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模式教案

时间:2019-05-12 16:32: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究式模式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究式模式教案》。

第一篇:探究式模式教案

教案《探究式模式》教学

一,教学内容

介绍探究式模式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二,教学目标

让即将成为老师的同学们了解探究式模式的教学方法,并且熟练应用到以后自己的教学中。让学生有更大的兴趣去学习。实行此教学模式会让师生一起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单单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从此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三,教学要求

明确清晰的讲解探究式模式的意思,其应用方法,施行方式。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式模式的实行。教学难点:怎样实行让学生学到的更多。五,教学准备,教学环境

教学准备:做ppt,详细了解此教学内容及其相关例子。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一间;使用设备:多媒体电脑,投影。六,教学对象 同为师范生的同学。七,教学设计理念

在学习什么是探究式模式,让学生理解,实行。八,教学过程:(15分种)

首先了解学生对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初步又怎样的了解。

1,模式的介绍。(按照ppt)给下面学生念并且让他们知道是不是吻合自己之前理解。

2,模式的特点。把最明显最特殊且最容易理解的特点重点分析及让学生记住,其他次要特点让学生了解。3,实施过程。解释实行此教学模式的方法,列出第一步,第二步。。。及让学生便于理解,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4,注意事项。让学生知道若要实行这一教学模式必须注意到的事项以及对教师的要求,把握好学生心理。九,教学反思

对自己的一些不好的小动作,与学生的交流,声音的大小,气氛的调动,教学时间的把握。

第二篇:探究式教学模式总结

探究式教学模式总结

李翌

我围绕学校数学教学模式确立研究课题是数学应用题教学模式研究。小学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能力,以体现联系实际生活,学以致用,沟通互动的精神,使学生在应用题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分享知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针对数学应用题的特点与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我在应用题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探,确立模式名称“情境——探究式”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环节: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审明题意,分析关系。3自主探究,交流归纳。4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选择素材要注意生活化、儿童化,抓住学生活动的兴奋点,创造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例如:教学买电器时让一名学生当导购员介绍一下电器的名称,其他同学当顾客,你想买什么?这样学生积极性很高,提出的问题也各有千秋。二 审明题意,分析关系

审明题意是解题的重要环节,题意弄不明白,学生就无从下手,在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时,我常用实物演示法、手势法、改变句子说法、问法等方法帮助学生明确题意,在明确题意后,我又教会学生运用分析法、综合法分析数量关系。三. 自主探究,交流归纳

自主探究刚开始还不能完全进行。它必须建立在学生具备一定分析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在理解题意、理顺思路之后让学生自己探究,然后和同桌或在小组内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然后教师在学生汇报反馈加以归纳总结,甚至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四. 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精心设计模拟习题、变式习题,此外还要设计对比练习、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的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根据以上四个环节在进行教学时我有不少收获: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这种方法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学生的问题非常广泛,有些问题是老师也料想不到的。

2.教会学生分析理解思路,就是教会学生去想,是送给学生打开应用题大门的钥匙,学生已经会分析、会思考,形成初步的解答应用题的能力。3.教师的归纳是点睛之笔。也是教师在总结的基础上将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

4.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的形式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帮助很大,但是由于自己的能力有限,时间较短,理论基础还不丰富,使自己的探索还不够深入,其中也存在很多不足和困惑:

1.虽然注意训练学生审明题意,但是还很不到位。不少学生存在看不清题,没弄懂题就下笔的坏习惯。

2.少数学生还没有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

3.小组的合作探究还很不到位,有的时候还停留在表面。

4.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环节中,有时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有些是本课需要的有些是不需要的。

这些困惑和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我不断探索,不断深入。

第三篇:探究式教学模式理论

一、探究式教学法的提出

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思想渊源可追朔到古希腊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之中,而明确提出把“探究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的则是美国著名生物学家施瓦布。

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最早提出在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从1950 年到1960 年,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明确了。

教育家施瓦布指出,“ 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这句话对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施瓦布认为教师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学生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内容。

美国20 世纪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和教学改革家杰罗姆·S.布鲁纳在50 年代末创立了发现法,并把它在美国施行,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认为“ 发现法(Method ofdiscovery)就是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学习的方法,通常称作发现学习(Learning through discovery),并无高深玄妙之意。”(续润华,2003:86)与前人相比,布鲁纳更注意探究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使之具有科学的基础。

