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美术教案八年级上:平面构成——基本形的构成
初中美术教案八年级上:平面构成——
基本形的构成
平面构成——基本形的构成 设计者:江苏常熟市中学谢艳月
学科:初二美术(苏教版)第三册平面构成——基本形的构成
业类型:工艺设计平面构成——基本形的构成 时安排:一时
教材分析:
初二美术教学中的平面构成——基本形的构成教学,属于工艺设计,它最基本的内容就是将点、线、面等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和构成形式,构造成具有装饰美的画面。平面构成——基本形的构成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遍及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学要从现实生活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以审美教育为主线,将创造性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学习掌握平面构成中基本形的构成是教学重点,如何分解与组合基本形是本教学难点。《基本形的构成》是平面构成教学的第一,它知识点多、抽象性高、堂演示难度大,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电脑多媒体清晰可变化的图片,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和提高其创造能力。
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平面构成实际是点、线、面的构成,关于点、线、面的特性,学生在已往的图案
学习中已有所知,而图案的形式美的法则: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节奏与律动等
同样适合于平面构成;初二学生在数学上,对几何图形已经有进一步的认识,这也有
利于本教学的进行。
教学目的:、情意领域:通过平面构成图片的欣赏,让学生感受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培养
新的造型观念和审美情趣;
2、认知领域:通过教与学,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初步认识基本形的形成与变化,掌握基本形分解与组合的基本方法。
3、操作领域:通过基本形构成的学习,培养发散性思维,完成有个性的矩形分解组合练习。
教学重点:基本形的形成与变化
教学难点:基本形的分解与组合方法
教学方法:本教学采用演示法、讲述法、观察法、练习法相结合的综合教法。借助电脑多媒体可达到清晰、高质量的画面效果。使抽象的形态直观化,形象化,直接被学生所接受。
教学准备:教师:电脑多媒体、部分以前学生的平面构成图片、分解的圆形、长方形纸片;学生:双面彩色纸、剪刀、胶水、作业纸。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图见附图
板书设计:平面构成——基本形的构成
教学反馈:本教学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平面构成图片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教师自制几何形图片的变化组合,让学生很直观地就理解了基本形的构成方法并出色地表现在他们的作品中;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和开发;电脑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媒体,为本的教学提供了清晰、直观的平面构成图片和基本形演变的过程,让本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篇:平面构成——基本形的构成(中学美术第三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初步认识基本形与其变化,掌握基本形分解与组合的基本方法。