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音乐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第1节 音乐与人生
-精品范文------------------------------高中音乐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第1节 音乐与人生
第一单元第1节音乐与人生
第一课时
[基本思路]
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虽然第一节内容较多,但由于师生是第一次见面,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这些内容又上必要的。为此第一节我们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课题]:
学会聆听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
第一课时
/ 7-精品范文------------------------------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
一、学习导言、格言、散文。
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
三、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牧歌》。
[教学目标]:/ 7
-精品范文------------------------------
一、通过《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二、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三、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教学重点]:
一、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二、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 7-精品范文------------------------------[教学难点]:
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相互认识
1、教师告诉自己姓名
2、要求学生每次上课要带书、带笔。
3、进教室后不要高声喧哗。不能在课桌上写画。
4、鼓励学生多参与。
培养上课习惯和欣赏音乐的习惯。
二、导入
谈话导入 / 7-精品范文------------------------------问: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
引起注意和思考
三、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 知识
(一)学习导言、格言和散文
1、集体读导言
2、语言科代表解释孔子格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师补充。“兴于诗”,人的修养从学诗歌开始;“立于礼”,自立从学礼仪开始;“成于乐”,完美人生从音乐开始。
4、音乐科代表朗诵散文。
师: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应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我们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
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位能听懂音乐的人呢?(对音乐的感悟以及表现和创造都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大家有那么多的知识积累,如果学习一些音乐鉴赏知识,学会聆听,我们就会成为听懂音乐的人,从而丰富我们的生活情趣,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激发学习鉴赏音乐的兴趣,找学习动力。刺激学习方向。
(二)初步学习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1、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第一、第二自然段。
2、师生回忆所学知识:
音乐的“基本要素”有:音的高低、长短、强弱。
音色:常用的“形式要素”有: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5 / 7-精品范文------------------------------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音乐语言”是凭借音乐的形式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手段。
3、依据教材上所示例运用讲授法着重讲解节奏、力度和速度。
节奏:节奏是指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弱,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所用示例见教材第八页)
力度: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
速度: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为今后学习鉴赏音乐奠定知识基础
四、鉴赏《草原牧歌》
(三)第一次聆听《草原牧歌》(完整聆听)
提问:
1、有哪音乐要素在发生作用?(讨论后小结出:节奏„„)
2、独奏乐器是什么?(琵琶)讲“琵琶协奏曲”
3、音乐情绪怎样?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富有生机和朝气、天真、活泼;联想到美丽的草原
和放牧的生活情景)[1][2][3]下一页
/ 7-精品范文------------------------------精品范文,尽在豆丁网.7 / 7
第二篇:第1节《音乐与人生》教案(高一)
第一单元第1节音乐与人生
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虽然第一节内容较多,但由于师生是第一次见面,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这些内容又上必要的。为此第一节我们计划用两课时完成。[课题] 学会聆听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
一、学习导言、格言、散文。
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
三、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牧歌》。[教学目标]
一、通过《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二、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三、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教学重点]:
