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冀教版三年级下册)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冀教版三
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经历由生活经验到认识分数的过程。
2、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3、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教具准备;每生准备几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提出观察教材中的情境图讲故事的要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看图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与动物交朋友的情感。
二、新授:
1、指定学生将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将故事编完整。然后老师指出生活中的“一半”也可以说是二分之一。
2、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的事物。如,半块月饼,半个西瓜,半个馒头等。
三、做一做: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每个学生都动手折一折,涂一涂。
1、提出(1)题的要求,先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充分交流个性化做法。可让学生讨论一下涂色部分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最后说明,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二分之一,并板书。
2、教师提出(2)题的要求,让学生进行操作,并交流。重点指导1/3的写法和读法。
3、教师提出(3)题的要求,在操作和交流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试着读写1/4。
学生如果出现与教材不同的分法,只要正确就应给予肯定。四:试一试:
是前面数学活动的继续,鼓励学生做出更多的分法,读、写出相应的分数。
五、议一议:这两个问题是对分数意义的具体理解,可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再进行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第二个问题鼓励学生举出具体事例进行说明。
六、练一练:第一题,重点让学生回答“为什么”。第二、三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评判。
七:小结: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认识简单分数的过程。
2、初步认识分数,了解几分之几表示的意义,认识分母、分子和分数线。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习分数的兴趣。教具准备;每生准备几张圆形纸。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提出观察教材中的(1)题中的两个示意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是平均分,哪个不是平均分。指出哪部分表示这个圆的1/2。
二、新授:
1、提出(2)题中的活动要求并呈现示意图。师生一起边涂色边读、写分数。重点让学生理解2份是这个圆的三分之二,2/3里面有2个1/3。
2、提出(3)题中的活动要求,教学仿照(2)进行,也可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分、涂色,读写分数。
三、议 一议:
先在小组内进行,给每名学生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再进行全班讨论。四:认识分数:
教师说明什么是分数。以3/4为例,介绍3是分子,4是分母,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然后写出一个分数,让学生说出这个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五、试一试:交流时,给学生表达个性化结果的机会,以便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六、练一练:第一、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评判。第三题,完成书上的问题后,再让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如,每人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两人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
六、知识窗:介绍有关分数的知识。七:小结: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等数学活动中,经历比较两个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
2、会比较同分子或同分母(分母小于10)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愿意与同伴交流,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具准备;每生准备几张圆形纸和正方形纸。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
1、提出操作要求。让学生拿出准备好圆形纸(每生一张,两人合作,一人将圆平均分成两份,一人将圆平均分成三份),然后按要求涂色。
2、交流涂色的结果。讨论“哪个面积大”。教材只给出了两种比较的思路和方法,如把两个涂色部分叠在一起比。教师要对学生个性化的比较方法给予肯定。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对同一个圆,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反过来,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大。
3、用符号表示两个分数的大小。
三、比一比:
1、让学生独立观察图,并在○中填上大于号或小于号。
2、让学生交流是怎样比较的。
注意:这里只是直观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不总结比较的方法。
四、练一练:
第一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二题,因为没有图示,所以比较起来稍有难度。师生可共同完成两道题,再让学生自主做,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第三题,不做统一要求,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五、问题讨论:这是两组典型的用分数表示生活中事物的素材。要让学生仔细观察每幅图中杯子的大小和盛饮料的多少,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六:小结: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的过程。
2、会计算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
3、在自主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
1、填符号、写算式。师出示小黑板,呈现(1)组图,先分别用数表示两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再提出在○中填上合适符号的要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如:两个图形一样大,两个1/2合起来等于1。接着在○里填“=”。
2、在前面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写出加法算式。接着鼓励学生:你能写出一个减法算式吗?在学生交流写出的减法算式时,重点了解学生是怎样想的。
