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依法治国学习体会(共)
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
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党的中央全会专题研讨法治,这在我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一份旨在深入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可以说,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法治本身。这是因为,对于一个现代国家而言,法治就是框架、轨道,决定着运行的方式;而对于一个现代政党而言,法治就是手段、规范,决定着执政的效能。全会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绘就了“法治中国”的路线图,这体现了中央对于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方面不可替代作用的深刻认识,必将推进依法治国迈上新征途。
依法治国,最重要的一点,是依宪治国。依法行政是政府公信力的生命线,行政权力必须在法治框架下运行,一切行政行为都要接受监督。总书记在纪念现行宪法颁布30周年的大会上强调:“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在此次全会上再次提出:“坚持依法行政,首先要坚持依宪行政”。足见“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是对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不可动摇的基本方向。在这个前提下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也是法治建设的必然选择。
依法治国,最基础的一点,是严格执法。严格执法是确保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的重要保障。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法办事,严格执行程序,真正体现公平正义,让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自己身边。正如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所指出的:“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这表明包括反腐败在内的各项工作,都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来推进,反腐败法治化、制度化,将成为中国共产党进一步着力解决的问题。
依法治国,最根本的一点,是全民法治。人民群众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主体,人民群众满意是衡量法治中国建设的最终标准。建设良好的法治环境法治,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要让群众真正参与进来,让法治真正走进群众生活,让群众亲身感受到法治建设带来的实惠。全会《公报》中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这让我想起卢梭的名句:“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一次备受关注的中央全会,其实也是一次法治的启蒙。全会公报中大量“全民守法”的内容,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相互呼应,推动法治成为一种“国家信仰”。
通过学习全会精神,我深刻体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2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带头守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带头”体现的是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因此,领导干部要切实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知法、懂法从而带头守法,树立对法律的敬畏意识,明白什么可以为、什么不可为,时刻保持清醒的“法治头脑”。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精神,必须深刻理解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自觉遵纪守法,清清白白做人,兢兢业业做事,真正成为一名忠诚、干净、敢于担当的党的卫士。
十八届四中全会奏响了“法治中国”最强音。在新的征程中,法治会越来越被重视,依法治国的理念亦逐步深入人心,只要全面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在全社会范围形成尊重法律、敬畏法律的法治氛围,广大群众就能享受到更幸福、更有尊严的美好生活,才能牢牢铸就“中国梦”的基石。
第二篇:依法治国学习体会
依法治国学习体会
一、依法治国的内涵
依法治国理念基本含义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管理和社会事务管理,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能依法进行,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其核心是确立以宪法和法律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树立依法治国理念,需要准确把握以下的基本内涵。
(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其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宪法和法律是人民利益的体现,反映了人民的意志。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享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将自己凌驾于党、国家和人民之上。第三,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我国宪法第五条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违法者必须受到追究是法律尊严的重要体现,也是法律权威的重要保障。
