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县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
XX县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
2014年8月
目录一、二、建设背景....................................................................................................................3 建设内容....................................................................................................................3
建立“班班通”系统........................................................................................4 教育资源共享平台............................................................................................5 建设XX县教育信息化专网,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6 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8
(一)(二)
(三)(四)
1、教研协同平台.............................................................................................................9
2、资源平台...................................................................................................................13
3、教育办公OA..............................................................................................................16
(五)数字化校园......................................................................................................16
1、校园一卡通...............................................................................................................16
2、校园安防...................................................................................................................19
3、校讯通.......................................................................................................................20
4、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21
5、电子书包...................................................................................................................22
6、校园无线覆盖...........................................................................................................23
三、成功案例..................................................................................................................24
1、赣南医学院数字化校园及一卡通项目...................................................................24
2、赣一中校讯通及一卡通项目...................................................................................25
一、建设背景
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家教育部加强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教育信息化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快实现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更具深远的意义。
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信息化在教学、管理、科研等多个环节得以应用,改进了教育管理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服务水平。需要落实“十二五”期间规划,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数字信息化来缩小学生之间的数字鸿沟、提升教育管理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近年来,我县大部分中小学都装备了计算机教室,有的还建设了校园网,对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县教育摊子大,底子薄,学校间发展不平衡,信息化建设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大部分学校仍然停留在“两机一幕”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初级阶段,加快推进县教育信息化工程,已是影响教育优先发展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也是制约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二、建设内容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结合XX县切身实际,以“三通两平
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着重建设三大项目,即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教育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校园。
(一)建立“班班通”系统
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推动优质资源班班通,通过录播系统、笔墨板类等电子化设备,实现书写、擦除方便省力,且无粉尘,实现100%无尘化教学,可有效提高室内照度,节约能源消耗,降低视疲劳,保护学生视力。与电脑联合,使用白板教学软件,则可升级为电子教学系统,实现所有电子白板的教学功能。延长电子设备使用寿命,节约成本。
更重要的是通过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引入、共享,能够把更多更好的优质教育资源挖掘出来并实时更新,逐步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一是在县里开设同步课堂,二是“名师课堂”,主要是发挥名师示范带动作用,利用智能学习系统诊断、导学等方式,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三是“名校网络课堂”,主要是以名校开设网络学校、网络选修课等方式,推动优质资源在全国快速共享,帮助更多的学校提高教育质量。要创新资源建设和配置方式。
(二)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逐步建成以卫星同步教学资源、优秀教学视频资源、电子图书、期刊等教学资源为主的教育资源中心。