3、(2)组图可仿照上面进行。
三、看图列式计算:
1、让学生独立观察图,说一说图表示的意思。
2、鼓励学生写出加法算式,并计算。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思路。
3、看图写减法算式,仿照上述过程进行。
教材只呈现了1-1/3=2/3的算式思路,教学时,还应启发学生写出1-2/3=1/3。
四、练一练: 第一、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第三题,先鼓励每个学生都讲一讲图中的故事,并提出自己想到的问题,再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如,4/4=1,1-1/4=3/4,1-2/4=2/4等。
五、小结: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第二篇:冀教版 三年级下册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定州市北高蓬小学 张二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经历由生活经验到认识分数的过程。
2.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3.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师生每人准备几张长方形、正方形纸。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把三幅图的情境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同学听。
2、结合讲故事,教师指出生活中常说的“一半”也可以说是二分之一。
3、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的事物。(如半块月饼,半个西瓜,半个馒头等)
二、新课:
(一)做一做
1、提出要求:拿一张长方形的纸,把它平均分成2份,并把其中的一份涂色。先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充分交流个性化做法。
讨论:涂色部分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说明:涂色部分表示这张纸的二分之一。(板书
1)
22、提出要求: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3份,并把其中的一份涂色。让学生进行操作,并交流。
1重点指导学生的写法和读法(三分之一)。
31(学生会想到的分法,估计会出现不是“平均分”的折法,借此机会强调“平均分”。)
3、提出要求: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并把其中的一份涂色。在操作和交流的1基础上,试着读写。
4(二)试一试
提出问题: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5份、6份„„把其中的1分用数表示出来。鼓励学生做出更多的分法,读、写出相应的分数。
(三)议一议
1、提出问题,让学生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2、问题(1)教师引导学生规范用语:“把1个物体平均分成的总份数。”
问题(2)可鼓励学生举出具体的事例进行说明。(如举折纸的例子)
三、巩固练习
第1题,重点让学生回答“为什么”。
第2、3题,让学生把答案写在书上。集中交流。第4题,指名读。
四、小结
教师:你本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回答问题。
五、作业
1、搜集日常生活中的分数
2、基础功训练
第三篇:冀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王集完全小学
王玉宏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关于数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分数,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中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的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情感与态度: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起分数的概念,会读写分数。
教学难点:能够借助具体的实例说一说分数的意义。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圆、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各1张,尺子、彩色笔。
六、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师:两只兔子一起寻找食物,第一天找到4个苹果,每只兔子分几个?
师:第二天找到2个苹果,每只兔子分几个??
师:每人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分法就叫什么?(生:平均分)
(复习旧知识,引出平均分的概念,因为这是分数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师:第三天找到1个苹果,每只兔子分多少苹果呢?(一半)师: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
生:不能。
师:这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个数就是分数。
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这个环节,在学生理解了平均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了一半,通过质疑,学生发现一半不能用自己学过的数字来表示,自然产生了对新知识探索欲望)
(二)探究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二分之一
(1)感知认识
师:课件出示“分苹果”情景图。
师:把这个苹果(课件出示)分给两只小兔子,怎样分才是最合理、最公平的?(两份一样多)
师:请同学们看课件应该怎样分?(课件演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你们看它们的大小怎么样?(完全一样),这说明这个苹果是怎么分的? 师: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整个苹果的多少?(整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这个环节用课件直观演示的方法让学生感知二分之一产生的过程,并明确一个单位1内有两个二分之一)
1(3)指导读写 :
21(4)进一步理解的含义
21(出示表示的圆片)师:看着这个图片,谁能再说一遍
2生:(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设计这个环节,是为了板书的需要,为认读作铺垫)。
1,然后展示不同的折法。21表示?为什么?(巩固学生2(5)折出一个长方形的(5)出示9个图形让学生观察哪个图形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的认识)2对(设计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明白不仅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1,圆、长2方形、正方形等等,只要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认识
411(1)、由法国国旗联想到,过渡到。
34(2)、折出一个正方形的1,然后展示不同的折法。4(3)、练习:用分数表示个图形的涂色部分
(本环节四道练习题紧紧围绕本课的重难点,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
(三)回忆总结,内化提高
1、谈今天的收获
2、尝试把一个圆形纸平均分成5份、6份„甚至更多的份,又该怎样表示它其
中的一份呢?
