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野草》说课讲稿
《野草》说课讲稿
《野草》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讲述植物种子可以分开人的头盖骨和在石块瓦砾下还能顽强生长这两件事,通过对种子、野草和生命力的歌颂和肯定,表达了作者对野草顽强生命力的赞美,表达了他对黑暗 现实重压的蔑视,对民众力量的信赖。本文揭示一个真理:民众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依据课程标准,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初步阅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后,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理解体会作者借助野草的力量表达积极的抗日主张。教学 的重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的难点:借助文章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教学方法:采用读——划——悟——说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语言依托和补充材料,给学 生搭建自主阅读的平台,引导学生深层次的阅读。
具体过程设计如下:
一、整体感知全文。开课伊始,我采用直入主题的方式,让学生带着植物种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这个问题自读课文,这样既让学生回忆了课文内容,又明确了作者的观点:一粒种子显示出来的力简直可以超越一切。
二、分析事例,理解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我首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课文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种子的力非常大的?引导学生抓住“可以分开人的头盖骨”和“在石块瓦砾中顽强的生存的小草”这两个事例,体会种子那超越一切的力。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潜意识中了解作者是用孤傲具体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蕴藏里议论文写作方法的教学。然后,我将了解小草的生长过程作为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引导学生细读悟理,通过让学生划一划、读一读、想一想、谈一谈的方式,引导他们抓住段落里的重点词句加以理解,体会野草那顽强的生命力,并借助小草的生长过程
理解“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的表层意思。最后指导学生朗读。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生命力表层意思的理解,为学生顺利开 展阅读奠定基础。
三、深入理解野草的内涵,感悟本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这部分内容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也是落实思想情感目标的重点段。为了突破难点,我引 导学生品读悟情,采用了读——悟——议的教学模式,具体分为三个步骤:
1、让学生带着“作者笔下的小草只是自然界那普通的野草吗?”这个问题走进入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对照写作背景自己品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这样不但让学生对课文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又教会了学生借助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的读书方法。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生命的内涵,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激情诵读。这段教学,我完全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读自悟,激发学生思维,鼓励他们发表见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理解文章内涵,学习写作方法。
通过作者为什么要赞颂小草的力量这一问题,总结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教给学生 一种新的写作方法——隐喻,引导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学习使用,以提高自己文章的内涵。
五、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我首先让学生谈野草给自己的启示,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所了解的具有野草精神 的人,从中受到教育,汲取力量。
六、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我突出了重难点,是教学内容的一个浓缩,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以追求朴实、真实、扎实的课堂教学为基点,力求让学生学会咬文嚼字,品词析句,在理解课文内涵的基础上学习阅读和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并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作者对生命的赞美和敬畏。篇三:北师大版小学语 文六年下册第四单元《野草》说课稿 《野草》说课稿
《野草》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讲述植物种子可以分开人的头盖骨和在石块瓦砾下还能顽强生长这两件事,通过对种子、野草和生命力的歌颂和肯定,表达了作者对野草顽强生命力的赞美,表达了他对黑暗现实重的蔑视,对民众力量的信赖。本文揭示一个真理:民众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依据课程标准,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初步阅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后,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理解体会作者借助野草的力量表达积极的抗日主张。
教学的重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的难点:借助文章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教学方法:采用读——划——悟——说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语言依托和补充材料,给学 生搭建自主阅读的平台,引导学生深层次的阅读。
具体过程设计如下:
一、整体感知全文。
开课伊始,我采用直入主题的方式,让学生带着植物种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这个问题自读课文,这样既让学生回忆了课文内容,又明确了作者的观点:一粒种子显示出来的力简直可以超越一切。