一、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二、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教学难点]: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相互认识
1、教师告诉自己姓名
2、要求学生每次上课要带书、带笔。
3、进教室后不要高声喧哗。不能在课桌上写画。
4、鼓励学生多参与。培养上课习惯和欣赏音乐的习惯。
二、导入 谈话导入 问: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 引起注意和思考
三、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
(一)学习导言、格言和散文
1、集体读导言
2、语言科代表解释孔子格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师补充。“兴于诗”,人的修养从学诗歌开始;“立于礼”,自立从学礼仪开始;“成于乐”,完美人生从音乐开始。
4、音乐科代表朗诵散文。师: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应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我们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
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位能听懂音乐的人呢?(对音乐的感悟以及表现和创造都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大家有那么多的知识积累,如果学习一些音乐鉴赏知识,学会聆听,我们就会成为听懂音乐的人,从而丰富我们的生活情趣,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激发学习鉴赏音乐的兴趣,找学习动力。刺激学习方向。
(二)初步学习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1、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第一、第二自然段。
2、师生回忆所学知识: 音乐的“基本要素”有: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常用的“形式要素”有: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音乐语言”是凭借音乐的形式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手段。
3、依据教材上所示例运用讲授法着重讲解节奏、力度和速度。
节奏:节奏是指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弱,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所用示例见教材第八页)力度: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速度: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为今后学习鉴赏音乐奠定知识基础
四、鉴赏《草原牧歌》
(三)第一次聆听《草原牧歌》(完整聆听)提问:
1、有哪音乐要素在发生作用?(讨论后小结出:节奏„„)
2、独奏乐器是什么?(琵琶)讲“琵琶协奏曲”
3、音乐情绪怎样?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富有生机和朝气、天真、活泼;联想到美丽的草原 和放牧的生活情景)
4、节奏等形式要素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指导学生参与鉴赏实践活动
(四)对比、聆听《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和第二主题音乐
1、分别打出两个主题的节奏。师:给节奏配合上高低起伏的乐音,加上力度、速度的变化,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就为我们塑造了生动的画面,带来了美感。.2、对比听、唱两个主题音乐。
3、介绍几个蒙古舞蹈动作(或观看蒙古族舞蹈)(1)掌形和提、压腕。(2)播放《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在音乐的伴奏下做提、压腕动作。感受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和旋律、调式等要素的艺术功效。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
五、拓展
(五)再次完整聆听《草原放牧》思考“拓展与研究”第1、2、5题和第3题有关《草原放牧》的项目完整播放音乐,学生思考后提问回答,教师做以鼓励为主的补充和评价,并做好记录,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材料之一。通过作题,学生也能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培养学习鉴赏音乐的信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第六(悲怆)交响曲》
二、《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认识和熟悉音乐的形式要素。
二、聆听《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通过与《草原放牧》的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三、听赏《长江之歌》,探究音乐的各形式要素在这首作品中发挥的艺术功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教学难点]: 分析、探究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回顾第一课内容,转入本课教学
1、课前播放《草原放牧》的音乐。
2、上课后提问刚才播放的乐曲的名字是什么?乐曲体现了什么样的情绪特点?让学生回答。
3、提问法复习音乐的形式要素。通过“温故而知新”达到知识系统化的掌握,为下面将要学习的内容做一个铺垫。
新课 《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用“讲授法”简介作者、背景。
2、用“视唱法”熟记主部主题。
3、完整地欣赏作品
(1)提出问题:A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B听了音乐后能让你联想到些什么?
(2)欣赏音乐,并将音响与解说有机结合。
1、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2、主题是交响乐的灵魂,是乐曲发展的基础,熟记主题可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又培养了音乐的记忆力。
3、欣赏中依据教材分析,做适当提示,促使完成音乐语言在内心的释读。
对比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音乐片段),让学生比较两首作品的力度和速度有何不同?
