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
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
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是指数学教学评价活动本身所具有的能引起评价对象变化的功效和能力。它通过数学教学评价活动与结果,作用于评价对象而体现出来。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在一个学年或学期初课程开始学习之前,或者一种实验教学方法使用之前所进行的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基础学力,诊断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态度,从而为后继学习的教与学提供引导信息。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它通过随时考察、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及学习进展情况,及时地为改进教学提供引导信息。终结性评价一般是在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个学段的学习结束后进行。评价的结果往往用于判定某一学期、某一学年或者某一学段的学习成效如何,是否合格,可否准予结业、毕业或者升级。社会更关注的,或者说需要的是终结性评价,他们需要依据终结性的评价结果进行社会决策或者实行社会控制。根据上述内容,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数学教学评价具有导向与管理功能。导向功能是数学教学评价的本体功能,它对数学教学起着潜在的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导向;二是对教师教学内容、方法的导向;三是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导向。它在宏观上的表现是:解决当前数学教学现状与市场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矛盾;解决未来数学在更广泛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与变应试而进行数学教学的狭隘的教育观的矛盾;解决实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与单纯地进行双基训练、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矛盾。它在微观上的表现是:解决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与培养少数数学精英之间的矛盾;解决减轻学生的过重的数学学习负担与顺利通过初中毕业数学学业考试之间的矛盾。管理功能是指数学教学评价达到预期目的的约束功效和能力。它能对数学教学评价对象的行为起到调节、控制和规范的作用。只有科学的数学教学评价才能对数学教学过程与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用不同的数学评价标准对教与学进行评价,会致使学校对数学教学和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不同的管理。例如,只以考查学生数学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书面考试作为评价学校、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为唯一标准,将会致使学校的管理与教师的教学片面追求升学率,随意增加课时,提前结束课程,大密度地机械训练,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背离素质教育的要求。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教学评价的导向与管理功能体现为:⑴、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⑵、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⑷、应关注证明的必要性、基本过程与方法;⑸、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⑹、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态度,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现在大多数教育部门似乎都过多的重视了终结性评价,而且在评价过程中采用笔试的方法,把考试的分数作为衡量一个学校、一个教师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导致学校和教师仍然采用了“应试教育”中的“追求高分”的片面认识,认为分数考得高了,学生一定能力高,社会适应性好,生存能力强,这种观念和这种评价方式应该及早地更新和改革。
数学教学评价具有反馈和调控功能。反馈与调控的功能是指通过教学评价返回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关的信息,并根据返回的信息对教与学进行调控,使之达到预期的目标的功效和能力。如果反馈的信息准确,调控符合《标准》的要求,教学评价就会取得最佳效果,达到数学教学评价的目的,反之将会影响评价结果。数学教学评价具有激励与促进功能。激励与促进功能是建立在反馈与调节功能基础之上,调控的目的是为了激励与促进学习者对数学产生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向期望的目标前进,它大多体现在质性评价的过程中,而不完全是量化评价。当然如果评价不公正时,会抑制和压抑学生的情绪和学习和积极性,从而阻碍甚至扼杀学生的发展,这就是教学评价的两面性。
