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有趣的圆”活动设计

时间:2019-05-12 16:49: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有趣的圆”活动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有趣的圆”活动设计》。

第一篇: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有趣的圆”活动设计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有趣的圆”活动设计

活动意图:

为认真贯彻落实《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把握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以及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我生成了以科学领域为中心的中班主题活动《有趣的圆》。本次活动选自省编教材中班下册主题《好玩的玩具》。活动中,主要通过幼儿观察、探索、操作、实验等方法,找出身边的圆和身体上的圆,了解“圆”对人类的作用。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去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能找出生活中圆圆的东西,并用肢体做出圆。

2.了解“圆”对我们人类的作用,和“圆”成为好朋友。

3.积极参与区域活动,并分享在区域中的探索。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手工区材料:纸、笔、橡皮泥等

3.益智区材料:图片、插塑玩具等

4.奇思妙想区:彩带、报纸、绳等

5.音乐区:音乐歌曲碟片、各种表演道具

活动重点:通过观察让幼儿找到身边和身体上的“圆”。

活动难点:动手操作创造出圆圆的东西。

活动过程:

1.律动《开汽车》,进人活动室。

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开汽车进入活动室。

2.播放多媒体课件,发现生活中的圆。

(1)让幼儿观察图片,哪些东西是圆圆的。

教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好多圆圆的东西,他们都是我们的朋友,身边、身上、公园里、马路上等等,我们想想看,把它的名字说出来。

(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请幼儿一次性说出三种圆圆的水果。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都喜欢吃水果,下面请你一口气说出三种圆圆的水果。(幼儿踊跃回答)

(3)教师引导幼儿在身体上找圆,然后用肢体来表现圆。

(4)教师讲解“圆”的好处,为什么有些东西做成“圆圆的”。

3.区域活动:寻找圆、制作圆。

幼儿到各个区域活动。活动中,教师个案观察。

(1)手工区:准备纸、笔、橡皮泥等材料,让幼儿动手画出、捏出、撕出大小不同的圆。

(2)益智区:准备图片、玩具等材料,让幼儿在图片中找出哪些东西是“圆”的,运用玩具插出圆的建筑物等。

(3)奇思妙想区:准备绳子、彩带、报纸等材料,让幼儿动脑动手把这些不是圆的东西变成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4)音乐区:准备和圆有关的歌曲,让幼儿听音乐创编出与“圆”有关的动作或者游戏,并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4.分享区域里的成果

教师提出问题:

(1)报纸可以怎么变出圆?你想到了几种方法?(幼儿自由回答)

(2)你发现图片里的圆一共有多少个?(幼儿自由回答)

幼儿提出问题:

(3)为什么喝的水杯口是圆的?(幼儿讨论)

(4)为什么车轮是圆的?(幼儿讨论)

教师请创编动作的幼儿带领其他幼儿一起跳舞。

5.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重点,让幼儿初步了解“圆”对我们人类的作用。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鼓励和表扬。

活动延伸:给每位幼儿发一条彩带,请幼儿用彩带想出多种方法变出圆。

活动反思:中班幼儿正处于对任何事都好奇的阶段,他们喜欢观察、探索和挑战,为满足幼儿这一需求,我在活动中不断地给幼儿抛出问题,让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动手动脑。在整个活动中从头到尾都调动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环节衔接有序,目标明确,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1.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幼儿的兴趣。我准备了一些常见的圆圆的东西的图片,例如钟表、硬币、猫头鹰、篮球等,让幼儿找出哪些东西是圆的,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回答。在活动中,提出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圆的,身体上有哪些是圆的,用肢体表现出圆来等。通过这样的提问,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培养了幼儿善于思考的能力。

3.利用区域活动达到教学效果。为了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我准备了几个区域让幼儿轻松愉快的去操作、实验,幼儿互相交流,共同成长,寻找答案。

总之,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目标展开,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还有不足之处,例如没有关注到个别幼儿,没有完全以幼儿为主,教师有包办代替的地方,在今后教学中应不断改善。

第二篇: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

一、清楚知道科学领域的总目标:

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清楚知道不同年龄阶段的科学领域的目标 自己看书《纲要》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要求 发展性 趣味性 开放性 活动性 整合性