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最重要的载体,直接影响教育资源的汇聚共享、建设与应用的衔接。在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后,重要的是后期共享应用,目前可以利用云计算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实现集约共享,推动资源建设与使用良性互动。为此,在需要建立县教育信息化专网的教育网络资源中心,通过高性能的计算与存储服务,形成面向师生、面向社会的资源服务云模式。
在线学习的平台、学习参考资料,为开展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由于多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媒体的存储
格式和技术指标也不断推陈出新。为了便于基地校的收集、整理、开发、研制素材的技术指标,保证教育教学资源在资源库中的利用率,特制定技术标准来规范并约束教育教学的收录工作。
可以按通用方式对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和图片音效等方式,发布教育资源库。
通用教育资源分类
(三)建设XX县教育信息化专网,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宽带网络迅速成为信息技术领域的热点话题。尤其是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基于宽带的应用更是有着美好的前景。远程教学、VOD视频点播、多媒体信息传播等等只有在宽带网络上才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教育信息网建设的目的不仅仅是建成宽带、先进、专业的高度信息共享的网络互联系统,实现普教系统高效率的教育政务网,同时也要实现教育教学多媒体资源的高度共享,实现信息化课程开发和多媒体网络远程教学。这就要求教育信息网不仅要实现三网合一的数据传送和多媒体通讯。我们对当前,信息网的组网建设方式主要存在三种,既蜂窝式,集中—分布式、信息中心进行了分析。
蜂窝式组网需要各个学校单独建设信息化系统,学校投资量大,资源浪费严重。
集中—分布式组网方式是服务端应用集中建设,终端采用客户端方式运行,该方式较为消耗网络资源,不建议使用。
通过比较,我们认为信息中心建设模式更适合于我市教育信息网建设。目前,我市学校面广量大、学校建设资金紧张等实际情况,以及将来网络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选择信息中心模式进行信息网建设,以构建全县教育网络中心平台为突破口,先建起一个区域的骨干信息网,再建设每所学校的局域网,有条件的学校可建自己的校园网,条件差的学校只要连通网络,其它应用系统则集中在县教育网络中心,通过光纤网络接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满足我市教育管理、教学应用、远程教育等需求。赣州市教育网络中心是集体全市的网络管理中心、教育管理中心、教育教学中心、教育资源中心和师资培训中心于一体的信息中心和应用平台。
这种网络应用集中在信息中心的建网模式,可以大大降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与技术门槛,县教育局只需购买一套软件系统,并为每所学校开设不同帐号即可提供相应得服务,有效解决学校的一次性投入;由于市教育局信息中心统一人员维护软硬件系统,学校无需雇佣专门的人员对这些软硬件系统进行维护,可以节约学校日常维护成本;另外,教育局可以统一管理学校的各种数据,提高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数据收集统计也变得更加容易。
XX县教育网采取星型拓扑结构的网络方式,分接入层、应用层两级,全网采用IP标准方式实现接入。
接入层:中小学校通过最低为4M的以上带宽接入汇聚到移动机
房机信息中心。
应用层:为了确保网络的快速响应,不影响教育局内部网路带宽,可以将县教育局计算机信息中心为网络的逻辑中心点,但应用层中心点设在移动机房,独享1000M出口带宽,县教育信息化管理通过100M和移动机房中心点汇聚互通。
以下为信息中心逻辑组网图结构:
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1数2数数数数数数数数1000M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1100MOA数数数1数2数数数1数数数数数2数数数2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4M-100M4M-100M4M-100M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数
构建教育资源平台用户认证中心。该中心一者承担了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各类应用的统一身份认证服务,二者为其它第三方应用系统提供用户认证服务。采用免费与收费并举、安全帐号管理等措施,向教育系统免费提供以上教育资源,并从中选择合适资源向社会提供。
(四)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
为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内部管理,提升工作效率,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拟建立县中小学教研协同管
理平台、资源平台和OA管理平台。
1、教研协同平台
建立县、学校二级学科网上教研协作平台,支持全县中小学教师基于网络开展教学研究。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构建我县中小学教研互动平台,拓展教研功能、创新教研方式,实现常规教研网络化、研修管理系统化,教师评价科学化,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建设的重点是构建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年段、学科、班级等相对应的网络化组织体系,为教师提供在线研修、团队教研、网上备课、共享资源和业务交流的数字化社区化研修环境。教研互动平台通过网络教研、教育资源、网络课程三个维度开展数字教研业务,将网上和网下的研修活动密切结合起来,实现教师间互动与交流,形成一个富有活力的教研生态环境,为我市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有效的服务。
1.1个人教研空间
1)教研资讯:以微博、动态的方式浏览教育教学最新动态、把握课程改革信息、下载教学资源、发布反馈意见。
2)信息空间:提供动态教研信息推送服务,如与个人相关的活动通知、公告等;支持通信录、即时通信、评论和关注等;支持个人信息资源收藏夹功能,方便分类和分享。
3)网络日志:发表教育教学见解、撰写个人日志,积累教研资料,其他人可以访问并评论或转发。1.2网络教研空间
基于虚拟社区服务基础平台,构建网络教研空间。系统应该提供空间的申请、审批、成员管理等基本管理功能。各类空间用户可通过系统提供的各类应用进行交流、活动组织、信息传播、资源分享、工作协同等。
网络教研空间类型包括:
1)教研协作空间:由多位教师或教研员组成的集体交流和共享的空间。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需要建立自己的教研协作组,例如按年级,按学科等等,邀请他人参加。教师既可以创建、管理自己的协作组,还可以加入其他的协作组。
2)学科教研中心:以各级学科教研组为中心建设的共享空间。由学科教研员担任管理者,参加者是该学科的教师。
3)区域教研中心:一定区域内所有教师教研活动、资源展示的场所。在教研虚拟社区平台上可建立包括市、县教研中心、学校教研中心等区域性教研组织。主要是为市、区县教研室及学校提供基于教研工作的共享空间,构建校本研修的网上根据地,便于以不同区域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
组织者可以通过以上网络教研空间组织相关学科教师进行常规教研活动,发起并完成网络教研的全过程;可以采用专题方式完成讲座、评比、探讨等内容,在项目活动中可以使用通知、报名、投票等辅助工具。具体应用包括:
1)教研活动
常规教研活动主要是指教研员、教师面对面开展的各类活动,可以是专家讲座、教材分析、课例点评、专题研讨等。教研活动应用需提供教研活动的活动征集、活动发起、教研活动通知、报名、邀请、活动过程跟踪、讨论、分享、成果记录以及成果资源推送功能。
利用网上教研活动功能,每位用户可以组织本区域、本学科或者本协作组的教研活动,向全体用户或指定用户发布,也可以浏览订阅其他自己感兴趣的组织发布的教研活动信息。
网络教研活动通知应该可以用门户消息或手机短信等方式即时推送给相关的教师,教师可以便捷地参与网络教研活动,通过类似微博的方式即时获得各类活动过程的信息发布和共享,参与讨论、评论评价,查看和收藏成果资源。
2)数据采集
需要实现在线调查、在线投票等模块,支持插入其他板块应用。通过自定义调查数据生成调查表单,根据网上用户填报内容进行数据采集,并进行分析,支持同一IP限投。