数学教学评价具有诊断和甄别功能和数学教学评价具有研究功能。它是数学教学评价自身特点所决定的。这种功能常常用来诊断和甄别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为高一级学校选拔学生提供决策性的资料。诊断是通过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各种形式的评价,把所有可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就其结果的价值进行诊断,得到科学结论的过程;甄别是通过对学生数学学习诊断得出的数据,鉴定、区分出学习水平的不同等级,以衡量出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差异的过程,它是一种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诊断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甄别,而是为了对每一个学生有针对性地教育和补救,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改善。数学教学评价具有研究功能。研究功能是指数学教学评价具有探索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现象或活动(包括教学评价活动本身)的规律,创造、加工及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功效和能力。新课程的数学教学评价目标,可以促进教师潜心研究数学教育理论,认真学习《标准》,深刻理解《标准》的基本理念,大力开发课程资源,探索数学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努力实践数学新课程,从而使广大的数学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科研型。
数学教学评价具有教育功能和数学教学评价具有社会心理功能。教育功能是指对教育者的教育教学和受教育者的学习产生影响,从而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发展的功效和能力。通过教育评价可以启发和帮助他们扬长避短,不断反思、调节、改革数学教与学的计划、策略和方法,从而促进他们在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发展。教育功能可具体分为指导功能和学习功能两种。所谓指导功能是教育评价对教育者的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学习功能则指教育评价对受教育者学生产生影响的功能。数学教学评价具有社会心理功能。社会心理功能是指数学教学评价对教育领域社会心理产生的影响的功能。例如:师生交往与人际关系、课堂心理与气氛、班风与校风、学习动机与学习习惯等,它们对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学生、学校管理以及教学研究等学校专业活动有巨大的影响,而数学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内容、师生关系等都直接影响教育领域的社会心理。
数学教学评价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评价活动,对评价过程中所提供的所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根据所反馈的信息得出一个或多个结论,对本地区教育状况、学校发展、教育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等四个方面起着更为有效的管理、导向、指引、促进作用,其中也包括教师、学生心理发展方面的因素。数学教学评价可以把数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情感态度、数学思考、问题解决等有机地融为一体,并借助它有效地改善数学教学的活动,保持教学的平衡,当数学教学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时,又可以通过它来调整并建立新的数学教学的平衡,数学教学评价就是在“平衡-不平衡-平衡”循环往复的规律下,推动数学教学不断地完善与发展。总之,有效地利用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可以改善数学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实现数学教学的价值,这就是数学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当然评价的功能不仅有着他的积极作用,也有他的消极作用,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积极作用,防止消极作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二篇:教学评价的功能
教学评价的功能
一、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专门研究了教学评价对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具体可以概括为教学评价的如下几个功能:
1、诊断功能
评价是对教学结果及共成因的分析过程,借此可以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成效和缺陷、矛盾和问题。全面的评价工炸不仅能估计学生的成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能解释成绩不良的原因,如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中哪方面的因素是主要的,就学生个人来说,主要是由于智力因素,还是学习动机等其它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教学评价如同体格检查,是对教学观状进行--次严谨的科学诊断,以便为教学的决策或改进指明方向。
2、激励功能
评价对教学过程有监督和控制作用,对教师和学生则是一种促进和强化。通过评价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经验和研究都表明,在--定限度内,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这是因为,较高的评价能给教师。学生以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鼓舞,可激发他们向更高目标努力的积极性;即使评价较低,也能催人深思,激起师生奋进的情绪,起到推动和督促作用。
3.调控功能
评价的结果必然是一种反馈信息,这种信息可以使教师及时知道自己的教学情况,也可以使学生得到学习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从而为师生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供客观依据。教师据此修订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指导;学生据此变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教学评价有利于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随时得到反馈调节的可控系统,使教学效果越来越接近预期的目标。