2、唱《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的第一主题,画出旋律线,与《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进行比较,感受两段音乐不同的旋律特点。(《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的旋律线上节课已一画过。)
3、标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第一、二主题的节奏,拍击节奏,与《草原放牧》的节奏进行比较,体验两段音乐不同的节奏特点。
4、复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并让学生用手指表示出第一、二主题。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更清楚、更方便地认识音乐的形式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时发挥的重要作用。《长江之歌》
1、教师安排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中关于作品介绍。
2、让学生诵读歌词,体会歌词的含义。
3、作品欣赏(1)完整地欣赏歌曲,感受作品的情绪特点。
(2)学唱歌曲的第一乐段,引导学生说出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3)复听歌曲 听前提出问题:
A、歌曲的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 B、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 鼓励学生跟录音一起唱
一、1、2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二、3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分析、感受和理解乐曲,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拓展 思考、完成拓展与探究的1,3,5题
拓展与探究部分的1,3两题,让学生自己把课上分析、讨论的结果填入书上相应的表格里。拓展与探究部分的第五题,采用提问的形式完成。学生回答后老师再做适当的补充。拓展与探究的第一、第三,旨在引导学生完整地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本身。拓展与探究部分的第五题,旨在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些欣赏音乐的方法,并且从理论上知道一些欣赏音乐的基本常识。
第三篇: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
课题:生活之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同时感悟到:“音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生活中来,又运用到生活中去”;
2、接触一些伴随人类生活的各种音乐,思考作曲家如何运用生活中的各类素材创作音乐作品;
3、能从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中受到启发,积极参与创作生活中的音乐。
教具准备:
课件、钢琴、音响设备、盛水的脸盆、杯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西方有位哲人曾经说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也是生活的艺术。它可以引领我们漫步于高雅殿堂之中,也可以让我们任意徜徉于音乐的海洋。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欣赏音乐片段思考问题:
二、前置测评和训练:
播放《欢乐颂》视频片段,回答问题:a 这段乐曲的作者是谁?b 演唱形式是什么?c 乐曲是几拍子,强弱规律是什么?(乐圣贝多芬、合唱、4/4拍 强弱次强弱)师:以上这段音乐是中西方优秀音乐的代表之作,那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音乐呢?现在老师给大家播放了一段我们身边的音乐,这段场景你是否熟悉?它经常出现在什么地方?
三、导入新课:
1、欣赏音乐《临清经典叫卖声》片段。聆听胡同里的叫卖声:“磨剪子,锵菜刀„„”
师:现在请出一位同学以“放学了,回家了”来模仿刚才所播放的叫卖声,节奏和它一样。生:(仿)
师:我们身边的音乐还有很多很多,刚刚听到的那段胡同里的叫卖声,现在换了身行头又来了,让我们来听听,看它变成什么样了?并且想想,两者有什么不同?
2、继续欣赏音乐《磨刀老头》另一片段。生:(回答问题)
师:这是作曲家刘欢根据胡同里的叫卖声和磨刀人的生活写的一首歌,它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叫卖声,变成了描写磨刀人生活、心理、劳动的一首歌。听完这首歌曲,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音乐是怎样产生的?它源于什么?
生:音乐是在劳动中产生的,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师:非常好!音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生活之音的艺术升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生活之音”(出示课题和目标)
四、聆听与鉴赏
1.师:了解了目标,我们来聆听几个音乐片段,你们判断一下它们各自所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欣赏《盖邮戳》
师:请所有同学想像一下,这段音乐是描写什么工作场景.生:盖邮戳.师:对,表现了邮递员快乐心情,和对工作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下面再欣赏一段音乐,请说明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 生: 打蚊子 欣赏《打字机》
师:这段音乐描绘了什么场景?用了什么作为道具? 生:打字机。
师: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的《打字机》创作于1950年。作者独具匠心地用真正的打字机作为节奏乐器,又采用了管弦乐器表现音乐,描绘了大城市办公大楼中喧嚣的打字机声和繁忙的办公场面。就是说音乐来源劳动,来源生活。只要是生活中的声音,它就是音乐的原始材料。下面我用钢琴演奏一首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一首乐曲.要求听完后回答乐曲名字.(教师演奏)生: 回答.(《献给爱丽丝》)
师: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首用钢琴这件乐器是来表现生活中常见的钟表的音乐作品,李斯特的《钟》。李斯特是匈牙利作曲家,他的一生相当辉煌,可以说桃李满天下,后人送给他一个美称“钢琴之王”,我们来先来了解一下李斯特。
2、李斯特的《钟》 A、作者简介(视频介绍)
B、背景搜索(创作《钟》时的小故事)
C、师:欣赏音乐并思考问题:李斯特是怎样运用钢琴的特点来表现钟声的?
