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8第八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
第八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学目的及要求:充分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思考如何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发展
一、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提出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党为保障少数民族政治权利的早期探索
三、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逐步形成和实践
1947年5月1日建立了相当于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截至2003年底,中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17个自治县、3个自治旗。中国最新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是2003年建立的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在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此外,还建立了1173个民族乡和以少数民族名称命名的城市市区5个,它们分别为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以及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区。
第二节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和发展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依据
(1)理论依据:
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建设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主张要建立尽可能大的集中统一的国家。因为:①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②有利于同资产阶级斗争;③有利于建立门类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不容易受制于人;④有利于民族团结。
在各民族当家做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主张每一个民族应该是自主的,即民族自主。
(2)在中国这是一个实践问题
(3)中国的国情和现实依据
①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期存在,这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基础。
②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也决定了只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③ 从经济上看,汉族和少数民族“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④ 在近代革命过程中,我国各民族已经结成了休戚与共的兄弟关系。
⑤ 中国人民的共同革命斗争和胜利后的共同发展目标,不仅使民族区域自治有了坚定的政治基础,也使顺利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了现实。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
1、第一时期(新中国成立——1958年)全面推行,健全发展时期。
2、第二时期(1958年底——1966年),在曲折中发展的时期。
3、第三时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民族区域自治工作遭到全面破坏的时期
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巩固发展
第三节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一、建立和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
1、民主原则。
2、平等原则。
3、法制原则。
4、实事求是原则。
5、团结统一原则。
6、发展繁荣的原则。
二、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内容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1、建立民族自治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个行政级别。中国现有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中华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除特殊情况外,按照地方名称、民族名称、行政地位的顺序组成。在建立的时候要注意坚持四个原则:(1)要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不能以少数民族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为基础。(2)要和当地有关民族的代表充分协商。(3)要保持自治地方区域界限的相对稳定。(4)自治地方的名称要按自治地方名称、自治民族名称和自治地方的的行政地位这个顺序构成。
民族自治地方的类型:
一是单一型: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自治地方。
二是复合型:以一个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同时又包括一个或几个人口较少的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而建立的自治地方。
三是联合型:以两个或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联合建立的自治地方。
2、设立自治机关
(1)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地方国家机关,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它是指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权利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和行政机关(人民政府)。
(2)自治机关具有两重性:第一、它是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的地方政府。所以,应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集中制。第二、它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政府。所以,在设立时应遵循一些特殊规定。
特殊规定:第一、在自治机关中不仅要有自治民族的代表,还要有境内其他民族的代表。第二、自治机关主要领导职务(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人民政府行政首长,即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自治民族公民担任。第三、自治机关的工作部门应尽量吸收境内各民族的代表。
3、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利
(1)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根据本民族、本地区的情况和特点,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的权利。
(2)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基本内容:
立法权
变通执行权。
语言文字权。
培养和使用干部权。
组织地方公安部队。管理和发展经济、开发资源权。
外贸权。
地方财政管理权。
自主管理和发展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科学技术等事业。
交流权。
人口管理权。
实施可持续发展权。
4、自治机关的民族化
(1)自治机关的民族化:指自治机关要体现出民族特色。
(2)自治机关的民族化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干部民族化:自治机关主要领导干部由实行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第二、语言文字民族化: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公务)时,可以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几种语言文字。
三、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及其优越性
1、特点
(1)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2)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有机结合。
(3)自治机关具有两重性。
(4)自治权利非常广泛。
2、优越性
(1)保障了少数民族平等的政治地位和政治权利。
(2)有利于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调动了少数民族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4)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思考题:
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哪些优越性?