4.教学功能
评价本身也是一种数学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长进,甚至产生飞跃。如测验就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经验,它要求学生事先对教材进行复习,巩固和整合已学到的知识技能,事后对试题进行分析,又可以确认、澄清和纠正--些观念。另外,教师可以在估计学生水平的前提下,将有关学习内容用测试题形式呈现,使题目包含某些有意义的启示,让学生自己探索、领悟,获得额的学习经验或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评价的种类
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教学评价可作不同的划分。
例如:按评价基准的不同,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评价;按评价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按评价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按照评价分析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这里择要略作介绍:
1.相对评价
这种评价就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或集合中建立基准,然后把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来判断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劣。对学习成绩的评定通常是以群体的平均水平为基准,以个人成绩在这个群体中所处的位置来判断。如果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中的元素由N1、N2...Nn构成,基准为S,那么这种评价可用图8--1表示:为相对评价而进行的测验一般称作常模参照测验。它的试题取样范围广泛,命题方式直接明确,测验成绩主要表明学生学业的相对等级。由于所谓的常模实际上近似学生群体的平均水平,所以这种测验的成绩自然形成了如图8--2所示的正态分布。利用相对评价来了解学生的总体表现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或比较群体学习成绩的优劣是相当不错的。它的缺点是,基准会随着群体不同而发生变化,因而易使评价标准偏离教学目标;不能充分反映教学上的优缺点和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2.绝对评价
这种评价就是将教学评价的基准建立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或集合之外,把群体中每一成员的某种指标逐一与基准进行对照,从而判断其优劣。教学评价的标准一般是教学大纲以及由此确定的评判细则。假如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中的元素是N1、N2:„Nn,客观标准为S,那么这种评价可用图8--3表示。为绝对评价而进行的测验一般称作标准参照测验。它的试题取样就是预先规定的教学目标,测验成绩主要表明教学目标的达程度,所以这种测验的成绩分布通常是偏态的(如图8--4),如低分多高分少,为正偏态,反之则为负偏态:绝对评价的优点是评价标准比较客观,如果使用得当,可使每个被评价者都能看到自己与客观标准之间的差距,以便不断向标准靠近.另外,教学管理部门通过这种评价,可以直接鉴别各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明确今后的工作重点。它的缺点是,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容易受评价者的原有经验和主观意愿的影响,也不易分析出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
3.自身评价
这种评价既不是在被评价群体之内确立基准,也不是在群体之外确立基准,而是对被评价的个体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或者是对他的若干侧面进行比较。例如,某学生上学期的数学成绩是70分,这学期是80分,说明他的数学进步了;若该生的语文成绩两个学期都在80分以上,说明他的语文比数学要好些。如果设被评价项目的集合由Nl、N2、„Nn构成,项目中各元素的过去状态是N1、N2、„N5,那么这种评价可用图8--5表示。自身评价的优点是尊重个性特点,照顾个别差异,通过对个体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纵横比较,判断其学习的现状和趋势。但由于被评价者没经过与具有相同条件的其他学生作比较,难以判定他的实际水平和差距,激励功能不明显。因此,在实践中常需把自身评价和相对评价结合起来使用。
4.诊断性评价
这种评价也称教学前评价或前置评价。一般是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智力和体力,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摸底”,如我们在第四章中提到的预测,通过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准备状况,判断他们是否具有实现新的教学目标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使教学活动适合学生的需要和背景。教育中的“诊断”是--个范围较大的概念,除了辨认缺陷和问题,还包括对各种优点和特殊才能的识别。因此,诊断性评价的目的是设计出可以满足不同起点水平和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所需的教学方案,并分别将学生置于最有益的教学程序中。
5.形成性评价
这种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形成性评价进行得比较频繁,如--个章节或--个单元后的小测验。形成性评价--般又是绝对评价,即着重于判断前期工作的达标情况。教学设计活动中进行的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如对新的教学方案进行评价通常是在该方案的试行过程中进行的,目的是为修改该方案收集有力的数据和资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来说,重视形成性评价比重视总结性评价更有实际意义。
