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 学习写作《蝉 贝壳》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2 16:3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立足文本 学习写作《蝉 贝壳》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立足文本 学习写作《蝉 贝壳》教学设计》。

第一篇:立足文本 学习写作《蝉 贝壳》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蝉><贝壳>》教学设计

——“立足文本,学习写作”教学尝试

博野县第二中学 李丽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意的能力,养成圈点批注的读书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生命的意义,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运用于写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一抹清脆欲滴的新绿能让我们联想到哪两个字?(板书:生命)生命不只属于我们人,同学们还能联想到大自然哪些事物?(学生随意说)师出示范例: 草原上奔驰的野马

学生仿照示例,你能联想到------(生自由回答,包括动物植物静物的例子)(如:蓝天上搏击的苍鹰,沙漠中昂首前行的骆驼,地底下蠕动的蚯蚓;墙角里怒放的野花,马路边参天的白杨;大海中风浪里的白帆,广阔平原上呼啸的列车,亦或是老师手中默默的粉笔……)师板书于黑板: 草原上奔驰的野马

墙角里怒放的野花

大海中风浪里的白帆 看一组图片

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世界万物都有它们存在的价值,我们能从它们身上看到生命的力量、想到生命的意义、悟出生命的真谛,就像夏天聒噪的蝉,海边沙地的一枚小小的贝壳……今天,我们学习《短文两篇---<蝉><贝壳>》.二、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1、字词准备,词语释义

(首先认识一下本课出现的字词)

收敛 liǎn

聒聒 guō

宽恕 shù

卑微 bēi

响彻 chè

一丝不苟 gǒu

聒聒:持续嘈杂,本课指不停地叫。

一丝不苟: 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小的地方也不马虎。卑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把玩:拿在手中玩赏。学习《蝉》——

2、听读课文,思考问题

听老师朗读课文,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1)文中是如何描写蝉的?

画出

(2)作者从中感悟到了生命或人生的什么?

用~~~~~~~~画出 生回答,齐读蝉的生命意义的语句。

师:本文由“蝉”这个小小的“物”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

3、默读课文,具体分析

(1)作者抓住了“蝉”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在原文中找出相关词语或句子圈起来。)

(物:知知不休、小、响、病蝉等)(2)蝉的哪一点触动了作者?

(触动点:17年等到一个夏天,生命完结)

(3)蝉的生命意义是什么?作者的感悟是什么?

(志: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不管生命长短,都要积极面对。)小结:要写好托物言志的散文就要先写好“物”,抓住物的特点具体描绘;再找到触动点,由物的哪一点进行联想;进而想到生命或人生的什么意义,这就是“志”,揭示出文章中心,意蕴深刻。

(4)作者对蝉的态度是怎样的?结合文中语句分析。(烦----惊----叹----恕)

这种写法叫做“先抑后扬”或“欲扬先抑”,能够使文章有波澜。

小结:因此,要想写好托物言志的文章,还有一点要向作者学习,就是“要倾注感情”,你笔下的物才会有灵性。

总结:怎样写好托物言志的散文?

1、抓特点重描写(物)

2、找准触动点

3、立意要明确(志)

4、倾注感情写

蝉虽然烦人、弱小,但蝉一生的经历给人的启示却是深刻的。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贝壳》—— 默读课文,看谁找得快!

1、文中是如何描写贝壳的?

(用横线画出)

2、作者从中感悟到了生命的什么意义?(用曲线画出)细读课文,具体分析:

1、作者抓住了贝壳的什么特点来写的?(物:贝壳小、坚硬、精致)

2、贝壳的哪一点触动了作者?(触动点: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的居所却多精致,仔细、一丝不苟)

3、贝壳的生命意义是什么?作者的感悟是什么?(志:要把自己的事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

4、作者对贝壳的感情是怎样的?(赞叹)

三、练笔

我们来回顾课的开始时,提到的几种事物,你感悟到了什么?