第二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科目:高中思想政治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课时:1课时 姓名:王伟
学号:2011150143
一 教材分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教版第 2 册第 7.2 节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对于民族关系有了基本了解也为下一节民族区域自治做了一定的铺垫,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能够进一步加深对于国家处理民族关系政策的理解所以这一节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一学生通过对于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明确的知道我们国家的民族政策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有意识的去关心国家民族方面 的大政方针。但是呢因为教授的学生多为汉族所以对于此制度的优越性没有那么直观的感受,学习起来估计有难度。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目标:
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能力目标:
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育学生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
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含义及其基本内容以及自治权。
依据:1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含义及内容的掌握对于学生来说不会太难但是对于这一概念的掌握关系到学生对于国家的民族政策的理解并且这是本节的中枢是教材的重点内容。2自治权的内容要着重讲因为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难点:
对于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要加以突出因为绝大数学生是汉族对于民族的一些政策不是有太深的感触所以是个难点。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以问题带动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2)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集体讨论法。针对教材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4)讲授法。通过叙述、描绘、解释等来传授知识、讲解概念,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5)读书指导法。通过引导学生看书归纳出知识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6)练习法。通过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资源:PPT课件 ;视频《民族区域自治与中国的繁荣发展》;课堂习题
七、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在开始之前呢请大家看一则材料并且思考问题(PPT展示材料与问题)在民族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今世界,为什么中国各民族能够长期团结和睦繁荣发展? 生:1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国家民族团结中起了重要作用。2平等共同繁荣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师:同学回答的非常好,大家的思想非常的敏锐。今天我们要接触的呢就是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一框题。首先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民族区域自治与中国的繁荣发展》。大家看了以后呢请同学来谈谈感想。生:看了视频后觉得国家是日益的繁荣与发展了而中国的发展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定保障作用是分不开的。因为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的保障。
师:非常好,同学们对于国家的发展有自己的很好的见解。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深入的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来具体的分析为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能够为中国的发展与繁荣提供重要的作用。
师: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主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对于含义我们要从内部了解适当的分解加以分析抓住关键词:国家的统一领导
自治机关
自治权通过对这3个词 的把握进而更加深刻的了解我们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前提:国家的统一领导民族区域自治的要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前提下进行,没有国家的统一领导民族区域自治无从谈起。其次自治机关含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机关的特点:自治机关作为统一国家中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具有二重性特点:既是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政权机关,即行使同级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机关,又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少数民族自主管理、当家作主,行使自治权利的机关。既是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权力机关,又是管理地方行政事务的行政机关。最后自治权含义: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根据本民族、本地区的情况和特点,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的权力。同学们现在有没有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有了了解啊!生:有 师:好那接下来我们再具体的来了解一下自治权的内容。大家看到书上相关的地方或者看PPT看看我们的自治权包括哪些? 生:看书或者看PPT 师:看了上述的内容那我们就一起来总结一下有哪些自治权呢?
生:内容:
1、制订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地方性自治法规
2、自主地安排和管理本地方的经济建设事业
3、变通执行权
4、自主地管理和发展本地区的教科文事业
师:很好,那接下来我们再一一对上面的权力进行分析。首先是经济自治权,这个怎么理解能,上数民族地区是怎样来实现的呢?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就你知道的了解到的来谈谈 生:少数民族地区能够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发展方针与战略,实现经济的发展。师:是的,少数民族地区能够依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发展经济的战略方针,比如有的地区适合养牛羊而不适合种植,那就不能盲目地种植等等。那接下来在看看立法自治权,关于立法自治权大家又有什么看法呢 ?