6.总结性评价
这种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活动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具体有如学期末或学年末各门学科的考核、考试,目的是验明学生的学业是否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总结性评价注重的是教与学的结果,借以对被评价者所取得的较大成果作出全面鉴定、区分等级和对整个教学方案的有效性作出评定。现以下表来概括教学中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三类评价的异同。
7.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这两种评价通常是根据评价内容的焦点来区分的。过程评价主要是关心和检查用于达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如何。例如,完成某一教学目标,用录像教材好还是用程序化教材好。因此,过程评价往往是在教学过程或教学设计过程进行的。它倾向于完成还需要修改的形成性评价的功能,但是也完成过程中对时间、费用、学生接受情况等方面的总结评价。成果评价或称产品评价是关心和检查计划实施后的结果或产品使用中的情况。例如,某录像教材的教学效果或某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效果。它倾向于完成总结性评价的功能,但也可提供形成性评价的信息。
8.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这两种评价是指评价分析方法的不同。定性评价是对评价作“质”的分析,是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等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评价所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思维加工。分析的结果一种是描述性材料,数量化水平较低甚至没有数量化;而另一种是与定量分析密切结合的定性分析。一般情况下定性评价不仅用于对成果或产品的评价分析,更重视对过程和相互关系的动态分析,以评价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定量评价则是从量的角度运用统计分析、多元分析等数学方法,从复杂纷乱的评价数据中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由于教学涉及人的因素、变量及其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因此为了揭示数据的特征和规律性,定量评价的方向、范围必须由定性评价来规定。可以说,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互为基础、互相补充,切不可片面强调一方面而偏废另一方。
三、教学评价的原则
为了做好各种教学评价工作,必须根据教学的规律和特点,确立一些基本的要求,作为评价的指导思想和实施准则。具体来说,教学评价应贯彻以下几条原则:
1、客观性原则
这条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从测量的标准和方法,到评价者所持的态度,特别是最终的评价结果,都应符合客观实际,不能主观臆断或掺入个人情感。因为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给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以客观的价值判断,如果缺乏客观性就会完全失去意义,还会提供虚假信息,导致错误的教学决策。贯彻客观性原则,首先应做到评价标准客观,不带随意性;其次应做到评价方法客观,不带偶然性;第三应做到评价态度客观,不带主观性。这就要求以科学可靠的评价技术为工具取得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基础,实事求是,公正严肃地进行评定。
2、整体性原则
这条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对组成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而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由于教学系统的复杂性和教学任务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质量往往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来,表现为一个由多因素组成的综合体。因此,要真实反映教学效果,必须对教学活动从整体上进行评价。贯彻整体性原则,首先要评价标准全面,尽可能包括教学目标的各项内容,防止突出一点,不及其余;其次要把握主次,区分轻重,抓住主要矛盾,在决定教学质量的主导因素和环节上花大力气;三要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使其相互参照,以求全面准确地判断评价客体的实际效果。
3.指导性原则
这条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就事论事,而应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不仅使被评价者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而且为其以后的发展指明方向。也就是说,要对评价的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从不同角度查找因果关系,确认产生的原因,并通过信息反馈,使被评价者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贯彻指导性原则,首先必须在评价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指导,不能缺乏根据地随意评论;其次要反馈及时,指导明确,切忌耽误时机和含糊其辞,使人无所适从;第三要具有启发性,留给被评价者思考和发挥的余地,不能搞行政命令。
4.科学性原则