数据采集功能需支持专项评比等业务场景,为结果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来源。
3)在线反馈
包括留言板、意见建议、邮箱等模式,根据不同内容进行分类,反馈后的信息具有过滤,汇总,分析等功能。
4)任务协同
教研活动应支持拆分成多个子活动,活动负责人可创建子活动任务,组织子活动参与的人员,并跟踪子活动任务的执行过程。子活动执行过程的有用数据同样可以被沉淀下来,并形成经过组织的资源或经过分析的数据,为其它教研活动提供参考。
1.3教研管理
为了正确地引导、推进和优化网络教研活动的开展,系统需面向各级教研管理者提供完整的教研管理功能,包括:
1)查询管辖范围内各类教研协作空间的创建、空间成员增减、内容发布、活动开展、资源发布等信息,并可以在特殊情况下即时干预;
2)可以按日、月、年统计协作组空间、学科教研中心、区域教研中心开展和个人参与的教研活动、贡献资源、发布内容、参与用户等一系列教研活动过程的统计数据,统计数据可以多种方式呈现(如报表、图表、仪表盘等),清晰掌握总体情况,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评价教研协同过程的情况,为各种评比提供依据;
3)在特殊情况下,教研管理者可手工干预并设置管辖范围内各类教研协作空间的状态,如临时关闭空间、停止空间的内容发布,隐藏指定的内容,临时禁止指定的用户、用户群的信息发布权限等;
4)对于用户输入的文字内容,系统应该提供非法、敏感内容的自动监测功能,并可以通过规则屏蔽该内容,或即时推送到对应
级别和管辖范围的管理人员,以提醒及时鉴别和处理; 5)系统应该提供举报功能,即时推送到对应级别和管辖范围的管理人员,以提醒及时鉴别和处理。
2、资源平台
建立统一的资源建设标准和资源审核制度,通过市、区县、学校三级资源管理方式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小学教学资源体系;以应用为导向,一方面形成各方参与资源共建共享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另一方面扩展资源的使用广度和使用价值。为各级教育机构、个人提供对各类资源的制作、共享、点播、评论和推荐的平台。
2.1资源标准
需详细描述系统所支持的资源标准和应用接口标准,以便于资源在教研、教学等应用中被有效利用及传播。
1)资源管理功能 a)资源审核
对资源贡献者上传的资源进行审核、过滤和组织,通过有效的资源审核机制促进优质教学知识库的形成。系统需采用市、区县、学校三级资源审核机制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小学教学资源体系。
b)知识点绑定
将各类资源与教学中的知识点进行绑定,以满足教研的应用要求,同时,今后可结合对学生的教学分析,更有效的对用户进行资源的推荐、推送。
c)资源标签和目录
对资源多级别、多纬度的分类管理;包括根据资源归属,对市、区县、学校的资源管理;以学科、年级进行分类管理;根据资源类型,对课件、教案、试题、课例、讲义、论文进行分类管理;根据资源属性,对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档进行分类管理。对于具体的资源进行标签管理,便于资源检索和资源应用。
d)资源统计
市、区县教育局、学校管理员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用户的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资源制作工具 a)资源收集工具
需提供与Windows资源管理器集成的客户端工具,在资源管理器的右键菜单中增加发送到资源库的菜单项,用于在资源管理器中上传文件或文件夹。
b)试题与题库制作工具
需提供试卷工具,可以对试卷进行标记,需支持九种基本试题: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问答题、计算题、完型填空、阅读理解。支持设定习题的分数,难度,解析等内容。工具方便导出试卷包,便于和课件制作工具及资源平台共享。
3)资源平台服务 a)资源检索
系统应提供基于年级、学科、单元、章节、知识点的结构化检索方式,同时,应提供基于类型、分类、作者、关键字等属性的精确及
模糊搜索方式。
b)资源格式转换
系统应可以实现对用户上传的音频、视频、文档进行自动化的格式转换功能,以适应资源在不同使用环境(操作系统、浏览器等)中能顺畅使用。
c)资源权限管理
系统应可以对资源的使用进行分级管理、授权控制,保证非授权资源的使用安全性。
d)资源共享
系统应可以依照资源建设者的意图,可将资源共享给个人,也可以将教学资源共享到不同的层级:市级资源库、区县级资源库、校资源库、教研协作组等。
e)资源点评
系统应可以为用户提供资源点评功能,供其他的使用者参考;点评功能同时提供用户对资源进行评价,更有利于优质资源的形成,同时为资源统计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f)资源收藏
系统应可以为用户提供资源收藏功能,将个人关注的资源链接保留在个人中心,方便用户再次使用。资源的收藏数据同时作为资源分析的数据基础。
g)资源推荐
系统应可以为用户提供资源推荐功能。教师根据教学进度选择适
合的优秀教学资源,将资源链接发送到学生或教师的被推荐资源收件箱中。
3、教育办公OA 建立教育OA应用系统,实现公文收发、流转、签发、归档等日常功能。同时建立OA手机终端应用软件,实现远程办公,和教育局、学校、班级三层群组即时交流沟通功能。
(五)数字化校园
为了进一步消除教育数字鸿沟,需加强中小学校区数字化建设。
1、校园一卡通
教育一卡通是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运用智能卡作为载体,与各类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相配合,全面实现教育行政管理信息化、教学科研管理信息化、校园常规管理信息化。整合全社会资源服务教育,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事业大发展的目标。
中小学教育一卡通以基于电子智能卡或手机智能卡的一卡通为主,可分为教师卡和学生卡和家长卡三种卡。
学生卡具有以下功能: 学籍管理功能; 考勤功能; 亲情电话功能;
消费功能; 图书借阅管理功能; 市政交通功能; 社会实践功能; 教师卡具有以下功能: 继续教育功能; 信息管理功能; 市政交通功能; 消费功能; 考勤功能; 家长卡具有以下功能:
缴费、冲值功能;(与学生卡绑定,通过此卡帮子女缴纳各类学习费用,具有存储及转存转账功能;学校缴费可以直接由学校财务部门通过家长卡实现收费,杜绝现金收费) 学生综合情况查询;
自身学习功能。(持卡参加各种家长培训,登录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进行远程学习等)
中小学教育一卡通建议不要以单个或几个学校为规模进行拓展,而是采取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合作的方式,制定并统一规范教育一卡通实施标准和功能部署,建立统一的一卡通中心管理平台,建立市、区、县、乡镇多级管理体系,分阶段实现对批量学校一卡通项目的实施,所有学校的一卡通管理中心与一卡通中心管理平台实现互连,最
终实现当地教育城域网的连通。
“教育一卡通”系统的软件系统由系统平台、应用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三部分组成:
一卡通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系统平台应用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数据中心平台统一门户平台统一用户与单点登录系统监控平台基础应用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卡管理子系统终端管理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扩展应用子系统 教育一卡通系统结构图
“教育一卡通”系统为三层结构系统,由中心数据库、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接口、界面以及E卡通终端伺服系统组成。系统采用.NET框架体系结构建设,是基于WEB应用的多层次软件系统。使用中间件技术将中心数据库和应用程序分离,提供了一个易于扩展的业务架构,可以更好地、更合理地规划业务流和数据流,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数据实时性能优越,可维护性强。
2、校园安防
近期各地连续发生多起犯罪分子闯入校园行凶暴力事件,我省各级政府对校园安全防范的关注度和重视度也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要求建立一个先进、高效、可靠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为师生员工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实现创建平安校园的目标。
