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夏古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二.doc
《华夏古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录音带、钢琴、古琴,有关历史人物的资料。
设计思路:通过欣赏古琴曲,要引导学生注意古琴的音色和古曲的韵味,抓住音乐要素中突出的特点,引导感受、体验音乐的感情。让学生比较“泛音段”和其他段,观察、思考课本上的旋律图谱,也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体验古琴的音色和古曲的韵味、情感。熟悉乐曲的主题(泛音段的旋律)。这首乐曲中这段音乐旋律性比较强,可以用视唱法或听唱法进行学习。如果视唱能力较低,也可以让学生多听几遍,熟悉之后再听时,要求学生小声随着哼唱。听音乐时可用手指轻轻地击拍(不要出声),也还可以“闭目静听”,按节拍重音微微点头。集中注意、体味乐曲的韵味。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
2、了解古琴曲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
3、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感受和表现歌曲的基本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本单元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中华母语音乐文化的教育,要让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价值,增强民族感,而且要能够总结出古代音乐的基本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使学生对所听、所唱音乐材料的直接感想。教材分析:
《流水》是一首古老的琴曲。在历史传说中,人们往往把它和战国时期的伯牙联系在一起。据传,伯牙是一位出色的民间音乐家。他弹得一手好琴,“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是说伯牙弹琴时会引得正在吃草的马都仰起头来聆听。有一次,伯牙弹琴时有个叫钟子期的人站在一旁欣赏,伯牙心中想着巍峨耸立的高山时,钟子期就是“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向往着奔腾不息的流水时,钟子期又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能够准确领会伯牙在琴声中寄托的感情,使他们一见如故,结成“知音”。子期死后,伯牙为失去知音而万分悲痛,从此不再弹琴。这个动人的古老传说也说明:运用对景抒情的手法创作像《高山》、《流水》这样的音乐作品,可能在公元前3世纪便已存在。
描绘上,而是借以抒发人们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一种胸襟开阔、百折不回的精神境界。在音乐表现上以抒情性的曲调为主体,结合摹拟性的展开,既有华丽新颖的技巧展示,又保持了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由于当时演唱曾将其中某些诗句反复咏唱三遍,故名《阳关三叠》,也因诗中有“渭城”(今陕西咸阳市东北)、“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玉门关南)
珠,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唱,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
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
2、请学生讲故事。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词:伯牙、钟子期、古琴、高山、流水等。(如果学生不会讲,教师就讲——)
“知音”的故事在史料按《琴史》所载,列子云:“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巍巍乎,若泰山。’伯牙之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乎,若江海。’伯牙所念,子期心明。伯牙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也。’子期既死,伯牙绝弦,终身不复鼓也。”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3、同学们,知音的故事对你有什么触动? 学生回答。
(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之间的友情,也可能涉及到音乐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作用等,都应给予鼓励)
4、欣赏古琴曲《流水》
(也可以在讲故事的时候配上这首乐曲作背景)
通过深沉、浑厚、流畅的旋律和清澈的泛音,表现了层峦迭嶂,幽涧滴泉,清清冷冷的奇境,绵延不断、富于歌唱性的旋律,犹如点滴泉水聚成淙淙潺潺的强流。按泛音序列下行和五声音阶进行的曲调,大幅度的滑音,伴以滚、拂手法,如同瀑布飞流,汇成波涛翻滚的江海。《流水》是一曲祖国壮丽河山的颂歌,形象生动,气势磅礴,听后使人心旷神怡,激起一种进取的精神。
二、唱歌
1、请同学朗诵诗句:《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2、歌曲简介,欣赏歌曲《阳关三叠》。齐读曲后简介,师作简短补充。找一名学生朗诵《送元二使安西》。教师肯定。
3、诗中表现了作者与友人的惜别之情。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歌曲是怎样来表现这种情感的。听录音,用心体会(教师在过程中简单提示)。
4、师:用心体会歌曲中力度、速度、音色的变化,谈谈你对歌曲听后的感受。复听音乐,简短讨论后,生答师结。
5、学生随琴学唱, 教师纠正后,可再来一遍。
6、请学生分析歌曲在调式、节奏等方面的特点。
如:歌曲前面部分比较平缓,音与音之间多位邻音,节奏上先长后短。
7、教师辅导学生学会唱这首歌。全班集体演唱。
8、音乐活动:《创编《阳关三叠》音乐情景剧,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表演能力。
分成两组,由学生在课后排练,课上表演。要求综合性,演完由学生自评。学生表演、学生自评。
9、回答:看了同学们演的《阳关三叠》音乐情景剧,以及关于知音的故事,对于“友情”两字有何心新得感想?