平面构成——基本形的构成(中学美术第三册)2.技能目标:完成2—4幅基本形分解构成作业。平面构成——基本形的构成(中学美术第三册)3.情感目标:感受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培养新的造型观念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基本形的分解与组合的基本方法平面构成——基本形的构成(中学美术第三册)教学难点:新的造型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教学准备:老师:范画、腊光纸、剪刀、胶水及投影仪等。学生:铅笔、橡皮、尺规、剪刀、胶水等。板书设计:(略)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从同学们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何才能出好黑板报?)入手,引出平面构成的课题。二.教学深入:
1.结合实例介绍平面构成的概念、应用。
2.大家都知道学习英语是从26个字母入手,学习数学是从1.2.3..数字学起,学习习近平面构成该从何处学起呢?我们是从“基本形”着手的。讲解基本形的概念。3.常见基本形的形态与空间变化及加工方法。
常见基本形的形态与空间变化:正负形、相切形、透叠形、联合形(简述)基本形的分解:a.同形分解 ; b.自由分解:抽象自由分解; 具象自由分解。组合方法:移位法、翻转法(老师示范一例,学生上台演示)4.布置练习。达标测评:
内容:完成4幅矩形分解构成作业。要求:剪贴工整,页面整洁。巡回辅导、小结。
第三篇:《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
一、执 教 者: 侯志峰
二、课
题:平面构成
三、授课对象: 1207 班学生(27人)
四、授课时间: 2012 学年第 1 学期
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按一定的原则将各种造型要素组合成美的形态,其过程和结果称为构成。更明确地说是研究视觉设计中最基本的造型(构成)要素——形、色、体在二维或三维的空间里排列和组合形成的美的形态,是从诸多的审美实践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形式法则。
内容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块。
平面设计的过程是“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综合应用过程。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概念、用途与学习意义
一、什么是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一门视觉艺术,是在平面上运用视觉反应与知觉作用形成的一种视觉语言,按照一定的构成原理,将点、线、面等造型要素在平面上进行排列、组合,构成具有装饰美感的画面,从而创造出新的视觉形象。
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造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二、平面构成的用途与学习意义 用途 :
平面构成力求从点、线、面这些单个的视觉元素开始,通过构成训练让我们熟悉设计的“字”和“词”,然后用材料和质感丰富视觉的感受,通过构图、形式美法则、视觉心理等,去研究各种元素组合的形式和效果。构成的训练,为平面设计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它是设计的基础。意义 :
创造性与活力是设计人员的必备素质。要进行有目的的视觉传达和艺术创造,就必需掌握并应用视觉语言。学习习近平面构成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平面排版的问题。它要解决两大问题。
1、设计者对形态的认识与再创造。
2、学习和把握视觉语言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二、平面构成设计的元素