施瓦布、杜威等人的研究,包括布鲁纳和皮亚杰在上世纪50 年代和60 年代的研究,影响了从50 年代直至70 年代早期的课程教材。这些教学材料的一个共同点是使学生参与到做中去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听讲或只是阅读有关科学的材料,对学习科学的过程比掌握科学知识给予了更多的重视。

二、探究式教学法的含义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订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开发研究所的陆璟认为,“探究性学习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探索式教学法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见,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学生需要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书本上或者教师提供的现成的结论。毋庸置疑,学生对通过这样的途径获得的知识会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我国学者认为所谓的探究教学,就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探究事物、现象和观点而自主地获得科学知识并形成探究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并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

探究式教学是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的创新教学模式,有助于解决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局限性与科学知识增长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探索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全面提高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施以研究为本的学习模式,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世界和探索世界的宽松环境,为学生提供研究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创新的欲望,并以学生为主体,支持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教师和学生间相互交流。

探究式教学是建构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之上,以师生互动交流为基本动力,以自主、问题、沟通为基本特征,以高效、愉悦、人道为基本品质,为全面提升学生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为根本目标的一系列教与学的活动的统一。尽管当代教育学者对探究教学有不同的表述,但探究式教学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要义:一是教师的指导,二是以学生的“学”或“探究”为主。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从而构成了探究教学的主体。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和建构主义“认知工具”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来。

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

建构主义“认知工具”理论认为,学习是以思维为中介的,为了更直接地影响学习进程,应减少一直以来对传递技术的过分关注,而更多地关心在完成不同任务中如何要求学习者思维的技术。认知工具理论就是在这种基础上应运而生的。认知工具是支持、指导、扩展学习者思维过程的心理或计算装置。前者存在于学习者的认知、元认知策略;后者则是外部的,包括基于计算机的装置和环境,它们都是知识建构的助成工具。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最理想、最实用的认知工具。

四、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征

探究式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教师教学的重要性,也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并互相促进,只有实现了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体来讲,探究式教学有以下一些特点:

1.参与性。在探究教学模式中,参与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仅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监控者,因此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前提是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小组讨论、班级交流、师生互动等方式来反映学生思维深处的碰撞,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2.过程性。探究式教学不仅重视问题解决的结果,更重视问题解决的过程。只有将结果和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一个完整的问题提出、解决、发现的过程,促进自身知识结构的构建和完善,缺乏了探究的过程,就失去了探究教学的意义。

3.开放性。探究教学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如在课题选择、教学形式、教学空间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的特点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体验性。探究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探究过程,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通过设计课题、收集整理资料、调查研究、实验操作等过程,不仅掌握了知识,还获得了感悟和体验,这种感悟和体验将会内化为学生个人经验体系的一部分,从而体验到学习过程给学生自身带来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五、探究式教学的类型

探究是一种涉及广泛的复杂活动, 学者们一般从两种维度来划分探究教学, 从师生所起作用的程度不同, 将其分为定向探究与自由探究;按学生思维方式的不同, 将其分为归纳探究与演绎探究。1.定向探究

定向探究又被称为指导型探究或部分探究。定向探究是指学生所进行的各种探究活动是在教师提供大量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 它既包括教师提供具体教学事例和程序, 由学生自己寻找答案的探究, 也包括教师给定要学的概念和原理, 由学生自己发现它与具体事例的联系的探究。

2.自由探究

自由探究又被称为开放型探究或完全探究。自由探究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时, 极少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而是自己独立完成。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给学生提供所需的资料, 起着活动的辅助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自由探究由于由学生独立完成, 所以不仅费时,而且极容易出错, 因而课堂教学不可能大量使用自由探究, 否则很难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3.归纳探究

归纳探究指学生先获得一系列观察资料, 然后对它们进行观察分析、形成假设, 经过检验后形成概念、原理或得出某种概括。归纳探究的特征是“ 经验先于概念或原理”。归纳探究使学生在积极动手、动脑活动的基础上获得理解。学生不仅能有效地获得科学知识,而且能形成过程技能和探究态度, 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4.演绎探究

舒尔曼认为当教师只提供概念或原理, 由学生自己探索它们与具体事例的实质性联系时, 教学便是演绎探究的教学。实践和实验表明, 在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时, 对于许多学生而言, 采用演绎探究效果更好。