二、分析事例,理解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我首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课文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种子的力非常大的?引导学生抓住“可以分开人的头盖骨”和“在石块瓦砾中顽强的生存的小草”这两个事例,体会种子那超越一切的力。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潜意识中了解作者是用孤傲具体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蕴藏里议论文写作方法的教学。然后,我将了解小草的生长过程作为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引导学生细读悟理,通过让学生划一划、读一读、想一想、谈一谈的方式,引导他们抓住段落里的重点词句加以理解,体会野草那顽强的生命力,并借助小草的生长过程理解“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的表层意思。最后指导学生朗读。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生命力表层意思的理解,为学生顺利开展阅读奠定基础。
三、深入理解野草的内涵,感悟本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也是落实思想情感目标的重点段。为了突破难点,我引 导学生品读悟情,采用了读——悟——议的教学模式,具体分为三个步骤:
1、让学生带着“作者笔下的小草只是自然界那普通的野草吗?”这个问题走进入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对照写作背景自己品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这样不但让学生对课文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又教会了学生借助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的读书方法。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生命的内涵,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激情诵读。这段教学,我完全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读自悟,激发学生思维,鼓励他们发表见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理解文章内涵,学习写作方法。
通过作者为什么要赞颂小草的力量这一问题,总结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教给学生 一种新的写作方法——隐喻,引导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学习使用,以提高自己文章的内涵。
五、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我首先让学生谈野草给自己的启示,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所了解的具有野草精神 的人,从中受到教育,汲取力量。
一、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我突出了重难点,是教学内容的一个浓缩,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以追求朴实、真实、扎实的课堂教学为基点,力求让学生学会咬文嚼字,品词析句,在理解课文内涵的基础上学习阅读和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 和写作能力,并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作者对生命的赞美和敬畏。
第二篇:说课讲稿
乒乓球课——正手攻球说课稿
一、课的内容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体育与健康》学生用书,确定本课为乒乓球运动中的正手攻球技术的教学。
二、教材分析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有着广大的群众的基础、完善的乒乓球设施,并且随着我国乒乓健儿一次又一次的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各种国际大赛上夺得冠军,人们对乒乓球这项运动的期望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因而,我选择了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为本课主教材。正手攻球是乒乓球运动进攻的一种主要技术,具有速度快、力量大、攻击性强、应用范围广泛等特点,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八年级的学生,男生20人,女生20人。乒乓球是他们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和心理的日趋成熟,具有独立思考、判断和模仿能力,同时他们具有良好的速度、力量和灵敏素质且有一定的乒乓球基础,具备了学习正手攻球技术的条件。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定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了解正手攻球的相关技术,并且知道正手攻球的动作方法与特点。
2、技能目标:85%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正手攻球技术,通过练习技术动作逐渐巩固和提高,在比赛中能够灵活运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机智果断、沉着冷静等优良品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反应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的重、难点是: 重点:判断球准确,挥拍到位、用力得当 难点: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
六、教学方法
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好动,模拟能力强等特点,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运用徒手操、游戏等辅助主教材教学。
2、结合图示,精讲动作方法与要领,做好示范,激励学生学习。
3、采用正误对比法,进行集体纠错与个别辅导。
4、设置教学比赛,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随机应变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5、通过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手段,提高学生认识水平。
七、教学流程
本节课是一节新授课,采取分组不轮换的形式,教学程序如下:
课堂常规
→
1、整队、检查出勤
2、师生问好
3、安排见习生
4、宣告内容和目标
↓
准备活动
→
1、托、颠球跑游戏
2、脚步动作练习
3、挥臂练习(正、反手)
4、球性练习
↓
正手攻球
→
1、借助挂图讲解
2、示范
3、徒手挥拍练习
4、正手攻自抛反弹球练习
↓
5、单个动作练习
6、推攻练习
7、教学比赛
放松与小结 →
1、音乐放松
2、评价本课情况
3、布置归还器材
4、师生再见
八、预计负荷与密度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内容安排,本节课运动密度、运动负荷中等。
练习密度:35%±平均心率:120次/min±5
九、场地与器材
乒乓球拍:41只 乒乓球:41只 乒乓球台:10张
第三篇:说课讲稿
《钻井施工》说课
各位专家:大家好!
