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重 克和千克的认识

时间:2019-05-12 16:47: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多重 克和千克的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多重 克和千克的认识》。

第一篇:有多重 克和千克的认识

有多重

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也是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教学设计理念】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教学方法】

一、要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在备课时,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找准“知识的最近生长区”,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本节课我先出示教师购物中的一些物品,让学生学会找这些商品的共同之处,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这一知识其实就存在生活当中,为学生学习数学建立信心。

二、通过多种活动感受1千克和1克。

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所列举的例子都是学生经常能接触到或看到的。课前准备了充分的教具、学具和实物,调动多种感官协作学习。教学中我采取了多种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千克的观念:

1、通过掂一掂的活动让每位学生都亲身体验1克和1千克有多重。

2、给学生提供实际测量物品的机会。如问:我要知道一个书包有多重怎么办呢?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让学生说说你认识哪些秤,再通过课件演示介绍秤的演变过程及认识盘秤的使用方法。再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称出1千克食盐。

3、通过估一估的活动让学生对1千克有更深一步的体验。通过先掂一掂手中的一包大米或二块肥皂让学生先估一做,看看它是比1千克重还是比1千克轻,还是同样重。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让学生在修正的过程逐步建立质量单位与具体实物的关系。

4、运用对比的方法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如一手掂两袋食盐,一手掂1个2分硬币,这样通过比较,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轻重”形成较鲜明的表象,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关系。【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会认读秤上的质量,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能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教学重、难点】: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准备】: 一个盘秤,一台天平,每人二包500克的食盐,每人一个2分的硬币,书包,10筒2分的硬币,每个小组一个盘秤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都有到超市购物的经验吗?(生:有)老师昨天也去了一趟超市买回这些物体(课件出示),我发现在在它们包装袋上都有这样的标识(课件出示),你们知道它们表示什么?(可能会说:物体有多重)、师:它们都是以什么作单位?(克和千克)

师:表示物体有多重,在国际上通用的克和千克。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位新朋友。(板书课题)千克用字母Kg表示,克用字母g表示。

二、新授

1、认识1千克。(1)感知1千克。

师:1千克有多重呢?想体验吗?2包这样的盐就重1千克。(2)掂一掂

你们想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吗?全体起立,请每同学们把盐放在手上,象老师这样掂一掂,右手掂完可以换另一只手,为了静静地感受1千克有多重,我们可以闭上眼睛来试试。开始吧。(3)说一说生活中1千克的物品。

师:想想在生活中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有什么?(4)估一估

师:现在每位组长都有一包大米和一包绿豆,请每位同学选择物品进行估一估,看看它是比1千克轻还是比1千克重,还是和1千克同样重。学生操作,师相应验证(5)认识秤

师:老师想知道这个书包有多重?怎么办?(生可能会:用秤称一下)师:你们知道生活中有些什么秤吗?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生活中常用到的几种秤。

今天我们来学习用盘秤来称物品的重量,这个盘秤有些什么?

看这儿这个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用千克作单位的)称量物体时,当指针指到称面上的刻度“1”时,就表示该物体重1千克,指针指到数字2就表示几千克。(课件演示)(6)秤一秤

师:你们想试试吗?请每位组长拿好2包盐放在盘秤上,看看指针指向几,说明该物体重多少千克?(7)估一估

师:我们先请一位同学来估一估这个书包大约有多少千克? 实际秤出书包的质量。

2、认识1克(1)导入1克

师:刚才大家称了书包的重,这是1枚2分硬币,现在把它放进盘秤中,称称有多重。(停顿一会)把一个2分硬硬币放在盆秤去称,你们看出了指针变化吗?为什么? 师:怎样才能知道它有多重?(可能说用天平)师:对,我们要用更精密的仪器——天平来称量。同学们,这是一台调好的天平,这是一个10克的法码,老师现在就用这个法码来称。(老师演示操作方法)

称10个2分硬币的重刚好是10克,那说明一个2分硬币的重大约是几克?(生:1克)

师:对!1枚2分硬币重1克,也可以用英文字母g表示。因此1克就是1g,4g就是……?(4克)(2)感受1克

请每位同学拿出课前准备好的2分硬币,放在手上,闭上眼睛,静静地掂一掂,把一克的感觉记在心理。现把1千克的食盐和1克的硬币分别放在两只手上,掂一掂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对,所以平时我们在称较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3)找一找

现在找一找身边哪些物品的重大约是1克的?

(课件出示:1只蜗牛、1粒花生米、55粒米重约1克)

3、探索克与千克的关系

大家了解了1克有多重,你们知道2克有多重吗?10个2分硬币有多重?50个呢?