草原上奔驰的野马

生命有激情,才能活得轰轰烈烈 墙角里怒放的野花

1生命从不卑微,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2不做井底之蛙(由冰心小诗引导)大海中风浪里的白帆

做生活的勇者,笑对一切

(附: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变小了。——冰心)

师: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请用一颗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寻找自然之美,感悟生命的意义。

作业:请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选大自然一事物抒发你对生命(人生)的理解和思索,400字左右。

学生习作:

蜜蜂

里村中学七年级一班 郄宇飞

一天,我正在写作业,一只很小的蜜蜂飞进了我的房间。蜜蜂的“嗡嗡”声使我很烦,再加上,我正在做一道很难的题,所以我气冲冲地拿起书朝那只蜜蜂打去。那只蜜蜂受了一点伤又飞了起来。我急忙又挥了一下,将那只蜜蜂打在了地上。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它又坚强地飞了起来,我呆住了,我已经感觉到了一股顽强的生命力,是那么强烈。我注视着那只蜜蜂,看着它向外飞去,只见它没飞出去多少就摔在了地上,它不气馁,继续向外飞,一不小心,跌落在“洗脸盆”里,我看着它“扑通”着翅膀,溅起水花,水上一层层的波纹动着,没过一会儿,那只蜜蜂便死去了。

这样一个小东西,生命竟如此顽强,我不禁肃然起敬,比起这个小东西来,我们经历的挫折比它多得多,是不是也应该像蜜蜂一样坚强面对挫折与打击,给后人留下值得珍惜惊叹的东西来吧!也许在千年之后,会有人对我们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顽强的生命啊!”

垂柳

里村中学七年级一班 郄宇飞

学校里有几棵高大的垂柳。

它们的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给它们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和充足的水分。垂柳最大的特点是:它的枝条都是向下垂着的,越长得高,枝条就越垂得低。一阵微风拂来,柳条左右摇摆,好像一个少女甩动着柔软如丝的头发。

垂柳的作用很大,它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净化空气。我非常喜欢它。我喜欢垂柳的原因不光是因为它有许多好处,最重要的一点是垂柳有着不忘根本的美德。著名画家丰子恺曾经说过:“花木大都是向上生长的,向上长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柳树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它越长得高,枝越垂得低,千万条细柳,条条不忘根本。”

第二篇:《蝉》《 贝壳》教学设计

四《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2.学习先抑后扬及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过程和方法

1.引导学生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2.学习两篇文章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特点 情感与价值观

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重点难点】

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教学设想】

1.两篇文章都是精致而内涵深刻的优美散文,引导学生对比欣赏。

2.引导学生注意两篇文章都是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蝉》

一、新课导入 1.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篇优美的散文,从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吧。

2.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祖籍广东番禺。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1981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香港大学硕士学位。她以笔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彤云笺》、《香港文学散文》《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二、课文朗读,给下面的生字词注音并解释。收敛(liǎn):本课指收拢。

聒聒(guō):持续嘈杂,本课指不停地叫。宽恕(shù):宽容饶恕。短暂(zhàn)

一丝不苟:(gǒu)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小的地方也不马虎。卑(bēi)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上苍:上天。

把玩:拿在手中玩赏

三、互动学习。

1、研读思考《蝉》。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老师要引导和点拨)归纳总结:

抑: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

扬: 蝉的生活历程显示了生命的意义。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2.找出本文的主旨句,并谈谈对它的理解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

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之处,也是由蝉引发的对于生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了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3.“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怎样理解这句

秋风来了,果实成熟了,本是收获的季节,但对在地下埋了17年,苦苦等待了17年的蝉来说,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生命虽然短暂,蝉却执著地等待,我对它的敬意油然而生.4.小结:

结尾作者写自己被这蝉的生命意义感动着,“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又照应到文章开头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的“烦”字上,但已经从开头的“烦”变成现在的宽恕,形成一个首尾照应又有变化的完整结构。文虽短而理深厚,言有尽而意无穷。它提示着我们,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第二课时 《贝壳》