概念元素:是在头脑里存在的点、线、面、体。
视觉元素:是将概念元素体现在实际设计中,包括大小、形状、色彩、肌理等。
关系元素:是把视觉元素在画面上进行组织、排列,是形成一个画面的依据完成视觉传达的 目的。包括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
实用元素:是指设计所表达的内容、目的和功能。第二节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
平面构成的形象
一、形象(形态)的分类
1、概念(形象)形态—纯粹形态(设计中的形)
有机形、几何形、偶然形
2、现实(形象)形态 自然形、人为形
二、形象的组成元素
形状、大小、色彩、肌理
二、形象的组成元素
形状 大小 色彩 肌理
产生形状错视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扭曲错视——由于相关因素的诱导、干扰,或是由于背景环境的影响,会导致形的视觉映像发生变化,使形状发生不同程度的扭曲现象。
(二)由于本身或背景环境的线型诱导,会导致形状的变化或产生某种动感。
三、空间错视:由于视觉判断的出发点不同,使得形象在空间中的位置或图
底之间产生矛盾的现象,即为空间错视。
(一)空间立体的错视——由于观看方向的改变,或是由于注目点的转移,形在空间中的位置也随之改变,产生忽远忽近、忽前忽后,摸棱两可的变化。
(二)矛盾空间——是真实空间里不存在的,只有在假象空间中才 存在,存在着不和理性的空间。
(三)图底反转——视线在图与底之间切换,使图和底的意义产生变化,相互转化的现象。
第四章 形式美的规律
在自然界中,各种事物都以完美的状态存在,悦目人们的视线,美化人们的心灵,这些美丽的事物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美的因素。如:海螺的生长结构,符合数学秩序的规律性;向日葵的葵花籽,生长结构从小到大、从密到疏、从中心向外渐次扩散,都具有优美的比例关系和较强的韵律。这些美的因素,通过人们的视觉器官接受以后,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视觉经验。
对称与平衡 变化与统一 对比与调和 节奏与韵律
对称:指将中心两侧或多侧的形态,在位置、方向上作互为相对形式的构成。这种形式带来的视觉感受趋于安定和端庄,显示出规范、严谨有序、安静、平和的形式特征。如中国汉代画像砖上的图案构成、唐代铜镜上的纹样构成、我国传统的建筑(特别是宫殿、庙宇的建筑)形式、欧洲中世纪哥特式教堂门窗的布局.我国民间结婚用的双“喜”字、新年时家家大门上贴的门对以及一些奖章、标徽的设计等都采用了对称的形式。在自然界中,对称美的形式也随处可见,如人的身体构造,从五官的位置到人的躯干四肢都是对称的、蝴蝶的双翅、各种树木、果实、花卉的生长结构都呈现出对称的形式美感
平衡:形式的美感特征在于画面多个重心相互作用,对整体的和谐完 美起效应,使作品看上去舒适,各组成部分穿插得当。它不像对称只能把作品的重心放在最稳定的中心线上而给人一种四平八稳的感觉,它的形式比较自由、活泼,画面达到一种平衡的美感即可。因此,在平面设计中,平衡的形式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是以构成的整个印象给我们以平衡之美,因而会有较高的自由度。如运动的人体、飞翔的鸟、奔驰的兽、水流激浪都是平衡的形式。表现这种平衡美的时候,保持形象的动势和重心的平稳即可。
变化:在构成中强调突出各元素的特点,使画面具有丰富多彩的不同差异性,即为变化。在变化中要有主次之分,使局部服从整体。变化法则的使用不仅仅是为了变化而变化,它要为画面整体效果的传达服务。变化过多易杂乱无章,无变化又死板无趣。变化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形体的变化,如大小、高低、粗细、曲直;方向的变化,如正反、旋转、内外;空间的变化,如前后、上下、左右;色彩的变化,如深浅、浓淡等都可产生多样化的视觉表现。
统一:统一是一种富有秩序的安排,是设计者对画面整体美感进行调整和把握的主要方法和意图。在此,我们要强调平面设计中的统一不是对二维平面上静止状态下多种要素机械而类似的重复,而是指多种相异的视觉要素间的和谐相构。统一原理在设计构成中的美学意义主要表现在对设计整体美感的妥善安排上,表现在对那些复杂、富有变化的状态所构成的有秩序的组合之中。