生:民族自治地区能够依据本民族的情况制定法律法规。
师:是的,从上面的材料(PPT)能够看出民族区域地方能够充分的发挥立法自治权对吧!生:对。
师:好那我们在来看看什么是变通执行权呢?请大家看了材料在来回答老师(PPT)生:在不与国家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可以根据本民族的特点制定相关政策。
师:是的,在不与国家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可以根据本民族的特点制定相关政策(在执行全国性法定节假日的基础上,西藏自治区还将“藏历新年”、“雪顿节”等藏民族的传统节日列入自治区的节假日)
师:最后再来看看文化管理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时,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 师:从上述的各种权利来看: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能够最大限度的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带去实惠,所以能够得到少数民族人民的拥护。(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的精神。
师:对于民族区域自治有了一定的了解,那我们接下来一起来思考一下:特别行政区与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异同。
师:对于异同老师给列举出来了大家一起看看共同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与中央的关系都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都不是国家主权实体 不同点:目的不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为了社会稳定解决民族问题而特别行政区制度是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权限不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可以根据本民族的实际观察国家法律的自治权而特别行政区拥有除外交,国防外的高度自治权。
范围不同:特别行政区是港澳。民族区域自治是5大民族自治区。
师: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知道这些还不够,我们还要知道为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 师:第一,从历史情况来说,中国长期以来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基础。
第二,从民族组成来说,中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多,少数民族人口少,聚居区域宽广,只有在统一国家内团结互助,通力合作,才能得到共同的发展。
第三,从民族分布来说,中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只有实行具有很大灵活性的民族区域自治,才能适应中华民族分布的特点和最大限度地满足少数民族人民的自治要求。
第四,从民族关系来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之间形成了经济、文化、政治上的密切联系。各民族合则两利,分则两害。中华民族关系的特点,决定了只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才能适应并促进民族关系的协调发展。
第五,从革命发展来说,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结成了血肉相连的兄弟情谊。这是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总之,民族区域自治中国历史和现实决定的中国各族人民必然的正确的选择。对于上述的其中几点予以分析
师:只有好的东西人民才会支持正是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才使其持存了这么久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哪些优越性呢: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师:今天学习的内容差不多了现在进行一个小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二)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三)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师:最后做些联系题来巩固一下今天所学知识 选择:
2010全国卷
1、江西卷、湖北卷)34.2010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实施《宗教事务条例》,充分发挥宗教界的积极作用,树立宗教和谐理念,推广宗教和谐价值。宗教和谐价值的推广是基于
①宗教团体已成为联系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
②信教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
③宗教和谐价值可以消除不同宗教教义上的差别
④宗教存在和发展的阶级根源已完全消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我国是多种宗教并行流传的国家,各种宗教教义各不相同,宗教和谐价值可以消除不同宗教教义上的差别的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宗教存在和发展的阶级根源问题,故不选④,本题正确答案为A。
(2010江苏卷)1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这一事实表明
①积极发展是民族地区繁荣和稳定得关键
②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③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显著优越性 ④ 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主旨。①④与题目意思无关。【答案】D 材料分析
1959年,西藏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百万农奴和奴隶,开创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确立。昔日的农奴和奴隶享有了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西藏自治区不仅享有一般省级国家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而且享有广泛的自治权。1965年以来,共制定了250余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有效地维护了西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特殊权益,促进了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
材料二 民主改革50多年来,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据统计,1959年至2010年,西藏生产总值由1.74亿元增长到507.46亿元。2010年西藏的经济增长率为12.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1959年至2008年,中央财政向西藏的财政转移支付为2019亿元,平均增长近12%。“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计划对西藏的财政补助达到2124亿元。
(1)结合材料一,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答案】(1)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国情和西藏的实际,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西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国家富强和西藏的繁荣,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作用:使西藏自治区充分享有广泛的自治权,保障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能够自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提高了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效能;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
八学习评价设计 1)形成性评价:。课堂上,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对新课进行巩固学习,了解自己知识的掌握水平,教师也能适度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够有针对性地安排复习和调整课程内容;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与个人看书归纳相结合方式进行学习,可以检查自己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增强,与人合作交流能力是否得到提升。
2)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后的练习以及平常的巩固能够了解与分析同学们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同感与支持的程度,能促进同学的爱国情。对国家的大政方针能够了解关注支持。
第三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课后练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________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A.各民族聚居
C.各民族居住
B.各少数民族聚居 D.各少数民族居住
【解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定义就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故选B。
【答案】 B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这一事实表明()①经济发展是民族地区繁荣和稳定的关键 ②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③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显著优越性 ④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A.①③ C.①④