生:回答问题
师:钢琴透明清澈的音色、均匀的节奏以及短促的跳音演奏,使得小钟鸣响的形象变得惟妙惟肖。同学们是不是对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充满音乐更进一步地体会?好,现在问大家用什么方式使水发声?
生:学生进入思考
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教具:盛水的脸盆,杯子一个)拍水舀水倒水滴水等
师:使用不同的发声用具,并运用不同的方法制造出音响各异的水声,把我们身边最普通、最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通过声音和画面全新地展现给人们。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来欣赏下面的音乐《永恒的水》吧。
4、欣赏音乐《永恒的水》
师:A、欣赏《永恒的水》的同时,思考问题:音乐片段中运用了哪些乐器来配合表现水声的? 生:(讨论)
师:大提琴 钹 短笛 单簧管 长号 瓢等。
B、谭盾简介
五、课堂小练习:
1、美国作曲家安德森所创作的《打字机》用什么作为节奏乐器,又采用了什么乐器来表现音乐?(真正的打字机 管弦乐器)
2、李斯特是哪国作曲家?他享有什么的美称?(匈牙利 钢琴之王)
3、《永恒的水》是谁的代表作品?(谭盾)
4、节奏小练习
六、拓展与探究
1、《另类打字机》
2、《过年我当家》(片段)
七、课堂小结:今天聆听了几首与我们生活有关的音乐,并和大家一起创造和表演新的音乐节奏,同学们的也知道了音乐来源于生活:“音乐是生活,生活就是音乐”。课后,请大家搜集一些与生活现象有关的道具,积极参加“纸乐”的创作。
第四篇: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在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曾一度称为“唱歌”课,且现在“唱歌”教学的份量在音乐课中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突出了“唱歌”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正如日本音乐教育家高萩保治先生所指出的“歌唱是人类的本能,歌唱是人类最自然的行为之一。歌喉是人人随身携带、最方便的‘乐器’,歌唱是表现人们喜怒哀乐的最恰当的手段之一。”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小学学音乐课程中会如此强调“唱歌”教学的原因所在。在义务教育阶段“唱歌”是音乐学习内容的一部分,而高中阶段《歌唱》属音乐课程中单独开设的教学模块,那两者之间的学习有何区别与联系呢?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利于《歌唱》模块教学的准确定位。首先,从名称来看,“唱歌”和“歌唱”的主体学习内容是歌曲的演唱,但“唱歌”重在演唱歌曲,而“歌唱”的内涵更广,应该包括与“歌”和“唱”相关的诸多内容,如,歌曲的学习,演唱技巧的提高以及歌唱艺术欣赏水平的提高等等。其次,高中阶段的《歌唱》教学目标定位更专业,指向性更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安排“唱歌”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高中阶段的《歌唱》模块学习旨在提高学生演唱技巧并使学生对“歌唱”的相关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提高学生歌曲演唱、表现、排练、赏析等的综合能力。再次,高中阶段《歌唱》教学的内容更具专业性,学习的时间也更集中。义务教育阶段基本上以齐唱、合唱歌曲的学习为主,并将歌曲学习与音乐教学其他领域相结合。
高中《歌唱》模块涉及到各 种演唱形式的学习与实践,并且是歌曲演唱与歌曲赏析相结合进行学习,学习时间集中于一到两个学期。最后,高中阶段《歌唱》模块的学习更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义务教育阶段基本上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歌唱学习,是全员参与的唱歌学习;高中阶段是选修课程,是一部分对“唱歌”有兴趣,或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参与学习。学习的方式也更主动,以互动或自主学习方式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与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某种教学目标展开的,任何教学措施都是为着实现某种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目标支配、调节、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因此,教学目标的定位关系到整个教学的开展。如果将《课标》中对《唱歌》模块的教学目标定位具体化,笔者认为,其最终目标是通过该模块的学习让学生获得如下几种与“歌唱”相关的能力。一是歌曲鉴赏能力,能对歌曲创作的艺术品位和歌曲表演者演唱水平进行正肯的评价;了解歌曲表现的各种形和各种演唱方法及其表现特点;熟悉一些经典的各种演唱形式的声乐作品;能够感受人声丰富的表现力。二是歌曲表现能力,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发声、圆润的音色、清晰的咬字吐字,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歌唱。在独唱中,能够较深入地理解作品的题材及风格,并能依据自己的声音特点,自信地、有表情地歌唱。在合唱中,能倾听各声部的声音,保持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并对指挥的动作作出敏锐的反应。