校园安防的主要手段是人防和技防,人防主要是校园保卫处安排保安人员对校园内场所进行巡查和监视,技防主要是利用一些电子科技产品配合校园保安人员或公安部门对校园内各个角落及公共场所进行监控和防范。
一般来说,校园安防主要包括以下应用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校园门外、主次出入口、校内主要道路、教学楼和宿舍楼主要过道、食堂厨房、停车场等其它学生可能聚集的重点部位安装视频监控系统,要求视频监控系统能通过光纤与所辖派出所联网,所有派出所汇总后可接入到110指挥中心。
周界报警系统:校园围墙安装红外线周界报警系统,防止犯罪分子翻爬入园。
电子巡更系统:校园安装电子巡更系统,开展校园内部定时巡查。
无线紧急报警系统:设置校园内部无线紧急报警系统,配置随身带的无线紧急报警按钮到班级老师,无线报警主机设置在监控中心(室),报警主机能够显示报警防区(对应具体班
级)和发出报警声响,在班老师随身携带无线紧急报警按钮,遇有紧急情况随时触发报警,无线紧急报警系统报警后由当班保安人员触发与110联网的紧急报警装置,形成联动。 一卡通电子门禁系统:校门、教室、办公室、宿舍等重要区域安装一卡通电子门禁系统进行身份识别。
平安短信系统:利用校讯通等短信平台给学生家长发送平安短信。
整个校园安防系统采用分级监控的框架,各学校本地建设监控中心,图像汇聚到辖区派出所按需调用,最终所有视频信号全部汇接到市公安局。结合报警联动、周界设防等系统,实现辖区派出所对本地学校的实时监控。
3、校讯通
校讯通主要面向中小学、幼儿园、高校,依托手机终端和校园信息机,利用短信、语音、互联网等多种手段,可提供信息互动、考勤管理、教务管理、亲情电话、家长网校、流媒体、位置服务等服务,提供现代化信息互动沟通的综合信息服务应用产品。“校讯通”以学生为中心,为教师、家长、学生提供无缝沟通方式的移动业务。通过教师和家长在学生成长、安全方面的信息沟通,使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学生的健康成长、形成良好品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校讯通平台开通了如下业务:
家校互动:通过短信实现家校之间的信息互动和沟通,如校方信息发布、家长咨询等;
亲情电话:是基于亲情电话终端和ID卡,实现学生或教师刷卡后与设定的亲情号码进行通话的语音业务,学生还可通过刷卡提取家长给自己的留言信息;
平安短信:基于亲情电话终端和ID卡,实现学生刷卡,系统向家长报平安通知信息的功能;
异网业务:是为联通及电信用户提供的家校互动服务; 教育内容产品服务:面向校讯通用户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内容服务,如“家教读物”面向幼儿园的孩子提供彩信的小故事、“家教课堂”面向校讯通用户提供教育课件、试卷等教育内容的发送和下载服务等;
移动教育超市:是一项基于家长网校门户,提供学习辅导材料、试题及其他学习资料下载的业务。
4、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指学生、教师、管理者、家长等多个主体之间的交流、分享、沟通、反思、表达、传承等活动的载体。能够支持学习者个性化学习,能够鼓励学习者之间进行交互的一种网络设计产品。空间既指网络虚拟学习环境,也指个体能够存放知识、分享知识的物理空间。
可以在移动现有的校讯通平台上,为学生、教师、家长建立交
流信息平台和个人空间,学生、教师、家长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终端进行方便访问和交流,真正实现学生与教师,家校间的教育互动体系,有利于学校对师生的管理,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大大丰富了学校信息化教育的范畴。
5、电子书包
电子书包是基于一个全新的产品组合概念,它包含主产品掌上阅读工具、远程网上家教和一支精美可人的书写工具。具有以下优点:
(1)轻便环保,易于携带。电子书包的重量可以控制在 1000 克以内,极大地减轻了学生书包的重量,非常便于携带。
(2)内容丰富,灵活生动。电子书包中的电子书不只是纸质教材的数字化,除阅读、批注、加着重等功能外,还可以用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 情境,表现形式比传统书籍更加丰富。电子书包是若干电子书按照科学的结构整合而成的教学资源包,包含学生学习需 要的教材、教辅、工具书等,有针对性、能及时反馈指导、可自主生成海量练习,能进行问题积累、错题收集、资源及时更新的学习工具。
(3)丰富教学的模式和内容。电子书包的最大意义,不是取代传统教学工具,而是改变既有的教学和学习生态。过 去教师很难逐一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但透过电 脑记录与分析学生学习历程,教师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达到“因材施教”的境界。有不
少学生在课堂上会因为害羞或 面子问题,不会明确表达自己的学习问题和困难,长期积累下来会造成学习进度落差,如改用电子书包,教师则可以透 过电子书包进行私下交谈,了解学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学生把当日课堂教学过程下载到电子书包,回家反复练习,隔天上课时就能赶上教学进度。
(4)没有“物流”,最适合电子商务,永远不会出现印数不够的问题。
推广计划,拟在重点学校按照兴趣班方式逐步推广。
6、校园无线覆盖
为确保校园信息化的全面推广,校区建立全校的WLAN无线覆盖工作。
WLAN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的缩写,指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将计算机设备互联起来,客户可通过笔记本电脑、PDA等终端以WLAN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和企业网,获取信息、娱乐或进行办公。WLAN技术使网上的计算机具有可移动性,能快速、方便地解决有线方式不易实现的网络信道的连通问题。与有线网络相比,WLAN具有以下优点:
安装便捷:无线局域网的安装工作简单,它无需施工许可证,不需要布线或开挖沟槽。它的安装时间只是安装有线网络时间的零头。
覆盖范围广:在有线网络中,网络设备的安放位置受网络信息点位置的限制。而无线局域网的通信范围,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网络的传输范围大大拓宽,最大传输范围可达到几十公里。
经济节约:由于有线网络缺少灵活性,这就要求网络规划者尽可能地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所以往往导致预设大量利用率较低的信息点。而一旦网络的发展超出了设计规划,又要花费较多费用进行网络改造。WLAN不受布线接点位置的限制,具有传统局域网无法比拟的灵活性,可以避免或减少以上情况的发生。
易于扩展:WLAN有多种配置方式,能够根据需要灵活选择。这样,WLAN就能胜任从只有几个用户的小型网络到上千用户的大型网络,并且能够提供像“漫游”(Roaming)等有线网络无法提供的特性。
传输速率高:WLAN的数据传输速率现在已经能够达到11Mbit/s,传输距离可远至20km以上。应用到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的WLAN,甚至可以达到54Mbit/s。
三、成功案例
1、赣南医学院数字化校园及一卡通项目
赣南医学院拥有近2万师生,占地1200亩左右;目前没有统一的一卡通系统,就餐卡仅作现金替代,借书卡、饭卡等仍处于多卡的状态。信息系统没有整合,校园内呈现众多信息孤岛;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该校校长办公会确定与我公司合作进行一卡通及数字校园的建设事宜。
我公司在该校的移动市场占有率为80%,约有1.6万移动用户;
由于电信的先入优势,目前有线宽带、语音专线等业务较难切入。
在项目洽谈过程中,赣南医学院要求将校园一卡通与数字校园项目共同开展,作为移动一卡通业务进入校园的必要条件。移动负责硬件投资180万元,协议期为6年,每年新生校园营销指定移动为唯一合作方,并通过我方业务引导老师与学生使用移动卡。合作期内我方拥有学校每年新生资料的独家享有权,仅用于迎新营销工作并确保不得外泄。预计新增校园有线宽带750户/年,预计收入45万/年。
2、赣一中校讯通及一卡通项目
2014年4月移动通过为赣一中投资建设校园一卡通项目,成功获得5000个校讯通用户。学生进出校园时,要求刷校园卡,刷卡后学生家长会收到一条短信,可以了解学生是否按时上下课,同时学校也可作为考勤使用。该项目初期硬件投资约2万元,后期新增校园卡制作费为5.5元/张,移动不需另外为学校支付校讯通酬金。经估计,新增校讯通用户2000户/年,因此预计收入36万元/年。