B.②④ D.②③
【解析】 题干主要反映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及民族团结的重要性,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①与题意不符;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④说法错误。
【答案】 D 3.民族和谐始终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促进民族和谐,必须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因为这一制度()①是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②是实现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 ③是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保障 ④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①表述错误,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是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④不符合题意,②③切合要求。
【答案】 B 4.在主题为“如何理解我国民族政策”的课堂讨论中,同学们踊跃发言。下列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 B.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所以D表述错误且符合题意。
【答案】 D 5.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是()A.国家统一
B.保障民族自治权和一般地方行政权 C.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D.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解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的制度,其前提和基础是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故选A。
【答案】 A 6.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方针,是贯彻执行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解决中华民族问题的关键。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A.有利于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B.是实现我国各民族平等的最有效形式 C.是少数民族地区坚持民族自治的前提 D.是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重要措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领悟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知识分析,A、B不符合题意,C表述错误,D切合要求。
【答案】 D 7.内蒙古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民族自治区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有力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为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 ②保证了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③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④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
A.①②④ C.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的政治制度,故排除④,其他选项都正确分析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或必要性,符合题意要求。
【答案】 B 8.从下面的漫画《民族区域自治为少数民族挡风遮雨》中可以看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为少数民族挡风遮雨
①促进了民族自治地方的繁荣 ②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③核心内容是领土完整、国家统一 ④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注意漫画题目,即强调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作用,①②指向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故入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是其前提和基础。民族自治地方具有自治权,但是并不具有高度的自治权。高度自治属于特别行政区,排除③④。
【答案】 A 9.西藏自治区历任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和区人民政府主席都由藏族公民担任。目前,在自治区四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94%以上。在自治区各级国家机关组成人员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77.97%。这表明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得到落实 ③我国少数民族享有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A.②④ C.①③
B.②③ D.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依据知识判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所以①错误,④不符合题意,②③切合要求。
【答案】 B 10.60多年来,玉树藏族自治州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充分显示了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的高度自治权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有利于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我国的民族自治区具有一定的自治权,但不是高度自治,故②错误,排除。①③④都是对民族区域自治优越性的正确分析,故选D。
【答案】 D 11.西藏和平解放60多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取得了巨大建设成就。西藏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①各方支援和少数民族地区艰苦奋斗的结果 ②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的结果 ③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的结果 ④坚持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结果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
B.①②③ D.③④
【解析】 ①②③④分别从共同努力、统筹地区发展、共同繁荣和民族区域自治等不同角度,正确分析了民族地区发展的原因,故选A。
【答案】 A
12.民族政策对一国稳定、发展、统一至关重要。下列是多民族国家制定、实施民族政策可能产生的社会后果,其中正确的是()①民族政策正确-民族矛盾消失-政治危机根除-国家政权巩固-民族关系和谐 ②民族政策正确-民族矛盾缓和-社会稳定-民族关系和谐-国家繁荣昌盛
③民族政策失误-民族矛盾激化-引发政治危机-外部势力干预-国家分裂 ④民族政策正确-民族发展差异消除-民族凝聚力增强-国家政权巩固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依据题意可知①中的“民族矛盾消失”和④中的“民族发展差异消除”均表述错误,②③正确。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发展少数民族事业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人认为,只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一定能促进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促进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但也需要从其他方面努力。
【答案】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因而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②要促进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还必须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认真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还需要国家的财政、政策支持以及兄弟省份的对口援助。因而该说法是不全面的。
14.10多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生态环境保护明显加强,保障改善民生成效显著,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进入了增长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
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时期。实践证明,我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实施西部大开发使西部地区进入“增长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时期”的原因。