三是歌曲排练能力,具备一定的歌曲表现的自主排练的能力,能够较熟练地运用乐谱学唱歌。了解排练的一些基本常识和要求;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能对自己、他人、集体的演唱作简单的评价。教学目标又决定着教学方法的选择。如何在较短的18课时内最大限度地达成上述三方面教学目标,如何针对模块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需要认真思考和精心安排。笔者认为,首要问题是要摆正教材的使用观:不主张教教材,而是充分利用好教材内容进行“歌唱”教学。具体来说不是要老师们在18课时内将教材内容全部教给学生,充分利用好教材内容,提高学生“听、唱、排”的能力。理解到这一点,对于在18课时内如何开展“歌唱”教学非常重要。为了能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教学时建议师从以下三面着手,创造性地进行《歌唱》教材。一可取舍教材内容,即可选取教材中最有利于教学的部分材料进行教学。二可重组教材内容。即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次序,甚至可以几方面内容同时进行教学。三可拓展教材内容,即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师拥有的资源情况,适当补充一些与学生现实音乐生活息息相关的鲜活的“歌唱”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课标》中明确指出:歌唱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强调“让学生多欣赏优秀的声乐作品,感受人声的丰富表现力与美感”。《歌唱》模块中“欣赏歌曲”主要听什么及如何听,才能有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呢?合唱是具有十分丰富艺术表现力的音乐艺术形式,其音域宽广、音色丰富、体裁多种多样,是实施音乐审美教育、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合唱歌曲的欣赏与表现也是《歌唱》模块的重要内容之一。《歌唱》教学合唱欣赏中,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合唱艺术丰富的表现力,学生不仅要一般性地感受、体验合唱,更要深入理解合唱作品的艺术特征及其深刻内 涵。欣赏时关注作品的创作风格及表现特点,聆听声部音色的和谐、均衡、协调、统一;了解合唱艺术的基础知识,如,合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合唱艺术的种类(无伴奏合唱、混声合唱、童声合唱),合唱队的编制等;熟悉一些经典合唱曲目等等。对除合唱外的各种演唱形式的欣赏,也是《歌 唱》模 块 中 学习内 容 之 一。欣 赏 表演 唱、对 唱、组 合 演 唱、小组唱等演唱形式曲目,突出了解其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及艺术表现特点;欣赏独唱曲目,应强调对几种演唱方法、各类人声特点以及对著名独唱表演艺术家演唱风格的了解。让学生充分体验声乐演唱的艺术魅力,了解音乐演唱艺术中的各具特色的演唱形式,提高学生在声乐欣赏方面的艺术素养,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同学们的声乐演唱兴趣。《歌唱》模块教学中的“欣赏”教学开展,可采取“集中欣赏”和“结合欣赏”两种形式。“集中欣赏”即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就“歌唱”中某一内容以“主题”的方式集中组材欣赏。如,“感受合唱经典”、“无伴奏合唱作品赏析”、“童声合唱的艺术”、“五彩缤纷的演唱形式”、“独唱的魅力”等等。“结合欣赏”即在进行演唱实践时结合排练曲目进行赏析。《课标》中对《歌唱》模块的教学建议中强调:排练合唱曲时要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感受与体验。结合学生的排练曲目赏析,让学生熟悉了解作品的表现特点,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感受音乐作品的美,体会和谐统一的合唱音色,即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又能为更好 地表现歌曲打下基础。同时,表演又是强化音乐理解力和音乐体验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学中将两者有机的融合,能发挥教学的最大效益,促进 学生审美能力与表现能力共同的提高。
演唱技能的学习与提高也是这一模块的教学目标与要求。高中《歌唱》模块中的演唱技巧的学习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影响,如,学生之间嗓音条件、学习基础、对演唱方式兴趣偏好存在较大的差异;学习的周期较短(18课时);“一对多”的学习方式等等。在《歌唱》模块的演唱技能学习中,确实面临着较多的问题和困难在这样一种受诸多条件限制的演唱技能学习中,应以最基础的演唱技能学习为主,基本做到: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发声、圆润的音色、清晰的咬字吐字,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歌唱。在演唱技能的学习中应尽量做到三个“结合”。其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中小学的演唱技能训练中,更多是教学生如何“唱”;而在高中的“技能训练中”,要强调让学生掌握一些声乐的基础理论知识,如呼吸、发声、共鸣、语言的基本原理与规律,感情表现的基本原则与手段等。