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求和教案

时间:2019-05-12 16:31: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列求和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列求和教案》。

第一篇:数列求和教案

数列求和

数列求和常见的几种方法:(1)公式法:①等差(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1n(n1)21222n2nn(

123......6② 自然数的乘方和公式:123......n(2)拆项重组:适用于数列

1n)(2 1)an的通项公式anbncn,其中bn、cn为等差数列或者等比数列或者自然数的乘方;

(3)错位相减:适用于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bncn,其中bn为等差数列,cn为等比数列;

(4)裂项相消:适用于数列a的通项公式:aknnn(n1),a1nn(nk)(其中k为常数)型;

(5)倒序相加:根据有些数列的特点,将其倒写后与原数列相加,以达到求和的目的.(6)

分段求和: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分段形式

二、例题讲解

1、(拆项重组)求和:311254718......[(2n1)12n]

练习1:求和Sn122334......n(n1)

2、(裂项相消)求数列11113,35,57,179,...,1(2n1)(2n1)的前n项和

练习2:求S11n11212311234...1123...n

3、(错位相减)求和:1473n222223...2n

练习3:求Sn12x3x24x3...nxn1(x0)

4、(倒序相加)设f(x)4x4x2,利用课本中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方法,求:f(11001)f(21001)f(31001)...f(10001001)的值

a3n2(n4)例

5、已知数列n的通项公式为an2n3(n5)(nN*)求数列an的前n项和Sn

检测题

1.设f(n)22427210...23n10(nN),则f(n)等于()

2n222n4(81)

B.(8n11)

C.(8n31)

D.(81)777712.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n,则S5等于()

n(n1)511A.1

B.

C.

D.

66303.设{an}是公比大于1的等比数列,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已知S37,且a13,3a2,a34构成等差数列. A.(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令banln3n1,n1,2...,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

4.设数列a2nn满足a13a23a3…3n1a

3,aN*n.(Ⅰ)求数列an的通项;

(Ⅱ)设bnna,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 n

5.求数列22,462n22,23,,2n,前n项的和.6:求数列112,123,,1nn1,的前n项和.7:数列{an}的前n项和Sn2an1,数列{bn}满b13,bn1anbn(nN).(Ⅰ)证明数列{an}为等比数列;(Ⅱ)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

8:

求数列21,41,6114816,2n2n1,...的前n项和Sn.

9、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123456...1n1n,求S100.10: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中,若a5a69,求log3a1log3a2log3a10的值.11:求数列的前n项和:11,1a4,11a27,,an13n2,…

12:求S12223242...(1)n1n2(nN)

13:已知函数fx2x2x2(1)证明:fxf1x1;

(2)求f1f10210f810f910的值。.

第二篇:数列求和教案

课题:数列求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数列求和方法.

(二)过程与能力目标

数列求和方法及其获取思路.

教学重点:数列求和方法及其获取思路. 教学难点:数列求和方法及其获取思路.

教学过程

1.倒序相加法: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1)Sna1a2an2Snn(a1an)

Snanan1a112223210222 例1.求和:2110222923282101分析:数列的第k项与倒数第k项和为1,故宜采用倒序相加法.

小结: 对某些前后具有对称性的数列,可运用倒序相加法求其前n项和.2.错位相减法: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2)Sna1a2a3an(1q)Sna1an1 qSaaaa23nn1n23n例2.求和:x3x5x(2n1)x(x0)

3.分组法求和

1的前n项和; 161例4.设正项等比数列an的首项a1,前n项和为Sn,且210S30(2101)S20S100

2例3求数列1,2,3,4(Ⅰ)求an的通项;(Ⅱ)求nSn的前n项和Tn。例5.求数列 1, 1a, 1aa,,1aaa121418,的前n项和Sn.n(n1)解:若a1,则an111n, 于是Sn12n;2 n1a1 若a1,则an1aan1 (1an)1a1a1a1a21an11a(1an)2n于是Sn [n(aaa)][n]