【答案】 ①党和政府进一步完善扶持西部地区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对西部地区扶贫开发的力度。②党和政府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极大地调动了西部地区人民的积极性。③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与东中部地区的支持和帮扶是分不开的。④西部地区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四篇: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
资源信息表
标
题: 第六课
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 第二节
维护我国的民族团结
第三框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教学设计)关键词: 教学设计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
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
维护我国的民族团结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描
述:
一、教学目标
二、课前准备
三、教学过程
四、学习训练与评价提示
五、教学设计说明 学
科: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思想政治》 作
者: 教学设计:
徐晓兰 指导教师:
印伟 单
位: 上海市嘉定区封浜中学 上海市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 地
址:
Email:
第六课 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 第二节
维护我国的民族团结
第三框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运用情景教学、讨论教学、问题教学、启发式教学,学生整理、归纳所获得的各种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能以自觉维护我国的民族团结为己任。
二、学前准备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我国关于少数民族生活的图片、民族英雄的事例及相关具体政策。
2.教师:整合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媒体演示】中国地图(要求学生指出我国一些主要的自治区的具体位置)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讨论交流】为什么我国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生:(略)
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
【知识窗】教材P50
2、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媒体演示】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
马本斋(1901年-1944年),回族,河北献县人。抗日战争爆发后,马本斋组织了60人的回民抗日武装,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1938年初马本斋和党取得了联系。在吕正操支持帮助下,1938年7月他的部队改编为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马本斋任总队长。在党的领导下,马本斋对队伍进行了整顿,加强了党对部队的领导,队伍很快由三四百人发展到六七百人。同年10月,马本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名为回民支队,马本斋任支队司令员。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部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战果显著,八路军冀中军区授予回民支队“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的锦旗。
【归纳】中国各族人民只有更加紧密地团结和联合起来,才能维护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3、各民族小聚居、大杂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距,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维护国家的统一为前提的。
(1)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同全国其他行政区域一样,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的一部分。
(2)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政权机关,是在中央政权机关领导下建立的一级地方政权,必须受上级政权机关的领导。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全国人民同样也是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根本大法,必须共同遵守执行。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
西藏是藏民族聚居区,藏族占全自治区总人口的95%,汉族和回、珞巴、门巴等其他民族人口占5%。西藏和平解放尤其是民主改革后,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各民族和睦相处,同舟共济,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通过自治机关来行使自治权的。
【相关链接】教材P52
【思考探究】 比较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与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的区别和联系。
民族区域自治 特别行政区 经济特区 区别 目的 社会稳定,解决民族问题 和平统一祖国
发展经济,促进现代化建设
实行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权限
可根据本地区、本民族的实际,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自治权 拥有除外交、国防外的高度自治权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政策
范围
主要是五大民族自治区 港、澳、台
主要是沿海开放城市 联系
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与中央都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都不是国家主权实体
四、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思考探究】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何重要作用?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少数民族管理国家大事和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民族权利。
【媒体演示】1965年9月1日至9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正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实现了西藏社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开辟了西藏从专制走向民主的新时代。
在西藏,人民选出的各级人大代表中,以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为主,充分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西藏现有各级人大代表35161名,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在全国和自治区人大代表中占70%以上,在县级人大代表中占85%以上,在乡级人大代表中占95%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有力地保证了西藏各族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权利,结合西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行使地方立法权,共制定了230余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捍卫国家的统一与安全。
由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大大激发了少数民族人民爱民族、爱祖国的深厚感情,自觉地同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一起,担负起保卫边疆、捍卫国家统一的光荣职责。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事业。
【媒体演示】改革开放以来,藏族和各兄弟民族间的经济技术交流日益频繁,进一步增强了各民族间的凝聚力。自1995年以来,15个省市已先后派出1200多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到西藏7地市工作,并投入大量资金,实施大批项目,开展多种形式、各个层次的联合与协作,对口援助西藏经济发展,使西藏人民充分享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在后藏谷地日喀则,上海市投资援建了日喀则上下水工程、日喀则上海广场等数十个项目,表达了上海人民对藏族兄妹的深厚情谊。在藏民族的发祥地山南地区,湖南湖北两省计划在今后5年共同投资1000万元,为山南培养1000名当地稀缺的各类建设人才......。
【归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可以在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优势的同时,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和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各地区的共同发展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四.学习训练与评价:
组织学生通过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对所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一个大致了解。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总结归纳。