(二)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法律权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严、力量和威信。当前,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维护法律权威,必须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在一个实行法治的社会中,法律是对人们的社会生活起着最基本的、同时也是最有力的规范作用和约束作用的准则。整个社会和全体公民都必须树立法律意识,自觉将法律作为指导和规范自身社会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维护法律权威,必须首先维护宪法权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根本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
/ 3
会主义的保证,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它也是一切其他法律权威的渊源和保障。因此,维护法律权威首先要维护宪法权威。
二、律师在依法治国进程中的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律师制度开始了法制化的进程。律师职业在现代法治国家的政治、法律、社会生活中,特别在私权利与国家各公权力的相互制衡中,是私权利一方不可缺少的民间代表,没有律师的参与,私权利一方将更弱小,更难以制衡强大的国家公权力,这正表明律师在法治国家享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民主的法治社会里,法律是人民的公意,是公民“自由、权利、权力”的三维一体,公民既要行使权力又要限制权力异化,在他们参与政治不懂的时候就需要委托自己喜欢或信任的代理律师,并赋予其一定的权力去参与政治。
(一)律师的法律地位。第八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通过的《联合国关于律师作用的基本原则》规定:“鉴于充分保护人人都享有的人权和基本自由,无论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或是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要求所有人都能有效地得到独立的法律专业人员所提供的法律服务”,由此可见,律师是独立的法律专业人员。我国《律师法》第二条也规定,律师以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为使命,是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
(二)律师的经济地位。律师的经济地位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分不开,与法治环境分不开,与律师的法律地位分不开。二十多年来我国推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律师职业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律师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群体、一个阶层。从总体上讲,律师的经济地位与法律地位相适应,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但必须承认在律师个体之间、单位之间、地区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是客观事实,但不影响律师的整体经济地位。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民主法治的进步、市场经济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律师的经济地位将会不断提高。
/ 3
(三)律师的社会地位。律师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是民主法治的先行者,是独立的法律从业人员;律师以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人权、维护司法公正、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为使命,是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法律职业人,律师在处理社会法律中的地位和影响已深入人心。律师的法律地位和经济地位决定了律师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律师事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向前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律师在依法治国进程中的作用
维护公正司法是推进依法治国的核心。法律是要求公正的,这就要求执法者以及法律工作者维护它的公正公平性。人民群众只有通过司法程序能够保证自己的合法权利,司法才有公信力,人民群众才会相信司法,法律才能真正发挥定分止争的作用,司法裁判的终局性作用才能实现。司法公正体现在每一件个案之中,存在于每一个当事人的感受之中。要注重个案的公平正义,从提高每一个具体案件的办案质量做起,通过成千上万个个案的公正处理,积攒起人们对司法公正的整体信赖,坚决防止冤假错案。要依法治国,就需要律师运用法律来服务社会,使得法治体现出它的公平公正性。一个法律工作者要做的就是维护法律的尊严,使得人们遵守法律,让法治成为信仰。同时,一个合格、出色的律师,在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方面都应该是优秀的。只有每一个律师职业道德高尚,整个律师队伍的素质才能提升。而要做好这些,律师首先要从自身做起,要熟知法律,建立个人的价值荣辱观,运用法律来帮助那些需要法律援助的人,而不是单纯地讲究收费、一味地追求个人价值。
法治的力量比起“维护利益的武器”“社会行为的规范”,更是一种社会的价值与信仰。法治于人如同空气,你可能不会时时刻刻意识到它的存在,可一旦缺失就立刻窒息。当越来越多的人在法治的护佑下感受着畅快的呼吸,法治才能成为内心时时恪守的律令。只有全民守法这一强大的内生动力被激活,才能让依法治国植根于中国的大地上,释放出无尽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 3