 发展性包含:①活动应适应学前儿童的发展水平,应以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成熟程度为基础;②活动应促进学前儿童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 趣味性是指在指导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并能激发儿童学科学的兴趣。

 开放性是指,科学教育活动应为幼儿创设操作的环境、给予探索的线索、鼓励幼儿产生多种多样的想法、得出不同的结论。活动性: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应以活动为基本形式  整合性表现为: • 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整合 • 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整合 • 科学教育活动形式的整合

四、活动设计的步骤

1.教材分析:幼儿情况分析(亦可是设计思路或设计意图),体现的教育理念:“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可达到的目的:“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2.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设计:

(一)了解儿童已有的经验

(二)确定合适的目标 确定适合的目标:

活动目标应着眼于幼儿的发展

 活动目标的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阶段目标、终期目标相一致

活动目标的内容应包括括认知、、能力与技能、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可突出重点。

认知目标:(掌握、学会、了解、感知、学习、知道)能力与技能目标:(尝试、运用、发展)情感与态度目标:(体验、乐于、主动、大胆、敢于)活动目标的表述应明确具体  小班科学目标: 

1、情感方面

(1)激发学前儿童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使其乐意感知和摆弄他们能够直接接触到的自然物和人造物;

(2)萌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和参与制作活动的兴趣; (3)使其喜爱动、植物和周围环境,并能在成人的感染下表现出关心、爱护周围事物的情感。

2、方法技能方面

(1)帮助学前儿童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的外部特征; (2)帮助学前儿童学会使用简单工具;

(3)帮助学前儿童学会通过目测等简单方法比较物体的形体大小和数量的差别;

(4)引导学前儿童用词语或简单的句子描述事物的特征或自己的发现,与同伴、教师交流。

3、知识方面

(1)引导学前儿童观察周围常见的个别自然物(小猫、小狗、小草、石头等)的特征,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初步了解它们与学前儿童生活、与周围环境的具体关系;

(2)引导学前儿童观察周围常见自然现象的明显特征,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并感受它们和学前儿童生活的关系; (3)引导学前儿童观察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触的个别人造产品的特征及用途,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感受它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4)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有多、少和一样多的概念;

(5)学会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前后的空间方位;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形成早、晚的时间概念。中班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

1、情感方面

(1)发展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学前儿童探究周围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自然物和人造物,愿意参加制作活动; (2)培养学前儿童关心、爱护动、植物和周围环境的情感和行为。

2、方法技能方面

(1)学会比较观察不同物体或同类物体的特征; (2)学会使用工具制作简单产品;

(3)学会比较和概括,即对直接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比较和概括,认识到事物的不同和相同;

(4)引导学前儿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与同伴、教师交流,并学会运用其他手段

(如图表、绘画、作品展览等)展示自己的科学活动结果。

3、知识方面

(1)帮助学前儿童获取有关自然环境中动、植物及沙石水等无生命物质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具体经验,了解不同环境中个别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帮助学前儿童了解一年四季的特征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观察常见的自然现象,获取感性经验; (3)引导学前儿童获取周围生活中常见科技产品的具体知识和经验,初步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 (4)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5)认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学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分上下、前后;形成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概念。

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

1、情感方面

(1)激发和培养学前儿童好奇、好问、好探索的态度; (2)激发学前儿童对自然环境和现代社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的广泛兴趣,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答案;

(3)使学前儿童喜欢并能主动参与、集中于自己的科学探索活动和制作活动;

(4)培养学前儿童主动关心、爱护周围环境的情感和行为。

2、方法技能方面

(1)学会主动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运动和变化,即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

(2)学会实验操作验证推论和预测,并能对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思考、调整和修正;

(3)学会运用简单工具和多种材料进行制作活动,能够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并能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 (4)学会推论和预测,即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推想它的原因,提出合理的解释,得出结论,并预测将来可能发生的现象;

(5)引导学前儿童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与同伴、教师交流自己在科学活动中的做法、想法和发现,以及能够表达发现的愉快。

3、知识方面

(1)帮助学前儿童初步了解不同环境中的动、植物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向学前儿童介绍周围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现象和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