五.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设计立足于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着眼于学生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学生参与各项课内和课外的实践活动,将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培养构建良好民族关系的情感,使学生树立把维护我国的民族团结为己任的信念。由于新教材的学习内容完全是根据现实生活背景来设置,并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此我在设计教学时更加密切联系学生周围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善于从身边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现实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从情感上的动机转变为行动,在潜移默化中把构建良好民族关系作为自己的一种行动准则。
本节课教学过程,要实现由学生接受式的听转化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合作,整堂课做到“听”、“做”、“想”、“讲”有机的统一。
教学设计:上海市嘉定区封浜中学
徐晓兰
指导教师:上海市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
印伟
第五篇:浅谈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浅谈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内容提要: 我们党和国家把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有其必然性的,是根据马列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原则,结合我国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民族情况)决定的。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我国的现实国情、民族的分布和发展状况是这一制度得以发挥作用的现实土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关键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历史条件 形成过程 重要作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内,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按照宪法规定,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实现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①。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新中国作出民族区域自治这一重大历史抉择,是基于对中国国情和民族问题实际的正确把握。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祖国的独立和统一;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促进少数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共同繁荣和发展;有利于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的发展。
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
我们党和国家把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有其必然性的,是根据马列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原则,结合我国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民族情况)决定的。
从历史情况来说,我国在政治制度方面长期存在两大主要特点:一是它的统一性,二是中央集权。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就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的局面,统一了战乱频繁的中国,建立起了中央集权制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国家统一则国力强盛、民族团结、人民生活安定;国家分裂则国家衰败、民族分争、人民困苦。我国在解放后建立民族区域自治,保持了国家的统一,符合我国的历史传统,符合我国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现实情况来说,首先,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多,少数民族人口少,地大物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这种情况决定了汉族和少数民族只有在统一国家内团结互助,通力合作,才能得到共同的发展。第二,我国民族分布情况复杂,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特点显著,只有具有很大灵活性的民族区域自治才能适应。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与其经济、政治条件相称的不同规模的自治地方,才能适应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和最大限度的满足少数民族人民的自治要求。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民族之间形成了经济、文化、政治上的密切联系。我国民族关系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各民族和则两利,分则两害。只有在统一国家中采用民族区域自治这种形式,才能适应并促进民族关系的发展。
各民在长期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中,不但建立了工人阶级同农民以及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也使我国各民族人民进一步团结起来,结成了血肉不可分离的联系。这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二、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过程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最早萌芽于中共“二大”以后到“九·一八”事变前这一时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序言
期。其要点是帮助各少数民族独立自决。1922年2月的中共“二大”文件提出:“蒙古、西藏、回疆三部实行自治,为民主自治邦;在自由联邦制原则上,联合蒙古、西藏、回疆,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最初阶段,基本观点是帮助各少数民族独立自决,建立联邦制国家。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此时的政策立足点从“民族自决”、建立联邦制等观念发展为在统一国家内建立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1947年,我国的第一个省级的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建立,它的成立在形式上确立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国家便加大了实施民族自治工作的力度,至1952年,我国全国范围内建立了130个省、专区、县和县辖区等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1952年8月我国第一个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专门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出台,它的颁布实施在法律角度上确立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此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向前推进和发展。“文革”期间,全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到了破坏,民族区域制度也难以幸免。这一时期,少数民族的权利遭到侵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名存实亡,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得以恢复,“八二宪法”继承并发展了“五四宪法”中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逐步落到实处,民族自治地方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和政治文化建设,各民族的繁荣和稳定不断向前推进,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入了崭新的时期。
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我国的现实国情、民族的分布和发展状况是这一制度得以发挥作用的现实土壤,二者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别证明了在我国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
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重要作用
虽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民族问题引发的冲突还时有发生,有的酿成局部战争,严重影响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在这方面,中国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于我国实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权利,使民主政治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实现,推进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政治平等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础,由于民族区域自治固有的灵活性,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少数民族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要求,能保障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参与国家和本地区内部事务管理的民主平等和平等自治权利。这主要体现在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