我是东营职业学院《钻井施工》课程负责人张学友,现在我向大家汇报《钻井施工》课程的整体设计。主要从以下七方面汇报:
一、课程概述,二、课程整体设计,三、课程内容设计,四、教学过程设计,五、教学效果,六、考核设计,七、特色与创新。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所在专业是:石油工程技术,专业(钻井方向)的岗位(群)面向如下: 基本岗位是场地工、外钳工、内钳工、井架工、副司钻和司钻;发展岗位是大班司钻、技术员、副队长、队长和钻井监督。1.课程沿革
2007--2008随着石油钻井岗位市场需求的复苏和石油工程技术的发展,对石油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计划进行了修定,选用新的教材、重新制定了教学大纲等,力求教授内容的时效性、实用性、先进性。
2008--2009通过对钻井企业的调研及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校企合作确定了钻井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相关学习领域的课程,确定了石油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制定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钻井施工》教材编写大纲、课程设计、学习任务单。
2009—至今 根据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念,完善钻井实训基地建设,制定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材及教学指导材料,全面实施“2+1,半工半读”培养模式,提高实训教学学时,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2.石油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开发思路
组建由行业企业技术专家、技术能手、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面向石油勘探、开发相关企业开展调研,通过召开专家、工人访谈会等形式,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石油工程技术职业岗位分析,通过分析,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总结出行动领域,开发学习领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岗、证、课相融合,完善“支撑平台+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为导向,参照石油勘探、开发行业职业资格标准,按照企业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 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岗、证、课相融合,完善“支撑平台+学习领域”的专业课程体系。
该专业课程体系以公共基础课程平台、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和技能训练课程平台构成的支撑平台为基础,以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为核心,最后通过石油工程技术综合实训及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支撑平台: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平台、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和基本技能训练课程平台。主要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逻辑思维能力、个人态度、社会能力、单项技术技能和应用能力等。
学习领域:包括专业核心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专业核心学习领域以企业岗位为导向,融“教、学、做”一体,学历证书与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不但提升学生的技能应 1 用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拓展学习领域使学生了解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发展方向,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思维。
最后通过石油工程技术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二、课程整体设计 1.课程定位
东营职业学院围绕石油、石化等能源行业的发展,紧紧盯住产业需求,牢牢贴近一线服务,以培养面向企业、面向基层的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为办学宗旨。
石油工程技术专业是学校“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建设专业,201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的重点建设专业,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在全新的高职教育理念指导下,加强了优质核心课程《钻井施工》的课程建设工作。
课程性质
《钻井施工》是石油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校企合作开发基于钻井工作过程的课程,承载了石油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任务,处于专业课程的核心地位。
课程作用
在校内外实践基地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教学中,学生学习开钻前准备、钻进、固井和完井等知识,使学生达到钻井职业操作岗位的中级操作工水平。学生通过仿真和全真情境学习过程中的操作实践,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经验并深入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在目标管理的自我设计和管理过程中,获得石油钻井操作岗位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发展职业关键能力,是学生从初学者成长为有能力的钻井操作高技能人才,实现零距离就业。
《钻井施工》课程是在前导课程《石油工业概论》、《石油地质学》、《钻采机械使用与维护》等基础上开设的。学生在了解石油工业的概况,掌握了石油地质知识和钻井设备的知识后,为学习《钻井施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后续课程为《采油工程》、《钻井HSE与安全操作》等,他们对专业学习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为今后获得石油钻井中级工职业资格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真正的将专业技能、职业鉴定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