第二篇:2018年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
兰州市第四十九中学 2018年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为基础,以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应用为重点,统筹规划,注重实效,创新发展,加快实现教育信息化,打造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现代化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现状分析
1.学校于2012年完成了校园网建设,主控室有服务器(R710),交换机(DCRS6804E),路由器、无线路由器及其配套AP设备,无线网络设备包括,无线AP控制器(H3C WX3024E-POEP),无线AP(H3C WA2620-AGN-FIT)。目前,学校接入中国电信百兆光纤,每间办公室、功能室、教室都接入了宽带,实现了校园网络全覆盖,无线网局部覆盖,基本可以满足正常教育教学需求。
2.学校现有安防监控136点(包括校安办统一安装的3个点)。有硬盘录像机(HP-PR02080)2台,存储硬盘500GB,球机8个,枪机47个,半球机25个;2015年增加高清半球36个。目前,2011年安装的80个模拟摄像头已使用7年,运行基本正常,但有图像质量模糊不清、屏幕暗、信息存贮不够等问题。
3.学校有办公计算机180台,分三批采购于2009-2012年,其中台式机145台,笔记本35台。各处室和所有年级组均配置了办公、备课用计算机,同时也实现了“室室通”。但有28台(2009年22台,2011年6台)教师机使用年限已超过6年,设备启动、运行缓慢,经常出现重启、死机等现象。学校有各类打印机41台,打印复印一体机5台,速印机2台,照相机3台,摄像机3台,学校师机比为1:1,基本满足教师日常办公需求。
4.我校现有班班通教室31间,于2011年至2015年分三批建成。配置情况为:主机为中庆天傲T9000;投影机为明基MX762ST;电子白板为JC850。基本满足日常教学需求,但2011年建设的12套设备出现设备严重老化,颜色过暗,导致后排座位学生无法看清投影内容,另外大部分电子白板已无法使用。
5.学校有计算机教室3间,生用电脑184台。其中,2011年装配2间,分别为联想(启天A7000)和方正(文祥E520)品牌,数量分别为64台、56台;2012年装配1间,学生机64台。目前,我校生机比为8:1,基本能够满足信息技术教学之需求。另外,学校于2013年配备了电子阅览室一间,配置计算机16台,内装电子图书2万册,供师生阅读或查阅网上资源。
6.2013年,学校自筹资金建设录播教室1间,配置了多媒体录播服务器1台(锐取T1WGT)、高清编码器2台(锐取ENC1200WGT)、多媒体导播控制平台1套(锐取DCS-100)、高清摄像机2个(日立VZ-HD3650HC)、自动跟踪器1个(锐取AT500)。但由于装配较为简单,只有两个机位,已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另外,录播区域和听课区域未分离,受听课老师干扰,对录课质量影响较大。
三、2018年教育信息化建设计划
做好校园网的改建与扩建工作,提升学校光纤接入速度,升级学校的无线网络设备;更新换代部分教师用计算机;对校园监控设备和学校的录播教室进行升级改造。
1.对我校的电信光纤接入带宽进行扩容,由原来的100M带宽扩容至200M带宽,实现全校30个教学班和10间多功能教室的百兆光纤班班通接入;更新办公电话22部;在操场主席台加装电子显示屏。该项目资金由学校公用经费中支出,为自行采购。
2.更新校园监控系统,更换80个模拟摄像机和6台硬盘录像机;该项目为“590411-优质资源三年行动计划信息化设备-监控”,计划在原位上进行更换。2018年计财处下达资金为25万元,采购方式为统一采购。
3.升级改造录播教室,摄像机位增加到4个,更换录播主机,增加导播台和互动终端。该项目为“5900399-优质资源三年行动计划信息化设备-录播教室”,2018年计财处下达资金为10万元,采购方式为自行采购。
四、保障措施
1.健全机构,夯实责任。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主任参与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为信息化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提供保障。
2.努力争取经费,做好经费预算,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落实经费投入制度,规范管理使用信息技术教育经费。
3.加大考核,严格奖惩。学校把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用与研究工作纳入工作考核中。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
五、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组
1、兰州市第四十九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邵正(书记、校长)
成员:王沛贵(副校长)、李震(副校长)、刘金虎(副校长)、刘永成(总务处主任)
2、兰州市第四十九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组成员: 组长:王沛贵(副校长)
成员:张爱军(教务处主任)、白剑飞(德育处主任)、刘永成(总务处主任)、杨炜楠(信息中心负责人)
兰州市第四十九中学
2018年3月20日
第三篇:信息化建设方案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划的实施方案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21世纪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以“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推动我校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方案
(一)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计算机配备方面:保证学生上课每人一机;教师备课用机达到每人一机。
2、中小学教室多媒配备方面:现在学校已经实现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室基本能够实现电化教室、微机室的功能。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原有的部分机房进行改造,使多媒体教室建设工作达到要求。
3、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方面:基本实现“校校通”工程的目标要求。加大校园网的建设,同时,注重发挥校园网在教育管理和教学中的应用。营造最佳的网络环境。
4、网络安全建设方面:建立健全完备的网络安全制度和技术措施,避免各级各类网络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教育信息化制度建设
1、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同志专人负责,实行包保责任制,确保有人管、有人抓,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估、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
3、现代教育技术建设要紧扣“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师生”这一根本的原则。中心的工作人员更应该提高认识,树立为教育教学服务这一根本思想;应该增强责任意识,严格操作程序和作业规程,模范遵守国家有关的网络法规;应该自觉遵守学校有关的制度,如采购制度、维修制度、值班制度等,不断地改善服务的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三)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建设
强化管理人员、师生与家长的教育信息化意识,教育信息化首先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转变教育工作者、学生及家长的观念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管理人员在信息化建设中起决定性的作用,须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建立合理且逐步完善的教育信息化制度并组织实施,给予人财物的支持,让每位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及家长都积极参与,有机地融合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提高信息化水平,熟练运用网络及应用工具提高工作效率;