1、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各民族人民拥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通过选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同时,各少数民族还通过选出本民族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2、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截至 2003 年底,民族自治地方共制定自治条例133个、单行条例 384 个,民族自治地方根据本地的实际,对婚姻法、继承法、选举法、土地法、草原法等法律作出的变通和补充规定有 68 件①。
3、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合法的正常宗教活动。
4、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2003 年底,我国有 22 个少数民族使用 28 种本民族文字。在我国,无论在司法、行政、教育等领域还是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都得到广泛使用。①数据来自:百度文库,佚名,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取得的成就,http://www.xiexiebang.com
此外,还拥有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其他各项事业的权利。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表现形式,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同表述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三大形式。这使我国的民主政治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了实现。另外,《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实施与修订不仅是民族区域自治有效贯彻落实的有力保障,同时,它使我国的法律体系更加健全,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调动了各民族的积极性,有利于各民族自身及其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1、民族区域自治的实现,开创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新阶段。少数民族可以根据本民族、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发展各项事业。这就能够最广泛的调动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性,使少数民族人民都以主人翁姿态投入到国家和地方的建设中。
民族自身的发展进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促进人的发展,是通过发展科技、教育、体育、卫生等各项事业来实现的。其中,教育水平显著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持续进步。2003 年,民族自治地方有各级各类学校 83726 所,在校学生 2943 万人,比 1952 年增加了5倍。13个少数民族预期寿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对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法律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保障各民族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等等。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经济功能首先表现为自治机关把管理经济、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与此同时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拥有发展经济的自主权,民族自治地方在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采用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施发展生产,这给了自治地方行使权利、发挥积极性和创造力的极大空间。此外,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地域辽阔、资源丰富,这是国家经济建设和民族地区或的发展的物质基础。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管理本地方的自然资源,并可以根据法律的规定和国家的规划,优先合理的开发利用。国家在民族自治地方进行资源开发是,要对该自治地方进行适当的经济补偿。
3、国家、社会、民族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民族自治地方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也是民族文化荟萃的地方,所以,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发展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功能之一历史文化典籍,保护民。自治机关负责组织、支持有关部门和单位,收集、整理、翻译和出版民族族的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三)民族区域自治有力于协调各民族间关系,达到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目的
解放前,由于历代统治阶级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民族之间的歧视、隔阂、斗争十分严重。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疏通改善民族关系,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加强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同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不仅要保障自治民族的自治权利,同时又保障本地区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要帮助本地区其他民族建立相应的自治县、自治乡。这些都有利于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大部分居住在边疆。边疆的稳定对国家的安定和统一至关重要。作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形式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有利于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有利于打击国内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活动,从而巩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
四、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对策建议
在当今我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进步,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是促进民族自治意志的提升、自治能力的提高的基础性条件。加大民族自治地区经济的发展力度,缩小与东南沿海发达城市的距离,才能更加有利于的促进各民族的团结。
第二,注重对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的培养。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少数民族地区也不例外。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机制,调整人才机构,提高人口素质,是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重中之重。以人才带动经济文明的发展,促进政治文明的进步,还要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干部的作用。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持久的过程,有关机构要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及时发现矛盾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关专家学者也要做到学有所用,研有所用,将理论与实践做到较好的结合,促进各民族的团结与融合,推动各民族的繁荣与发展,逐步完善我国的民族政策。同时也要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把各族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把各族人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陈云生.中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
2.金炳镐.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概论(修订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 3.王铁志、沙伯力主编.国际视野中的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出版社,2002年
4、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
5、陈国新,杜玉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6、陈云生.中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
7、丁龙召、李晶主编.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