石油工程技术专业钻井方向主要的人才培养定位为石油钻井中级工、岗位为司钻,其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石油钻井工。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理念:与企业专家一起通过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归纳,共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转化为相应的学习领域,针对每一学习领域的工作任务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学习情境设计。
思路:职业分析:分析职业现状、发展趋势,确定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分析:归纳典型工作任务产生行动领域;教学设计:行动领域教学化处理,形成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教学实施:行动导向课程的实施。
学习领域构建:实践专家论证,得出典型工作任务,按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要求转化为学习领域。
本课程是以钻井主要岗位—场地工、内外钳工、井架工、副司钻、司钻等的工作任务,以完成各岗位主要工作任务为依据,组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每一个项目。
《钻井施工》根据工作过程共设计了6个学习情境,20个任务构成。每一个情境都有一个或若干个任务组成,并且有相应的知识内容支撑。情境与情境之间体现工作任务逻辑主线,任务与任务之间呈现平行或递进关系,知识内容的编排上是基于工作过程并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一致。最终通过综合实训项目把各个情境联系起来,并通过综合实训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3.学习情境设计思路
①以传统学科体系的课程方案为基础,进行专业知识点的解构、重构,基于工作过程顺序,按典型工作过程设计学习情境。
②基于工作过程,同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设置六个学习情境:钻井工程整体认知,钻前准备、钻井工具的使用与维护、一次开钻、二次开钻和井控作业。
③以司钻岗位为例谈职业能力要求:巡回检查及岗位职责;技术参数的执行;司钻操作控制;异常情况识别与处理;工作组织及工作程序。
④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时,职业能力与综合能力并重,主要包括:专业能力的培养:完成常规钻井施工,执行钻井参数,钻井工具的使用及维护,钻井效果评价与分析,制定事故预防及处理方案。;方法能力的培养: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操作规程、施工标准等执行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社会沟通与表达能力,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课程内容设计 1.课程内容组织与选择
根据石油工程技术的发展需要和完成钻井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根据拟实现的能力、知识、素质目标,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根据钻井初、中、高级工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选取教学内容。根据钻井初、中、高级工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制定实训项目。2.钻井职业岗位主要工作及工作过程
①学习《钻井工程设计》、《钻井地质设计》、《钻井泥浆设计》,制定施工计划、编写作业指导书及《HSE作业计划书》;
②根据设计要求准备井口装置、井口工具、钻具及入井工具、钻井液处理剂及设备易损件等; ③一次开钻准备:挖圆井、打导管、冲(钻)大、小鼠洞、下鼠洞管并固定;按设计要求配制好钻井液,并接好向井内灌钻井液的管线;
④一开钻进:一开组织→开钻→接钻铤、接钻杆钻进→防斜打直,测单点→循环洗井→通井→下表层套管→固井→候凝;
⑤二开准备:安装井口→井控装置试压→下钻→循环系统高压试运转→防喷演习→钻水泥塞、钻进→地层破裂测试(生产井有成熟的邻井资料,因而不需要)→第一次见砂岩层,确定钻井液密度上限值、换算最大关井套压;
⑥二开钻进;按照设计和施工要求组织快速钻进→水力参数优选→防斜打直或定向造斜→测斜及井眼轨迹控制→井身质量控制→钻开油气层前准备工作→钻穿油气层。
3.《钻井施工》能力目标
学习完本课程,学生基本能够按照钻井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完成钻井施工不同岗位的工作,合理使用和维护设备和工具,能独立按照设计任务书完成钻井施工设计。
①能够认知钻井施工工作过程,清楚知道钻井施工相关岗位及各岗位职责,能够确认自己所承担的工作岗位,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解决。
②具有解读钻井工程设计的能力。
③能够根据所钻地层,合理选择、组装、使用、维护钻头和钻柱的能力。④能够根据所钻地层及钻具组合,进行钻头喷嘴和钻进参数优选的能力。
⑤能够测试及计算地层压力,在各种工况下及时发现溢流,具有油气井压力控制的能力。
⑥能够根据操作规程完成一次开钻中挖圆井、打导管、冲大、小鼠洞、起下钻等工作,能够合理使用常用防斜钻具,能够正确安装防喷器。
⑦能够进行井眼轨迹的测量、基本计算及常规绘制。
⑧能够合理使用及维护造斜钻具,并能够进行造斜工具的定向。⑨能够根据工程设计制定施工计划。4.《钻井施工》知识目标
①掌握钻井施工工艺过程及主要岗位的职责、巡回检查的路线和内容。②巩固和掌握一口井的工程设计内容。
③巩固和掌握喷射石油工程技术及水力参数优选方法。④巩固和掌握各种钻井工具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
⑤掌握地层压力的监测原理及计算方法;掌握常规压井方法、原理;掌握井控设备的基本组成、型号、结构原理。
⑥掌握一次开钻工作要求、内容、方法、工作程序;掌握直井防斜石油工程技术。⑦掌握二次开钻的工作要求、内容、方法、工作程序;掌握定向造斜石油工程技术。⑧掌握一、二次开钻的组织程序及施工重点要求。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设计
根据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念,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材及教学指导材料,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完善了钻井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了实训比例,并全面实施“2+1,半工半读”培养模式。
改革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基于行动导向的理念实施教学过程,形成“以工作任务为目标,以行动过程为导向,教学相辅”的课程教学模式。