六、探究式教学的设计策略和设计模式

(一)探究式教学的设计策略 1.教学设计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探究式教学需要产生一种学生互动性强、参与愿望强烈的教学氛围。教学过程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主动权,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教师要善于鼓动学生, 面对学生表述离散性相对较大的教学课堂, 教师应具备优良的语言技巧, 既要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又要善于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巧妙把握课堂教学的全局。2.以问题为主线, 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探究式教学的开端是发现和提出问题, 要促使学生对生活、对知识展开思考, 提出合适的、值得探究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围绕所探究的问题, 开展研究方案设计的讨论。要组织学生合作实践研究, 启发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合理地总结出结论, 合理地表述结论, 并相互交流、互相启发。教学设计要努力创设更多的探究热点、兴奋点, 以引起学生进入更深入的思考, 形成更浓的学习兴趣。

3.探究过程要促使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参与、乐于参与

探究式教学中应促使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动眼动口,产生探索和发现的成功喜悦等积极体验, 使学生既能更透彻地理解新知, 又能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4.注意引导学生对自主学习、交流合作学习、发现学习等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和交叉运用

探究式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比较、迁移、类比等方法进行学习, 切实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的设计模式

探究式教学的一般设计模式为: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探索方案——探究实践——分析归纳——阐述交流——评价结果。1.创设情境

教师需用合理的构想、恰当的材料、精炼的语言,来引发学生对某些方面的关注, 并致力于形成鼓舞人心的、令人兴奋的课堂气氛。2.提出问题

教师要尽可能鼓励、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上课时采用要学生按“ 探究任务单”操作的“指令式”教学方法, 并不是真正的探究式教学, 它严重忽视了提出问题、设计探究方案等重要探究能力的培养, 学生只会照做而不利于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创造性思维活动需要一定的激发条件, 要使学生产生质疑、困惑, 从而提出问题, 以激发学生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3.探索方案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假说、科学猜想。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所提问题的研究方案通过探索、讨论、取长补短, 确定合适的探究方案。4.探究实践

教师要鼓动学生动手实验, 认真观察现象, 自主地搜集与探究问题相关的各种信息材料, 并指导他们做好记录, 让学生亲历探究活动的整个过程, 获取充足的感性材料和生动体验。5.分析归纳

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比较、处理实验数据或相关信息, 对观察到的现象、信息材料和实验数据进行理性分析, 鼓励学生运用比较、类比和迁移的方法,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归纳并提出解释。

6.阐述交流

教师要鼓励学生试图对自己的研究进行阐述, 阐述既要有结论的表述, 也要有对形成结论的实际证明材料和必要的理性观点。要促使学生相互交流、论证各自提出的解释, 发挥合作学习、互相学习的作用。7.评价结果

教师应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让评价真正起到促使学生形成更高涨的探究热情和更科学的探究方法的作用。要通过评价引发学生的质疑精神, 为进行新的探究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操作过程

探究式教学应紧紧围绕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在运用中学习、在探索中创造。具体来讲,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特征如下:

1.创建教学情境。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教学过程能在和现实情况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学生在这种情境下进行学习,无疑对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和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2.提出学习问题。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课题质疑法、因果质疑法、联想质疑法、方法质疑法、比较质疑法和批判质疑法等方法与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和师生之间设问等方式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3.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鼓励学生自己去分析,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时的提示,从而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由于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但是又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因此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

4.师生网上协作。教师指导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协商、交流、讨论即协作学习,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并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时,必须注意处理与“自主学习”的关系,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第一位,“协作学习”在“自主学习”基础之上由教师指导 进行。

(二)探究式教学法的过程结构

一般的探究过程涉及:观察,提出问题,作出预测、猜测或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并开展工作以搜集数据,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与解释(解读数据)以验证假设,得出初步结论,考虑其他可能的解释及提出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将上述探究过程与结果以一定的方式陈述或表达出来,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及开展评价。这个过程可以概括成以下几个步骤: 1.设问质疑。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究的起点。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当然,教师也应该为了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那是更高层次的要求了。

2.实验探究。这是教学的关键步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拟定合理的研究计划,选择恰当的方法。同时,要求教师提供一定的实验条件或必要的资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或者查阅,来寻求问题的答案,提出某些假设。这时,教师起到一个组织者的角色,指导、规范学生的探索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由单个学生自己完成,也可以由教师将学生分组来完成。要注意培养学生寻求合作的团队精神。