(这个环节让学生动手折并想象五分之一,六分之一的产生,是想让学生把对分数的理解从直观感知过度到形象思维上来,能以此类推,巩固理解什么是几分之一。)
七、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 分子 写法:先写分数线
—„„分数线 再写分母 „„ 分母 最后写分子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本节课板书设计采用直观教学法,1。直观形象的展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2 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
第四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冀教版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教案
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
年级/班级
日期
课题
几分之一
知识类型
执教
设计时段
新授
教材简析
课标
要求
能结合具体情境,借助实物、图形初步认识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理解分数所表达的意义。
单元
目标
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初步认识分数单位,能正确读写分数。
学情分析
(根据教材内容和班级学生的学情确定“应该怎么教”)
三年级的学生在第一学期的转变磨合中,初步已经进入了中高年级的学习状态,数学语言表达也比较规范,有一定的小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因此几分之一的认识,可以借助实物操作,同桌讨论,小组探究等方式来学习,通过切实的操作,体会分数的产生,进而体会数的发展源于生活、生产实际的需要。
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实物、图形的等分活动,感悟分数产生及其意义,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认识分数单位;
2、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能正确的读写分数。
3、通过具体情境知道分数的产生源于生活、生产实际的需要,进而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数学文化,感知数学是有用的,有趣的,同时体会分享的快乐。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的基本属性。
育美课堂目标
(从教学内容出发提炼教学中渗透培育“智慧美、文化美、人格美”的目标)
通过具体情境知道分数的产生源于生活、生产实际的需要,进而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数学文化,感知数学是有用的,有趣的,同时体会分享的快乐。
准备
多媒体、纸片(圆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
教学过程
教
师
学
生
设计意图
评价方式
一、情境导入
1、故事引入
春天来了,学校组织了一年一度的春游活动,小朋友带了很多食物跟大家一起分享。
根据图片(出示图片),列算式,引出平均分,并用一句话说一说。
将xxx平均分成2部分,每人分到x个xxx。
2、巩固“平均分”
二、活动探究
1、认识二分之一
现在,小胖和小丁丁只有一个披萨,该怎么分?
把一个披萨饼平均分成2部分(板书),每一部分是这个披萨饼的多少呢?
(1)认识:
二分之一
(2)二分之一的读写
(3)各部分的名称以及表示的意义
2、进一步探究二分之一。
(不同物体或形状的二分之一)
质疑:为什么它们的一半都能用二分之一表示?
3、认识四分之一
(1)折一折
写一写
拿出小圆片,用它来代替蛋糕,找出四分之一。想一想要找出四分之一,第一步先做了什么?为什么要对折?
(2)
写分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再次强调书写以及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3)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
4、认识几分之一
(1)一次对折是二分之一,二次对折是四分之一,三次对折是多少?(猜测、验证)
(2)进一步认识:五分之一、六分之一……
一个整体等分以后,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5、小结:
(1)这些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等都可以看作整体,那么我们可以说把整体平均分成几个部份,每一部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板书)
(2)分数的产生
通过刚才分一分的活动,我们发现当我们对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所分出的数量没有办法用我们所学过的整数来表达时,就产生了分数(板书︰分数)。二分之一就是其中的一个。像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取其中几份,今天我们所学的分数分子都是1,所以代表取其中一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几分之一(板书:几分之一)
6、简要了解分数的由来
三、巩固运用
1、书P44页4、52、辨一辨
(1)把一根绳子分成3段,每段是它的三分之一。
()
(2)九分之一表示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九份,取其中的一份。
()
3、生活中的几分之一
4、看视频,找几分之一。
四、拓展提高
1、猜一猜哪条彩带更长?