学习行动的目标是在实际或模拟 “情境”下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学习情境既是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又是学生的学习任务。
学习行动的过程—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 学生是行动过程的主体—自主学习
教师为行动过程导向—组织者、咨询者、指导者、评价者
学生在学习前会拿到一份学习任务单及考核评价单 2.教学方法
紧紧围绕课程培养目标,根据高职高专学生“抽象思维较弱,形象思维较强”,“适合在做中学”的特点,通过学情分析,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通过自主式学习、角色扮演、岗位轮换、团体协作进行具体生产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教师的作用也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通过师生共同完成钻井工程操作中的某个具体的现场项目工作来进行教学。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能主动接受知识,培养学生沟通与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整个班级仿照钻井队实际现场的岗位设置,组成一个完整建制的模拟钻井队,包括工程技术员、泥浆技术员、电气工程师、司钻、副司钻、井架工、内钳工、外钳工、场地工等岗位,并在实训的过程中,采用轮岗的方式,使每一名同学对钻井所涉及到岗位都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指以钻井工程复杂情况及事故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钻井操作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包括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积极探索钻井事故发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处理的方法及应采取的防范措施等形式,提高学习者面对钻井复杂情况及事故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它一般应用于在进行“六步教学法”的检查阶段。
小组学习法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完成钻井工程课程每个学习情境的学习中,学生始终以小组为单位,即每 8~10 人组成一个完整编制的钻井小班,每个学生担任包括司钻、副司钻、井架工、内钳工、外钳工、场地工、泥浆工、柴油机司机等岗位的不同角色,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学习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种以学习小组为行动主体的训练不仅使学生获得制定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评估工作结果的方式等方法能力,而且还使学生获得包括人际交流、团结协作以及认真、细心、诚实、可靠等社会能力,同时还使学生锻炼了超出职业技能和职业范畴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大为提高,取得良好的效果。
讲授(评)法
讲授(评)法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在该课程中,赋予该教学方法新的意义。主要应用于资讯阶段对一些理解困难问题的讲解、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后,教师对完成情况、完成质量和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对操作问题进行梳理,理论提高,以便学生明白自己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利于在今后中对学习工作的改进。
以项目教学法为例:
如图是技师检修项目转盘方补心(转盘中心带动方钻杆旋转的一个部件):由学生组织实施,技师指导的设备检修项目教学方法。
比如:钻柱的检查及丈量;起下钻操作液压大钳和起下钻排放钻柱。3.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多项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仿真模拟训练
鉴于石油钻井施工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高风险性,根据石油钻井岗位规范和施工的工作过程,以钻井模拟器为主要仿真训练设备,强化操作技能训练,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进行模拟训练,钻井模拟实训室进行全天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学习计划、灵活安排训练时间,通过钻井仿真模拟实训,提高钻井施工的操作技能。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任课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了大量的钻井施工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包括所购的钻井工程系列音像教学资料和自拍的钻井施工教学所需的图片与视频材料等),制作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将钻井施工的视频呈现给学生,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实境教学。多媒体技术与其他手段的结合应用,可充分发挥其各自的特点和功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网络教学
本课程在建的精品课网站的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进度、教学单元设计、教学课件、实训指导、考核标准、习题与试题库内容等内容。学生可利用网上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4.课程资源
①《钻井施工》特色教材:成功召开石油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与教材规划研讨会,我校任主编院校承担了《钻井施工》教材的编写任务
②《钻井施工》教学课件
③《钻井施工》学习及考核任务工单 ④《钻井施工》课程整体设计 ⑤《钻井施工》课程单元设计
⑥《钻井施工》部分多媒体动画演示库 ⑦《钻井施工》课程标准 ⑧《钻井施工》课程教材大纲 5.教学团队
《钻井施工》经过多年建设,积极聘用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初步建成一支“专兼结合、校企共建”的教师队伍,目前课程专业教师12名,其中校内教师7名,兼职教师5名,全部具有企业工作或见习经验。