这条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光靠经验和直觉,而要根据科学。只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才能对教学发挥指导作用。科学性不仅要求评价目标标准的科学化,而且要求评价程序和方法的科学化。贯彻科学性原则,首先要从教与学统一的角度出发,以教学目标体系为依据,确定合理统一的评价标准;其次要推广使用先进的测量手段和统计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数据和资料进行严谨的处理;第三要对评价工具进行认真的编制、预试、修订和筛选,达到一定的指标后再付诸使用。
四、评价在教学设计中的地位
依据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结果进行评价的工作由来巳久,但真正受到国际教育界应有的重视却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成立了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形成过教育评价运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把教育评价的技术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进入80年代,我国也越来越重视教育评价的研究和运用。1984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将教育评价提到全国性教育工作的议事日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教育评价工作的开展。
那么,评价在教学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又如何呢? 1.评价是教学设计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评价活动是渗透在教学设计过程之中的。由于受传统观点的影响,一般认为评价活动是独立的一个设计环节,甚至于是独立于教学设计过程之外的。这种认识现已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反对。在实际工作中,评价活动贯穿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在实施的时间上没有严格的先后次序。例如,分析学习需要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内部需要或外部需要进行评价的过程;又如,在分析教学内容的设计环节中,在对学习任务进行了选择、组织和分类之后,紧接着最好对它进行一次初步评价;再如,当建立起教学目标体系后,往往应该马上进行目标价值的判断,使之能够成为以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科学基准。由此可见,教学评价实施的次数和次序是由评价对象的要求而定的,是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密切联系的。当然,在按一定程序完成各个设计环节之后,对其成果进行集中的整体的评价,更是十分必要的。也正因为如此,一般教学设计模式都把评价作为设计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顺理成章的。
2.评价使教学设计及其成果更趋有效
评价活动可以为教学设计者提供决策信息。决策过程按性质又可分为两种:--种是初始决策过程,如依据人、物(学习资源)、费用、社会需求等信息,制订教学设计计划的过程;另一种是优化决策过程,如依据有关专家和领导的意见,对初步制订的教学设计计划进行修改完善的过程。就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程度而言,每次评价活动都把教学设计方案或教学成果提高到更高的价值层次,使其逼近教学设计活动的价值基准。可以说,没有评价环节,教学设计过程就会缺少一种重要的内部动力,教学设计成果也难以达到真正完美。
3.评价能调节教学设计人员的心理因素
教学设计是--项富有创造性和改革思想的实践活动,要使教学设计人员富有成效地从事工作,必须对他们的心理进行调控,激发其创造的欲望和改革的动机。教学设计的评价环节是对设计有的关于工作成果的价值观念进行认同的重要措施,评价活动表明自己的价值观念被认同的信息,是对他们最直接、最有力的奖赏,能使其在心理上获得成功感和满足的体验。没有评价的教学设计,其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得不到及时认同,必将大大削弱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原则
一、完整性和规范性
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成果至少有两部分内容:一份规范的教学设计方案,一份媒体素材清单及多媒体资源。
一份规范的教学设计方案必须体现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所有必需的环节应明确写出,而且要前后一致,是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堆砌。
1、教学目标阐述:确定的教学目标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不仅反映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而且能体现不同学习者之间的差异:目标的阐述清晰、具体、不空洞,不仅符合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而且便于教学中进行形成性评价。
2、学习者特征分析:从认知特征、起点水平和情感态度准备情况以及信息技术技能等方面详细、明确地列出学习者的特征。
3、教学策略选择与活动设计:多种教学策略综合运用,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教学策略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能够成功实现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和策略一致,符合学习者的特征,教学活动做到形式和内容统一,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活动要求表述清楚。
4、教学资源和工具设计:综合多种媒体的优势,信息技术的运用有效;资源能促进教和学,发挥必需的作用。