第三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内容》学习体会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内容》学习体会
通过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内容》课程的学习,我对依法治国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对依法治国、据法工作、遵法生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更长远的打算和更全面的规划。
一、依法治国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中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法治是繁荣稳定的基石;对于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中国共产党,法治是执政兴国的支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事关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一个全局性问题,必须将学习贯彻依法治国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扎实抓好落实。
二、依法治国,据法工作是工作的根基。
总书记指出,“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或者实施不力,那再多也是一纸空文,依法治国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依法治国就是要求人民必须用法律约束自己,并自觉执行,这是一种责任。共产党员,不按中央八项规定约束自己,与人民、与社会背道而行之,为自己谋取私利,贪污腐败,滥用职权等,这种人是社会的蛀虫、人民的败类。依法治国告诫党员干部,要远离腐败,自觉遵守党纪党规,做人民的好公仆。
通过学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内容》,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也知道法律不仅仅用来遵守的,也可用来保护自己。只有学好法律法规,懂法才会更好的守法,更好的运用法律保护身边的人。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社会上,我是一名中国中国公民;在单位,我是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人员;在家庭里面,我是家庭一员。作为公民我要懂得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国家法规;作为单位干部我要依法工作,遵守单位规章制度;作为家庭成员我要承担家庭责任,尽成员义务。
第四篇:《依法治国》读后感
《依法治国》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依法治国》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依法治国》读后感1在读《依法治国》时,心中顿时涌起无数感慨,对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其中一个话题——依法治国,从你我做起。
这个话题中,我最敬佩曹辉,杨光雨,吴松建这三人。他们仅是五年级的小学生,但心中存的法律道德远比许多成年人更广泛。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将钱包里的钱占为己有,反而发扬了自己的文明善举,成为了我们心目中的榜样,行为上的模范。
记得我五年级的时候,也发生过这样类似的事情,而我的举动却与他们是完全不一样的。那天我正走在步行街上,一个在阳光下发着光的物体吸引了我的视线。捡起一看——手机!还是苹果牌的!如果拿到学校里就能跟同学炫耀一番啦!我边想着,边小心翼翼地往四周瞄了一圈。确定没人后,我把捏在手中的手机放进口袋。
刚要把它收为己用,但我万万没想到,半路竟杀出个程咬金!那是一个皮肤黑黝黝的中年妇女,她朝我走过来。我顿时有些忐忑不安,她会不会直接把我抓到警察局里去?会不会说我是小偷?
但她只是冲我莞尔一笑,露出的牙齿在黑皮肤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洁白。她说:“小朋友,要学会拾金不昧哦!”听了这话,我脸上一热,低下头,不知所措起来。中年妇女看得出我尴尬,伸出手说:“没关系,手机给我!”我掏出手机,毫不犹豫地给了她。当时我没有想那么多,只知道她是个好人,或许这就是法律让人与人之间产生了无条件的信任。只见她接过手机,跑向不远处的巡警局……
我们生活中就应该有这样的人,有这样心中存着法律道德的人。不能随意就将别人的遗失物占为己有,应当返还权利人,这不仅是做人诚信的标杆,道德的底线,还是法律的约束。
《依法治国》读后感2我今天读了一本与法律有关的书,叫做《依法治国》。书中的内容让我感触颇深,我认为法律就像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如果你遵守了规定,就会相安无事,如果你违反了,就会害了自己,也会连累他人。
平时我只觉得法律离我很远,都是成人的事,直到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法律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们有《未成年人保护法》,这是一部保护我们未成年人的法律,同样如果我们违法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也会受到它的制裁。
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每个人都别想钻法律的漏洞,都应该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我们从小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没有良好的法律意识,从小就打架、骂人、偷窃等,长大就会愈演愈烈,甚至犯罪,受到法律的制裁。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尊敬师长,爱护同学,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同学们,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
《依法治国》读后感3我读了《依法治国》这本书后,很受启发:怎样成为一个爱学习爱劳懂爱祖国的品学兼优好学好学生呢?