另外聘请多名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参与课程教学和建设,使课程建设的“工学结合”得到充分保证。6.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依据钻井岗位能力培养要求,为满足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的课程改革需要,在校内建有设备齐全、功能完善、仿真与全真结合的钻井工程实训中心、仿真机房及设备陈列室等。完全能够满足教学和培训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仿真模拟训练、真实场景实训,满足钻井工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需要及为油田开展技术服务需要。7.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建设模式
为了培养石油钻井一线高技能操作人才,校系两级积利用与胜利油田企业天然的“血缘”关系,本着“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与多家油田单位,如黄河钻井三公司、四公司等签订实习协议,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从根本上解决了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实习难的问题,形成了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学生通过实习实训,可以将在学校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有利于强化专业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运行管理机制
系部制定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工学结合学生实习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使校外实习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保证了校外实习基地运行通畅。
安全问题是关系校外实习基地能否正常运行的大问题。通过校内安全讲座、三级安全培训(钻井工程公司、钻井队、班组),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由学校、实习单位和实习学生签定实习协议,明确安全责任问题,并且通过与保险公司协商。为学生量身定制保险业务,100%入保,彻底解决了学校、实习单位和实习学生的安全后顾之忧。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与指导。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签订实习协议,企业派专人负责对学生指导,系(部)设指导教师负责与企业的联系以及对学生的指导,双方共同管理,共同考核。顶岗实习结束后,由以企业为主的考核委员会对学生进行“三方双向”考核,对考核合格者颁发“工作经历证书”,考核优秀者授予“优秀实习生”等荣誉称号,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实习基地运行情况
石油工程技术专业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为契机,加强校企合作,目前,已与胜利油田黄河钻井四公司、黄河钻井三公司、胜利油田地质录井公司、井下作业公司、胜利油田工程技术服务公司等行业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并聘请多名校外兼职教师,承当实习学生的课程教学和实习指导等工作任务,为课程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教学效果
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校内督导及学生对课程教学评价结果优良。
六、考核设计:
考核方式:包括过程考核、项目考核、期末考评。
其中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60%,项目考核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评占总成绩的20%。
七、特色与创新:
经过课程组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和完善,《钻井施工》课程创新了教学模式,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具体如下:
1.工学交替、校企循环,实现三位一体
课程组在教学过程中,将五个学习情境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学生在学习了《石油工业概论》、《石油地质学》等课程后,在学习《钻井施工》课程时,先到钻井队(企业)进行辅助顶岗实习,主要对课程设置的四个教学情境进行初步了解。该阶段由企业兼职教师和校内专任教师共同指导,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
第二阶段 学生在校内钻井仿真实训中心集中学习。该阶段,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企业兼职教师参与考核。结束后学生参加石油钻井工职业资格认定,取得石油钻井工中级工的职业资格。
第三阶段 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或就业企业中进行毕业顶岗实习,以准员工的身份进行钻井施工操作的综合训练,获得企业工作经历证书,基本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
同时,课程组高度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工作实践的一致性,在情境教学中实现理论和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即可完成开钻前准备、钻进、固井和完井这样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综上,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井场与课堂、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三位一体。这样经过三个阶段,即“工+学+工”、“学校+企业+学校+企业”,实现工学交替、校企循环,三位一体。
2.岗位递进、能力进阶
在情境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工作岗位逐渐递进,即由第Ⅰ阶段辅助顶岗实习中开始担任场地工、外钳工、内钳工岗位,到第Ⅱ阶段校内实训中开始担任井架工等岗位,到第Ⅲ阶段毕业顶岗实习中担任副司钻、司钻等工作岗位。
同时,学生的职业能力逐渐进阶,由石油钻井初级工水平逐渐达到石油钻井中级工水平,实现培养石油工程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
总结:
经过骨干校提升专业的建设,《钻井施工》这门石油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新的职业教育理念指导下,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施支撑下,在优良的师资团队共同努力下,必将大步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的钻井施工人才!
谢谢,欢迎各位专业批评指正!
