都应该坚守本真的自我,怀揣静待花开的情怀,开好先锋,为新课程的课堂改革开辟一条新路,不断完善我们的范式,不断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让我们的校园成为快乐的学园,让我们的课堂成为乐学的课堂,让我们的学生健康向上,享受成长。

第三篇:让学引思发言稿

感 动 改 变 思 考 面 对

22号 王 彬

感动:在学习中有幸聆听了顾院长、游科长、孙教授、董主任和戚主任等专家的讲座,让我感触很深,受益匪浅。听了杨红干老师讲述的自己成长的故事《在一起 飞更远》,引发我们的思考,坚信我的信念,更引领着我们成长的方向。在今后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要像她学习,学会努力、坚持、创新和感恩。在几天的学习中更多的是感动,戚主任对我们学习活动作了精心筹划与安排,悉心关照我们的学习与生活······

改变: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学习,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把“让学引思”的新思想、新理念自觉地与实际教学相融合,并努力带领学校其他教师一起改变。改变,就从现在开始!

思考:针对“在农村小学实施‘让学引思’存在哪些障碍因素?”这个话题,谈谈自己浅薄的想法。目前呈现出城里的家长难缠,农村的孩子难教的现象,在这一状态下,如果在中国基础教育的最低层(农村小学)进行教学改革,让“让学引思”的教育理念进行渗透实施,发展改进,并能有所成效,那定会给基础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在这一新的教育思想运用到教学实践之前,我个人认为只有解决部分学生是否“愿学想思”的这一根本问题,才是“让学引思”理念得以更好地实施与发展。还有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严重现状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与研究,迫切需要我们去关心这些孩子的生活与学习状态,真正去了解我们的学生,先做好他们心灵的向导,逐步引领他们想学习、愿思考。

面对:在转型前我们必须要冷静地思考,敢于面对前行道路上的障碍。目前农村小学学生厌学现象严重,教学思想与理念陈旧,教与学依旧是灌输重复······但我们要启发与带领其他教师一起正视这些问题,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对策,让“让学引思”的理念引领在我们的数学课堂,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机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不断开发学生的学习力。这也许就是“让学引思”这一理念的“初心”!

第四篇:让学引思论文

在”让学引思”背景下浅谈丰富智障生数学学习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大丰区特殊教育学校

陈玲

【摘要】“让学”,唤醒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教师应把学生看成一个个闪烁着个性光辉和丰富内涵的生命个体,尊重学生的独立个性,理解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获得自信与尊严。唯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自我成长、主动发展的意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生存能力发展,不仅考虑数学课程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智力落后学生的认知特点。智力落后学生尤其是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迁移能力,但大多数智力落后学生在高技能的学习上,迁移能力很差;学习兴趣较少,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需要不占优势;智力落后学生的需要多以低级需要为主,以满足生理的需求为主。培智数学课堂教学应遵循数学学习的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的运用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其数学应用意识、思维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关键词】 让学

智障学生 数学 丰富

有效性 课堂教学

一、运用蒙台梭利教具营造快乐课堂

“让学引思”倡导“真正的学习,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发展能力”,培智学生多伴有感知失调障碍,所以学习能力也因此受限制。蒙台梭利教育通过“选择教具—选择工作地点—集中工作—反复练习—使用后的整理”等完整的过程,激发培智生参与的欲望,充分调动培智学生的视觉和触觉的协调参与,让培智学生通过眼睛观察,继而用双手触摸,再用眼睛看一看,进行再次确认和比较,从而更深刻、更全面地建立和理解数学概念,发展感知能力,建立最基本的思维能力,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培养专注力和必要的秩序感。例,在数学课堂讲解物体的“大”与“小”时使用插座圆柱体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拿捏、比较大小,在这个过程能够直观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空间概念;在讲解物体的“多”与“少”时运用小立方体空间模型塑造数学概念,把学生分为2组,一组分10个立方块另一组分100个方块,学生自己动手摆布最后切身体会到事物的“多”与“少”。智障学生的数学概念塑造过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教者单一的课堂模式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接受速度和程度,运用实际的物体让学生自己动手去体会还能丰富活跃单调枯燥的课堂气氛。