五、收获总结
谈谈收获,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看图说话
(我把xx看作整体,xx是其中的部分。)
根据题目口答
分一分、说一说、折一折、写一写
巩固练习
复习整体和部分是相对的,整体可以是一群、一堆,也可以是一个。
通过逐一的口答练习,过渡至1÷2,当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时候,要用分数表示,顺其自然地引出分数。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对分数是一个全新的认识,等分活动就是分数的基础,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难以掌握,所以用“平均分”来替代,首先通过圆的平均分,在面积、形状上都统一,来表达分数,进而再到正方形、长方形等不同图形的平均分(面积相等,形状不同)。把三年级学生只注意到整体被分成几块,而没有注意到每一块是否相等这一难点突破,强化“平均分”的意识,使学生养成使用分数前首先判断其是否等分的习惯,以逐渐把握分数“整体——部分”的意义,明确只要平均分,每一份就能用几分之一表示。
在我国很早就有了分数,最初用算筹表示,以此感受我们的古老文明。
体会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无处不在。进而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数学文化,感知数学是有用的,有趣的,同时体会分享的快乐。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分数
几分之一
披萨饼
披萨饼
二分之一
一个
整体
平均分成几份,每一部分是这个
整体的几分之一。
圆
圆
八分之一
像1/2、1/4、1/8……这样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线……
……其中一份
……平均分的份数
课后反思
《认识几分之—》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些整数知识以及整体与部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和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简单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以后进—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认识几分之一是学生第—次接触分数,因此我认真钻研教材,细细品读了教学参考,集中力量教学1/2,让学生用学习1/2的方法主动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课一开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四个苹果两人平分、两瓶水两人平分、把—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得到多少”.初步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遇到平均分的情况,帮助学生强化了“平均分”的意识,同时自然的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课堂上根据学生的生成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半个蛋糕叫做这个蛋糕的1/2,也就是1/2个蛋糕。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借助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体会分数产生来自于生活的需要。也为学生进—步认识1/2积累经验。实践证明,让学生表示半个既强化了平均分,又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认识1/2找到了原型,也为学生进—步认识1/2的意义打下了基础。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1、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
“平均分”是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是产生—个分数的前提,所以在教学开始,我通过旧知,紧紧抓住”平均分”这—关键问题展开教学,既突出了”平均分”的概念.又能自然地从整数引出分数。通过2次分蛋糕,引出了“—块蛋糕2人平均分,结果如何表示”的问题,在问题与旧知的冲突中.激起了学生对新知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新授部分作好了辅垫作用。
2.真正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建立概念。
把二分之一的教学做为教学重点,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通过电脑演示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然后让学生通过折—折、涂一涂、说一说等环节,在积累大量感性材料基础上,逐步形成有关分数的正确表象,初步认识到把—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3.动手实践,训练学习思维。
动手操作,深化认识,把不同形状的纸片折—折,并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并及时进行交流,学生在动手折的过程中进—步丰富了1/2的表象,同时体会到了方法的多样。实践证明,通过以上活动.学生经历了1/2的产生、形成的过程,真正的理解、体会了1/2的含义。接下来我进行类比迂移,认识四分之一.请学生继续用纸片表示出四分之一,八分之一……通过操作,使学生进—步掌握分数的意义。在感悟的基础上1/5、1/6、1/7、1/100等等,学生很轻松的就创造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分数,同时也进—步明白分数的含义。在教学中我还要求学生折纸的同时.还要用彩色笔画出阴影来表示几分之_。由于学生对二分之一已经理解.所以延伸到这部分知识很轻松。
4.联系生活实际,促进认识的发展和深化。
在认识几分之一后,通过发现生活中的几分之一,让学生感悟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用善于观察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5.练习层层推进,适当拓展。
练习以基础知识为主,面向全体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以基础知识为扩展。同时在最后的看视频找分数中,渗透了德育教育,使得学生由平均分而感悟到多一些“关爱与分享”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整节课上完后,我也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本节课教学内容较多,我设计的练习也多,为了夯实对于二分之一的认识,时间浪费的比较多,导致后面练习中的一部分内容没有在这—节课中完成。在折纸片环节中,没有充分考虑,运用不同大小的纸片,以此来帮助学生明确1/2表示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1/2个(当分数带有单位时)是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这一难点。这些还有待我在今后的课堂中不断完善改进。
第五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分数的初步认识|冀教版 (2)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而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分数的理解:分数是一种过程,是一种数量关系的刻画,分数是过程的记录,并不只是结果,是分数关系的表征,并不仅仅是对象的本身。
理念与策略:
1、找准起点。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走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以1/2为基本模型构建对分数意义的初步理解。
2、充实素材。应用了课件的优势和学生手中的材料,让学生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从不同角度体会把一个图形“平均分”,得到的每一份都是这个图形的二分之一。
3、充分活动。提供充分的实际操作时空,让学生选一选、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几分之一的数学意义,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4、开放选择:习题拓展,让各层次水平的学生进行数学参与。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通过操作、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过程,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过程和操作过程。
教学准备:
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和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经验
师:同学们小新想邀请大家去他的生日派对,你们想去吗?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小新的好朋友妮妮和阿呆也来到了小新的生日派对,他们走进了蛋糕房,这有4个蛋糕,怎样分给他们才公平了?你能用一个整数表示出一个人有多少块蛋糕吗?