第四篇:中国文化说课讲稿
中国文化精粹说课讲稿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必修课程。
是中国文化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承担着面向高职生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任务。
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服务。
二、教学总体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文化,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因素。
(二)能力目标:
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2.认识中华民族的特征,增加学生的认识元素,扩充学生的方法库。
3.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因素,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素质。
指导思想:“古为今用”、“以史为鉴” 课程内容
中国文化历史地理环境、中国经济制度、中国文化政治基础、中国宗教文化、中国古代哲学、学术思想、中国民俗文化、艺术文化
四、课程授课方法
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的授课理念,课堂与同学们一起探讨问题,课下通过自学拓展课程知识,分别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服饰文化》、《古代交通文化》、《古代制度文化》、《古代科技文化》等内容,并让学生自己制作课件,使用网络资源、音像资料等现代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根据课程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型辩论赛、家乡文化调研、文化报纸编辑制作等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
注重校内外实践教学 古代哲学思想
中国文化观念的原创时代
春秋战国文化孔子《论语》
教学重点:《论语》教学难点:原文阅读理解
一、新课导入 “半部论语”治天下
二、孔子其人:孔子:儒学的奠基者了解孔子其人、感悟人生意义 童年:三岁丧父,家道中落
少年:好学:“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委吏”、“乘田”中年:官高位显,“中都宰”“小司空”“大司寇”,被迫离开鲁国。56岁:带弟子周游列国,14年边讲学边游历,访问卫陈曹宋郑蔡楚等国。孔子过郑到陈国,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被人嘲笑,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犬”。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老年:仕途奔波,退而整理六经。“吾道穷矣”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
积极入世进取精神、淡定坦然人生态度、学习教育的思想、人际关系处理、政治管理智慧
三、《论语》的人生智慧
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学生发言解读 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儒家所理解的“德治”,是要求管理者带头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从而吸引被领导者上行下效,同心同德去实现管理的目标。
(《论语·宪问》)修养自己来认真地对待工作;
修养自己来安定、满足被管理者;
修养自己来安定所有的民众。如何修己?--管理者的修身途径 四绝: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季氏》)
不悬空揣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
五行: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任人,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民”即“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指出了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应有品质。
——(《论语·阳货》)九思: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三、引导学生阅读《论语》写体会 3.“修己以敬, 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第五篇:凤仙花说课讲稿(精选)
《凤仙花》 说课讲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来自xxxx小学。我说课的题目是《凤仙花》。
一、教材分析:
《凤仙花》是河北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与植物”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本节课为第一课时。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一些观察方法,初步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在此基础上,学习《凤仙花》这堂课,以引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学会探索思考,从而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绿色开花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会辨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2、能说出绿色开花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能用图画或文字描述并记录所观察的植物。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认识新知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2、愿意和同学合作,能感受植物的美丽。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难点:能用图画或文字描述并记录所观察的植物。
四、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周围的动植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而且对其特点能进行简单描述。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为基础的内容能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感受和体验科学。
五、教法阐述
1、教法:新课标要求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应该具有开放性。针对《凤仙花》这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创设情境法,问题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去经历一个个观察、研究等活动。
2、学法:新课标认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为此,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教育思想,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提问、设计、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引出研究课题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我首先播放一组鲜花盛开,百花争艳的图片。利用这些宜人的美景把学生引入今天的话题,使教学内容产生诱惑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提出问题,准备探究
放完短片,我从学生可能的质疑出发设计问题“同学们身边的植物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以这些问题层层深入,激活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出科学探究的主题:“今天我们就通过观察凤仙花来找到他们的答案。”科学的本质就是从问题入手,通过问题强化学生的自我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三)科学探究,合作交流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的科学教育要以探究为核心。为此我实施开放教学,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诱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激发探究欲望,训练探究思维,从而充分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为达到这一目标我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观察一株完整的凤仙花
1、小组合作,观察探究
首先成立学生研究小组,每组发一株完整的凤仙花开始观察探究活动。通过小组探究活动解决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体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让学生愿意合作与交流。
2、讨论交流,展示成果
新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通过观察,请每小组各选出一名同学展示观察结果,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总结出凤仙花的各个器官及其形状特点。让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最后,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中的“记录与思考”。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信息和获得的数据加以整理,以找到现象后面存在的规律。
此环节既是本课的重点和又是难点,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突破重点的同时解决了难点。
3、互动游戏,巩固成果
为了巩固学生的观察成果,我设计了一组游戏“为植物标器官”
我为学生提供几种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以及图片,准备六个标有绿色开花植物器官的标签。随即提出“谁能为这些植物的器官标上名字?”经过刚才的观察探究同学们都能把标签贴在准确位置。通过游戏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不仅促进了学生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还促进了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游戏结束后我引导学生对几种植物进行比较,找出他们外形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完成知识目标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我利用形象直观的板书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四)课堂小结
我认为一堂课的结束不应该是解决掉了几个问题,而是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引发更多新的思考,因此我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还想做什么?”这三个问题,既总结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又打破了教材的局限性,使学生的探究欲望得以升华。
五 作业布置
1、这节课同学们都成了小科学家,请小科学家们课下观察一种你喜欢的植物并仿照教材写一篇观察记录。给学生提供一个将我所学为我所用的辽阔空间,以此形成知识的拓展。
2、画一画
画一幅凤仙花,并标出它的器官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