第五章 设计法则
第一节 重复
重复的一般概念是指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形象出现过两次以上,重复是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手法,以加强给人的印象,造成有规律的节奏感,使画面统一。所谓相同,在重复的构成中主要是指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 3 的相同。重复中的基本形:用来重复的形状称为基本形,每一基本形为一个单位,然后以重复的手法进行设计,基本形不宜复杂,以简单为主。
重复的类型:
1.基本形的重复:在构成设计中使用同一个基本形构成的图面叫基本形的重复,这种重复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
2.方向的重复:形状在构成中有着明显一致的方向性。3.骨格的重复:如果骨格每一单位的形状和面积均完全相等,这就是一个重复的骨格,重复的骨格是规律的骨格的一种,最简单的一种。4.形状的重复:形状是最常用的重复元素,在整个构成中重复的形状可在大小、色彩等方面有所变动。
5.大小重复:相似或相同的形状,在大小上进行重复。
6.色彩重复:在色彩相同的条件下,形状、大小可有所变动。7.肌理的重复:在肌理相同的条件下、大小、色彩可有所变动。第二节近似
近似指的是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特征,它表现了在统一中呈现生动变化的效果。近似的程度可大可小,如果近似的程度大就产生了重复感。近似程度小就会破坏统一。近似的分类:
1.形状的近似:两个形象如果属同一族类,它们的形状均是近似的,如同人类的形象一样。
2.骨格的近似:骨格可以不是重复而是近似的,也就是说骨格单位的形状、大小有一定变化,是近似的。近似基本形可用下列方法得到:
1.关联——即一组基本形,同属于一个类型,一个品种、或有相似的功能,都能成为近似的基本形。例如我国古代相传至今的“百寿”“百福”。一百个“寿”和 “福”字,有篆书,隶书,草书„„。它们彼此间有形状和大小的变动,但都表达了“寿”和“福”的意念,所以都列入近似范围。
2.相加相减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形相加(联合)或相减(减缺),由于加减的方向、位置、大小、比例不同而获得一系列近似的形。作业:重复、近似
要求:
1、作业尺寸30X30cm,纸张尺寸40X40cm.2、基本形的重复或近似
3、基本形可有大小、正负、方向的变化。
4、画面边框可做处理。
第四篇: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 教案
授课时间:2012-–2013学 2 学期
授课教师: 许磊 授课对象: 图形图像 班级人数: 60 所用教材: 《平面构成》 出 版 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教学目标:通过点线面的重新组合创造抽象而具有美感的画面。通过欣赏和设计训练,增强学生的平面造型观念,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和现代的审美观。重点: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构成的形式美,掌握“分解构成”、“重复构成”的设计方法。
难点:基本形的设计及排列。
该课分两个课时上,本节着重了解并掌握基本形的构成方法,能完成一幅分解构成作业。教学过程:
第一章 构成-造型设计基础
一、什么是构成
1、概念
2、三大构成
二、为什么要学构成
1、构成与设计的关系
2、构成课的作用
3、构成课的特点
三、构成发展史
1、发展背景
2、发展过程
3、主要代表人物
第二章 构成的基本要素一点、线、面
第一节 点
一、点
1、概念
2、点的分类
3、点的特性
4、点的构成与应用
一、点
1、概念