师:老师这里有1筒2分硬币一共100个,你们说说这筒2分硬币重大约是多少克?这样的2筒呢? 生:……

师:现在这两筒硬币放在盆秤上去称,指针有没有指“1千克”,估测一下,大约要几筒这样的2分硬币? 生:10筒

师:我们来验证一下。

师:现在盆秤上的指针指到了“1”,说明这样的10筒2分硬重就是多少?(1千克,板书)那以克为单位就是多少克?(板书1000克)

生:这是因为1个2分硬币重约1克,1000个重约1000克。

师:从中我们明白了1千克里有几个1克?这说明1千克和1000克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生说师板书)读一读:1千克=1000克

4、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书上85页的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内容,请大家读一读85页至86页的内容,把你认为重要的内容用笔划下来。

三、巩固练习

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1、下面这些秤上的数据你会读吗?

课件出示:书88页练习十八第1题(说说下面的物品各重多少克?)让学生说出你是怎么读的(先看单位是克,再看指针指到多少就是多少克)

2、你知道他们的体重吗?独立完成书88页练习十八第2题

3、填单位:书89页练习十八第4题

4、关于信的练习

师:小马虎向爷爷写了一封信,爷爷收看了这封信后笑的都直不起腰来了,我们也来看一看,读一读。出示信的内容: 亲爱的爷爷:

你好!我现在改掉挑食的坏毛病了,身体长得比以前好多了,体重已达26克,每天早上能吃掉30千克的鸡蛋2个,200千克的牛奶,中午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能把将近500克的米饭吃光,还有1克的蔬菜。每天还坚持锻炼身体。

孙子:小马虎 读完后师问:同学们你们笑什么啊?谁能帮助小马虎改一改。

第二篇: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有多重》——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

千克、克的认识(第五册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难点: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具准备:课件、台秤、天平、称的物品(盐两包、蜜枣一包、五个共约重一千克的苹果、李子一个、学生奶五瓶、一角硬币一个、一瓶500ml的水、铅笔一枝、《新华字典》一本、花生米约50颗,鸡蛋一个)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口算1010 10100 5200 100010 1000

5二、导入: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着一包蜜枣和一包盐,哪一样重一些?

1、猜一猜;

2、掂一掂再猜。(让学生初步感受物体的质量有轻有重)那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两个物体到底有多重呢?明确:可以用秤来称,也可以看物体包装袋上的净重量。

三、介绍秤和常用的质量单位:同学们说一说,你曾经见过哪些秤?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先让学生说,再投影。(台秤、电子秤、天平、磅秤、弹簧秤、杆秤等)明确:在生活中,称一般的物体有多重,我们常用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作单位。(板书课题:千克和克)

四、掂一掂,认识千克

1、掂一掂两包盐。

2、你知道有多重吗?我们来称一称。(放在台秤上)你会看吗?指针指着数字1表示什么?单位呢?(表盘上标着:kg)明确:两包盐约重1千克,千克国际上用kg表示。

3、再次掂两包盐,感受1千克,边掂边说两包盐重1千克。

五、再次感受1千克。

1、你估计1千克有几个苹果?

2、掂一掂,比较这一袋苹果(5个)和刚才的两包盐,谁重?先猜再称。明确:通常这么大的苹果,5个大约1千克。

3、如果是李子呢?一个李子比一个苹果重还是比苹果轻?猜一猜1千克有多少个李子?(要求作出合理的猜测,即要有根据)明确:一个李子比一苹果轻,因此一千克的李子数量比5个苹果多。

4、找一找,1千克有哪些物体?例如:两包盐、五个苹果、五瓶学生奶、两瓶水等等。

5、思考题: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明确:质量都是1千克,所以是一样重。

六、认识克

1、那老师现在称一下一枚一角的硬币(放在台秤上)。咦,怎么没台秤反应?(太轻了)用什么秤?明确:天平。看天平的方法:当指针指着中间红色的刻度,就说明两边平衡了。

2、那我把硬币放在左边,右边放砝码,因为怕砝码被氧化,我们要求用小镊子夹(说明用天平的方法)那我们挑砝码时该挑大的还是小的?(小的)根据一角硬币的重量,选择适当的砝码。(教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选择)

3、放最小的10g砝码也太重了,怎么办?用游标。(指导如何看游标)明确:约重1克。

4、表示比1千克轻得多的物体,我们常用克作单位,国际上用g表示。1千克的物体和1克的物体质量差距甚大。

5、认识千克和克的关系:那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回头看两包盐重多少?(1千克)那我们再来看看一包盐的净重量500g,那也就是说:500+500=1000(g)1000g=1kg刚才我们称了大约5个苹果1000克,那一个苹果有多重?你是怎么想的?明确:1kg =1000g,10005=200(g)。同理,一瓶学生奶也约重200g。

七、分小组动手操作:先掂一掂,作出合理的估计,再称一称。(填表格)强调:填好单位!