(3)帮助学前儿童获取有关季节、人类、动、植物与环境等关系的感性经验;

(4)引导学前儿童探索周围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获取有关的科学经验;

(5)能对10以内的数进行数的组成和分解;能做简单的计算;

(6)逐渐学会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能认识几种常见的立体图形(正方体、球体、长方体、圆柱体),形成星期几和一年四季的初步概念。

重难点:幼儿难以掌握和本节课要必须达到的目标为重点。幼儿难以掌握的内容为难点

3.活动准备(从经验准备和物质准备两方面着手)4.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的目的要引起幼儿的兴趣、学习积极

性,将幼儿的注意力引入活动。

利用多种物质材料 利用各种文学艺术作品 利用情境表演 利用环境布置 利用直接指令或提问 通过幼儿直接操作材料 活动结尾设计:

(1)和幼儿一起总结评价这次活动。

(2)提出要求或建议,让幼儿在活动结束以后继续探索,使活动继续延伸。

(3)制作活动,以幼儿相互展示自己的制作成品结束。(4)以艺术的方式结束。

(5)迁移。可由教师提出一个类似的问题情境,让幼儿用已有的经验去解决,检验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5.活动延伸:设计出本次活动在课堂教学之外扩展和延伸的具体方式和要求,如:其他领域中的渗透、活动区活动、户外游戏活动、家园配合等

6.反思:设计好评价的标准和范围,增加语言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便具体的教育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评价(不足之处为下次教学改进,在研在上)案例

常绿树和落叶树(中班)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比较、观察、概括的能力;

2、知道树落叶和枯黄的原因。 活动准备

1、让幼儿搜集各种树叶;

2、有关常绿和落叶树的课件;

3、常绿树、落叶树的树干各一棵。 活动重点:知道树常绿和落叶的原因。 活动难点:提高幼儿观察、概括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激发幼儿兴趣

师:我们来看一个短片,看片中有什么?(幼儿看录像)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许多大树,许多黄黄的叶子,有的落到地上,还在空中飞舞)

二、探索感知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树叶,请你们打开看一看吧。(引导幼儿给树叶分类)

师:请小朋友摸一摸两种颜色的叶子,说说自己的感觉。幼儿通过触摸得出:黄叶子薄薄的、软软的、表面粗造。绿叶子厚厚的、很坚硬、表面光滑。

三、总结点题

请幼儿观看短片,再现树叶飘落的景象,并告诉幼儿:像这些秋天到来树叶飘落的大树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落叶树。像松树、柏树这些树叶常年绿绿的大树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常绿树。

四、师幼互动、做《树叶找家》游戏

1、教师出示一棵落叶树的树干,模仿落叶树妈妈的口吻说……

2、老师出示一棵常绿树的树干,模仿常绿树妈妈的口吻说……

 活动延伸

让幼儿做着树叶飘落的动作走出活动室,去寻找院子里的常绿树和落叶树。

第三篇: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案——让纸站起来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探索解决让纸站起来的方法,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反复实践能力。

3、与同伴交流,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科学探索结果。活动准备: 皮筋、橡皮泥、各类积木、牙膏盒、夹子等,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白纸,引起幼……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探索解决让纸站起来的方法,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反复实践能力。

3、与同伴交流,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科学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皮筋、橡皮泥、各类积木、牙膏盒、夹子等,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白纸,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提问:“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白纸)

“这张纸宝宝想站起来,看看它能不能站起来。”

“哎哟,纸宝宝老是摔倒!”

2、幼儿讨论:“小朋友小时候是怎么学站立的?”

3、小结:“原来,小朋友小时候是在爸爸妈妈手臂的帮助下,在小桌子、柜子、沙发的帮助下学习站立的。”

4、“那我们用什么办法让纸宝宝站立呢?”

二、幼儿操作,探索让纸站起来的方法。

1、第一次操作(用辅助物体)

“小朋友想的办法可真不少,纸宝宝真高兴,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工具,你可以用这些工具让纸宝宝站起来。”

“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吧!”

“这是牙膏盒、橡皮泥,还有我们平时玩的积木、夹子,咦,这是什么呀?”(皮筋)

“小朋友们都动脑筋想一想,玩一玩,怎么让它们帮助纸宝宝站起来。记住要轻拿轻放哦!小朋友们开始吧!”