(1)几何学的概念---线的端点和交点,没有大小方向和位置的最小几何单位。(2)从造型意义上讲,点必须是有其形象存在才是可见的,因此,点是具有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但其大小绝不允许超越它作为视觉单位“点”的限度,超越这个限度,就成为形或面了。
2、点的分类
点积极点、独立存在,有大小;消极点 视觉上看不到感觉到
3、点的特性
(1)点的聚集性:为画面上只有一个点时(2)点的扩张性:为点在画面中央时
(3)点的连接性:相同两点成线;一大一小产生运动感
(4)点与形的关系;圆点最佳,即使较大,仍会给人点的感觉。
4、点的构成和应用(1)等点构成(图形)(2)差点构成(图形)(3)网点构成(图形)第二节线
二、线
1、概念
2、线的种类和特性
3、线的作用
4、线的构成
二、线
1、概念
(1)几何学的概念
线只具有位置,长度而不具备宽度和厚度的是点的移动轨迹,是一切面的边缘和面与面的交界。(2)从造型意义上 它必须使我们能够看到,所以线具有位置长度和一定的宽度
2、线的种类和特性
有形的线----是直观的,能看到的,如直线、曲线、斜线等; 线从性质种类上分:
无形的线----需要观察,分析比较和研究后发现,如火车,轮船的行驶等.直线 :强性,明晰,单纯,男性性格; 粗直线:有力坚强,厚重,稳重;
线形 细直线:神经质、尖锐; 锯状直线:不稳定、焦急。
曲线:几何曲线----用规矩绘制而成的曲线 自由曲线:富个性的曲线:C曲线;S曲线涡线
3、线的作用
(1)线是物体抽象化表现的有力手段(2)线的粗细产生空间感
4、线的构成
(1)等线构成(图形)(2)差线构成(图形)(3)屏线构成(图形)第三节 面
三、面
1、概念
2、形的分类
3、面形的特性
4、面的组合形式
三、面
1、概念----线的移动轨迹,具有长度和宽度的两度空间,有方向位置。垂直线平移成方形 直线回转移动成圆形 倾斜的直线平行移动为菱形
直线以一端为中心,进行圆、形移动为扇形
2、形的分类
形:直线形、曲线形、自由形、几何形
3、面形的特性
方形、圆形、三角形是平面几何形态中最基本的三种形式,又称为“三原形”(1)圆形
形中最完善无缺的形,也常用月圆镜圆表示美好的事物,如“花好月圆”“破镜重圆”形容人长得可爱用“圆圆的苹果脸”等。(2)方形
最常使用的形,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多是方形的,如我们住得房子、门、窗、床、桌子、黑板、讲台、课桌等等。(3)三角形
最稳固最有力的形,如金字塔,各种坡形房顶等。
4、面的组合形成(形与形的关系)图例两个或以上的形聚合时的变动(8种)并列 形与形保持一定的距离 相遇 两形边缘相连接 重叠 产生前后层次感 透叠 形成透明部分
联合 两形相重合,形成新的形 减缺 一个形减另一个形,形成新的形 差叠 重叠的部分 重合 合二为一
三、作业:点、线、面综合练习。
四、作品赏析 第三章 构成美的要素
一、变化与统一 变化---在构成中强调出各自的特点
统一---在变化中有主次之分,使局部服从整体
关系:变化与统一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只有变化而无统一,就显得松散,软弱混乱;反之,则显得呆板而无生气。
二、对称与均衡
以一轴为中心,向不同方向发展 对称(均齐)---等量等形组合 均衡(平衡)---异形等量组合 对称形式:
左右对称:以对称轴为中心,作上下左右对称的图形; 放射对称:如伞、风车、动物中如海星、水母等;
移动对称:形平行移动,方向不变,移动位置,明确而有秩序如走路; 扩大对称:形按一定的比例扩大或缩小,构成的图形产生动力之感。均衡形式:动物的各种动作,各种形态的变化,如舞蹈的动作等。
三、对比与调和
对比----不同的形态,色彩或质感,大小等要素组合起来,突出个性,使之多种造型之间造成极大差异。
如黑白、粗细、长短、胖瘦、曲直、动静等 调和:在造型的各要素中,强调其共性,达到协高
关系:对比与调和也是辩证的关系,调和即为统一,变化的统一或多样的统一
四、节奏与韵律
节奏---造型要素有规律的重复 韵律---节奏的反复连续形成的韵律
关系:节奏是韵律的纯化,韵律是节奏形式的深化,是互相的关系,节奏富理性,韵律富感性。
第四章平面构成形式
第一节 重复构成
一、重复构成
1、概念
2、特点
3、基本形
4、骨格
5、重复的形式
一、重复构成
1、概念
将重复的基本形排列在重复的骨格内就形成了重复构成 骨格:基本形在空间的聚集编排建立起明确的行伍关系 骨格网可变化的要素:间距、方向、线型