第三篇:认识克和千克

《认识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第83—85页

教学分析:千克和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质量单位。在教学时,注意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给学生测量实际物体的机会,在教学设计中通过猜一猜、掂一掂、比一比、拎一拎、称一称等实际活动,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强调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建立1千克和1克的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并让学生在估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结果。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过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

2.掌握用秤称物品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3.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1克和1千克

教学难点: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表示物体的轻重。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台称、几个一千克的物体。

(学生)四人一组。每组50枚硬币,500克的精盐两袋,5—7个雪梨,1架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1架以克为单位的台秤,100克的小食品(豌豆脆),3种大小不同的糖果各1千克。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出课题

1.玩过跷跷板吗?如果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玩,你认为我们的位置怎样?为什么呢?

2.老师和小朋友有轻有重,物品也有轻有重。一袋精盐和一袋豌豆脆那个重呢?

(一手托精盐一手托豌豆脆,掂一掂,把你的感受说出来)

3.我们身边的物体都有质量,要想准确地知道他们的质量是多少,怎么办? 4.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课件出示各种秤并简单介绍)

5.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就要表示出来,你知道生活中的质量单位吗?(引出课题:千克和克,并用字母表示)

二、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

三、自主探索

(一)充分感知1千克 1.教给工具:

认识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教给学生使用方法。2.感知1千克

掂一掂——给学生两袋精盐,在手上掂一掂。

称一称——让学生称两袋精盐的质量,认真观察指针变化,记住他们的质量。3.理解1千克

(1)提出活动要求:估计1千克雪梨有几个;用台秤称出1千克雪梨,装在袋子里;拎一拎,感受一下,再数一数有多少个。(2)组织学生活动(3)汇报活动过程 4.这些物品是1千克吗?

(6个西红柿,一个文具盒,一盒粉笔„„)5.感受几千克

拎一拎自己的书包,大约是几千克?再称一称,是几千克?

(二)充分感知1克 1.教给工具

认识以克为单位的台秤,教给学生使用方法。2.感知1克

让学生把一枚二分硬币放在手上,闭上眼睛轻轻的掂一掂,说说有什么感觉; 让学生称一枚二分硬币,观察指针变化;(没什么变化,为什么?)让学生秤50枚硬币,观察指针有什么变化?(50克)问学生1枚硬币多少克?(1克)3.感受几克

先掂一掂一个作业本,估计有几克,再称一称。

(三)明确千克和克的关系

1.一手托两袋盐,一手托一枚二分硬币,掂一掂,感受一下。2.掂一掂,猜一猜,一袋豌豆脆有多重。称一称(100克)

3.把十袋豌豆脆放在袋子算一算有多少克?(1000克)放在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称一称多少千克。(1千克)你知道1千克里有多少克吗?(板书 1千克=1000克 1000克=1千克)4.读一读

5.4个雪梨大约是1千克,那么多少块糖果是1千克呢? 放在称上称一称、估一估、数一数。

6.质疑:为什么有的同学说1千克糖果有120块,有的同学说1千克糖果有80块呢?

(四)专项训练:练一练1、2题

四、综合训练

1.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1)一块橡皮约重20()(2)一个足球约重1()2.改错:乐乐的数学日记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我真高兴,早早地起床,我拿着重100千克的牙刷开始刷牙,我又接了2千克的水洗脸。妈妈已经为我准备了250克重的牛奶和一个重150千克的汉堡包,我快速地吃完饭,拿上重1克的书包去上学。在上学路上,我遇到我们班的“大块头”,他体重有50多克呢!

五、小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六、授后反思:

《克和千克》的教学看似简单,其实难以把握,主要是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经验告诉我,孩子接受知识必须是一个过程,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感性到理性,这个过程是必须的经历,而不能由老师来代替。因此我在设计克和千克的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多方位体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用活教材,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诱发学习动机

教材所呈现的学习知识是静态的,它所创设的情景不一定就是最适合本地的学生。在备课时,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原有水平,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问题情景,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知识生长点”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快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进入参与学习的状态。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已建立的质量观念,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掂一掂、比一比、拎一拎、称一称等实际活动,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使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学习。这样安排,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知识来源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情感,唤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在“学中做 做中学”,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建立1千克和1克的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并让学生在估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结果。