导入:作者是位画家,又是位诗人,内心细腻敏感,特别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海边的一枚小小的贝壳就打动了她。和《蝉》的写法不同,本文用了直入主题的方法,一上来就赞美贝壳的美:贝壳非常坚硬、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她感叹“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一、作者简介

席慕蓉,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3年生于重庆,后随父母由香港迁至台湾。她从小酷爱绘画,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后在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任教。多次举办画展,出版画册并获奖。1981年她“从来没有刻意去做过些什么努力”的诗集《七里香》由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深得读者喜爱。

二、互动学习

1.《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 在描述了贝壳的精美之后,作者并没有就此停笔,而是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 2.“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感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因为爱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为热爱生命,她加倍喜欢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笔下,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她才会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仔细、一丝不苟。

3.课文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此处的“固执”“简单”是什么意思?

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致、仔细、一丝不苟地做的东西或事情。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的不是人们对她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执著的爱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其实是执著和单纯的意思。4.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人生意义?

生命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

三、比较阅读

相同点: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不同点: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五、课堂小结

1.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让我们感悟出深刻的人生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是啊,天真烂漫的童年是人生的春天,血气方刚的青年是人生的夏天,沉着稳健的中年是人生的秋天,步履蹒跚的老年是人生的冬天。逝者如斯,青春不再。躯体的老化是自然规律.但人只要我们保持心灵的春天,生命将永远年轻!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生命是盛开的鲜花.用它艳丽的花瓣铺就人生的道路:生命是美妙的乐章,用它跳跃的音符谱写生活的旋律;生命是翱翔的雄鹰,用它矫健的翅膀搏击广阔的天宇;生命是奔腾的河流,用它倒海的气势冲垮陈旧的桎梏。

2.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请大家结合自己的人生理想谈谈自己当如何奋斗人生,并写成300字左右的小短文。3.课外阅读席慕蓉相关文章

4.实践作业:课外搜集—些关于热爱生命、对生命执著追求的名人事例,并讲给你身边的人听听。

5.写作:生命是辽阔的大海,蕴蓄着不尽的情思;生命是深邃的湖泊,孕育着无限的希望;生命是广袤的星空,绽放着智慧的花朵。请以“感受生命”为话题写——篇文章。要求:题目自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第三篇:《蝉_》和《贝壳》教案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蝉,贝壳)

主备教师:黄新英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2.学习先抑后扬及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过程和方法

1.引导学生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2.学习两篇文章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特点 情感与价值观

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在以前的学习中接触过说明文,但本文中所运用到的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是学生需要了解的新知识。同时,作者所采用的拟人的修辞方法在文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需要学生在阅读中不断领悟的,从中体会出作者对蝉的喜爱之情。因此,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对这两点的引导上,并通过质疑、朗读、讨论等教学策略突破重难点 【重点难点】

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

解本文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教材分析】

1.《蝉》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从写蝉的聒噪,到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刻意表现了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的一面。然而当知道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本来无足轻重甚至恼人的蝉令作者惊讶起来。何必这样受苦而又执著?朋友的话揭示了朴素而深刻的哲理:生活历程就是如此,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不管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而已。才显得有了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2.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3.“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秋风颜色”给你怎样的感受? 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少而意丰。4.写作特点

结尾作者写自己被这蝉的生命意义感动着,“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又照应到文章开头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的“烦”字上,但已经从开头的“烦”变成现 1 在的宽恕,形成一个首尾照应又有变化的完整结构。文虽短而理深厚,言有尽而意无穷。它提示着我们,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贝壳》

作者是位画家,又是位诗人,内心细腻敏感,特别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海边的一枚小小的贝壳就打动了她。和《蝉》的写法不同,本文用了直入主题的方法,一上来就赞美贝壳的美:贝壳非常坚硬、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她感叹“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在描述了贝壳的精美之后,作者并没有就此停笔,而是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 【教学设想】