2、特点
平缓和谐,秩序律动
3、基本形
一个设计单元,以简炼为宜,要富有新意,要考虑整体效果。
4、骨格
(1)条式(2)斜条式(3)方格式(4)斜方格式
5、重复的形式
(1)一个形体反复连续(正负形,也叫图地反转这个理论的发现是1920年一个叫芦宾的人研究出来的,故称“芦宾之壶”又叫“图地反转”可交替)(2)两个形体反复连续(3)多个形体反复连续
三、作业:重复构成一张,尺寸:20×20cm 四:作品赏析 第二节近似构成近似构成
一、1、概念
近似基本形在重复或近似骨格中的排列就形成了近似构成,是重复的轻度变异
2、特点
打破了重复构成的单调,表现出有变化又不失系列感,既统一又有对比的特征。
3、基本形的获取
(1)组织同一类别的形,结构、性质、形状类似如不同的树叶,形状近似(2)联合或减缺出来的形象
(3)形状不同的物象,用同一手法造型,构成近似
4、近似构成的骨格
可通过变化重复骨格网的方向,间距,线型号获取,也可把近似的形态自由排列
5、近似形在近似骨格中的排列
(1)方向、位置灵活,形在框内所占面积大致相同(2)形可以不受骨格单位约束,可占有两个骨格单位(3)形可以被骨格线切去,在框内以残缺显示。
6、近似程度的把握程度要适宜,太大,统一感太强,接近重复构成,太小,变化太大,失去近似感
7、近似构成的构成形式
(1)近似形在重复骨格的排列(最常用最基本)
(2)近似形在近似骨格中的排列(一般不主张画面效果易凌乱。(3)任选一个基本形,进行方向,位置,填色变动
二、作业:近似构成一张,尺寸:20×20cm 三:作品赏析
第四节 渐变构成
一、渐变构成
1、概念
2、特点
3、基本形的渐变形式
4、渐变骨格形式
5、渐变比率
6、表现形式
一、渐变构成
1、概念
基本形和骨格逐渐地向外或向内扩大或缩小,有规律的循序渐进的变化,就构成了渐变构成。
2、特点
渐变是一种规律性很强的现象,这种现象运用到视觉设计中能产生强烈的透视感和空间感,是一种有秩序有节奏的变化
3、基本形的渐变形式(1)形状的渐变
一个基本形渐变到另一个基本形,基本形可以由完整渐变到残缺,也可以由简单渐变到复杂,由抽象渐变到具象(2)位置渐变
逐渐改变形态在空间中的朝向
(4)色彩的色相,明暗程度及鲜灰程度等(5)大小渐变
基本形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渐变排列,会产生远近深度及空间感
4、渐变骨格形式(1)单元渐变 单向骨格线渐变(2)双元渐变
双向骨格线渐变(既有纵向又有横向)(3)分条渐变 横条或竖条式骨格渐变(4)阴阳渐变 正负形的渐变
5、渐变构成的渐变比率
渐变比率大:变化剧烈,对比鲜明
渐变比率小:重复、柔和,缺乏空间效果。
6、渐变构成的表现形式(1)基本形渐变,骨格不变(2)基本形不变,骨格渐变(3)基本形渐变,骨格渐变
(4)单以骨格线的变化(分条渐变)分条的宽窄变动。
二、作业:渐变构成一张,尺寸:20×20cm 三:作品赏析 第四节 发射构成
一、发射构成
1、概念
2、特点
3、发射骨格形式
1、概念
是一种特殊的重复,也是一种渐变的造型,是指重复的形或骨格单位环绕一个中心向外散开或向内集中
2、特点
具有多方面 对称性及视觉焦点和光学效果,引人注目,视觉效果强烈
3、发射骨格形式
(1)离心式骨格:骨格线由中心向四周散开(2)向心式
骨格线由四周向中心集中,如万剪射向靶心。(3)同心式
以一个焦点为中心,层层环绕发射,如枪靶图形。(4)多心式
以数个以上的圆心点进行的发射构成,以上3种可任意组合,一种太单调。
二、作业:发射构成一张,尺寸:20×20cm 三:作品赏析 第五节 特异构成
1、概念
2、特点
3、特异形的获取
一、特异构成
1、概念
指构成要素在有秩序的关系里,有意违反秩序,使省数个别的要素显得突出,以打破规律性
2、特点
使画面减少单调感,造成动感增加趣味
3、特异形的获取(1)基本形的特异
(1)大小特异---改变基本形大小(2)色特异---改变基本形的黑白灰关系(3)位置特异---改变位置(4)形状特异---改变形状
(5)方向特异---改变基本形的方向(6)理特异---改变基本形的质感及纹理(2)骨格的特异(1)方向特异:骨格 骨格在运行中,方向特异(2)整体错位
(3)结构异质骨格线结构发生形态上的改变 需注意:
一般来说,特异形或骨格只占少部分或极小的位置,才能突出