(1)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2)操作完毕,教师进行评价,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操作的结果。

“现在请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让纸宝宝站起来的?”

“他的办法真不错!谁跟他的办法一样呢?你们真棒!”

“那谁的办法跟他不一样呢?”

“你来说。”

“嗯,这个办法也不错,有没有小朋友跟他一样呀?”

“还有吗?还有不一样的吗?”

2、第二次操作(用辅助物体),让每一个小朋友都有机会尝试用不同的工具让纸站起来。

“小朋友们都很棒!让我们再去试试自己没有用过的办法吧!”

3、第三次操作(不要辅助物体)

“刚才小朋友请了很多工具来帮助纸宝宝站起来,如果不用这些工具,你能让纸宝宝站起来吗?”(幼儿自由讨论)

“记住,能不能用工具呀?”

“好,大家再去试试看吧!”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操作完毕,进行评价,请个别幼儿示范。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让纸宝宝站起来的?”

“他用了折的办法让纸宝宝站起来,真聪明!有跟他一样的吗?”

“你们真棒!”

“有不一样的办法吗?”

“你来说!”

“他用了卷的办法让纸宝宝站起来!这个办法也不错!我们也一起试试吧!”

(3)教师总结:“让纸宝宝站起来,可以用材料来帮忙,也可以用折、卷的方法让纸宝宝站起来。”

“那要怎么折、怎么卷,才能让纸宝宝站得更稳呢!小朋友回去后再去试试吧!”

活动延伸:

1、提供更多辅助材料让幼儿玩让纸宝宝站起来的游戏。"

2、请幼儿与家长一起玩一玩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还有什么办法让纸站起来。

第四篇: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圆

课题生成:

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听说游戏在课程书中的设计形式一般比较单一。如何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设计教案,调动幼儿最大的积极性来参与教育活动,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现代国内外许多教育家提出的幼儿园教育应注重感知教育,重视教育过程的观点,使我茅塞顿开。因此,我选择了幼儿身边无处不在,随处可触的圆作为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充分实施感知教育探索的开始。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圆形并用恰当的语言描述:是圆形的,也是圆形的。

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像力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3、提高幼儿的竞赛意识和快速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足球、乒乓球、篮球等一些具有圆形特征的物体。

2、水果如苹果、桔子、荔枝等。

3、大量具有各种形状的玩具。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1)请小朋友们猜一猜红布下到底藏了什么呢?引发幼儿讨论和有意注意。(足球、篮球、乒乓球、钟表、鼓等。)

(2)慢慢揭开红布,向幼儿展示物体,诱导幼儿边看边说它们的名称和形状,引出活动主题有趣的圆。

2、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感知圆的特性。

(1)请个别幼儿上前触摸各种球体,去发现其特征在老师下说出自己对圆的感受。(很光滑,圆溜溜的没有尖尖的角。

(2)请小朋友们和老师比赛好吗?看谁在教室内找到的。又多又快(2分钟)。组织全体幼儿在室内寻找。

(3)让我们蒙起眼睛试试看,还能摸到圆吗(3分钟)。

3、室外发现,开拓思维。

小朋友,教室外面还有圆吗?(有)多吗?(多)让我们一起到室外去找一找。(5分钟)

开拓幼儿想像力和创造性,丰富幼儿对圆的经验。

4、击鼓传花,听说竞赛。

(1)说明游戏竞赛规则:幼儿分为两队,各代表红花队和黄花

①鼓点响起,两队各自传花:鼓点一停,两队持花者站起,红队持花者说上句:是圆形的,后由黄队持花者说下句也是圆形的。说对者可由老师在黑板上相应花前贴上一枚圆片,如说错和重复别人的句子都不能贴磁片。

②游戏双方两队以圆形磁片多者为胜方。

(2)赛后,老师进行简单小结,为胜方鼓掌祝贺,同时也为方增强信心鼓掌支持。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以有趣的圆为主题进行绘画。

课题评价:

一、效果分析

在这一教育活动中,游戏贯穿始终。我首先采用猜引起幼儿极大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接下来不断地以游戏的方式幼儿动口、动手、动脑,使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保持着积极主动、稳定的学习情绪。平时不爱发言的小朋友也能高举小手老师,我知道!从而较好地达到了预期教育目的。

为何这次活动能取得良好效果呢?我想主要有以下两个的原因:

一是给每一位幼儿都创造了参与成功的机会,充分发幼儿的主体作用;

二是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感知能力。

二、专家点评

幼儿总是对他们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有趣的圆》以游戏方式,通过让幼儿一猜、二看、三说、四找、五摸、六发现、七竞赛。仅使幼儿在表面和经验的层面上获得更深一步的感知印象,还为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条件。

教育活动中的室内、室外转换,不拘泥于空间的限制,在学中玩,活跃了气氛,拓宽了教学途径,更符合中班年龄的幼儿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征。

设计的环节以绘画的方式进行延伸活动,可使幼儿大胆不仅巩固了本次教育活动的成果,而且让幼儿获得了创造潜以充分发挥和表现的机会。

总之,此活动设计对我们拓展幼儿数学教育内容和活动都是有所启发的。

第五篇:中班科学领域《有趣的指纹》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①善于观察,发现指纹的秘密。

②积极思考,能够根据日常经验,对指纹的作用大胆发表建议。

【活动重点】了解指纹的不同,以及指纹于每个人的意义。

【活动难点】培养善于观察,乐与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教学视频、印泥、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导入指纹的作用

师:咦……他们在干什么呢?(视频中有人用指纹打卡,开门,画画等)

幼:他们是在开门,那个是“指纹锁”,用拇指在门上那个发光的地方按一下,门就开了……

师:那两个人是在干嘛呢?他们看起来很开心,为什么在纸上按了自己的手印?

幼:他们是在商量事情,然后都同意了,就按了手印,我在电视上看过,我爸爸说,两个人同意就会按手印!

教师总结:指纹的作用很多,可以用来开门,签字画押,打卡,还可以画画等。

二、指纹有不同,是我们每个人身份的象征

师:刚刚我们知道了指纹有这么多的作用,可是为什么我们的手指可以当钥匙开门,可以像名字一样代表我们每一个人呢?接下来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我们的大拇指,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总结:我们的手指上那些有的像螺旋,有的像花纹的就是我们的指纹,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大,有的小,花纹也各不一样。它就像我们的名字一样代表着我们每一个人。

三、指纹作画,加强认识

这一环节让幼儿用指纹作画,对自己的指纹进一步认识,也开发其想象力,大胆创新。

下载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有趣的圆”活动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有趣的圆”活动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沙漏

    一、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探究欲望,发展幼儿的比较、观察、判断能力。2、探究沙漏速度与漏口多少的关系。3、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二、活动准备:1、用饮料瓶制作的沙漏若干......

    中班科学《有趣的尾巴》活动设计

    中班科学《有趣的尾巴》活动设计 中班科学《有趣的尾巴》活动设计一、设计思路: 《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同......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学工作总结

    中二班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商镇第一幼儿园 张粉莉 时间过得真快呀!中班的上学期很快的过去了,每位幼儿都能愉快地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不仅个头长高了,各方面都的能力也有了不同水平......

    “中班科学领域学习工作计划”幼儿园工作计划

    一、情况分析本班孩子对周围事物好奇,有一定的求知欲,喜欢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操作活动中能积极动手,能及时跟同伴交流探索实践过程及结果。喜欢倾听动植物故事,愿意亲近和关心动......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案 (500字)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案——让纸站起来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探索解决让纸站起来的方法,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反复实践能力。 3、与同伴......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春天来了》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春天来了》 班级:学前23班学号:201382328 姓名:孙朝静 一、设计意图: 根据指南中支持幼儿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中班的孩子......

    幼儿园面试活动设计之科学领域

    幼儿园面试活动设计之科学领域 幼儿园教师考试面试活动设计之科学领域——以《吹泡泡》为例 在设计一次科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到底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今天中公资深讲师谷玥姣就以......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案《设计有趣的影子》及教学反思[五篇范例]

    《中班科学领域教案《设计有趣的影子》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科学领域教案《设计有趣的影子》含反思!一、活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