3.思考作答。经过探究过程,学生要把自己的实验过程或者查阅的资料进行总结梳理,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解释。不同的学生或者团队可以就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解释或看法。他们要能够将自己的结论清楚地表达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4.分享矫正。这个过程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探究结果介绍给全体同学。由集体讨论、辩论,使不准确的地方得到完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适时给予矫正,肯定长处,指出不足,注意营造融洽的交流氛围,体现出课堂的民主精神。

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转变观念是很重要的。以往不少教师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 书本知识的过程。这样做其实是把一种“隐形的”、宝贵的东西——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思想方法,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忽略掉了。“ 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 这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的一句话,指出了学生学习的本质。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又是教育活动中复合主体的重要一半,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靠重复强化和外在的诱惑或威胁来维持学习活动和产生学习效果,其后果不仅是学习质量和效益的降低,更严重的是压抑了学生作为人所必须具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挥,影响学生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的形成。

七、探究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挥

探究式教学把更多的学习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扮演着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激励者、研究者的角色。探究式教学给教师的教学创新留下了更大的空间, 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发展学生的多元智力, 创设教学情境, 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的、热烈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等方面展开积极的研究。

(一)教师要学习做一个优秀的导演

教师要成为出色的设计师, 创设好教学情景;教师要恰当地组织课堂, 使它热烈而不浮躁, 形散而神合;教师要善于调控气氛, 合理调节师生关系, 有高度的亲和力, 让学生充满自信。

(二)教师要在教学语言的技巧性与艺术性上下功夫 以交往互动为特征的探究式教学, 要求教师与学生有更多的沟通, 这就要求教师有独到的语言技巧,教师的语言要充分表现出对学生的爱护、理解、宽容,让师生之间形成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民主、平等, 从而产生自然的介入和高度的参与。

(三)教师必须有自我发展的强烈意识

教师应加强多方面的学习, 要相互合作、互相启发产生新想法, 并学会与他人分享成功、分解困惑来取得良好的心理支持, 来缓解工作上、心理上的压力。

(四)教师要学会充分运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教学技术

在探究式教学中向学生展现更多信息, 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奋点和热点, 用更多的声像兼备、形象生动的课件, 来吸引学生的注意点, 巧妙化解学生的思维难点, 展现出教学的亮点。

八、探究式教学实施的问题

(一)实施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无疑对教师的教学改革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就几个普遍而又重要的问题展开讨论。

1.选题没有针对性。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首要的问题是如何选择探究的问题,探究教学的研究表明,探究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过程都必然是探究性的,开展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是选题或学习的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难度,探究的问题具有新颖性,否则就没有探究的价值。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探究性问题很随意,则探究式教学就只剩下花架子,而失去了探究教学的实际意义。

2.存在重形式轻主体的现象。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一切教学改革得以成功的根本条件,也是生本教育与师本教育的根本区别。我们提倡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不是为了形式的花样,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下几点是有效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所应遵循的基本策略:要创设新颖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要营造融洽的课堂探究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放手让他们开展自我思考、自由探究的活动;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探究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二)探究式教学法理论的局限性

作为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实践中,它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 导演” 的作用,其备课的内容加大,不仅要考虑教授的内容,还要考虑实施的细节。而且在操作的过程中,时间的掌控、课堂的组织也颇具挑战性。其次,学生主动性的发挥程度也不好把握,作为强调调动学生能动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到底能给学生多大的自由度也是一个难题。第三,作为由国外学者提出并倡导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还没有成型的经验和理论基础。国内学者的探讨大多集中在某个学科的教学体验上,系统的理论支撑还比较薄弱。

探究式教学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科书的示范作用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转变了教师的传统教学思想,促进了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设计课堂的教学程序,同时加强了教师对学生学法的研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精神,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获得终身受益的自学能力,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第四篇: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从问题出发,紧紧抓住问题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引导学生进入探究式学习程序,创造性地、有效地解决问题,并且用引发出新的开发性、发散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结果。该模式要求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让学生通过探究自主学习,实现认知与心理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并提高认知结构形成的效率,使之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造能力。探究教学是以“疑问”为中心,是以认知与情感、指导与非指导、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动与受动、外部物质活动与内部意识活动相协调。探究教学模式有如下七部分组成。

(一):寻疑----课前预习、发现问题

预习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学生通过通读教材,可以初步理解教材内容和思路,找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明确教材重难点,发现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课前预习发现问题,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主动积极地探索规律,学生以最大的精力和顽强性掌握教材时,其智力受到最强烈的激发。