二、作业:特异构成一张,尺寸:20×20cm 三:作品赏析 第六节 肌理构成
一、肌理构成
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如光滑、粗糙、软硬、光泽
1、肌理的形式
(1)视觉肌理---用眼睛观察到的肌理,也叫平面性肌理
(2)触觉肌理---用手触摸感觉到的肌理,有凹凸感,也叫非平面性肌理。例(1)复印的毛线为平面肌理(视觉肌理)同样用毛线粘贴到画面上为触觉肌理(2)纸揉碎展开为触觉肌理
揉皱的纸加颜色用在绘画上是视觉肌理
2、肌理的创造
创造层出不穷,在于发现和利用,参考书P45-46 第七节密集构成
七、密集构成(结集、疏密构成)
一、密集构成
1、概念
也是一种对比,利用基本形数量排列的多少,产生疏密、虚实,松紧的对比效果。
2、特点
(1)具有一定数量的基本形(2)不受骨格的限制(3)自由排列在画面上
3、基本形(1)重复形
(2)近似形(最美最常用)
(3)渐变形等,(强调共性,统一,否则凌乱)
4、形式(1)点的密集
基本形在组织排列上都趋向一个点密集,愈接近此点愈密(注意基本形组织不能过于规律,否则会有发射的感觉(2)线的密集
密集状态的基本形呈线状分布,周围排列稀疏的基本形(3)自由密集
不受约束,完全是自由散布,疏密变化较微妙 注意:
(1)基本形以简为好,数量要多,面积要少
(2)基本形的形状可是重复,近似或渐变在大小,方向上可自由变化(3)背景也可根据画面需要作一个疏密形式,但不应喧宾夺主,背景只是为了丰富内容。
二、作业:密集构成一张,尺寸:20×20cm 三:作品赏析 第八节对比构成
一、对比构成
1、概念
对比是一种自由生的构成形式,它不以骨格线为限制,而依据形态本身的大小、疏密、虚实、色彩、肌理等对比的因素构成。
2、视觉要素的对比形与形之间(1)大小对比:造成轻重、主次、进退感(2)形状对比:不同形之间的对比--方圆、曲直(3)色彩对比(黑白灰)(4)数量对比(上下左右中等)(6)方向对比(不同方向感)(7)肌理对比(粗细、光滑等)(8)重心对比:稳定与不稳定
(9)虚实对比:明显与不明显,前进与隐退感
注意:在处理对比关系时要注意画面整体统一效果(对比与协调原理)
二、作业:对比构成一张,尺寸:20×20cm 三:作品赏析 第九节 空间与矛盾构成
在平面构成中,空间感只是假象,也可以说是三维空间的错觉,其本质还是平面
1、平面上形成空间感的因素
(1)利用大小表现空间感:近大远小
(2)利用重叠表现前后,上下的感觉,从而产生空间感(3)利用阴景表现空间感:阴影明暗的区分使形象具有立体感(4)利用间隔疏密表现空间感近宽远窄(5)平行线的方向改变表现空间感
(6)肌理变化表现空间感(表面粗糙的物体显近,光滑细腻远)
2、空间除正负之分,根据人的视觉及心理感受主要分以下四类:(1)平面性空间
形象与画面平行,无厚度,无前后、无深度,散构图(儿童画)(2)幻觉性空间
形象不与画面平行,在平面中产生了立体感,如前后感,纵深感等,常借助渐变,发射透视等手法。(3)暧昧性空间
有些幻觉性空间是暖昧性的,形象忽前忽后,时凸时凹,使人产生闪动的错觉。(4)矛盾性空间 有些幻觉性空间是矛盾性的形象在真实的空间里不能产生或不可能有的事情,但在假设空间中存在。
3、作业:空间构成一张,尺寸:20×20cm
4、作品赏析
第五篇:平面构成教案
单元二 构成 项目一平面构成课 题 授课时间
一二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 授课课次
教 具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板书设计 多媒体、视频、黑板、粉笔等
授课类型 综 合
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材料、技法,设计出好的作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创造力
通过对本章学习培养同学们对建筑设计内涵的理解平面构成的构成要素,平面构成的主要形态构成平面构成中的技巧
项目一平面构成
一、应知部分
平面构成概述
(一)形的基本形态
(二)构成形的要素——点线面
(三)平面构成格式与骨骼
(四)形态构成
二、职业活动训练 活动一 线的分割 活动二 点线面结合构成
组织教学:
1.点名检查学生到课情况 2.安排分组
全班25人,分为四个组 3.本节课的学习要求