三、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总结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第二篇:教学设计习作二 第一课时
习作二
教学要求:
1、选择自己长处或本领,选择自己最得意的一个地方写自己。
2、能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把自己各方面有顺序地说出来。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
一、两个具体事例写出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领。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吗?谁来说说。上习作课时让学生自己看相片或照镜子观察自己的相貌,把自己的相貌最有特点的地方记下来。
2、想一想自己的性格,平时喜欢静或喜欢动等等,还有爱好是什么?
3、教师小结:每个同学都很熟悉自己,如果能把你说的写出来,大家一听作文内容就知道是你,那么你就成功了。
二、细读要求,明确要点。
1、同学们,既然要写下来,那么我们就要知道作文的要求,那么,谁知道本次的习作的要求是什么呢?
2、同学之间讨论,明确习作训练的要求是:
(1)简单写出自己的姓名、年龄、在哪所学校上几年级。(2)重点写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等。
三、拓宽思路,展开思维。
1、写自己的长处或本领,要有具体的内容。如一位同学说自己力气大,他就写自己“把大西瓜搬回了家”这件事让人感到真实、可信。作者写抱西瓜的动作非常精彩。由“夹”到“扛”到“抱”,经历了几个不成功的尝试,才最后抱着西瓜回家的。由此引导到“动作”这个词,同时回顾《虎门销烟》中民工销毁鸦片的动作,使学生体会到动作的准确和生动,会将读者能感到身临其境。
2、写自己的特长,还要写出过程。如一位同学说自己是个“会跳舞的小姑娘”,就写了自己由胆小到喜悦,由失败到成功的学舞过程,让人不仅赞美她的舞姿,更钦佩她的毅力。
3、你认为自己是个怎样的孩子呢?用你的笔老告诉大家吧。
四、起草作文,完成习作。
五、修改评议
六、誊写习作
第三篇:日月潭 第一、二课时教学设计
《日月潭》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2、3、4、会认“环、绕”等10个字,会写“茂”等12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1—2段。
借助图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积累课文中“群山环绕、树木茂盛”等词语。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学生能感受到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台湾是我国的第一大岛,那里风光秀丽,物产丰富。两岸人民日日夜夜都在盼望着祖国早点统一。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介绍我国宝岛台湾秀美山川的课文。
2、齐读课题。
3、小朋友们,看到“潭”你是否想起了以前我们学过的一句诗?还记得吗?
(引导学生回顾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的“潭”。)
4、师:那你知道什么是“潭”吗?师相机指导:很深的湖水叫“潭”。
5、“日月潭”这个地方,总是令人神往。我们赶紧去看看吧!
6、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听完朗读来欣赏美景。师:小朋友们,你们要用小耳朵静静地去听,用小眼睛细细地去欣赏哦。
7、小朋友们,看了,听了,《日月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一说吗?
二、初读课文,扫清生字词的障碍。
1、是啊,日月潭景色很美,描写日月潭的词句更是优美呢!下面就请小朋友们带上一份美丽的心情来自己读一读课文。读得时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老师从小朋友们的读书声音、读书姿势感觉得出你们读得可认真了。相信你们能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了。现在就赶紧抓住机会展示一下吧!
(教师随机正音,并抓住“隐隐约约”拓展AABB词语;抓住“朦胧”说说还认识哪些形声字。)
3、自读生字,看谁读得最准确。
三、书写指导
师:看谁的写字本领最大。1、2、3、4、出示:茂盛。一起读。
仔细观察“茂”的下部分和“盛”的上部分,发现了什么? 教师范写。
学生练写一个,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习第一段,了解日月潭的地理位置以及周边环境。
过渡语:接下来我们就走进字里行间,去感受日月潭的无限风光。
1、出示第一段,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想,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反馈:
(1)上面的文字共有______句话。
第一句: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2)台湾省最大的湖是_______,位置在__________.引导学生读好“最大”,读出湖之大。第二句: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出示中国地图和台湾地图,了解台湾省和日月潭的位置,教师随机讲述:台湾省是我国东南第一大岛,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三句: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根据这词语,你能想象出那里的山会是怎样的呢? 预设:山很多。师:从哪个字知道的?“群”(3)描写山多,树多的词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_.3、齐读第一段。
五、学习第二段,了解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过渡语:日月潭不但有这么美丽的景色,而且它的名字也很有意思呢!