通过短期学习获得一种声乐学习的方式,为日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其二是集体训练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声乐技能训练具有明显的个性特点,声乐技能教学也一般采用“一 对一”的方式上课。但在高中“歌唱”教学中受师资和时空的限制,普遍只能采取“一对多”的声音训练方式。因此,要充分利用“合唱”这种声乐艺术表现形式,增加学生学习的参与机率,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同时,在教学中也要创造条件,或以不同唱法分组、或以男女同学分组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小范围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一些 演唱方面问题,提高其演唱水平。其三是学习与表演相结合。《课标》解读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歌唱技能,一定要融在歌唱艺术的实践活 动过程中,将歌唱技能训练与歌唱艺术表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那种技能训练与歌唱实践两层皮的教学方法应该予以摒弃。演唱技能学习的目的是更好地表现音乐,演唱技能的学习一定与表演相结合,如,将表现歌曲的情感作为教学的主要关注,激发演唱情感,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将咬字吐字的知识技能和发声方法等知识技能融合在音乐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加以解决,等等。技能学习与艺术实践紧密相结合,摆脱了单纯讲授知识、机械地训练技能的桎梏,也更适合普通高中学生声乐技能学习的需求。
此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改变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高中《歌唱》模块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学生自主排练歌曲,培养学生的歌曲的排练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表现能力,也是模块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歌唱》模块的教材中,湖南文艺出版社和人民音乐出版社的教材关注了学生“自主排练能力”的培养,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曲目,让学生自主排练表现。如,在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歌唱》模块教材中,按排了互动排练和自主排练混声合唱、组合演唱、表演唱等内容,让学生基本懂得从不会到会再到较成熟的表演曲目所经历的完整排练过程,并能基本自主操作。如,发声训练;分声部排练、合排;指挥演唱;艺术处理歌曲,包括声音的处理和表演形式的处理,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及综合能力。高中音乐课程中《歌唱》模块的教学对于老师们来说虽然不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却蕴涵着诸多新的教学理念,对老师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正确认识模块的目标定位、把握教学重点、采用适合于模块教学的有效方式开展教学,是顺利实施《歌唱》模块教学的关键。仅以此文提出本人对该模块教学开展的一些粗浅看法,更重要的教学经验的获得,还需老师 们在教学实践中求得。在此,就当抛砖引玉了。
第五篇: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篇一:高中音乐教案:《民歌欣赏》教案模板
高中音乐教案:《民歌欣赏》教案模板
教学内容:
1、音乐知识:简介中国民歌。
2、欣赏一组民歌。
3、活动与练习
教学目标:
一、音乐知识:通过了解中国民歌的分类,增长知识,为欣赏各地民歌做好铺垫。
二、通过欣赏一组不同地区风格与特点的民歌,感受我国多姿多彩的民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欣赏不同地区的民歌。
教学难点:听辨号子、山歌与小调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中国民歌的视听材料。
课时安排:2节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简介中国民歌的分类,欣赏《川江船夫号子》、《上去高山望平川》、《放风筝》三首民歌。
教学难点:听辨号子、山歌与小调
教学过程:
篇二:高中音乐教学设计模版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模版:
教学设计标题(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主题)
——副标题
(如果希望在标题中体现教学设计涉及到的活动主题、实际任务或作品名称,请统一在副标题中体现。副标题要注意言简意赅)
一、基本说明
2、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注明: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创作)
2)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 4)所属的章节: 5)学时数: 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设定教学目标)
2、内容分析:(着重说明个人对教材的认识、理解及分析)