二、实施分组教学给智障学生搭建成功的舞台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的“让学”的教学理念,应该把课堂学习的时间、表达的机会、活动的主体更多地让位给儿童。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想方设法引发各种交往与思考,在“让学”的同时做到“引思”。智障儿童的学习能力都是比较薄弱的,但是由于大脑损伤的部位和程度不同他们可以分为轻度智障、中度智障和重度智障三种,教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集中授课、分组辅导的教学方法,教者先根据学生的身高、认知程度安排座位。A类学生(轻度智障)坐第一排,B类学生(中度智障)坐第二排,C类学生(重度智障)坐最后一排,如果有攻击性行为的学生教者一般到教室的两侧。灵活地安排学生座位,在教学过程中教者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难易不同的的问题,例,教者布置作业给A、B类学生的同时也布置C类学生剪纸贴图的作业,根据学生的能力再在C类学生中进行分配,抓握能力强的可以去剪纸,其他可以贴图。给他们创设不同的表现机会,让人人参与“学的过程”。通过合作学习小组交流的方式,让人人表达自己想法的过程,无论是A类学生还是B、C类学生都能够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特别是C类学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表现中收到许多信息,使智障儿童相互间的学习水平得到调合,从而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信心,求知欲,使得每个智障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三、激发学生长处给智障学生创造主人翁意识

“让学”,唤醒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教师应把学生看成一个个闪烁着个性光辉和丰富内涵的生命个体,尊重学生的独立个性,理解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获得自信与尊严。唯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自我成长、主动发展的意识。每个儿童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独一无二的个人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特殊儿童也不例外。教者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发现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坐好、听好、学好是件很困难的事,由于学生的认知层次不一样,想组织一堂生动且又丰富的教学内容对于教者来说最困难的莫过于让每个学生都能参到课堂教学。针对这一问题教者采取了走班式教学,然而不同的教者善于激发学生的长处,例如,在教三位数连续退位的时候A类学生能够配合学习,B类学生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类似的题目,而c类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发呆,针对这一情况教者安排C类学生帮忙给老师收发作业本,根据老师批改的作业自己对照批改其他同学的作业。除此,教者还了解到班级上肢体行动不方便的一位女生L很有唱歌天赋,但L平时上课连基本的贴图都很困难,数学课堂对于她来说就是无趣枯燥的40分钟,教者思前想后决定每次临下课5分钟都请L同学给大家唱歌。通过类似的主人翁意识的培养,班级学生都能在教者的数学课堂得到表现,不但激发了学生的长处还丰富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做好家校沟通,挖掘潜在资源,让智障学生有所适从

每个孩子都是上帝创造的精灵,都应该得到家庭社会的关爱,可由于智力受损智障孩子所得的爱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多,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家庭的快乐源泉,对于智障孩子来说不是每个父母都能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去承受这群孩子的。教者在实际教学中就发现很多这样的家庭都生了二胎,顺其自然做父母的无论是精力还是人力花在智障孩子身上的就少了,学校、课堂只能是智障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更多的信息资源我们还是要取之于家庭中。例如,智障学生J,智力中度,伴有语言障碍,在数的学习上就存在很大的问题,喜欢数数的时候跳数,除了课堂上我要求他去数学生的作业本,数班上的学生数,我还与其家长沟通希望他们在家里多花些时间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体进行数数练习,例如,要求家长在吃饭的时候让学生J数碗筷、家人聚会的时候数人数、带他去超市数商品等等。与此同时,还跟家长协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买些图书或积木给孩子,孩子天性是好玩的,失去这些媒介孩子也会失去很多童年该有的幸福感。通过两个月的家校配合,学生J不但在数数上有所进步,还能够说出很多词语,如:飞机、轮船等等。学校和家庭相互协调,将发挥最大的教育效能。当孩子们感到老师和家长在为自己的学习而协同努力时,他们会因这种关注而受到极大的鼓舞,产生向上的动力,激发成就感,并最终转化为进取的实际行动。

快乐属于每个孩子,但是智障孩子由于先天残疾让他们失去很多本属于同龄孩子的那份快乐。“自由和探索是儿童的天性和本义,教育就应顺应这种天性,坚守这一本义,引导并促进他们进一步去探索和发现。”成尚荣先生这句话道出了儿童的特点和教育的本质。顺应儿童的需求、兴趣和自主情感,让儿童自主地学、快乐地学、创造地学,才能达成“学会学习”这一教学的核心目标。在“让学引思”这一强大的背景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特殊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思考、改变教学思路,创造适合这群特殊孩子的教学模式。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教育寓于生活实际。智障儿童的数学课堂更应该丰富、充满快乐,教学内容应该紧贴生活实际,教者要善于细心发现生活中细小的教育资源,从实际、实物出发,找准基点,更好地激发利用每个智障孩子优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总之,丰富、活跃智障的数学课堂是一长期不断摸索、总结、创新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教者也曾迷茫、困惑过,面对这群折翼天使我们是放弃、还是固守传的统、还是敢于创新让他们尽可能地快乐得获取更多的知识,事实证明教者的爱心、细心、恒心在实际教学中摸索到能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培智数学教学的道路还很漫长,执起笔来,畅想美好的未来,我们一起启航努力吧!我们应将“让

学引思”融入课堂,融入教育的每一个细节,让儿童在充分享受尊重与理解、自主与自由的过程中,自然生长…

参考文献

【1】《现代特殊教育》 孙青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3.6 【2】《中重度智障儿童生存教育社会化课堂的实践研究》何金娣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4 【3】《弱智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银春铭 华夏出版社