1a1a1a1a1a1a111 1212312n22n14.裂项法求和 例6.求和:12112(),n(n1)nn11111112n Sna1a2an2[(1)()()]2(1)223nn1n1n1解:设数列的通项为an,则an例7.求数列112,1231,,1nn1,的前n项和.解:设annn11n1n

(裂项)

1nn1则 Sn12312

(裂项求和)

=(21)(32)(n1n)

=n11

三、课堂小结:

1.常用数列求和方法有:

(1)公式法: 直接运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和公式;(2)化归法: 将已知数列的求和问题化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和问题;(3)倒序相加法: 对前后项有对称性的数列求和;

(4)错位相减法: 对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组合数列求和;(5)并项求和法: 将相邻n项合并为一项求和;(6)分部求和法:将一个数列分成n部分求和;

(7)裂项相消法:将数列的通项分解成两项之差,从而在求和时产生相消为零的项的求和方法.四、课外作业: 1.《学案》P62面《单元检测题》 2.思考题

11146前n项的和.481612n2(2).在数列{an}中,an,又bn,求数列{bn}的前n项的和.n1n1n1anan12(1).求数列:(3).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中,若a5a69,求log3a1log3a2log3a10的值.解:设Snlog3a1log3a2log3a10

由等比数列的性质 mnpqamanapaq

(找特殊性质项)和对数的运算性质 logaMlogaNlogaMN

Sn(log3a1log3a10)(log3a2log3a9)(log3a5log3a6)

(合并求和)

=(log3a1a10)(log3a2a9)(log3a5a6)

=log39log39log39

=10

第三篇:数列求和问题

数列求和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一些特殊数列求其前n项和的常用方法.

2.通过把某些既非等差数列,又非等比数列的数列化归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求和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把某些既非等差数列,又非等比数列的数列化归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求和. 难点:寻找适当的变换方法,达到化归的目的.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在这之前我们知道一般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但是有时候题目中给我们的数列并不是一定就是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有可能就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相结合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对于这样形式的数列我们该怎么解决,又该用什么方法?

二、复习预习

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是不是等差等比数列的判断,同时我们也掌握也一般等差或者等比数列的一些性质和定义,那么对于题中给我们的数列既不是等差也不是等比的数列怎么求和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学习今天的内容

三、知识讲解 考点

1、公式法

如果一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或者是可以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数列,我们可以运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来求.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n(a1an)n(n1)na1d 22(q1)na1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na1(1qn)a1anq

(q1)1q1qn113、Snkn(n1)

4、Snk2n(n1)(2n1)

26k1k1n15、Snk3[n(n1)]2

2k1n

考点

2、分组求和法

有一类数列,它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数列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例求和:Sn2351435263532n35n 解:Sn2351435263532n35n

2462n35152535n

4,6,,2n练习:求数列2,14181161,的前n项和Sn. 2n111{2n},而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数列n1是一个等比

2n12分析:此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2n数列,故采用分组求和法求解.

111111解:Sn(2462n)234n1n(n1)n1.

222222小结:在求和时,一定要认真观察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它能拆分成几项的和,而这些项分别构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那么我们就用此方法求和.考点

3、、倒序相加

类似于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的推导方法。如果一个数列{an},与首末两项等距的两项之和等于首末两项之和,可采用正序写和与倒序写和的两个和式相加,就得到一个常数列的和。

这一种求和的方法称为倒序相加法.这是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就是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反序),再把它与原数列相加,就可以得到n个(a1an).例求sin21sin22sin23sin288sin289的值

解:设Ssin21sin22sin23sin288sin289„„„„.①

将①式右边反序得

Ssin289sin288sin23sin22sin21„„„„..②(反序)

又因为 sinxcos(90x),sin2xcos2x1

①+②得(反序相加)

2S(sin21cos21)(sin22cos22)(sin289cos289)=89 ∴ S=44.5

2x练习:已知函数fxx 22(1)证明:fxf1x1;

1(2)求f102f108f109f的值.10解:(1)先利用指数的相关性质对函数化简,后证明左边=右边(2)利用第(1)小题已经证明的结论可知,1f1092ff10108f108f102f105f105f1 101令Sf109则Sf102f108f109f 101f 10两式相加得:

2S9

1f1099f9 所以S.210小结:解题时,认真分析对某些前后具有对称性的数列,可以运用倒序相加法求和.考点

4、裂相相消法

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即数列的每一项都可按此法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时一些正负项相互抵消,于是前n项的和变成首尾若干少数项之和,这一求和方法称为裂项相消法。适用于类似

(其中{an}是各项不为零的等差数列,c为常数)的数列、部分无理数列等。用裂项相消法求和,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裂项方法:

1,求它的前n项和Sn

n(n1)例、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解:Sna1a2a3an1an

11111 122334n1nnn1111111111 =1

22334n1nnn11n n1n1小结:裂项相消法求和的关键是数列的通项可以分解成两项的差,且这两项是同一数列的相邻两项,即这两项的结构应一致,并且消项时前后所剩的项数相同.1针对训练

5、求数列 1111,,,的前n项和Sn.122332nn1练习:求数列112,1231,,1nn1,的前n项和.解:设annn11n1n(裂项)

1nn1则 Sn12312(裂项求和)

=(21)(32)(n1n)

=n11

作业:基本练习

2221、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Sn=2n-1,则a12a2=________________.a3an2、设Sn1357(1)n(2n1),则Sn=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11.1447(3n2)(3n1)

4、1111=__________ ...243546(n1)(n3)

5、数列1,(12),(1222),,(12222n1),的通项公式an,前n项和Sn 综合练习1、1222324252629921002=____________;

2、在数列{an}中,an1,.则前n项和Sn;

n(n1)(n2)n2an(n1)(n2),n3、已知数列{an}满足:a16,an1(1)求a2,a3;(2)若dn an,求数列{dn}的通项公式;

n(n1)

考点5错位相减

类似于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的推导方法。若数列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相乘得到,即数列是一个“差·比”数列,则采用错位相减法.若anbncn,其中bn是等差数列,cn是公比为q等比数列,令

Snb1c1b2c2bn1cn1bncn

则qSnb1c2b2c3bn1cnbncn1 两式相减并整理即得

例4 求和:Sn13x5x27x3(2n1)xn1„„„„„„„„„①

解:由题可知,{(2n1)xn1}的通项是等差数列{2n-1}的通项与等比数列{xn1}的通项之积

设xSn1x3x25x37x4(2n1)xn„„„„„„„„„.②(设制错位)

①-②得(1x)Sn12x2x22x32x42xn1(2n1)xn(错位相减)

1xn1(2n1)xn 再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得:(1x)Sn12x1x(2n1)xn1(2n1)xn(1x)∴ Sn 2(1x)小结:错位相减法的步骤是:①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等比数列{bn}的公比;②将两个等式相减;③利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求和.2462n练习:

1、求数列,2,3,,n,前n项的和.22222n1解:由题可知,{n}的通项是等差数列{2n}的通项与等比数列{n}的通项之积

222462n设Sn23n„„„„„„„„„„„„„①

222212462nSn234n1„„„„„„„„„„„„②(设制错22222位)

1222222n①-②得(1)Sn234nn1(错位相减)

222222212n2n1n1

22n2 ∴ Sn4n1

2、已知 ann2n1,求数列{an}的前n项和Sn.解:Sn120221(n1)2n2n2n1 ①

2Sn121222(n1)2n1n2n ②

②—①得

Snn2n120212n1n2n2n1

1352n13、6、,2,3,,n,;的前n项和为_________ 222264、数列{an}中, a11,anan1n1,nN*,则前n项和S2n=;

55、已知数列annn!,则前n项和Sn=;

小结:错位相减法的求解步骤:①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等比数列cn的公比q;②将两个等式相减;③利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求和.