3、学情分析:(简要分析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能力水平、对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等)
4、设计思路:(说明案例设计者是如何根据本教学主题及其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指导思想,设计教学方法的)
三、教学过程描述
(采用下述的表格式描述,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描述教学过程的真实情景,尽量将教学中的关键
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某些值得注意和思考注意事项:
1、反思不仅要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成功之处,也要注意指出本次教学活动激发的值得研究的课程问题、具启发意义的事件或教学实际实施过程中的缺陷。并就这些问题做出自己的思考,重在通过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
2、反思要突出重点,不一定面面俱到,建议采用小标题的方式提点反思的几个方面,不宜太多。要注意在事实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提升,不要单纯罗列事实和现象。但理论的总结又要注意语言通俗简明,并利用本次教学活动的具体证据来论证,不要长篇大论地引用他人文章,或脱离具体教学活动做笼统的理论阐述。
附:教学资源、学生学习过程及典型成果(可选)教学资源包括:学案、课件及其他教学相关资源。
学习成果包括:学生课前、课上或课后搜集的资料;学生活动过程的图片等;学生的典型作业或制作的各种作品。附:教学设计范例:
戏剧表演 ——小品表演
一、基本说明
1、本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基本信息
2、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音乐与戏剧表演》 2)年级: 高二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 湖南文艺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戏剧的表演与配乐》 5)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⑴、能积极、大胆地尝试参与小品的排练与表演活动,培养对戏剧小品表演的兴趣和爱好,丰富艺术体验。
⑵、在小品的表演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己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2、设计思路:(包含教材结构、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及手段)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小品表演》作为《戏剧表演》单元的第一课,是学生将已有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表现、为后面其他艺术表演打下基础的重要一课。为此,本课从身边熟悉的人物和情境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教学重心放在艺术实践之中。让学生在小品的实验表演中,培养自身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提升理论知识和学习成就感。在表演实践中体会小品表演的内涵,感知音乐在小品中的作用;学会运用语言、肢体动作、音乐等手段,提示小品的内涵,增强其艺术表现力,并在表演过程中,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为实现以上目标,教师将新课标“过程与方法”中的“体验、比较、探究、合作”四个具体目标贯穿全课,注重学生的
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鼓励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创新精神,强调探究、强调实践,将教学过程变为整合、转化间接经验为学生直接经验的过程,让学生亲身去经历、去感悟、去操作。
四、教学反思:
本课曾获长沙市中学音乐赛课一等奖,湖南省高中音乐赛课一等奖。反思本课,我觉得本课是较为成功的。其成功之处在于:
1、本课紧扣“表演”二字并贯穿全课,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为了生动地
实践体验过程,体现了戏剧表演的本质。
2、本课为学生设计的表演活动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了解小品表演的训练和排演过程。同时使学生的表演能力有逐步提高的过程。
3、在学生表演的同时,将“体验、比较、探究、合作”四个具体目标与之结合,使学生在反复地模仿表演和讨论比较中得到磨练,潜在的表演天赋得到发挥,课堂教学效果比较显著。
本课值得注意的方面在于:
1、因本课要参加赛课,所以展示出来的课堂教学效果是较为浓缩的。本人在选修模块的常规教学中,在小品的模仿表演方面增强了时间,给了学生更多模仿、比较、讨论和教师指导的机会。这样学生学习兴趣更高、教学效果更明显。
2、教师在戏剧表演方面能力的具备也关系到本课的成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本人深感自己在戏剧表演方面的不足。毕竟戏剧表演是专业性很强的教学内容,对音乐教师的能力要求更新更高,这需要我们在戏剧专业方面的继续学习,从而适应和满 足教学需要。还请各位专家和同行们多多指教!谢谢!