(二):示疑-----创造情境,揭示问题

在寻疑的基础上,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造形象、生动、具体的场景来烘托出问题,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以问题为诱因造成的问题情境,体现出情境在探究式教学中的突出作用以及问题在情境中的地位。

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欲望、探索欲望、创造欲望和竞争欲望,可以给学生的思维以发散作用,把凌乱的思维归类和条理化,让学生进行多层次、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这样有益于开展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形成应变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探疑-----深入课堂,抓住问题

探疑是问题探究教学的中心环节。探疑就是由疑难不确定的问题到确定的情境两端之间的全过程,要把握课堂教学的脉搏,对创设情境中的问题反复持续地探究,在探索过程中产生许多主意合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所有的主意和方法排列出来,从各种解决方法中选优、分析和预测他它的可行性。

探疑可分独探和共探,独探就是学生自己探究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挥才智,并且每个学生都能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而这种知识不可能从教师那里吸收现成的。共探就是学生之间共同探索,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中能够意识到他们的思维策略。有独探到共探,有选择地让他们发表各自尝试的探索程序,促使他们的思维达到应有的深度。

(四):质疑-----发散思维,提出问题

经过寻疑、示疑、探疑阶段,学生在过程中发挥了主动和自我发现的作用,使学生掌握了陈述性知识,进一步产生深层次的疑问。质疑对思维内容具有限定性。学生的每一次质疑本身就有内容的专一性和排他性,随着质疑的变化,质疑内容也发生变化,质疑的质量也相应提高。质疑对思维过程的发展具有定向性或指导性,质疑要不断启发学生提出有明确目的性的问题,要连续不断地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进行质疑。质疑过程中教师要以民主的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探索尝试,用不同方法理解事物,不赞成依赖和顺从,体验自尊和责任感。

(五):点疑-----点拨迷津,启发问题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根据问题的性质、难以和综合程度给以启发性点拨,使其开窍,引导他们学会思考,使他们从各个角度进一步探索分析,进一步激发他们求异动机。在点疑阶段,教师必须创造一个令人振奋的气氛,以便使学生感到能够自由地作出反应。教师的点拨和启发可以促进学生同过简约的提炼了认识过程来实现人类认识向个体认识的转化。点疑可以使学生找出原因,走出困境。

(六):析疑------解答疑惑,利用问题

在质疑和点疑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析疑来进一步调动学生探索欲望,发展思维的定向性和指导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不能释疑。析疑不能理解为单纯解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和学生一道共同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从各种解决方法中选择最佳途径,并对选择的方法进行周密评判,分析和预测所选方法的可行性及其效力,最后把选定的方法精制化。

析疑中教师所提供的语言指导应该是最精炼的,析疑过程强调对问题情境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析疑阶段给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共同的创造成功、体验成功的机会和条件,使教师和学生共享成功的喜悦。

(七)留疑-----反思余味,留下问题

基本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后,教师可留下寓有启发性和开发性的思考问题,给学生以极大的思考余地和广阔的探索空间,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个人所长,挖掘潜能,施展本领,展示才华。留疑过程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基础不同,课堂吸收率也不同,学生思考的热点各异,兴趣爱好特长能力也不同,留疑便给学生各自发挥特长、展示才华的机会。

问题探究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深入参与,激发灵性。学生参与的探究教学使教学形式、探索内容和方式处于不断变化中。

第五篇: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整体语文教学来看还存在着一大弊端:课堂上教师牵着学生走,大部分问题都是教师提问,学生答,一问到底,问的问题烦琐或没有多少价值,学生回答常常不加思考,关键性问题议的也少。去年,笔者曾经参加了聊城市新课标教材备课会,听了两节省级优质课获奖者的语文课。我有幸听了与会的江苏省两位专家的点评,其中一位的讲话我仍记忆犹新,他是这样说的:“我在下面数了一下,这位老师这节课一共提问了32位同学,从时间上看,三分之二的时间属于学生,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这节课学生只是疲于完成老师提的每个问题,现在课堂上虽然没有了老师的满堂灌,但是教师牵着学生走的形式实际上是借学生之口完成了教师的满堂灌!教师就像埋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地雷让学生挖,挖出来一个继续挖下一个,挖不出来大家继续挖!”回来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面对新课标下的新教材,我大胆的设想既然教师能设计问题让学生答,为什么不能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己设计问题自己回答呢?因此,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与同行们共同交流。