第四篇:高一数学 数列求和教案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数学教案:数列求和

教材:数列求和

目的:小结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尤其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用拆项法、裂项法和错位法求一些特殊的数列。

过程:

一、提出课题:数列求和——特殊数列求和

常用数列的前n项和:123nn(n1)2135(2n1)n2

n(n1)(2n1)

6n(n1)2132333n3[]

2122232n2

二、拆项法:

一、(《教学与测试》P91 例二)

11114,27,310,,n1(3n2),的前n项和。aaaa1 解:设数列的通项为an,前n项和为Sn,则 ann1(3n2)

a111Sn(12n1)[147(3n2)]

aaa求数列11,(13n2)n3n2n当a1时,Snn

221n(13n2)nan1(3n1)na

当a1时,Sn nn1122aa1a1

三、裂项法:

二、求数列6666,,,前n项和 122334n(n1)116()

n(n1)nn1解:设数列的通项为bn,则bn

11111Snb1b2bn6[(1)()()]223nn16(116n)n1n1 例

三、求数列111,,前n项和 1212312(n1)12112()

12(n1)(n1)(n2)n1n211111111n)()()]2() 2334n1n22n2n2 解:an Sn2[(四、错位法:

1}前n项和 n21111 解:Sn123nn ①

2482111111Sn123(n1)nnn1 ② 248162211(1n)1111112n 两式相减:Snnnn1212248222n1121n1nSn2(1nn1)2n1n

2222例

四、求数列{n例

五、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Sn(求数列{an}的前n项和

解:取n =1,则a1(an12)(nN*),2a112)a11 2又: Snn(a1an)n(a1an)a12(n)

可得:222an1(nN*)an2n1

Sn135(2n1)n2

五、作业:《教学与测试》P91—92 第44课 练习3,4,5,6,7 补充:1.求数列1,4,7,10,,(1)(3n2),前n项和

n3n1n为奇数2(Sn)

3nn为偶数22n32n1 2.求数列{n3}前n项和(8n3)3.求和:(1002992)(982972)(2212)(5050)4.求和:1×4 + 2×5 + 3×6 + ……+ n×(n + 1)(5.求数列1,(1+a),(1+a+a),……,(1+a+a+……+a

22n(n1)(n5))

3n

1),……前n项和

a0时,Snn a1时,Snn(n1)2

n(n1)aan1a1、0时,Sn(1a)2

第五篇:数列求和优秀教案

题组教学:“探索—研究—综合运用”模式

——“数列的裂差消项求和法解题课”教学设计

【课例解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A版《数学(必修5)》第2章 数列学完基础知识后的一节针对数列求和方法的解题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感受裂差消项求和法在数列求和中的魅力,体会裂项相消的作用,达到提高学生运用裂项相消求和的能力,并把培养学生的建构意识和合作,探索意识作为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数列的一般概念,又对等差、等比数列从定义、通项、性质、求和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数列求和问题重点学习了通过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求和的方法,在推导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用到了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和裂差消项求和法,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裂差消项求和法做深入的研究。本节课的内容和方法正处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的最近发展区,学生能较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方法阐释】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心智数学教育方式之“题组教学”模式,分为“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题组探索、自主探究,题组研究、汇报交流,题组综合、巩固提高,归纳总结、提升拓展”五个教学环节.

本节课从学生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推导过程中用到的裂差消项求和法引入,从课本习题的探究入手展开教学,学生能自主发现裂差消项求和法,并很快进入深层次思维状态。接下来的研究性题组和综合性题组又从更深更广的层面加强裂差消项求和法的应用。

【目标定位】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裂项相消法解决数列求和问题的基本思路、方法和适用范围。进一步熟悉数列求和的不同呈现形式及解决策略。2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数列裂差消项求和法的探究过程、深化过程和推广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数列裂差消项求和法的推广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切发现、发明,一切好的想法和念头都可以发扬光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感悟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4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裂项相消求和的方法和形式。能将一些特殊数列的求和问题转化为裂项相消求和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用裂项相消的思维过程,不同的数列采用不同的方法,运用转化与化归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课堂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推导数列求和公式时,先后发现了哪几种数列求和的方法?