关于学习,就像是我们爸爸妈妈工作一样,我们现在还小,我们的任务就是学习。只有好好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以后才会有所作为,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可能很害怕考试,其实考试就是检查我们学到的知识是不是很扎实,学习的态度是不是端正等方面的成绩可以不断进步,但是也会下降。原因有两种;一是你太骄傲了;二是考试试卷上的内容有部分超出了范围,我们还没学到。我觉得态度很重要,不能因为小小的进步而骄傲,也不能碰到一点困难而退缩。我们必须记住;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你的成绩不好不要太沮丧,只要努力学习,掌握正确的方法,就能进步。作业也是一样的,只有静下心来,认真地写,才能更快地完成。我认为态度是决定你学习好坏和将来能不能成功的关键。
我们在渐渐长大,必须得学会独立生活的本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依赖父母,还要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比如;洗碗、拖地、洗菜、整理房间、煮饭等,可以让父母在工作之后有休息的时间,还能享受到劳动带给我们的成就感和快乐。
我们现在是小学生,同时也是中国的小公民,我们中国人要爱自己的祖国,别的国家的人才会尊重我们。我认为爱祖国,可以从爱护国旗和每天佩戴红领巾做起,经常清洗红领巾,不乱扔,不损坏它。爱护周围的公共设施,保护周围的环境,不随便乱扔垃圾。
我们要好好学习,热爱劳动,更热爱祖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小公民,以后才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依法治国》读后感4今天,我看了一本好书,名叫《依法治国》,其中一个关于拾金不昧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幼小的心灵。
一天下午,贵阳市天柱县凤城镇第二小学的曹辉、杨光雨、吴松键三人路过操场时,发现了一个橙色的小钱包放在小凉亭的石凳上。三人打开钱包,看见里面竟有厚厚的一沓100元的现金和许多证件,三人着实吓了一跳,班干部杨光雨当机立断,把它交给了学校门卫袁爷爷。袁爷爷接过钱包也吓了一跳,这样的“大鱼”他从没见过:74张100元现金,7张银行卡,还有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第二天经过努力,老师终于与失主取得了联系,经确认无误后,失主陈女士领走了失物和现金,并在好人登记薄上写下了表扬语:“谢谢你,钱收到了。”三位少年拾金不昧的消息传开后,有记者去采访,问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三人异口同声地说:“别人的东西我们不能要!如果我们不还给失主,这跟我们偷来的有什么不一样呢?”
多么朴实的话语啊!我觉得拾金不昧的品德很高尚,三位小伙伴是我们的好榜样。记得新学期刚开学,大队长李杨锐丁和陈昊炜同学拣到了1条熠熠生辉的金手链,他们没有一丝杂念,立即交到红领巾拾金不昧小银行,第一时间还给了漕桥润源化工厂承波君阿姨。学校在联合晨会表扬了他们的先进事迹,为他们颁发了“拾金不昧小标兵”的奖状,多么光荣啊!
其实拣到小东西不占为己有也很光荣。我们的红领巾拾金不昧小银行已经成立15周年了,上面记载了4000多名拾金不昧者的名字,积攒的无主钱物全部用于帮助有困难的人,队员们的做法在江苏《少年号角》上还进行了宣传展示。我一直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这样一位好少年,很幸运,我做到了。星期二中午,我在回教室的路上捡到了一元钱,毫不犹豫地交到了拾金不昧小银行,我还获得了少先队大队部颁发的“拾金不昧章”,多么自豪啊!
拾金不昧不仅是做人诚信的标杆和道德的底线,也是法律的约束。《物权法》就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法纪观念。我要为拾金不昧好少年点赞,为自己的小小诚信点赞!
《依法治国》读后感5今天阳光明媚,我拿起了《依法治国》这本书,津津有味地品读起来,书里写的一个个《依法治国》的小故事把我吸引住了。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德法相依,相辅而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同时也告诉我们要争做守法的.小公民……
看了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姚红珍,因为她用微笑和热情为消费者排忧解难。姚红珍还做了好多帮助消费者的事情呢!比如:电梯突然加速害得张大爷摔了一跤右手骨折,姚红珍帮助他要回了医药费;陈先生用的红木衣柜是假冒的,她又帮助他讨回了损失……她成了大家的贴心人,正义的天使。
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比如谭英敢啃“硬骨头”,连传鹏帮助维护消费者权益……你看,他们做了那么多好事,成了无助的消费者的主心骨。
走出书本,让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现实生活吧。
记得平时的时候,妈妈总告诫我说:“孩子,外面的食品不安全,还是家里的好。”爸爸总会唠叨说:“家里的好,安全,而且啊最好是自家种的,纯绿色食品。”听着他们的话,我总是不理解,为什么不能去外面吃了,那么多的人都到外面吃,不是吗?面对我的质疑,妈妈让我看了香肠的制作视频,我顿时被吓呆了!