1、出示第二段内容。谁来大声地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风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日潭和月潭的样子。
2、听了刚才同学的朗读,你的脑海里肯定有了一幅日月潭的画面。好,拿起笔,把日潭和月潭的样子画下来吧。等会请一生上台画。
3、评价:你觉得画得怎么样?
4、谁来当一回小导游,把日潭和月潭介绍给大家。(师生互动口语交际)
5、练习说话:用上“因为„„所以”,给大家讲一讲日月潭名称的由来。
《日月潭》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培养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3、积累文中好词佳句.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出示中国地图和台湾地图,熟悉台湾省和日月潭的位置。
2、复习我会认的生字。
师:看看谁还记得我们昨天学习的生字? 指名读生字。
3、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二、学习新知:
1、读一读下面的词语,看谁读的最准确。群山环绕
点点灯光 树木茂盛
隐隐约约 名胜古迹
太阳高照 湖水碧绿
风光秀丽
2、小声读第三.四自然段.(1)你喜欢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说说为什么?(2)能把你喜欢的景色大声地读出来吗? 师: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师:
中午湖面上的薄雾消散,看起来很清晰。师:
下起蒙蒙细雨的时候,日月潭显得朦朦胧胧的。(3)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物,你会怎么赞美它?
(4)“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日月潭的美丽景色有哪些?
3、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
三、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日月潭》这篇课文,此时你想对台湾的小朋友说点什么?
第四篇:教学设计 练习二 第一课时
练习二
●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特别是三拼音节的认读,进一步提高学生直呼音节的能力。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提高运用工具书的能力。
3、变换句式,将“被”字句改成“把”字句,寻找规律。
4、熟记8条成语。
5、朗读、背诵5条成语。● 教学重点难点
拼音训练,写字训练,词句训练,读背训练,口语交际训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学习目标
1、这节课我们完成练习2的一至三的练习。
2、板书:练习2
二、完成第一题
1、出示第一题练习
2、齐读拼音短语
3、让学生用笔画出三拼音节。
4、交流。
三、完成第二题
1、齐读三个词语
2、指名分别汇报自己的选择结果,讲讲自己是如何选择的。
3、纠正汇报中发现的一些错误。
四、完成第三题
1、出示例句
2、学生细细观察句子之间的区别。
3、学生交流,得出结论。
4、教师小结:改写后的句子要与原来的句子意思一样,词的个数也要一样,只是词序有了变化,“被”字换成了“把”字。通常我们把它们称之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5、完成练习。
五、布置作业
课外完成练习册相应作业。
第五篇:《掌声》第一二课时教学设计
《
29、掌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9课《掌声》。【教材分析】
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
作者是以回忆的语气来写这段小学的经历。根据课文的内容,可分为掌声前的英子和掌声后的英子两部分,因为课文提到,有了掌声鼓励后的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文章的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课文通过外在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由外向内”感受这些情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难点是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设计理念】
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对一个人的成长是有着莫大的意义的。
学习开始前,我以读句子“从那以后,英子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入题,巧妙设疑:你知道英子以前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找到第一自然段描写英子在掌声前的表现的句子,通过品读感悟,了解英子的内心世界——孤独、自卑。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时,让学生动手划出描写英子的句子,在朗读中感悟英子矛盾的内心世界,以想象说话,引导学生揣摩英子的内心情感。乘机出示第四自然段,感悟英子的变化,领悟掌声的神奇力量。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朗读感悟,既感受了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也体会了英子的内心感情,教学的重难点也就被突破了。【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平息、情绪、讲述、普通话、动听、鼓励”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4、抄写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教学重难点】
1、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2、难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教学过程】
《掌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掌声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不仅可以传播真诚和文明,还可以表达我们的赞扬、欣赏和鼓励。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与掌声有关的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入题启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明确掌声在生活中的意义,为第二课时理解两次掌声的含义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1、想知道课文围绕掌声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吗?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次课文。
2、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3、学习生字新词。
(1)这是课文中的生词,先和同桌一起轻声读一次,读错的互相纠正。(2)谁愿意当小老师领读?相机学习多音字“落”、“调”。(3)全班读!