学生1: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时我们用到了倒序相加法。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中我们发现了错位相减法、裂差消项求和法。

学生2:在学习求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分组求和法和通项转换法。

我的思考:在推导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有的小组根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形式,想到用裂差消项求和法。这节课就是从学生的这种想法开始,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一个想法,再继续下去就能解决一类问题。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用裂差消项求和法证明如下:

q1.a1a1qa1qa1q2a1q2a1q3a1qn1a1qnSn()()()()

1q1q1q1q1q1q1q1qa1a1qna1(1qn) = 1q1q1q

二、题组探索、自主探究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下列探索性题组中问题解法: 出示探索性题组(多媒体投影)求和: 1.sn(1)()()(2.sn121213131411)nn111111 12233445nn111111 13355779(2n1)2n11111 2558811(3n1)3n23.sn4.sn

学生独立思考后,各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各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学生3;第一题去掉括号后,除第一项和最后一项外,其余各项都能消去。sn11n n1n1111,nn1nn11111111n1 122334nn1n1n1学生4:第2题的每一项与第一题相同,每一项都可裂成两项,数列通项an所以,sn1教师:用an111对吗?为什么?

nn2nn2学生5:不行了,很明显,左右是不相等的关系。教师:怎样改变呢?

学生5:待定系数法,配平系数,达到平衡。应该乘以

1!2和第2题相似,每一项也可裂成两项实现裂差消项求和。数列的项1111(),mm22mm2111111111111 2222323422n12n1所以,sn=11n(1), 22n12n1学生6:第4题的变形与第3题类似

an1111 3n13n233n13n2111111111111sn325358381133n13n2111n 323n22(3n2)

变式问题:求和sn1111 1(1k)(1k)(12k)(12k)(13k)(1(n1)k)(1nk)学生7:每一项同样可裂成两项,通过裂差消项求和法求和:

sn111111111k1kk1k12kk1(n1)k1nk11111111(n1)k1nkk1k1k12k11n(1)k1nk1nk教师:通过以上探索性题组我们发现什么结论呢?(学生表述,教师点评,补充。)结论:一般地,{an}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则:Sn111 a1a2a2a3anan1111111111 da1a2da2a3danan1111naa daan11n11教师小结:分母为等差数列的某相邻两项之积,而分子为常量的分式型数列的求和,将它的每一项分解为两项差的形式,前一项的减数恰与后一项的被减数相同,求和时中间项互相抵消,这种数列求和的方法就是裂差消项求和法。

三、题组研究、汇报交流 出示研究性题组 1. 求数列1的前n项和。

n(n2)2.求数列1111,,,的前n项和? 153759(2n1)(2n3)2242(2n)23.求和:Sn 1335(2n1)(2n1)(学生分组讨论解题思路,教师巡回,对个别学生问题进行指导,师生共同讨论。)

教师:观察研究性题1和探索性问题的解法有何不同呢?

学生8:有所不同,消去的项不一样了。前面和后面各有两项没有消去,前面是两正项,后面是两负项。

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变形为:an1111

nn22nn2所以:sn111111111111232242352nn2111111111232435nn21111132n3122n1n222n1n2n(3n5)4(n1)(n2)学生9:方法与第1题类似 解:通项an

1111()

(2n1)(2n3)42n12n31111111111Sn[(1)()()()()4537592n32n12n12n3

1111n(4n5)(1)432n12n33(2n1)(2n3)教师分析:研究性题3中数列的分子是偶数的平方,分母是奇数列相邻两项的乘积;从上面的经验看:该数列求和使用“裂项相消法”的可能性较大,那就看分子能否化为常数。注意到该数列的通项公式的特征:分子、分母同次且没有一次项;

考虑到(2n)(2n)11(2n1)(2n1)1

所以使用处理分式函数的常用手段,分离常数法即可把分子化为常数。变形如下: 22(2n)2(2n)2111学生10:解:an 1(2n1)(2n1)(2n1)(2n1)(2n1)(2n1)1111()

22n12n1∴Snn11111n=n(1 )n1335(2n1)(2n1)22n12n1(学生说题,锻炼学生的表述能力,思维能力)

教师:以上裂项求和类型大家掌握的比较好了,我们一起看下面的问题:

四、题组综合、巩固提高 1.求数列lg(11)前n项的和。n12.求数列的前n项和

n1n3.已知数列an,an1求数列的前项和sn

nn1n2(分组讨论解题思路,教师做适当点拨和引导,学生展示解题过程。)

n1lg(n1)lgn n1111所以,Snlg(1)lg(1)lg(1)lg(1)