只见,视频中工作人员先把连毛都没有拔光,内脏都没有清理的死猪,甚至是病死的猪,倒入了搅拌机,搅拌机不停地旋转。一会儿的功夫,那些猪就成了一堆粉红色的肉泥。哦,太恶心了!他们为了自己的钱财,却不顾消费者的利益,也不顾食品的卫生,更不顾别人的健康,只知道一味地敛财。挣着这种黑心钱,却丢了良心,真是可悲。
听说像这样的事例还不只一个:康师傅地沟油事件,毒米线事件,工业盐腌制咸肉的事件……我也渐渐明白为什么爸爸妈妈说还是家里的好吃,家里的安全了。我想:大家多为别人想一点,做遵纪守法的公民就好了。尤其是我们新一代的青少年,更要向姚红珍、谭英、连传鹏他们学习,做一个善良正直的小公民。
合上书本,我看见封面上那个大大的天平。我觉得我们不仅要把天平画在书上,还应该在我们的心里摆一个善良正直的天平!
《依法治国》读后感6拾金不昧,品德高尚。今天,我在《依法治国》这本书中看到了天柱县凤城镇第二小学的三位同学拾金不昧的感人故事,心中漾起了阵阵的暖意。
20xx年5月7号,曹辉,杨光雨,吴松键三位同学在操场上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厚厚的一沓100元现金和许多证件。他们交给了门卫袁爷爷,袁爷爷称赞他们的行为非常棒。后来,三人在班主任和领导的帮助下找到了失主。当记者问道为什么要这么做时,三人回答:“别人的东西不能要,如果不还给失主,这跟我们偷来的有什么两样呢?”
说得真好啊!小小年纪,就懂得传递正能量。拾到钱物本是平常事,但面对诱惑能做到不动心,是多么可贵啊!为此,黔东南文明网“身边好人”栏目专门详细介绍了曹辉、杨光雨、吴松键的事迹,称赞他们是拾金不昧的好少年。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人,比如我们班的尤丽锦,张磊,六(1)班的徐嘉蒋和李杨锐丁。就说说张磊吧,两周前大课间活动时,突然地上出现了一道亮光,张磊眼尖,跑上前一看,是一枚五角硬币。他捡了起来,问周围的人:“谁掉的钱啊?”没人回应,大家都忙着活动呢!他又把硬币举过头顶,加大音量说:“谁掉的钱啊?”还是没人回应。张磊急了,扯着嗓子大喊:“谁掉的钱啊?”我正好在一边,被这突然的一嗓门吓了一跳,拍了一下他的脑袋:“这么大声,吓我一跳,没人回应可以去交给老师呀!”“对啊对啊!”他欣喜若狂,也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我怎么没想到呢?”说完他转过身,迅速奔向杨老师,还差点把我撞飞。
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确,五角钱虽小,却折射出张磊同学美好的心灵,值得大家学习。五角钱不多,也是别人的,别人的东西就不能要,这不仅是做人诚信的标杆,道德的底线,还是法律的约束。《物权法》第109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我们要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法制观念,做一个拾金不昧的好少年。
第五篇:依法治国-发言稿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为更好治国理政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个全局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全面依法治国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为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从解决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看。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面对的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从法治上为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
(二)习近平同志在系列讲话中深刻指出:法治和人治问题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各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相反,一些国家虽然也一度实现快速发展,但并没有顺利迈进现代化的门槛,而是陷入这样或那样的“陷阱”,出现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后一种情况很大程度上与法治不彰有关。党的十八大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个战略目标需要全面深化改革。三中全会在对改革进行总体设计和部署的过程中,认识到实现这个战略目标、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从法治上提供可靠保障;认识到改革和法治是一“破”一“立”,在治国理政中有着不同的作用;认识到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十八届四中全会总结成功经验,根据新的实践,制定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标志着依法治国按下了“快进键”、进入了“快车道”,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同志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进行深刻阐发,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使我们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现在,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理论、清晰的逻辑、明确的说法,还有一套具体的、成功有效的做法。我们要通过不断学习,深刻理解和掌握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观点,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快行动,努力把四中全会提出的各项工作和举措落到实处,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