(4)这些生字的读音大家记住了吗?开火车把词语读出来。
(5)火车开得又对又快,掌声送给你们!顽皮的词语藏在了句子中,看谁读得最好?(6)学生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设计意图:从字词到句子,认真把识字与读书落实到位,关注学困生的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获。】
三、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理解课文大意。
1、句子读得又正确又流利!下面请5个同学分段读课文,看哪些同学能做到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
2、学生逐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训练学生的阅读与概括能力。】
四、课文小结,指导写字。
1、小结:英子到底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变化,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
2、出示生字,学生齐读。
3、认真观察,把难写的或是容易写错的字找出来,和同桌一起讨论,看有没有好办法把这些字写好。
4、指名说,相机指导。
5、师生互动,范写“姿、势、烈、鼓”。
6、学生写字,投影点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识字能力,在范写时引导学生写工整的、美观的字,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读出个人感受。
《掌声》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掌声》这篇课文,这些词语还记得怎么读吗?齐读词语。
2、你有信心读好这句话吗?出示句子“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指名读。
3、非常好,我们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4、读完这句话后,你知道英子以前是怎么样的?(相机板书:忧郁)【设计意图:复习生字词,落实双基。抓住文中重点句子,引入课文学习。】
二、精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过渡:现在,让我们走进英子的生活,看看在英子的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
1、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3、“默默地”是什么意思?你轻轻地读读这两句话。
4、多么孤独的小英子呀!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引全班接着读。
5、这都是因为什么呢?
6、身体的残疾使小英子失去了童年的快乐。我们再读第一自然段,把英子的忧郁、孤独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朗读,感悟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情感。】
三、精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过渡:还想继续了解英子的故事吗?
1、同学们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英子的句子。
2、指名读出句子,相机投影。
3、你能读好这两句吗?指名再读“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4、让我们再次读这两个句子,了解英子的内心。
5、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是从哪些词体会到的?(相机板书:自卑)
6、指导朗读。
7、这时,害怕、紧张、自卑的英子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8、对呀!进退两难的英子犹豫了。我们再读这两句话,读出英子的犹豫和不安。
9、英子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此时,英子多么渴望有种力量能鼓励她,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响起了掌声,那是什么样的掌声呀?(热烈而持久)同学们,我们也把热烈而持久的掌声送给英子。
10、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她什么?用你自己的话鼓励鼓励她吧。
11、真感人呀!英子感动得流下泪水。我们一起用琅琅的读书声给英子支持和鼓励!
13、有了同学们的鼓励,英子镇定了情绪,给大家讲述了一个自己的故事,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为什么呢?来向英子说一句赞扬的话!
14、什么也没有说的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这时她心里想什么?
15、听,这是英子的心声呀!在掌声里,英子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走路的姿势没有改变,但她的内心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设计意图:边读边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通过朗读、想象,揣摩、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获得情感体验,从而突破课文教学的重难点。】
三、精读课文,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过渡:到底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一起读第四自然段。
1、现在的英子有什么变化?
2、看到英子的变化,真替她高兴呀!让我们高兴地再读读这个自然段。
3、是同学们的两次充满鼓励、满含赞赏的掌声让英子由忧郁变得开朗,由自卑走向自信。她被感动了,看,她给我的来信说……齐读英子的信,感受掌声的力量!【设计意图:读中感悟,明白掌声对英子的改变。】
五、总结、升华。
1、你得到过掌声吗?在什么情况得到的?和我们分享分享。
2、这就是爱。(出示: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当我们在接受别人的爱时,不要忘了把我们的爱也送给别人。爱还是什么呢?
3、多有爱心的孩子,看!(投影:爱是……)
4、老师说爱还是一首动听的歌,请用心聆听!(播放歌曲:掌声响起来)对呀!当别人忧愁时,我们给他唱一首歌;当别人痛苦时,给他送去安慰的话语,当别人身处困境时,我们伸手帮一帮。哪怕是一个拥抱,一丝微笑,也让别人感到温暖!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迁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获得感情熏陶,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
六、布置作业。
1、把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2、把感动自己的句子抄下来。
板书设计:
29、掌声
忧郁、自卑
开朗、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