123n234nlg()lg()lg()lg()

123n学生11:lg(1)lg1n(lg2lg1)(lg3lg2)(lg4lg3)(lg(n1)lgn)lg1lg(n1)lg(n1)

学生12:也可不裂项变为各项相乘约项。解:Snlg(1)lg(1)lg(1)lg(113234n1lg()lg()lg()lg()

123n234n1lg()lg(n1)

123n11121)n教师:很好,这又是一个好想法,课后同学们可探究一下有哪些数列求和适用这种方法。教师:对于第2题,很明显,我们没法进行合并,分母也不是两个积的乘积形式,不太符合以上方法。我们搜寻一下,以前我们见过这种式子吗?对它有什么变形方法?

学生13:以前我们处理过这种无理式,可以分母有理化。对(大部分学生也发现了这种方法),有理化后就变成两项之差的形式,同样可用裂差消项求和法。

(学生板演解题过程)

解:分母有理化,∵

1n1n1n1n

∴121132n1nn1n

2132n11,且sn9,则n=_____ 学生开始兴奋起来,课堂上气氛达到了空前高涨。小试牛刀:在数列an中,an1nn1学生说明答案。

教师:对于第3题,我们又遇到新问题。分母变成三项积的形式,如何变形?(学生纷纷试验各种裂项的方案。)学生:还是应该考虑裂项的方法。我最先试验的是能否像探索性题组那样分裂成11、、nn111的和差形式。我发现an不能直接化为它们的差,即使化为它们的差

nn1n2n2也解决不了相消的问题。

教师:你们希望什么样的变形?

学生:我希望也像探索性问题一样,每一项分裂成两项的差,并且要能消项才行。教师:对,“两项、能消项”,你们有想法就要设法按照自己的思路试一下。

学生14:我有了一个想法,按照“两项、能消项”的要求,1就不能考虑

nn1n2111、、的和差形式。两项又必须相对对称的,我们先考虑最简单的两项的nn1n211变形,中,第一项和第二项都有2出现,是否可考虑让作差的两个式子123234变成中都出现2哪?

(在教师、学生的启发下,学生纷纷试验着裂项方法)

111学生14:我试验过了an[],这也符合“对称、和谐”的美

2n(n1)(n1)(n2)学原理。

解:sn1111 123234345nn1n21111111 212232334nn1n1n2111 22n1n2nn3 4n1n2

五、归纳总结、提升拓展

教师: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裂差消项求和法多用于分母为等差数列的某相邻k项之积,而分子为常量的分式型数列的求和,对裂项相消法求和,其裂项可采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并注意能否正负抵消。

师生共同小结:(学生叙述,教师进行补充和整理)教师板演要点:

1裂项抵消法多用于分母为等差数列的某相邻项之积,而分子为常数的分式型数列的求和。

2裂项有困难时,可采用待定系数法来确定。

3在消项时一定注意消去了哪些项,还剩下哪些项,有困难时可多写几项,然后仔细观察消项规律,一般地剩下的正项与负项一样多。

4对于分母是两个二次根式的和,且被开方数是等差数列,利用分母有理化,使分母上的和变成了分子上的差,从而因中间项相消而可求Sn。

5裂项相消法适用于 c其中an是各项不为0的等差数列,c为常数;部分

aann1无理数列、含阶乘的数列等。

教师:若求数列14,25,36,,nn3,前n项和sn呢?还能用裂项相消法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课下探究以下。(为后面数列的分组求和的教学做铺垫)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一些非等差(比)的特殊数列求和方法。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些数列求和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学生:将部分数列求和通过变形转化为裂项求和。

教师:对,解决这些数列求和问题的思路是将它们转化基本的裂差消项求和,从而解决问题。这种思想也是我们数学解题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思想——化归思想。

(给学生时间回顾以上内容及方法。)教师:能否总结一下裂项相消法所应用的具体公式? 学生:我们所用的裂项公式有:(1)1111111,

nn1nn1nnkknnk1111 2n12n122n12n11111 nn1n22nn1n1n2(2)

(3)