关于合作探究

所谓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概括起来: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拓展。具体说来就是指课堂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的语文教材为基本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设计问题、质疑问题、讨论感受、表达想法的机会,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力图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我在执教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幽径悲剧》一课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出了“本文作者用„幽径悲剧‟做题目有何用意?”“文章第五自然段能否去掉?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作者写藤萝毁与愚氓之手的内在含义是什么?”等问题,然后通过各小组间交叉回答其他小组的问题,用合作探究的形式由记录员记下大家的答案,小组中心发言人公布答案,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对课文内容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反思拓展,让他们依托文本内容,“由内及外”的展开讨论,通过每个小组发言人的发言,最终实现对文本的超越。例如:我在执教八年级上册《明天不封阳台》一课时,一个小组代表作了这样发言:“保护一只鸽子,可以不封阳台,可以用布条帮鸽子做窝,但是人类给大自然带来的伤害还可以用布条包扎一下就行的吗?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也为经济的飞速发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当我们把最后一棵树砍掉,当我们把最后一条鱼吃掉,当我们把最后一只藏羚羊的皮剥掉时,人类还剩下什么?醒悟吧,人类!”像这样学生抑或振臂高呼抑或黯然泪下的场面几乎每节课都会出现。由此可见,学生作为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主人,学生身心得到足够的放松,责任心得到增强,自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否取得成效归根结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同时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学生主动参与就是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教师不要设置框框,先把学生的手脚绑起来,而每一步探究先让学生尝试,把学生推向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学过程要靠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就可以使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进入理想的境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于模式

这种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虽然已在教学中应用并初见成效,尽管语文教学应该有模式,但是又不能止于模式,限于模式。

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由于它有着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特别是相对教学论中有关过程或“本质”的一般阐释而言,教学模式更易于理解、把握和运用,因而对于推广和普及先进的教学理论与教学经验具有重要的价值。就像练习武术,首先得熟悉武术的套路,从一招一式开始,当对这些招式掌握得十分娴熟以后,才会有个性化的东西,渐渐地才能达到出神入化、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的境界。因此,开发和推广各种各样的有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仍是十分必要的。

当然,教学模式也是有缺陷的。教学所依存的条件是十分多样和微妙的,因而具体的教学情境千差万别。正如我们经常说的,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节课。尽管任何教学模式都有明确的应用目的或中心领域,而且有具体的应用条件和范围,有一定的针对性,但“模式”只能是“模式”,它有着天然的局限性。

教学模式的天然的局限性依靠什么来超越呢?我们的答案是教学艺术。教学艺术是凝聚、融会了教育机智在内的、针对具体的教学情境对教学模式的创造性的运用,是教师高度驾驭纷繁复杂的教学“变数”的能力的综合体现。教学艺术是教师教学主体性和创造性的最好确证,没有对教学模式的创造性运用,教师的上课就容易成为“教教案”、“教教材”,而不是“教学生”,教学就难以避免封闭性、机械性、刻板与程式化,就难以避免教师唱独角戏和教师中心,就不可能顾及到学生独特的生命表现和学生提出的非常个性化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丰富的精神生活、自主交往和个性展示就都受到很大的局限。

教师教学艺术创造的能力,取决于教学经验的丰富程度,取决于对教学模式驾驭的娴熟程度,更取决于教师的资质和精神修养。让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努力将模式和艺术两重属性合二为一,在教学实践中开辟出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天地!

下载探究式模式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究式模式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探究式教学教案

    探究式教学教案 作者: 于静华 (高中物理河北廊坊物理二班 ) 评论数/浏览数: 3 / 82 发表日期: 2009-07-24 09:04:23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

    自主探究式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自主探究式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新一轮课程改革作为新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生长点和突破口,备受人们的关注,它所体现出来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同......

    小学“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及案例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及案例 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 宁宝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

    探究式和情境教学模式大揭密

    一、课程简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教师们可以了解情境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的共同特点以及不同之处。 二、教师简介 王笃勤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教授, 常年从事基础教育研究,主要研究......

    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流程图

    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流程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教改实验,初步构建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加以整合,以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意识、精神、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流程图

    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流程图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教改实验,初步构建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加以整合,以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意识、精神、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小学科学课探究式教学模式

    践行“导学议练”实施探究式教学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喻屯第一中心小学 李惠贤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