1.两篇文章都是精致而内涵深刻的优美散文,引导学生对比欣赏。

2.引导学生注意两篇文章都是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讲授法

3自主探究法 【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在山的那边》和《走一步,再走一步》两篇课文,知道了: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遇到困难,首先不要害怕,然后想办法解决。把困难分解,一个一个的小困难解决了,最后大困难也就解决了。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篇优美的散文,从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吧。

(1)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手语到位,句子停顿,面部有感情。)

2、学生自己朗读课文。(要求: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划出不理解的句子和词语。)(2)学习生字词

1、检查预习(给词语注音)(1)同学自愿上台朗读。(2)师生齐读。

零líng落luò、断duàn续xù、知zhī知zhī不bù休xiū、收shōu敛liǎn、颤chàn动dòng、聒guō聒guō、宽kuān恕shù

2、结合文中句子解释词语。零落:凋谢。

例句:一阵风吹过,花瓣零落了一地。(朗读句子“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

断续:断:断开;续:连在一起。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例句:雨,断续的下了一整天。

收敛:收拢,合拢。指病蝉收拢了翅膀。

(朗读句子“一天,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动,没有声响”,这句话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我们还学过哪些描写方法呢?动作、语言、心理、环境等描写方法。)

宽恕:宽容饶恕。(朗读“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3、解释学生难理解的生字词和句子。(预设学生问题)

知知不休:不休:不停,指蝉一直不停地叫。

颤动:急促而频繁地振动,指病蝉身躯的状态。病时颤动的样子。

响彻:一直响,响了一个夏天。

聒聒:持续嘈杂,使人厌烦。指蝉一直叫,使人很烦。何必:没有必要,不必。只不过:仅仅是;就是。烦人:使人厌烦。

作者简介.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祖籍广东番禺。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1981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香港大学硕士学位。她以笔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彤云笺》、《香港文学散文》《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解析课文

1、学习第一段课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1)学生朗读第一段课文(2)提出问题:

①第一段讲了几方面内容?(两方面)哪两方面(蝉鸣的时间和蝉鸣的后果)蝉鸣的时间怎样?(早)从哪句可以看出蝉鸣得早?(今年,蝉鸣的早。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

②这两句话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蝉的特点 “我”的态度

(3)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板书:早、知知不休 烦

(4)齐读第一段课文。

2、学习第二段课文(学生提问,学生回答)(1)学生朗读第二段课文。

(2)根据第二段,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在纸上写一写。

预设问题:①病蝉的样子?(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动,没有声响)。

②这句话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外貌描写)。我们还学过什么描写方法?(心理、语言、动作、环境)。

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态度?从哪可以看出?(轻视,厌烦。从“小东西、竟、何必、只不过”等词可以看出)。蝉的特点 “我”的态度(3)第二段主要讲了什么?

板书:微小、病弱 轻视、厌烦(4)有表情的朗读第二段课文。

3、学习第3——6段课文(小组探究,自主学习)

(1)齐读3——6段课文(2)小组探究,自主学习。(3)检查探究情况 ①“都不过要好好活过。”是什么意思?(“不过”是一个虚词,“活过”是动词,是一个实词。意思是要好好的活过。)

②第六段“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他的生命意义是什么?(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③这句话用了两个“!”,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态度?(醒悟,理解,表达了作者对蝉的尊敬。)

④这一部分,有一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哪句话是文眼呢?(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好好的生活。)(5)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6)齐读3——6段课文,体会作者态度的转变。板书:蝉的特点 “我”的态度 等17年,活一个夏天 理解、尊敬

5、学习第七段课文(1)齐读第七段课文。(2)提出问题:现在作者对蝉是什么态度?(宽恕)“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你怎样理解这句话?(选择)选项:

①秋天到了,蝉不再叫了,作者也就原谅了蝉以前的叫声。

②秋天到了,景色优美,作者被秋天的景色深深的吸引,就忘记了烦人的蝉叫声。③秋风来了,代表着蝉生命的结束。虽然生命短暂,但蝉执着地等待(17年埋在地下,只为活一个夏天。),想得到这些,作者以往对蝉的不敬就全部没有了。蝉的特点 “我”的态度(3)齐读第七段,体会作者对蝉的态度:宽恕。

板书: 聒聒 宽恕

(三)探究质疑:

1、文章结尾句与开头有什么联系? 讨论并归纳:“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照应开头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的“烦”字,但已从开头的“烦”变成现在的宽恕,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2、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3、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感悟出深刻的生命道理。这是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借物言志)

三、总结课文: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思索: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好好的生活。

板书设计:

蝉的特点

“我”的态度

抑 早、知知不休(§1)

烦 微小、病弱(§2)

轻视、厌烦

(等)17年,活一个夏天(§3—6)理解、尊敬

聒聒(§7)

宽 恕

蝉 生命意义

借物言志

作业布置:

1、完成补充练习积累与运用4题和感悟与思考的1题。

2、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写一篇日记。

3、基础训练上的习题

教学反思:

扬5

第二课时贝壳

一、教学过程:

导 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蝉》这篇短文,领悟到作者对生命的尊重,懂得了生命的内涵“不过是要好好的活”,要认真的过好每一天。那么,今天的这篇《贝壳》又会引发我们对人生、生命怎样的思考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自读感知 整体把握

1走进席慕容

二、作者简介

席慕蓉,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祖籍察哈尔盟明安旗贵族。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及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她是台湾知名画家,更是著名散文家与诗人,著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诗》,美术论著小心灵的探索》、《雷色艺术异论》等。她的作品浸润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彩,透露出—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

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2掌握下列字词(1)字音

淘洗

脆弱

卑微

壳(多音字)

枚 玫(形近字)(2)词义

淘洗:洗涤。引申为保留好的,除掉坏的。

卑微:卑贱微小,地位地下。

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苟,敷衍了事,马马虎虎。3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配乐)

要求:学生注意文中的词语,体会文章的表达感情。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要注意朗读的速度(舒缓)。

三、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启发 探究

(1)展示贝壳图片,学生结合课文中描述和自己所看过的贝壳(包括图片),概括贝壳的外形特点;教师提出讨论题:你看到贝壳时,想到了什么?(大胆想象)

学生答后,教师评述(2)课文内容研讨

①阅读课文1.2节,作者一上来就赞美贝壳,这些小小的贝壳有什么特征?

贝壳非常坚硬、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板书:拾贝壳—海边拾起 写贝壳—坚硬精致)

②看到这样精美的贝壳作者想到了什么?请齐读第3节,认真勾画出关键词句。

首先想到了贝壳里的生命(注意生命前的修饰词)、上苍用心营造了精致的贝壳,而其是一丝不苟。(板书:

悟贝壳—居所精致、一丝不苟)

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吗!(板书:悟生命—做事精致、一丝不苟)

2重点句子赏析

①《贝壳》中“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的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②“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 作者并不希望建立叱咤风云的丰功伟业,她只想像那颗小小的贝壳,用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塑造执著而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打动人们。“固执”和“简单”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表现了她并不渴求人们对她绝对地赞美和崇拜,她渴望的是一种感动,希望能像贝壳的美感动她一样感动着世界。

3.课文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此处的“固执”“简单”是什么意思?

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致、仔细、一丝不苟地做的东西或事情。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的不是人们对她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执著的爱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其实是执著和单纯的意思。

4.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人生意义?