5、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思路清晰、结构合理;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重视新知识的运用;教学时间分配合理,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有层次性,能够体现学生的发展过程。
6、学习评价和反馈设计: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和标准;有合理的习题练习,练习的内容、次数比较合理、有层次性、既能落实双基要求,又能注重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可实施性
评价一个教学设计成果的优劣,还应从时间、环境、师生条件等方面来考虑其是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三、创新性
既能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法上有创新纪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现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的有效应用。
四、媒体资源的支持性
第三篇:谈一谈教学评价的功能
教学评价的功能有:
1、诊断功能
评价是对教学结果及其成因的分析过程,借此可以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成效和缺陷、矛盾和问题。全面的评价工作不仅能估计学生的成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能解释成绩不良的原因,如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中哪方面的因素是主要的,就学生个人来说,主要是由于智力因素,还是学习动机等其它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教学评价如同体格检查,是对教学现状进行—次严谨的科学诊断,以便为教学的决策或改进指明方向。
2、激励功能
评价对教学过程有监督和控制作用,对教师和学生则是一种促进和强化。通过评价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经验和研究都表明,在—定限度内,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这是因为较高的评价能给教师、学生以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鼓舞,可激发他们向更高目标努力的积极性;即使评价较低,也能催人深思,激起师生奋进的情绪,起到推动和督促作用。
3.调控功能
评价的结果必然是一种反馈信息,这种信息可以使教师及时知道自己的教学情况,也可以使学生得到学习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从而为师生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供客观依据。(本网)教师据此修订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指导;学生据此变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教学评价有利于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随时得到反馈调节的可控系统,使教学效果越来越接近预期的目标。
4.教学功能
评价本身也是一种数学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长进,甚至产生飞跃。如测验就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经验,它要求学生事先对教材进行复习,巩固和整合已学到的知识技能,事后对试题进行分析,又可以确认、澄清和纠正—些观念。另外,教师可以在估计学生水平的前提下,将有关学习内容用测试题形式呈现,使题目包含某些有意义的启示,让学生自己探索、领悟,获得学习经验或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
5.导向功能
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而教学评价是检测教学目标的实现成效,并做出相应价值判断以求改进的一种工作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评价也体现着“指挥棒”作用。通过持续的教学评价,可使教学活动的过程朝着特定的教学目标迈进。
第四篇:学生评价的功能
学生的评价功能
学生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发展与行为变化做出优劣判断的过程。学生评价的功能有如下几点:
第一,诊断—确定学生已经具备的学习基础。是指教师和学生对上课的准备情况进行检查。它要求教师在新学期开始、新单元和每次课的课前准备中,都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等进行全面了解,充分估计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
第二,引导—指明学生课业学习的努力方向。它是指学生评价对实际的教育活动和学生的学习具有定向引导作用,能引导学生向预定目标前进。
反馈——报告学生学习成就的真实情况。是课堂学生评价的重要一环,良好的反馈能够促进学生反思,不良的反馈会带来迷茫。原则一致:促进学生对现状反思,规划未来。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教师或者其他评价者应该清楚地阐明评价的规范及评分标准等。其次,指导学生既要和他人比,更重要的是和自己比,看自己的进步情况。只要比过去有进步,就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从鼓励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最后,教师注意教学的细节中暗示性评价的积极作用,如教师的一个表情,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例子:你是一个语言积累很丰富的孩子,在古诗这个方面尤为突出,每个老师和同学都为你这个方面的才能而赞叹不已。这种积累对于你学习语文、数学很有帮助。你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以及朗读能力都很强。你还是一个待人宽厚的孩子,两次同学不小心碰坏了你的眼镜,你都原谅了别人,从不计较。你又是一个爱锻炼、会锻炼、又带动全班同学参加锻炼的孩子。希望你像带动全班同学锻炼那样,做一个班集体中的带头人。这是一个针对特别学生的特别的反馈。这个教师以有感情的笔触,表达了对这位学生的诚挚的欣赏,同时还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学生看到教师的这个反馈后,肯定大受鼓舞。