附:教学资源、学生学习过程及典型成果(可选)教学资源包括:学案、课件及其他教学相关资源。
学习成果包括:学生课前、课上或课后搜集的资料;学生活动过程的图片等;学生的典型作业或制作的各种作品。
高中音乐必修模块教学实施与案例
音乐作品的喜剧性效果,并不仅仅是由于剧情与歌词,音乐本身的谐谑与夸张的手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的喜剧美
一、教学内容说明
一般美学中的喜剧范畴,主要指讽刺,幽默和滑稽。它是在在对美的基础上,对旧的事物所做的清算,对丑恶与虚伪的否定。喜剧引起的审美效果是笑。在综合性的音乐体裁,特别是在喜歌剧和讽刺歌剧中有与一般美学范畴中的喜剧美相类似的特点。音乐作品的喜剧性效果,并不仅仅是由于剧情与歌词,音乐本身的谐谑与夸张的手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杰出的音乐创造可以把貌似强大实则渺小,表面道貌岸然内里荒淫无耻的反动势力的虚假本质加以揭露。正如鲁迅所说:“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纯音乐中的喜剧美,由于音乐自身手段的限制,主要表现为幽默与谐谑,例如幽默曲与谐谑曲。纯音乐中的幽默与一般喜剧中的美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基本属于正面肯定的范畴,人们从中获得的更多是轻松愉快、活泼诙谐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不老的爸爸》、《看秧歌》、《这一仗打得真漂亮》等作品,能从中体验喜剧美的韵味与愉悦感。
2、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感受音乐的诙谐、夸张、拟人、拟物等手法所表现出来的喜剧美。
3、能简述喜剧美的内涵。在研讨中,能够对“喜剧美在人们生活中的现实意义”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解法、对比法、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播放歌曲《祝酒歌》
人们在咀嚼音乐美好的同时,回味其中的愉悦、轻松,这正是现代化最期望、最缺乏的一种精神要素。[导入新课] 欣赏小品《不差钱》。篇三:高中音乐教案:《舞蹈音乐》教案模板
高中音乐教案:《舞蹈音乐》教案模板
舞 蹈 音 乐
一、学 科:艺术欣赏
二、教学内容:舞蹈音乐
三、课 型:视听结合欣赏课
四、教 具:磁带、录像带、vcd、dvd。
五、教学目的:通过视听相结合的欣赏方法,让学生了解在欣赏舞蹈作品时,通过“听觉”和“视觉”共同来完成作品欣赏,并了解音乐对舞蹈表演起到烘托作用、渲染作用、点缀作用从而起到对舞蹈内容的深化作用,并从中了解世界多元舞蹈音乐文化。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放片段无音乐的舞蹈录像《多彩的脚铃》(cl37),然后再放带音乐的舞蹈录像《多彩的脚铃》。
问题:
1、你们看了这段录象后,你觉得舞蹈能离开音乐吗?
2、那么你们认为音乐在舞蹈中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呢?p29(音乐对舞蹈起到烘托作用、渲染作用、点缀作用)(二)艺术性的民间舞
我们知道在音乐中有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之分,而在舞蹈中分为民族舞、芭蕾舞、现代舞,下面,我们分别来欣赏这些舞蹈,先来欣赏经艺术家们加工、提炼、整理的艺术性的民间舞
1、《洗衣歌》
先请大家看书上的详细介绍(p30、31),并熟悉音乐主题。
请同学视听这个舞蹈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