二、信息化学习资源建设方案
(一)加大力度建设学校的资源库及其平台。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工程是教育资源的数字化。为此,建设一个资源充足、种类齐全、使用方便的校本资源库是重中之重。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的资源库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资源种类与学校教学实际不相适应,资源内容没有校本化、管理无序,可利用性较小,使用效率较低,不能真正实现资源库本应发挥的效用。为此,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管理,注重调查研究,征求广大一线教师的意见,特别是应着重研究校本资源的目录结构,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资源库系统。目前应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在半年内完成原有的资源库的结构调整。
2、应逐步开展案例、课例库建设,应着重理清现有的各类文本资源、课件资源、音像资源的管理目录,在此基础上新增案例、课例库。目前,我校的校本视频资源非常缺乏,应着力开展此项工作,为建设“国光网校”做好前期的准备。
3、着重资源库与教师的接口、平台建设,以实用、易用为原则,做到每一类资源都有相应的用户界面。着重加强校内资源“点对点传输”研究与建设,争取在两年内完成此项工作。
4、应进一步加强资源库使用的培训,做到人人会用资源库,天天使用资源库,真正发挥资源库的效用。
5、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精心设计,逐步建设学生学习资源库、学生自主学习网上讨论区、学生网上社区。
6、鼓励教师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优质教学资源,并将各类教育教学资源整合。通过互联互通,突破现有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和教学条件限制,使全校都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重点加强英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薄弱课程资源建设,解决开程开不齐和教学水平低下的问题
(二)实施“数字校园”工程建设。大力推进中小学“数字校园”达标建设,争取完成学校“数字校园”工程建设任务。
(三)加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积极筹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库,依托网络资源服务平台,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共享,加强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所有教师和学生建成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
三、优化的教学设计方案
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最终目的是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教育教学和学习的效率,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为此,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精心组织,大力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模式的探索研究。经常性地印发有关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论文、案例和教学设计,营造学习的氛围。并在全校范围内征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争取每年出版一册校本的研究论文集。
(二)与教务处联合,凡是校内公开课、研讨课都必须进行现场录像,以充实学校的课例库,每学期对这些课例进行评选,优秀者予以奖励。
(三)近期内着重对原有的与现代教育技术有关的几个课题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调整,提出下阶段的研究目标,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应全力配合,确保为这些课题的研究者提供所需的研究、实验环境,保证这些课题能顺利开展并按期结题。
(四)学校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形成新技术、新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推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成功经验。实现“班班通、人人会、堂堂用”的目标。每名教师必须利用多媒体设备上课。必须保证每周上课节次为周课时总数的80%以上,每周班级利用信息化设备上课的使用率不得低于80%,组织学生、教师填写好使用记录上报学校。分管电教领导每周要对“班班通”学校进行一次使用抽查,填写好检查记录表,计算出学校“班班通”使用率。“班班通”学校分管领导每周要对全校所有班级进行不少于
二次的使用抽查,填写好检查记录表。
四、培训方案
建立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机制。加大引进与培训的力度,建立具有信息化素养的领导班子队伍、专业能力强的技术骨干队伍、认真负责的电教管理员队伍和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等“四支队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资队伍是一个学校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努力建设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资队伍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心。应深入调查与研究,探索更为有效的培训方式,重点应立足“以用促学”的方针,分层次、有步骤地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为此应努力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调动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络管理员的积极性。科学合理地解决好信息技术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认定问题,同时把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绩效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内容。
(二)以考试为切入点,长期坚持对教职工进行信息技术全员培训。但应逐步改变培训的方式,提高校园网在培训方面的作用,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同时逐步更新培训内容,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面向全体教师开展网络安全和病毒防护、学校管理系统应用的培训。
(三)组织部分基础好的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与学习。强调以用促学、自主学习,加强过程的监督,加强交流与研讨;除了过程的监督还应重点考核学习的效果,要求参与学习的成员每学