有基本设计理念,讨论积极,气氛活跃,力求创新
课程导入:
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设计练习就是构成训练,构成训练充分调动了造型艺术中的有利元素,强调了造型的视觉形态要素。
在古代陶器上有装饰纹样,在青铜器上有几何图案,在传统的和民间的染指工艺品上,也大量地采用几何图案,这些具有装饰美的几何图案也就是平面构成的图案。所以,自古以来平面构成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教学内容:
一、自主学习
1.结合实例提出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平面构成的概述及形态构成 2.提供具体的学习方法与要求 第一研读教材 第二小组讨论 第三设计草图 第四老师解答 第五完成设计作品
二、交流互动
通过小组间和小组内的沟通完成以下教学内容与项目
平面构成概述
(一)形的基本形态 形的视觉元素包括: 不同的位置:上下左右
不同的大小:多少、粗细、轻重 不同的形态:方形、三角形、圆形 不同的色彩:黑、白、灰 不同的肌理
不同的方向:向上、向下、向左、向右
(二)构成形的要素——点、线、面
1、点
(1)点没有具体尺度(2)点的形态多种多样(3)点的构成
2、线(1)线的分类
线条总体分为:直线和曲线最基本的两种。直线又分为:水平线、垂直线和斜线;
曲线分为:几何曲线和自由曲线。
线的自身形态有:均匀线、不均匀线、粗线、细线、渐变线等
(2)有方向的线
垂直方向、水平方向、斜角方向(3)线的构成
3、面
(1)正负形面的组合构成(2)并列、相遇、重叠、透叠、减缺
4、点、线、面综合构成(三)平面构成格式与骨骼
1、重复构成
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类型
(1)基本型的重复(2)骨骼的重复(3)形状的重复(4)大小重复(5)色彩重复
作方(6)肌理的重复(7)方向的重复
2、近似构成
基本形与骨格接近或相似的构成形式 分类
(1)形状的近似(2)骨骼的近似
3、渐变
有规律地循序渐进的变化
类型
(1)形状的渐变(2)方向的渐变(3)大小的渐变
4、发射的构成
格线和基本形呈发射状的构成形式,称为发射构成。分类
(1)中心点的发射(2)螺旋式的发射(3)同心式发射
5、特意构成
在一种较为有规律的形态中进行小部分的变异,以突破某种较为规范的单调的构成形式,特异构成的因素有形状、大小、位置、方向及色彩等 分类
(1)形状的特异(2)大小的特异(3)方向的特异(4)肌理的特异
6、对比构成
对比构成不依靠骨格线而依靠基本形的形状、大小、质感、方向、位置、色彩、肌理等形成对比因素,并结合重心、空间、虚与实、有与无等对比元素。轻微的对比趋向调和,强烈的对比形成视觉的张力,产生清晰、肯定、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类型(1)密集(2)分割 A.等形分割 B.自由分割 C.比例与数列分割
7、空间与矛盾构成
利用透视学中的视点、灭点、视平线等原理所求得的平面上的空间形态
表现手法
(1)利用大小来表现(2)利用重叠来表现(3)利用阴影来表现(4)利用间隔、疏密来表现(5)利用平行线的方向改变来表现(6)利用色彩变化来变现(7)利用肌理变化来表现(8)利用矛盾空间来表现
8、肌理
凡凭视觉即可分辨的物体表面之纹理,称为肌理,以肌理为构成的设计,就是肌理构成 表现技法(1)印拓法(2)湿润法(3)挤压法(4)刮擦法
三、点拨指导 1.解答本次课的疑问:
点线面在构成上各有什么特点? 格式与骨骼主要有哪几种? 强调重点、难点:
平面构成的构成要素,平面构成的主要形态构成平面构成中的技巧(举例说明)
2、总结并拓展知识
四、布置作业
1、课本课后作业P119第一题、第二题
2、绘制设计发射构成、肌理构成各一幅
五、教学后记
本次课学生讨论气氛活跃,学习积极性较高,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学生的创新思维比较约束,设计能力需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稍弱。以后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