(4)1n1nn1n

(5)n11 n1!n!n1!教师课堂总结:裂差消项求和法:若一个数列的每一项都可以化为两项之差,并且前一项的减数恰与后一项的被减数相同,求和时中间项互相抵消。以上题目虽然各有其特点,但总的原则是要善于改变原数列的形式结构,使其能进行消项处理,只要很好地把握这一规律,就能使数列求和化难为易,迎刃而解。

此类变形的特点是将原数列每一项拆为两项之后,其中中间的大部分项都互相抵消了。只剩下有限的几项。

注意:余下的项前后的位置前后是对称的,余下的项前后的正负性是相反的。

教师:最后,留几个问题供大家课后继续研究,希望大家能给出解答。大家仔细观察,和习题中的题目具有哪些相似之处,联系在哪里?又有哪些不同,可以类比的方法是哪些?

1.求和:1111 12123123n8n2.求数列an2n12n122的前n项和?

(an222n12n1222n12n12n122n128n12n1212n12)

3.求和:sn1111

123423453456nn1n2(n3)【教有所思】

本节课心智教育方式之题组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问题是中心,探索是主线。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的舞台。“问题”是解决人类思维的一种普遍的表现形式,也是心理学家们热衷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在数学教学中,从课堂提问到新概念的形成与确立,新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和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与提高,以及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无不从“问题”开始,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努力实现。因此,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师生重组旧知识,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老师的作用是如何将学生的思路所隐藏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挖掘出来,深化并完善它。小组讨论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互相启迪,互相促进。从而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习惯。

本节课通过逐步引导,层层设疑,让学生经历裂差消项求和的过程,使教材更生动,更具亲和力。在裂差消项求和法的教学设计中,设置了恰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合作与交流,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协作精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学会了如何转化。

新课程的编排特点和学习方式的变化,使课堂教学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新课程提倡教学目标综合化、多元化和均衡性,知识生活化,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本节内容设计突出了某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类比思想,归纳思想,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充分注意了学生的观察,猜想,发现,归纳,总结等学习过程的体验,强化了归纳思想的具体应用。突出体现了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突出了通过对特殊数列的各项关系,运算,性质的研究推广到一般数列相应问题研究的思想。借助函数的背景和研究方法研究有关数列的问题,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内在关联,培养学生用已知去研究未知的能力。

最后的小结要进一步使学生明白:裂差消项求和法,如果数列的通项可“分裂成两项差”的形式,且相邻相邻项分裂后相关联,常选用裂项相消法求和,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下载数列求和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列求和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列求和方法总结

    数列的求和 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2.能运用倒序相加、错位相减、拆项相消等重要的数学方法进行求和运算; 3.熟记一些常用的数列的和的公式. 二......

    第65节数列求和

    北师大(珠海)附中2010年高考(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总节数第 65 节 5.4数列求和(2) 【课前预习】 1、(09全国文(14))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972,则a2aa___________ 492n12......

    数列求和说课

    数列求和说课 一、教学内容: 数列求和是高考中的必考内容,在高考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学好数列求和对于高考成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数列求和方法中涵盖有倒序相加法、错位......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数列求和的几种常用方法,能熟练运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能......

    数列求和教学反思

    数列求和教学反思 数列求和教学反思1 这节课是高中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的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基础上,对一些非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进行探讨......

    高考数学专题-数列求和

    复习课:数列求和一、【知识梳理】1.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公比含字母时一定要讨论.2.错位相减法求和:如:已知成等差,成等比,求.3.分组求和:把数列的每一项分成若干项,使其转化为等差......

    数列求和公式证明

    1)1^2+2^2+3^2+......+n^2=n(n+1)(2n+1)/6从左边推到右边数学归纳法可以证也可以如下做 比较有技巧性n^2=n(n+1)-n1^2+2^2+3^2+......+n^2=1*2-1+2*3-2+....+n(n+1)-n=1*2+2*......

    数列求和经典题型分析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数列求和是数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考数学的重点考查对象。数列求和的基本思路是,抓通项,找规律,套方法。下面介绍数列求和的几种常用方法:一、直接(或转化)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