年都应开一次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讨课,每人每学年应撰写一篇有关的教学设计或论文。信息化建成后,基本实现教师具备利用平台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信息化授课及应用信息化平台参与教学、科研与办公的操作能力;信息技术教师具备信息技术授课、课件制作、网络环境维护、系统软件使用与维护等操作能力,参与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化工程,绝非一挥而就。我们应当在不同时期适时地从全局出发分析学校信息化建设实际状况,以应用为根本目的,对前期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进行必要的修正,全面满足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求。
第四篇:信息化建设方案
阿里烟草局(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
一、信息化建设目的为了从根本上加快我局(公司)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局(公司)从“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自上而下的全透明信息网络,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手段和依据;进而让信息化建设成为引领、带动、帮助全局(公司)各科室工作走向良性健康发展的“助推剂”,现结合我局(公司)实际,制定出信息化建设方案。
二、信息化建设意义
一是通过建立局(公司)管理业务信息化平台,对局(公司)人、财、物、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促进“局(公司)→区总局”更好的沟通和协调,满足公司及时管理的需求,使公司的整体运作能力及整体对外响应力获得提高,强化公司执行力。
二是建立局(公司)高效的项目管理平台,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功能,完善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手段,进行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及差异分析,辅助公司提高成本核算及控制的能力,降低局(公司)整体运营成本。
三是建立局(公司)统一的风险监控平台,加强异常和重大事项的监控与反馈机制,帮助公司更有效地对所属各县网点进行监控,降低公司整体运营风险。
三、信息化建设目标
根据局(公司)要求: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为“一个平台、二大系统”,即建立集成系统应用平台;建立和完善以进度管理为主线、以成本、安全和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综合项目管理系统,建立和完善以群件、WEB和数据库技术为基础的经营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局(公司)内部局域网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内部办公、信息发布、数据交换的网络化;建立并开通局(公司)外部网络连接;使用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业务销售与财务相关软件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局(公司)信息门户、综合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业务销售管理、档案资料管理、财务资金管理等的现代化、透明化、节约化和快速化。
四、我局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信息化办公滞后,设备已安装但仍未投入使用,部分科室工作仍处于手工状态。
二、工程方网络布线存在问题,办公大楼一楼模块不通,一楼交换机无法使用。
三、内网的铺设方案不明确。多久铺设、什么时候铺设,以及相关后续工作如何开展不明确。
四、我局信息中心与上级领导部门缺少联系,无法及时获得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和业务指导。
五、信息中心人员急需培训,以提高业务能力和业务素质。
五、信息化建设内容
一、总体需要完成的项目
(一)优化局域网和数据中心
以满足局(公司)未来信息化建设对硬件及网络需要为目标,优化局域网拓朴图,整体规划机房设备配置与局域网架构,选择技术成熟,性能价格比好,适用稳定的产品,按需逐步配置。按区局(公司)要求布置与区局(公司)局域网间的通讯途径。建立一个结构合理、上下一致、全面覆盖的数据中心。
(二)建立集成应用平台,搭建应用系统
建立与区局(公司)相统一的系统平台,建立自身的内部局域网,独立部署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实现内部管理信息化。与区局(公司)建立互信机制,根据授权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三)建立视频会议
系统覆盖局(公司)所属网点,可以组织全公司开会,同时也可以接收区局(公司)或转播区局(公司)视频会议。具体功能有:召开远程固定会议室之间的可视会议;召开移动桌面可视会议;实现远程培训教育(数据双流);与公司综合管理系统的有效接口;点与点间的可视沟通;与电话系
统集成。
二、具体实施内容
依据我局(公司)实际情况:我公司信息化平台决定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部分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模式。
(一)综合管理平台
综合管理平台是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建立以公司本部为核心的网络与通信系统,为项目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使项目在局(公司)本部、业主、各县网点之间有效执行。为项目提供Email、Ftp、数据库、WWW、视频会议、文件共享等服务。
综合管理平台具有完善的数据接口和二次开发接口,能将各功能模块进行整合,做到统一用户登陆界面和统一账户,避免各功能模块间形成信息孤岛和员工在不同界面间进行切换而降低系统的易用性。采用插件式管理,为以后后续开发的系统能顺利集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经营管理系统
经营管理系统的实施包括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可以使领导层对经营管理业务流程中的每个细微环节进行监控,实现管理的真正过程化控制;实现各种信息及时准确的管理与传递,实现工作流与资金流、信息流的相互统一;决策管理者可随时对各种相关历史、计
划数据进行浏览查看,统计分析,随时对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决策管理。同时加强决策管理者对所有业务过程的直接控制;提供各部门间信息的无缝衔接,使信息能及时、准确传送,形成集团的人、财、物统一管理。
六、系统实施安排步骤
(一)总体安排
根据局(公司)的实际情况信息化建设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尽快完成局(公司)局域网铺设以及外网连接。
第二阶段:综合信息平台的搭建、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运行。这个阶段是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主要通过办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系统的使用,提升员工的计算机水平,为下一部全面信息化打下基础。
第三阶段: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视频会议及项目视频监控系统,覆盖公司、所属单位和各个科室。
第四阶段:一年之年内,结束试用期,全部投入运营。
(二)主要任务
第一阶段: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化环境。
第二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及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依据总体规划,完善现有的信息化主干网络架构,包括:必要的网络安全管理设备、服务器及相关网络设备的选型、安装和调
试;深化优化管理流程,完成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阶段:对每个科室人员进行操作能力优化和技术指导培训。
第四阶段:对信息化建设在试运行一段时间后,全面进行评估反馈。从根本上让信息化设备发挥优良性能。
以上方案,如有不当之处,请领导批正!