贝壳非常坚硬、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作者感叹“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在描述了贝壳的精美之后,作者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 因为爱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为热爱生命,她加倍喜欢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笔下,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她才会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仔细、一丝不苟。

四、比较阅读

相同点: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不同点: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五、课堂小结

1.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让我们感悟出深刻的人生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是啊,天真烂漫的童年是人生的春天,血气方刚的青年是人生的夏天,沉着稳健的中年是人生的秋天,步履蹒跚的老年是人生的冬天。逝者如斯,青春不再。躯体的老化是自然规律.但人只要我们保持心灵的春天,生命将永远年轻!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生命是盛开的鲜花.用它艳丽的花瓣铺就人生的道路:生命是美妙的乐章,用它跳跃的音符谱写生活的旋律;生命是翱翔的雄鹰,用它矫健的翅膀搏击广阔的天宇;生命是奔腾的河流,用它倒海的气势冲垮陈旧的桎梏。

板书设计:

外形美观——艺术品

引起思索

贝壳

脆弱而卑微的生命消失

把握生命

尽可能把自己应做的事做好

实现价值

作业布置:

1、完成补充练习积累与运用

2、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写一篇日记。

3.课外阅读席慕蓉相关文章

4.实践作业:课外搜集—些关于热爱生命、对生命执著追求的名人事例,并讲给你身边的人听听。

5.写作:生命是辽阔的大海,蕴蓄着不尽的情思;生命是深邃的湖泊,孕育着无限的希望;生命是广袤的星空,绽放着智慧的花朵。请以“感受生命”为话题写——篇文章。要求:题目自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教学反思:

第四篇:《蝉 贝壳》

《短文两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品读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学习先抑后扬以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手法。

3、体悟文章主旨,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

1、准确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先抑后扬以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手法。学习难点:

体会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课时:1课时

知识链接:

学生阅读自读课文的方法:

1、通读课文,疏通字词。

2、熟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3、精读课文,理解文章重点语句。

4、联系实际生活,谈谈学完这篇课文之后的感想与收获。

预习提纲:

1、给下列词语注音。

收敛()聒噪()宽恕()零落()卑微()一丝不苟()断续()多音字:

颤动()

壳 贝壳()

寒颤()

地壳()

旋转()

间 间隔()

旋风()

中间()

2、仔细阅读《蝉》这篇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你怎样理解“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这句话的。

秋风来了,果实成熟了,本应是收获的季节,但对那在地下埋了17年,苦苦等了17年的蝉来说,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虽然生命短暂,但蝉却执着的等待。想到这些,“我”以往对蝉的不敬全部消失了。

2)本文的中心句是哪句,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中心句: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之处,也是由蝉引发的对于生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了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3)作者写禅,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从写蝉的聒噪,到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刻意表现了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的一面,这是抑。然而当知道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本来无足轻重甚至恼人的蝉令作者惊讶起来,这是扬。当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时,作者对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瘦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由抑到扬,含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不管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而已。

4、阅读《贝壳》,回答下列问题。

1)“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的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因为爱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为热爱生命,她加倍喜欢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笔下,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她才会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仔细、一丝不苟。

2)、《贝壳》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

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致、仔细、一丝不苟地做的东西或事情。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的不是人们对她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执著的爱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其实是执著和单纯的意思。

3)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人生意义?学生合作探究,教师总结

贝壳非常坚硬、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作者感叹“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描述了贝壳的精美之后,作者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

因为爱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为热爱生命,她加倍喜欢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笔下,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她才会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仔细、一丝不苟。

第五篇:短文两篇(《蝉》《贝壳》)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蝉》《贝壳》)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3、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4、对比探究阅读;

情感与价值目标:

5、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教学重点:

感受作品语言柔美、细腻的风格,学习文章先抑后扬的写法。教学难点:

对比探究阅读;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教学方法:

朗读;对比探究阅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篇优美的散文,从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吧。

二、新授

(一)夯实基础

1、知人论世

小思简介

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卢颿。祖籍广东番禺。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1981年,以“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之论文获得硕士衔。