生:每人两个。用数字2表示。
师:像刚刚这种分法数学上我们叫做?
生:平均分。(副板书:平均分)
师:这两块蛋糕平均分给他们,每人分多少?你能用一个整数表示吗?
师:这只有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他们两个每人分几个?
师:那么“半个”就是“一半”,半个蛋糕还能用整数表示吗?
生:不能。
师:是的,当整数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请分数帮帮忙,这半个蛋糕我们可以用分数1/2来表示。(副板书:1/2)
师:读分数时我们从下往上读,为什么能用1/2表示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简单的分数几分之一。(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由学生所喜爱的动画人物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回顾平均分,从整数过度到分数,初步感知分数产生的意义。“一半”是学生的生活经验,而“1/2”是生活数字化的结果。学生借助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在“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之间架构起知识桥梁。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师:一个蛋糕应该怎样平均分了?请你用课前老师发的圆片代替蛋糕试着分一分。
师:找一个同学上来分一分。
关注:
学生操作的语言表达
教师引导对折重合,虚线描折痕,为了能让大家看得更清晰,老师快速的涂色(斜线表示)
师:你们也是这样分的吗?那好,现在请孩子们把圆放进课桌里面去。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圆,这个圆被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
追问:这一份是谁的1/2?
师:老师也分了一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PPT演示)
小结:分后的两块月饼大小完全一样,这种分法就叫作平均分。
设计意图:接下来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折1/2,让学生上台操作,把一个圆片平均分成两份。全班一起说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认识后,初步感知和理解
二分之一的含义。
三、认识几分之一。
师:这个月饼被我们分成了几份?怎样分的?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这半个月饼就是?
追问:半块月饼是谁的1/2.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师:这条横线表示平均分,那这个2表示什么?
生:分成了2份。追问:怎样分的?
师:1表示2份中的一份。(副板书:二份中的一份)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师:这根接力棒红色的部分请你用一个分数表示。这条线段的红色部分用分数表示为?
师:孩子们,不同的三个物品,为什么都能用1/2表示了?
生:因为都是平均分。
师:平均分成了几份?那其中的一份就是?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分,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1/2.师:圆红色的部分用一个分数表示,现在圆有什么变化?红色的部分怎么表示?现在了?
师:为什么大小不一样的圆都能用1/2来表示?
生:因为是把圆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师:谁能像他这样有条理的再来说一说?
师:出示不是平均分的一个圆。这个圆的阴影部分能用1/2表示吗?
小结:看来要想用分数表示必须要平均分。
认识1/4、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
为什么填4。
认识1/3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分之(),写作()/()。
为什么填4?为什么填1,你是怎样想的?
认识1/5
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
除了第一块,还有吗?
(这三个分数结合PPT讲)
思维拓展:如果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5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10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9份取其中的两份是?
设计意图:学生初步感知和理解1/2后,我通过月饼、接力棒、线段三种不同物体、以及大小不同的圆强调平均分成两份,理解分数意义。然后在理解1/2的基础上认识1/3、1/4、1/5,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内化分数意义的理解。从分数意义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分数的读、写法。
四、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先写分数线,表示把月饼平均分;再写分母“3”,表示平均分成三份;最后写分子“1”,表示三份中的一份。(板书:分数各部分名称。)同桌间互相说一说1/2各部分的名称。
五、动手折1/4.投影展示不同的形式。小结:虽然折的方法不同,但都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1/4.六、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