二、教学设计落点是“体验”数学

课程标准中关于这部分知识的目标是: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并认识克和千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但单凭他们课前的认识,是远不能成功的建立实际的质量观的。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要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过程,进而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围绕这一目标我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怎样才算是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如何实现让学生了解“轻的物体用克做单位,重的物体用千克做单位”的教学目标?显然,只有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和感知中才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感受。正如俗语所说“我听到过,过眼云烟;我看到过,历历在目;我做到过,铭记在心;我体验过,沦肌浃髓”。因此,最终把可以说,体验克和千克,在体验中建立具体的质量单位的活动,贯穿了整节课。学生亲自操作,在掂一掂、估一估活动中,建构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整节课呈现出“掂一掂——再根据经验估一估”的教学思路,努力演绎了“知识在于建构”的理念。教学设计的落脚点定在“体验”。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以“体验”为学习形式贯穿始终。但什么是体验?究竟怎样体验?学生是否体验到了?体验到了什么?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教学中学生的想法,学生的反映——因势利导,潜移默化才是老师设计和引导的精髓。而且在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出现了不明确,没能处理好,用语出现了不准确。

第四篇:吨克千克认识

课题: 认识吨 教案序号:2 课型:新授 教学时间:2014.9.3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吨。

2.知道吨与克、千克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初步感受1吨有多重。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教具与学具准备:

袋装大米 板书设计 : 认识吨(t)1吨=1000千克

教法与学法设计 : 在千克、克的基础上,由学生对质量单位应填什么的置疑,引出吨的学习。通过由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方法,结合同学的体

重让学生感知吨有多重,从而认识吨。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

1.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

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2.填空。

1千克=()克 3千克=()克 1000克=()千克

5000克=()千克

思考交流 口头解答

【设计意图】:

这是本节课所创设的第三个情境,也是对教材原有情境的延

伸。

二、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筐苹果约重25()小兰体重约20()

一个鸡蛋约重50()

一条鲸鱼体重约34()2.师:鲸鱼的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

题:吨的认识)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三、自主探索 研究问题 1.教学吨的认识 提问: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呢?

引导:假设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个同学体重共多少

千克?

40个同学的体重多少千克?(可找几个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让

每个同学都背一背,实际感受一下)像这样40个同学的体重约是 1000千克,也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提问: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吨?一桶油重100 千克,几桶油重1吨?

教师小结:40个同学的体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

大约都是1吨。

出示书上例题的图片,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设计意图】:

备好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用好教材的练习题。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出示: 3吨=()千克

8000千克=()吨 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强调: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

就是3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8000 千 克里有8个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 各小组汇报课

课前所 做的实践活动情况,如: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跟 父母一起去 商店买5千克的粮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体会其重量.学 生 汇报时,教师及时板书有关数量(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吨就 是„„的重量”。

举例: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练习质疑① 3吨=()千克 5000千克=()吨② 一只大象体重6 吨,是()千克

四、巩固与反思

1.日常生活中计量哪些东西的重量 用吨作单位?写

出几种来。

2.2吨=()千克 5千克=()克 7000千克=()

9000克=()千克

3.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吨? 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设计意图】:

通过本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达到对学过的知识

查漏补缺与再现,并体现算法多样化,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五、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自由交流

六、作业设计 课外小调查:调查常见物品的质量 教学反思:

吨作为一个质量单位对学生而言非常的陌生,他们没有感性的认识,只知道表示很重很重的物品时可以用吨来表示。教学时

借助一袋大米来学生来搬一搬,亲身感受25千克有多重,以此帮

助学生感知一吨的重量。

第五篇:克和千克的认识

克和千克的认识 上马台第二小学

教学内容:

课本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

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践调查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等学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克。

3、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5、)板书: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 1000克=1千克 齐读:1000克=1千克

三、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

2、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

3、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4、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下载有多重 克和千克的认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多重 克和千克的认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克和千克的认识

    克和千克的认识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

    认识千克和克.反思

    《认识千克和克》这一单元知识点简单,大多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动手操作中。三年级的孩子,还处在好玩好动的时期,在课上有实践操作的经历,自然是十分开心的。纵观这一单元的教......

    03有多重千克的初步认识参考教案三

    千克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 千克的重量观念。 2.认识常用的秤,了解称东西的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

    克千克认识教学反思[精选合集]

    《克千克认识》教学反思 “克与千克”是学生第一次认识质量单位,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碰到克与千克单位,但对于学生来说,在脑子里并没有形成1克和1千克的概念。因此,本节......

    克、千克、吨的认识

    克、千克、吨的认识 姓名 成绩 1、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袋大米重25()一袋食盐重500() 一袋饼干重250() 一艘轮船重2000( )一粒花生米重1() 一包奶粉的重量约是484( 2、火眼金睛辨对错......

    克与千克的认识

    《克与千克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 大地小学——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

    克、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可与千克,初步建立1克与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

    克与千克的认识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案例(少教多学) 一、设计思想 《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1课时。 “数学课程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