小思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2、席慕蓉简介

席慕蓉,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3年生于重庆,后随父母由香港迁至台湾。她从小酷爱绘画,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后在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任教。多次举办画展,出版画册并获奖。1981年她“从来没有刻意去做过些什么努力”的诗集《七里香》由台湾大 地出版社出版,深得读者喜爱。

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写给幸福》等。

2、字词过关

shōuliǎn

kuānshù

zàn cuìruò

bēiwēi

gǒu 收

短暂

卑微

一丝不苟

(二)研读文本

1、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抽男女学生各一名)。

(3)自读课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a、《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b、《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

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a、“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原因,也是由蝉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深刻道理。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厂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b.作者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却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整体阅读,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并且要求学生联系文章的主旨以及问题所处的具体语境作深入地分析、解答)

2、研读与赏析

再次默读全文,思考下面问题:

①《蝉》一文中的“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噪”,“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②《贝壳》—文中的“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③《贝壳》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巳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尸你怎样理解此处的“怎样固执而又怎样简学-的心”? ④试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讨论后明确: ①我们一般是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有新意。它赋予秋风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厂进来。言少而意浓。

②此句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点,空间要多一点,以,一颗感激的心情表达珍惜、回馈生命的激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③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不是人们对她的绝对地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平常但执著的爱的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白谦的说法,其实足执著和单纯的意思。

④相同之处:

(1)都是由—‘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都细致人微,笔触清柔而自然。

不同之处:

(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蝉的生命意义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丁白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留下令人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把着力点放在过程上,既要看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还要看是否做到全员参与和全程体验,更要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以及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三、小结

这两篇短文都从细小、具体的事物中让我们感悟出深刻的人生道理,引起了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思索。是啊,天真烂漫的童年是人生的春天,血气方刚的青年是人生的夏天,沉着稳健的中年是人生的秋天,步履蹒跚的老年是人生的冬天。逝者如斯,青春不再。躯体的老化是自然规律.但人只要我们保持心灵的春天,生命将永远年轻!

四、作业(拓展)

1、实践作业:课外搜集——些关于热爱生命、对生命执著追求的名人事例,并讲给你身边的人听听。

2、收集一些有关小思和席慕蓉的诗文,自己去欣赏和品评。

3、作业本:练习二 板书设计:

聒噪、瘦弱————延续生命

————

哲理:„„„„

贝壳

生命脆弱、卑微————居所精致、仔细 教学后记:

下载立足文本 学习写作《蝉 贝壳》教学设计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立足文本 学习写作《蝉 贝壳》教学设计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短文两篇 蝉 贝壳》教学设计与评析

    对比探究 体悟生命 ——《短文两篇 蝉 贝壳》教学设计与评析 设计:南钢学校 熊晓华 执教:南钢学校 熊晓华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17课......

    短文两篇《蝉》《贝壳》

    短文两篇《蝉》《贝壳》 教学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2、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了解先抑后扬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4、领悟生......

    蝉 贝壳教案

    蝉和贝壳 教学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

    《短文两篇蝉贝壳》

    短文两篇——《蝉》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在熏陶感染中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2.知识目标:积累字词,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18《蝉》《贝壳》

    七年级上语文《自读课文》课学习活动设计 《蝉》《贝壳》 总第 课时 设计人: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读写两课的生字词。 2、朗读课文,学习具体事物......

    《蝉》和《贝壳》学案

    《蝉》和《贝壳》学案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1、小思简介2、席慕蓉简介 二、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三遍,要工整、规范、美观。 然后检测一下自己的学习效果......

    蝉、贝壳教案

    短文两篇《蝉》《贝壳》教案 教学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2、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了解先抑后扬及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4、领悟生......

    《蝉》《贝壳》教学反思(5篇模版)

    此时此刻,我特别想说一个词是“爽”,因为我几篇课后感工程补写工作即将完成,只剩下一篇文章没写好。乘着兴子,一连写好第四单元两篇课后感与补完第二单元的文言文的课后感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