第五篇:让学引思心得体会

响水县实验相初中 钱青林

盐城市今年提出了新的教改方案——让学引思。通过暑假的学习,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深刻的感受到课堂教学模式改变的重要行和紧迫性。现在把我的学习和实践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一.要注重体现生本课堂

传统的课堂往往是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率往往不高。新的课堂形式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追求学生身心进步的真实发生,追求学生学习状态的真诚回归,追求学生核心素养的真正养成。

例如在新授课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读书,自己寻找答案,这样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阅读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学生有问题不懂,这时教师不要忙着讲解,应让学生互相进行讨论,使他们各抒己见,相互交流,明辨是否,以求正确的结论。改变过去课堂上那种严肃死板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比教师直接讲解效果要好。充分发挥课本的示范作用和学生间的相互作用,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二.“让学引思”是一种手段

“让学引思”是一种方法,体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让”和“如

何引”两个方面,追求“让”与“引”的最大效益。小组合作是“让学引思”倡导的基本组织形式。启发式是“让学引思”倡导的基本教学法。问题解决式是“让学引思”倡导的最基本课型。

我们教师要把握好“让”的时机和“引”的技巧,从微观层面保证学生“学”得有效,“思”得深入。最终目的是通过“让学引思、引学激思”,从而让学生“乐学爱思、会学善思”。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以问引思、以理导想”启发思考、灵活讲授,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还必须充分运用辅导和辅助等手段诱导学生认真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动手、动口、动脑、独立思考、交流反馈,只有这样,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学习质量获得进步。三.如何真正让学

陶行知先生提出“六大解放”:1.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2.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3.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4.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讲;5.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6.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的东西。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应该像牵牛,更应该像牧羊。书本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见解让学生讲,实验让学生做,重难点让学生议,思路让学生悟,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收获让学生说。这样合理的利用课堂时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对学生的行为适当的加以点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四.“让学”的策略——“三引”

1.课前引导主动学——学生小研究学习

课前,教师要设计科学、有效的引学任务,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小研究学习”。给学生提供先想、先做、先学的空间与时间,积极主动地做好课堂学习的准备。

2.课上引领互动学——学生小合作学习

互动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小组成员建立“荣辱与共”的关系,明确自己的责任、任务分工,既要发挥个人才智,又要相互交流和帮助。要给予充足的交流时间,合作前,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合作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

3.课后引发灵动学——学生小探索学习

课后学习不仅仅是有巩固性、检测性作业,更应该是有拓展性、探究性的延伸。从学习程序看,课后是课堂学习的继续,引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从学习内容看,探究性学习根据自身的兴趣,自主选择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差异发展;从学习资源看,探究性学习把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和个人经验都纳入其中,这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还处于起始阶段。但是我想,每一名老师都应该坚守本真的自我,怀揣静待花开的情怀,开好先锋,为新课程的课堂改革开辟一条新路,不断完善我们的模式,不断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让我们的校园成为快乐的学园,让我们的课堂成为乐学的课堂,让我们的学生健康向上,享受成长。

下载践行“让学引思”,追寻有效的语文课堂.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践行“让学引思”,追寻有效的语文课堂.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学引思学习心得

    让学引思 构建基于学生立场的生本课堂 “让学引思”是市教育局对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出的总体要求。“让学”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生学......

    让学引思学习材料

    让学引思 构建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本课堂 前言:“基于儿童立场”的课堂是基于尊重儿童的美好天性,是为了激发儿童的精神动力,努力让教学迸发智慧光芒的课堂,是推动儿童自主学习、主......

    让学引思心得

    “让学引思” 课堂教学体会 南洋小学 彭明静 盐城市近年推进的让学引思,推进常态课堂,通过一系列学习和听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其感想如......

    让语文课堂扎实有效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让语文课堂扎实有效 语文是母语教育教学。一直以来被放在重要学科的位置上,倍受关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施语文创新教学,让我们的学生......

    响水初中践行“让学引思”成果展示活动

    响水举行初中践行“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展示活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教育局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总体要求,践行“让学引思”教学主张,全面展示推进教学改革成果,总结交流......

    让学引思学习总结(汇编)

    让学引思学习总结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你想知......

    让学引思学习总结

    让学引思学习总结 让学引思学习总结1 我有幸成为盐城市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中的一员,通过这几个月的培训与学习,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对“让学引思”这一教育理念有了一个更全面、......

    业务学习材料:让学引思

    让学引思 构建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本课堂 关键词:让学引思;儿童立场;五让三引;生本课堂 前言:“基于儿童立场”的课堂是基于尊重儿童的美好天性,是为了激发儿童的精神动力,努力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