阿里烟草专卖局(公司)信息中心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九日
第五篇:关于我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
关于我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
一、职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特征
职业教育在教育管理和教学实施上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因而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目标和培养模式等方面,没有普通高中那样规范明确的大一统标准,它强调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又不同于高等院校的全面深入系统的专业人才培养,它强调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这些特征也在无形之中决定着职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层次定位,即根据职校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分层次地建设实用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注重轻量级、校本开发性,而不强调大规模、高端理论性。
二、推进我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意义
推进职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可以解决目前我校教学资源还未形成体系、对课堂教学及教学科研工作还未起到应有的支撑辅助作用、网络课程及人机教学等更富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还未形成规模的问题。推进职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教学管理层面主要着眼于服务教学实践。通过运用信息技术革新教学管理模式,加强学校自主开发与积累,借助电子资源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功能,有效整合各学科教学资源,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学资源架构,为一线学科教学改革营造环境、提供支持、搭建平台,从而为教学科研、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应有的支撑,不断提升学校教学信息化水平。在此过程中,将大大有利于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手段解决教学科研问题、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提升教师队伍教科研成果层次。
推进我校教学信息化建设,也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得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促进他们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提高。
三、推进我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在本项目小组主要成员、分管教学工作副校长的整体构思和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经过多次研究讨论,形成了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理论架构,制订了《全面推进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技能工作方案》,使今后的每一项工作有章可循、有位可定、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推进我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计划与方案可以概括为“1个基础平台、3个专题系统、6个资源库”,即在基础平台的信息环境下,借助电子资源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功能,形成多层次的,可扩充的教学资源架构,同时此架构可以为打造一系列精品课程提供优质的主题资源。图1所示的概念图可以形象地标示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1.夯实一个基础平台
基础平台即我校即将与鹏达电子校务系统平台,借此平台,学校将进行一系列教学管理模式和手段的革新,如学分数据库、网上评教、智能排课、信息共享等,逐步强化我校教师的教学信息化观念,更新教师的教学管理方法。
2.引入三个专题系统
三个专题系统即题库系统、教学资源系统和网络课程系统。题库系统已于2012年引入,目的是建立各学科较完整规范的试题资源库,从而实现试卷生成和在线考核。目前系统中已建立12门学科题库、2000多道试题,并在上学期期中考试中对两门学科成功试点使用了此系统。今后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优化题库质量,多进行常态化的题库更新工作,学校将继续做好学科题库创建的检查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使更多学科的期中期末考试能够试点使用此系统,进行试卷生成或上机测试阅卷工作,使题库系统真
正发挥实效,实现课程考核内容资源化和信息化。
教学资源系统即将与2015年上半年引入,其作用是对各类教学电子资源进行规范化智能化管理,能够提供教学的上传、审核、搜索、浏览、评价、收藏等功能,支持目录结构导入的方式。在这个“容器”的管理下,各类型的教学资源(包括文本、图片、网页,视频、音频文件、flash文件等)和各主题的教学资源(包括电子教案、课堂录像、课件系列、教研论文等)将被有机地整合和存储,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成长,成为各学科网络课程体系的主题资源。
网络课程系统将于2015年下半年引入。该系统能够按照专业课程分类展现网络课程,提供网络课程的检索与查询。学生可登陆系统学习网络课程、通过向网络教师提问互动、进行网络练习与考试。教师可登陆系统管理学生学习进度、解答学生学习问题、评估学生学习成绩等等。在网络课程系统的支持下,静态的教学资源将“活化”为互动的课程,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上面对面的交流,基于网络课程的学习和互动,将从多个角度对课堂教学形成有益补充和有力支持,辅助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个性化学习,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等,弥补统一性教学的种种不足,改进和优化课程教学,实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革新。
3.建立六个资源库
3个专题系统就像3个智能化的容器,实现对各类教学资源库的存储和管理。除学科题库外,资源库还包括电子教案库、课堂录像库、课件库、教研论文库、网络课程库。其中,学科题库以学科为单位,电子教案库、课堂录像库、课件库都以学科为基础自成体系,以每个知识块为一个基本单位,但三者应从知识主题上保持基本同步和呼应,网络课程库则是在钱5种资源较为丰富成熟的基础上,二次加工整合形成的应用型综合资源库。
由于各类资源库庞大繁杂,建立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甚至可能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尤其在以市场为导向的职校教育中,专业教学常常需要应对变化的市场需求,资源库的建立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不断更新、不断优化。
各类资源库虽然庞大繁杂,但并不需要从零开始、多年来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发展,教师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积跬步”必然“成千里”,教师通过动手实践或分工协作,手中积累了大量或零散或小成体系的题库、课件、教案等电子资料,其中凝结了教师个性化的劳动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思路,具有形成体系、实现共享的价值。
四、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措施手段
学校将全面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措施纳入教学工作计划,举行了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启动仪式,在全体教师中进行了工作方案的解读和整体分工动员,明确了近期工作任务和远期的工作目标。并在学校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群体中多次进行理念渗透和培训,使“全面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有效建立
整合各学科教学资源、提升教科研成果层次”的目标和理念逐渐为教师所熟知和认同。
学校力图以“全员参与、分工明确、逐步推进、重在实效”为工作思路,做到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及时总结、逐步完善。各部门人员基本职责为:
(1)校级领导牵头指挥、整体决策。
(2)项目负责人(教务科干事)拟定学科教学资源建设实
施性计划表,邀请专家对学科教师进行技术培训,做好教师动员,过程管理和阶段检查指导工作。
(3)教研组长积极做好本组教师的任务分工和协调工作,以集备组为单位成立学科资源小组,明确各学科负责人、组内分工和计划进度。
(4)学科教师根据分工,要分步骤、有重点、常态化地做
好各类教学资源文件的整理、汇编和导入工作,逐步形成较完整、规范的各类学科资源体系。
(5)计算机科组教师要发挥专业特长,热心做好技术指导
和答疑服务工作。
为保证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持之以恒的开展,全体参与人员都应紧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全局视野、发展眼光、创新精神、务实态度投入这项长期工程,切实推进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