激励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指合理有效地开展学生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从而调动他们的潜能,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多元化学生评价认为评价应当成为激发学生动机的源泉。当学生的进步、成就和成绩得到肯定和认可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强化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当学习的困难、问题和不足被发现和确认时,鼓励学生吸取教训,减少和控制失误,弱化或消除错误的学习态度和方法,避免重蹈覆辙。
调节——协助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师决策。调节功能是指对评价对象的教育教学或学习等活动进行调节的功效和能力。这种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评价者为被评价者调节目标及进程。例如,通过评价,评价者认为被评价者已达到目标并能达到更高目标时,就会将目标调高,将进程相对调快;认为被评价者几乎没有可能达到目标时,就会将目标调低,将进程相对调慢,使之符合被评价者的实际。二是被评价者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长短、功过,明确努力方向及改进措施,以实现自我调节。
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人格发展就是学生在情感、意志、智力等方面完全发展。评价本身所具有的影响评价对象的思想、品质、思维的功效和能力。评价目标系统体现着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方针和价值取向,评价都要以此为基准,评价对象在评价过程中必然受其熏陶和影响。现代教育评价重视发挥评价对象的主体作用,重视他评语自评相结合,注重自我调节的过程发展,评价对象在评价过程中,按照评价目标体系,评价对象及时看到成绩,受到激励和鼓舞,找到差距,及时改进和提高,有利于促进评价对象的自我认识、自我改进、自我提高、自我完善。
体育课上的伙伴互评。伙伴互评是指完成某一项活动之后,在同学之间进行的交流和相互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积极态度、合作精神、任务意识、求异思维、对集体任务完成的贡献大小等。可以小组组织,组内同学共同参与。老师先辅导,然后逐渐引导小组独立完成。事实上小学生非常重视同伴对自己的评价。同伴评价后,如果他在某一项只得一颗星,他会争辩为什么,大家解释后他或者心悦诚服,或者有所保留,但他今后~定会注意这一点。其实学生在给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时,这些条目已经被人认同,他也会照着这些条目在平日里要求自己,而这个要求恰恰来自学生内部。
第五篇:自我评价脏腑功能
依据感觉自我评价脏腑功能
脏腑功能是否正常,是看一个人是否健康、以及预防身体病变的核心指标。现在检查脏腑功能,主要依靠各种医疗设备,古人恐怕只能依靠自己的感觉了。然而这种感觉并不是对脏腑的直接感觉,而是感觉脏腑功能的整体效应。也就是说,脏腑功能好坏,都会产生对应的整体效应,我们每时每刻都可以对这种效应进行感觉。尤其依据中医理论,掌握正确方法,依据对脏腑功能效应的感觉,对判断自身健康与否,还是很有价值的,对防病治病仍然意义非凡。而且简单易行。依据对临床经验的研究,总结出以下10项感觉指标,准确适用。
1、睡眠好
入睡快、睡得实、睡醒后神清气爽。
2、情绪稳
没有心烦易怒倾向。
3、面光润
脸面颜色正(黑、白、黄)、重要的是有光泽、肤色温润。
4、脉项齐
寸关尺不缺位,即自己摸摸脉,都能摸到脉搏;不光有脉搏跳动,而且跳动整齐。
5、心气顺
呼吸顺畅,气不短、不急、不闷;呼吸时,心脏区域没有异常感觉。
6、腰背直
站起时,腰背自然舒展,没有酸麻肿胀僵的感觉。
7、步态稳
走路步伐稳健,不会平地摔跤。
8、食欲强
按日常饮食习惯,临近饭时,自然出现饥饿感;看见饭菜亲切、想吃。
9、二便通
大小便排便顺畅,无障碍、无疼痛感;颜色正常,大便成形。
10、体态正
目前衡量人体胖瘦已经有科学的量化指标,叫体重指数,即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体重指数=体重(千克)/ 身高(米)2
体重指数:
低于18.5 过消瘦
20-25适中
25-30超重
30-35肥胖
超过35.0 超肥胖
以上十项指标,如果出现正向感觉,说明自己的脏腑功能正常,即便有点问题,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相反,如果出现反向感觉,就说明某项脏腑功能出现问题,长久不调理,就一定会导致相应的病变。比如肥胖超过半年,就可能出现血脂高、脂肪肝,继而出现高血压以致糖尿病、心脑血管问题等疾病。
事实还告诉我们:说糖尿病初期没有症状,无法感觉到糖尿病发生。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首先,糖尿病最初无症状,指的是感觉不到糖尿病本身的症状,等感觉到“三多一少”的时候,就已经得上了,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但是,在得上糖尿病之前,完全可以感觉到非糖尿病症状,即长期脾虚,消化不良;或情绪压抑,睡眠失调等容易导致糖尿病病变的症状,这是肝、脾、肾功能失调的症状感觉,如果及时发现、及时调理,就能避免糖尿病发生。其它病变也是如此。问题是人们往往忽视脏腑的功能失调,认为那不是病。可是祖先早就告诉我们,那不叫病,那叫疾,疾为病之初,病为疾之末。也可以说“疾为小病,病为大疾”。今天疾与病不分了,所以人们就很容易忽视了脏腑的功能异常。其实任何一种病变,都是从脏腑功能失调开始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感知脏腑功能效应,是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是自我评价脏腑功能的重要根据,更是个性化养生的核心内容。养生需慢走,健康要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